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语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录 三

“君子不器”—《论语· 为政》
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容器存在的。 容器?及时你合格地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 态度决定一切,所做事情相同,对事情的解释 各有不同,原因就是对事物的态度不同, 君子的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 重要的在于他做事背后的动机,他的社会良心。 君子的内心是强大的,有远大梦想的,超出平 凡的个体本身。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 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 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 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 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 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 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什么是“知天命”?关键在一个 “知”字,知道“人事有否有泰, 故不尤人;天命有穷有通,故不怨 天” 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 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了这一 切都是自然必然存在,知道了花无 百日红,明白了否极泰来,那么你 就能理性把握一切是与非平静对待 一切荣与辱了。 五十知天命,到了这个时候,已经 有了一种内在的定力,基本上可以 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 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三十 而立[3],四十而不惑[4],五十而知天命 [5],六十而耳顺[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 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7],小人比而 不周。”(《论语· 为政》)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论语· 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 车无輗[8],小车无軏[9],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 为政》)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10],不处也[11];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12]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13]也。 君子去仁,恶乎[14]成名?君子无终食之 间违仁[15],造次[16]必于是,颠沛[17]必 于是。”(《论语· 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8],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卫灵 公》)
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不好,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觉得张三跟自己 比较合得来,就对他好,不大认可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 “比”。 真正的君子,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正直的好人,爱他;但对不好 的缺点比较多的人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感化他让 他变好。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 呢?“比”是要他人完全跟自己一样,但这样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 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不会去关心爱护那些朋友以 外的人,不能照顾大多数人。



有了耳顺做基础,天地万物融于心, 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但 这个过程需要千锤百炼。 孔子说说的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历 程,,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的强大, 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 人生历程中要建立起自己内心的一 种价值体系,能够把社会给予的压 力变成一种生命的反张力,一种动 力。做到从心所欲那样的一种淡定 从容,那么这样的生命才是有质量 的生命。
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
去运行之规,就像大车没有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孔子说“人 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 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都强调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 “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
人无信而不立,立足于社会不 论做什么事情、在什么岗位、经 商买卖,为人处事都要诚信为本。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至古 至今,都是人安生立命的基础和 根本,指导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和 抉择。城门立木的故事也说明了 “立信”的重大作用。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但若不是以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应该接受;贫穷 与低贱是人人都讨厌的,但若没有正当的方法摆脱它, 就不考虑摆脱。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 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 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 定会按仁德去做事。”
评析(三十而立)


我们常常说“三十而立”,怎样 才算是立起来呢?是否只要是有 车、有房、,或者是有个什么样 的职位就算是立起来了呢?而立 之年对于人的医生有着怎样的重 要作用? 黑格尔提出过“正反合”三段式 理论观念。比如读小学时候认为 社会上一切都是好的…..,十几岁 初中会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已 经认识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 处……二十多岁时候觉得社会上 一切都是“不正”的,都是丑陋、 欺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这个 时候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那 么走到
摘 录 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
语 为政第二》
周:周至,周到。此指因道义而求取普遍的团结。比: 朋比,指结党营私。
译文: 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详解: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 一个圆满的
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
摘 录 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1.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 。 2.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立足社会。 3.不惑:不迷惑。 4.天命:人生的真谛。 5.耳顺:听各种言论都觉得顺耳了。 6.不逾矩:指不超越礼法。
摘 录 六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 小人同而不和。”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 之间彼此不同。(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
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保留个体的差异, 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评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 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 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 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 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 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 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 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孔孟语录(摘录)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
今山东省曲阜)人,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被尊称
为“圣人”。 孔子和儒家
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 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
孔子
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
文化圈。
孟子(前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大车”,指牛车。 “輗”,大车是以牛拉作为动力的,大车辕前端与横木相接的活销”。 “小车”,指马车。 “軏”,小车是以马拉作为动力的,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销钉”。
“其”,指“无輗大车”和“无軏小车”。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如果大车没 有“輗”将牛与车进行连接,小车没有“軏”将马与车进行连接的话,
评析(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耳顺,就是无论什么样的话 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对 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思考问 题。 此时,你能对大限度的尊重 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个事 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虚心倾 听各种声音。 这种境界,就是“悲天悯 人”。一个人要做到耳顺, 就要使自己心胸无比辽阔, 以自己恒定的标准坚守在某 一个高度。 七色圆盘,旋转起来是白色。
那么大车、小车又如何能够行动起来呢?
评析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 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 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 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 现代社会,尤其要讲诚信。是否 诚信是衡量一个公民道德水准的基本 尺度,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都贯穿 了诚信的基本原则。自觉遵守以诚信 为基本要求的社会公德,就是一个文 明公民。
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很多很多位, 会背几千首唐诗宋词,会表演各种 各样的节目,但是这些对他这一生 真的有用吗? 今天的求学有多少是孔子所说的 “为己之学”?有多少是“学以致 用”? 过犹不及,不能把自己的脑子复制 成一个电脑的内存,而应该把知识 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方式给我们很好 的启发,经过这样的学习,我们逐 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就走 到三十岁
译 文
孔子说:“我十五 岁立志于求学,三十岁 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 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 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 懂得自然的规规律律和 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 到什么,都觉得顺耳。 七十岁随心所欲,任何 想法和行为都不会逾越 法度规矩。”。
评析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十五立于学)



这段话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 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被特别地强调 出来。 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 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孔子的“吾十有五至于学”,是 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 生的一种要求。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 古,敏以求之者也”。每个人都 要树立起“活到老学到老”的观 念。 现今时代,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现在的孩子早已经不是“十五求 学”了。但是都学到了什么呢?
,战国中期邹国(今山
东邹县)人,儒家学派 继孔子之后又一集大成 者,被称为“亚圣”。 《孟子》是由孟子和他
孟子
的弟子万章等编撰的记
录孟子言行的书。
孔孟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主体,有着丰富的内涵。孔 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孟子主张“仁政”,提倡以民为本,宣扬性善论, 反对暴虐和战争。他们的言论涉及政治、思想、文化、 教育、人格修养等多方面内容,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了 深远影响。
评析(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什么叫做“不惑”?一般指 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 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 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 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 自己应有的位置。 中庸之道其实是“绚烂之极 而归于平淡”,二十岁、三 十岁的时候曾经风发扬厉过, 走到不惑的时候才表现为淡 定而从容。 而当走到这个年龄到达这个 阶段的时候,人生的很多标 准都会发生变化。
摘 录 七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
志士仁人: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害: 损害。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
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 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 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 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 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 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 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 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 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摘 录 四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信”,是“信用、信义”的意思。 “其”,指“无信”之人。 “可”,是“可以”的意思,即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 信用,那就不知道他还可以有什么大的作为。也就是说, 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的。
广为流传。
摘 录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道:正确的方法或途径。 处:接受。 恶:讨厌,不喜欢。 去:摆脱,抛弃。 恶(wù )乎:怎么能。 终食之间:在吃一顿饭的时间里。 造次:紧迫,匆忙。 颠沛:跌倒,挫折,流离失所。
应该是人生“合”的阶段,也就是 说既不像十来岁时候觉得眼前一片 光明,也不会像二十来岁时候觉得 世界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的“立”,应该是内在立, 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 位置。 三十岁,是个建立心灵自信的年纪。 这种自信不是与很多外在的事物形 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合与相互 提升。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 峰”。三十岁,应该有种从容不迫, 开始对你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 和坚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