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前后期意象
李煜后期词的常用意象及其悲情意蕴浅论
李煜后期词的常用意象及其悲情意蕴浅论作者:严晴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10期内容摘要:李煜是位悲剧性的君王,其后期词多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让人读来黯然神伤。
其词常用月、楼、流水、落花等意象,眼界开阔,意蕴深厚,包涵了他人生后期诉不尽的凄楚、悔恨、屈辱和痛苦,充满浓厚的悲情色彩。
关键词:李煜词意象意蕴悲情南唐后主李煜是位悲剧性的君王,其后半生沉浸于国破家亡的剧痛之中,其词通过多种意象的选择和营造,意境深远,“感慨遂深”[1],传达出血泪至情,极富艺术感染力。
王国维评价李煜:“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2],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是李煜大过于人处。
由于自幼生长于深宫,周围多为女性,女性的单纯和深宫生活的单一影响着李煜的思想性格,当他作为君王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局面和周围诸国威胁凌逼时,就进退无据,柔弱无方,导致国灭家破。
但他的这种单一和淳厚的内质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精通,使他的才能在另一片天地发挥出来,成就一番文学伟业,堪称词帝而无愧色。
李煜后期词常用意象有月、楼、流水、落花等,这些意象意蕴深厚,包涵了他人生后期诉不尽的凄楚、悔恨、屈辱和痛苦,充满浓厚的悲情色彩。
一.夜深人不寐,唯觉秋月寒以月寄情,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那见月怀人(《陈风·月出》)、对月倾诉(《邶风·日月》)的方式,经过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以及唐诗的传承、精炼和弘扬,奠定了中国文学表情达意的一种传统模式。
李煜的词继往开来,倾情于“月”意象的运用,不过前期词中的“月”多蕴含风花雪月、花好月圆之意,寄寓其酣歌狂舞的生活和浪漫情事。
后期词中的“月”意象则多有伤感惆怅、凄凉悲苦、孤独寂寞、思念故国的况味。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上片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幽居汴京小楼的孤独寂寞而又倍感屈辱的滋味:“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独自伤心上西楼,抬望眼,残月如钩,犹似诉说着人事的缺憾;再看庭院,重门深锁,冷月的清光自照梧桐的疏影,清冷之至。
试论李煜前后期词中悲剧感情的一致性
试论李煜前后期词中悲剧感情的一致性李煜的词一般以来是以亡国(公元975年)为界限,分为前期与后期。
其中,前期词被认为受花间词影响较大,内容仅限于表现男女之情或奢靡的宫廷生活。
虽比花间词作品清新自然,但价值不大。
宋元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肉袒出降,软禁为囚的这一亡国契机,使其后期的词作突破了原先狭小的宫廷范围,升华到了人生的悲剧体验。
但笔者认为,李煜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与李煜本人内在的悲剧感情相联系,前后期词中的悲剧色彩具有一致性,不能以亡国这单一界线为根据,将其传承的作品截然分开。
本文将从李煜的生平经历和词作所流露的感情来分析论证这一点。
一、李煜前期的词李煜于公元937年出生。
作为当时中原王朝的南唐渐次受到别国的影响。
公元960年,南唐由于受到后周的军事危协,去帝号,改称国主。
李煜于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在看似高高在上的君主帝王生活中,李煜的生活与情感实早已蒙上了一层阴影,只是到亡国这一事件才凸现出来。
这片阴影一方面来自长兄的猜忌:在李煜继位之前,当时的太子弘翼“恶其有奇表”,并对李煜有无形的震慑力。
李煜不得不远离政事,表现出自己的归隐之心,其间有《渔夫》二首。
另一方面,是在继位1/ 6后处处面临艰险处境,一举一动都受到宋人的监视和挟持。
宋人无名氏《五国故事》中言:“煜袭位,因登楼,建金鸡以肆赦,太祖闻之大怒。
”李煜不得不束手称臣,年年向宋纳贡取悦宋帝,以维护自身的地位。
这些恐惧与悲伤的感情可以从他的词作中略窥一二。
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词的开篇就描写宫殿内的享乐生活:红日已高,金炉内依旧香气缭绕。
宫里的地毯也因舞女而起了皱。
佳人们的舞姿更是令人沉醉,所以不时地嗅花蕊的清香来解酒。
这一切似乎都在夸耀宫廷的幸福生活,可最后一句“别殿遥闻箫鼓奏”,“别殿”指什么呢,是南唐的某个宫殿吗?不尽然,皇帝在此殿,南唐的别殿应该是寂静的。
李煜词的“水-意象情感境界的深化
李煜词的“水”意象情感境界的深化摘要李煜在政治史上是亡国之君,但在文学史上他却被称作“词中之帝”。
对于李煜词作的风格与情感境界,历来的评论者多认为其前期偏于享乐淫靡,而后期的作品則境界甚高。
在本文中,以李煜入宋以来词作中的“水”意象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在生命最后的短短三年内,词作风格与情感境界不断深化的历程。
关键词“水”意象情感境界悲情世界命运词之体式起源于唐末,但就思想境界而言,这些初期的词作却多流于侧艳,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但相较其后的五代南唐,却从情感境界方面对词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特别是后主李煜在众多词人中脱颖而出,被称为“词中之帝”。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煜打破了花间词派的樊篱,使得词的意境得以开拓。
李煜一生词作不多,《全唐诗》总计收35首。
据笔者统计,其词作中涉及“水”的仅11处,虽然不多,但“意象”之所以为“意象”,其中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它被词人赋予了多重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内涵的不同也反映了词作所传达的情感境界的不同。
在本文中,笔者之所以选取“水”作为探究对象,就是因为在众多意象中只有“水”与李煜的生命关系最紧密,而且我们可以从其词作的“水”意象中了解他后期词作风格与情感境界的褪变,因此本文从“眼中之水”、“心中之水”、“生命之水”三个层次对李煜笔下具有多重内涵的“水”意象进行探讨。
对李煜词作的评价,过去的评论多以公元975年为界,认为他亡国前期的作品内容多绮靡之词,终不脱花间气,而从975年受降到978年被杀这仅仅3年的时间里,其词作成就之高却被王静安评日:“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作为皇帝,李煜是不幸的,史书记载他“悒悒以国蹵为忧,日与群臣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以他的性格品质,想不亡国都很难,所以亡国之君的命运应该是一个必然。
但作为词人,他的命运却似乎是带有一丝偶然,入宋以来的词作,其言呼号悲泣,其情一往而深。
目睹而今的国破家亡,当时的他自然而然地便会回忆起从前的生活,体现这种情怀的词作如《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小议李煜词前后期特点探究
小议李煜词前后期特点探究李煜,一个被龙袍羁绊的才子,一个为政事所耽搁的隐者,一个被案牍所劳形的词人和艺术家……他是个亡国之君,但每当谈起他对于后世在文学、美学包括历史上的作用或贡献时,又不得不使人内心布满冲突和惋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至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肯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尽道诗言志,挥毫以畅谈。
观李煜之词,可晓其心志;以其身世浮沉、世事变迁为依据,可以明确地将其创作阶段分期。
李煜的创作阶段分期分两段——亡国被俘前与后。
通过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的特点可推断出降宋前应多为宴乐、对于女性的工笔描写之作。
有据以证之,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彻头彻尾一副奢华淫逸之景象;再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亦是如此。
对于李煜前期词,很少有人问津,后人可能更钟情于李煜降宋之后的亡国之音,比如《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等。
是皆为以泪洗面、去国怀乡之忧思、痛如切肤的难眠随想;其点睛之句比比皆是,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直接描写表现出感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绪好像江水绵绵不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秦淮残梦忆繁华,对于往事可回想而不行及的无奈;还有《破阵子》中“最是荒唐祠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一个亡国之君颜面尽失的尴尬与痛楚。
李煜词前后期意象比较
The Comparsion Between the Use of Imagery of Li Yu' Poems During the Former and Later Period 作者: 王娜娜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出版物刊名: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97-10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李煜 词 意象 词境 比较
摘要:李煜前、后期词在意象的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
其前、后期词作特点具体体现在:由欢乐到感伤、闺怨怀人到家国山河、闲适到悲悯这三类意象的变化。
比较分析这些变化,发现李煜后期词已跳出前期承袭花间狭小意象的窠臼,并开始使用抽象化意象,提升了词的情感表现力,又拓展了词境。
李煜前后期词风的比较
李煜前后期词风的比较作者:王佳依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11期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因其人生出现巨大转折,以亡国为界将其词分为前后两期,通过对其作品的研究分析,发现前后期作品受生活经历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本文由此入手,对前后期词风进行简单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李煜;生活经历;词风我国古代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邃的内涵,华夏大地不断涌现一位又一位文学大家。
李煜可谓是其中最特别的天才词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精通书画,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的天赋与才能尤为突出,其词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词风转变原因客观上来看,李煜从小生活在皇宫之中生活富庶,条件优越烦恼甚少,自幼受到尊敬,看到的都是皇宫之中的奢华富丽,感受到的是众人拥戴与男女情谊,因此这一时期作品多为语言轻快风格鲜明的词。
而后期李煜被俘入狱,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没有富贵优渥的生活,牢狱生活的环境让情绪一落千丈,从李煜的词中再难见到香艳轻快奢靡之感,更多的是含义深沉,凄凉悲壮。
主观上来讲,李煜多情,情感细腻,前期生活自由,每天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和闲情雅致来仔细描绘词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就连文字的运用都是经过仔细琢磨而定,因此前期作品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见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而后期李煜整日郁郁寡欢,再无心情仔细雕琢心爱的工艺品,变得粗犷豪迈,开始泼墨般直抒胸怀,这时的词犹如拼命向上伸展的枯枝,悲壮凄凉却依然充满力量。
二、前后期变化比较的具体表现1.环境比较:李煜从小在艺术氛围熏陶下成长,其父“多才艺,好读书,善射骑”,其弟文艺素养极高,李煜的两位夫人更是善歌舞通音律,在这样的环境下,李煜对文艺始终保持着热情和耐心,马令曾在《南唐书·后主传》中记载“后主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风”加之宫中生活浮奢醉梦,故创作出优美文艺节奏轻快的词。
亡国前期成为宋国的附庸,国势日渐衰落,为苟全性命求得生路,对宋王朝步步退让,再也不能过着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最后自己沦为阶下囚,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李后主写出的词再也不是清丽唯美的,而是凄凉的雄壮的。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doc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李煜是我国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大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风格柔靡;后期词大多抒发亡国之和怀旧伤今之情,风格沉郁。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这种主体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何具体表现呢?其又有什么价值呢?一、柔靡的原因及表现南唐于公元937年内李璟建立,地处长江中下游一带,全国三十五州,不仅幅员辽阔,而且地理条件相当优越。
不但铁矿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而且环境也比较安定,因此吸引了大量因战乱而南迁的北方流民。
另外,唐中宗李璟在位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
如奖励耕织、减轻赋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这使南唐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当时少有的繁荣气象。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安定的环境,繁荣的经济既是文学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后来的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温床。
据宋代陈世修《阳春集》序云:“金陵盛时,内外无事,相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以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时人是这样描写当时的生活情形的:“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南唐,张义方《奉和圣制无日大雪登楼诗》)。
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从李璟开始,南唐的统治阶层已经不思进取,沉溺于享乐之中了。
从另一方面看来,这也充分地展示了南唐庶和繁华。
李煜亡国后回忆南唐昔日的繁盛之景写道:“……三千里地山河,凤阁琼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梦”(《破阵子》)。
这种楼阁亭台林立、奇花异草遍地的景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统治者生活的富丽铺张之景和金陵的繁华气象。
而南唐的这种富足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物质保障。
其二,思想上的极端自由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另一关键因素,其思想上的自由性主要是由他身份地位决定的。
在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能否得到君王宠幸是文人能否改变自己命运,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
76品 评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李思佳李煜词主要以南唐亡国为界,前期表达南唐华贵富丽的宫廷生活,后期抒发亡国之悲与离愁别绪。
李煜思想情感的变化及词作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李煜之词,词藻清丽,朗朗上口,语言真切通俗,韵意十足,做到了词显情深,言简意丰,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纵情声色(一)帝王家的词臣公元937年,李知诰建立南唐,将南唐治理成江南强国。
后由李景通继承,他将时间、精力、财力运用在玩乐与诗词歌赋上,渐渐导致南唐朝野上下不重政务重诗词的“诗社”风气,李煜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他的词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血腥的皇位争夺、美满的爱情,以及帝王生活也给李煜不小的影响,种种缘由催生了李煜前期词作的风格。
(二)李煜前期词作内容及特点李煜前期词作主要描写宫廷生活与儿女情长,还有一部分是抒发内心苦闷惆怅之感。
词作深受南唐宫廷生活影响,在奢华迤逦中追求清新淡雅。
《浣溪沙》是李煜前期词作之一,“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臭。
别殿遥闻萧鼓奏”,真实地再现了李煜的悠闲享乐生活,不眠不休的歌舞、佳人不知疲倦的舞蹈、别殿传来的箫鼓声,都彰显着南唐放浪不拘、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
其词作《玉楼春》与《子夜歌》则写出了李煜沉醉于诗词享乐的真实情景,也反映出李煜风流多情、无拘无束,溺于玩乐的形象。
李煜描写儿女情长的词,多受前后两位皇后的影响。
他在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中充满幻想,与他的政治生活越走越远。
具有代表性的《菩萨蛮》三首词作用词精妙,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词中带情,但从内容情感来看,词较为简单,内心感触并不强烈。
其中只展现出李煜对爱情的享受,沉溺于儿女情长。
李煜抒发内心苦闷惆怅的词作主要在皇位纷争时期,他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展现出了他性格中的妥协与懦弱。
《病起题山舍壁》云:“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他向自己残忍果断的长兄表明,自己无心帝位,只愿在自由中度过一生。
浅谈李煜前后期词风变化[1]
李煜词教学不可避免之词风变化探究武汉长山学校高朝云浮沉的李后主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他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
李煜的性格本来不合适做政治家,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相提并论,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只能在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的情况下,苟安于一隅之地。
他三十九岁时,南唐终于为宋所灭,已经投降的李煜也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其后半生的软禁生活,两年多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的一生,以南唐灭亡(公元975年)为界发生了巨变,其前后两期的词风也有很大的变化。
本文拟就李煜具体生活境遇把他词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并对他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作一粗浅的探析。
以便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赏析古词。
柔靡的前期词词,源于民间,中唐文人取而加以改造,至晚唐温庭筠而趋向成熟。
到五代时,富庶的南唐和西蜀文人填词之风大行。
李煜之父李璟就是名家之一。
早期的词,大多为应时娱乐之作,写尽男女恋情、风花雪月,多艳丽之作,属闲居文人之雅兴,李煜早期创作也免为其俗。
李煜的前半生,尽管当的是宋朝附属国的儿皇帝,但毕竟是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主,生活相当豪华奢侈。
他的词作的题材范围,也没有超出花间词人、冯延已及其父李璟,大多是写宫廷生活歌舞宴饮,或是男女恋情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所谓“离愁别恨”。
这时的李词,更多的是一种闺阁之气,脂粉之味,语言艳丽,甜赋柔密,虽于抒情表达方式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但是未免脱离生活而略显做作之意。
如他的词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待踏马蹄清夜月。
”无数肌肤白嫩明丽的嫔娥,在春宵良辰,精心妆扮之后,纷纷列队,来到宫殿之上。
她们在音乐声中,或委婉而歌,或翩翩起舞,直到踏月归去。
这是李煜表现其豪华生活的词作,这些作品声色豪奢,格调较低。
特别是“别殿遥闻箫鼓奏”,概括了当时帝王宫院里普遍存在着的荒唐生活方式及生活在那里面的人们的生活情趣。
再如他的《清平乐》一首:“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李煜是我国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大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风格柔靡;后期词大多抒发亡国之和怀旧伤今之情,风格沉郁。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这种主体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何具体表现呢?其又有什么价值呢?一、柔靡的原因及表现南唐于公元937年内李璟建立,地处长江中下游一带,全国三十五州,不仅幅员辽阔,而且地理条件相当优越。
不但铁矿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而且环境也比较安定,因此吸引了大量因战乱而南迁的北方流民。
另外,唐中宗李璟在位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
如奖励耕织、减轻赋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这使南唐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当时少有的繁荣气象。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安定的环境,繁荣的经济既是文学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后来的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温床。
据宋代陈世修《阳春集》序云:“金陵盛时,内外无事,相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以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时人是这样描写当时的生活情形的:“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南唐,张义方《奉和圣制无日大雪登楼诗》)。
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从李璟开始,南唐的统治阶层已经不思进取,沉溺于享乐之中了。
从另一方面看来,这也充分地展示了南唐庶和繁华。
李煜亡国后回忆南唐昔日的繁盛之景写道:“……三千里地山河,凤阁琼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梦”(《破阵子》)。
这种楼阁亭台林立、奇花异草遍地的景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统治者生活的富丽铺张之景和金陵的繁华气象。
而南唐的这种富足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物质保障。
其二,思想上的极端自由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另一关键因素,其思想上的自由性主要是由他身份地位决定的。
在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能否得到君王宠幸是文人能否改变自己命运,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李煜词时期划分以及后世影响
李煜词时期划分以及后世影响肖才林1(1.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级环境科学,1253410004)摘要:李煜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但是对于其词作分为两个时期是在不妥。
李煜词是一个整体,它像一个生命一样经历了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体现了李煜生命历程的精神思想。
其各首词作对后世词家都影响颇深。
关键字:南唐,李煜,李后主李煜(937-978),南唐后主。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公元961-975即帝位(国主),降宋封为违命侯,降宋后三年于七夕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
能诗文,善音律,工书画。
以词作闻天下,传千古。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词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1]可以说南唐后主李煜奠定了宋词的基础,使得词文化与汉赋、唐诗和元曲等中华文化瑰宝比肩媲美[2-4]。
研究李后主词的学者习惯性硬生生地把李煜词分成两部分,以亡国为界,即公元975年,词学家认为:李煜前期的创作缠绵绮靡、温软香艳;亡国之后的作品有了此前作品中所没有过的厚重情感和深沉感慨[5-6]。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量学者全盘否定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尤其是后主前期作品受到大量批判[7]。
对于这样的评价,学生不敢苟同。
李煜词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李后主人生思想渐变的过程,其每一首词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如果这样硬生生地分出前后期,并且以李煜亡国为界,学生觉得过于牵强。
以后主《清平乐》为例: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
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实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赵匡胤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8]。
把作者的《却登高文》等作品联系起来看,这种说法是有可信之处的。
如果这首词真的是李煜写于亡国之前,那么历代研究李煜词的学者按照亡国前后为界限评定李煜词“李煜前期的创作缠绵绮靡、温软香艳”则有些欠妥。
_南唐词人_李煜词的艺术特色_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_王岩
第25卷第1期2011年2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f B aicheng N or m a l Co llege V o.l 25,N o .1F eb .,2011南唐词人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王 岩,刘艺虹(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白城137000;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五代时期有几个跟花间词派同时而稍晚的词家,集中在当时南唐的首都金陵,这就是一般学者所称的 南唐词人 。
在众多的南唐词人中以南唐后主李煜的成就最为显著,他的词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并使内在的真情实感与外界实物实景具体地完美融合,创作出了鲜明的形象和美好的意象,从而使其词拥有了长传不衰的艺术魅力。
本篇分别就李煜词的情感特征、意象组合进行了解读,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了解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煜词;情感;意象中图分类号:I 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3118(2011)01 0065 05收稿日期:2011-01-02作者简介:王岩(1983 ),男,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化、古典诗词意象;刘艺虹(1962 ),女,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文秘教研室教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率众肉袒出降,与子弟等四十五人被押解北上汴梁,于明德楼下白衣素冠谢罪,此后过了三年囚徒般的生活,最终于978年七夕节的那一天被宋太宗毒死。
诚然,李煜是一位失败的国君,但他却是一位成功的词人。
他有很多词作,至今流传不衰,千百年来,引起了古今众多人的情感共鸣。
从他的词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常常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的胸襟,让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像开闸的流水一般自由地奔涌。
因此,李煜的词以真挚的感情、丰富为主线,意象清晰,显豁。
李煜前后期词差异原因论略
第一 , 生活背景 方面 。
前期生 活背 景 : 南唐于 9 3 7年 由李弄建立 , 地处 长江 中下游一 带 , 全 国三十五 州 , 不仅 幅员辽 阔 , 而
期词 的思想 内容不 同的原 因 ,就必须 与他 的生活背 景和个性思想结合起来。
研 究和探讨 , 一 般都 以降宋 为界 , 分 为前后 两期 , 两
个 时期的词在内容和风格 上虽有联 系 ,但又有着 明
显 的不 同 。
李煜 前后期词主要在 思想 内容 和选择的意 象上 有很 大不 同。其前期词虽 然并没有提 出重大 的社会
河, 凤阁龙楼连 霄汉 , 玉树琼枝 作烟萝 ” 的词句 。 从后 主统 治国家的疆域 、生活 所居的环境我 们不难看 出
首都是血泪之作 。“ 愁” “ 恨” “ 泪” “ 空” 等字眼也 空前 多起来 , 几乎 无一不 言愁 , 无一不语 恨 , 并且 泪痕 盈
面, 魂 梦连 连 , 画面 的凄 清 、 空廓、 深 沉是 前所 未 有 的。在意象选择方 面 ,李煜前期词 善于运用颜色 意
泪。不再抒写那“ 烂 嚼红茸 , 笑向檀郎唾” ( 《 一斛珠》 ) 这种情意绵绵 的内容 ,其 写作 的内容尽是痛 彻肝肠
的国恨家仇 , 体 现出一种 以悲为美 的风格 , 可 以说 首
了。从 另一方面看来 。 这也充分地展 示了南唐 的富庶 和繁华 。 李后 主在《 破阵子》 一词 中写有 “ 三 千里地 山
南唐昔 日的繁华 , 反 映出李煜奢靡 享乐的生活状况 , 也正是 由于这些条件 为李 煜能够尽情 享乐提供充分
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之比较
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之比较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之比较李煜的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摘要] 李煜的前期词多描写皇帝、宫廷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多感伤之语,有动人的艺术力量.通过比较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艺术特色,肯定其美学价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关键词]昏君、柔靡绮丽、率真自然、感伤愁思[正文]后主李煜(公元937—978),是五代词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二十五岁接位,史称南唐后主.李煌在位时,已是强敌压境,朝不保夕.他对宋“屈节以图存,修贡以结欢”,政治上庸懦无能,苟且偷安,直至被宋灭国,肉袒投降,作了俘虏,被囚居在宋都汴梁,当了俘虏后,他终日生活在悲哀苦痛之中,最后仍然被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李煜是一个怯弱无能的亡国之君,在文艺上却是一个艺术修养颇高的多才多艺之人.他音乐、书法、绘画、文章、诗、词皆通,尤工于词.纵观李煜词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个阶段,既以开宝八年(975)降宋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下面将重点阐述李煜前期词和后期词的艺术特色和它们的不同之处.一、柔靡绮丽而又率真自然李煜前期词多描写皇帝、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柔靡、绮丽.政治上的无能使他无心或者说无力处理政事,这使他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上,并且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这些也就成了他早期词的主要(也可以说是唯一)题材.如: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在一个花好月暗的夜晚,偷偷地跑到自己的爱人身边的情景,读者很容易窥见其柔靡和绮丽的风格,但又不难体会到词句的自然而率真,这与《花间集》有很大的不同:轻轻走过香阶,袜儿贴这地面,绣花鞋儿提在手里.……我出来一次机会难得呀,要怎么温存——随你的便.这种蹑手蹑脚的动作、小心翼翼的神态和一次爱个够的心理,极率真、传神.又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写出游宴乐及归辇的过程,此极富贵,而结尾“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又极清雅.再如: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家乡的亲人无限怀念的感情,语句清新自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二、感伤愁思之作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李后主从有国之君以下子沦为阶下囚,这使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变化.他终日以泪洗面,一景一物,触目生悲,所以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多感伤之语,有动人的艺术力量.他的词开始白若花间派的桎梏,感情更趋向真实,形象更鲜明,语言朴素、洗练,意境深沉,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对后世特别是宋代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愁.有很多人认为这首词是李煜早年之作,但看其感伤愁思的基调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降宋之后的作品.诗词中写到离愁,往往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别离》:“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柞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仗,缘愁似个长”.而这首词则是写愁之味:“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到底是何滋味呢?词中并未点名,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这种独特而真切的感觉,可谓是味在咸酸之外,但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共鸣.“剪不断,理还乱”,是以丝喻愁.各种感情思绪缠绕在一起,使词人无法用正常的思维审视人间万物,只能任凭一股离愁别绪来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所以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恰当地表达了这种一时间莫可名状的惆怅迷惘之感.又如: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雨声惊梦,晓寒袭人,梦里片时欢聚,醒后倍感身寄异地的冷落,想到家山万里,家国何在,梦中人今世难重见,往日的欢乐,如同落花流水,一去不返;今昔相比,真有天上人间之别了.这首词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亡国后的囚徒生活和哀痛心情.李煜归宋后封为违命侯,实际上是被软禁了,此后一蹶不振,“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词中以“梦里欢”烘托“身是客”,以“流水落花”比喻往日欢情,都有很强的感染力.而“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的人生体验,能够引起离别中的人的共鸣,这种共鸣足以引起人们心灵的强烈震荡.除了以上重点分析的两首词外,这个时期李煜还有很多传世名作,如《破阵子》、《虞美人》等都是后世所盛传不衰的.这些词作都是后期囚禁生活时的作品,因此大都感伤、忧郁之作,其情其思,凄怆动人,此时他的词作冲破“词乃艳科”的蕃篱,把词从花间派镂金错采、蓄意雕琢、陈腐绮靡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开一代词风,使词取得了与诗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的地位,因此也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李煜的前期词和后期词的变化是和他的政治遭遇和生活状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前期荒淫无道的`宫廷生活使他的词显得柔靡绮丽;后期的卑躬屈膝、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的软禁生活使他能够透过世俗看到宇宙人生的深远意境,而后从心底萌发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感叹,那些无奈和感叹记录着他的欢乐,倾诉着他的悲哀,是最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尽管前期词和后期词有较大差别,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倾注在词作当中的率真自然的感情.他的词不加雕琢,写得非常真实、具体、率直.他善于捕捉容易被人感受和联想的事物特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优美的词汇,来勾勒有声有色的画面.他的词所抒发的喜怒哀乐、离愁别绪等思想感情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抒发本人强烈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意境更深远,整体气势更阔大,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最关键原因.[参考书目]《唐宋诗词探胜》吴熊和、蔡义江、陆坚合著,浙江人们出版社1981年版;《唐宋词选译》徐荣街、朱宏恢合著,江苏人们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王明煊、张继定主编,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煜的人生起伏与诗词风格
一、醉生梦死,男欢女爱李煜的生活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诗词创作也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开宝四年(公元前971年)以前,酒酣歌舞,靡丽奢侈,吟风弄月的宫廷生活是他的生活主流,他的创作也大多是描写宫廷娱乐的逸趣,宫廷建筑、室内装饰、女性、乐器等意象频繁出现,而“梦”意象在这一时期中却极少出现,出现时亦是他在醉生梦死的奢华梦中的些许内心情感的显现。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人梦来”([采桑子]),这是春天怀人的词,却带着一些幽怨。
“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菩萨蛮]),这是在筵席上钟情和依恋一个奏乐女子的自白。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这四句中写“潜来”,写“惊觉”,写“笑”,写“相看”,生动仔细,这里梦虽不是做梦,却惊破了二人的梦,显得更真实、更真切。
这些词写的是男欢女爱,都是李煜前期的词。
虽然身处宫廷难免有步步惊心,相互猜忌,明争暗斗的危险,李煜却依然做着他的美“梦”。
然而,此类“梦”意象却并未被赋予太多的情感寄托,更多的是李煜早期的生活写真,抒发的也仅局限于作者享乐之余的哀愁牢骚在诗词上的情绪表达。
二、惆怅满腹,怀乡念人开宝八年(975)南唐灭亡,李煜沦为囚徒。
此时期是李煜诗词创作的后期也是高峰期,其诗词中“梦”意象频繁出现,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反映了李煜如梦般的悲惨经历,成了李煜内心情感的寄托,是他逃离凄苦囚徒生活的心灵场所,是他依恋往昔,逃避现实的主要方式。
《忆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在梦里,他的国如在眼前,而梦醒后,他的怀念也只能被满腹的亡国之痛和悔恨所埋没。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从人间至尊到阶下之囚的命运转变使得李煜只能在梦里怀念故国,也只有在他的梦里,他才能忘却身困异乡的苦痛,满腔哀怨,感伤,痛悔的心绪不知与人说,只能在痛苦体验与梦的交织中寻找失去的美好。
浅谈李煜的人生与词的变化
浅谈李煜的人生与词的变化摘要:李煜的人生与词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爱情。
后期词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文章就这一命题结合作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李煜;人生;词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煜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他早期把很多时间浪费在填词弄曲和饮酒赋诗上。
他的才能和素质及其理想和目标都与帝王身份相去甚远。
且生性率直,敏锐善感。
但就是这样一位敏锐善感、率直耽溺的风流才子却偏偏被推上了乱世之时的君主宝座。
当然,如果说李煜完全不想做皇帝也不符合历史,而且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帝位怎么也轮不到他。
而他的长相也与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天生一副帝王相。
只“因他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风神洒落,故从小就遭其长兄文献太子弘冀的忌恨”。
于是,李煜为了避祸,便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一心只想邀游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与政事。
但人生常常就是如此,渴望安宁与和谐,可安宁与和谐却往往被急风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驰骋,可他偏偏却被推上了王位。
就这样面对风雨飘摇的南唐政权,他手足无措,只有坐以待亡。
公元976年,李煜被俘。
短短四年里,他由皇子到太子,及至皇帝,最后是屈辱的贵族。
从李煜人生变迁看其词风的变化
从李煜人生变迁看其词风的变化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伟大的词人,堪称一代“词帝”。
由于他人生经历的不同,词风也发生了变化。
他的词以宋太祖开宝八年降宋时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清丽自然,不加雕饰,后期的词则是沉郁悲慨,凄清哀婉。
本文仅从词的内容、意象以及李煜的人生态度三方面来阐述它巨大的人生变化对其词风的影响。
一、词的内容1. 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
李煜前期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宫廷中的宴乐歌舞,豪华奢靡的生活,可以说是写尽了繁华,写尽了男欢女爱。
语言自然明快、清丽如雨,形象生动传神,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他用真实而坦率的语言抒写了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
季特耶夫对贵族诗评价说:“贵族的抒情诗并未提出较大的社会问题,却展开了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的感觉和爱情经验最细致的情绪,这一切都使读者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更为提高,并且指示了新的审美价值,就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价值。
”这段话用来评价李煜前期的词是非常恰当的。
2. 离愁别恨与追思怀旧。
李煜后期的词作都是以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基调的,以沉雄奔放之笔,表达追念故国江山之情,同时也体现出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眷恋,意境深远,题材扩1/ 4大,感情自然,富有感染力。
在哀艳凄绝的作品中也表现出孤独感和对人生的厌倦,由于命运的转变,他对人生的看法和生命的体验,又陷入悲观的境地,处處充满了愁苦与悲凉。
詹安泰对他后期词的风格做了如下的概括:“他在这时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是意境大、感慨深、力量充沛,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不仅是凄清,而且是悲慨,不仅是沉着,而且是郁结,成为李煜词的最显著的特征,成为李煜词独创的风格。
”二、意象方面1. 实境意象。
李煜前期词多为实境意象,且意象的客体多为色彩明丽而鲜艳的、香软的物象。
这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是密切相连的。
前期词主要是写其帝王生活的,有欢娱、有爱情、有离愁别绪。
如,词作中的“月”显得灵动、淡雅、诗意,且带有一种淡淡的相思,给人描绘出一幅优美恬静、清远空寂的图画,它是自然之月。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摘要李煜从南唐后主到阶下囚的坎坷命运变化中,诗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尤其表现在其诗词意象的选择之上。
不同时期的意象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结合李煜的生平经历同时也反应了该时期词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词中意象的选择逐渐变得开阔明朗,词人的内心也从安奢到徘徊,最后转为对故国的怀念和悲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李煜词意象情感变化李煜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这样的人生经历无疑对他的诗词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事物间的影响是相对的。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李煜词现存很少,三十六首左右。
尽管如此,李煜词在诗词造诣上仍是不可小觑的。
词人“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1],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身文艺之中。
李煜诗词的格调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差别中又存在统一。
不同时期意象的选择不同。
他的诗词的意象的选择前期较为局限,所选取的意象常常是生活所见之景,多描写宫廷生活,词作中多有描写人物形象,宫殿建筑,服饰乐器等意象。
离恨情仇等意象大部分出现在词人创作的后期。
自然意象以及“梦”意象在词人的词作中都有出现,到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加之词人心态的变化,在意境的选择上变得开阔,更加关注人生,包含了有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同时,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并且透露出词人不同的情感。
这与词人生活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可见,可以从李煜词作中的意象的选择看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一、前期意象李煜词前期的意象比较局限,其中包括人物形象类的意象,男女情爱的梦意象,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展现出词人奢华的生活状态和安于这种生活的心态。
游国恩曾说:“他(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奢华生活的迷恋……是十足的亡国之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这样的人生经历无疑对他的诗词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事物间的影响是相对的。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李煜词现存很少,三十六首左右。
尽管如此,李煜词在诗词造诣上仍是不可小觑的。
词人“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1],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身文艺之中。
李煜诗词的格调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差别中又在统一。
不同时期意象的选择不同。
他的诗词的意象的选择前期较为局限,所选取的意象常常是生活所见之景,多描写宫廷生活,词作中多有描写人物形象,宫殿建筑,服饰乐器等意象。
离恨情仇等意象大部分出现在词人创作的后期。
自然意象以及“梦”意象在词人的词作中都有出现,到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加之词人心态的变化,在意境的选择上变得开阔,更加关注人生,包含了有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同时,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并且透露出词人不同的情感。
这与词人生活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可见,可以从李煜词作中的意象的选择看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一、前期意象李煜词前期的意象比较局限,其中包括人物形象类的意象,男女情爱的梦意象,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展现出词人奢华的生活状态和安于这种生活的心态。
游国恩曾说:“他(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奢华生活的迷恋……是十足的亡国之音。
”[3]同时,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李煜词都有抒发愁绪的词作,前期的这种愁绪一般是闺怨思人的愁苦之情。
虽然是愁苦之情,但是这种愁苦也是建立在平稳的生活之上的。
然而随着唐王朝的不断没落,词人内心也变得复杂,出现了一些有避世倾向的词作。
总体而言,李煜前期词作的创作意象多为生活所见,表达的情感也是十分欢乐的。
(一)生活奢侈的人物形象李煜词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包括宫女、舞女形象,渔父形象等,通过宫廷建筑,女性服饰等来描写和表现人物的形象,抒发词人内心的感慨。
词人笔下的人物大部形象美好。
词人处在帝王之家,所生活的环境十分有限,在这个时期词人眼中只能看到奢华的宫廷生活,所表现的大都是宫廷宴会场景,所表达的都是安于这种生活的情怀。
尽管生活物质上极大的满足,但是作为一个君王却有着无心了却君王事的心,词人的内心也是无奈的。
李煜词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宴会中的歌女、舞女。
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一书曾对审美意象的定义有所涉及:“审美的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却又不可能有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的表达出来……”[4]康德对的这种阐述十分符合词人笔下女性意象的特征。
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描写了宫廷宴会的欢愉,歌女歌声悠扬,舞女艳姿动人,酒酣时的场景。
歌女们都梳妆好,个个都姿色动人。
殿上宫女鱼贯而出,在殿中来回穿梭。
乐技吹箫不断,歌女的声音不绝于耳,舞女们姿色优美。
随风飘来熏香的名贵的香气。
舞女们梳妆得“明肌雪”,在宴会中“鱼贯列”,换了衣服歌舞一直继续。
歌女的歌声“歌遍彻”。
词人受当时花间词派艳情词的影响,多描写这类人物形象,但是这首词最后两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词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在欢愉的宴乐之后的清静之感。
在《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同样描绘了宴会时舞女、佳人的艳丽形象。
通过词三四两句中的“红锦”,“金钗”这两个意象可以看出舞女穿着的华丽,可以想见宴会中仅仅是娱乐大众的一个舞女的形象就已经如此华丽与艳丽,那么整个宴会场景的奢华与欢愉显而易见。
词第三句一个“皱”字写出了舞女的衣服太长拖到地上,随着舞女们的舞蹈的步伐落在地上随意的褶皱。
不仅写出了服饰的华丽,也可以体会出舞者舞姿的曼妙。
短短两句话将舞女们的形象表现出来,也将宴会时歌舞升平的场景描绘出来。
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的环境,词人身为南唐后主,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生活上是闲暇的。
在这个时候词人所看到无非就是宫廷里日常的生活,宴会时的场景就是这个时期词人主要描写的对象,而宴会场景到底有多奢华,就通过宴会中歌女、舞女们表现出来。
但是,词人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并不都是向以上词作中表现出来的美好的形象,也有思人离愁的形象。
如《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樱花已经落尽,月亮照在阶梯前,女子忧愁的依靠在香薰过的床边上,满满的都是回忆。
回忆去年的现在好像还在眼前,可是怨恨的心绪依旧还在。
女子面容憔悴云鬓不整,思念的泪水已经沾湿了胸前的衣服。
相思之苦无人能解也无法排解,只好将这浓浓的思念之情寄托到梦中。
“双鬓不整”、“泪”等意象将女子因愁思而凌乱的形象表现出来。
这首词虽然也是闺怨词,但是较之前的闺怨词在思想内容上已经有所提升。
这首词中不仅仅是一个女子思念男子的情怀,在此词中也包含了词人的自己内心的愁思,包含了对人生的感叹。
较之前的艳情之作有很大的转变。
之前的闺怨词仅仅是表现男女情爱,内容空洞且没有实际的意义,尽管词作上依旧可见词人功底,但是内容上却是十分狭隘的。
同时,词人词作中也有像《渔父》这样的有避世倾向的作品。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开篇两句写浪花翻腾好似飘雪一般,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一派春暖花开之景。
“一壶酒”、“一竿纶”将渔父悠闲的渔民生活描绘出来。
提着一壶酒,撑着一竿纶,这世上像这样的人能有几人呢?词人在最后发问,实则是表露出自己内心向往这种简单的渔父生活。
其二(一棹春风一叶舟)词人想象自己乘着一叶扁舟,和着一轮温暖和煦的春风,一手持着一蚕丝一手持着一鱼钩。
岸边长满了色彩缤纷的花儿,独自一人自己斟酒,在江上波涛中只觉得自己是自由自在的。
这首词是对上一首《渔父》的进一步的想象和发展。
词中“一叶舟”、“一纶茧缕”、“酒满瓯”等意象将渔父畅游江中喝酒赏花的景象描绘的十分生动。
由这两首词可见词人不愿面对凋零生活寻求避世的内心情感。
词人面对所处环境的败落心理上寻求避世的安慰,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惆怅显而易见。
结合当时词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状况,南唐已经岌岌可危,加之词人安于现状以及避世的心态,内忧外患,当所有的一切压到他的身上时,他却无力挽回。
又加之妻儿的不幸,国力衰微。
这段时期的诗词创作与之前的创作格调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诗词的意象变得开阔,内容上变得丰富,不再是局限于宫廷和闺怨之中,情感也变得丰富。
这个时期他徘徊,他矛盾,面对应该承担的责任他无力应对,面对妻儿的不幸他不知如何排解,国家的不幸,自己的不幸,只能寄托在诗词的创作之中。
从词人在词作意象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二)纸醉金迷的情爱梦境李煜前期关于梦境的描写多为男欢女爱的春梦。
如《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描绘的是一情郎偷偷幽会女子的情形,从男子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两人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男子初到女子的居处,暗见女子睡态的情景。
下阕写女子醒后与男子相见的情形。
“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
我们越看下去,就一定能在它里面愈能想出更多的东西来。
”[5]线条的流动,是想象的舞影。
词上阕三四句“翠云光”、“绣衣香”写出女子熟睡的情态,该女子头发乌黑,枕头被抛在一旁,女子身上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词最后两句女子惊醒之后,看见是情郎,脸上慢慢浮现出笑容,两人想看无语却柔情无限,将两人之间情意深切表现出来。
其二(铜簧韵脆锵寒竹)大胆表露一男子对一位弹琴女子的一见钟情。
奏乐者的玉手在琴弦上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乐曲非常的好听,但是奏乐的人更美。
男女二人眉目传情、心意相通。
下片笔锋一转,宴会后情意却都成空,只能在梦中再见。
整首词大胆直露,不拘礼节,是词人对帝王生活的又一次展露。
“纤玉”将女子美好的形象描写出来,“眼色”、“秋波”这一句将女子大胆表露自己情感的态度描绘出来,于此,该女子的形象就出现在读者眼前。
这三首词有女子赴约的场景,男子偷偷幽会女子的场景,男女双方在宴会中一见钟情的场景,人物特点鲜明,情感表露大胆直接,将男女之间的情爱描绘出来。
通过对人物服饰,情态等意象的描写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出来,通过这些人物的情态可以透视出词人的情感世界。
这两首表现男女情爱的词描写得十分直白,展现了词人纸醉金迷的生活,结合词人的生活处境,词人衣食无忧,政治上无心过问,在这时期词人关注自己,关注风花雪月之事,由此可以看出词人自己对待感情的直接与坦白。
故詹安泰先生说李煜此时的词作是:“内容充实而意味不够深厚,描写精细而笔触未能沉着。
”[6](三)安逸舒适的自然意象词人前期的自然景物的意象主要包括“月”和“花”等意象,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是渲染当时的气氛,表露词人内心的情感。
如《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描写了一女子赴约的情状。
在一个花朦胧,月朦胧,雾朦胧的晚上,女子终于要和情郎见面,又是兴奋又是紧张。
放慢脚步,用手提着金丝绣鞋,迅速下了台阶,一溜烟跑到画堂南畔,拥向自己的思念的人。
这首词中女子是小周后,词人将自己与小周后见面时小周后的形象描写得十分生动。
词开头第一句对“花”、“月”、“雾”的精准描写营造出一个朦胧浪漫的意境。
再如《喜迁莺》描绘出了一个思念舞女的形象。
天已经微亮,月亮也渐渐落下,只有星星点点的云,而“我”却还无法入眠。
只是因为半夜梦见了思念已久的人,淡淡的相思之情慢慢蔓延。
想要借着雁儿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却只能依稀听见雁儿遥远的声音。
莺鸟飞散,残花迷乱,深院里一派寂寞。
院子里满地的落花残叶,由着它落尽,等着思念的人归来一起赏。
词中出现大量的自然景物的意象,“晓月”、“宿云”交代环境,天已经快到早上了,残月也慢慢下坠了,词的开头就奠定了整首词悲凉的基调。
用“芳草”代替思念的人,犹然可见所思伊人的情态美好。
同时艳而不俗,给人以清新之感。
在从这个意象的选择可见词人的闺怨词虽然承袭了花间派的艳丽,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下阕“啼莺”、“余花”、“片红”这些自然景物呈现出一派思念尤深的气氛。
从这些自然景物的选择之中可以看出词人尽管思人情深,但是这种情感依旧局限在花间词的闺怨情感之中。
从这些自然景物的意象中可以词人生活状态的安闲。
二、后期意象李煜沦为阶下囚,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囚徒生活。
这一时期李煜词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国破家亡,他不忍回望南唐的黎民百姓,不忍心看到世事这般的变化,不忍心面对自己如此的遭遇。
他将他这一腔愁苦,一腔怨恨,一腔无奈都寄托在他的词中。
后期的词人的词作中的意象变得十分丰富,词的意境十分开阔,情感表达多为离愁别绪以及对故国的思念。
词人后期词作中的意象修饰词也褪尽了前期的脂粉气,形成“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7]的特点。
这个时期词人经历了各种遭遇之后也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词作中也包含了感慨人生,思考人生的内容,思想层次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