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练
• 绿
• 闹 • 推敲
陌生化
•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诗歌语言的“陌 生化”(反常化、奇特化),即有异 于日常语言或语言的规范用法,能够 引起新鲜感,使我们注意诗所表达的 情感。
• 作为(手法)技巧的艺术
•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渲染衬托、正 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诸觉结合、虚 实结合等。
2、近代王国维对意境的探讨。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 有名句。” • 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 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 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四、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是对意境的一般性规定。 2、突破具体的有限的物象,形成一个广阔的趋于无限的 审美想象空间。
课程:文学概论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学理论 文学史 文学批评
文艺学
(文学学、诗学)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史:侧重对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 思潮、文学运动等的研究。 文学批评:侧重对具体的作家作品和文学 现象的分析、评论。 文学理论:概括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 范畴等,整体上把握文学的性 质、特点和规律。 三者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性。
3、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
4、虚实相生、有无相生的结构特点。
• 分析诗歌的意境
•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3.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蒹葭 诗经 •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sù)洄(huí )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 )。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二、课程内容(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活动论(本质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
课程内容
作品形式 作品 作品内容 (作品论)
作家 创作心理 (创பைடு நூலகம்论)
创作过程
读者 (接受论)
世界
鉴赏
文 学 本 质 论
发 生 发 展
文 批评 学 属 性
三、学习目的
• 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 理,提高鉴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和研 究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
第一章 文学观念 一 文学的形象性 • 文学形象是指一切能够引发审美感受
的语言表现形式,其既可以是物像的
描述,也可以是比喻、象征或特殊的 修辞方式。
文学形象:
•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
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 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
象。
文学用于传情达意的“形象”并不都是用语言描 述的物像。 文学的形象感源于对语言表现的感受和想象, 并不一定都是视觉形象。
三 小说
• 小说是时下人们最常见、最熟悉、也是最 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 • 小说拥有大量的作者群和读者群,以至在 许多人的心目里,小说差不多就等于文学。 • 这个事实反映了小说的地位和影响。
• 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虚构的 叙事文体。
(一)小说与叙事
• 和诗歌偏重于抒情、散文主要是表 达人生感受不同
4、文学形象的符号性 • 形象不仅是文学的表现形态,而 且也是文学传情达意的“语言符 号”;文学形象应有传达言外之 意的符号性和隐喻性。
二 文学的审美性
• 最初几乎都是从语言形式上来理解文学 的审美性。 • • 语言形式是否具有“美”的特征,是人 们区分文学和非文学的重要标准,这是 各民族早期文学观共有的特点。
• 2、体裁分类法
• A 二分法:韵文(文)、散文(笔) • B 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 C 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二 诗歌
(一)诗歌与抒情 •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最基本 的特点是它的抒情性。
1、诗的含义 • 诗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 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 与思想的文体。
• 形式的美 文学形式(文学的语言、篇 章结构形式上的美感) • 内蕴的美 人生体验(关于生活 生命 的意义的领悟和发现)
文学的审美性: •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 活现象,追寻人生意义,关注人的 价值的特点。
审美性使文学的表现形成了两个层面: • 层面A:显示生活现象;
• • 层面B:揭示隐含在生活现象之中的人 生意义和人的价值。
•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用典 等。
• 字词“背离”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 句法“背离”
•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 • 杜甫《秋兴八首》: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 梧栖老凤凰枝”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我也许会忍受黑暗; 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 照耀得更加荒凉。
艺术真实: • 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 体表现了真诚的人生感受,虚构要适应接受心 理,是艺术真实的三要素。 • 艺术真实是三种要素的统一。
• 文学的真实性即文学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 的程度。
第二章 文学体裁分类
• 一 体裁分类 • 1、意义 • A 有助于认识具体文本与总体文学的 关系; • B 规范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 • C 体裁是连接文学传统与个人写作的 桥梁。
1、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 作为语言艺术的创造,文学形象不具有直 接的现实性,文学形象只能以语言符号的 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才能间 接地被感知。
2、文学形象的心象性
• 借助语言符号,文学可以把那些本身不 具形体、难以捕捉的各种心理活动── 情绪、情感、思绪、感受──转化为可 以感知的艺术形象。
意境论的历史发展
1、从初唐到晚唐,意境理论基本确立,之后历代学者继续补充、 发挥。 ·王昌龄:“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 ·刘禹锡:“境生象外” ·司空图:“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苏轼:“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 ·严羽:“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 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 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学语言的特点
情感性
诗意化 形象生动 精炼准确
四 文学虚构与艺术真实
• 文学为什么需要虚构?
• 虚构把想象、理想、愿望当作理应实现的现实; • 虚构以审美理想观照、审视和批判现实; • 虚构体现了文学审美活动的理想性和批判性。
• 文学真实是一种艺术真实。 • 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事实。
1、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① 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规范作者创作:
鲁迅说: 有了小感触,就写些杂文,夸大 点说,就是散文诗。 „„ 得到较整 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规范读者阅读:
•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 粉刷。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 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 墙上乱画。
——狄金森
2、诗歌结构的特点 • 诗歌结构具有明显的跳跃性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北岛《迷途》
·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诗词、绘画、 音乐、舞蹈等)的突出特点,是中国 古典美学中的一个独特范畴。 · 意境是中国艺术抒情传统的产物。
• 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学习方法
• 学会思考,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 多读文学作品,注重体验,培养人文情怀
• 教材的使用
• 课外阅读
参考书目
• 宗白华:《美学散步》
• 朱光潜 :《谈文学》《诗论》《文艺心理学》 •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 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2、抒情性与诗歌的内在特征 • A 以情感生活为题材; • B 情感的真挚与深厚; • C 丰富的想象力。
(二)诗的语言和结构 • 1、诗歌语言的特点 • 韵律 • 凝练 • 陌生化(“背离”日常语言)
• 语言(语音)的节奏和韵律对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群褴褛的人, 抬着一个褴褛的花圈。 说是从丰台来的, 说是从丰台一路走来的, 说是从丰台一路号哭着走来的。 们排不成一个队伍 他们的花圈用稻草和野花扎成 排在最后的是一个 抱着婴儿的妇女 和一个牵着她衣角的女孩 说是从丰台来的 说是一路走着来的 献上他们哭碎的心 —黄永玉《说是从丰台来的》
• 2. 用语义创造形象
描摹: • 鲁迅的《孔已己》写孔乙己买酒时付钱的动作: “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 谐音: •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巧妙利用 “丝”、“思”同音,有含蓄之美。 比喻: • 张爱玲:“我真喜欢听,耳朵如鱼得水,在那 音乐里栩栩游着。”
• (二)直接显示语言本身的审美性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梁小斌《雪白的墙》
体裁的意义:
• 卡勒: 体裁就是语言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功能, 一种与世界的独特的关系,一种规范和期 望。 • 韦勒克: 文学的各种类别“可被视为惯例性的 规则,这些规则强制着作家去遵守它,反 过来又为作家所强制。”
·内蕴的真实:客观、外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相结合 真相事理层面(生活的本质、规律、逻辑 动机)

艺术真实具有主观性
·主观的真实(情感化、个性化、心灵化) · 主观、情感、人类内心的真相相统一
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 • ① 反映测度:考察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虚 构要有可信性。
• ② 表现测度:考察文学与创作主体的关系, 虚构要有真情实感。 • ③接受测度:考察文学与接受者的关系, 虚构要适应审美心理。
• 小说最根本的特点是讲故事 — 叙事。
1、“小说”的含义及发展
《庄子·外物》: •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班固《汉书·艺文志》: • “小说谓之稗说。” • 志怪 • 志人
• 唐 传奇 • 话本 • 章回
• 随着小说的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 虚构、叙事、娱乐等特点,并以这些 特点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从 而有了今天的小说。 • 使小说逐渐成熟的决定性因素,是对 虚构叙事的自觉。
• 文学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符号并不一定是视觉化的物 像。
“形象大于思想”
• ①形象符号的蕴意丰富、多义、含蓄,仅 靠抽象的概念难以说清楚; • ②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模糊性,使读者的 接受具有了创造性,以至可能获得与作家 本意不尽一致的感受与认识。
文学形象的特点:
• 间接性 • 心象性 • 概括性 • 符号性
• 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带给读者的美感 并不是来自语言传达的内容,而是来 自语言形式本身,属于有音无义或有 形无义的语言现象。说明语言形式有 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贾谊《过秦论》批评秦国: •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扩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钱锺书指出: •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 扩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 举其二,似已畅足,今乃堆叠成句,词 肥义瘠。”
• 赵师秀《约客》: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 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 又必须包含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 的内涵;文学形象应有大于其本身的 蕴意,或言外之意。 • 刘勰:形象具有“称名也小,取类也 大” 的特点。
三 文学是语言艺术
• 文学语言的功能:
• (一)把作家的审美意识符号化
• 语言=语音+语意
• 1. 用语音唤起具体的形象化的感受
通过声调、节奏形成的韵律,给读者创造一个联 想和想象的空间。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 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