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3年5月13日16时许,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104采区1048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114人,经抢救28人生还,86名矿工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940.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
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1048掘进工作面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及温度偏高,与之相邻的1046采煤工作面机巷有积水,抢救工作受阻。
先期赶赴现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批示,全力以赴抢救下落不明人员,并确保受伤人员的及时治疗。
“5·13”矿难,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炭安全特大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又占90%以上。
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
这次事故夺去了8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
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
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
尽管我们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但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时,往往还是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的少,看政绩的多,看弥补安全欠账的少。
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3年5月13日16时许,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104采区1048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114人,经抢救28人生还,86名矿工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940.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
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1048掘进工作面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及温度偏高,与之相邻的1046采煤工作面机巷有积水,抢救工作受阻。
先期赶赴现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批示,全力以赴抢救下落不明人员,并确保受伤人员的及时治疗。
“5·13”矿难,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炭安全特大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又占90%以上。
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
这次事故夺去了8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二)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
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
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
尽管我们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但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时,往往还是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的少,看政绩的多,看弥补安全欠账的少。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息,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死亡825人,同比增加2起、死亡增加201人。
在这14起特别重大事故中,煤矿7起、死亡360人;非煤矿山1起、死亡243人;烟花爆竹2起、死亡73人;消防火灾1起、死亡33人;道路交通2起、死亡64人;水上交通1起、死亡52人。
黑龙江宝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月11日清晨4时40分,黑龙江哈尔滨市方正县宝兴煤矿距离地面1700米处的作业层发生瓦斯爆炸。
爆炸发生时共有36名工人在井下作业,除2人生还外,其余34人全部遇难。
在事故发生前的2时16分到3时35分之间的70多分钟里,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记录了10次瓦斯报警,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时41分45秒,瓦斯浓度达到1.72%,报警时间持续5分钟。
调查组调查后确认,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宝兴煤矿在采空区着火、井下瓦斯严重超限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导致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天潭酒店特大火灾事故2月2日17时50分,黑龙江哈尔滨市道外区天潭酒店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3人死亡,23人受伤。
专家经过勘查认定,这起事故属于违规操作。
服务人员向取暖用煤油炉内注入溶剂汽油,造成爆燃引发火灾。
火灾起火处在天潭酒店一层正门门厅,起火点在门厅西北角约两平方米处。
烟火从门厅往里烧,从一楼向二楼蔓延,引燃室内可燃材料,使室内严重缺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致使在场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
贵州木冲沟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月24日14时55分,贵州六盘水市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当时井下两个班353名工人正在交接班,爆炸发生后,296人安全升井,18人受伤,3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81.4万元。
经调查,木冲沟煤矿瓦斯超限,没有执行限期整改的决定,违章作业。
导致瓦斯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矿灯失爆。
此次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
据了解,自1983年以来,该矿已发生4次瓦斯爆炸事故。
寺河矿“2·2”瓦斯爆炸事故
寺河矿“12·2”瓦斯爆炸事故水、火、顶板、瓦斯与煤尘,在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恶魔”中,瓦斯当是主角。
据统计,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的比例接近70%,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的比例达到90%以上。
煤矿瓦斯事故,不仅量多,而且其危害也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对矿井造成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
我国煤矿中,相当一部分矿井是高瓦斯矿井,561处国有大中型矿井中,就有高瓦斯矿井277处。
近年来,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些矿区在治理瓦斯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从整体上讲,瓦斯还没有得到根本掌握,瓦斯事故依然较为频繁。
2003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596起,死亡2118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瓦斯事故33起,死亡766人。
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煤矿就占了7起,其中瓦斯事故6起,死亡325人。
在这6起瓦斯事故中,有4起事故尤其引人注目:2003年2月24日14时55分,贵州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班井下有353人作业,其中296人安全升井,18人受伤(4人重伤),39人死亡。
2003年5月13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井下二水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爆炸范围涉及一个采煤面和两个掘进面,当班井下有114名作业人员,其中86人死亡,9人重伤,19人轻伤。
2003年8月14日12时40分,山西阳泉煤业集团三矿裕公井扩二区南六掘进工作面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8人死亡。
2003年11月14日11时44分,江西丰城矿务局新建煤矿1010回采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51人死亡,5人轻伤。
上述4起瓦斯事故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一方面是这4起事故都发生在国有重点煤矿。
众所周知,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条件相对较好,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管理基础相对扎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比其它煤矿重视得多,抓得也比较紧;另一方面是这4起瓦斯事故都是特别重大瓦斯事故,共造成204人死亡,13人重伤,42人轻伤,不仅给发生事故单位的职工造成了心里阴影,更重要的是在全国造成了负面影响。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事故经过: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轮船轮 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因风大浪高、 动力丧失,在山东牟平姜格庄附近搁浅倾斜, 尔后沉入海底。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12人,死亡 282人。 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船长决策 和指挥失误,船舶操纵和操作不当,船载车辆 超载、系固不良,烟大公司有关单位的安全管 理存在严重问题,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教训
航 空 事 故
2002年4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 767客机(CA129航班)在韩国釜山坠毁,造成128 人死亡。 2002年5月7日晚9时35分左右,中国北方航空 公司一架麦道82客机在大连港海域上空失事, 112朵生命之花瞬间凋谢,陨落于茫茫大海中。
案例6 案例6 特大翻车事故
北京京民大厦火灾事故
2004年6月 9日15:56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 到报警,位于朝阳区华严里的京民大厦西配楼一层 发生火灾。市消防部门立即调出8个消防中队和1个 物勤大队、36部消防车前往扑救。17:02分火灾 扑灭。此次火灾共造成9人死亡,39人受伤,市卫 生局当即调救护车赶赴现场,全力以赴救治伤员。 经初步调查,焊接与防水工程交叉作业是导致火灾 发生的直接原因。6月9日下午,承担京民大厦游泳 馆修建工程的北京锐标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施工人员 用聚氨酯防水材料对游泳馆地面做防水处理。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教训之一:对恶劣的气象海况预计不足准备不充 分,贸然出海。 教训之二:船长决策和指挥失误。 教训之三:大舜轮出港前安全检查工作严重失职。 事故处理: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已经中 共中央、国务院同意结案处理。对烟大公司总经 理、副总经理等4人,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 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山东省省长李春 亭、交通部部长黄镇东等13名领导干部和有关人 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一、事故概述2022年6月15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我公司位于淮北市的一座煤矿发生严重安全生产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500万元。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是矿井内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存在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详细过程据事发地周边矿工反映,当天下午2点左右,他们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紧接着煤矿的井口冒出浓烟。
矿工们立刻意识到出事了,纷纷向公司报告并组织自救。
事故发生后,我公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了消防、安监和急救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并与当地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
经过救援人员的全力努力,事故现场5名被困矿工被成功救出,但另外7名矿工不幸遇难,其中3人受伤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设备报废和现场维修的成本。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导致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矿井内的通风系统存在故障,无法正常运转,导致煤尘和有害气体在井下积聚。
其次,事故发生前,矿工们在检修设备时未按规定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设备失效,也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此外,矿井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存在大量隐患,比如未更新的灭火器、损坏的消防栓等,这也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三、事故原因分析根据事故调查和分析报告,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矿井通风系统故障: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设施,能够有效消散有害气体和煤尘。
而在本次事故中,通风系统的故障导致有害气体和煤尘在井下无法有效排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矿工未按规定操作:在事故发生前,矿工未按规定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器等。
这些违规操作增加了矿工在事故中受伤甚至遇难的概率。
3. 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事故发生地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灭火器长时间未更换,消防栓损坏丧失作用等。
这些隐患的存在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四、教训及改进措施根据事故分析,我们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我们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芦岭矿“4.7”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
芦岭矿“4.7”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002年4月7日凌晨4时2 5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发生一起特大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 3人死亡芦岭“4.7”事故发生后,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已于4月2 1日结束。
一、事故经过4月7日夜班,基建一区共出勤8人,跟班干部为工会主席王家琢。
当班人,员进点后先敲帮问顶,超前临时支护,后开始打眼。
1:3 0左右,通风区瓦检员白淑合测定迎头瓦斯浓度为0. 26%。
4:0 0时多,11 818-3#溜煤斜巷发生岩、煤与瓦斯突出,岩、煤和瓦斯沿11 818岩石轨道巷,冲破- 590大巷的双向风门,逆流通过井底车场,波及到1182采区,致使11 81、1182两个采区瓦斯超限,中央风井出风瓦斯浓度最高时为18%。
突出的岩、煤将7 3 6多米巷道充满,实测突出的岩、煤总量为8 7 2 9吨,突出的瓦斯总量为9 3万立方米。
二、事故原因这次突出事故,未发现地质构造变化,且距9煤底板垂直距离达1 0米以上,又非放炮诱导,但突出强度、突出煤与瓦斯量、波及范围、持续时间、冲击威力为建国以来全国少见的。
这次的突出“层位”、突出“机理”,均超越了以往的突出规律。
这充分说明在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上,满足于以往经验和书本规定,措施的针对性不强,对制约矿区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一通三防技术研究、规律探索还不够;对矿井局部瓦斯异常区的突出危险性认识不足,依靠科技抓好安全生产的力度不够,一些防范手段、设备还不够先进等。
三、汲取的教训及防范措施1、认真吸联芦岭矿事故教训,进一步提高安全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真正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在行动上坚决落实安全第一,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做到不安全坚决不生产。
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在安全的前提下来研究如何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芦岭矿巷道贯通造成多起事故的分析
l 事故 分析
1 1 测量 上 、 口定位 不准确 . 下
采空 区有大量积水 ( 0 m )施工离设计 位置剩 2 0, 0 1m时 , 0 没有采取打钻放水措施 . 掘进时采空区积水 倾泄 而下 , 冲垮巷道 工 字钢 棚支 架 3 0多棚 , 在迎 正
头作业 的 9人均 死 于水 患 , 教训 深 刻。见 图 3 。
采 空 区
Ⅱ2 切眼设计长度 10 考虑采煤工作面接替 84 9m.
时间 紧. 安排两个 掘进 队相 向施 工贯通 。 从上 向下施工 队施工到 10 0m后停头 , 切眼 尚剩 2m. 0 安排从下 向上 的施 工队施工 ,在贯通时发现该巷道左右错茬 10 .m,
造成工作面无法摆车而停止生产见图 1 。
维普资讯
20 0 2年 6月
矿 业 安 全 与 环 保
第2 9卷增 刊
芦 岭矿巷 道 贯通 造成 多起 事故 的分析
张德 银
淮 北矿 业 集 团套 司 芦岭 煤 矿 . 徽 宿 州 2 4 1 ) 安 3 13
摘
要 : 对 淮 北矿业 集 团公 司芦岭煤 矿近 几年 因巷 道贯 通造成 多起 事 故 , 出事 故原 因, 制 针 找 并
定 一 系列措 施加 以防范 。
关 键词 : 道贯通 ; 巷 事故 ; 分析 ; 措施 中图分 类号 :D23 T 6 文献标识 码 : c 文章编 号 :0 8— 4 5 20 )3 一 l4一 2 10 4 9 (0 20 + O 3 O
淮 北矿 区芦 岭煤 矿位 于 安徽 省宿州 市境 内,走 向长 77 m, 斜宽 3m, .k 倾 k 面积 2 .k , 17 3 1 于 90年 投产 . 目前 产量 稳定 在 20万 ta 0 / 。矿井 八 、 、 九 十层 煤 为 主采 煤层 ,矿 井开拓 方式 为竖井石 门多 水平 开 拓: 一水平 一 0 m, 4 0 二水平 一 9 m. 50 三水 平 一70 0m.
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特厚强突出煤层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技术
(二)保护层开采与二级卸压瓦斯抽采
一级卸压瓦斯立体抽采之倾斜拦截钻孔
平面图 剖面图
在邻近煤层底板岩巷施 工倾向拦截钻孔,拦截钻 孔终孔位于9煤底板下方5m 钻孔间距20m×20m,钻 孔直径大于113mm
地面钻井向上抽,走向、 倾向钻孔下拦截,保障软 岩保护层工作面开采安全
(二)保护层开采与二级卸压瓦斯抽采
基本流程
一级 二级
双底板岩巷,密集底板穿层钻孔 ,间距5m×5m(以煤层中厚线为 准),抽采时间>12月,含量降 至4-5m3/t。
水力冲孔排煤、卸压,间距 10m×10m(以顶板为准),单孔 冲出煤量3-6吨,冲煤率3‰以上 ,瓦斯含量降至3.0-4.5m3/t。
三级
密集顺层钻孔排煤、卸压、抽采 ,钻孔间距走向2m、垂向2m抽采 1个月,含量降至2.0-3.5m3/t。
生产布局
采用立井—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 8、9煤层联合布置,10煤层单独布置
一水平 二水平 三水平 (深部区域)
回采完毕 正在开采,剩余储量4140万t 正在开采,剩余储量5030万t
储备区域,储量7880万t
-400m -590m -800m -1000m
多水平生产的复杂布局
(二)芦岭煤矿瓦斯赋存
单元二,抽采539-698 天,抽采瓦斯91.76万 m3,抽采率81.8%,残 余3.0m3/t
单元四,抽采440583天,抽采瓦斯 20.38万m3,抽采率 79.3%,残余3.4m3/t
单元一,抽采11841670天,抽采瓦斯 量280.79万m3抽采率 74.2%,残余4.2m3/t
单元三,抽采 1135-1605天,抽 采量340.4万m3, 抽采率80.1%,残 余3.2m3/t
芦岭煤矿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芦岭煤矿火灾事故原因分析最近一次发生在芦岭煤矿的火灾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这起事故造成了数十名矿工死亡和数百名矿工受伤,给矿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避免煤矿火灾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对这起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漏洞和问题,为今后的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煤矿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芦岭煤矿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矿区,年产量达到了几百万吨。
煤矿是矿工的工作之地,也是矿工生产的基地。
然而,在芦岭煤矿,火灾却成为了一个长期的隐患。
据统计,过去十年间,该矿区共发生了数次火灾事故,给矿区的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尤其是最近一次的事故,更是让人们对这个问题深感忧虑和震惊。
2、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2.1 矿井建设和设计存在缺陷首先,就是矿井的建设和设计存在较大的缺陷。
据了解,芦岭煤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矿区,许多矿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在这些年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矿井的建设和设计并不符合现代的安全生产标准,导致了矿井存在一些隐患和安全隐患。
比如,矿井的通风系统、煤矿巷道等存在设计不合理、设备陈旧、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此外,一些矿井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和地表环境的限制,导致了矿井在建设和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也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2 矿井管理和监督存在问题其次,矿井管理和监督存在不少问题。
煤矿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行业,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然而,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矿井管理和监督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一些矿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措施和工作制度不健全等,导致了矿井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漏洞。
此外,由于矿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限制,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矿工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再次,矿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也是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2年4月7日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
2002年4月7日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4.7’’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002年4月7日4时18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Ⅱ818—13#溜煤岩石斜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岩总量8729t,突出瓦斯量为93.82万m3,造成死亡13人,重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809.06万元。
一、矿井概况芦岭煤矿位于宿州市东南20km处,属宿东煤田。
井田东西走向长8.2km,倾斜3.6km,勘探面积29.5km2。
1969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
1988年对矿井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为240t/a,2001年已实现扩建达产,实际产量为246t/a。
现有职工7445人,3班作业。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石门开拓,分三个水平,其中,一水平标高为-400m,二水平为-590m,现生产正处于一水平向二水平过渡,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29.25m。
/min,相对涌出量为31.49m3/t。
矿井设有永久抽放瓦斯系统,主要有2B3—420型抽排泵2台,井下移动抽排泵9台。
配置有KJ一90型瓦斯监测系统l套,井下分站19个,瓦斯传感器50个,但是三号溜煤眼没有按规定设置甲烷传感器。
井下采煤工作面、煤及半煤掘进工作面安装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矿井建有永久灌浆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边界、西翼并列混合式。
中央风井排风量为13205m3/min。
西风井排风量为6720m3/min。
矿井目前开采煤层有8、9、10层。
其中,8煤平均厚度9.0m为突出煤层,9煤平均厚度3.0m,8、9煤问距平均为3.5m。
采用联合布置,在9煤底板岩石中布置采区上山及区段集中轨道平巷和集中运煤平巷,采用斜上山与煤层机、风巷联络。
10层煤平均厚度2.1m,独立布置。
矿井现有5个生产采区,共有7个采煤工作面、23个掘进工作面。
其中:岩巷和煤巷8个面,半煤岩巷7个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山西、安徽省四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山西、安徽省四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4.01.16•【文号】国办发[2004]7号•【施行日期】2004.01.1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山西、安徽省四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国办发[200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3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生产安全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比上年都有所下降。
但部分地区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2003年5月13日,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6名矿工遇难。
8月11日至18日,山西省连续发生3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8月11日,大同市杏儿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3人死亡;8月14日,阳泉煤业集团公司三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8月18日,左权县河南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7人死亡。
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进入2003年12月下旬,又相继发生了广东连州市“12·21”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石油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井喷事故和辽宁昌图县“12·30”特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这3起事故正在调查处理中),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教训极其惨痛。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关注,立即作出重要批示,指派有关负责同志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导组织事故抢险和调查。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现将已经结案的山西、安徽省4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和两省人民政府的检查予以通报。
经调查认定,山西、安徽省发生的4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均为责任事故。
这4起事故,反映出部分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现场管理不严的问题仍然很严重;个别地方政府领导“安全第一”的思想树得不牢,没有摆正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部分煤矿企业在煤炭市场趋于好转的情况下,不顾安全生产条件盲目扩大生产。
煤业公司顶板大面积垮落导致瓦斯爆炸重大事故调查报告
煤业公司顶板大面积垮落导致瓦斯爆炸重大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事故背景:该煤业公司位于一个煤矿区域,主要从事煤炭开采和生产。
在事故发生前的几个月里,公司一直在开采一块位于矿井最底部的煤矿层,该矿层被认为是有潜力的煤炭资源。
然而,最近的系统性煤层垮落破坏了开采的正常进程,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调查过程:对事故的调查我们进行了多个步骤,包括现场勘查、证人访谈和分析等。
我们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勘查,确定事故的具体位置和扩展程度。
我们还分析了从事故现场回收的物证和记录的数据,以获取更多的细节。
此外,我们采访了矿工和现场工作者,他们对事故的起因和可能的责任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瓦斯爆炸事故是由于顶板大面积垮落引起的。
该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在煤矿层开采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支撑措施,导致了顶板的失稳和垮落。
另外,我们还发现存在许多煤层垮落的预兆,比如地质勘探数据中的异常和矿工的报告,但这些预兆被忽视了。
在事故现场的勘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关于煤层垮落的主要原因。
首先,这块煤矿层的地质构造特征是不稳定的,存在大量的地质缺陷,如断层和裂缝等。
这些缺陷使得煤层的稳定性受到了巨大威胁。
其次,在开采过程中,没有采取足够的支护措施,如钢架和木架等。
这导致了顶板的直接压力增加,加剧了煤层垮落的风险。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煤矿公司的安全管理与监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不足,导致他们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报告顶板垮落的迹象。
其次,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定期的安全检查、随机的安全巡视等。
这导致了对煤层垮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缺乏。
建议和措施: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推荐煤矿公司采取以下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加强地质勘探和预测,确保煤层的稳定性。
2.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取足够的支护措施,如钢架和木架等。
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的安全检查、随机的安全巡视等。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淮南矿务局潘三矿“11·1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1997年11月13日19时20分,淮南矿务局潘三矿东四采区掘进203队施工的1772(3)轨道顺槽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波及到了东四采区进回风上山、开拓三队、201掘进队施工的1761(3)运输顺槽工作面、202队施工完毕正在回收设备的1761(3)轨道顺槽以及综一区综采工作面。
事故发生时,该采区有作业人员104人,死亡88人,其中抢救事故过程中有2名救护队员遇难;受伤13人,其中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38.6万元。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极为重视,派员赶赴现场参加抢救。
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同志作了重要批示,煤炭部张宝明副部长对事故抢救处理作了五点指示。
煤炭部部长王森浩、副部长王显政、总工程师尚海涛;劳动部副部长林用三,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安,监察部、全国煤矿地质工会有关领导;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副省长黄岳忠、省人大副主任吴昌期,以及安徽省、淮南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先后赶到事故现场,参加事故的抢救工作,慰问了受伤职工和伤亡人员家属。
根据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34号),成立以煤炭部副部长王显政为组长,劳动部副部长林用三、安徽省副省长黄岳忠、煤炭部总工程师尚海涛、监察部执法室事故处处长周可喜、全国煤矿地质工会副主席张文生、淮南市常务副市长杨爱光为副组长,部、省、市有关领导为成员的“淮南矿务局潘三矿‘11·13’瓦斯爆炸事故部、省联合调查组”。
特邀4名瓦斯治理专家协助调查组进行事故技术原因调查分析。
事故调查组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查证资料,与有关人员谈话、取证,技术分析,基本查明了事故的经过、原因、性质和责任。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淮南矿务局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建议防范措施,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安徽芦岭513矿难原因初步查明:通风管理不善.
安徽芦岭513矿难原因初步查明:通风
管理不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21日说,造成86人死亡的安徽淮北芦岭煤矿“5·13”矿难,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通风管理不善。
 王显政在21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上指出,这是一起由于瓦斯治理措施不落实、现场管理不严、违规操作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经国务院“5·13”事故调查组现场勘查初步分析认定,事故原因为通风管理不善,工人维修电器开关时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王显政说,事故充分暴露出芦岭矿在瓦斯管理上的漏洞。
这个煤矿作为高突矿井,没有认真吸取去年发生的特大瓦斯突出事故的教训,特别是在采区接替紧张的情况下,未按采掘部署的有关要求施工,沿空送巷时没有采取严密的防止瓦斯涌出的措施,致使采空区来压后瓦斯突然涌出,加之现场违规操作,带电作业,酿成这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他表示,调查组将深入调查分析这起事故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部门责任者的责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5月13日下午4时,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四采区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爆炸范围涉及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
当班井下作业114人,除28人生还外,其余86人遇难。
芦岭矿“5.13”瓦斯爆炸事故点评
经初步了解、分析灾情后,制定了实施 分阶段的 抢救方案:
2021/8/5
9
第一阶段――搜救、探查阶段
令四个救护小队赴灾区,分别对Ⅱ1046采面、Ⅱ1048的掘 进风巷、切眼及相关系统进行搜救和探查。这一阶段搜救出
28名烧伤人员,发现了部分遇难人员(暂未动)。
发现Ⅱ1048改造切眼向里40m处的机巷冒顶,探查受阻; 测得CO1936ppm,CH47%、温度40℃、风筒全部炸碎。
当矿调度立即查问时,一个回采面和两个 掘进头的瓦斯监控系统和电话全部中断。初 步判断可能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矿接到事故电话后,除立即向集团公司
2021汇/8/5报外,同时开展了抢险救灾工作。
8
三、事故抢救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接到芦岭矿事故电话后,除立 即向省、市政府、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上级煤炭主管 部门汇报外,有关领导和有关部室的负责人立即赶赴 芦岭矿。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党、政领导和安徽 煤矿安全监察局、淮北监察分局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 责人都迅速赶到芦岭矿,成立了抢救指挥部和井下基 地救护指挥部,指导抢救工作。
②另一救护小队在Ⅱ1048风巷内发现10名遇难 者,呈放射状分布、伤残尤为严重;又发现在改造 切眼向里30m上帮肩窝处有多个φ300~500mm与 采空区的通道。但风巷里支架基本完好,各项气体 及温度均不太高。
2021/8/指5 挥部经分析后,决定实施第三阶段抢救方案: 11
第三阶段——恢复、搬运、攻坚阶段
6、处理时间――至5月17日23:58′最后一
名遇难者运出,事故抢救持续了四天零六小时, 之后转入善后处理阶段。
2021/8/5
3
2021/8/5
4
2021/8/5
5
芦岭“5.13”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前监测系统对瓦斯异常没有反映。 而该区7个 瓦斯浓度传感器在事故前3h内经过标定调校,性 能是稳定的;通过访问当事人也表明,监测系统 和传感器的使用一直正常。因此说明,产生爆炸 的瓦斯是从采空区瞬间冲出、与风流中空气迅速 混合达到爆炸界限。因为传感器感应时间为30~ 55s,难以检测到瞬间冲出的瓦斯。爆炸发生后, 传感器和分站已遭破坏,导致信号中断。
主要依据:
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以西,有14个通向Ⅱ1046采 煤工作面跳采前老采空区的孔洞,其中有6个孔 洞具有明显的气流冲出的痕迹,尤其是在爆源点 附近的12#、11#、10#气流冲出的痕迹特别明显, 表现为在孔口周围有片帮、对面煤壁有冲击痕迹 和孔口下部有大量的堆积物。
附件 5 Ⅱ1048 风巷改造切眼以西孔洞分布示意图
FD16 <60° H=0~ 20m
深 3米 以 上 , 在 煤 层 顶 板 , 影 响 五 架 棚 , 冒 顶严重,可见断层层面,底板堆积大量煤岩 影 响 4架 棚 , 一 架 无 棚 梁 , 一 架 倒 向 东 侧 , 此 处 有 一 Q C Z -1 2 0 电 磁 启 动 器 , 其 接 线 腔 绝 缘板及动力电缆有明显过火痕迹,启动器 被落下的煤岩掩埋大半。顶板冒顶,贴近 煤壁形成一向上的孔洞
孔 洞 在 顶 板 斜 向 上 , 深 度 在 3米 以 上,见白色填充物,可能处于断 层带,破坏严重。外口宽度为两 架 棚 , 高 度 约 0 .7 米
外 部 破 坏 约 6米 , 孔 洞 有 高 向 低 , 深 约 2米 , 破 坏 顶 板 , 可 见 断 层 构 造 , 底 板 堆积大量煤岩 约 3米 深 , 里 面 宽 约 一 架 棚 , 外 部宽约两架棚,对面帮柱子倒向 东,棚梁脱落,片帮。底板有煤 及矸石堆积。
煤矿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煤矿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况在某煤矿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调查和应急救援工作。
经过初步调查和现场勘察,我们对此次事故做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
二、事故发生经过1. 事故发生时间:2023年6月15日上午9点30分左右。
2. 事故发生地点:某煤矿井下作业区域。
3. 事故原因: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井下作业过程中煤层瓦斯逸出、积聚,加上作业中出现了明火,导致瓦斯爆炸并引发火灾。
三、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10人受伤。
2. 财产损失:煤矿设备损失严重,具体损失情况正在统计中。
同时,由于事故导致生产中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事故原因分析1. 煤层瓦斯逸出管控不严:初步调查显示,煤矿在井下作业中的瓦斯检测和排放控制并不规范,存在一定程度的瓦斯积聚。
这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 安全管理缺失:煤矿在日常作业中,存在一些安全管理上的疏漏,例如未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没有严格执行作业规程等,这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 应急救援措施不力:事故发生后,煤矿的应急救援措施落实不力,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剧。
五、事故责任追究1. 煤矿负责人:煤矿负责人应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负有直接责任,应当对此次事故承担一定的责任。
2. 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对煤矿的安全监管不到位,未能发现和纠正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应当承担一定责任。
3. 直接作业人员:一些直接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未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六、事故处理措施1. 煤矿应立即停止生产,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2. 监管部门应对煤矿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3. 煤矿应对受伤人员进行妥善的救治,并对家属进行善后工作,给予适当的安抚和抚慰。
4.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煤矿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七、事故教训及建议1. 督促煤矿严格遵守生产安全法律法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3年5月13日16时许,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104采区1048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114人,经抢救28人生还,86名矿工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940.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
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1048掘进工作面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及温度偏高,与之相邻的1046采煤工作面机巷有积水,抢救工作受阻。
先期赶赴现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批示,全力以赴抢救下落不明人员,并确保受伤人员的及时治疗。
“5·13”矿难,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炭安全特大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又占90%以上。
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
这次事故夺去了8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
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
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
尽管我们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但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时,往往还是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的少,看政绩的多,看弥补安全欠账的少。
发生事故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我们要求不严、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抓落实不够,安全生产检查中存在着整改不到位的现象。
近年来,在安全生产管理上部署多、检查多,但在整改上抓得不紧、落实不够。
企业则往往单纯强调安全投入资金紧张,导致安全投入不足。
“5·13”事故后,在对淮北地区煤炭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期间,我们在排查中发现不少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有的事前尚未发现,有的事前虽已发现,但督促整改不到位。
这反映出我们工作中作风不实、官僚主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贯彻不力,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不严。
芦岭煤矿2002年4月7日曾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时隔一年又发生86名矿工遇难的特大事故。
从血的教训中反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传力度不够,贯彻执行不力,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彻底,责任追究失之过宽,没有用铁的手腕抓安全。
按我国目前瓦斯防治能力、水平,只要把防范瓦斯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大矿完全有能力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如果防范措施到位,芦岭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事故技术组专家18日将到达爆炸现场进行勘察取证,以确认事故爆炸点,并尽快分析爆炸具体原因。
篇二:芦岭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基本情况2003年5月13日16时03分,芦岭矿Ⅱ104采区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波及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Ⅱ1048机巷、开切眼掘进工作面、变电所、Ⅱ1046采煤工作面和-590大巷,死亡86人,受伤28人。
5月16日成立事故调查专家组,在国务院“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事故调查组和技术组”的领导下,根据查明爆炸原因、爆炸地点、火源和瓦斯源的要求,专家组2次深入现场进行勘察,查阅了有关的资料,访问了有关人员,并且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事故地点在Ⅱ104采区,位于矿井Ⅱ水平中部,走向长630m,倾斜宽670m,剩余可采储量180万吨。
当时该采区有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
Ⅱ1046工作面为生产工作面,面长180m,2002年10月10日投产,至2003年5月13日风巷剩余160m,机巷剩余168m。
准备面为Ⅱ1048工作面,切眼于5月6日在距风巷上口22m处停止掘进,保持正常通风,12日、13日安排人员进行清理和链板机调整工作。
Ⅱ1048风巷于5月12日掘到预定终止位置,与Ⅱ1048工作面切眼掘进工作面迎头煤壁保持22m贯通距离,13日早班清理,中班拆链板机,迎头正常通风。
起爆源的确认确认起爆源的条件有3个,即瓦斯条件、火源条件和破坏特征。
最后确认爆源点在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以西处,打开接线腔上盖板的电磁启动器处。
见图1。
爆炸力作用方向以该点为分界,主要标志物:在爆炸力作用下插入工字钢棚支护间隙中的风筒残片呈东、西两向分布,爆炸源点处的电磁启动器直立,没有位移。
该点有引爆火源(打开上盖的电磁启动器,并且其接线腔内电源侧接线端子上悬着的一根电缆芯线橡胶绝缘炭化,有烧后的熔胶痕迹,绝缘电木板残片上有烧痕)。
该点有瓦斯源(从Ⅱ1046采空区挤压冲出的瓦斯,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爆炸类型及传播范围Ⅱ104采区发生的事故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在Ⅱ1046工作面综采支架上发现大量煤尘集结现象,有煤尘参与爆炸的现象。
定性为瓦斯爆炸事故是显然的(由破坏特征确认)。
为了确定是否有煤尘参与爆炸过程,分别在现场取样进行了实验分析。
煤样分析结果表明,Ⅱ1048风巷、挤压冲出瓦斯孔洞、改造切眼等处煤尘没有参与爆炸,Ⅱ1046采空区吹落在孔洞中的煤粉没有燃烧的痕迹,表明老采空区内无火源。
Ⅱ1046回采工作面焦疤煤样的挥发成份由33%降到15%~16%,下降了50%,表明在该工作面局部地点有煤尘参与爆炸。
爆炸发生后,迅速传播到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Ⅱ1048机巷及开切眼掘进工作面、Ⅱ1046采煤工作面和-590大巷的一段巷道。
瓦斯源的认定这次事故的瓦斯,来源于Ⅱ1046回采工作面跳采前老采空区所积存的瓦斯。
见图2。
由于Ⅱ1046回采工作面老采空区顶板的矿山压力突然活动,使得在采空区形成矿山冲击,并使1m~2m厚的小煤柱承受冲击,煤柱出现片帮,局部地域将小煤柱冲击破坏,并使采空区积聚的瓦斯受到挤压,从煤柱破坏处冲出,与风巷中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火源即形成瓦斯爆炸。
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以西,有14个通向Ⅱ1046采煤工作面跳采前老采空区的孔洞,其中有6个孔洞具有明显的气流冲出的痕迹,尤其是在爆源点附近的12号、11号、10号气流冲出的痕迹特别明显,表现为在孔口周围有片帮、对面煤壁有冲击痕迹和孔口下部有大量的堆积物。
Ⅱ1046采面上部35m处的高位抽放巷道瓦斯抽放浓度发生明显变化。
从5月13日9时34分开始,瓦斯抽放浓度由%逐步增加,至16时4分增加到%,到16时30分达到最大值%;然后,在16时36分迅速下降至%,16时54分回升至%。
从中反映出,事故发生前与事故发生时,Ⅱ1046采空区顶板有较为明显的活动。
16时36分,瓦斯浓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爆炸后井下抽放管路局部出现破裂,空气漏入管中所致。
2002年12月26日,Ⅱ1046工作面跳采前老工作面收作,老采空区形成,12月28日Ⅱ1046现工作面开始从新开切眼往东回采。
直至2003年1月15日,老空区顶板35m处的高位瓦斯抽放巷道仍未发生明显变形,在Ⅱ1046工作面回采期间无明显周期来压现象,顶板属于坚硬难冒类型,尽管在回采期间采用过两次强行放顶,但未达到预期效果。
Ⅱ1048切眼掘进到距离老采空区24m时,发生夹钻现象,表明压力大,直至发生顶板断裂,使顶部煤层瓦斯卸压,卸压瓦斯进入抽放巷道,使抽出的瓦斯浓度提高。
在顶板突然断裂时,原处于卸压区的隔离小煤柱也受到冲击破坏,采空区气体受到压缩,并从薄弱处形成的孔洞冲出,进入Ⅱ1048风巷。
事故前监测系统对瓦斯异常没有反映。
而该区7个瓦斯浓度传感器在事故前3小时内经过标定调校,性能是稳定的;通过访问当事人也表明,监测系统和传感器的使用一直正常。
因此说明,产生爆炸的瓦斯是从采空区瞬间冲出、与风流中空气迅速混合达到爆炸界限。
因为传感器感应时间为30s~55s,难以检测到瞬间冲出的瓦斯。
爆炸发生后,传感器和分站已遭破坏,导致信号中断。
爆炸火源的认定认定这次瓦斯爆炸引爆火源是392号电磁启动器引起的电火。
392号电磁启动器上方顶板有冒落形成的空洞,冒落物将启动器掩埋近半;启动器接线腔呈敞开状,即盖板仅剩1颗螺钉,盖板以此螺钉为轴心转向一边,使接线腔敞开显露。
现场的422号电磁启动器状态与392号一样,接线腔紧固螺钉只剩1颗,但盖子与接线腔法兰有错缝,在爆炸压力下,翻倒90度,紧固螺钉在上,挂住盖子,没有敞开显露,腔内没有冒落物。
当392号和422号电磁启动器的上级电源开关(即瓦斯-电闭锁开关)供电时,392号和422号的电源侧接线端子都是有电的,冒落物就有可能引起接线端子间短路和接线端子接地,放电引爆瓦斯。
见图3。
392号的接线腔落有冒落物,接线腔电源侧的接线端子防护绝缘电木盖板被砸碎,电木盖板残片与其固定小螺钉连着,该电木残片有烧糊的痕迹。
392号的接线腔有电源输入电缆(动力线3芯)、电源转接电缆(动力线3芯)和负载电缆(动力线3芯)。
电源侧接线端子上悬着的1根电缆芯线橡胶绝缘炭化,有烧后的熔胶痕迹。
如果是其它火源引起瓦斯爆炸将橡胶绝缘炭化,那么所有电缆都是在同一爆炸条件下,该接线腔内的9根电缆芯线,出现有选择性的烧焦现象是不可能的。
经过询问相关人员和查看监测数据原始资料了解到,2003年5月13日中班对该区域瓦斯传感器进行了调校,调校时证明至少在15时07分40秒之前,392号和422号电磁启动器电源侧接线端子是带电的。
事故引起的反思1.老顶久不冒落,应引起高度重视Ⅱ1406工作面里段由于煤柱的存在,老顶坚硬,未出现明显矿压显现,给人造成矿压不大的假象,实际是老顶久不冒落。
随着采空面积的扩大,形成突然来压,往往造成强烈冲击,极易引发恶性事故。
因此,此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小煤柱送巷时,必须高度关注采空区矿压、瓦斯、水、火等活动对保护层开采,或为了减少巷道掘进时的矿山压力影响,小煤柱送巷是有利的。
但此时极易引发采空区瓦斯、水的卸入以及矸石串入,采空区漏风引起煤炭自然发火等事故,尤其在采空区矿压显现不充分时。
因此,采用这种工艺,应及时监测控制相关灾害的隐患。
3.必须加强信息监测和智能分析技术的研究,实现瓦斯灾害预警和应急控制引起瓦斯灾害的因素很多,靠常规技术难以完全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