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2答案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d820c40b4c2e3f562763bf.png)
一、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1、基本内容: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2、评价:贡献:a、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b、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c、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局限性:a、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b、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c、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技术进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性.二、结合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以美元为本币,请画图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将如何变动.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
美国的货币市场决定美元的利率,美元利率则影响维持利率平价的汇率。
所以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会导致美元相对欧元的贬值。
但美元供给的变动对长期利率和实际产出没有影三、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是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指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整体物价水平以极高速度快速上涨的现象,使民众对货币价值失去信心.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快速,使货币变得没有价值时,人们会急于要以货币换取实物,人心惶惶的结果只会更加速通货膨胀的恶化,整体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区政治冲突,其发行的信用货币(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中南民大11级国际经济学期中考查试题 [参考答案]
![中南民大11级国际经济学期中考查试题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39cb6a27284b73f242502d.png)
A国
SX
PQ PW
a
b
c
d Dx
Q4 Q2 Q
O Q1 Q3
3)小国实施出口补贴的效应
P A国 PS a c PW b SX
d
S
Dx
O Q3 Q1
Q2 Q4
Q
即实施补贴后,国内生产增加了Q2Q4,∴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 国内消费减少了Q3Q1,∴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 政府补贴支出增加了Q3Q4×S= b+c + d 。 ∴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政府支出 =(a+b+c) -(a+b)-(b+c+d) = -(b+d) <0
3.答: P A国 SX 1)小国征收关税的福利效应: 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财政收入增加:c Pt a 净福利效应: c d b PW =a-(a+b+c+d)+c=-(b+d) <0 结论:关税降低了小国的社会福 Dx 利水平。 净损失(Deadweight Loss)或称保 O Q1 Q3 Q4 Q2 护成本(Protection Cost)为b+d, 其中:b—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d—消费扭曲 (Consumption Distortion)
中南民大11级国际经济学 期中考查试题
• 2. 倡导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有哪三类? 倡导保护贸易的理论依据又有哪些?简 要说明各种保护贸易理论的观点。 • 3. 用图分析说明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 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要有简要说明)
• 4、分析与计算(给出答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84c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2.png)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区域一体化组织中最松散、最低级的形式是()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优惠贸易安排正确答案:D2、要素价格均等化表明()A、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益,稀缺要素所有者受损B、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损,稀缺要素所有者受益C、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D、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正确答案:A3、下列不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是()A、大市场效应B、加剧竞争C、吸引外资D、贸易创造效应正确答案:D4、如果开放前一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其贸易伙伴,则贸易后该国()A、进口 X产品B、生产者福利增加C、整体福利下降D、消费者福利增加正确答案:B5、下列()会给本国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A、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B、本国对成员国的初始关税较大C、本国与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D、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正确答案:D6、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若下降,其出口量将增加,出口总收入()A、不变B、增加C、下降D、不确定正确答案:C7、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的情况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A、零B、无穷大C、1D^大于零小于1正确答案:B8、假设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小麦和布,中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5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80千克;美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4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 100千克。
如果开放后的国际交换比价为1米布=L 8千克小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比较美国和中国的获利情况B、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C、美国和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相同D、美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正确答案:D9、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的是()A、利息收支B、短期信贷C、短期证券买卖D、票据买卖正确答案:A10、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消费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B、消费者通过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价格低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而获得的收益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正确答案:C11、外汇市场中的即期交易不包含()A、套汇B、投机C、国际贸易结算D、银行同业拆借正确答案:B1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生产3匹布或者1辆汽车,一个美国工人能生产4匹布或2辆汽车,则能促进中国与美国进行贸易并各自收益的交换比率是()A、4匹布换2辆汽车B、3匹布换1辆汽车C、3匹布换2辆汽车D、5匹布换2辆汽车正确答案:D1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国际商品流动B、国际收支平衡C、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D^国际人员流动正确答案:C14、根据国民收入决定方程Y=C+I+G+X-M,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中的“吸收”是指()A、YB、C+IC、C+I+GD、X-M正确答案:C1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A、追求贸易顺差B、汇率稳定C、扩大出口D、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D16、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B、受到进口商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遭受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D、作为整体的国家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正确答案:B17、商品和服务贸易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经常项目B、误差和遗漏项目C、官方结算项目D、资本项目正确答案:A18、下列哪个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A、好莱坞的电影业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C、美国的大型农场D、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正确答案:C19、采用()的配额分配方式,配额的福利效果与关税一样。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d05b2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6.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国际贸易B. 国际金融C. 国际投资D. 全球化答案:A2.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大卫·李嘉图B. 亚当·斯密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答案:A3.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个国家会专门生产并出口其:A. 劳动力密集型商品B. 资本密集型商品C. 技术密集型商品D. 资源密集型商品答案:B4.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价格竞争力B. 贸易政策C. 贸易壁垒D. 贸易协定答案:A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职能不包括:A. 监督成员国的经济政策B. 提供短期贷款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 为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答案:C6.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目标是:A.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B. 减少全球贫困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 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7.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一国的货币贬值,那么该国的:A. 出口会增加B. 进口会增加C. 出口和进口都会增加D. 出口和进口都不会增加答案:A8. 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A. 投资规模B. 投资期限C. 投资方式D. 投资回报答案:C9.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其主要目的是:A. 降低成本B. 增加市场份额C. 规避贸易壁垒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自由贸易区B. 共同市场C. 关税同盟D. 双边贸易协定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A. 资源禀赋B. 技术水平C. 消费者偏好D. 贸易政策答案:ABCD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经常账户B. 资本和金融账户C. 储备资产D. 政府预算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效应?A. 贸易创造B. 规模经济C. 投资自由化D. 货币贬值答案:ABC4.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A. 提供稳定的汇率B.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C. 维护国际金融稳定D.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答案:ABC5.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A. 银行B. 跨国公司C. 政府D. 个人投资者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区别。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fc757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5.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A.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B. 国际资本流动- C. 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D. 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答案:C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国家进行贸易的原因? - A. 资源分配的不均- B. 技术差异- C. 消费偏好的多样性- D. 生产效率的差异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 A. 经常账户- B. 资本和金融账户- C. 政府预算账户- D. 错误和遗漏账户答案:C#### 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比其他国家更有效率,即生产成本更低,那么这个国家在该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根据这一理论,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国际贸易的互利。
2. 什么是保护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保护主义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可能会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增加消费者成本,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并可能引发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 三、计算题1. 假设一个国家生产小麦和玉米,生产一单位小麦需要4小时劳动,生产一单位玉米需要2小时劳动。
另一个国家生产一单位小麦需要6小时劳动,生产一单位玉米需要3小时劳动。
请计算两国的比较优势,并说明它们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 第一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玉米(4小时/2小时),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小麦(2小时/4小时)。
- 第二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玉米(6小时/3小时),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小麦(3小时/6小时)。
第一个国家在生产小麦上有比较优势,因为它的机会成本较低(0.5 vs 2)。
国际经济学期中测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中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ec97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8.png)
国际经济学期中测试题国际经济学Part I. DEFINE THE FOLLOWING CONCEPTS1.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2.Terms of Trade:3. Leontief paradox4. Rybczynski theorem5.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6.Offer Curve:Part II. Multinomial Choice(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YOUR EACH BEST CHOICES):1. Proponents of free trade claim all of the following as advantages except().A. relatively high wage levels for all domestic workers.B. a wider selection of products for consumersC.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world producers.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most efficient production processes.2. If we take 1980 as the base year (N=100), and we find that by the end of 2000 theprice index of th e nation’s exports is 90, the price index of the nation’s imports is 120, so the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in 2000 is ( )A. 75B. 90C. 120D. 1333. The offer curve of a nation shows ()a. the supply of a nation's importsb. the demand for a nation's exportsc. the trade partner's demand for imports and supply of exportsd. the nation's demand for imports and supply of exports4. Export prices must rise for a nation to increase its exports because the nation ():A. incurs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in export productionB. faces de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in producing import substitutesC. faces decreas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in consumptionD. all of the above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regarding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is false?( )A. It relies on traditional demand and supply curvesB. it isolates for study one marketC. i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but not theequilibrium quantity with tradeD. none of the above6.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is based on a number of simplifying assumptions,which include(). (more than one answer for this question.)A. two nations, two commodities, and two factors of production;B. both nations use the same technology;C. 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D.no transportation costs, tariffs, or other obstructions to the free flow ofinternational trade.7.Technical progress that increases the productivity of Lproportionately more thanthe productivity of K is called ( ):A. capital savingB. labor savingC. neutralD. any of the above8. With increasing costs,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is( )A. completeB. incompleteC. complete in small country, incomplete in large countryD. complete in large country, incomplete in small country9.The Leontief paradox could be explained by ( ). (more than one answer for thisquestion.)A. the fact that U.S. tariffs gave more protection to L-intensive industriesB. the exclusion of human capital from the calculationsC. the use of a two-factor modelD.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10. If a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bowed out (concave to the origin), thenproduction occurs under conditions of ()A. 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s.B.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C. de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D. infinite opportunity costs.Part ⅢTRUE(T)/FALSE(F)(MARK “T”OR “F” IN THE BLANKS WITH YOUR BEST JUDGEMENT ON THE ANSWER SHEET)。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fd972333d4b14e84246863.png)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1’×10=10’)1.D2.C3.B4.A5.C6.C7.B8.D9.D 10.A二、多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1. ABCD2. ABCDE3.ABD4.ABCDE5.ABDE6.ABD7.BCE8.ABE9.ABCD 10.ABD三、判断分析(分析不正确本题不得分。
2’×10=20’)1. 正确2. 错误。
跟大国比较接近。
3. 错误。
小国可以完全分工。
4. 正确5. 错误。
前者增加,后者下降。
6. 错误。
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7. 错误。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8. 正确9. 错误。
动态效应更大更重要10. 正确四、名词解释(3’×4=12’)1.特定要素:只能被用来生产某些特定产品、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2.最优货币区:是指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汇率保持长期固定不变,而对非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要素的流动使多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地区。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出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
它是指一国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上,通过扩大出口本国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总需求来校正国际收支失衡,它是以吸收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所以又称支出变化政策,主要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比较分析题(要求借助图形,每题9’,共18’)1. 比较小国利用关税和利用进口替代补贴进行贸易保护的不同效果。
征收关税之后,该国的总福利水平下降了:消费者剩余损失了(a+b+c+d),其中a被生产者所得,c为政府财政收入所得,但尚有b和d的损失,国内没有任何人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是由于关税使本国的生产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部门,即一国的生产资源向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竞争部门集中,因此造成了国民福利净损失。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d4971a8dd3383c4bb4cd237.png)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习题(一)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 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 一个人在作出选择时,()A如果边际收益非常大,他或她就不用考虑机会成本B进行最小机会成本的选择C比较该选择活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D只有当总利益非常大时,他或她才会选择使用其稀缺的资源3.机会成本()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4.如果两个人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他们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A都受损B一人受益,一人受损C既不受益,也不受损D都能够受益5. 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6 .一个国家(),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7.供给曲线除了表示不同的价格水平所提供的商品数量外,还可以被认为是()A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曲线B边际收益曲线C供给的最高价格曲线D供给的最低价格曲线8. 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那么棉花的价格(),棉花的生产数量()A上升;增加B上升;减少C下降;增加D下降;减少9 .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0 .经济学家作出这样的假设:作为一种目标,消费者总是在追求()A其效用最大化B其收入的最大化C其边际效用的最大化D以上选项均不对(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既然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还要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研究呢?3用相对价格概念解释经济行为主体是如何摆脱“货币幻觉”的影响的。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2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dcdd868a45177232f60a2ed.png)
Ⅱ
80 E E’
70
B M
20
10 PB=l
2、答案提示:
当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产量增长比率大于要素投入增长比率。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如图所示,沿MN曲线由N移向M,曲线斜率越来越小,表明随着X产品产量的增加,X产品的机会成本减少。
为突出规模报酬递增对贸易的意义,假定A、B两国的要素禀赋、生产技术和消费偏好完全相同。封闭条件下,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重合,均在E点生产和消费,且两国商品价格同等于Pd,按照传统贸易理论,两国不存在互利贸易的基础。开放条件下,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A国在增加X产品产量的同时,其生产成本趋于降低,生产点从E移向M,直至在M点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同时以高效率产出的X对外进行交换。B国则同样可以借助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率在N点完全专业化生产Y产品。又因两国需求一致,故双方按照国际价格Pw(M和N的连线)进行交换,消费点移至代表更高福利水平的E1,A国用Q1M的X产品换取Q1E1的Y产品,B国用Q1’N的Y产品换取Q1E1的X产品,互利贸易得以展开。当贸易实现平衡时,Q1M=Q1E1,Q1’N=Q1E1。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第一个假定在性质上基本介于外部性模型和R&D 模型之间外,卢卡斯模型与“干中学”模型和罗默模型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b725b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c.png)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68题,每题1分,共68分)1.目前,欧盟正在朝()方向努力。
A、经济联盟B、关税同盟C、完全经济一体化D、共同市场正确答案:C2.在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的论证过程中,机会成本()A、递增B、不变C、先递增后递减D、递减正确答案:B3.以下哪项交易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帐户的借方()A、一家意大利公司向其在美国的股东支付 500 万美元的红利B、一家法国公司为其在意大利开辟的旅游点雇佣了四名美国潜水教练C、丰田公司在美国建立了一家工厂以生产汽车D、长期在美国的阿富汗难民向其国内亲戚汇款正确答案:D4.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外汇流入的项目应记入()。
A、贷方B、附录C、借方D、借贷双方正确答案:A5.下列非关税壁垒中,()有利于促进出口量的增加。
A、出口补贴B、技术标准C、自愿出口限制D、配额正确答案:A6.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为()A、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C、悲惨的增长D、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正确答案:B7.生产要素偏向进口增长会()A、使出口贸易规模扩大B、使进口贸易规模下降C、使出口部门的生产扩大D、使进口竞争部门的生产缩小正确答案:B8.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
该理论被称为()A、比较优势理论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C、剩余物质出口理论D、大宗产品贸易理论正确答案:D9.在一国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用于分析汇率变动以及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对贸易收支以及国际收支失衡调节机理的理论称为()A、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B、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C、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D、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正确答案:A10.下列()会给本国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A、本国对成员国的初始关税较大B、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C、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D、本国与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正确答案:B11.下列关于新新贸易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那些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企业才能进行国际贸易B、只有生产率最高的那部分企业才能成为跨国公司C、从企业异质性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现象D、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上正确答案:D12.蒙代尔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A、会恶化资本项目B、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C、对实现内部平衡有效D、有利于改善经常项目正确答案:A13.三大外汇交易中心不包含()A、东京B、香港C、纽约D、伦敦正确答案:B14.保护贸易政策的根本特点是()A、奖出限入B、鼓励出口C、奖入限出D、限制进口正确答案:A15.下列不属于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共同的假设条件的是()A、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C、生产要素在一国内部各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D、生产要素流动时机会成本不变正确答案:A16.国际收支统计的记帐方法是()A、复式记帐法B、流水记帐法C、收付记帐法D、单式记帐法正确答案:A17.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比较成功且协调水平比较高的区域组织是()A、东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盟D、亚太经合组织正确答案:C18.商品和服务贸易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经常项目B、误差和遗漏项目C、资本项目D、官方结算项目正确答案:A19.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紧缩货币政策将导致()A、本国利率上升,国际收支改善B、本国利率下降,国际收支改善C、本国利率上升,国际收支恶化D、本国利率下降,国际收支恶化正确答案:A20.对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要素禀赋B、消费偏好C、国民收入D、技术正确答案:A21.提出幼稚产业保护论的是()A、大卫·李嘉图B、汉密尔顿C、亚当·斯密D、李斯特正确答案:D2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立的项目是()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官方结算项目D、误差和遗漏项目正确答案:D23.当货币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时,外汇交易的专门术语称此为()A、升值B、升水C、贴水D、平价正确答案:C2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技术水平不同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C、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D、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正确答案:B25.从一般经济效应分析,商品出口会使该国福利()A、下降B、不变C、不确定D、上升正确答案:D26.新贸易理论主要解释()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B、产业间贸易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D、产业内贸易正确答案:D27.组成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增加,我们称为()A、贸易转移B、贸易创造C、交换所得D、专业化所得正确答案:B28.贫困化增长的一个条件是()A、该国是一个小国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弹性C、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D、国家的增长偏向出口产业正确答案:D29.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的优惠贸易协定和共同的外部关税是()A、经济联盟B、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共同市场正确答案:B30.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A、雁行模式理论B、叠需求理论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重正确答案:C31.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A、出口换汇增加B、贸易收支恶化C、出口数量下降D、贸易收支改善正确答案:B3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观点的是()A、奖励出口,限制进口B、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C、国际贸易对各参与国都有利D、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正确答案:C33.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A、魁奈B、李嘉图C、斯密D、俄林正确答案:C34.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A、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B、外汇的供给小于需求C、外汇的供给等于需求D、外汇供求处于不确定状态正确答案:B35.从()阶段开始,商品可以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北语22秋《国际经济学》作业2-学习答案
![北语22秋《国际经济学》作业2-学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221fa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b.png)
北语22秋《国际经济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下列不属于浮动汇率制度类型的是()。
[A.选项]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B.选项]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C.选项]单独浮动汇率制度
[D.选项]联合浮动汇率制度
本题参考选择是:A
2.下列不属于贸易保护理论的有( )。
[A.选项]幼稚产业理论
[B.选项]贸易条件恶化论
[C.选项]国内市场失灵论
[D.选项]要素禀赋理论
本题参考选择是:D
3.随着各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有利于制成品生产国,而不利于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的生产国,在这里起作用的规律是()。
[A.选项]恩格尔定理
[B.选项]示范效应
[C.选项]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D.选项]剩余物资出口理论
本题参考选择是:A
4.进口配额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最主要的两大类为()。
[A.选项]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
[B.选项]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
[C.选项]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
[D.选项]自动配额和非自动配额
本题参考选择是:B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A.选项]1947年1月1日
[B.选项]1949年1月1日
[C.选项]1995年1月1日
[D.选项]1998年1月1日
本题参考选择是:C
6.根据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应()。
[A.选项]提高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B.选项]提高国民收入,减少国民吸收
[C.选项]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民吸收
[D.选项]减少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第二套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第二套](https://img.taocdn.com/s3/m/0f0034f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a.png)
国际经济学试题库第二套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4.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边际要素产品将()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贫困的增长8.国际贸易中发生“悲惨的增长”的条件有()A.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B.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低C.出口产品需求价格无弹性D.出口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9.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A.雁形模式理论B.产品周期理论C.示范效应理论D.大宗产品理论10.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A.幼稚工业理论B.贸易条件恶化论C.国内市场失灵论D.资源禀赋论11.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禁止性关税D.禁止性关税以上12.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 )A.越低B.越高C.不变D.不确定13.下列外汇市场中,受贸易收支影响较大的是( )A.纽约B.伦敦C.香港D.东京14.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A.双边套汇B.多边套汇C.套利D.套期保值15.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A.进出口B.利息收支C.直接投资D.特别提款权变动16.在分析国际经济学的贸易和金融问题时,我们所假设的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 )A.零B.小于需求弹性C.大于需求弹性D.无穷大17.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8.3870B.8.085C.10.2931D.6.587618.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 )A.货币贬值程度B.国际收支状况C.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D.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19.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20.APEC成立于()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国际经济学阶段性练习(2)答案
![国际经济学阶段性练习(2)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aa66f0722192e4536f6f3.png)
国际经济学阶段性练习(2)答案第二阶段(国际金融部分:第5-9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有形的外汇市场又称为B外汇市场。
A.美国式B.欧洲大陆式C.日本式D.西方式2、我们现在所常说的《巴塞尔协议》是指B 。
A.《对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B.《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C.《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D.《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3、有关汇率决定最早的理论说明是A。
A.铸币平价理论B.购买力平价理论C.货币主义汇率理论D.资本选择平衡理论4、英国经济学家B首先提出输金点的存在也就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A.李斯特B.休谟C.卡塞尔D.维克塞尔5、“一价定律”是A所采用的汇率决定原则。
A.绝对的购买力平价B.相对的购买力平价C.货币主义汇率理论D.资本选择平衡理论6、国际储备的需求管理,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数量管理;二是B。
A.规模管理B.结构管理C.总量管理D.币值管理7、下列几项中不属于政策引导机制中直接管制政策的是D。
A.关税壁垒B.非关税壁垒C.出口鼓励政策D.货币政策8、政府对外公布法定的平价和允许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但可以定期调整法定的平价,以利用货币贬值来校正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汇率制度为A。
A.可调整的盯住汇率B.爬行盯住汇率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D.浮动汇率9、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C。
A.1914年B.1918年C.1944年D.1971年10、B首先承认浮动汇率制存在的合理性。
A.洛美协定B.牙买加协议C.史密森协议D.布雷顿森林体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描述外汇市场的功能,正确的有BCDE。
A.仅仅发挥外汇买卖、调节余缺的作用B.提供了全球融资的场所C.为各国进行汇率的联合干预提供了场所D.为回避外汇风险和进行外汇投机提供了场所E.绝大多数外汇交易属于投机营利活动2、根据来源与用途的不同,外汇可分为ABC。
国际经济学答案2
![国际经济学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9cd0e30c6c85ec3a87c2c5e6.png)
CHAPTER 3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Ricardian Model*Countries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wo basic reasons:·Comparative advantage: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in technology (chapter 3) or resource (chapter 4).·Economics of scale (chapter 6).*All motives are at work in the real world but only one motive is present in each trade model.§1.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1. Opportunity cost: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have been produced with the resources used to produce a given number of roses.Table 3-1 Hypothetical Changes in ProductionMillion Roses Thousand Computers United States -10 +100South America +10 -30Total 0 +702.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Denoted by opportunity cost.·A relative concept: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or relative abundance.3.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rade: Trade between two countries can benefit both countries if each country exports the goods in which it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2. A One-Factor Economy1.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a LC Q C + a LW Q LW≤LFigure 3-1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2. Relative price and supply·Labor will move to the sector which pays higher wage.·If P C/P W>a L C/a LW (P C/a L C>P W/a LW, wages in the cheese sector will be higher ), the economy will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cheese. ·In a closed economy, P C/P W =a L C/a LW.§3. Trade in a One-Factor World·Model: 2×1×2·Assume: a L C/a LW< a L C*/a LW*Home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eese.Home’s relative productivity in cheese is higher.Home’s pretrade relative price of cheese is lower than foreign. ·The condition under which home has thi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volves all four unit labor requirement, not just two.(If each country has absolute advantage in one good respectively, will there exist comparative advantage?)1.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price after trade·Relative pri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bsolute price, when people make decisions o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RS equals RD. (World general equilibrium)·RS: a “step”with flat sections linked by a vertical section.(L/a L C)/(L*/a LW*)Figure 3-3World Relative Supply and Demand·RD: substitution effects·Relative price afte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pretrade price. (How will the size of the trading countries affect the relative price after trade? Which country’s living condition improves more? Is it possible that a country produce both goods?)2. The gains from tradeThe mutual gain can be demonstrated in two alternative ways.·To think of trade as an indirect method of production :(1/a L C)(P C/P W)>1/a LW or P C/P W>a L C/a LW·To examine how trade affects each country’s possibilities of consumption.Figure 3-4 Trade Expands Consumption Possibilities(How will the terms of trade change in the long-term? Are ther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s within countries? )3. A numerical example :·Two crucial points:(1)When two countries specialize in producing the goods in which they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both countries gain from trade.(2)Comparative advantage must not be confused with absolute advantage; it is comparative, not absolute, advantage that determines who will and should produce a good.Table 3-2 Unit Labor RequirementsCheese WineHome a LC =1 hour per pound a LW =2 hours per gallon Foreign a *L C =6 hours per pound a *L W =3 hours per gallon Analysis: absolute advantage; relative price; specialization;the gains from trade.4. Relative wages·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 relative wage is between the relative productivities that each country ends up with a cost advantage in one good.***LC LC LW LW a a w w a >> **LC LC wa w a <;**LW LW wa w a > ·Relative wages depend on relative productivity and relative demand on goods.Special box: Do wages reflect productivity?·Debates about relative wages and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Long-run convergence in productivity produces long-run convergence in wages.§4.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proposition that trade is beneficial is unqualified. That is, there is no requirement that a country be “competitive”or that the trade be “fair”.1.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myth1: Free trade is beneficial only if your country is strong enough to stand up to foreign competition.·The gains from trade depen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rather than absolute advantag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n industry depend on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relative wage.·Absolute advantage: neither a necessary nor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for the gains from trade).2. The pauper labor argumentmyth2: Foreign competition is unfair and hurts other countries when it is based on low wages.·Whether the lower cost of foreign export goods is due to high productivity or low wages does not matter. All that matter to home is that it is more efficient to “produce” those goods indirectly than to produce directly.3. Exploitationmyth3: Trade exploits a country and makes it worse off if its workers receive much lower wage than workers in othernations.·Whether they and their country are worse off?·What is the alternative ?(If it refuses to trade, real wages would be even lower).§5.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any Goods·Model: 2×1×n·For any good we can calculate a Li /a Li*, label the goods so that the lower the number, the lower this ratio.a L1/a L1*<a L2/a L2*<…<a LN/a LN *(or a L1*/a L1>a L2*/a L2>…>a LN*/a LN)1. Relative wages and specialization·Any good for which a Li*/a Li>w/w* will be produced in home. (Relative productivity is higher than its relative wage, wa Li<w*a Li*, goods will always be produced where it is cheapest to make them.) ·All the goods to the left of the cut end up being produced in home.Table 3-3 Home and Foreign Unit Labor RequirementsRelative HomeHome Unit Labor Foreign Unit Labor ProductivetyRequirement(a Li)Requirement(a*Li)Advantage(a*Li/a Li) Apples 1 10 10Bananas 5 40 8Caviar 3 12 4Dates 6 12 2Enchiladas 12 9 0.75If w/w*=3, A、B、C will be produced in Home and D、E in foreign. ·Is such a pattern of specialization beneficial to both countries? (Hint: Comparing the labor cost of producing import good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2.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wage in the multigood model·w/w*: RD of labor equals RS of labor.·The relative derived demand for home labor (L/L*) will fall when the ratio of home to foreign wages (w/w*) rises, because:(1)The goods produced in home became relative more expensive.(2)Fewer foods will be produced in home and more in foreign.Figure 3-5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of wages.RD: derived form relative demand for home and foreign goods.RS: determined by relative size of home and foreign labor force (Labor can’t move between countries).§6. Adding Transport Costs and Nontraded Goods·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why specialization in the real international economy is not so extreme:(1)The existence of more than one factor of production(2)Protectionism(3)The existence of transport cost.E.g. suppose transport cost is a uniform fraction of production cost,say 100 percents. For goods C and D in table 2-4:D: Home 6hours < 12hours×1/3×2 foreignC: Home 3hours×2 >12hours×1/3 foreignThus, C and D became nontraded goods.·In practice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transportation costs.In some cases transportation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services such as haircut and auto repair; goods with high weight-to-value ratio, like cement.·Nontraded goods: Because of absence of strong national cost advantage or because of high transportation cost.·Nations spend a large share of their income on nontraded goods.§7.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Ricardian Model·Misleading predictions:(1)An extrem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2)Neglect the effects on income distribution.(3)Neglect differences in resources among countries as a cause oftrade.(4)Neglect economics of scale as a cause of trade.·The basic prediction of the Ricardian model has been strongly confirmed by a number of studies over years.(1)Countries tend to export those goods in which their productivityis relative high.(2)Trade depends on comparative not absolute advantage.Figure 3-6Productivity and exportsAnswers to Problems of Chapter 31. a. b. a LA / a LB =3/2=1.5c. P A / P B = a LA / a LB =1.52. a.b.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after trade is between 1.5 and 5, Home and Foreign will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apples and bananas respectively.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of apples is:**/1200/31/800/12LA LB L a L a == 3. a. RD include the points )212()11()2,21()5,51(,、,、、b.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is P A /P B =2c. Home produces only apples and trades them for bananas Foreign produces only bananas and trade them for applesd. Home :(1/ a LA )(P A /P B )=(1/3)×2= Foreign :(1/*LB a )(P A /P B )=(1/1)× =4.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is 1.5, it equals pretread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in Home, So Home produces both apples and bananas, neither gains nor loss form trade; Foreign produces only bananas and trades it for apples, Foreign gains from trade.5.The answer is identical to that in problem3 since the amount of “effective labor ”has not changed.6.·Pauper labor argument.·Relative wage reflects relative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trade can’t change it·Trading with a less productive and low-wage country will rise, nolower its standard of living.21/132=>LB a 51/121*=>LA a 217.·to determine comparative advantage need for all four unit laborrequirements (for both the manufacture and the service sectors)· i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services, this is neither a necessary nor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determin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pends on both relative productivity and relative wages.8. ·*ωω=·Since U.S. is considerably more productive in services, Service prices are relative low.·Most services are nontraded goods·P= , U.S. purchasing pow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Japan. 9.·The gains from trade decline as the share of the nontraded goodsincreases, no trade, no gains.10.·Label the countries so that(a LC /a LW )1<(a LC /a LW )2…<( a LC /a LW )N·Any country to the left of RD produces cheese and trades it for wine. Any country to right of RD produces wine and trades it for cheese.·If the intersection occurs in a horizontal portion, the Country with that a LC /a LW produces both goods.*LS LS aa <*31P。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2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a2192f6cc22bcd127ff0c41.png)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国际经济学试题2答案.doc
![国际经济学试题2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881ea21aa00b52acec7ca30.png)
2、F3、T4、T5、F6、T7、T8、T9、T 10、F1、T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1、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 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 —0理论所提出的(1分),按照 H —0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1分),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冈V 好与H —0相反(1分)。
因此,人们把这 个理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
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 了更深入的研究C1分)2、 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较另一国没有效率,仍然可 以进行双赢的贸易C1分)。
第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 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产品(2分)。
另一个国家则进行相反的贸易(1分)。
3、 有效关税率:也叫有效关税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 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4、 贸易乘数: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2分)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而带动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对国民经济带来乘数倍的效应。
(2分)。
5、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勒纳在马歇尔的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 研究的结果C2分),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 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就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由逆斧变为顺斧C2 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并将答案填入对应的方格中。
共 10题,每题1分,共10分)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H —0理论的前提假设。
1、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 国和B 国),两种商品(X 与Y ),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
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
2、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 都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 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bf44e0242a8956aece49b.png)
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供参考)一、单项选择: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是AA.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B.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基础。
C.两者是平行关系。
D.两者是交叉关系。
2.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CA.资本流动。
B.社会生产力。
C.自然条件。
D.生产关系。
3.俄林认为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A.生产要素在各国间自由流动。
B.不同商品之间实行自由贸易。
C.各个地区间商品的价格差别。
D.不同国家货币比价不同形成。
4.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哪一项因素决定的CA.国际价值。
B.垄断价格。
C.供求关系。
D.交换关系。
5.从需求方面考察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称为CA.贸易转移效果。
B.贸易创造效果。
C.贸易扩大效果。
D.贸易再造效果。
6.按照“要素比例说”,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A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有限保护贸易政策。
7.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应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不同,提出这种观点的主要人物是BA.汉密尔顿。
B.李斯特。
C.凯恩斯。
D.亚当·斯密。
8.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BA.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
B.保护幼稚工业。
C.保持贸易顺差。
D.保护新兴工业。
9.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重本抑末。
10.重商主义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是AA.保护贸易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有限贸易保护政策。
11.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在CA.纽约。
B.布鲁塞尔。
C.日内瓦。
D.伦敦。
12.在WTO《农业协议》中,对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国内支持政策,称为下列哪项政策,并需要减让承诺C A.绿箱政策。
B.蓝箱政策。
C.黄箱政策。
D.灰箱政策。
13.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禁止性补贴又称为A A.红灯补贴。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904a05bcd126fff7050b43.png)
国际经济学试卷(A)
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A.|dx+dm|>1 B.|dx+sx|>1
C.|dm+sm|>1 D.|sx+sm|>1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A.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B.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4、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
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 B.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C.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 D.使贸易规模缩减
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
A.本国国民收入 B.外国国民收入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供给
6、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重叠需求理论 B.规模经济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相互倾销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学》课程试卷答案经济学院计统系2006级各专业一、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共18分)1.比较优势原理说明,自由贸易会让任何人从贸易中获利。
错误自由贸易长期和整体一定使一国受益。
短期内,会有部分要素所有者和行业受损。
如果判断正确,并且解释从长远和整体来看正确,给2分。
2.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一定会令一国福利改善;而封闭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福利增加。
错误开放经济下存在贸易条件效应。
如果贸易条件恶化效应超过经济增长效应,则出现贫困化增长。
封闭经济的经济增长一定使一国受益。
3.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
正确。
要素价格均等化实现需要很多前提。
非专业化分工、技术相同、贸易使商品价格趋同。
但贸易使得它朝这个趋势靠近。
4.A国的某生产行业和外国相比拥有绝对优势,则该部门也一定拥有比较优势。
错误有绝对优势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5.非贸易商品比例的上升会使得一国福利下降。
错误非贸易品比例的增加相应减少了一国对开放经济的依赖,但不一定使福利下降。
6.假定A国是国际市场的价格接受者。
那么它不会从开放经济中获益。
错误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不同于该国封闭经济下的相对价格,则该国就会受益。
(接受价格的小国在李嘉图模型中获得全部贸易利益)。
二、单项选择题(共16分)1.李嘉图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国际间的(a)A劳动生产率不同 B 资源禀赋不同 C 绝对优势不同 D 资源使用效率不同2.李嘉图模型没有涉及(B)A贸易条件的确定 B 贸易模式的确定 C 贸易原因的确定 D 贸易是否得益3-6题根据某假想的开放经济回答。
设A国生产X(劳动密集型)、Y(资本密集型)两种产品。
同时A国为劳动相对丰裕的小国。
3.根据雷布钦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等其它条件不变时,该国劳动力数量增加会使得(c)A X产量减少、Y产量增加B X、Y产量同时增加,相对增加比例不确定C X产量增加、Y产量减少D X、Y产量同时增加,X相对产量增加4.本问题紧接问题3。
此时本国劳动力的相对报酬(c)A 减少B 增加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5.根据S-S定理,当国际市场突然增加对X产品的需求时,该国出现(a)A 劳动要素相对受益B 资本要素相对受益C要素收益变化不能确定 D 以上都不正确6.假定A国出现出口偏向性的技术进步。
那么当技术进步发生后会出现(c):A X产量增加、Y产量不变B X产量增加、Y产量增加C X产量增加、Y产量减少D 以上都不正确7.各国实行贸易保护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是(b)A 促进B阻碍 C 无关 D 不确定8.新西兰的养牛业的土地-劳动比例高于其种植业相应比例。
同时,新西兰种植业的土地-劳动比例也高于中国养牛业的土地-劳动比例。
那么对于新西兰而言,种植业属于(B)A 土地密集型B 劳动密集型C 视各自进出口情况而定D视同贸易对手的比较而定9. 某种资源的增加会引起本国生产可能性偏向该资源密集型的生产部门扩张,该效应被称为(C)A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B H-O定理C Rybczynski效应D S-S定理10.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成功地解释了:( D )A. 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 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 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D. 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11. 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
在开放贸易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 B )A. 在两国都下降B. 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
C. 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
D. 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12. WTO香港部长会议对于农产品自由贸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根据现实情况和要素比例模型,你认为其主要受益者是(B)A 发达国家农业B 发展中国家农业C 所有国家的农业D 参加谈判国家(地区)的农业13.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其最主要原因在于(C)A 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公平的贸易秩序中B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C 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引起的需求变化D 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14.以下论断不正确的是(B)A. 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对市场结构有不同的影响B.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不会导致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C.行业内贸易能让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D. 外部经济使历史和偶然因素在决定国际贸易分工模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5.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A. 富国和穷国之间B. 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C 发展中国家之间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16. 对行业内贸易论断不正确的是 CA 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B 行业内贸易的模式难以预测C 行业内贸易占一国贸易的大部分份额D 行业内贸易容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错误少选多选均不给分1.在单一劳动要素、2种产品的李嘉图模型中,封闭经济下的商品相对价格由(abd)决定A 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B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C 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斜率D 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切点的切线斜率2.在李嘉图模型的开放经济当中,一国贸易条件由于外国需求增加而改善,那么它对该国实际工资的影响是(bc)A 用该国生产产品来衡量,实际工资上升B 用消费者的消费组合来衡量,实际工资上升C 用该国的进口产品来衡量,实际工资上升D 用任意一种产品或组合来衡量,该国实际工资上升3.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如果每一种特定要素只能用于一个生产部门,那么:(ad)A.那么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
B.开放经济不会引起收入分配效应。
C.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通常不能从贸易中获利。
D.贸易也可以使流动要素的所有者(如劳动力)获利。
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里昂惕夫悖论进行解释的是(ABCD)A 运输成本的存在B 非贸易品的存在C 人力资本论D 数据的可靠性5. 如果在经济中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则下列那些原理或定理不再成立BCDA 比较优势原理B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C SS定理D HO定理6.本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
假定本国对Y征收的进口关税产生Metzle悖论所预示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观察到,ABA 征税后,国内市场Y产品相对价格下降B征税后,国际市场Y产品相对价格下降C 征税后,国际市场Y产品相对价格上升D征税后,国内市场Y产品相对价格上升7.贫困化增长出现的条件是(AC)A 该国是一个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国B 增长效应超过贸易条件恶化的效应C 该国的出口产品具有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D 他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8.可以用规模经济解释的国际贸易现象有:ADA 德国和日本之间的汽车贸易B 中美间纺织品和服装大类的行业内贸易C 巴西和美国的农产品贸易D 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民用飞机贸易三、分析计算题(共50分)改松,尽量多给分1.多种产品的李嘉图模型。
假定本国与外国均生产和消费以下4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如下:产品本国的单位劳动投入外国的单位劳动投入A 1 12B 2 18C 4 24D 15 30(1)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的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生产优势最低?2分(2)假如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8倍,本国将生产哪些产品?外国将生产哪些产品?2分(3)说明专业化生产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是怎样使两国获益的?4分(4)假如本国工资变成外国工资的6倍,专业化模式与贸易模式是否会改变?新的模式是怎样的?2分答案:(1)四种产品得相对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2、9、6、2。
因此最大A, 最低D (2)本国专业生产AB(3) 专业化分工使得本国生产比较劣势产品的成本变小。
例如假设本国在(2)中生产AB, 单位工资为8,外国生产CD,单位劳动工资为1。
那么本国A和B得价格分别为8、16,CD 价格分别为24、30。
那么本国3单位劳动生产出A就可以换1单位C. 这比起本国自己生产C 需要耗费4单位劳动来说产生了节约。
(如果只提到节约劳动力,或者消费边界提高,而没有举出实例,本小问给2分)(4)会改变。
本国专业生产AB, 外国专业生产D。
C两国皆可生产。
2. 存在劳动力流动障碍的特定要素经济。
设本国在封闭经济下存在制成品(使用劳动力、特定使用资本)和粮食(特定使用土地、劳动力)两个部门并长期维持现有静态均衡。
由于劳动力基本保持在本行业不变,因此对本行业生产过程比较熟悉,对另一行业生产过程比较生疏,从任何一部分向另一部门流动,都需付出额外为a的适应成本。
假定此时该国突然进入国际市场,发现国际市场比本国具有更高的制成品相对价格。
请使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本问题假定,分析贸易开放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9分答案:图1如图1,M代表制成品部门边际产品价值线,F代表粮食部门。
变动前得均衡点为E,在点1处分配劳动力。
工资率为W1.变动后由于存在为a得流动障碍,最终劳动力在2点分配,制成品部门工资为W3,粮食部门工资为w2, 差距为a. 即AB线段得距离。
3.H-O模型中的要素密集度逆转。
在H-O模型中,如果X、Y两个行业在不同的要素相对价格w/r下使用的要素密集度出现互反,则出现要素密集度逆转。
例如,要素价格为(w/r)1时有(K/L)<(K/L)Y,对(w/r)2 有(K/L)X >(K/L)Y。
X(1)在w/r-K/L空间中表示要素密集度逆转。
(2)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出现时H-O定理是否成立?为什么?请结合(1)中的答案进行分析。
10分答案:(1)如图2,(5分)(2)假定A国和B国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不妨设A国为劳动丰裕,B国为土地丰裕。
那么A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相对报酬较低,比如如上图在w/r1 B国则劳动相对报酬较高,为w/r2。
根据H-O定理,A 国就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 B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Y。
但是出现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下进入开放经济,如上图所示,A国在w/r1就倾向于生产密集使用便宜要素的产品X, 而B国在w/r2的情况下,倾向于生产密集使用便宜要素的产品,也是X. 因此,H-O 定理就不再成立。
(5分。
只要能结合图形说清楚就可以给满分,其它方法也可以,但图形要符合纵横轴设定的要求。
如果只能部分阐述,酌情给分。
如果能说清楚H-O定理,给2分。
)4.标准贸易模型中的资源变化和技术进步。
假设本国经济如标准贸易模型假定所述,并且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
相应的,外国进口X出口Y。
共12分(1)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无差异曲线图描述本国从国际贸易中的福利增进。
(2)假定本国X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出现突然增加,并且无其它约束条件,这会对开放条件下的本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3)本问题基于问题(2)。
请把(2)所描述的资源变化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区分为两类,并结合图形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