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野外质量检查 • 野外采样质量检查内重点是增加了一系列质量检查表格, 包括: • 1、地球化学普查原始资料日常(自检、互检)验收登 记表。 • 2、地球化学普查记录卡(野外观测部分)质量检查登 记表。 • 3、地球化学普查记录卡(室内部分)质量检查登记表。 • 4、地球化学普查野外样品加工质量检查登记表。 • 5、地球化学普查野外工作方法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 • 6、1:5万地球化学普查原始资料质量检查汇总表。
• (七)样品分析及质量监控、质量评估 • 1、对样品分析元素应选择提出:一般需选 择十余种或数十种元素。同一成矿带分析 元素的选择应尽量保持一致。 • 2、Ag、Bi、Cd、Cu、Hg、Mo、Ni、Sb、Sn、 W、Y、Zn等元素提高了检出限要求。 • 3、分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要求提高
• 4、引用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概念, 要求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通过插入外部监控样实施,分别在每100 个样品编号中,在预先留出8个空号内,插入4件(均匀插入)外部 监控样,与样品一起分析, 统计外部监控样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各 项质量参数控制样品分析质量。 • 外部监控样以50件外部监控样为一个统计单元,作统计和作图判定 质量: • a.统计每一种元素单个外部监控样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对数差 (ΔlgC),并按表3日常分析准确度、精密度要求,统计每个元素 单个外部监控样的合格率,要求一次原始合格率≥85%。以考查样 品分析的准确度。 • b.统计每一种元素50件外部监控样测量值与标准值二组数据间的 相关系数(r),要求r≥0.85。以考查样品分析的偶然误差。 • c.统计每一种元素50件外部监控样测量值与标准值二组数据间的 方差分析(F检验),要求F检验值≤F临界值。以考查外部监控样测 量值与标准值二组数据间是否等精度。 • d.统计每一种元素50件外部监控样测量值与标准值的最大值、最 小值、中位值、平均值、标准偏差等参数。以考查外部监控样测量 值与标准值二组数据间分布情况及特征。 • e.以元素为单元,某元素外部监控样的质量参数中有一项参数不合 格时,应绘制该元素的外部监控样标准值和测量值虚拟地球化学图, 并进行图形进行相似性对比。
二、地球化学普查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 (三)设计书编写 • 主要是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要求,修订设计书 编写的部分内容。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 1、设计编写的依据原规范为:上级下达的任务书; 本次规范修订为:相关规范、任务书或委托方合同 要求编写。 • 2、增加了对评述前人工作及研究程度的内容要求。 • 3、增加了异常查证与评价工作的内容要求 • 4、增加了设计书附图要求的内容。明确设计书应 附选区的地理景观与工作部署图、地质矿产图、设 计采样点位图等图件。
• 8、增加了野外定点、重复样、记录和转点方法。主要内 容: • (1)采样时使用GPS结合地形图定点,定点误差<50m。 对GPS定点和航迹管理方法作了规定。 • (2)采集的样品应随袋装入样品内标签。样签应紧随样 品保留至样品加工全过程。 • (3)重复样采集应为同点不同时不同组人员实施,重复 样作为衡量采样误差而设计,重复采样数为总采样数的 2~3%,每个测区应不低于30件。重复样点应均匀分布在 工作区内。以原样和重复样分析结果为基础,以RE%为标 准,计算相对误差。RE%= 为合格,重复样合格率应≥85%。 • (4)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采样小组,要将采样点着墨 在工作手图上,以直径2mm的小圆圈标定采样点,注明采 样点号。同时每天野外工作结束后,将GPS上的采样点坐 标、时间及采样点组成的航迹由专人全部录入计算机。待 全部工作结束时打印全部航迹图和全部点位,作为采样点 位实际材料图。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50000)编 制 说 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工作简况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修订内容 重要问题的说明 结论与建议
工作简况
• 总体目标任务:在总结我国以往地球化学普 查(1:50000)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工作实际,修订《地 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
主要工作过程
• • • • • • • • • • • •
(一)资料收集与调研 1、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的收集与分析工作 2、开展省区工作的调研 黑龙江、四川省、湖北省、青海、甘肃、安徽、福建调研。 地调局发展中心调研、物探所调研 (二)规范形成过程 项目组成员按照分工,编写了总则、野外采样工作方法、样品分析及质量监 控、质量评估、数据库与地球化学图编制、异常评价等章节。 于2009年3月在南京召开项目组全体会议,集中讨论各章节内容并进行统稿, 编制了《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初稿。 初稿形成后于,分别返送项目组成员进行修订,进一步汇总意见,再次进行 统稿,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9年7月向全国地质调查单位、专家发送了62份征求意见稿。 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规范进行了全面修改,形成了《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送审稿初稿。 在形成送审稿后,于2009年10月30-31日,在河北廊坊召开项目组全体成员 并特邀牟绪赞、任天祥、奚小环、成杭新、张振海等专家共同进行讨论、修 改。在讨论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稿,形成《地球化学普查规范》送审稿。
第二章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修订内容
• • • • • • 一、地球化学普查规范修订原则 1、仅修订不相适用的部分 2、修订后的规范更具广泛的适应性 3、体现新技术新方法发展方向 4、体现地球化学普查作为一项完整独立工作 5、继续寻求在低成本基础上,突出找矿效益
• (一)修订《规范》格式 • (二)增加总则 • 将原规范中的“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的有关内容加入到总则 中,同时进一步明确地球化学普查的性质、目标、任务、方法、 适用范围、工作内容,并增加全国地球化学普查景观分区图。 • 1、地球化学普查主要任务:查明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圈 定并评价地球化学异常;优选找矿靶区,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 价;同时了解区内地层、岩体、构造等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 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信息。 • 2、 地球化学普查方法:以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或土壤地 球化学测量为主,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气体地球化学测Baidu Nhomakorabea等方 法为辅。 • 3、 地球化学普查适用范围:内地及沿海中低山、丘陵区,干旱 荒漠戈壁残山区,半干旱草原(山地和丘陵)区,岩溶地区, 森林沼泽区,半湿润高寒山地,干旱、半干旱荒漠高寒山地, 高寒湖沼丘陵区等基岩出露区及浅覆盖区。 • 4、 地球化学普查工作内容:野外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数据 处理、图件编制、异常评价、成果报告编制等内容。
项目组成员与分工
姓 名 陈国光 张 华 叶家瑜 张德存 陈德友 杨少平 李宝强 向运川 梁晓红 职 称 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高工 助理研究员 单 位 南京地调中心 物化探所 湖北地调院 湖北地调院 四川地调院 物化探所 西安地调中心 地调局发展中心 南京地调中心 分工 项目负责,负责范围、总则、设计书 编写、成果报告编写部分的编写 负责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质量总 分编写 负责分析测试方法编写 负责地球化学图件编制,参与异常查 证与评价、野外工作方法编写 负责异常查证部分,参与野外工作方 法 参与野外工作方法 参与野外工作方法、异常查证与评价 部分编写 负责数据库、地球化学统计、汇交资 料部分编写 工作人员
• 6、岩石测量在本规范中规定一般不作面积性 测量,以剖面性测量为主。主要是在下列情 况下选择岩石测量:a)需进一步查明异常源 的确切位置、含矿层位、含矿构造带或岩体, 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不能满足要求的 地区;b)为了有利于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异常 的推断解释,需要获得某些岩体、地层或不 同岩性中的元素丰度值时。 • 7、取消了水化学测量方法。
(四)野外工作方法
• 1、增加了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半干旱 中低山丘陵景观,岩溶景观,森林沼泽景观, 半湿润高寒区景观,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 景观,高寒湖沼丘陵景观等地区野外工作方 法。对不同景观的采样密度、采样层位、采 样粒级、野外样品加工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 面的规定。
• 2、增加了对次级景观方法的采样密度、采样层位、采样方法的 规定。将区内的次级景观划分为山地、丘陵和浅覆盖区,针对不 同景观区次级景观的特点,确定了不同的地球化学普查方法。 • (1)内地及沿海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野外工作方法以 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为主;在准平原、盆地周边、山前地 带、黄土覆盖等地区,覆盖层小于30M的浅覆盖区,采用机动浅 钻采集土壤样品。 • (2)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区荒漠残山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 主,剥蚀戈壁地区、浅覆盖区以土壤测量为主。 • (3)半干旱景观分区山地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丘陵和浅 覆盖区以土壤测量为主。 • (4)岩溶山区和低山丘陵区,峰丛、峰林谷地,峰丛、峰林洼 地,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岩溶平原(包括较大面积的盆地), 采用土壤测量和塘积物测量。 • (5)森林沼泽景观的中低山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丘陵区 以土壤测量为主。 • (6)半湿润高寒山地景观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 • (7)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 在山地主脊附近山势陡峭区段选择山麓堆积物的碎岩屑作为采样 介质。
• 5、要求每个1:50000图幅样品分析工作结束后,实验室 必须及时地对最终报出的样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 性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质量评估,并提交质量评估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 (1)任务来源; • (2)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的摘要; • (3) 分析方法的质量参数,分析方法检出限、准确度 和精密度; • (4)整个图幅各元素的报出率、总报出率; • (5)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参数; • (6)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 • (7)异常点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 • (8)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 (9)质量控制图。 • (10)外部质量控制监控样各项质量参数(合格率、相 关系数、F检验)完成情况。
• 3、在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在羽 状水系发育区段的采样方法。确定“应在多条羽状水系 内布点,组合成一个样,将样点标在较大或中间水系内, 并作为中心点,其他水系各点用箭头指向中心点”。 • 4、增加了样品编号的内容。明确:“样品编号,每50 个编号内预留5个号码,其中4个号码为插入监控样, 1 个号码为插入重复样,插入号码应均匀分布”。 • 5、对土壤采样层位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原规范为距 地表20-50cm深处的B层或C层。本次规范明确为“采样 部位应是残坡积层中下部,采样深度30Cm以下”。
• 9、对过筛后的样品重量作了增加,由原来120g或150g增加到现 在的300g,并提出要求加工后的样品缩分成2份,1份送分析,1 份装箱暂时保存。 • 10、对水系沉积物记录格式作了较大的改动。 • (1)水系沉积物采样记录内容增加了:水系级别、样品颜色、 有机物含量、植被覆盖率、地质时代、岩石类型、岩溶类型、 污染、GPS文件号、GPS ID号、标记位置等内容。 • (2)土壤采样记录内容增加了:土壤成因类型、样品颜色、有 机物含量、植被覆盖率、侵蚀、盐渍、地质时代、岩石类型、 岩溶类型、污染、GPS文件号、GPS ID号、标记位置等内容。 • (3)岩石采样记录增加了:样品类型、GPS文件号、GPS ID号、 标记位置等内容。
• (六)实验室样品加工 • 1、为了提高效率,本规范提出了水系沉积物 样品、土壤样品和岩石样品中测定金元素时, 可从全部样品中缩分出部分样品,用不含金元 素污染的铁质合金磨具加工,也可与其它分析 元素一起用无污染的磨样机进行加工。 • 2、增加了对样品加工全过程质量的规定:样 品加工全过程损耗率((样品总质量—破碎后 样品质量)×100%/样品总质量)不得超过5%, 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过筛率必须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