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休眠.
第4章 种子休眠
3.3 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抑制物质,可存在于稃壳、果皮、种皮、胚乳、胚等不同部位。 其种类较多——氰化氢、氨、乙烯、芥子油、芳香油、柠檬醛、 肉桂醛、水杨酸、没食子酸、咖啡碱、古柯碱、香豆酸、花楸酸、 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脱落酸、甘氨酸、色氨酸等。
3.4 光
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发芽对光照或黑暗要求不严格。但也有一些 植物种子,需要光照或黑暗的发芽条件,否则就处于休眠状态。
2.生理因素 一般从乳熟期开始,成熟度愈高,休眠期愈短。 种子着生的部位不同,其成熟度和生理状态有别,休眠深度也 有差别。 小麦:乳熟种子>完熟种子;水稻:成熟度差种子>完熟种子。 3.环境因素 成熟期间的环境条件,可以决定种子休眠的深度,而贮藏期间 的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种子休眠解除的速率。 种子成熟期间,影响休眠长短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据Belderok(1961)测定,小麦蜡熟期间的温度,是决定休眠 深浅的重要因素,温度愈高,休眠期愈短。 事实上,有些品种的种子,虽具有深休眠的遗传特性,但在某 些气候反常的年份里,因受高温影响,也可使休眠变浅,甚至不存 在休眠期,如果成熟后期多雨,就会产生严重的穗发芽现象。
胚休眠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1)种胚尚未达到形态成熟。如银杏、人参、草莓、兰 花、白蜡树等; (2)种胚未完成生理后熟。如苹果、梨、山楂、樱桃、 牡丹、芍药、三叶草等。
3.2 种被障碍
(1)种被不透水 如豆科的硬实种子。 (2)种被不透气 如禾谷类、棉花等。 (3)种被阻止抑制物质逸出 如野燕麦。 (4)种被减少光线到达胚部 如藜。 (5)种被的机械约束作用 如桃、李、杏、桑、苋菜等
根据种子发芽对光的反应状况不同,可将种子分为三类: ① 喜光(需光)性种子 ——苋菜、芥菜、莴苣、烟草、芹菜等。 ② 忌光性种子 ——葱、黑种草、落芒草、黍等。 ③ 非感光性种子 ——大部分农作物种子。
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的寿命
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的寿命(一)种子的休眠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后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dormancy)。
休眠的种子是处在新陈代谢十分缓慢而近于不活动的状态。
种子休眠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的植物种子休眠期很长,需要数周乃至数月或数年,如银杏、毛茛、轮叶王孙、松等;也有一些植物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很快萌发,不需经过一个休眠时期,只有在环境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才处于休眠的状态,如水稻、小麦、豌豆、芝麻以及多种高原植物的种子。
没有休眠期的种子,在成熟期间常发生在植株上萌发的现象,造成很大的损失,对这类作物必须及时收割才能免遭损失。
种子的休眠在生物学上是个有利的特性,因为休眠可以避免种子在不适宜的季节或环境里萌发,免于幼苗受伤害和死亡。
种子休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根据不同休眠原因,采取适当措施,才能打破或缩短休眠期限,促使种子萌发。
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1.由于种皮阻碍了种子对水分和空气的吸收,或是种皮过于坚硬,使胚不能突破种皮向外伸展。
这类种子的种皮极其坚厚,含有角质、角质层或酚类化合物,不易使水分透过。
对氧的渗透作用也极微弱,如豆科、锦葵科植物中的某些属种,以及苍耳等种子具有这样的性质。
苋属(Amaranthus)成熟种子的种皮虽然并不阻碍水分的吸收,但因种皮十分坚硬,生活的胚还是无法突破种皮而出。
对这类种子可以用机械方法擦破种皮,或是用浓硫酸作短时间处理,再用清水洗净,使种皮软化,水分便可顺利地渗入种子内部。
此外,将种子先在冷水内浸泡12小时,然后再在沸水中放30—60秒钟,也可以打破休眠,促使萌发。
对苋属等种皮特别坚硬的种子可采用冻结、或利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使种皮渐次软化,达到萌芽的目的。
2.由于种子内的胚尚未成熟,或种子的后熟作用。
有些植物的种子在脱离母体时,胚体并未发育完全,或胚在生理上尚未全部成熟,这类种子即使环境条件适宜,也不能萌发成长。
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种子休眠是一种种子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停止发芽和生长的状态。
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环境条件不利:种子休眠可以使种子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等待更适合的生长条件再开始生长。
例如,种子可能在干旱、低温或高温等条件下进入休眠状态,以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发芽并无法存活。
2. 保护种子的储存物质:种子休眠可以保护种子内的储存物质,避免在过早发芽时消耗过多的储备能量。
这样一来,种子在休眠期间可以维持较高的营养储备,以备将来的生长所需。
3. 种子成熟度:有些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来完成成熟过程,使得种子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得以完全形成。
这种休眠状态有助于确保种子在适当的时候才开始生长,并提高生长成功率。
4. 种子传播适应性:种子休眠也可以帮助种子在适合的时间和地点发芽,以增加种子的传播适应性。
通过在休眠状态下等待适宜的环境条件,种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并提高种子在新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总的来说,种子休眠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发展出的一种生存策略,它有助于种子在恶劣条件下生存,保护种子的储存物质,并提高种子的传播适应性。
1/ 1。
第五章 种子的休眠
外在条件一旦适合-迅速萌发
正常条件-仍不萌发
Baskin
物理休眠-种皮透水性、透气性、机械障碍
化学休眠-被覆物中的化学物质
符合休眠
三、种子休眠的原因
胚休眠 种皮的障碍
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 光的影响
不良条件的影响
(一)胚休眠
1.种胚未成熟 从外表看,各部分组织已充分成熟并已脱离母 株,但内部种胚尚未成熟。 草本花卉种子:毛莨科、罂粟科,人参、浙贝 等药用植物种子;冬青树、银杏;兰花……
原因: 禾谷类种子的休眠与种被的影响有关
水稻、大麦、燕麦的休眠:由于稃壳包被籽粒,使萌发时
种胚的氧气供应受到阻碍,果种皮对种子发芽也有同样限 制作用。
小麦:果种皮阻碍了氧气的通透 实际操作: 水稻去除稃壳,小麦用机械方法擦伤籽粒的外层,或者采
用双氧水处理,改变种被的透性或提供氧气,种子就能很 快萌发。
麦类(大麦、燕麦)休眠明显,水稻、玉米休眠浅 皮大麦休眠期>裸大麦、粳稻常有休眠期、籼稻休眠性不
明显。我国栽培的一般品种通常不存在休眠期,在高温高 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穗发芽现象。
小麦休眠期—种皮颜色:红皮小麦>白皮小麦
2.生理因素
不同成熟度的禾谷类种子休眠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从乳
熟期起,成熟度越高,休眠期越短。
抑制发芽
抑制发芽
种子对光的敏感性不是绝对的,往往受 到生长状态、种皮的完整性、成熟度、干藏 后熟、氧分压、温度、酸度以及硝酸盐或其 他化合物有无而改变。
(四)光的影响
根据光敏感性,将种子分为三类: 因白光的存在而缩短 或解除休眠的种子
因白光的存在而加强 或诱导休眠 在光下或黑暗中均能 很好萌发的种子
1.种胚未成熟
园艺种子休眠的原因
园艺种子休眠的原因
园艺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种胚不成熟:种子虽然已经成熟,但是种胚没有生长成熟,此时若脱离母株,它仍需要从胚乳中吸收营养,达到成熟的状态,即后熟休眠。
种被引起的种子休眠:一是限制气体交换,有些种子在去除种皮后胚才能与氧气直接接触,以避免CO2的积累导致植株代谢失调和发芽受阻。
二是限制水分的吸收,休眠的原因在于种皮过硬导致吸胀萌发困难,这通常是由于种皮结构致密,表皮有角质或蜡质沉积物,导致表皮不透水。
三是机械限制,胚生长受到种皮覆盖层的物理阻碍,胚吸水产生的动力不足,胚根不能穿破表皮导致萌发受阻。
胚引起的种子休眠:一是胚的生理休眠,这些种子必须经过湿沙层积作用,完成生理休眠后才能萌发。
这些种子虽然胚成熟了,但是种子内部缺乏生长物质从而不能萌发,这种情况在蔷薇科种子中较多见。
二是胚的形态休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园艺书籍或咨询园艺专家。
种子的休眠与解除PPT课件
土壤湿度也是影响种子休眠解除的重要因素。过湿或过干 的土壤都不利于种子的休眠解除,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助于 种子的正常萌发。
遗传因素对种子休眠解除的影响
种子品种
不同品种的种子在遗传上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休眠解除的能力和速度。某 些品种的种子更容易解除休眠,而某些品种的种子则需要更长时间或更强的刺 激才能解除休眠。
06
CATALOGUE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对于种子休眠解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于自然 环境中的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导致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偏差 。
缺乏跨学科合作
种子休眠与解除的研究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目前各学科间的合作较少,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使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等,调节种子内部的生理平
衡,促进种子发芽。
化学药剂处理
使用特定的化学药剂处理种子, 干扰种子的休眠机制,促进种子
发芽。
酸碱处理
调节种子的酸碱度,打破种子的 休眠状态。
生物方法解除种子休眠
微生物处理
利用有益微生物与种子相互作用 ,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打破休 眠。
胚培养
植物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在植物生态恢复中,种子休眠解除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植物种子 在自然状态下需要经过长期的休眠才能萌发,这给植物生态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困 难。通过解除种子休眠,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加速植物群落的恢复。
在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中,种子休眠解除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 景。通过解除种子休眠,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加速植被的恢复进程。
不同类型种子的休眠特点
深度休眠种子的特点
第四章 种子的休眠
2. 意义:
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要意 义:
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 是种子植物 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 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 ; 干湿 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 有明显休眠期。
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丰产 有利方面 农业生产上 不利方面 丰收
减少贮藏时损失
影响发芽结果 有时降低种用价值 造成加工、除草困难
1.要点:
⑴ 细胞膜的物理状态随温度改变发生可逆 性变化,低温 凝胶态,较高温度 流体态。 ⑵ 膜相变化使膜结合酶活性改变,膜蛋白 位移,细胞膜透性变化和溶质渗漏,影响 与种子萌发相关的许多代谢过程。
第四节
种子休眠的控制途径
一、延长、利用种子休眠期,避免种子无 休眠的害处
育种
栽培措施
药剂处理
加工贮藏
1.育种避免穗发芽
选抗穗发芽品种和休眠期适宜的品种
例: 小麦白皮良种中选育红皮变异个体。
2.栽培措施避免穗发芽
⑴ 调节播期和成熟期,避免逆境。 ⑵ 利用栽培管理方法,延长或缩短作 物的生长期。 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作物生育期;
3.药剂处理避免穗发芽
穗发芽抑制剂 青鲜素MH 特点:发芽率降低,不能作为种子用 催熟剂 促麦黄(乙基磺原酸钠) 提早收获,避过雨季,减少穗发芽
乙烯
萌发
CK ②解除种子休眠的三激素——GA、CK、乙烯 有一定的提高。 乙烯 芹菜种子 CK 解除热休眠
二、光敏素调控论
1.依据萌发对光的敏感性
非感光性种子萌发不受光暗影响 喜光种子:有光萌发或促进萌发 感光性种子 忌光种子:有光诱导休眠
M-1 α-萘乙酸甲酯 例如:马铃薯与大蒜一起贮藏(大蒜素) 或M-1处理,每吨3kg药粉,播种前暴晒薯 块消除抑制作用。
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的意义
冷热交替的北方地区,气候条件多变,种子要经 过一些时间的休眠才能萌发,主要是在秋季形 成种子后到翌年春发芽,从而避免了冬天严寒 的伤害.
这是植物长期进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种子休眠原因
第二类是种壳(种皮和果皮等)的限制造成 的。包括种壳的机械阻碍、不透水性、不透 气性以及种壳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等原因。 用物理、化学方法破坏种皮或去除种壳即可 解除休眠。
胚本身的因素
胚的影响
银杏、人参等的种子采收时外部形态已近成 熟,但胚尚未分化完全,仍需从胚乳中吸收养 料,继续分化发育,直至完全成熟才能发芽。
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活种子在适宜 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 发芽的现象,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
休眠的分类
根据种子休眠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类
初生休眠:收获时即已具有的休眠现象 次生休眠:原来无休眠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 由于高湿、低氧、高二氧化碳、低水势或缺 乏光照等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诱发的休眠
胚本身的因素
另如樱桃、山楂、梨、苹果、小麦等种子胚 的外部形态虽已具备成熟特征,但在生理上 必须通过后熟过程,在种子内部完成一系列 生理生化变化以后才能萌发。
种皮的影响
由种皮构造所引起的透性不良和机械阻力的 影响 一是种皮因具有栅状组织和果胶层而不透水, 导致吸水困难,阻碍萌发(如豆科植物种子)
机械处理 对硬实种子采用机械处理如切割、削破和擦 伤种皮等可打破其休眠
解除种子休眠
药剂处理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和赤霉 素乙烯等激素。 赤霉素可逆转脱落酸引起的效应,打破由后者 诱导的休眠;在低温条件下赤霉酸促进发芽 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三叶草种子可用极低浓 度的乙烯解除休眠。
种子的休眠现象
种子的休眠现象
植物种子的休眠
一、什么是植物种子休眠
1.植物种子休眠指的是植物种子在特定条件下被久久抑制发芽和生长过程的一种状态。
2.休眠可以使植物种子逃脱不利的环境条件,并可以延迟植物的生长,最终使其在有利的时机发芽。
二、植物种子休眠的成因
1.气候因素对植物种子休眠的影响。
由于从畜禽到害虫的损害,以及植物可能面临的长时间的干旱或过冷的环境,植物的种子会发生休眠。
2.其他因素也会起到作用,比如植物种子释放的内生酶以及种间植物的营养摩擦。
三、植物种子休眠的方式
1.自然休眠。
这是由光照减少、温度降低、水分减少等天然因素引起的植物种子休眠。
2.人工休眠。
由于植物种子有可能会造成农业损失,因此人们可以采取人工技术让种子休眠,以防止其出现多余的增殖。
四、植物种子休眠的作用
1.休眠可以让植物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以长期存活,甚至可以穿越时间。
2.休眠可以减缓或抑制植物种子发芽和生长,给予植物种子更为安全可靠的环境条件。
3.休眠可以促进植物抗性和强度,增加植物种子耐受不适环境的能力。
种子休眠的原因
种子休眠的原因
种子休眠一般有四种原因:第一种是胚未成熟就离开了母体;第二个原因是种子的种皮透水透气性差,或者表面有蜡质影响水分进入种子;第三个原因是种子果皮有抑制其发芽的物质;第四是种子虽然长得成熟,但是环境不适合,所以会休眠。
种子休眠的原因 1
1.未成熟胚:种子休眠可能是因为尽管它的种子成熟了,但胚没有发育成熟。
此时,如果脱离母体植株,仍需从胚乳中吸收养分,从而达到成熟状态,即后熟休眠。
2.种皮障碍:如果种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受到限制,或者种子表面有蜡质,就会抑制水分进入种子。
有些种子虽然含水量高,但气体很难进入,种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会影响胚的发育,而这也会使种子进入休眠状态。
3.抑制剂存在:有些种子果皮、胚乳和胚部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如芳香油、过氧化氢或有机酸等。
,会影响种子发芽,从而休眠。
4.条件不合适:最后一个原因是环境不适合发芽。
本来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是可以发芽的,但如果环境不适宜,就会再次休眠,这叫次生休眠。
种子休眠的原因 2
如果要解除种子的休眠,可以减少种皮对发芽的障碍,或者通过低温层积使种子发芽,也可以通过光照处理或清水漂洗来帮助种子解除休眠。
种子休眠的概念
种子休眠的概念种子休眠啊,就像是种子在玩一场超级长的躲猫猫游戏,而且还是躲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不出来的那种。
你看啊,别的东西都在忙着生长、变化,就它像个小懒虫一样,窝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这种子休眠呢,就好比是种子给自己放了一个超级无敌长的假期。
这个假期没有期限,没有闹钟能叫醒它。
它就那么心安理得地睡着,就像冬天里的大狗熊,窝在洞穴里,管他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雪呢。
它可能在想:“哼,世界那么乱,我才不想出去呢,我就在我的小窝里待着,舒舒服服的。
”你要是把种子当成一个小婴儿,那休眠就像是这个小婴儿的超长午睡。
正常的婴儿睡个几小时就醒了,可这种子婴儿呢,能睡上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
它就这么呼呼大睡,仿佛在做着一个超级美妙的梦,梦里可能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甘甜的雨水,可它就是不醒,真是急死人。
有时候我就想啊,种子休眠是不是种子在玩一种神秘的魔法。
它把自己封印起来,就像童话故事里被施了魔法的公主,等待着一个特别的咒语才能解除封印。
这个咒语可能是合适的温度、湿度或者其他神秘的因素,要是没念对,它就继续沉睡,谁也拿它没办法。
再夸张一点说,种子休眠就像是种子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它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时间都停止了。
周围的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可它就像是在一个时间胶囊里,对外面的变化一无所知,沉浸在自己的休眠世界里。
而且啊,种子休眠就像是种子在考验大自然的耐心。
大自然在外面喊:“小种子,该起床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呢!”可种子却在里面小声嘀咕:“我还没睡够呢,再等等,再等等。
”它就这么任性地睡着,把大自然都弄得没辙了。
不过呢,种子休眠也不是毫无意义的。
它就像是种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就好比一个人在危险的时候躲进一个坚固的堡垒里一样。
种子躲在休眠的状态下,是为了等到最适合自己生长的条件才出来。
要是条件不好,出来了也是受苦,还不如在里面睡大觉呢。
你看,种子休眠虽然看起来像是种子在偷懒,但实际上是它的一种很聪明的生存策略呢。
种子休眠
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称为硬实、石种 子,如豆类、锦葵、樟、百合科
(2)种壳的机械压制,限制水分吸收
如莲子、椰子、苜蓿、紫云英等。
2.种被不透气性(禾谷类)
• 种被不透气,影响种子内外气体交换(阻碍O2吸 收,造成CO2积累)及种皮理化性质,造成休眠。
三.解除种子休眠的途径
种子休眠可能是单个因素造成,也可能是多个因素综 合形成。要解除休眠须先弄清原因,主要途径包括:
• 由于种(果)皮引起的休眠,可采用弄破种皮、高温浸种、冰 冻处理、药剂处理等方法。 • 由于抑制物质引起的休眠:在低温、湿润条件下层积处理。
• 次生休眠的种子: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
抵抗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是调节种子萌发的最佳时空分布的有效 方法,该特性可以遗传。在干湿、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植物种子 一般都有明显休眠特性。
避免成熟时遇雨穂发芽 有利方面 减少贮藏损失
农业生产上
不利方面
影响发芽结果 有时降低利用价值
造成加工、除草困难
二.种子休眠的原因
• 种胚未成熟
• 种被(果皮和种皮)的阻碍
1. 不透水性 2. 不透气性 3. 机械约束
• 种子或果实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 • 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胚未成熟
• 胚以外的部分已成熟且收获,因种胚未成熟而不 能萌发
◆胚未分化
◆胚未长足
◆胚休眠
(二)种被(果皮和种皮)的阻碍
◆种被的不透水性
◆种被的不透气性 ◆种被的机械约束作用
1.种被不透水性
• 种被坚实,虽透水透气,但胚在一定时间内无法 顶破种被向外生长,如蔷薇科种子。
(三).种子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
种子的休眠概念
种子的休眠概念种子的休眠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指的是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延长其生存期。
种子休眠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
它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使得种子能够在不利环境下暂停生长,等待适宜的时机再次生长。
种子休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温度、湿度、光照、气体和化学物质等。
这些因素通过调节种子内外环境的条件,影响种子休眠的开始和结束。
在种子休眠的过程中,种子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活动进入低水平,进而降低了种子的能量消耗和寿命损失。
种子的休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
内源性休眠是由种子自身的特殊结构和生理机制引起的,而外源性休眠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
内源性休眠的特征是种子成熟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无需外界因素作用。
而外源性休眠则需要外界的刺激,如温度和湿度等,来使种子进入休眠状态。
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后,其先前进程中的抑制因素被激活,从而抑制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这些抑制因素包括植物激素、抗氧化剂、抗质膜剂和抗营养物质等。
其中,植物激素是调控整个休眠和解除休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种子休眠阶段,一些生长因素的合成被抑制,生长因素的水平下降,导致种子的休眠状态。
种子休眠在植物生理和生态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种子休眠有助于植物传播。
通过休眠,种子可以在不适宜的季节或环境下存活,在适宜的时机再次发芽生长,以适应其生长环境。
其次,种子休眠可以保护种子免受不利环境的伤害。
在干旱、寒冷和盗食等不利因素下,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减少了种子的损失。
最后,种子休眠还有助于种群的维持和扩散。
种子休眠使得植物种群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稳定,并有助于种群的繁殖和扩散。
种子休眠的解除是激活种子进入萌发状态的过程。
种子休眠的解除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温度是最常见的触发因素之一。
一些种子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解除休眠进入萌发状态,这被称为冷需期。
另外,光照、湿度和氧气浓度等因素也可以干预种子休眠的解除。
种子休眠的概念
种子休眠的概念
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种子休眠是啥玩意儿哈。
咱就说啊,有一回我在老家帮忙种地。
我爷爷拿出一些种子,准备播种。
我就好奇地问爷爷:“这种子直接种下去就能长出来吗?” 爷爷笑着说:“哪能那么容易哟,有些种子是要休眠的。
” 我当时就懵了,啥是种子休眠啊?
爷爷就给我解释,说种子休眠啊,就是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发芽,就像睡觉一样。
我一听,这可真神奇。
爷爷又说,种子休眠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温度不合适,有的是因为水分不够,还有的是因为种子本身的特性。
我就想起以前在学校里学过的知识,好像也有提到种子休眠。
但是那时候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是啥意思。
现在听爷爷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爷爷还说,有些种子休眠的时间可长了。
比如说,有一种莲花的种子,可以休眠上千年呢!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也太厉害了吧。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一些关于种子休眠的资料。
原来,种子休眠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让种子在不利的环境下保存自己,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发芽。
这就像我们人一样,有时候也需要休息一下,调整好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
所以啊,种子休眠虽然听起来很神秘,但其实也很有道理。
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好好保护这些小小的种子。
嘿嘿,
这就是我对种子休眠的认识啦。
种子休眠的常见原因
种子休眠的常见原因种子休眠是指种子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无法立即发芽的一种状态。
种子休眠是种子发育的一种生理特性,它确保了种子在适合生长的时机才会发芽。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原因。
1. 种子成熟度不够:种子在收获以后,如果成熟度不够,就会处于休眠状态。
这是因为种子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育过程,才能达到适合发芽的阶段。
如果种子收获过早,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它们就会处于休眠状态,无法立即发芽。
这种休眠状态可以通过将种子贮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等待其完全成熟和发育成熟。
2. 种子外壳坚硬:一些种子的外壳具有较强的抗消化能力和耐腐蚀性,即使是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也无法很快地破裂和发芽。
这些种子通常具有较硬的外壳,如坚果类种子,它们可以保护内部胚胎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种子外壳的硬度需要时间来分解,以使胚胎能够顺利地发芽。
这种休眠状态可以通过人工刺激或采取一定措施,如打破种子外壳或进行热水浸泡等,来促进种子的破裂和发芽。
3. 存在抑制物质:有些种子中含有一些抑制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这是为了确保种子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能够顺利地发芽。
这些物质通常存在于种子的外层或内核,它们可以防止种子在不适合的时机发芽,以免受到不良环境的伤害。
这种休眠状态可以通过一些处理方法,如水洗、破壁和发酵等,来去除抑制物质,促进种子的发芽。
4. 需要特殊的环境条件:有些种子只能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发芽。
这些种子通常对光照、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等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顺利地发芽。
如果种子没有得到满足其生长条件的环境,它们就会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休眠状态可以通过为种子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来促进种子的发芽。
5. 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息:有些种子在长时间的休眠后,才能恢复其发芽能力。
这是因为种子在休眠状态下积累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以支持其后续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这种休眠状态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解除,种子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休息和积累养分。
种子学 第4章 种子的休眠
第三节 种子休眠的调控机理
主要学说:
内源植物激素调控的三因子学说 光敏素调控假说 呼吸代谢调控假说 膜相变化论
一、内源植物激素调控的三因子学说
提出:khan.A和Waters( 1971,1975)
三、种子休眠的类型
1.自然休眠 生理未成熟或发育障碍~。
2.强迫休眠 发芽条件不具备~。
3.原生休眠 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 往往在植株上已休眠。
4.次生休眠:原本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 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
→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
四、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
成熟度 成熟期间环境条件影响 贮藏中的温湿度
赵永华[1] 杨世林[2]
紫外分光光度法340nm处测定西洋参种子磷 酸戊糖途径(PPP)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吸光度 (每克鲜重5min吸光度的变化)。 结论: ▪ 层积初期,G6PDH活性水平很低,进入生理后 熟期后,G6PDH活性迅速持续升高。 ▪ 呼吸抑制剂NaN3可以增加萌发过程中G6PDH的 活性,加速种子休眠的解除。 ▪ 西洋参种胚后熟过程中,PPP在糖代谢途径中的 作用越来大,最终导致休眠的解除。
硬实----特殊的水分控制机制
种皮结构特性:角质层、栅状细胞、明线 含可变性果胶:水分一旦迅速失去,即硬化 种脐:种脐的瘤状突起起阀门作用,外界水分
高就膨胀关闭
硬实形成
遗传性——先代硬实率高,后代也高 成熟度——种子愈老熟,愈易成为硬实 成熟期环境——高温干燥、施钙肥多,易形
成硬实 干燥贮藏条件——曝晒干燥,低温低湿贮藏
黄连:种子胚需要低温下90d完成分化, 如果5℃和10~100μl·L-1GA同时处理, 48h打破休眠。
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的深浅,是以休眠期的长短作指标
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80%所 经历的时间
种子休眠为一群体概念,是将一批种子,从 收获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发芽率,然后计 算该批种子从收获至最后一次发芽试验置床时 的天数。
三、种子休眠的原因 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复杂,造成一种种子休眠,可 能是单方面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 果。
二、硬实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发生的原因 角质层的疏水性
种皮结构特性——有角质层、有栅状细胞、有 明线
含可变性果胶——所含水分一旦迅速失去,即 硬化不再吸水
种脐特性——种脐象一个阀门,外界水分高就 膨胀关闭
2、影响硬实形成的因素
遗传性——凡先代硬实率高的,后代也 高
成熟度——种子愈老熟,愈易成为硬实
第三章 种子的休眠
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原因 二、禾谷类、棉花及芸苔属种子的休眠 三、硬实 四、种子休眠的生理机制 五、种子休眠的控制
种子的休眠
休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仅 植物界有,动物界也有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 尤为普遍、典型。
第一节 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
一、 概念
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 能萌发的现象。
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
硬实的形成是种子较深的一种休眠形式, 有利于种子寿命的延长和后代的繁衍。硬实分 布很广,在豆科、锦葵科、旋花科、睡莲科、 椴树科等许多科属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小粒豆 科和木本豆科种子中比例甚高。
2、硬实的测定 检测种子的硬实率必须浸种查算,但硬实
的顽固性在群体和个体间均有差别,有的浸泡 时间长了可以透水,也有浸泡10年不透水的。 因此,一般以浸泡24h不透水吸胀为判定硬实 的标准。
种子休眠
第一节种子休眠原因和机理休眠(dormancy)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仅植物界有,动物界也有。
只不过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尤为普遍、典型。
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及内涵: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休眠的内涵: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所以休眠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延续。
被动:种子具发芽能力,因缺乏发芽必需条件处于静止状态--强迫休眠自发:种子是活的,给以适宜条件也不发芽--自发休眠或生理休眠(本章内容)休眠包括两种情况:原初休眠——指种子在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不萌发的特性,又称自发休眠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 ,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种子休眠的深浅,是以休眠期的长短作指标。
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休眠为一群体概念,是将一批种子,从收获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发芽率,然后计算该批种子从收获至最后一次发芽试验置床时的天数。
2. 种子休眠的意义: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要意义: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干湿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有明显休眠期。
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丰产丰收有利方面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减少贮藏时损失影响发芽结果,不利于播种不利方面有时降低种用价值造成加工、除草困难农业生产上二、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复杂,造成一种种子休眠,可能是单方面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胚休眠1. 种胚未成熟——从植物种子的外表看,各部分组织已充分成熟并已脱离母株,但内部的种胚尚未成熟,种胚相对较小,有些情况几乎没有分化,需从胚乳或其他组织中吸收养料,进行细胞分化或继续生长,直到完成生理后熟。
如何检测种子是否处于休眠状态
要检测种子是否处于休眠状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观察外观:观察种子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的休眠特征,例如种子表面是否有可见的皱纹、裂缝或硬化等。
这些特征表明种子可能处于休眠状态。
2. 浸水法:将种子浸泡在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被释放出来,如果有,说明种子可能处于休眠状态。
这是因为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通常有较高的壁透性,浸水后会释放出气体。
3. 处理温度:种子休眠状态通常受到温度的影响。
将种子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观察其发芽情况。
如果种子在适宜温度下无法发芽,说明可能处于休眠状态。
4. 化学处理:一些种子休眠状态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来打破。
适用于特定种子的化学物质可以用来促进种子的发芽,如果种子对这些物质不敏感,则可能处于休眠状态。
5. 对照组实验:将待测试的种子与已知休眠或非休眠状态的种子进行对照实验。
观察待测试种子的发芽率和速度是否与已知情况有明显差异。
如果待测试种子的发芽表现类似于已知休眠状态的种子,则可以判断其处于休眠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种子的休眠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可以在不同时间点上重复上述检测方法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另外,不同种类的种子可能具有不同的休眠特征和解除休眠的方法,因此最好选择针对具体物种的研究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来获取更精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意义——种子休眠会带来有利面和不利面。
有利面——
(1)可预防种子在母株上发芽,如穗发芽,有利于种子的收获。
(2)有利于种子长期安全贮藏,保持种子生命活力和延长种子寿命。 不利面—— (1)若播种季节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则会影响生产或浪费种子。 (2)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3)造成根除杂草的困难。
有些小麦种子在成熟收获期如遇雨或湿度较大,就会引起
穗发芽,这在南方尤其严重。一般认为高温(26℃)下形 成的小麦籽粒休眠程度低,而低温(15℃)下形成的则高。 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温下种子中的发芽抑制物 ABA( 脱落酸 ) 降解速度较低温下快。
对于需光种子可用遮光来延长休眠。对于种(果)皮有抑
种子的休眠
12级218
Ta b l e o f C o n t e n t s
内容大纲
1
种子休眠的概念
种子休眠的意义
2
3
种子休眠的原因
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
4
5
种子休眠期的延长
种子休眠的概念
广义的种子休眠——是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停留在不能
萌发的状态。包括两种情况:
物理方法
用X 射线、超声波、高低频电流、电磁场处理种子,也
有破除休眠的作用。
种子休眠期的延长
有些种子有胎萌现象(有些植物如早稻的某些品种,种子没有休眠期 ,收获时如遇雨水和高温,就会在农田或打谷场上的植株上萌发,这 种现象称为胎萌)
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和油菜发生胎萌,往往造成较大程度 的减产,并影响种子的耐贮性;芒果种子胎萌会影响品质。因此防止 种子胎萌,延长种子的休眠期,在实践上有重要意义。
光照处理
需光性种子种类很多,对照光的要求也很不一样。有些
种子一次性感光就能萌发。如泡桐浸种后给予1000勒克 斯光照10分钟就能诱发30%种子萌发,8小时光照萌发率 达80% 。有些则需经 7—10 天,每天 5—10 时的光周期诱 导才能萌发,如团花、八宝树、榕树等。藜、莴苣、云 杉、水浮莲、芹菜和烟草的某些品种,种子吸胀后照光 也可解除休眠。
种子休眠的原因
胚的影响
种皮的影响
抑制物质的影响
胚的影响
有些种子采收时外部形态已近成熟,但胚尚未分化完全 ,
仍需从胚乳中吸收养料 , 继续分化发育,直至完全成熟才 能发芽。如银杏、人参。
有些种子胚的外部形态虽已具备成熟特征,但在生理上必
须通过后熟过程,在种子内部完成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以 后才能萌发。如樱桃、山楂、梨、苹果、小麦等。
生长调节剂处理
多种植物生长物质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其中 GA 效果 最为显著。樟子松、鱼鳞云杉和红皮云杉的种子浸在 100μl/L的 GA 溶液中一昼夜,不仅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还促进种苗初期 生长。药用植物黄连的种子由于胚未分化成熟,需要低温下 90 天 才能完成分化过程,如果用5℃低温和10—100μl/L的GA溶液同时 处理,只需经48小时便可打破休眠而发芽。
它们大多是水溶性的,可通过浸泡冲洗逐渐排除;同时也
不是永久性的,可通过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使之 分解、转化、消除。
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
一、机械破损
二、清水漂洗 三、层积处理 四、温水处理 五、化学处理
六、生长调节剂处理
七、光照处理 八、物理方法
机械破损
适用于有坚硬种皮的种子。可用沙子与种子摩擦、划伤
不能穿过而阻止萌发。如苜蓿、三叶草。
抑制物质的影响
有些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种子或果实内含有萌发抑制剂,
其化学成分因植物而异,如挥发油、生物碱、激素(如脱 落酸)、氨、酚、醛等都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
这些抑制剂存在于果汁中的如西瓜、番茄;存在于胚乳中
的如鸢尾;存在于颖壳中的如小麦和野燕麦;存在于种皮 的如桃树和蔷薇。
( 1 )生理休眠——即种子本身未完成生理成熟,或存在
发芽的障碍,虽然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仍然不能萌发。
( 2 )被迫休眠——即种子已具有发芽能力,但由于缺少
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而被迫处于静止状态。
通常把前者称为休眠种子,而把后者称为静止种子。
种子休眠的意义
生理学意义—— 种子休眠对植物本身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 或者说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不良环 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即对逆境的适应,可以避开干旱、酷暑、严寒等恶劣 气候。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如洪水、火灾、泥石流等, 有利于种质延续。
制物的种子,如要延长休眠,收获时可不清洗种子。
种皮的影响
主要是由种皮构造所引起的透性不良和机械阻力的影响。 有的是种皮因具有栅状组织和果胶层而不透水,导致吸水
困难,阻碍萌发。如:豆科植物种子
有的种皮虽可透水,但气体不易通过或透性甚低,因而阻
碍了种子内的有氧代谢,使胚得不到营养而不能萌发。如: 椴树。
有些“硬实”种子则是由于坚厚种皮的机械阻力,使胚芽
种皮或者去除种皮等方法来促进萌发。如紫云英种子加 沙和石子各1倍进行摇擦处理,能有效促使萌发。
清水漂洗
西瓜、甜瓜、番茄、辣椒和茄子等种子外壳含有萌发抑
制物,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反复漂洗,流水更佳, 让抑制物渗透出来,能够提高发芽率。
层积处理
在层积处理期间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下降,而赤霉素和细 胞分裂素的含量增加。 已知有 100 多种植物,特别是一些木本植物的种子,如苹果、 梨、榛、山毛榉、白桦、赤杨等要求低温、湿润的条件来解 除休眠。通常用层积处理,即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 1— 10℃温度中,经1—3个月的低温处理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 一般说来,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能促进萌发。
温水处理
某些种子(如棉花、小麦、黄瓜等)经日晒和用 35—
40℃温水处理,可促进萌发。油松、沙棘种子用70℃水 浸种24小时,可增加透性,促进萌发。
化学处理
棉花、刺槐、皂荚、合欢、漆树、国槐等种子均可用浓
硫酸处理(2分钟—2小时后立即用水漂清)来增加种皮 透性。用0.1%—2.0%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棉籽24小时,能 显著提高发芽率,这对玉米、大豆也同样有效。原因是 过氧化氢的分解给种子提供氧气,促进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