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企业管理思想
张謇企业管理思想
张謇的管理思想浅析摘要:作为20世纪初期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掌舵人,张謇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他非常注意观察和研究市场,强调供求关系是经营的核心,为了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他还运用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在手段以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从内部管理看,大生纺织系统和其他工业企业均建立了符合现在经济运作的新型管理机制。
对农业的改造则既引进新式的股份制,又保留了传统的租佃式农户经营,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以农工企业为主体的集团化经营,更为通海地区向现代化全面推进了原动力。
研究此过程中张謇的管理思想,对于今天有着重大的意义。
人物简介:张謇1出生于江苏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
自幼接受以科举致仕为宗旨的旧式教育,他的科举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只是后来恰逢慈禧60大寿开恩科,于是他考上了进士一甲,成为了状元。
但我们对于他的了解,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状元,而是因为他由状元“转行”做了商人。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最终中国惨败,朝廷的腐败无能让很多人感到了失望,后来这里面的一个大臣写日记回忆说:“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这个大臣就是张謇,之后他决定辞官经商,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从天子门生到实业家,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前人的思想,更是开辟了自己的一方思想天地。
前半生儒家文化的深刻熏染和对于后期对西学的主动吸收,使得张謇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
回顾张謇的创业历史,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1896年初,他创办了南通纱厂,筹资困难,但是却幸运的借助了张之洞购买的一批闲置在上海的美国机器。
随后他的公司慢慢走上了正轨,大生纱厂的稳定发展让张謇积累了足够的资金进一步投资建厂,逐步实现他“实业救国”的终极理想。
张謇产业的兴旺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备,促进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水平。
张謇在民族工业、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他的社会威望与日俱增,成为了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张謇与“大生”模式
张謇与“大生”模式作者:陈争平来源:《管理学家》2014年第09期1899年,爱国实业家张謇建成了南通大生纱厂,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其实业活动由此开始从创建单个企业向创建跨行业、跨部门的企业集团迈进。
张謇在创办大生企业集团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企业制度创新,笔者把这一系列制度创新统称为“大生”模式。
在中国企业制度演变史上,“大生”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经指出的,张謇的企业群体是中国旧世纪终结与新世纪发端的众多标志之一。
中国最早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大生”模式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靠股份公司制兴办“大农、大工、大商”,建成中国最早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
股份公司制甲午战争后,主张实业救国的张謇不惜以状元之尊,打破封建文士耻于言商的旧风气,开始在南通筹办新式纱厂。
当时他只是一介寒儒,自家并没有多少财产,只能“仿照洋厂”,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办厂。
当时中国股份制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风气未开”,张謇经历“千磨百折,”多方集资,才好不容易办起了大生纱厂。
1901年张謇又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
大生纱厂不仅是通海垦牧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在垦牧公司创立之初还不断给与其借贷资金支援。
两个企业在张謇统一领导下,结成多方面的经济联系。
可以说,1901年通海垦牧公司的创设,标志着跨行业、跨部门的大生企业集团已开始形成,它是中国最早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
此后,大生企业集团不断壮大。
从1903年起张謇又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相继创办了广生油厂、同仁泰盐业公司、大生轮船公司、资生铁厂、大生二厂、大生三厂、新通贸易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等40多家企业。
这些企业互相在融资关系、商品供售、技术支持等方面建立紧密关系,协调行动,都是大生集团成员企业。
大生集团的企业基本上都实行股份制。
集团内的各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法人企业,虽然企业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但是各自独立核算,产权关系明晰。
如果其中一企业严重亏损办不下去了,就停歇以至拍卖,不致因一厂关闭而牵动全局。
再造儒商张謇的企业家精神
109专 题: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再造儒商:张謇的企业家精神高全喜张謇:改良主义的现代企业家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之际,张謇作为一位卓越的现代企业家是无可置疑的,也富有代表性。
但有一个问题时下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张謇的企业家精神究竟是什么?其源泉来自哪里?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与其一系列人生事业是何种关系?考诸张謇的生平,可以看到在他步入不惑之年以前,走的还是传统士大夫的科举老路,但在夺得状元头魁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不再效力于庙堂仕宦的“正途”,而是转向民间社会,开始了新的人生规划,实现了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企业家的转型,为什么张謇的人生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呢?关键在于他身处的中国社会遭遇了西方势力的侵入、正在发生古今之变。
此时的中国将往何处去,如何变法改制,王朝变革的缘由及动力是什么,这些问题势必刺激饱读诗书的张謇,促使他探其究竟,问其根本。
因为这位状元并非那种无所事事、袖手谈道的书生,而是关注黎民苍生、国家兴亡的志士。
近代中国变法维新的传统可以追溯到魏源、王韬以及康有为、梁启超、张之洞、郭嵩涛等人,他们尽管在变法图强的理论主张和人生实践上多有区别,甚至相互对立,但有一条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经历了从传统儒生到现代人物的转变,都立足于儒家经典教化而致力于对西学、西政的开放与学习。
从这种转变的外部形式来看,张謇作为后来者与前辈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张謇转向一个工商企业家,并在41岁之后,把全部的生命都投入到一个连他自己都似乎并非深刻理解的现代企业家的事业之中。
这种独特的转型路径及其典范意义,才是本文予以论述的中心议题。
依照现代儒学的解释,这是传统儒生基于中国的外部刺激而形成的一种从内圣向外王、从心性儒学向事功儒学的转变,这种说法固然有理,但并没有触及张謇角色转型的根本,即此时的张謇已不再是传统的儒生,而是逐渐成为一种现代的工商企业家,其企业家精神取代了儒家的事功与外王之学,成为一代中国士绅企业家的精神基础。
【讲义文稿】张謇企业家精神与南通大商实业
【讲义文稿】张春企业家精神与南通大商实依托在传统儒家伦理之上重建契合现代商业精神的商人伦理思想、区域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治理实践,淬炼出张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义。
近代实业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实业救国理性化阶段的思想与实践反映,应该成为开启张骞研究新百年征程的重要部分。
张骞的全部人生努力与使命抉择,始终贯穿对古儒文化、王道思想、福荫乡里的小共同体本位理念,温柔敦厚的个人性格、江淮海人文品格叠加深厚丰富阅历锤炼的“礼俗社会”因子。
至今有人把张春誉为“近代儒商最典型的代表、儒商经世济民理想最杰出的奉行者”“商业道德楷模晚明至清悲情主义精神氛围中“被动挨打”的国家处境日益固化,天朝上国的“天下”机制在西方“软”“硬”实力挑战下,绵延千载而面临“首次崩盘”,工商阶层微茫的希望通过竭力图强、抵抗侵略避免臣服于西方“世界”体系。
张骞始终着眼于国家民族种种不确定性下的判断与追求,矢志于“企业家精神”之复兴华商传统融入现代文明的商人“天职(天爵他主张“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义兼本末,较中国汉以后儒者重农抑商之说为完善,无工商则农困塞二所以在张骞的论述里,“大商”“实业在农工商”,修正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经济思想家关于“商务”的概念,强调农工商并举的实业救国图强思想。
向着“为某个目标而结合”的近代法理社会不断实践,以“恤商”而成大善的道德文化追求,形成建筑在“棉铁主义”(棉铁政策)为中心、农工为本的基础上的农工商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实业实践,倡导体恤商人的艰难困苦、放松民族商业束缚而促进商业发展的商业经济理念。
作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的张骞,其企业家精神,即“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身体力行的职责使命感,并且依靠个人道德的精神内驱力(不懈干事不断创新的坚毅品质、谋公众之利的反哺宗旨与勇敢担当、平衡共赢的商人伦理)、能力与追求(发现,识别,创造新机会、新价值和新需要,营造良性政商环境)持续自觉地奋斗。
企业家精神维度决定企业的高度和面对危机与挑战的“灵动韧性”,更是企业竞争的差距“核心二张骞始终致力企业家精神的传递,突破个人英雄主义神话,不断通过实业教育突破限制创造性解决员工——作为企业家精神个体的成长问题,旨在激活组织能力、催生组织规则、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的作用机理。
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thirty years.This
one
times exactly Was spent in
and
setting up his own business,which WaS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ogether.China face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and the old and new way of thinking blended
at 15-year-old;He
worked for Sun
Yunjin andⅥ,u Changqing
successively
鹤a high official‘S house guest metropolitan
and adviser
at 20一year-old.;He participated in Enke
coRon
City,and had formed the important life centering
big life of
mills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s.Meanwhile,he established
a
batch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business in Nantong City,which made into the early phase of modemize the famous
on
in the rich small merchant family in Haimen village
a
July l,1853.Zhang Jian WaS
famous Chinese industrialist
析张謇的实业改革及利用外资思想(一)
析张謇的实业改革及利用外资思想(一)摘要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他在继承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总结欧芙特别是日本振兴实业的成功经验,比较国内外各种救国方案的利弊。
形成了其极富时代特色的实业改革思想和利用外资思想。
张謇的实业改革及利用外资思想与活动的成败得失,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张謇;实业改革思想;利用外资思想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胡适曾评价说: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
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研究张謇的实业改革及利用外资思想对于了解我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潮,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实业改革思想张謇在继承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总结欧美特别是日本振兴实业的成功经验,比较国内外各种救国方案的利弊,形成了其富有时代特色的实业改革思想。
其实业改革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裁厘加税”的思想晚清,厘金危害严重,严重地影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祖上兼营商业的张謇对厘金的危害早就有着切肤之痛。
由于张謇本人也主要从事工商业的活动,使其对厘金的危害更加难以容忍。
他曾向学使黄体芳陈诉:“国家中兴以来,二十有余年,一切取给于厘捐,天下骚然,厘捐遂为冗官、秕士、游民之窟。
论者至谓舍厘捐不可以国,謇谓欲固国必去厘捐。
”张謇认识到由于厘金本身没有征税标准,而使官吏的贪污中饱愈演愈烈,“中饱之数,试约而计之,各省共若干,总卡若干,分卡各若干,员司丁役之衣食于厘者,大则每人岁获数万金,以次而下至最少之衣食额,亦必足于赡身之外,赡及其家,是以数千卡所用者,奚啻数十万人!即所衣食者,奚啻数十万家,数十万家之人口!又必有数百万之多衣食,此数百万人者,即非数千万金所可了”。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管理概述—张謇—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管理模式:(明确的岗位设计)自1899年投产至20世纪30年代初,大生纱厂的管理机构比较简单。
纱厂设总经理一人,由张睿亲自担任。
总经理之下设四位厂董,分别主管着各主要部门,即进出货董,负责供销;厂工董,负责生产和工人管理;杂务董,负责全厂杂务;银钱帐目董,负责财务。
张誉从江西回到南通以后,在大生纱厂担任协理一职,实际掌管着大生纱厂。
在生产部门方面,根据生产程序的不同,设有轧花、清花、纺织、摇纱、成包五厂(车间),而纺织车间又分为粗纱车间和细纱车间,此外还有引擎、机修等车间,后来又增添织布车间。
而大生纱厂里的技术问题则主要依靠外国技术工人以及少数从上海请来的技术工人。
车间里的管理人员又分为三级,即领班、中班和三班。
最基层的管理人员是工头。
近代早期国内纱厂一管理工人的方式大多采取包工制,即把整个生产的进行,用招标的方式包给工头,由工头去招进工人进行生产。
工头就是第一号工人,他们专门负责监督工人生产,一般不从事工作。
“女工头有约束督率各工之权,无论生熟手均须听从女工头调派,违者初次罚,二次倍罚,三次革换。
”(负强化)①可见,工头手上握有调罚工人的大权,由此,他们仗势欺压、敲诈勒索普通工人便是经常之事。
在成为大生纱厂工人以后,工厂发给每位工人一块工牌,上面写着黑字:xxx犯了什么错误,罚工多少或停工几天。
工头把这个罚工牌挂在哪位工人的机器前,就表明这位工人被罚工了。
大生纱厂《厂约》规定,“偷窃”花纱被搜出的,先把偷来的花纱挂在身上游厂,然后罚站在放工桥门口示众,并开除出厂,永不复用。
此外,工人若稍有“怠惰”,或达不到定额,或损坏生产设备,轻则扣罚工资,重则开除出厂。
(二)“活地狱”—工作环境恶劣(反思,没有良好的环境借鉴)工人们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环境相当恶劣。
大生纱厂是在筹股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建成投产的,张睿等人由于缺少资金,因此在厂房建好,机器搬进来开始工作以后,并没有对工作环境做进一步的改善。
张謇社会责任观念和做法
张謇社会责任观念和做法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社会责任的观念和做法深受尊重和肯定。
张謇强调个人和企业应当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将社会责任视为自己和企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企业应当注重对员工的福利,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同时,企业也应该对社会贡献力量,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张謇在官职上也积极推动一些社会改革,为改善社会状况和人民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和财政部长,致力于银行业和财政体制的改革,推动中国财政与银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张謇还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他致力于普及教育,并倡导提高人民教育水平。
他捐资办学,兴办了一些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体来说,张謇提倡个人和企业应当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注重为员工和社会做出贡献,并通过自身的职务和实际行动来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社会责任观念和做法被广泛传承和推崇。
学习张謇精神 实业兴邦有社会担当
学习张謇精神 实业兴邦有社会担当文/周德文 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PART02“寻找”张謇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
正是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张謇毅然放弃功名仕途,选择了“实业救国”的担当路径。
张謇一生创办了40多家企业、近400所学校,其品德、思想、事业、成就深为人们所敬仰,是“儒商”的典范,是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开拓者和先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张謇大力倡导并践行“棉铁主义”,他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发展棉花生产,兴办大生纱厂,保护民生,抵抗外来经济侵略。
此后大生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4个纱厂,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
之后,张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还创办了油厂、面粉公司、肥皂厂、纸厂、电话公司等20多家企业,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产业,形成一个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地方工业体系,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
张謇以兴办实业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积极创新 敢为天下先张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启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全新类型——“社会企业”。
张謇堪称中国第一位社会企业家。
张謇在南通的做法是综合性的,他B usiness 观点不想消灭农村和农民而独成一己之事,而是“余毕生抱定村落主义”。
张謇在南通的实践,推动了“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开拓了民营企业发展新格局。
张謇创办的大生集团,在其存在的30年中,一直致力于对南通进行综合建设。
张謇所追求的现代化并不是要把农民改造成市民,而是以社会企业为基础,实现南通城市与南通人民的整体现代化。
与晚清众多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工业实体不同,张謇作为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注重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在发展实业的过程中提出了“棉铁主义”等符合当时工业经济规律的理念,并且在利用外资、开放发展上也有所主张。
论张謇的公司法思想
不举。无破产法 , 则无 以维信用 , 而私权于 以重丧”2。10 _ 9 4年 , 在张謇的推动下 , 清廷颁布了《 司 公
制 。而就公 司法而 言 , 意性规 范 居 于核 心 地位 , 权 性 规范 的 比重较 大 , 司 自治 优先 于 国家 强 制 。 任 赋 公
毕竟 。公司的旺盛生命力源于公 司与股东 自治, 司系私法主体 , “ 公 天然需要弘扬公司 自治与股东 自治 精神”3 张謇推崇公司自治 , Ⅲ。 ] 并视其为公司效率的泉源。
一
、
倡 导“ 育主 义” 保 的公 司法指 导思 想
张謇倡 导 “ 保育 主义 ” 并 以此作 为公 司法 的指导 思想 。 , 张謇认 为 法律有 两种 基本 的作 用 。一种 是“ 督 限制 ” 用 , 监 作 这是 消极 的 ; 一种 是 “ 护 奖 励 ” 另 保 作
用, 这是积极 的。这两种作用相互依存 , 相互制约。法律的消极作用加强了, 其积极 的作用必然受到抑
律》 93年 , 。11 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 , 要求 国会重新修订公司法和制定破产法 。为了加快修订效
率, 张謇建议 以前清来不及颁布的 11 年《 司律草案》 91 公 为基础重新加以修改完善。在张謇 的亲 自主 持下 , 北洋政府新定公司法——《 司条例》 11 公 于 94年 1 1 被正式颁行全 国。这部《 月 3日 公司条例》 共 有 2 1 是 中国近代第一部 比较成熟的公司法 , 5 条, 它明确规定以商行为业而设立之团体称为公 司, 凡公 司均认为法人 , 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 将公 司分为无 限、 两合 、 股份有限、 股份两合四种 , 并具体制定公司
张謇给当代民营企业家的启示
X謇给当代民营企业家的启示任斌近代民族工业先驱X謇先生,其企业家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身临其境、入木三分"。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在料理企业的事务中,掌握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在创业实践中,逐步萌生并最终确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理念;二是"高瞻远瞩、恢宏洒脱"。
他不为眼前利益所牵累,既操企业于掌心之间,又超脱企业的苑囿,创办了370多所学校,还涉足于城市建设、水利、气象等公益性事业;三是"高屋建瓴、匹夫尽职"。
他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俯察世事沧桑,藐视腐败无能的清末政府,坚定"以天下为己任",实践了他"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的人生诺言。
X謇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父实业、母教育"的主X和实践、实业家的豪迈气概,为当代民营企业家树立了光辉典X,给当代民营企业家提供了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高瞻远瞩,做有理想有抱负的实业家。
X謇先生曾力图"从政救国",经过26年科场蹉跎考上状元。
但在得到功名不过几个月,以现在的话说,"干部试用期"都没有过,他就对当时的封建官僚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据说一天,慈禧大驾回宫,当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耄大臣跪迎道路两侧,积水盈膝,全身匍匐,惶恐万状,宛如一群落汤鸡。
而慈禧仪仗威严,五色旌旗招展,女宫太监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想必X謇当时也是匍匐在地,但他目睹如此反差极大的一景,不禁喟然长叹:做官竟是如此下贱,这不是胸怀大志之人所能忍受的。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他坚决反对,毅然离去,力图走"实业救国"之路,成为中国最早的儒商,为改变千年沿袭的重官轻商旧观念开风气之先。
当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是X謇先生所处的时代无法比拟的,想必也是先生梦寐以求的。
众多企业家胸怀实业强国之志,正在自由自在地实现着先生当年的梦想。
论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起源
区 别就 在 于 二 者是 从 不 同 的角 度 来描 述 某 一 团体 或 组 织 的特 性
的。 司” 这一 概 念 着重 于反 映 某一 组 织 的民事 法律 地 位 ,因
中国 ‘ 诠 ’和 ‘ 理 ’概念的来源 管
而 更具 有 法律 色彩 ; ‘ 业”这 一概 念 则着 重于 反 映某一 组织 而 铨 所 进 行的 经营 性活 动 , 因而更 具有 经 济色彩 。
日趋瓦解 ,于是 学派 纷呈 ,出现 了诸 子 百家群 芳 争妍 的局 面 。他 意 译为 汉字 ‘ ‘ ”后传 入 中 国。民 国初年 ,时任北 洋政 府 农工 爪业
们 纷纷提 出 自己的主 张 , 述 治 国安邦 、发展 经 济的 思想 和管 理 商总长的张謇 ( 论 光绪年 间的状元)颁布了 公司保息条例 ,该
会 过渡 ,旧的 生产 关系 趋于 没 落 , 的 生产 关系 正 在形 成 ;诸侯 业 ” 的英 语词 为 “nep i ” 一词 ,原 意 为企 图冒 险从事 某 项 新 e trrs e
各 国争 雄称 霸 , 极寻 求 富 国强兵 的 管理 之道 。 旧 的管理 思想 事 业 ,后 来专 指经 营组 织 或经 营体 。日本人 最 先将 “nepie 积 而 e tr r ” s
基 本 的管理 思 想 , 对后 世 的管 理思 想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着 分 ,在实 际生 活 中 ,二者 更是 交 融在 一起 。在不是 十 分严格 的情 并 随
中国经 济 的崛起 , 们 对传 统文 化 在企业 管 理 中的应 用 研究 的兴 况下 , 者甚 至是 同一概 念 。然而 ,公司未 必 全都是 企业 。按照 人 二 趣 也越 来越 浓厚 了 。 而世 界 范 围 内的管理 学 发展 的大 趋 势是 从科 国际惯例 ,公益性团体 ( 相当于我 国所说 的社会团体和事业单
张謇企业精神创新总结
张謇企业精神创新总结我觉着我张謇啊,办企业那就是一路摸爬滚打,可这里头的精神创新,那是老多故事了。
我这企业精神里的创新啊,就从那点子开始冒。
我想啊,咱不能老是照着以前的模式,就跟种地似的,年年都种一样的庄稼,没个新收成。
我得找新的市场,新的产品。
我就到处去考察,那个时候啊,走在路上,风呼呼地刮,吹得我脸生疼,衣服都被刮得像个气球似的鼓起来。
可我心里头有团火,我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我看到外国那些企业,人家的机器轰隆隆地响,那效率高得吓人。
我就想,咱也得有这机器。
可这引进机器也不是个容易事儿啊。
那些个洋商,一个个精明得很,瞅着我就像瞅着一块肥肉,想狠狠宰一刀。
我就跟他们谈判,我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说:“你们可别把我当冤大头,这价格得合理。
”他们就跟我绕圈子,一会儿说这个成本高,一会儿说那个运输难。
我心里头那个气啊,但我得忍着,我还得把这机器弄回来。
我在企业里头用人也创新。
以前啊,都是看门第,看关系。
我可不这么干,我就看本事。
我跟那些个来应聘的人说:“不管你是啥出身,只要你有能耐,能把事儿干好,我就用你。
”有个小伙子,穿得破破烂烂的,但是眼睛里透着机灵劲儿。
别人都瞧不起他,我就把他留下来试试。
这一试可不得了,他那点子就像涌泉似的,帮了企业大忙。
我还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
咱不能光让工人干活,得让他们心里头有盼头。
我就跟他们说:“咱们这企业啊,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得努力,以后都能过上好日子。
”我还在厂里搞些个小活动,像比赛啥的。
有一次搞技能比赛,那场面可热闹了。
工人们都摩拳擦掌,眼睛里闪着光,都想争个第一。
赢了的那家伙,高兴得像个孩子,拿着奖品,咧着嘴笑,那个嘴啊,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在管理上我也创新。
我弄了个新的管理模式,不像以前那样层层压榨。
我把权力下放,让下面的人也能有自己的想法。
可这一开始啊,那些个老派的管理者就不乐意了,跑过来跟我说:“张謇啊,你这是乱了规矩,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
”我就跟他们说:“老规矩要是好,咱咋就没发展起来呢?咱得变。
张之洞与张謇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比较
张之洞与张謇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比较
李福英
【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30)005
【摘要】张之洞与张謇对中国早期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体现了领先于时代的战略管理思想.两者的战略计划都注重产业群体的全面扩展,但张之洞采用的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而张謇则采用的是相关多元化战略;受身分和个人经历的制约,战略执行中的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均存在差异;尽管战略执行结果不尽人意,但是,张之洞和张謇都成功地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其战略管理思想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建设.
【总页数】5页(P126-129,148)
【作者】李福英
【作者单位】长沙大学,工商管理系,湖南,长沙,4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95
【相关文献】
1.张謇与张之洞廉政思想比较 [J], 刘颂
2.价值认同、知识路径与经验差异——从政治文化认同视角比较张謇与张之洞君主立宪思想 [J], 王永香
3.企业的利润追求与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张謇、涩泽荣一"企业与社会"思想比较研究 [J], 王敦琴
4.张謇与张之洞城市化实践之比较 [J], 凌振荣
5.论张之洞与张謇的企业管理思想与实践 [J], 李福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謇的管理思想浅析
摘要:作为20世纪初期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掌舵人,张謇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他非常注意观察和研究市场,强调供求关系是经营的核心,为了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他还运用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在手段以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从内部管理看,大生纺织系统和其他工业企业均建立了符合现在经济运作的新型管理机制。
对农业的改造则既引进新式的股份制,又保留了传统的租佃式农户经营,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以农工企业为主体的集团化经营,更为通海地区向现代化全面推进了原动力。
研究此过程中张謇的管理思想,对于今天有着重大的意义。
人物简介:张謇1出生于江苏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
自幼接受以科举致仕为宗旨的旧式教育,他的科举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只是后来恰逢慈禧60大寿开恩科,于是他考上了进士一甲,成为了状元。
但我们对于他的了解,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状元,而是因为他由状元“转行”做了商人。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最终中国惨败,朝廷的腐败无能让很多人感到了失望,后来这里面的一个大臣写日记回忆说:“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这个大臣就是张謇,之后他决定辞官经商,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从天子门生到实业家,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前人的思想,更是开辟了自己的一方思想天地。
前半生儒家文化的深刻熏染和对于后期对西学的主动吸收,使得张謇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
回顾张謇的创业历史,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1896年初,他创办了南通纱厂,筹资困难,但是却幸运的借助了张之洞购买的一批闲置在上海的美国机器。
随后他的公司慢慢走上了正轨,大生纱厂的稳定发展让张謇积累了足够的资金进一步投资建厂,逐步实现他“实业救国”的终极理想。
张謇产业的兴旺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备,促进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水平。
张謇在民族工业、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他的社会威望与日俱增,成为了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而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而张謇则与沈云霈、许鼎霖并称苏北三大实业家。
一张謇的企业管理思想
张謇的企业管理思想体现在他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他充分的接受了西方科学的管理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他的管理思想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1 科学化的成本管理——张謇熟练地掌握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并结合自身企业情况灵活运用。
当时,中国民办的企业家除了要和国内官方企业竞争外,也要和庞大的国外资本进行竞争。
有资料显示,当时中国人更愿意购买外国的产品,因为它们质量好,价格也相对降低。
所以张骞十分注重生产的成本问题。
他早就注意到: “各工厂制造之货,非减轻成本,不足以敌外国进口之货。
”2因为国外的企业管理思想比较成熟,外货因其生产与管
理现代化、科学化,价格低廉,在中国市场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国内企业只能在企业的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降低成本,才能降低产品价格,与外来商品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这一考量之下,张骞要求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从每个环节控制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多元化产业的企业发展模式——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后,一时间北方大乱,而南方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动乱导致洋纱进口量大减,导致了本土纱供不应求。
张骞的大生纱厂盈利丰厚,迎来了全盛期。
张骞在日记中写道:“厂事复转,销路大畅。
”张骞利用挣来的白银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他在苏北一带的海滩上进行围海造田,种植棉花,为纱厂提供原材料。
之后他又先后成立了机械厂进行生产设备的生产,运输公司进行货物运输,同时也办起了教育机构,为企业输送人才。
张謇的这一做法在当时影响了一大批人投身实业救国的行业之中。
但是,这一做法也为后来张謇的失败买下了伏笔。
《剑桥中国史》的主编费正清曾评价道:“张謇在甲午战败后之所以突然投资办现代企业主要是出于思想和政治动机。
中国的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具有出于某种自愿的理想主义特征。
”张謇这一批早期资本主义实业家经商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通过他办企业成功的声望来推动晚晴的政治变革。
3 分工责任制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清政府洋务派的企业相比,张謇的管理决策较为先进。
张謇在企业内部实行了“职能工长制”,在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中,张謇设有计划工长、工艺工厂、执行工长等职务,分别行使不同的职能,这样的做法使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完全分离,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此外,他竭力倡导总经理负责制,即企业的人事任免权由总经理掌握,使管理者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层层管束。
如通海垦牧公司便建立了以“总理制”和“分工负责制”为特征的分权管理模式。
张謇还亲自为大生纱厂拟定《厂约》, 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章,强调了每个人的责任与权力,明确了考核奖惩办法,使各级职员的责权利挂钩;张謇在《厂约》中又将自己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 鼓励各级职员对自己提意见, 对厂务提建议。
3
4 机构精干、章法严明的管理机制——大生纱厂是张謇整个企业体系的核心。
在纱厂创办过程中,张謇备尝艰辛,深知“坚苦奋励, 则虽败可成:侈怠任私, 则虽成可败”4,因此在经营管理上极为用心。
张謇除了亲自拟定一个《厂约》之外, 又于1899 年颁布《大生纱厂章程》, 其中包括银钱总账房章程、进出货处章程、净花栈章程、批发所章程、工料总账房章程等21项有关纱厂各车间和各职能部门管理办法。
这21 项具体章程共有19
5 条规定, 对纱厂各道工序和各个岗位的人财物管理等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5大生企业的员工除了领取固定的薪水之外,还可以领取企业利润的分红。
这是一种将员工的的劳动与企业的效益进行挂钩的一种方式,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3张謇:《厂约》,《张謇全集》卷三,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5 年,
4张謇:《厂约》,《张謇全集》卷三, 第20 页
5《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清华大学学报陈争平
5 重视人才的开发与管理——在用人方面, 张謇首先坚持了因事设人、组织精干和部门分工负责的设岗原则, 避免产生冗员和浪费人才;其次, 人才一经任用, 则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而不做任何人为的干涉。
他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定期汇报支用、盈亏详情, 定期考核功过,评定等级使之与奖酬花红直接挂钩;企业职员如有贪污或渎职行为并造成损失者, 除赔偿损失外,还要处以责罚, 直至辞退6。
张謇认为“苟欲兴工, 必先兴学”。
当张謇的企业开始盈利时,他将部分利润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
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在大生集团自办的教育机构中, 最成功的可能是1912 年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它的毕业生完成了大生三厂全部纺织新机的排车设计与安装工程, 使得大生开始摆脱了技术上对外籍人员的依赖7。
二张謇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剑桥中国史》的主编费正清曾评价道:“张謇在甲午战败后之所以突然投资办现代企业主要是出于思想和政治动机。
中国的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具有出于某种自愿的理想主义特征。
”虽然张謇在企业管理上也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特点,比如盲目的填海造地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并且土壤含盐量高无法进行棉花种植最终导致大生的倒塌,但是在那个年代,张謇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
他在创业过程中对企业的管理方法对今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以爱国爱民的思想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謇在厂约中提出了他的办厂目的“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8,而后在实践中他也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他不是为了个人发家致富,而是为国为民。
当一个企业家以爱国爱民的思想作为他企业文化的灵魂时,个人利益、公司利益、国家利益就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统一,这样的公司才会持久而长远。
2 注重企业制度的创新——张謇创造的“大生”模式以爱国爱民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靠股份公司制兴办了大批企业,创办了严明的企业管理和劳动制度。
他要求个部门负责人定期汇报盈亏,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对于渎职的员工也会有相应的惩罚。
但是又有人性化制度的一面——由于大部分工人都是农民,所以每到农忙时,他会停厂,这样是员工更具有安全感。
所以对于我们现在的很多企业来说,合适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一味的追求一视同仁,追求公司效益反而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
3 用人唯贤——张謇在选拔员工时“不问贵贱,不问年龄,不问所操何业,不问男女”,不但打破地方观念,而且打破国家界限9,正是由于他这种招贤纳士的管理思想,才让他的公司在那样一个困难的时期走了出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要想保证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必须注重企业制度的创新。
而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企业,就必须把爱国爱民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学习和6常宗虎:《南通现代化:1895 — 193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7节选自《大生系统企业史》
8陈争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9陈争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研究张謇的管理思想,是一件我们应该和必须担当的重任。
Abstrac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