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9生物氧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精品PPT教学课件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精品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04e2b426fff705cc170a8e.png)
β-氧化脱羧
OO== O=
O= O=
2020/12/6
7
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 加氧
RCHO + 1/2O2
RCOOH
• 脱氢
RCH2OH -2H RCHO
• 加水脱氢 • 失电子
+H2O
OH
CH3CHO
CH3CH
OH
Fe2+ -e Fe3+
-2H CH3COOH
2020/12/6
8
第三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高能磷酸化合物
=
COOH C-O~P CH2
ATP ADP
☺高能硫脂化合物 CH3CO~SCoA
2020/12/6
28
二、A高T能P 磷与酸高化能合物磷AT酸P的键形成
O
-
Oγ
P O
~ -
O
O P
~β
O
O Pα
O - O-
NH2 NN
NN O
CH2 O
2020/12/6
OH OH AMP ADP ATP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020/12/6
1
2020/12/6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2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2020/12/6
3
一、生物氧化概念、意义
营养物
[O]
(糖、脂、蛋白质) 生物体
2020/12/6
15
泛醌 (CoQ) (Ubiquinone)
递氢体
2020/12/6
OO== O=
O= O=
2020/12/6
7
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 加氧
RCHO + 1/2O2
RCOOH
• 脱氢
RCH2OH -2H RCHO
• 加水脱氢 • 失电子
+H2O
OH
CH3CHO
CH3CH
OH
Fe2+ -e Fe3+
-2H CH3COOH
2020/12/6
8
第三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高能磷酸化合物
=
COOH C-O~P CH2
ATP ADP
☺高能硫脂化合物 CH3CO~SCoA
2020/12/6
28
二、A高T能P 磷与酸高化能合物磷AT酸P的键形成
O
-
Oγ
P O
~ -
O
O P
~β
O
O Pα
O - O-
NH2 NN
NN O
CH2 O
2020/12/6
OH OH AMP ADP ATP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020/12/6
1
2020/12/6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2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2020/12/6
3
一、生物氧化概念、意义
营养物
[O]
(糖、脂、蛋白质) 生物体
2020/12/6
15
泛醌 (CoQ) (Ubiquinone)
递氢体
2020/12/6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生物氧化ppt课件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生物氧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35d257daef5ef7bb0d3c8f.png)
化学渗透学说图解
支持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的证据
(1)氧化磷酸化的进行需要完整的线粒体内膜的存在。 (2)使用精确的pH计可以检测到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
度存在。据测定,一个呼吸活跃的线粒体的膜间隙的 pH要比其基质的pH低0.75个单位。 (3)破坏质子驱动力的化学试剂能够抑制ATP的合成。 (4)从线粒体内膜纯化得到一种酶能够直接利用质子梯 度合成ATP,此酶称为F1F0-ATP合酶。 (5)人工建立的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也可驱动ATP 的合成
✓ 根据在有氧环境下氧化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电子传递体的 还原程度来确定
✓ 使用特异性呼吸链抑制剂和人工电子受体 ✓ 呼吸链的拆分和重组
呼吸链各组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中TCA循环反应达到平衡时,呼吸链中 各组分的还原程度
电子传递体 还原程度(%)
辅酶I 53
黄素蛋白 细胞色素b
20
氧化磷酸化
• 呼吸链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能量货币ATP。当电子沿着 呼吸链向下游传递的时候总伴随着自由能的释放,释 放的自由能有很大一部分用来驱动ATP的合成,这种 与电子传递偶联在一起的合成ATP方式(ADP被磷酸 化)被称为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 化学偶联假说 ☻ 构象偶联假说 ☺ 化学渗透学说
OH ∣
CuB+
H+
e-
H2O
目录
复合体
细胞色素 血红素
aa3
a
b
b
c
c
c1
c
几种细胞色素的性质比较
线粒体内膜上的定位
辅基与蛋白质的连接方式
跨膜蛋白 跨膜蛋白 水溶性的外周蛋白 (膜间隙一侧) 跨膜蛋白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9 生物氧化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9 生物氧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6f3304bed5b9f3f90f1c7c.png)
2.3 其它氧化酶
微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也是生物氧化 的场所 氧化过程中不伴有偶联磷酸化,不能生 成ATP
2.3.1 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 (一)过氧化氢酶(catalase)
又称触酶,辅基为血红素,催化反应如下:
2H2O2
2H2O + O2
(二)过氧化物酶(perioxidase)
辅基为血红素,催化反应如下:
(1)鱼藤酮、异戊巴比妥、杀粉蝶霉素A (2)抗霉素A(antimycin A)、二巯基丙醇
(3)氰化物、硫化氢、叠氮化物(NaN3)和CO
鱼藤酮 异戊巴比妥 杀粉蝶霉素A
FAD.H2 (Fe-S)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氰化物 硫化氢 叠氮化 CO
NADH FMN (Fe-S)
Cytb Cytc1 Cytc
1.生物氧化概述
1.2 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体活细胞中进行;
﹡温和环境(37℃, 中性); ﹡在一系列酶、辅因子及中间递体的参与下逐 步进行;
﹡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大部分 储存在ATP中,逐步释放。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脱氢(乳酸 丙酮酸)
失电子(Fe2+
加氧
Fe3+)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FADH呼吸链(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
a) 复 合 物 II ( 琥 珀 酸 -Q 脱 氢 酶 , 含 FAD 、 Fe-S Cytb560)
b) CoQ c) 复合物III(同 NADH 呼吸链)
d) Cytc
e) 复合物IV (同 NADH 呼吸链)
5. 胞液NADH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 A、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c、铁硫蛋白
辅基:铁硫簇(iron-sulfer cluster, Fe-S)
浙大生物化学课件9:生物氧化
![浙大生物化学课件9:生物氧化](https://img.taocdn.com/s3/m/38614b3ff8c75fbfc67db24b.png)
2Fe2+ Cyta 2Fe3+
2Cu2+ 2Cu+
2Fe2+
Cyta3 2Fe3+
细胞色素氧化酶
1 2 O2 H2O
NADH呼吸链
AH2
NAD+
FMNH 2
CoQNADH来自A+H+
Fe-S
FMN
CoQH 2
2Fe2+
b-c1-c-aa3 2Fe3+
2H+ 1 2 O2
O2-
H2O
FADH2呼吸链
琥珀酸 延胡索酸
R
还原型
NAD+、NADP+
NADH、NADPH
FMN
R
H3C
N NO
H3C
NH N
O
FMN (醌型或氧化型)
H H3C H3C
CH2 O H C OH H C OH H C OH
O PO O-
N
O PO O-
CH2 H
N O
H
H OH
H OH
NH2 N
N
CH2
H3C
N
N
O
H3C
NH N
O
FMN
FAD
S Fe
组成复合体,参与电子传 递,而且两个Fe离子中只
Fe S Fe S
有一个参与,所以是单电 子传递。
S Fe S
铁硫簇(Fe4S4) C
泛醌(CoQ)
O
H3CO
CH 3
H3CO O
(CH2 CH
CH 3 C CH 2)nH
是脂溶性醌类化合物,由于在生物中广泛存在,所 以也称泛醌。它处于呼吸链的中心枢纽,也是中间 传递体。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PPT课件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e871351711cc7930b7164f.png)
目录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
QH2
Q.
e
e
e
2Fe-2S
e
上 述 Q.
线粒体 基质侧
e
C1 C
线粒 体内 膜胞 液侧
Q
目录
特点
1.消耗2分子的QH2,产生1分子1分子Q, 净消耗分子的QH2 2.传递电子给C1至C的是2Fe-2S 3.b566,b562产生半醌型Q,2个半醌型Q, 结合为QH2
目录
4.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FMN FMNH2复合体Ⅰ的功能来自还原型Fe-SQ
氧化型Fe-S
QH2
2H+
H+ 2H+ 2H+
目录
复合体Ⅰ
NADH+H+
NAD+
FMN Fe-S
CoQ
目录
2.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组成: 黄素蛋白(FAD) 铁硫蛋白(Fe-S) Cytb560 (铁卟啉)
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1.反应条件:温和的环境中(体温, pH接近中性),
2.反应实质: 酶促反应 3.能量释放 :逐步进行 4.产物生成:H2O由脱下的氢与氧
结合产生, CO2是有机酸脱羧产生。
体外氧化
高温
单纯化学反应 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CO2、H2O是由 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 与氧结合产生。
目录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功能: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
QH2
Q.
e
e
e
2Fe-2S
e
上 述 Q.
线粒体 基质侧
e
C1 C
线粒 体内 膜胞 液侧
Q
目录
特点
1.消耗2分子的QH2,产生1分子1分子Q, 净消耗分子的QH2 2.传递电子给C1至C的是2Fe-2S 3.b566,b562产生半醌型Q,2个半醌型Q, 结合为QH2
目录
4.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FMN FMNH2复合体Ⅰ的功能来自还原型Fe-SQ
氧化型Fe-S
QH2
2H+
H+ 2H+ 2H+
目录
复合体Ⅰ
NADH+H+
NAD+
FMN Fe-S
CoQ
目录
2.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组成: 黄素蛋白(FAD) 铁硫蛋白(Fe-S) Cytb560 (铁卟啉)
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1.反应条件:温和的环境中(体温, pH接近中性),
2.反应实质: 酶促反应 3.能量释放 :逐步进行 4.产物生成:H2O由脱下的氢与氧
结合产生, CO2是有机酸脱羧产生。
体外氧化
高温
单纯化学反应 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CO2、H2O是由 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 与氧结合产生。
目录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功能: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生物氧化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生物氧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52d6a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9.png)
(2)催化:RH + O2 R + H2O 作用产物之一是H2O,不是H2O2;包括两种类型:金 属蛋白,如抗坏血酸氧化酶,含铜 L-抗坏血酸 + O2 脱氢抗坏血酸 + H2O
另一类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催化: 4 Cyt c-Fe2+ + O2 4 Cyt c-Fe3+ + H2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O
O
-酮 酸 脱 羧 酶
H 3C C COOM H g2+TPP H 3C C H+ C 2
2. -直 接 脱 羧
O
O
H2
丙酮酸脱羧酶
HOOC C C COOH
H3C C CO+OHC2
草 酰 乙 酸
丙 酮 酸
氧化脱羧基作用
(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
1. -氧化脱羧
O
The matrix contains the enzym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itric acid cycle, oxidation, AA oxidation and etc. The matrix also contains dissolved O2, H2O, CO2, the recyclable intermediates that serve as energy shuttles, and much more. Because of the folds of the cristae, no part of the matrix is far from the inner membrane. Therefore matrix components can quickly reach inner membrane complexes and transport proteins.
另一类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催化: 4 Cyt c-Fe2+ + O2 4 Cyt c-Fe3+ + H2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O
O
-酮 酸 脱 羧 酶
H 3C C COOM H g2+TPP H 3C C H+ C 2
2. -直 接 脱 羧
O
O
H2
丙酮酸脱羧酶
HOOC C C COOH
H3C C CO+OHC2
草 酰 乙 酸
丙 酮 酸
氧化脱羧基作用
(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
1. -氧化脱羧
O
The matrix contains the enzym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itric acid cycle, oxidation, AA oxidation and etc. The matrix also contains dissolved O2, H2O, CO2, the recyclable intermediates that serve as energy shuttles, and much more. Because of the folds of the cristae, no part of the matrix is far from the inner membrane. Therefore matrix components can quickly reach inner membrane complexes and transport proteins.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课件ppt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05de74d4d8d15abe234efe.png)
烷基脂肪酸脱氢
琥珀酸脱氢
COOH CH2 CH2 COOH
COOH
CH
+
CH
COOH
2H+ + 2e-
醛酮脱氢
乳酸脱氢酶
OH
CH3CHCOOH NAD+
O CH3CCOOH NADH
(2)加水脱氢
酶催化的醛氧化成酸的反应即属于这一 类。
H
H
H 2O
酶
RCO
R C OH
OH
O R C O H + 2H + + 2e -
(1)酰基磷酸化合物
O
O
RC O P O A O-
O
O
H3N+ C O P OO-
氨甲酰磷酸
酰基腺苷酸
O
O
RCH C O P O A
N+H3
O-
氨酰基腺苷酸
(2)焦磷酸化合物
OO
O- P O P O-
O-
O-
焦磷酸
O O- P
O-
ATP(三磷酸腺苷)
7.3千卡/摩尔
O O- P
O-
O O- P
O-
光c所合携作带用的的电总子反传生应递式给可氧O表2。示化如下(: 脱氢)作用。例如苹果酸的氧化脱羧
生成丙酮酸。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 过 程 , 反 应 条 件 温 和 ( 水 溶 液 , pH7 和 常 温)。
2,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 的发生。
它主要以 (2Fe-2S) 或 (4Fe-4S) 形式存 在。(2Fe-2S)含有两个活泼的无机硫和 两个铁原子。铁硫蛋白通过Fe3+ Fe2+ 变化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生物氧化—氧化呼吸链(生物化学课件)
![生物氧化—氧化呼吸链(生物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e218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f.png)
(二)氧化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
1、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Ⅰ→Q →复合体Ⅲ→Cyt c → 复合体Ⅳ→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 →复合体Ⅱ →Q →复合体Ⅲ→Cyt c → 复合体Ⅳ→O2
NADH
琥珀酸
FAD (Fe-S)
FADH2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α-磷酸甘油、脂酰CoA)
➢ 电子传递过程: CoQH2→(Cyt bL→Cyt bH) →Fe-S
→Cytc1→Cytc
➢复合体Ⅲ每传递2个电子向内膜胞浆侧 释放4个H+,复合体Ⅲ也有质子泵作用。
细胞色素(cytochrome, Cyt)
细胞色素是一类含血红素样辅基(铁卟啉) 的电子传递蛋白,其中的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递电子,为单电子传递体。
➢ 每传递2个电子可将4个H+从内膜基质侧泵到 胞浆侧,复合体Ⅰ有质子泵功能。
(1)NAD+和NADP+的结构 R=H: NAD+; R=H2PO3: NADP+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双电子传递体。
(2)FMN和FAD的结构
氧化还原对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 /Fe2+ Cyt a Fe3+ /Fe2+ Cyt a3 Fe3+ /Fe2+
1/2O2 /H2O
E0‘(V) 0.22 0.254 0.29 0.35 0.816
电子传递链
O
H 3C 5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 ppt课件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13acce3b3567ec102d8aee.png)
➢ 复合体Ⅳ 抑制剂:CN-、N3-紧密结合氧化型 Cyt a3,阻断电子由Cyt a到CuB- Cyt a3间传递。 CO与还原型Cyt a3结合,阻断电子传递给O2。
化学渗透示意图及各种抑制剂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CO、CN-、 N3-及H2S
×
×
×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1、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递电子体和递
氢体间隔排列,形成三个回路,回路有质子泵 的作用,可将质子( H+ )泵出线粒体基质。
2、递氢体从基质接受底物的氢原子,将电子交
给下一个递电子体,而将H+留在基质外胞液中。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3、整个过程中,仅有2个电子传递,并排出6个
H+,H+不能自由出入内膜,导致了内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储存了一定的电化 学势能。
4、当内膜外侧的H+通过ATP合酶,顺电化学梯度
回流时,由ATP合酶底部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将 储存的势能释放出来,推动ATP合酶的F1亚基利 用势能将ADP合成 ATP。
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一)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ATP
3-磷酸甘油酸 胞液
ATP
丙酮酸
GDP+Pi
(3)琥珀酸单酰COA GTP + ADP
GTP
线
琥珀酸 + HSCOA 粒
GDP + ATP 体
(一)确定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的实验依据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 根据P/O比值 ➢ 自由能变化: ⊿Gº'=-nF⊿Eº'
1、P/O 比值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
化学渗透示意图及各种抑制剂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CO、CN-、 N3-及H2S
×
×
×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1、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递电子体和递
氢体间隔排列,形成三个回路,回路有质子泵 的作用,可将质子( H+ )泵出线粒体基质。
2、递氢体从基质接受底物的氢原子,将电子交
给下一个递电子体,而将H+留在基质外胞液中。
化学渗透假说
要点: 3、整个过程中,仅有2个电子传递,并排出6个
H+,H+不能自由出入内膜,导致了内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储存了一定的电化 学势能。
4、当内膜外侧的H+通过ATP合酶,顺电化学梯度
回流时,由ATP合酶底部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将 储存的势能释放出来,推动ATP合酶的F1亚基利 用势能将ADP合成 ATP。
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一)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ATP
3-磷酸甘油酸 胞液
ATP
丙酮酸
GDP+Pi
(3)琥珀酸单酰COA GTP + ADP
GTP
线
琥珀酸 + HSCOA 粒
GDP + ATP 体
(一)确定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的实验依据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 根据P/O比值 ➢ 自由能变化: ⊿Gº'=-nF⊿Eº'
1、P/O 比值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