走近科学家.ppt
合集下载
走近科学

请画一画你心中的科学
科学是什么?
科学就是发明创造, 探究规律的学问。 从事科学工作的人 就是科学家,有关 科学研究的活动叫 做科研项目。
想一想
1、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2、你知道我国哪些科技项目?
你知道吗?
袁隆平
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 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 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 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 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 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 ”。
听一听科学家的故事,将你喜欢的科学家头像贴在手册上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 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 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小男孩,相信他第二天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 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 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 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 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 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 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 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 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 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科学课上会进行探究活动
观察
看一看
制作
做一动植物
我们一起做一做
科学是什么?
科学就是发明创造, 探究规律的学问。 从事科学工作的人 就是科学家,有关 科学研究的活动叫 做科研项目。
想一想
1、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2、你知道我国哪些科技项目?
你知道吗?
袁隆平
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 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 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 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 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 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 ”。
听一听科学家的故事,将你喜欢的科学家头像贴在手册上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 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 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小男孩,相信他第二天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 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 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 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 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 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 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 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 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 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科学课上会进行探究活动
观察
看一看
制作
做一动植物
我们一起做一做
1.2.4 走近科学的探究 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C ) A.图①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图②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图③验证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图④验证产物有水
【详解】 A、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取出火柴梗,处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处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显,说明 焰心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将玻璃管置于焰心,可以从蜡烛火焰中引起一缕“白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上口处,“白烟” 被点燃,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石蜡蒸汽,不是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熄灭后):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蜡烛燃烧时融化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蜡 结论: 烛熄灭时,石蜡蒸汽遇冷转变为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 白烟具有可燃性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记录表格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 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 述正确; D、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 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故选B。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观察与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
【详解】 A、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取出火柴梗,处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处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显,说明 焰心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将玻璃管置于焰心,可以从蜡烛火焰中引起一缕“白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上口处,“白烟” 被点燃,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石蜡蒸汽,不是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熄灭后):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蜡烛燃烧时融化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蜡 结论: 烛熄灭时,石蜡蒸汽遇冷转变为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 白烟具有可燃性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记录表格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 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 述正确; D、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 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故选B。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观察与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讲授新课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
17六年级科学下册《走近科学家》

等方面的试验,还试图合成宝 石。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
居里夫人〔1867—1934 〕,波兰物理学家,最 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和丈夫共同努力, 觉察并证明白镭元素的 存在。1910年,她的名 著《论放射性》一书出 版。这位饱尝科学甘苦 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 ,因多年困难奋斗积劳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的 制造家、企业家。他一生的制造 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主要奉 献有:
钱学森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 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 海。长期担当中国火箭和航 天预备的技术领导人,对航 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 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 奉献。 主要奉献:1.应用力学 2.喷气推动与航天技术 3.工程把握论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 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三系法。1972年育成中 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 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 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 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 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 组合“南优二号”,并争论
张衡〔78-139〕, 我国东汉时期宏 大的天文学家,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 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 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 食的成因,并且生疏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 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 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 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 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
霍金 1942年1月8日诞生于英 国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 理学学位课程,到剑桥大学 攻读争论生,1963年霍金被 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 的争论说明:用来解释黑洞 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 解释从一个点开头膨涨的宇 宙。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
居里夫人〔1867—1934 〕,波兰物理学家,最 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和丈夫共同努力, 觉察并证明白镭元素的 存在。1910年,她的名 著《论放射性》一书出 版。这位饱尝科学甘苦 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 ,因多年困难奋斗积劳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的 制造家、企业家。他一生的制造 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主要奉 献有:
钱学森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 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 海。长期担当中国火箭和航 天预备的技术领导人,对航 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 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 奉献。 主要奉献:1.应用力学 2.喷气推动与航天技术 3.工程把握论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 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三系法。1972年育成中 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 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 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 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 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 组合“南优二号”,并争论
张衡〔78-139〕, 我国东汉时期宏 大的天文学家,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 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 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 食的成因,并且生疏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 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 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 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 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
霍金 1942年1月8日诞生于英 国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 理学学位课程,到剑桥大学 攻读争论生,1963年霍金被 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 的争论说明:用来解释黑洞 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 解释从一个点开头膨涨的宇 宙。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4)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学科学 爱科学 第5课 《走近科学家》PPT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4)三年级上册
走近科学家
第二单元 学科学 爱科学 第5课
汇报人:XXX 时间:XXXXX
《目录》
1 新课导入 2 新知讲解
3 课堂练习 4 拓展延伸
《01》
新课导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听听科学家们的故事,学习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努力探索、为建设祖国无 私奉献的精神。
《02》
新知探究
1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事业, 揭开自然界未知事物的秘密和规律。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 科学家的努力和探索
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勇攀高 峰、敢为人先,他们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实验, 开展实地考查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
1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2
科学家的品格
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总有一群 胸怀祖国和人民的科学家挺身而出,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祖国强大 的背 后,离不开这些 心系祖国的科学 家们的无私奉献。
2
科学家的品格
阅读角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页科学家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良品格
敢于质疑权威 的科学精神
2
科学家的品格
阅读角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页科学家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良品格
不怕失败的 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每一 项科学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勇于质疑、严谨 求实的精神品质。
3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从科学家的发明中受益。
无人机能自动完成喷洒农药的任务 大大提高敢耕作的效率
中国高铁持续发展,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上百 万的人民,使他们免遭虐病的折磨。“1971年 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 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 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 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 失败之后才出现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 现——中药的馈赠》中写道。
走近科学家
第二单元 学科学 爱科学 第5课
汇报人:XXX 时间:XXXXX
《目录》
1 新课导入 2 新知讲解
3 课堂练习 4 拓展延伸
《01》
新课导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听听科学家们的故事,学习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努力探索、为建设祖国无 私奉献的精神。
《02》
新知探究
1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事业, 揭开自然界未知事物的秘密和规律。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 科学家的努力和探索
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勇攀高 峰、敢为人先,他们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实验, 开展实地考查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
1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2
科学家的品格
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总有一群 胸怀祖国和人民的科学家挺身而出,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祖国强大 的背 后,离不开这些 心系祖国的科学 家们的无私奉献。
2
科学家的品格
阅读角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页科学家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良品格
敢于质疑权威 的科学精神
2
科学家的品格
阅读角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页科学家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良品格
不怕失败的 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每一 项科学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勇于质疑、严谨 求实的精神品质。
3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从科学家的发明中受益。
无人机能自动完成喷洒农药的任务 大大提高敢耕作的效率
中国高铁持续发展,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上百 万的人民,使他们免遭虐病的折磨。“1971年 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 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 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 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 失败之后才出现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 现——中药的馈赠》中写道。
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ppt优秀课件

同学们知道邮票中的人物是哪个 古代著名科学家吗?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这位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沈括的科学 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 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 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 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 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 规律加以研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三、课时活动总结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
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 的光辉业绩,一个又一个科学巨人取得 了不朽的科技成就。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二、活动过程
1.阅读教材第72页“中国古代科学 家的故事”,思考: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不迷信权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3)是什么激励李时珍写出《本草 纲目》这部科学巨著的?
立志成为一名能给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这位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沈括的科学 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 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 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 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 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 规律加以研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三、课时活动总结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
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 的光辉业绩,一个又一个科学巨人取得 了不朽的科技成就。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二、活动过程
1.阅读教材第72页“中国古代科学 家的故事”,思考: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不迷信权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3)是什么激励李时珍写出《本草 纲目》这部科学巨著的?
立志成为一名能给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五 年 级 上 道 德与法 治 灿 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优 秀课件
走近科学 全章课件

第一节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 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再现。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 证据和处理数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 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这就是 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 海王星的发现源于许多科学家对天王星的运行轨道观察发 现其反常,亚当斯和勒威耶由此提出存在某颗未知行星的 猜想; 1845.9 亚当斯最先提出海王星在天空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 言; 1846.9 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 了海王星。
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 35℃~42℃ ⑵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 注意: 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
正确答案:39.3℃ 正确答案:38.7℃ 正确答案:37.6℃
人的正常体温: 370C
1、用体温计测得某人的体温是38.5 ℃,用后没有甩
过就接着给第二个人测量体温,测得的示数为38.5 ℃,测第二个人的体温是( D ) A、38.5 ℃ B、低于38.5 ℃; C、高于38.5 ℃ D、不高于38.5 ℃
(先放质量大的,再放质量小的),
使天平横梁接近平衡,再移动游码,
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2) 称量一定质量的物品:
先把砝码和游码放到或移到要称取的 质量,然后再在左边的托盘中加入要 称取的物质,通过添加物质来调节天 平平衡,当天平平衡时就是要称取的 物质的质量;
3. 读数(砝码+游码):
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
待测物的质量即为两读数之和(游码
的每一小格为0.2g,若游码位置不到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 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再现。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 证据和处理数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 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这就是 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 海王星的发现源于许多科学家对天王星的运行轨道观察发 现其反常,亚当斯和勒威耶由此提出存在某颗未知行星的 猜想; 1845.9 亚当斯最先提出海王星在天空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 言; 1846.9 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 了海王星。
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 35℃~42℃ ⑵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 注意: 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
正确答案:39.3℃ 正确答案:38.7℃ 正确答案:37.6℃
人的正常体温: 370C
1、用体温计测得某人的体温是38.5 ℃,用后没有甩
过就接着给第二个人测量体温,测得的示数为38.5 ℃,测第二个人的体温是( D ) A、38.5 ℃ B、低于38.5 ℃; C、高于38.5 ℃ D、不高于38.5 ℃
(先放质量大的,再放质量小的),
使天平横梁接近平衡,再移动游码,
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2) 称量一定质量的物品:
先把砝码和游码放到或移到要称取的 质量,然后再在左边的托盘中加入要 称取的物质,通过添加物质来调节天 平平衡,当天平平衡时就是要称取的 物质的质量;
3. 读数(砝码+游码):
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
待测物的质量即为两读数之和(游码
的每一小格为0.2g,若游码位置不到
《邓稼先》ppt课件

在场景中认识人物 作者通过想象还原了邓稼先的研究场景,你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邓 稼先?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 什么心情?
非常悲痛。不难想象埋葬与自己并肩奋斗的战友时,邓稼先的心 情该是何等悲痛,令人不忍思量。这里的“不知道”其实是“知道” ,是一个科学家对另外一个承担重任的科学家的理解、怜惜。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会颤抖。文中说“理论是否准 确永远是一个问题”,关键性方 案决定着研究的走向,关系着研 究能否取得成果,而这一切都与 民族尊严,国家尊严息息相关。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 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 不能走。”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仅用短短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博士研究生学业。 勤奋聪敏 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忠诚爱国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仅用六年的时间,邓稼先带领 的科研团队就完成了高难度的研制工作。 贡献巨大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距上一个重要研制成果的诞生仅 仅两年多时间。 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1985年8月——1986年3月,两次手术期间,与于敏共同撰写了中 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 研制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 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 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 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家一样工作 17 走近科学家》课件_1

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
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
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
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
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 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 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
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足点,我就可以移动这个地球!』,被誉为『力学之父』。 2、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 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溢 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
张衡
东汉科学家 主要成就:发明了地动仪/
浑天仪
少
年
张
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之后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
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
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 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 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 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
中国优秀科学家(三)部分杰出科学家

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 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 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 日),身高183厘米,安徽怀宁人,著名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伟 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学大师,我们每一 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为祖国奉献出一 生的前辈,他为在艰苦的环境下成功为中 国造出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1956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 员会委员,中国科院学部委员。 1985年7 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 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 岁
李四光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 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 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 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 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 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 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 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 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 后来,一度出国,在国 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 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 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 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 功勋。
王淦昌
袁隆平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 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 头人。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 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 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 稻的历史性突破。他提出 “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 用”的发展概念,国家 “863”计划据此将两系法 列为重要项目,经项目组科 技人员6年的刻苦研究,已掌 握两系法技术,并推广种植, 现占水稻面积的10%,效果 良好。 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获 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 特等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 项国际奖励。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 月31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 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 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 得者之一。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 后通过外交手段终于回到祖国,为 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 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和“火箭之王”。 曾担任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 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等职务。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 日),身高183厘米,安徽怀宁人,著名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伟 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学大师,我们每一 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为祖国奉献出一 生的前辈,他为在艰苦的环境下成功为中 国造出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1956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 员会委员,中国科院学部委员。 1985年7 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 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 岁
李四光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 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 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 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 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 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 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 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 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 后来,一度出国,在国 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 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 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 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 功勋。
王淦昌
袁隆平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 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 头人。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 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 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 稻的历史性突破。他提出 “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 用”的发展概念,国家 “863”计划据此将两系法 列为重要项目,经项目组科 技人员6年的刻苦研究,已掌 握两系法技术,并推广种植, 现占水稻面积的10%,效果 良好。 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获 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 特等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 项国际奖励。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 月31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 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 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 得者之一。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 后通过外交手段终于回到祖国,为 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 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和“火箭之王”。 曾担任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 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等职务。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17课走近科学家

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研究发明, 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们在 享受他们留给我们财富的同时, 也要吸收他们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
善于观察、执着探索精神、敢于 质疑、大胆创新、理性求实的精 神、协作谨慎、开放精神、献身 科学,不畏艰险。
科技与历史: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劳耕 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他的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 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重要理 论。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 望远镜,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 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发展出微积分学。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 位制度。
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 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
在光量子论、分子动理
论等多方面做出了开拓性 成就,提出光子假设,解 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 诺贝尔物理奖,创立了相 对论。在核能开发奠定了 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 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 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 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 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 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 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 之父”。
他的卓越成就,不仅
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 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 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
地质学家、教育家、音 乐家、社会活动家,中 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 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 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 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 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开创了活动构 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 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17 走近科学家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 学家、数学家、发明家、 文学家。在机械技术、地 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 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 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 远近的关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课件(共24张PPT)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回忆录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 述、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伟大情怀。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开拓(tuò) 元勋(xūn)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选聘(pìn) 谣言(yáo) 鞠躬尽瘁(cuì) C.说服(shuō) 无垠(yín) 殷红(yīn)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逝世(shì) 家喻户晓(xiǎo) 【解析】A.鲜(xiǎn);C.殷(yān);D.挚(zhì)。
③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 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 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 ,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 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 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④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 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 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 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 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 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 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沈括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科学 家,在古代像沈括一样伟大的科技巨 人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这些科技巨人。
二、活动过程
1.阅读教材第72页“中国古代科学 家的故事”,思考:
(1)张衡为什么去制造能测定地震的 仪器?
想预报地震,减少地震给人民生命财 产造成的损失。
(2)祖冲之能够精算圆周率与他的 哪些品质是分不开的?
五 年 级 上 册 道德与 法治课 件-灿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课 件人教 部编版
第四单元 第9课
第一课时 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
五 年 级 上 册 道德与 法治课 件-灿若 繁星的 古代科 技巨人 PPT课 件人教 部编版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知道邮票中的人物是哪个 古代著名科学家吗?
这位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沈括的科学 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 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 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 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 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 规律加以研究。
板书设计
1.人,就要永不知足,永远追求新的 高度
2.换一个山头,又是一片风光
3.人生就是探索,是追求,反对不思 进取 4.真 实 描 述 自 己熟 悉的农 民工形 象并表 达自己 的感悟 ; 5.反 思 自 己 或 他人 对农民 工的言 行举止 ,社会 现象, 表达自 己的思 考; 6.记 叙 看 到 的 或记 忆中的 农村风 光、美 好记忆 或存在 的问题 、解决 的方法 ;
7.记 录 自 己 在 农村 生活的 点点滴 滴。
(2)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 身科技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2)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 身科技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公元78-公元139),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 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 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 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 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 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 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 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 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 等等。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 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诊断 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 一个点开始膨涨的宇宙。 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 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 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 的书。 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连一连
牛顿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他经历了20多年的漫 长思考,通过细心地观 察与精确地计算,终于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可见科学上的任何伟大 发现,离不开疑心,更 离不开苦心和恒心。
二.居里夫人的学生时代
玛丽.居里---波兰 人,一生致力与放射学的
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
钋和镭。一生中获得十 次科学奖金,其中有两次 是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1867—1934),波兰 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 性。她和丈夫共同努力,发现并证 实了镭元素的存在。1910年,她的 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年, 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 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 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 放射性的重要论著。这位饱尝科学 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 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 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 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 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诺贝尔
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 ,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 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象 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 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 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 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 索的精神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 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 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 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长期紧张 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 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1896年12月 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家,由于 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
哥白尼 (1473-1543) 伟大的波兰天 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 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主要贡献 是创立了科学的日心地动说,写出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 运行论》。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 系,即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 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绕太 阳转动的日心体系。离太阳最近的 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和土星。只有月球绕地球转 动。恒星则在离太阳很远的一个天 球面上静止不动。哥白尼把统率整 个宇宙的支配力量赋予太阳,而各 个天体则都有其自然的运动。
爱因斯坦 1879 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镇 的一个小业主家庭,分别于1905年和 191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 相对论,重新诠释物理学的基本概 念,修正了牛顿力学,取代了传统 的万有引力理论,使物理理论的预 测更为精确。
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美国著名的发明 家、企业家。一位闻名世界的 伟大发明家。他一生的发明在 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主要贡 献有:1.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 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 和白炽电灯。2.爱迪生还在电 影、有轨电车、矿业、建筑以 及兵器等方面,有许多著名的 发明创造。3.爱迪生还在一个 真空灯泡里观察到热电子发射 现象,后人把它称做“爱迪生 效应”,热电子发射的发现, 为研制电子管奠定了基础。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生于江苏金 坛,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 学院院士。他在多元复变数函 数论方面的贡献,影响到世界 数学的发展。他在解析数论方 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 间颇具名气的“中国解析数论 学派”即以华罗庚为首开创的 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界数学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 家之一。
科学网
/
前言:
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发展的漫
长历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他们不但在科学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迹,而且在 思想品德上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世人 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 我将要给同学们讲十个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 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学生时代的玛丽忍受 贫困的煎熬,经过三年不懈 努力,取得了数学学士和物 理学士“双学历”的优秀 学习成绩,两年后,又获得 物理学博士学位,由于她刻 苦学习为以后自己在事业 上取得光辉成就打下了扎 实的基础.她常说:“好好 读书,拯救祖国”。
三.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瑞典科学家和发 明家,虽然只读过一年小学,终于 成了一名炸药发明大王。晚年诺 贝尔立下遗嘱,将自己的资产变 为资金,把每年获得的银行利息 均分五份,分别奖给在物理 、 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 平事业方面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 的人们,成为国际上最高级别的 科学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