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改革实践回顾

合集下载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活动能力,使人类活动突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带来了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拉近了人类交往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交往的效率;形成了全球性生产网络,推动资源在全球流动和优化配置。

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扩展和深化,使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相互关系不断变化;推动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发生碰撞、竞争、渗透和融合,形成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

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一、经济全球化的作用:1、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2、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3、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4、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动下,社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资本形态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16世纪—18世纪。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

近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得以确立。

进入现代以后,现代化模式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类型。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近代时期的现代化进程:1、新航路的开辟与整体世界的出现(1500年前后—1760年)(1)发展进程:欧洲人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

到18世纪60年代,西方的殖民势力遍及美洲,到达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的沿岸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桩强行卷入国际交换领域。

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2)经济联系的特点:以西欧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为中心;国际贸易开始具有全球性;贸易的商品种类突破了奢侈品的范围,大众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增多;贸易数量大增;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之类的有固定组织的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1760年—1860年)(1)发展进程:工业革命18世纪印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18世纪末扩展到欧美各国,19世纪70年代完成。

生产技术的革新,大机器和蒸汽机的使用,工厂制的推行,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同时,工业革命它还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对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建立了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3)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工业制成品,使各国生产社会化,劳动专业化,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一系列国家的生产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闭塞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化的金融体系,金融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堪称是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史诗。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重要阶段,对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理论与实践1978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拉开序幕。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金融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金融理论方面,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金融理论,逐渐摒弃了“金融是经济的附庸”、“金融等于货币”等传统观念,提出了“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是经济运行的关键”等新理念。

中国的金融实践也经历了由“银行主导、官僚主义”的时期转变为“市场主导、效率优先”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

二、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金融理论与实践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中国的金融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金融理论方面,中国开始引进了现代金融理论,逐渐深化了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认识,提出了“金融创新是金融改革的动力”、“金融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根本方向”等新理念。

中国的金融实践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开发了各种金融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趋势当前,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正朝着更加开放、稳健、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在金融理论方面,中国开始加强对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研究,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

中国的金融实践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全球竞争力,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当代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当代

“经济一体化”综合演练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22200)洪泽知识整合1.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当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边界控制减弱,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证;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力;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

1995年1月1日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了当今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起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因为双方发展的基础极为悬殊,发达国家主导世界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阻碍了其继续发展,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但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加强“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相互间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迅速提高,从而减弱了对发达国家的信赖,而发达国家则增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信赖性。

现阶段,世界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其扩散如下表: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国家间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关系空前紧密,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务跨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消除国家间各种经济障碍,减少贸易摩擦,也就是达成某种规范和约束各国行为的国际公约和准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证,实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干预和调节。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长期存在,决定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一些国农业用地基于区域自身优势条件或者迫于外部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压力,利益共同点比较多,有可能首先在区域层次上建立一体化组织。

世界现代史(1917~1945)

世界现代史(1917~1945)
1、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 严重弊端。
——马、恩设计新制度:马克思主义诞生
2、185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表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1929—1933年爆发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危机导致资本主义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危机还导致德日法西斯上台,并引发世界大战。
⑵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⑶1945~20世纪80年代: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与 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 (1917——1945)
课本内容 必修一 专题八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必修二
选修三
专题六
如何防范
大危机的历史启示?
如何应对
(1)要居安思危,及时防范经济运行中风险; (2)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3)要关注民生,把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 结合;
(5)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通史复习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 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 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 现代史的开端。
世界现代史分期
整体时间:1917年十月革命 ~至今 具体阶段:
⑴1917~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目的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农产品价格猛跌 失业人数剧增,矛 盾重重

[重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重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作用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

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不断扩大,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世界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

资本主义创造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又进一步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世界市场的形成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侵略创造了条件。

15~18世纪,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

英国在17~18世纪先后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最终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2)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随后,工业革命扩展到法、德、美、俄、日等国家,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了的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极大发展,也促使资本主义在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即已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3)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

它促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各国在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具体发展表现如下:(一)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形成1、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开始2、表现:欧洲同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也逐渐在欧洲市场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影响:(1)对欧洲: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2)对亚非拉:欧洲的殖民统治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3)对世界: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开始被打破(二)19世纪中后期:初步形成1、主要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表现在:(1)工业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2)工业革命促使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3)工业革命中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4第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4第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易混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与实质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重点)3.结合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地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难点)[知识梳理]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原因(1)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空前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科技条件: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3)国际环境: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4)各国政策: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5)推动因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2.评价(1)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①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②策略: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背景(1)关贸总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2)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前身:关贸总协定。

3.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4.宗旨: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5.作用(1)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2)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成员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3)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专题十五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导学案--高考历史大单元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

专题十五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导学案--高考历史大单元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

专题十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标要求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二、核心考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经济全球化三、核心命题角度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影响;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对其反思;四、时空定位五、线索梳理线索1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了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三大支柱,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线索2 经济区域集团化20世纪中后期,建立了欧共体(后发展为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线索3 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市场经济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全球化的产物,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六、考点梳理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会议——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背景(1)二战后,以英磅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为继。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4)1944年美国等44个国家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热点6 全球治理 凝聚共识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热点6 全球治理 凝聚共识

热点6全球治理凝聚共识热点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大势和人类走向何处的判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已成为指导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行动指南。

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与完善为己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国家发展与全人类福祉紧紧关联在一起。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既立足本土又放眼全球,推动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之道。

知识链接一、经济层面——加强经济全球化联系,合作共赢1.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1)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2)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

(3)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4)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在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建立。

(5)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家组织。

2.发展历程(1)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扩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3.全球化进程的表现(1)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2)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3)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

(3)对策: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保持理性,学会防范和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经济合作蕴含着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经济全球化二轮复习

经济全球化二轮复习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 (GATT)
世界经济三大支柱
世界贸易组织 (WTO)
议一议 如何评价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作用? 主义世界体系的作用?
积极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 作用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7签约-1958成立 1957签约-1958成立 签约
⑶欧洲联合的领域是怎样逐步扩大的? 欧洲联合的领域是怎样逐步扩大的?
《罗马条约》: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 罗马条约》 欧共体: 欧共体:决定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
2、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1989年 1989年 含义-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⑴含义-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APEC 性质: 性质: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成立: ⑵ 成立: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共体 :1967 ⑴原因 ⑵建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签约-1952成立 1951签约-1952成立 签约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7签约-1958成立 1957签约-1958成立 签约
欧洲共同体
1965签约 1965签约 1967成立 1967成立
欧洲联盟
1992签约 1992签约 1993成立 1993成立
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美国是一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美国是一 世纪80 个严重的挑战 墨为适应全球化的趋势, 美、加、墨为适应全球化的趋势,为自己的发展 创造机会。 创造机会。

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及精选2022各地模拟题)

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及精选2022各地模拟题)

12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专题剖析】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2.社会主义的发展1922年底苏联成立,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3.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

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1)各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推动作用。

(2)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2)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6.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7.新中国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

2.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3.影响(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高三历史苏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

高三历史苏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

高三历史苏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一、从新航路开创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进展经历了四个时期。

1.新航路的开创标志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了。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进展的要紧趋势。

二、世界要紧经济思想、经济组织及其重大实践。

(1)世界要紧经济思想的背景、内容与阻碍。

A重商主义(15—18世纪);B自由主义---“自由放任”(19世纪—20世纪30年代;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倡导三个自由和“看不见的手”);C罗斯福新政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看得见的手”、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D美国“怀特打算”和英国“凯恩斯打算”(反映①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②美英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权③英国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④美国在经济政治上开始操纵英国)E里根主义、撒切尔主义和克林顿的“第三条道路”(主张在市场作用与国家干预之间形成平稳)。

(2)世界要紧经济组织的背景、内容与阻碍。

A、欧共体(目标:排除分裂欧洲的各种障碍,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结,保证它们经济社会的进步,在欧洲各国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合基础,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建立货币与经济联盟。

);B、欧盟(标志: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务:稳固国际汇率,排除阻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对资金困难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D、世界银行(宗旨:初期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转向全球性的进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E、关贸总协定(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鄙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F、世界贸易组织(目标:采取成员国“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

);G、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目标:互相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原则: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第一轮)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第一轮)
他是被索尼闹钟叫醒的。半导体广播的是中东危机。他 考虑这是否会引起汽油涨价,是应该买辆德国的小汽车 呢,还是买辆日本的。进入浴室时,他有些犹豫: 是用荷兰的电须刀,还是用英国的。太太建议他需要将 房子扩展,但是木材在涨价,因为政府迫使加拿大提高 出口到美国木材的价格。当他下楼喝橘子汁(巴西生产 的)时,门铃响了,保姆米瑞纳(墨西哥人)来打扫卫 生。早餐是使用法国制造的咖啡壶、加拿大输送的天然 气烧煮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哥伦比亚的混合咖啡, 还有瑞士生产的饼和面包,夹着比利时生产的草莓酱。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技术竞争
今天,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 车集团合资。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 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因此,国内汽车市 场的竞争实际上是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本田、标致、 雪铁龙几大国际汽车集团全球竞争的一部分。民族品牌, 无论红旗还是中华都鲜有机会成为主流产品。
——生产全球化
美国波音公司是举世闻名的飞机制造公司,占据了世界飞机销售市场的绝大 部分份额。不过,你知不知道,一架747的波音飞机是怎样造出来的吗?飞机的 设计是在美国进行,发动机来自英国,而机器仪表则大多来自日本和德国,机身 一部分来自加拿大,另一部分则来自意大利,我们中国就为它制造过一些机尾的 零部件。看看,一架波音飞机并不是完全在美国土生土长的,而是许多国家共同 的结晶呢。
技术
2010年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公司总部, 中国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前左)与美国福特汽车 公司首席财务官莱维斯·布思(前右)在签约后握手。中 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当日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 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皮尔瑞纳先生的一天

9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9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9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回首20世纪90年代,整个世界都在接受着经济危机带给人类的考验,重重的考验,也使人们对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90年代的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汇率危机、股市崩溃和严重的通缩开始在世界各国蔓延。

20世纪80年代,日本持续了30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世界上一直备受瞩目。

1990年1月,随着日本股票市场突然下跌,日本出现了危机。

此后不久,日本的房地产部门和银行部门处于几乎破产的状态。

90年代的整整10年,日本处于不同程度的经济停滞状态。

20世纪90年代的前3年,中欧国家也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

在1979年,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员决定开始建立一种称为半固定的汇率制度,并用来促进欧洲内部汇率的稳定,以此推进其长期孕育的单一欧洲货币计划,然而,它却酿成了两场惊人的货币危机(1992年9月和1993年8月)和几十次的汇率重估。

1994年12月,墨西哥遭受了一场严重的货币危机。

在此之前,墨西哥一直实施固定汇率制度,允许比索以一种渐进的、可控的方式贬值。

不难发现,给墨西哥经济造成极大危害的的比索危机,与两年半之后的发生在东南亚的危机几乎如出一辙。

1997年夏天,东南亚货币危机爆发了。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一个一个的陷入了经济混乱之中。

1997年10月,香港股市急剧下滑,第二轮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了。

在两个月里,韩国就成了外汇危机的下一个受害者,这场危机以股市缩水和银行恐慌而告终。

韩国请求接受了IMF的几百亿美元的援助,避免了全国性的破产。

1998年8月,俄罗斯拖欠到期国债和卢布贬值同时发生。

当卢布被允许浮动后,它急剧贬值到几乎毫无价值的地步。

而此前许多参与俄罗斯债务市场的国际投资者,都通过与俄罗斯银行签署了远期外汇合同来对冲卢布贬值的风险。

1998年9月,马来西亚遭受金融风暴袭击。

1999年1月,巴西遭受了一次巨大的贬值,紧接着厄瓜多尔也出现了货币危机。

这些国家都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低迷中的焦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原因及表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原因及表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原因及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壮大和贸易自由化等。

在此背景下,全球贸易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贸易额持续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和地区间贸易合作日益加深等方面。

首先,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是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与全球化密不可分,全球化带来的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这使得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不断推进,贸易壁垒逐渐减少,这些都为全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是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更加便利。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跨国贸易更加方便,可以轻松实现跨国交易和资金结算。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国际间的贸易活动更加高效,也为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便利。

此外,跨国公司的壮大也是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业务,其生产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各地。

通过跨国公司的国际间合作,全球贸易得到了大幅度的促进。

跨国公司的壮大不仅带动了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也为全球贸易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最后,贸易自由化也是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对外开放策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也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贸易自由化为各国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

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额持续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全球贸易的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其次是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90年代以来,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不断得到优化,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成为大宗商品和传统制造业产品的重要补充,为全球贸易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支撑。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

【标题】: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源】:《新华文摘》2000年第4期【内容】: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20世纪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世纪。

世界经济取得成就巨大:二次大战后的50年里,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0%。

进入20世纪时,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约为五六百亿美元,而在世纪末,这一数字已高达300000亿美元之巨。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相当快的。

世纪之初,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不过在300美元以下;而现在,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万美元,还有一些国家甚至已超过4万美元。

国际贸易作为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在20世纪的发展非常迅速。

世纪之初,国际商品贸易总额约为200亿美元左右,现已高达近60000亿美元。

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成了资本全面国际化的主要载体。

与此相适应,金融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因之迅速增加。

20世纪初,全世界国际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约为200亿美元,现在已达到30000亿美元以上。

1998年,国际直接投资一年的总额就达到了6440亿美元之多。

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从生产上把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全面增长。

在此基础上,国际资本市场则以更快的速度扩大着。

现在,世界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额已超过15000亿美元,一年的交易额更已在500000亿美元左右。

外汇交易额已是国际商品贸易额的大约100倍。

国际资本市场每年的融资总额已在15000亿美元以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更是层出不穷,使货币资本运动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实际经济已经达到的水平。

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难以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20世纪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使人们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具体表现在:1.在进入对世纪之初,世界上只有少数先进的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

【知识解析】《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知识解析】《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清单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 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1)特点: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2)结果: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1)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①背景: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苏联成立。

②措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资本主义国家①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1)资本主义国家①措施: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

②评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

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

(2)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①经济状况: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

②结果: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3)中国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③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

(4)发展中国家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②措施: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析国际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析国际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析国际经济转型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经济改革理念的调整和创新。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改革模式也许千差万别,但是经济改革理念归根结底在于“自由”与“秩序”、“市场”与“计划”之间的权衡与决策。

对于此,我们回顾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改革实践,两种经济改革理念可谓是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一,“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

在1989年,拉美国家深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阻力重重,国际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此背景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财政部应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邀请,在华盛顿召开了一场研讨会,以期就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政策和方案。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系统地分析了拉美国家就经济改革所形成的共识性主张和措施。

总体而言,“华盛顿共识”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试图建立一种“小政府,大市传格工场”的社会图景,并且提出了若干旗帜鲜明的经济改革措施。

如:①相关文档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在货币政策领域,提高利率市场自由度,采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汇率,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制度。

②在财政政策领域,实行严格的财政纪律,推行税率改革,20世纪80年将政府的财政支出转移至经济效益较高或是民生基础建设领域。

③在绩效加薪工资理论研究的回贸易政策领域,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削弱“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带来的互惠阻力。

④在产业政策领域,通过立法强化私人产权的保护,自动插拔试验机限制政府的经济管制,并且进一步深化私有化进程。

上述建设性经济改革措施被记录在《华盛顿共识》之中,并集中反映了拉美国家在经济危机下所达成的协作态度和自救方案。

作为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宣言”,“华盛顿共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理念转型和市场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盛顿共识CPostwashingtonConsens 时至1997年,流行全球的“华盛顿共识”自发起之日起已达近十年之国优20地热度:久。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当代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当代

“经济一体化”综合演练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22200)洪泽知识整合1.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当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边界控制减弱,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证;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力;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

1995年1月1日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了当今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起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因为双方发展的基础极为悬殊,发达国家主导世界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阻碍了其继续发展,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但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加强“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相互间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迅速提高,从而减弱了对发达国家的信赖,而发达国家则增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信赖性。

现阶段,世界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其扩散如下表: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国家间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关系空前紧密,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务跨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消除国家间各种经济障碍,减少贸易摩擦,也就是达成某种规范和约束各国行为的国际公约和准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证,实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干预和调节。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长期存在,决定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一些国农业用地基于区域自身优势条件或者迫于外部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压力,利益共同点比较多,有可能首先在区域层次上建立一体化组织。

标题请列举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案例。

标题请列举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案例。

标题请列举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案例。

1、伏特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

2、娃哈哈集团,先后投资100多亿元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360余条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

3、生产全球化:电脑=美国的+日本的声卡+台湾的主板+中国的机箱。

?4、贸易全球化: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的货物是各国产品的叠加。

5、中国加入WTO。

6、吉利收购沃尔沃。

7、欧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石油危机,次贷危机。

8、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

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

9、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

10、到2l 世纪初跨国公司已有6 万多家,其中最大的20家就垄断了世界经济活动的 l/4 ,跨国公司的生产总量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费用占全球 2/3 。

11、给各个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但不利于本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12、1998年夏季,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影片《花木兰》,就借用中国的传说故事表现美国的文化理念,争夺中国的文化资源。

以及《功夫熊猫》。

13、“博帕尔是印度中部的一座中等城市,人口约50万。

在那有一座属于美国的联合炭化物公司的大型化工厂,该厂生产的大量杀虫剂和其他药物,毒性很大,在生产、储备、运输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危险。

在美国,设立这样的工厂,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美国资本家为了达到直接在印度销售杀虫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在印度设立了这家工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改革实践回顾
经济转型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经济改革理念的调整和创新。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 经济改革模式也许千差万别,但是经济改革理念归根结底在于“自由”与“秩序”、“市场”与“计划”之间的权衡与决策。

对于此,我们回顾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改革实践,两种经济改革理念可谓是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一,“华盛顿共识”( Washington Consensus) 。

在 1989 年,拉美国家深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阻力重重,国际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此背景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财政部应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邀请,在华盛顿召开了一场研讨会,以期就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政策和方案。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 John Williamson) 系统地分析了拉美国家就经济改革所形成的共识性主张和措施。

总体而言,“华盛顿共识”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试图建立一种“小政府,大市场”的社会图景,并且提出了若干旗帜鲜明的经济改革措施。

如: ①在货币政策领域,提高利率市场自由度,采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汇率制度。

②在财政政策领域,实行严格的财政纪律,推行税率改革,并将政府的财政支出转移至经济效益较高或是民生基础建设领域。

③在贸易政策领域,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互惠阻力。

④在产业政策领域,通过立法强化私人产权的保护,限制政府的经济管制,并且进一步深化私有化进程。

上述建设性经济改革措施被记录在《华盛顿共识》之中,并集中反映了拉美国家在经济危机下所达成的协作态度和自救方案。

作为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宣言”,“华盛顿共识”自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理念转型和市场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后华盛顿共识”( 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 。

时至 1997年,流行全球的“华盛顿共识”自发起之日起已达近十年之久。

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得不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反思“华盛顿共识”所提供的理念和方略是否正确。

企业效益萎缩、债务危机缠身、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异常波动、政府财政危机、宏观调控不支,种种经济问题摆在了东南亚诸国家面前。

对此,在 1998 年,时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师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 首次发出了“后华盛顿共识”的呼声。

他敏锐地观察到了人们对“华盛顿共识”所提供的经济发展模式渐渐失去了信任,并清晰地列举了传统经济转型模式的弊端: ①从指导思想上讲,“后华盛顿共识”重视政府的作用,从而逐渐相信“管得约多的政府,就是约好的政府”。

②从观察视角上讲,“华盛顿共识”过分地关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全然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性; 而“后华盛顿共识”则一改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并将其视角更多地投入到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经济现状和危机解决。

③从政策目标上讲,“华盛顿共识”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便意味着社会发展,而“后华盛顿共识”则清醒地意识到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并将政策目标全面着眼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④从解决方案上讲,“后华盛顿共识”反对过度自由的经济政策,试图加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能动作用。

如上所述,诚如前英国首相戈登·布朗( Gordon Brown) 在2009 年伦敦 G20 金融峰会上所言: “旧有的华盛顿共识已经终结。


第三,“北京共识”( Beijing Consensus) 。

2004 年,时任高盛公司高级顾问的乔舒亚·库珀( Joshua Cooper) 在向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表述。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创新经济理论。

即将创新视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②经济指标多元化。

即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和分配公平问题亦更为重要。

③经济安全理论。

即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依赖于独立的政策决定权和金融自主权。

既然我国采取渐进式的经济转型模式,那么我国的经济转型则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一方面,从宏观上讲,我国经济转型大致经历了两次历史选择。

第一次是由旧中国脆弱落后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转型,从而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础。

第二次是由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转型,从而在国际化、现代化的浪潮下,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并兼顾着本国的实际。

同时,从经济转型的绩效上看,中国没有走苏联的老路,而是逐渐摸索并探索出了一套特有的经济转型模式。

事实上,“中国模式”也好,“北京共识”也罢,问题的关键便在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没有受到西方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扎扎实实地建立一套可行的经济转型模式。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转型不仅仅彰显了本土特色,还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模板。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 一是开创了经济转型的中国模式; 二是摆脱了西方传统市场经济理论的观念束缚; 三是为市场经济赋予了社会主义内涵;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培育的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