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基础麻醉
麻醉前是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
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
1、基础麻醉必须有麻醉科医师实施,并进行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或手术室内进行。
3、主要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
应有麻醉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
氯胺酮3-5mg/kg,肌内注射。
用于儿童。
咪达唑
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0.01-0.03 mg/kg,静脉注射。
局部麻醉
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1、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
因此,术者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麻醉前病人应禁食8h、禁饮4h以上。
对于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
用药前应经至少有两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
避免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5、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表面麻醉
局麻药直接粘膜接触后,穿透黏膜作用与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
眼、耳鼻喉、气道等部位黏膜麻醉。
不同部位选择不同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
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球或纱条填充。
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需多次给药,一般2-3次,每次间隔5分钟。
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不良反应】
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二)
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手术区的组织内,组织神经末梢而达到局部麻醉的作用。
【适应证】
体表手术和介入性检查的麻醉等。
【禁忌症】
局部感染,局部肿瘤。
【操作方法】
一针技术:先行皮内注射药物形成皮丘,再从皮丘边缘进针注药形成第二个皮丘,沿手术切口形成皮丘带。
分层注药:及浸润一层切开一层,以达到完善的麻醉目的。
每次注药应回吸收,以免血管内注药。
【常用药物】
0.5﹪利多卡因
【不良反应】
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经静脉或肌内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除后,病人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一、全身麻醉的诱导
全身麻醉的诱导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物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身麻醉诱导期。
【全麻诱导前的准备】
1、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病房和手术名称。
2、询问病人是否禁食、取下义齿。
3、接好麻醉机电源、气源,并检查麻醉机及呼吸器功能是否正常。
4、检查气管插管用具,包括面罩、口咽通气道、喉镜、气管导管及管芯、牙垫、呼吸器及吸痰管等。
5、连接血压计、心电图和SpO2,并测定血压和心率的基础
值。
6、开放静脉通路、开放胃肠减压管。
【全麻诱导方法】
1、吸入诱导法:除应用于小儿外科外,现很少使用,有时以面罩吸入诱导。
将麻醉面罩扣于病人的口鼻部,开启麻醉药蒸发器并逐渐增加吸入浓度以使病人意识消失并进入麻醉状态。
2、静脉诱导法:先以面罩吸入纯氧2-3分钟;将选择的静脉麻醉药从静脉缓慢注入,同时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待病人神志消失后再注入肌松药;病人的呼吸受抑制或停止时,应用麻醉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然后进行气管内插管。
插管成功后立即与麻醉机相连接,进行机械通气。
二、全身麻醉的维持
全身麻醉的维持期主要任务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的要求,消除各种不良反射,调控病人的生理功能以保证循环和呼吸等功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