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通假字_词类活用_一词多义等总结

合集下载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住,通“驻”,驻扎2、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二、古今异义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到事业中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三、一词多义当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当横行天下动词,应该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将命猛将统兵数万名词,将领求救于孙名词,高级军官彼所将中国人动词,率领将顺江东下副词,将要治共治曹操动词,对付刘表治水军动词,管理卒疲病之卒名词,士兵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亡五万兵难卒合形容词,同“猝”,匆猝方助画方略名词,次序地方千里名词,方圆方与会猎于吴副词,正在、将要方连船舰副词,正,或并乃此乃天也判断动词,是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竟,居然乃罢会副词,于是,就骑乃得过副词,才为为孙权长史wéi 动词,是为操后患wéi 动词,成为动以朝廷为辞wéi 动词,做保为破之wèi 介词,替安能复为之下乎wéi 介词,在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至”前) 6.欲安所归乎? 译文: .(您)将要回到哪里去呢? (宾语前置句。宾语“安”置于“归”前)
7.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译文:请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孙将军”后置)
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译文:再说,将军可以凭借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
②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

(名词作状语)向南
③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
④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名词作状语)像狐狸那样

⑤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名词作状语)步行逃跑
2.动词的活用 ①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②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③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跑
3.形容词的活用 ①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形容词作名词)老交情
﹒﹒
②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形容词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
﹒ ﹒

③为汉家除残去秽
(形容词作名词)残暴的人,丑恶的人。都指坏人 ④英雄乐业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邂逅( xiè hîu )
蹈藉( jí )
)
芟夷大难( shān )
王室之胄( zhîu )

羸兵( léi )
以实校之( jiào )
与操有隙( xì )
蹶上将军( jué )
烟炎张天(zhànɡ)
二、通假字
1.进住鄂县之樊口 (“住”通“驻”) 2.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 3.五万兵难卒合 (“卒”通“猝”)

(完整版)《赤壁之战》课文讲解ppt课件

(完整版)《赤壁之战》课文讲解ppt课件
(交情,形作名)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偏僻地居住 ,形作动
10.操悉浮以沿江 (使……浮)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意动,以……为乐) ( 向南)(名作状语)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 从语)水、陆两路)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名作状)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2020/8/9
6
文题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 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了自己的 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皇朝衰落,各 地军阀混战的时候。 赤壁战后,曹操“引军北还”;刘备乘机就近 占了荆州(现在湖南湖北一带),后来又攻取四 川;孙权人盘踞长江下游,这样就形成了魏 (曹)、蜀(刘)、吴(孙)三国鼎立的局面。
枭(xiāo)雄
与操有隙 (xì) 恶(wù)其能
长(zhǎng)史 芟夷(shān yí)
强弩(qiáng nǔ ) 鲁缟(gǎo )
必蹶(jué)上将军 旌麾(jīng huī)
奄(yǎn)有
更(gēng)衣
番(pó)阳
刀斫(zhuó)
以实校(jiào)之 难卒(cù)合
邂逅(xièhòu) 燥荻(dí)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目的连词,来)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3、为: 今为君计
(替,介词)
为操后患 (是,动词) 安能复为之下 (处在,动词)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被)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代词,这件事)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那) 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我,自己)

赤壁之战_(知识归纳)

赤壁之战_(知识归纳)

铜雀春深锁二乔。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 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 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 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 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 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 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 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 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 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 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 公,谥文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 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 洛阳,花费19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

6、7、战争实况。
2016/5/6 高青二中 22
2016/5/6
高青二中
23
本文是描写战争的篇章,可是写 战争的文字却不足六分之一,为 什么? 曹操被打败的时候,称“生子当 如孙仲谋”,你怎样认为?对于 此此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你有何感慨?我们在学习中面对 自己所谓的薄弱环节该怎样去做?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二)形容词用作名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为汉家除残去秽。 率轻锐继其后。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016/5/6 高青二中
赤壁之战
司马光
CHD
2016/5/6
高青二中
1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 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的形象及他们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中击败曹 操的决定性因素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演示文稿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演示文稿

4、《赤壁之战》人物 生卒年份 大战时的年龄
• 曹操 155-220 54 岁 • 刘备 161-222 48 岁 • 孙权 181-251 28 岁 • 诸葛亮 181-234 28 岁 • 周瑜 175-210 34 岁 • 鲁肃 172-217 37 岁
第6页,共35页。
• 5、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处于优 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 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 8、数: 统兵数万 (数词,几)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计算,动词) 9、烈: 兼仗父兄之烈 (功业,名词)
• 火烈风猛 (大,形容词) 10、事: 去亲戚而事君者 (侍奉,为……服务)
• 不足与图大事 (事业)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1、计:
(事情、事物)
窃计欲亡赵走燕 (考虑、打算,动词)
辨通假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禽——擒)
(卒——猝) (炎——焰) (雷——擂)
第12页,共35页。
• 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国都)
通古今
• 2.备南走 (逃跑)
• 3.致殷勤之意
(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
•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曹军失败的原因是:①劳师远征,士卒疲敝;② 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③降卒心怀狐疑, 内部不稳;④北方未平,北方不宁;⑤战线过长, 粮草不济;⑥军纪不整,骄傲轻敌。第6条是最根 本的原因。
•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①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 ②团结一致,共同对敌;③部署有方,准备充分; ④能抓住有利战机,正确采用战略战术。其中② 是最根本的一条。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权以示群下(视)2、五万兵难卒合(猝)3、雷鼓大震(擂)4、将军禽操(擒)5、烟炎张天(焰)6、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驻)7、助画方略(划)(二)古今异义1、致殷勤之意(恳切)2、莫不响震失色(没有人)3、是时(这)4、驱中国士众(中原)5、便还就孤(靠近)6、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7、其实汉贼(他实际)8、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9、各顾妻子(妻子儿女)10、初一交战(刚刚开始)11、去北军二里余(距离)12、北军大坏(溃败)(三)词类活用1、词性互用: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形作名)率轻锐继其后(轻锐部队,形作名)敬贤礼士(贤能之人,形作名;礼待,名作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偏僻地居住,形作动)2、动使动:必蹶上将军(使……挫败)权以示群下(让……看)操悉浮以沿江(使……浮)从吏卒(让……跟从)甚失孤望(使……失望)可烧而走也(让……逃走)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建立)3、形意动:英雄乐业(以……为乐)4、名词作状语:备[南]走( 向南)[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在外;在里面)从华荣道[步]走( 步行)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从水、陆两路)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在江中心)(四)一词多义1、卒:鲁肃闻刘表卒。

(死亡动词)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名词)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副词)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读书人)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士兵)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打算、想)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抚慰、安抚)权抚其背曰。

(抚摩)5、治:共治曹操(对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率领)6、足:岂足托乎(值得,动词)兵精足用(足够,形容词)7、次:引次江北(停驻,动词)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名词)8、数:统兵数万(数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动词)9、烈: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名词)火烈风猛(大,形容词)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为……服务)不足与图大事(事业)事急而不断,祸……(事情、事物)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考虑、谋划,动词)备用肃计(计策、谋略,名词)12、难:今操芟夷大难(灾难、患难)五万兵难卒合(困难)13、略:略已平矣(大致)助画方略(策略)14、方:操军方连船舰(方才,副词)地方百里(方圆,名词)(五)虚词1、而:若据而有之(并列)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因果)备必喜而从命(修饰与被修饰)事急而不断(转折)2、以:权以示群下(介词)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挟天子以征四方(顺承连词)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目的连词)3、为:今为君计(替,介词)为操后患(是,动词)安能复为之下(处在,动词)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语气词)5、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动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乃至副词)骑乃得过(才副词)乃罢会(于是连词)6、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在介词)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跟介词)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介词)(六)句式1、判断句(1)子瑜者,亮兄瑾也。

赤壁之战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总结

赤壁之战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总结

赤壁之战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总结《赤壁之战》字词梳理一、通假字:①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通“驻”驻扎。

②将军禽操──禽,通“擒”捉拿,擒拿。

③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

④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⑤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张,同“涨”,弥漫。

⑥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

二、词类活用: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形容词→名词,老交情)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礼,名词→动词,礼遇,以礼相待)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忧郁之计(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备[南]走 .名——状:4、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蹶,本义跌倒,引申为挫折,使动用法,使…挫败)5、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从,使动用法,使……跟从)6、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使动用法,使……逃跑)7诸人持议,甚失孤望(失,使……失望)8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介词,在)9.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形--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10除残去秽(形-名,残暴、丑恶的坏人)三、古今异义: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古:恳切慰问今:热情周到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中原地区今:中国大陆及台港澳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古:态势形成今:形成、造成4、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古:土地方圆今:地方、地区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丈夫的配偶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万一一旦今:偶尔遇见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古:面北朝拜今:北面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他实际上今:表话题转换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不超过今:表转折关系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刚刚一今:表年级或日期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a.刘备天下枭雄b.我,子瑜友也c.子瑜者,亮兄瑾也d.田横,齐之壮士耳e.荆州之民可以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f.曹公,豺虎也g.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h.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2.被动句: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行将为人所并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e.操军破,必北还f.羸兵为人马所蹈藉3.省略句:a.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b.交游(于)士林c.避乱(于)江东d.裹(之)以帷幕e.权以(之)示群下f.操当以(吾)还付乡党4.宾语前置:a.豫州今欲何至b.卿欲何言c.何以言之(介词的宾语前置)5.状语后置: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豫州虽败于长坂c.裹以帷幕6.定语后置:a.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荆州之民附操者五、文学常识:1、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2、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战的委婉说法)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上厕所的委婉说法)六、一词多义:1、卒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乘犊车,从吏卒(士兵)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促)2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几)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量)3 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4、治:a.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率领)5、足:a.岂足托乎(值得)b.兵精足用(充足,动词)65、次秦伯素服郊次停驻列坐其次处所引次江北驻扎余船以次俱进次序7、烈:a.兼仗父兄之烈(功业)b.火烈风猛(大,形容词)8.事:a.北面而事之(侍奉)b.不足与图大事(事业)c.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形势)9.计:a.今为君计(考虑、打算,v.)b.备用肃计(计策、谋略,n.)10难:a.今操芟夷大难(灾难)b.五万兵难卒合(困难,难以)11略:a.略已平矣(大致)b.助画方略(策略)12方:a.操军方连船舰(正在)b.地方百里(方圆,面积)c.助画方略(办法,谋略)d.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正,正要)e.挟天子以征四方(方向)13.济:a.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成就,完成)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c.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渡)赈济百姓帮助,接济14.引:a.引次江北(退却)b.引军北还(率领)15.众:a.众士仰慕(众多的)b.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士兵)七、文言虚词。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三、词类活用少长咸集:映带左右:齐彭殇为妄作: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生死为虚诞: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虽趣舍万殊亦由今之视昔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其次】古义:今义:【斯文】古义:这篇文章。

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悟言一室之内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其欣于所遇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耳得之而为声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9、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之战文言文知识点赤壁之战,乃三国时期一场极具影响力之战役。

在我们学习相关文言文时,有诸多知识点值得深入探究。

首先,文中的实词丰富多样。

如“卒”字,“鲁肃闻刘表卒”中,“卒”意为“死”;“五万兵难卒合”中,则是“仓促”之意。

“治”在“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里,指“训练”。

“次”于“引次江北”中,为“驻扎”之义。

虚词的运用亦颇具特色。

“而”字,“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此句中,前两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表修饰。

“以”字,“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中,“以”作介词,“把”的意思;“蒙冲斗舰乃以千数”里,“以”则表“用”。

通假字也不可忽视。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之意。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卒”通“猝”,仓促之义。

古今异义词在文中亦有体现。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殷勤”古义为“恳切慰问”,今义多指“热情周到”。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词类活用现象丰富。

“操军破,必北还”,“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

“必蹶上将军”,“蹶”使动用法,使……受挫。

特殊句式在文中也屡见不鲜。

“豫州今欲何至?”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豫州今欲至何”。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为判断句。

“受制于人”,被动句,“于”表被动。

在理解文意时,需注意对历史背景的了解。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势力强大,企图一举统一南方。

孙刘联军则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凭借智谋和勇气取得了胜利。

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中各方人物的决策和行动。

对于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学习的重点。

曹操雄才大略但又刚愎自用;孙权英明果断,能虚心纳谏;刘备忍辱负重,善于用人;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周瑜英勇善战,有勇有谋。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赤壁赋》知识梳理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赤壁赋》知识梳理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赤壁赋》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

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二、写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三、重点字词(一)字词注释1.壬戌(rén 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3.徐:缓缓地。

4.兴:起。

5.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6.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7.窈窕(yǎo tiǎ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窈纠”同“窈窕”。

8.少焉:一会儿。

9.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0.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11.横江:横贯江面。

高三文言文《赤壁之战》译文

高三文言文《赤壁之战》译文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

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

(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

”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赤壁赋--文言知识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归纳
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 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 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 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6、东方既白:指天亮了。
赤 壁 赋
苏 轼
一、文学常识
二、文章结构及情感
三、每段文言知识总结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文言句式 5、重点实词虚词 四、成语

一、文学常识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三苏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结构助词,的
第三自然段
重点虚词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目的
举匏樽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助词,表被动 介词,在 介词,在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寄蜉蝣于天地
乌台诗案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 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 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 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 “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 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 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 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 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赤壁之战》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赤壁之战》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三、一词多义 • 士:1.田横,齐之壮士耳。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男子) • 卒:1.乘犊车,从吏卒。 2.交游士林 (步兵,士兵。) (古代贵族的最低一级, 后泛指官吏。) 2.鲁肃闻刘表卒。 3.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死) (有知识技能或道德品 3.五万兵难卒合。 行的人。) (cù副词,仓猝,“猝”) 4. 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士兵。) • 抚:1.权抚其项背。 • 计:1.今为君计,莫若遣腹 (按) 心 自结于东。(动,盘算, 2.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谋划。) 2.备用肃计,进住鄂县 (抚慰,安抚) 之樊口。(名词,计谋,策 略。)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 • • • • • • • • • • 田横,齐之壮士耳。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巨是凡人。 我,子瑜友也。 此帝王之资也。 操公,豺虎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子瑜者,亮兄瑾也。 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二)被动句
恐为操所先。
事。(事情) •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特指政事) • 3、肃宣权旨,论天下事 势。(特指战事) • 4、北面而事之。(奉事, 为……服务)
• 次:1、引次江北。(临时
• 兵:兵精粮多。(兵器,武
器) • 按兵束甲。(军队)
驻扎和住宿) • 2、余船以次进。(次序) • 引:1、操军不利,引次江 北。 (退却) • 2、引军北还。(引导率 领)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二)形容词用作名词 •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为汉家除残去秽。 • 率轻锐继其后。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 文言文检查

赤壁之战 文言文检查

答案:1.住 驻 2.禽 擒
3.卒 猝 4.诚 请 5.炎 焰 火焰 张 涨 弥 漫 6.雷 擂 敲击
二、古今异义 1.鼎足之形成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 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 2.权起更衣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换衣服 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多含转折) 4.当横行天下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行动蛮横; 倚仗势力做坏事
1.(1)对付, 动词 (2)部署,动 词 (3)统率,统 领,动词 (4)医治,动 词 (5)惩治,动 词 (6)治理、管 理,动词 (7)治理得好, 形容词
2.卒 (1)乘犊车,从吏卒 ( ) (2)鲁肃闻刘表卒 ( ) (3)五万兵难卒合 ( ) (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 交(《廉颇与蔺相如》) ( ) (5)磐石方且厚,可以卒 千年(《孔雀东南飞(并 序 )》 ) ( )
7.必蹶上将军 ________( ) 8.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________( )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________( ) 10.为汉家除残去秽 ________( ) 1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________( ) 12.英雄乐业 ________( )
7.动词的使动用 法 使……受挫 折 8.形容词作名词 轻装的精锐部队 9.形容词作名词 老交情 10.形容词作名词 均指坏人 11.形容词作动词 占了先 12.形容词的意动 用法 以……为 乐
3.(1)对,介词 (2)在,介词 (3)向,介词 (4)表被动,介 词 (5)在……方面, 介词 (6)①从, ②比,介词 (7)到,介词

赤壁赋文言知识总结

赤壁赋文言知识总结
•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 海中的一颗谷粒
•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虚词“而”的练习
• 1、扣弦而歌之 • 2、顺流而东 • 3、客喜而笑 • 4、图穷而匕见 • 5、庄宗受而藏之 • 6、温故而知新 •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取也
• 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12、吾见吾师出,而不见其入 • 13、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也 • 14、而母立于兹 • 15、既而儿醒,大啼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劝学》)
•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 陵君窃符救赵》)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 传》)
•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柳毅传》)
• 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3、 图穷而匕见 • 4、 余闻而愈悲 • 5、 庄宗受而藏之 • 6、 温故而知新 • 7、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9、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七、重点文言虚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此帝王之资也(助词:的) 2、乃至千数(副词:表强调“甚至”)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副词:于是) 乃罢会(副词:于是、就) 骑乃得过(副词:才)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却) 3、会猎于吴(介词:在) 若遣心腹自结于东(介词:和) 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 寄寓于表(介词:在) 肃追于宇下(介词:到) 4、为 亲故多劝余为长更(动词,做) 为孙权长史(动词,担任、做) 无能为也矣(动词,做) 为卿后援(动词,作为) 为操后患(动词,是) 且君尝为君赐矣(动词,给予) 安能复为之下乎(动词,成为)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矣(动词,作为) 赢兵为马所蹈落者(介词,被) 恐为操所先(介词,被) 今为君计(介词,替) 请为将军筹之(介词,替)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跟)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 • 5、以 将军以神武雄才(介词,凭、靠) 动以朝廷为辞(介词,拿、用) 夫以疲惫之卒(介词,用) 先以书遗操(介词、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介词、把) 今以实校之(介词、按照) 操悉以沿江(介词,在) 权以示群下(介词,把) 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 挟天子以征四方(介词,来,表目的) 以济大事(介词,来,表目的) 余船以次俱进(介词,按照)
3、省略句、4、宾语前置句
• • • • • 3、1)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 2)避乱(于)江东 3)裹(之)以帷幕 4)汉以(之)示群下 5)操当以(吾)还付乡党
• 4、1)豫州今欲何至 • 2)卿欲何言 • 3)何以言之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 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 悦,与其群下谋之。
➢第2段,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 急。诸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诸葛
回访(激将法) • 求救而不救,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善于 辞令 • 形势分析:战略家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 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 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 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 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 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
古:面向北方,向人称臣;今:北边。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古:泛指中原地区;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5)备南走。
古:逃跑;今:行走
古今异义
(6)刘琮束手。 古:捆起手来,投降;今:没有办法
(7)权起更衣 古:上厕所;今:换衣服
(8)其实汉贼也 古:其,代词,他。实,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3.刘表治水军 4.不效,则治臣之罪
次: 1.引次江北/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 2.余船以次俱进 3.陈胜吴广皆次当 行(按编次)
• 数: 1.统兵数万/今数雄已灭,唯孤尚 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 2.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3.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第4段,写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 势,筹划方略,促使孙权下了抗曹的决心——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1]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1]

•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打算) 6.肃请得奉命吊表子 (慰问)
• 7.如其克谐 (能够)(能够成功) • 8 肃宣权旨 (传达)
•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交情)
• 10近者奉辞伐罪 (皇帝的命令)
• 11.权以示群下 (给-----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完全)
• 13.不复料其虚实 (估计) 14今以实校之 (核对)
(中原地区)
•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表面上,实际上)
•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末,尽头;势,力量.) • 7.鼎足之形成矣 (形,形势;成,形成)
• 8.刘琮束手 (投降) •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会战的婉曲说法)
•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投降)
• 11.权起更衣 (上厕所) •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他实际上) • 13.地方数千里 (土地方圆)
12.备南走 ( 向南)(名作状语)
•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语)
•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 从水、陆两路) (名作状)
•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名作状,在江中心)
•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积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凭借) 2.二子不协 (和睦)
• 3.与操有隙 (嫌怨)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嫉妒,厌恶)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被)
4、乃: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是, 副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甚至, 副词)
骑乃得过 (才 , 副词)
乃罢会 (于是, 连词)
5、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在 ,介词)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跟、和, 介词)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 介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禽-擒 卒-猝 炎-焰 诚-请 雷-擂
重点词语
此帝王之资 此帝王之资也 与操有隙 与操有隙 如有离违,宜别图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如其克谐 如其克谐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吾不能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凭借 嫌怨 图谋、 图谋、打算 掌权的人 能够\成功 能够 成功 帝王或贵族后代 拿、以
文之事》)(2005年山东) 文之事》)(2005年山东) 2005年山东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
季氏将伐颛臾》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 报任安书》 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乃尔】译为“这样”
《赤 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灰飞烟灭。 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还酹江月。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2′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操虽托名汉相 汉贼
译: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 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 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汉朝的奸贼。 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长江也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译:
再说将军可以凭借抗拒曹操的优势, 再说将军可以凭借抗拒曹操的优势,是 将军可以凭借抗拒曹操的优势 长江。 长江。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壁之战》原⽂阅读答案及译⽂《⾚壁之战》原⽂阅读答案及译⽂原⽂ 原⽂ 是时曹操遗权书⽈:“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

今治⽔军⼋⼗万众,⽅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群下,莫不响震失⾊。

长史张昭等⽈:“曹公,豺虎也,挟天⼦以征四⽅,动以朝廷为辞,今⽇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军,蒙冲⽃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势⼒众寡⼜不可论。

愚谓⼤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

权起更⾐,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执肃⼿⽈:“卿欲何⾔?”肃⽈:“向察众⼈之议,专欲误将军,不⾜与图⼤事。

今肃可迎操⽿,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计,莫⽤众⼈之议也!”权叹息⽈:“诸⼈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计,正与孤同。

” 时周瑜受使⾄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瑜⾄,谓权⽈:“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数千⾥,兵精⾜⽤,英雄乐业,当横⾏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送死,⽽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

今北⼟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操舍鞍马,仗⾈楫,与吴、越争衡。

今⼜盛寒,马⽆稿草。

驱中国⼠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必⽣疾病。

此数者⽤兵之患也,⽽操皆冒⾏之。

将军禽操,宜在今⽇。

瑜请得精兵数万⼈,进住夏⼝,保为将军破之!”权⽈:“⽼贼欲废汉⾃⽴久矣,徒忌⼆袁、吕布、刘表与孤⽿;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孤与⽼贼势不两⽴,君⾔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因拔⼑斫前秦案,⽈:“诸将吏敢复有⾔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诸⼈徒见操书⾔⽔步⼋⼗万⽽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谓也。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不过⼗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万⽿,尚怀狐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字词梳理
一、通假字:
①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通“驻”驻扎。

②将军禽操──禽,通“擒”捉拿,擒拿。

③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

④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⑤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张,同“涨”,弥漫。

⑥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

二、词类活用:
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形容词→名词,老交情)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礼,名词→动词,礼遇,以礼相待)
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忧郁之计(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
备[南]走 .名——状:
4、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蹶,本义跌倒,引申为挫折,使动用法,使…挫败)
5、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6、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使动用法,使……逃跑)
7诸人持议,甚失孤望(失,使……失望)
8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介词,在)
9.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形--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
10除残去秽(形-名,残暴、丑恶的坏人)
三、古今异义:
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古:恳切慰问今:热情周到
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古:中原地区今:中国大陆及台港澳
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古:态势形成今:形成、造成
4、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方、地区
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今:丈夫的配偶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古:万一一旦今:偶尔遇见
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
古:面北朝拜今:北面
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古:他实际上今:表话题转换
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古:不超过今:表转折关系
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古:刚刚一今:表年级或日期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a.刘备天下枭雄
b.我,子瑜友也
c.子瑜者,亮兄瑾也
d.田横,齐之壮士耳
e.荆州之民可以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f.曹公,豺虎也
g.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h.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被动句: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行将为人所并
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e.操军破,必北还
f.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3.省略句:
a.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
b.交游(于)士林
c.避乱(于)江东
d.裹(之)以帷幕
e.权以(之)示群下
f.操当以(吾)还付乡党
4.宾语前置:
a.豫州今欲何至
b.卿欲何言
c.何以言之(介词的宾语前置)
5.状语后置:
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豫州虽败于长坂
c.裹以帷幕
6.定语后置:
a.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荆州之民附操者
五、文学常识:
1、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
2、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战的委婉说法)
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六、一词多义:
1、卒
鲁肃闻刘表卒(死亡)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乘犊车,从吏卒(士兵)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促)
2数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几)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量)
3 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4、治:
a.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
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率领)
5、足:
a.岂足托乎(值得)
b.兵精足用(充足,动词)
65、次
秦伯素服郊次停驻
列坐其次处所
引次江北驻扎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7、烈:
a.兼仗父兄之烈(功业)
b.火烈风猛(大,形容词)
8.事:
a.北面而事之(侍奉)
b.不足与图大事(事业)
c.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形势)
9.计:
a.今为君计(考虑、打算,v.)
b.备用肃计(计策、谋略,n.)
10难:
a.今操芟夷大难(灾难)
b.五万兵难卒合(困难,难以)
11略:
a.略已平矣(大致)
b.助画方略(策略)
12方:
a.操军方连船舰(正在)
b.地方百里(方圆,面积)
c.助画方略(办法,谋略)
d.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正,正要)
e.挟天子以征四方(方向)
13.济:
a.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成就,完成)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
c.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渡)
赈济百姓帮助,接济
14.引:
a.引次江北(退却)
b.引军北还(率领)
15.众:
a.众士仰慕(众多的)
b.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士兵)
七、文言虚词。

1之
①此帝王之资也──助词,相当于“的”。

②而可迎之邪──代词,此处代指“曹操”。

③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若水之归海取独
2乃
此乃天也副词,判断语气,相当于“就是”。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表强调,甚至。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副词,于是,就。

乃罢会(于是,就)
骑乃得过(才)
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却)
3于:
a.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在,介词)
b.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和,介词)
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介词)
d.言于孙权曰(对,介词)
e.寄寓于表(在,介词)
f.肃追于宇下(到,介词)
4为: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v做)
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v担任做)
今老矣,无能为也矣(v做)
为卿后援(v作为)
为操后患(v是)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v给予)
安能复为之下乎(v成为)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v作为)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者(介词,被)
恐为操所先(介词被)
今为君计(介词,替)为汉家除残去秽(介词,替)
请为将军筹之(介词,替)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跟)
5以、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介词,凭,靠)
动以朝廷为辞(介词,拿,用)
夫以疲敝之卒御狐疑之众(介词,用)
先以书遗操(介词,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介词,把)
今以实校之(介词,按照)
操悉浮以沿江(介词,在)
权以示群下(介词,把)
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
挟天子以征四方(连词,来,表目的)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连词,来,表目的)
余船以次俱进(介词,按照)
6、而:
a.若据而有之(承接,占据并拥有)
b.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因果)
c.备必喜而从命(修饰)
d.事急而不断(转折,却)
7、其: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代前所说之事,代词)
b.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那里,代荆州之地)
c.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代刘邦)
d.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代刘表)
e.其实汉贼也(代曹操)
f.失其所与,不知/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代自己)
g.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表揣测)
h.其可怪也欤(加强感叹语气)
i.吾其还也表祈使语气,有婉商的意味,还是)
8、一般虚词
1.比至南郡(等到)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都)
3.向察众人之议(刚才)
4.累官故不失州郡(仍然)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是)
6.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
7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如果果真)
八、重点文言实词。

1此帝王之资(凭借)也
2奉命吊(慰问)表二子
3)致(表达)殷勤之意
4共治(对付)曹操
5今治(部署)水军八十万众
6今肃可迎(迎合、投降)操耳
7此天以卿二人赞(辅助、协助)孤也8 与操有隙(嫌怨)
9将兵与备并力逆(迎击)操
10上建(竖起、竖立)旌旗
11二子不协(和睦)
12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13如有离违,宜别图之(打算) 14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
15.如其克谐(能够)(圆满顺利)
16 肃宣权旨(传达)
17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 18权以示群下(给……看)
19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完全) 20不复料其虚实(估计)
21.今以实校之(核对)
2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及)
23.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
24.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率领) 25兼仗父兄之烈(功业)
26.卿能办之者诚绝(处置)
27.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对抗)
28计不如迎之。

(投降)
29英才盖世(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