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基础—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与生态效应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与生态效应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不仅作为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调节者。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森林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和全面的环境系统之一。
它们对气候、土壤、水源、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森林在环境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气候: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之一,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中的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吸收水分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而维持着复杂的生态平衡。
2.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其中包括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
森林为许多野生动物和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这些物种也为森林的生态平衡提供了支持。
3.保护水源:森林在水文循环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吸收降水并将其蓄存于土地和水库中。
同时,森林中的土壤和植被可以过滤雨水,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4.保持土壤质量:森林中的根系和地表覆盖层可以保持土壤稳定,并在植物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然而,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导致环境效应大大降低。
土地开发、木材采伐、非法伐木、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造成了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森林生态系统除了对环境产生影响外,还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和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生态效应:1.营养循环:森林中的生命系统是闭合的循环系统,森林中的死亡生物会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研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之一。
养分循环指的是森林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传输与转化过程。
通过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如何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
一、养分来源和输入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来源主要包括大气沉降、土壤和植物凋落物等。
大气沉降是指来自大气中的氮、硫、磷等元素通过降水等形式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中。
土壤是养分的重要储存库,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植物凋落物是指植物叶片、根系等有机物在腐解过程中释放出的养分。
这些养分通过降水、根系吸收等方式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中。
二、养分循环过程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包括养分的吸收、转化、输送和释放等过程。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并将其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用于生长和代谢。
同时,植物的凋落物在腐解过程中,养分被分解成无机形式,再次进入土壤养分循环中。
土壤微生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有机养分转化为无机养分。
此外,土壤中的根系和土壤动物还起到了养分输送的作用。
它们可以将吸收的养分通过根系或排泄物的形式输送到其他地方,使养分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三、养分循环的重要性养分循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养分的循环能够维持森林植被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需要养分来满足其生长和代谢的需求,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次,养分循环还影响着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养分的供应水平与不同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密切相关。
养分稀缺会限制某些物种的生长,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养分循环还与土壤质量和水质保护密切相关。
合理的养分循环能够维持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和保持。
养分过量的流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四、养分循环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科学家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有哪些?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全球。
生态学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野外观察,实验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一,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像宏观发展的趋势。
二,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出现。
四,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五,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森林生态学。
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个体生态,研究构成丛林的各种树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二,种群生态,研究丛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三,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丛林生态体系,研究体系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5.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林业的区别与联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林业。
是对丛林生态体系在确保其出产力和可更新能力和丛林生态体系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两者的关系。
可持续林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在林业部门的具体体现,而丛林的可持续经营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
6.丛林在完成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森林是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
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三,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丛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五,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六,丛林能够有效防治地皮荒漠化。
七,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森林生态学》课件第五章生态系统
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一、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
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
一个功能单位。
第一节 生态系统
2. 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
些腐生或寄生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
量,即生产的速率。
总初级生产力(GPP) :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
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包括植
物呼吸消耗掉的局部〕。
净初级生产力(NPP) :指绿色植物除去呼吸消耗之
后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的能量来源于生态系统的净
生产力。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增加的趋势;因此,净生产力在中年到达最高值。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各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较:
➢
奥德姆根据初级生产力将生态系统划分为4级:
➢
最低:荒漠和深海,通常为0.1g/m2•天或少于2 •
天。
➢
较低:山地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某些临时农耕
地、半干旱草原、深湖和大陆架2 •天。
➢
较高:热带雨林,长久性农耕地和浅湖,3-10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
〔一〕名词解释
1. 与生产量有关的概念: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损失的局部。
总初级生产量(GPP):在初级生产过程中,合成的
有机物质总量。
次级生产量:消费者的生产量。
森林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森林生态学理论与实践概述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学科,涉及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森林的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将介绍森林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森林结构与功能森林的结构指的是森林中各种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植物的高度和种类组成、树冠形态以及地被植被。
森林的结构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高大树木能够拦截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起到保护土壤和水质的作用。
森林的结构还影响水分循环,树冠的延伸和树木根系的分布会影响水分的蒸发和蓄水。
因此,研究森林结构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循环、养分循环和水循环等。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库之一,不仅为大量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还促进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的持续繁衍。
同时,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森林中的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还能够固定和储存大量的氮、磷和其他养分,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功能。
另外,森林中的植物和土壤可以有效调节地表水的径流,对于防止洪水和水土流失有重要作用。
森林演替森林演替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从早期阶段逐渐发展到成熟状态的过程。
森林的演替通常经历若干个连续的阶段,从初级演替开始,逐渐过渡到中级和高级演替阶段。
初级演替阶段常常由先锋植物(如青苔和藓类)开始,它们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改善,逐渐出现了更复杂的植物群落,最终形成成熟的森林。
森林演替的研究对于恢复生态系统、指导森林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各个演替阶段的特征和过程,我们可以预测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响应气候变化、灾害和人类活动的能力。
同时,了解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相互关系和竞争机制,可以指导我们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进行森林恢复和植树造林工作。
森林生态学的实践应用森林生态学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主要介绍几个重要的方面。
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的工作原理
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的工作原理林业森林生态系统是指由树木、植被、动物和地理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提供资源。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一、植被的作用与贡献植被是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首先,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净化大气环境。
其次,植被的根系能够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减少水土流失,并保持水源的稳定性。
此外,植被也是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者,为各类动物提供生存的栖息地。
二、动物的角色与生态功能动物在林业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动物参与传粉作用,帮助植物进行繁殖,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其次,食草动物通过摄食植物,帮助维持植被的稳定和平衡。
此外,食肉动物在食物链的顶端,通过捕食其他动物控制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三、水循环与土壤养分循环林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与土壤养分循环也是维持其工作原理的重要环节。
降水透过植被的蒸腾作用蒸发回大气中,形成云和降水,保持了水资源的循环和利用。
同时,林地中的植物和动物落叶和粪便等有机物质分解后进入土壤,形成有机质和养分,为植被提供养分来源,促进土壤的肥沃与更新。
四、疾病与害虫防控林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疾病与害虫对于植被的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防控。
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来减少疾病与害虫的危害。
合理的防控措施可以保护植被的生长,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人类活动的影响与管理人类活动对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
过度的砍伐、人为火灾等不合理的人类行为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加速土壤侵蚀和生态平衡的失调。
因此,进行科学的森林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林业经营模式、对植被和动物的科学保护和监管,都可以维护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进展
20 年 l 07 2月
De c.2 07 0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OURNAL OF T EJ ROP CAL AGRI I CUI URE J .
Ab t a t Atp e e t u re tc l g i n ft e i o tn e e r h f l n f r s c s se sr c r s n ,n tin yci so e o mp ra tr s a c edsi o e te o y tm,a d h s n h i n a
b e d l n e py su id ba e n r s a c e n t e c ce o u tn e fo , b ln e o n r y e n wi ey a d d e l t d e s d o e e h s o h y l f s bsa c w r l aa c f e e g l w, c ce o t rfo , a d p y i lg c la d e oo ia r c se n t e fr s c s se . W i e fo y l fwae w l n h soo ia n c lg c lp o e s s i h o e te o y t m t t hh i to u to ft e c mp trt c n q e nd t e lc l s e o so y t m n l i,t e s d n n tin nr d ci n o o u e e h iu sa h o u o e m t d fs se a ayss h t y i u re t h h u c c ig o o e te o y t m a h n e r m ttc t y a i r c s, wh c r m o e t r g e s y l f f r s c s se h d c a g d fo sai o d n m c p o e s n ih p o td i p o r s. s Th r s a c m e o s r s l a d re d f n tin c ci g f f r s e os se e ee rh h t d , e ut n t n o u re t y ln o o e t c y tm a e e iw e fo s r r v e d r m e o o i a,p y i lg c l n c — h so o ia s e t n t i a e . c l g c l h soo ia ,a d e o p y il g c la p csi sp p r h K e w o d f e t ;e o y tm ;n tin y l g ;p o e s y r s ors c s se u re tc ci n r g s r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森林中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和恢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森林生态系统是由森林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了森林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植物层、动物层、土壤层和微生物层等。
植物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它由不同的树种组成,形成了森林的物种多样性。
动物层包括了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它们与植物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层包括了各种微生物,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有机物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汇等。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丰富多样,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了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
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可以调节气候,降低气温和湿度,减少暴雨的发生。
森林的树木和土壤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维持水源的稳定。
此外,森林的植被和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受到破坏的森林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状态。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非法砍伐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等措施来实现。
此外,科学的森林管理和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手段。
总结: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学科,它涉及到森林中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运行的影响。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生态学(英文):Forest Ecology课程编号:14241001课程学分:3.5课程总学时: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温、水、气、土、火等生态因子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和演替规律,森林群落的分类及地理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基本规律,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等。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综合实习两个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方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和基本措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森林经理学、营林学、森林保护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其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林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的基本理论,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出其经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认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森林和流域的性质特征,提出其开发管理和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想和基本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理解森林及林分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和研究趋势。
2.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
习题要点:森林生态学的概念;现代生态学产生的背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森林与环境(1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森林与环境的概念,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森林植物与不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森林生态学试题集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集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森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植物的主要功能?A. 光合作用B. 分解作用C. 营养固定D. 水分循环答案:B2.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动物通常被认为是顶级捕食者?A. 昆虫B. 鸟类C. 狼D. 鹿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碳储存B. 水净化C. 疾病传播D. 土壤侵蚀控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些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A. 气候变化B. 病虫害C. 人类活动D. 土壤肥力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6.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越高,其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
()答案:正确7. 森林砍伐不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森林生态系统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在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森林的植被能够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中的水分,促进降水的形成。
其次,森林土壤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水分,减少地表径流,有助于维持地下水位。
此外,森林还能够通过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
9. 描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过程。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消费者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他消费者获取能量和养分。
分解者如真菌和细菌将死亡的生物体分解,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形式,从而使养分重新回到土壤中,供植物再次利用。
五、论述题10. 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森林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存储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
这一过程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抗全球气候变化。
然而,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非法伐木、森林火灾、病虫害、城市化扩张以及气候变化。
林业基础知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林业基础知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水源和木材等资源,还对气候调节、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对于林业管理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森林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组成的。
以下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1. 森林植被森林的植被由多种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组成。
其中不同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取决于气候、土壤条件和其他地理因素。
森林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
2. 土壤森林的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它包含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
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并为根系提供支撑。
3. 动物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这些动物在其中寻找食物、建立巢穴或栖息地,并参与种子传播和花粉传播等重要生态过程。
4. 水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河流、湖泊、泉水和降雨等水源是无法忽视的组成部分。
它们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水分,并维持了森林中的水循环。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拥有广泛的功能,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1. 碳循环与气候调节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它们在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的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森林还可以调节气温,通过蒸腾作用将热量转移到空气中,起到降温的作用。
2. 保护水资源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减少土壤侵蚀和保持水源涵养能力,对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森林可以过滤雨水,使水质更加清洁,并减少洪灾的发生。
3. 土壤保护与养分循环森林植物的根系和腐殖质有助于稳定土壤,并减少土壤的侵蚀与退化。
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形成的生态过程也促进了养分的循环与再利用。
4. 维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之一。
林业工程师综合复习资料-森林生态
重庆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复习资料(综合知识部分)目录第一章植物学基础知识第二章植物生理第三章土壤学基础知识第四章森林生态第五章林木遗传学第六章植物病虫害基础第七章气象学基础知识第八章其它与林业相关的知识考试题型第四章森林生态第一节生态学概论1.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分为4个主要时期:(1)16世纪以前的生态学萌芽时期;(2)17世纪-19世纪末的生态学建立时期;(3)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的生态学巩固时期;(4)20世纪60年代-现代的现代生态学时期。
2.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 全球生态系统:(1)陆地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上的森林主要分为4种类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2)草地生态系统:全球草原根据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2种类型,温带草原、热带草原。
3)荒漠生态系统。
(2)水域生态系统:1)淡水生态系统:按照生物群落划分,淡水群落分为:流水群落(急流和缓流)、静水群落。
2)海洋生态系统:按照海区划分,海洋生态系统一般分为沿岸生态系统、大洋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等;按照生物群落划分,一般分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等。
4.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
(态能构)5. 干扰由3个方面构成:系统、事件、尺度域。
6.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可分为3种类型:斑块、廊道、基底。
在实际研究中,要确切地划分斑块、廊道和基底有时是很困难的,也不是必要的。
因为景观结构单元的划分总是与观察尺度相联系,所以斑块、廊道和基底的区分往往是相对的。
第二节森林与森林环境1. 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科学。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包括:认识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认识森林分类、分布、生长发育和演替规律;认识人类活动对森林及其功能的影响;提出正确经营森林、管理森林的生态学基础技术途径。
08第8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2018/10/24
10
8.2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类型与机制
三种循环类型(路径与范围):
• 地球化学循环(geochemical cycles) •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s) • 生物化学循环(biochemical cycles)
2018/10/24
11
2018/10/24
41
全球碳循环
2018/10/24
42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2018/10/24
43
什么是温室效应?
2018/10/24 44
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变化(夏威夷)
2018/10/24
45
二 、氮循环
含氮物质种类
• ①大气中的氮 (氮气,N2) • ②氧化二氮 (N2O) • ③氨气(NH3) • ④NO及其反 应生成物
2018/10/24
27
(一)分解者生物
微生物 • 细菌和真菌是主要的分解者:主要分解氨基酸和糖类 动物类群 • 小型土壤动物:包括线虫、轮虫、螨:不能碎裂枯枝落叶, 属粘附类型。 • 中型土壤动物:包括蝉尾目昆虫、原尾虫、螨类、线蚓 类、双翅目幼虫和一些小型鞘翅目昆虫:调节微生物种 群的大小和对大型动物粪便进行处理和加工; • 大型和巨型土壤动物:主要包括各种取食枯枝落叶的节 肢动物,如千足类、等足类、端足类的蜗牛、蚯蚓等: 是碎裂植物残叶和翻动土壤的主力。对分解和土壤结构 有明显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是 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
• 死有机物质的逐步还原为无机物,释放能量。
20过程 • 破碎——把尸体分解为颗粒状的碎屑。 • 异化(矿化)——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 化学的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如纤维素降解为 葡萄糖)进而成为矿物成分(如葡萄糖降为CO2和 H2O)。 • 淋溶——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完全是物理过程。
08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28
LOGO
8.3.2 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因素
随着凋落物的分解,物质的质量不断减少。凋落 物分解过程中物质的损失一般遵循如下规律 (Olson 1963)。 式中Lo—凋
落物在起始时刻时重量; 在t时刻时重量; Lt——凋落物
k——凋落物分解常数,k=年凋落量/凋落物的库存量。
15
LOGO
(二)沉积循环 (sedimentary cycles) 地球化学循环中,气态循环的气体比较少,大部分属于沉 积循环类型。 气象途径:如空气尘埃和降水的输入以及风侵蚀和搬运 的输出 。(生长在极贫瘠土壤上的森林,化学沉降物的 输入有可能使其达到较高的生产量) 生物途径:动物的活动可使养分在生态系统之间发生再 分配。(例如它们可以在一个生态系统能够内取食,而 在另一个系统内排泄) 地质水文途径:指生态系统养分的输入来源于岩石、土 壤矿物的风化和土壤水分及溪水溶解的养分对系统的输 入,以及土壤水或地表水溶解的养分、土粒和有机物质 从系统的输出。
6
LOGO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Sun
热 热 热 热
空气 水 无机盐
生产者
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
第二级食肉动物
物质流 能量流
7
分解者 热
LOGO
8.1.1 植物体内的养分元素
重要元素:植物正常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元素。
其中,其浓度仅有若干ppm的称作微量元素,而 浓度可用百分数表示的可称为大量元素;
16
LOGO
17
LOGO
8.2.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其空间范围一般不大。植 物在系统内就地吸收养分,又通过落叶归还到同一地方。 多数生态系统内生物和化学元素的交换,大体处于平衡状 态。一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是:绝大多数的养分可 以有效地保留,积累在本系统之内,其循环经常是遵循一 定的循环路线。
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
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随着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和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落叶松人工林是我国森林资源中重要的一种,对于其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为其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养分循环的类型落叶松人工林的养分循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一)生物循环生物循环是指落叶松人工林生物体内某些元素的循环,包括碳、氮、磷、钾等元素的循环。
这些元素一部分在气氛和水分中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进而在生命过程中进行代谢活动,一部分又通过群体死亡和枯萎、落叶等死亡过程进入到林地原有土壤中,被微生物承接分解,最终形成生物有机质,成为植物再生和土壤肥料的重要基础。
(二)土壤循环土壤循环主要包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土壤表层养分的循环,如有机碳、氮、磷、钾等元素。
土壤养分循环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其中氮、磷由于吸附在悬浮物和粘土矿物上,不易被土壤生物吸收利用,土壤肥力相对较低。
因此,土壤肥力的提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施用肥料、翻晒土壤等。
水循环是指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降水形成的流向、渗透和蒸散逸失等过程。
由于中国南方温度较高,水分存在蒸发的现象比较明显,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较为活跃。
同时,由于南方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有较大的差异,使得该地区的不同区域水文循环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养分循环的影响因素落叶松人工林的养分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包括环境、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
(一)环境因素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养分的循环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质量差,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养分循环。
例如,当水资源不足或土壤排水性差时,会导致养分循环不良,并且Nutrientlosses也会导致植物养分的极度匮乏。
此外,落叶松人工林的养分循环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往往会促进养分循环的发生,降低肥料的浪费。
(二)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也是影响落叶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
森林生态学精要
第一章生态系统一、什么是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二、生态系统类型:(一)按基质划分:™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二)根据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划分:™(1)自然生态系统: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轻度影响的生态系统。
(2)半自然生态系统:系统营养结构、类型或比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3)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在系统中起导作用。
三、生态系统基本特征:(一)结构特征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非生物环境。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
非生物环境包括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
1、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包括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
绿色植物利用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将吸收的水、CO2和无机盐类合成初级产品——碳水化合物,可进一步合成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有机物成为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
(光能、绿色植物)2、消费者:异养型生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些腐生或寄生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来获得能量。
(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腐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3、分解者: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
将复杂的有机物还原为无机物,把养分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中,供植物的再次利用。
(二)功能特征™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产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运转。
(三)动态特征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总是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向复杂结构状态发展,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四)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特征生态系统内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森林生态学 复习资料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五指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的科学。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能量锥体,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的总称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饱和时的的光照强度。
群落交错区Eco-tone: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群落Community:植物群落是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森林群落即具有一定树木种类组成的植物群体。
食物链Food Chain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重要值Important Value:用来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高斯假说Gause Hypothesis: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钟被淘汰。
生态对策Ecological Strategy: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而朝不同方向进化获得的生存对策。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作用吸收CO2 与呼吸作用放出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指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的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Three greenhouse gases: CO2/CH4/N2O 三个温室气体Biodiversity includes Ecosystem/Species/Genetic three levels.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The three major types of nutrient cycles are Biological cycle,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Geological Cycles.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类型群落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外貌;形成群落环境;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1.、简述群落演替的单元顶极理论。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功能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功能研究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和认识程度的提高,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态过程与功能,其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还能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功能,并分析其对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过程1. 光合作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生产出有机物质和氧气。
这一过程不仅为森林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也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养分循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然后通过食物链将养分传递给其他生物。
同时,腐殖质的分解也可以释放出养分,再次供给植物生长。
这种养分循环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水循环水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态过程。
森林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地表水分蒸发入大气中,并形成云雾,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
水循环不仅维持了森林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对地球水资源的分配和水文循环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二、生态功能1. 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森林提供了各种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助于保护和促进生物的多样性。
2. 碳储存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将碳储存在植物和土壤中。
这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速度。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碳循环平衡,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土壤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和有机质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森林中的根系还有助于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水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4. 水源涵养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和土壤对水分有较强的保持能力,可以降低洪涝和干旱的风险。
森林还能够过滤和净化水质,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三、研究意义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功能的研究对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动态模拟研究
( 1 中国热带 7 1 7 3 7:
2 华 中农业 大 学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摘 要 养 分 循 环 是 研 究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 。 国 内外 学 者 对 森林 生 态 系 统 的研 究 有 很 长 的历 史 .建 立 了 养 分 的分 室 模 型 .经 历 了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养 分循 环 研 究 从 一 个 静 态 向 动 态 转 变 的过 程 随 着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发 展 .养 分 循 环 进入 动 态 模 拟 阶段 .推 进 了对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养 分 循 环 的研 究 本 文 综 述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养 分 循 环 的 发 展 概 况 、养 分 循 环 过 程 及 其 动 态 模 拟 过 程 .为 整 体 了解 森 林 生 态 系 统养 分循 环 提 供 帮 助 。 关键字
e c o s y s t e ms .I n o r d e r t o he l p he t o v e r a l l u n d e r s t a n di n g o f f o r e s t e c o s ys t e m n u t r i e t n c y c l i n g ,we i n ro t d u c e he t b r i e f h i s t o y r o f he t d e v e l o p me t n o f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he t p r o c e s s o f n u t r i e n t c y c l i n g a n d he t p r o c e s s o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nutrient cycles)通常称为物质循环,或元素循环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自然界各种不同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是一切生命过程的基础。
能量是生态系统一切活动和过程的最终推动力,物质是构成生态系统生命和非生命组分的原材料,两者对任何生态系统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能量总是由高效能向低效能沿单方向流动,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物质则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被反复循环利用,它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双重作用,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能量的载体。
因此,讨论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规律,是深入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内容。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元素循环是以自然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对象的。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的核试验引起人们对人工核素的全球沉降和迁移过程的关注。
20世纪60、70年代工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化肥、农药、洗涤剂和重金属的全球性污染。
在国际科联环境科学问题委员会(SCOPE/ICSU)的倡导下,科学家们开展了全球碳、氮、硫、磷和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80年代以来,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以及其他许多国际性的全球科学计划针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系列全球变化,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海平面升高、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开展了大量研究。
这些问题均与元素循环有关,因此给碳、氮、硫、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和新的研究内容,使元素循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元素迁移转化过程与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
目前,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关注的重点领域有:(1)生物圈的地球化学组成和结构及在人类活动中变化的特点,生物圈的稳定性,人类地球化学作用对其影响及两者相互协调的机理;(2)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活动对其作用强度和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3)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形态、迁移、转化、归宿)和其模型,它们的生物和健康效应的研究;(4)农药和其他重要的有毒有害有机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降解、残留过程中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5)天然和技术成因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其生物、健康效应,地方病的生物地球化学防治对策的研究;(6)古代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地球化学成矿机理,古代地球化学环境和生物进化相互作用的研究等。
8.1.1 植物体内的养分元素在自然界中,一切物质是由化学元素所组成。
对植物体进行化学分析,可以发现大量的化学元素。
其中许多元素浓度极低,甚至元素的重量只占植物体重的十亿分之一(10-9)或万亿分之一(10-12)。
只有极少元素其浓度大于百万分之一(10-6),能用百分数(%)表示浓度的元素更少。
大约有16种化学元素是大多数植物正常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元素,称为基本元素(essential nutrients)。
16种元素中,按其在植物体的浓度分为:浓度可用百分数表示的称为大量元素(macronutrients);而浓度只能用mg/kg 表示的称为微量元素(micronutrients)。
16种元素又可分为矿质元素(如N、P、K、S、Ca、Mg等)和非矿质元素(C、H、O)。
8.1.2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概念在生物学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理过程(如风蚀和降水的冲刷)、化学过程(如岩石风化)以及人为因素(如砍伐森林)等作用下,养分元素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养分元素的运动可以是在植物体内不同器官之间的转移,也可能是在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交换,亦或是在生态系统之间的迁移;从大尺度上看,元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如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包括土壤圈)之间进行迁移和转化。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狭义的理解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从环境中(土壤、水或大气)吸收的养分元素,在植物体内结合成有机形式,并通过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最后所有的生物残体或废物(又称凋落物或枯落物)被分解者分解,以元素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这样,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内一次又一次地被循环利用,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图8-1)。
广义上,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是指化学元素及其组成的各种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迁移和转化的过程。
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科学称为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
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就是通过追踪化学元素迁移转化、过程与规律研究生命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地球化学已成为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相当复杂,有些养分主要在生物和大气之间循环,另一些养分一般在生物和土壤之间循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植物和动物体内保存的养分,构成内部循环。
根据养分循环的路径与范围,生态系统中养分元素的循环可以划分三种循环类型:地球化学循环(geochemical cycle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s)和生物化学循环(biochemical cycles)。
图8-1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示意图8.2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类型与机制每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的特性亦不相同。
8.2.1 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元素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的迁移与交换。
元素迁移的距离可能很近,如坡上和坡下,或者很远如海洋和内陆。
雨水将养分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一较近(数百米)或更远(数千公里)生态系统中去;溪流水可将养分从森林转入海洋;地表径流可将高处的养分送到低处。
一个山谷树木呼吸放出的CO2可以越过山脊被风吹入另一侧山谷,为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树木所吸收。
地球化学循环的空间范围相当大,可以是全球性的大循环。
这种循环一般不会重复同一空间的路线,一旦某养分离开某生态系统,可能永不再返回。
时间范围也可能相当长,如海底沉积的养分,可长达数百万年;但也许很短,如CO2进入某一森林生态系统,可在数小时内离去;若CO2结合成为有机物质,在系统内又未腐烂分解,则可以保留数千年。
根据元素循环的机制,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态循环(gaseous cycles)和沉积循环(sedimentary cycles)。
8.2.1.1气态循环气态循环过程的特点是能把大气和海洋相联系起来,具有明显的全球性。
元素或化合物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通过大气进行扩散,弥漫于陆地或海洋上空,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为植物重新利用,循环比较迅速,例如CO2、N2、O2和H2O(气)等。
由于有巨大的大气贮存库,故可能相当快地对干扰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
因此,从地球意义上看,这类循环是比较完全的循环。
碳、氢、氧、氮和硫均能以气态、固态和水溶液出入于生态系统,其中氮、碳和氧主要以气态形式输入和输出。
各种岩石不含氮或含量甚微(某些沉积岩可能含少量),大部分氮进入生态系统是靠微生物对氮气(N2)的固定,据报道植物吸收气态NH3,可提供植物群落所需氮量的10%。
碳在岩石中含量很低(石灰岩例外),而且释放很慢,难以满足植物对碳的需要量。
硫一方面可从岩石风化进入系统,另一方面以气态形式进入系统,更多是从硫酸盐溶液进入系统,城市或工业区的大气中有很多SO2,植物能通过叶子大量吸收。
气态循环已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
因为气态循环不仅使一些重要的大量元素输入系统或从系统中损失掉,而且能运载大气污染物质。
人类的活动每天都有大量CO、CO2、硫和氮的氧化物,以及各种有机物质和农药进入气态循环。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矿物燃料的燃烧以及森林的破坏,释放出大量的CO、CO2等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可能使全球变暖。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大气中增加了大量的氮和硫的氧化物,产生酸雨现象,成为全球最普遍的一种严重污染。
8.2.1.2 沉积循环地球化学循环中,大部分元素属于沉积循环类型。
有些元素既参与气态循环,有时又参与沉积循环,这取决于该元素的理化性质、生物作用和环境条件。
例如碳和硫在干旱地区是以气态从系统中输出;而在多雨地区,大量气态碳和硫的氧化物则溶于水,随溪流输出系统之外。
许多矿物元素贮存库在地壳里,经过自然风化和人类的开采冶炼,从陆地岩石中释放出来,为植物所吸收,参与生命物质的形成,并沿食物链转移。
然后,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元素返回环境。
除一部分保留在土壤中供植物吸收利用外,一部分以溶液或沉积物状态随流水进入江河,汇入海洋,经过沉积和成岩作用变成岩石,当岩石被抬升并遭受风化作用时,该循环才算完成。
沉积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缓慢,且容易受到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
沉积循环一般情况下没有气相出现,因而通常没有全球性的影响。
沉积循环有三种运动形式,即气象途径、生物途径和地质水文途径。
8.2.1.2.1气象途径像空气尘埃和降水(雨和雪)的输入以及风的侵蚀和搬运的输出。
陆地尘土和花粉、海洋的盐渍均可由风携带到某远距离的生态系统。
飞尘和沙暴能堆积成厚厚的黄土或形成沙丘。
林区里集材和运材道的泥土会有大量养分元素堆积在邻近的森林里。
据报道,瑞典林道旁森林边缘20m处,在春季二周内测定每公顷风积的Ca0.7kg、K0.1kg。
干沉降物(尘埃、烟尘在无风、干旱的天气里从大气中沉降)和湿沉降物(雨水、雾或雪中的尘埃、烟尘以及溶解的化学物质)会不断将养分元素输入生态系统,有些输入量少,有些输入量可能相当大。
沉降物中养分含量与年份和一年内不同时期以及气候和天气、所处位置(与沉降源如土壤风蚀区、工业空气污染区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大气输入森林里养分的数量,一般是根据雨量筒所收集的降水进行测定的,这些数值实际上均有些偏低,因为雨量筒不能将细雨粒及被风吹走的雨水收集进去,也不像树冠会那样吸附尘埃。
森林生态系统在一个轮伐期(约50~100a)内便会接收大量的养分元素。
这些养分的输入量可以有效地满足森林生物群落对某些养分每年的需要量,这样动、植物群落有可能不依靠土壤里的养分。
当然土壤对大气输入养分、水分的保持和植物的吸收利用以及对植物的支撑作用仍很重要。
生长在极贫瘠土壤上的森林,化学沉降物的输入有可能使其达到较高的生产量。
但是有些沉降物对森林的生长有害,如酸雨。
8.2.1.2.2生物途径动物的活动可以使养分在生态系统之间发生再分配。
许多动物的活动既经常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参与地球化学循环,例如它们可以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取食,而在另一系统内排泄。
许多鸟白天在农田里寻食,夜间返宿林中。
英国的森林里有种白嘴鸭仅留在林中8周,排泄积累的N、K和Ca分别达6.1、9.5和89.2kg/hm2。
一般来说,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的输入和输出总是平衡或近于平衡,例如候鸟在一处捕食期间会移出一些养分,但也会输入相似重量的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