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弹性视角的山西票号风险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弹性视角的山西票号风险管理研究

□麻东锋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山西朔州036000)

摘要:山西票号是旧式金融业的典型代表,其经营管理在当时具有历史先进性,但其在近代 突然的消亡,与其风险管理的不适应及失效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弹性视角分析山西票号在辛亥 革命前后面临的风险特征,揭示其传统风险管控中存在的弹性不足问题,提出现代企业要从弹性 的视角进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山西票号;风险管理;组织弹性;战略弹性

中图分类号:F832.37; F27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40(2019)10-0070-04

山西票号自19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逐步发展壮大,名震中外,汇通天下。然而 兴旺发达近百年的山西票号在辛亥革命后短短20年内迅速衰落。究其原因,其前期的兴 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而其后期从极盛到迅速衰败,与风险管理的不适应及失效亦有密切关系。在面对大量竞争者迅速涌人和无法预期的政治变革风险时,山西票号未能成功抵御风险,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现有文献多从山西票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正面经验及其历史贡献进行阐述,较少从风险管理不足的反面经验对票号后期的衰亡加以分析。有学者认为企业应用弹性原理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应对新兴的、非连续 性风险,并动态地持续重塑其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因此,本文试从弹性视角分析山西票号在辛亥革命前后面临的风险特征,揭示 其传统风险管控中存在的弹性不足问题,提 出现代企业要从弹性的视角进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山西票号后期面临的风险特征

(一)遭受突变性大范围系统性风险。山西票号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历次面临信用风险、外部竞争风险与内部制度变革风险,但每次均 能化险为夷甚至化“危”为“机”。然而在辛 亥革命后,票号却急速衰亡。这主要由于票号 过度依赖清政府和政府官吏的汇兑与存放款,这一战略选择给票号带来了极大的政治风险隐 患。在社会比较安定时,票号可获得较高的经 济利益;但在遭遇社会变革时,票号累积的信 用风险迅速释放。辛亥革命后,山西票号面临 放款倒账、存款挤提、失去公款汇兑业务、纸 币贬值的严峻形势,由于山西票号主要为商号、官僚提供信用放款、北存南放,对南方商 号和官僚的贷款无法收回,而吸收的公私存款 和汇兑业务中承兑的大额公款却步步逼提,加 之辛亥革命后宣告独立的各省滥发纸币,票号 遭受纸币贬值损失,种种不利形势使票号资金 极度匮乏,多数歇业倒闭。由于票号对政治风 险缺乏预见性,风险发生之前没有从组织结构

收稿日期:2019-07-23

作者简介:麻东锋(1973-),女,山西朔州人,会计学硕士,讲师,现供职于中北大学朔州校区。*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801028)。

规章制度等方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风险发生

之后又未能及时提出有力的应对措施,因此票

号的迅速衰亡便在所难免。

(二) 面临大量非传统竞争者涌人的市场竞争风险。晚清时期,除票号、钱庄和当铺这

些旧式金融组织,外商银行、官办银行、民办

银行、官银钱局也纷纷设立,国内的金融格

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山西票号的业务份额一

再萎缩。凭借国外政治庇护和固有的制度优

势,外商银行不仅垄断了国际汇兑业务,而

且大量吸收存款,涉足国内汇兑业务,在外

商银行的竞争压力下,票号资金来源收紧,经

营实力相形见绌;国内官办银行、各省官银钱

局的成立,则使票号失去了大部分的官款收存

和汇解业务①;各地钱庄及民办银行也与票号

展开激烈竞争,山西票号的业务空间受到很大

挤压。总之,面对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兴起和外

商银行大肆扩张,票号应对乏力并逐步被新式

银行取代,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 存在因虚假繁荣业绩不均衡引致的隐蔽性风险。山西票号的衰败过程体现为由极

盛急转直下迅速衰亡,票号的股东和管理层大

多没有意识到风险来临的急速性和风险具有的

极大隐蔽性。一是被极盛时期的虚假繁荣所蒙 蔽。即使在竞争激烈的20世纪初期,山西票

号的经营业绩仍呈现稳步上升。清王朝的最后

十年,是山西票号的“黄金时代”,通过承汇

与存放官款、代理国库与省库而赚取大量利

润,同期以近代工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也使票号总体获利颇丰。二是由总号业

绩衡量票号经营情况的考核模式掩盖了各地不

均衡的业绩状况,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票号分

号的业务压力和急需改制的诉求,未能为深处腹地的总号经理所明察。

二、山西票号风险管理缺乏弹性的具体

表现

山西票号的风险管控能够较好地识别分析

和应对常规的内部操作风险,但对于剧烈的社

会变革和竞争者迅速涌人的环境下产生的战略

风险和外部风险,却不能很好地应对,最终由

清末的极盛骤然衰落,在20年的时间内迅速

退出历史舞台。动态的经营活动需要动态的风

险管理方法,山西票号后期在组织、业务、战

略管理上缺乏应有的弹性,因而在风险来临时

只能承受。由于其缺乏足够的弹性,这种承受

导致了兴盛百年的票号的最后衰亡。

(一) 组织制度存在缺陷,资本扩充受限。票号一般由单个家族或几家合股共同投资创立

且承担无限责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本规

模小,组织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缺乏风险分散

机制,无力承受巨量的信用约束。票号实行身

股制,身股只分红不承担风险,而银股则要承

担无限责任,身股和银股权责不对称,这一制

度创新在票号发展的前期调动了掌柜和伙友的

积极性,但在后期身股的数量甚至超过了银

股,制度设计的弊端显露,股东和顶身股者的

利润分配矛盾加剧,一些股东宁愿开设新的票

号也不愿继续投资原来的票号,票号资本扩充

受到限制。据史料记载,一些规模较大的票号

在19世纪末也仅有20万~30万两的资本,与

现代银行动辄数百万两的资本规模相比,票号

的规模太小,抗风险能力有限。由于资本制度

设计缺乏弹性,票号不能广泛吸引社会融资从

而増强抗风险的能力,在遭遇倒账挤兑等风险

时出现流动性不足,只能选择歇业破产。

(二) 客群结构欠合理,业务发展陷困局。

①如1905年成立的户部银行(1907年改称大清银行)利用其特殊地位,将原由票号经营的各省军饷 和国家赔款渐次转由该银行和其他官银号经营,此举严重影响了票号的汇兑业务,使票号所能周 转的运营资本在数量上大为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