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白居易

合集下载

浅论白居易长恨歌

浅论白居易长恨歌

浅论白居易长恨歌浅论白居易长恨歌【论文关键字】白居易长恨歌主题风情感伤【论文摘要】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讽谕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持爱情说: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肯定白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

《长恨歌》自产生之日起,对主题的看法、理解就有分歧,时至今日多种主题说仍然存在,综合看大致有三种说法,即“讽谕说“(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恨其误国)、“爱情说”(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专一的爱情)、“双重主题说”(指爱情悲剧的双重性、人物性格的双重性、作者态度的双重性。

剧中男女主人公.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既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又是美好爱情的体现者;作者原本有“惩尤物,窒乱阶”的意图,但在具体描写中赞扬二人爱情的成分却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在一般都认为:“双重主题说”比较符合作品实际,笔者则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

说它是写爱情的,根据是这样:(一)这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

说《长恨歌》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因为悲剧故事的始末在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晰:全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开端,先写杨玉环入宫,受专宠;次写马嵬兵变及李、杨爱情悲剧结局;再写唐明皇奔蜀及回宫后对贵妃的笃诚思念;最后借助想象的翅膀,写贵妃死后成仙,对玄宗一往情深,并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束整个故事。

该诗不仅故事完整,而且情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诗的后半部分想象、虚幻了一个恍惚迷离,“虚无飘渺”的别开生面的仙境,使杨贵妃死后的艳艳形象再现于蓬莱,沟通了天上人间永远不存在的爱情。

这使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的故事就不再是简单的纪实诗,而成了一个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更带有典型意义的悲剧。

这种仙化式的悲剧结局,是作了喜剧处理的。

它不仅写出了李、杨至死不渝的爱情,而且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死而复生、恩爱不绝的奇迹。

长恨歌论文一千字

长恨歌论文一千字

长恨歌论文一千字篇一:《长恨歌》诗意论文《长恨歌》诗意论文摘要:如果诗中写的唐杨爱情真的那么缠绵、那么“天长地久”的话,那只能说明唐明皇至死都对自己重色轻国未悔过,那是不是也说明他作为国君,有点抓小舍大了呢?这与孟子所倡导的“舍生取义”的传统优秀民族精神是不是有点相悖呢?这是不是不仅仅引起了诗人之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还会引起千百年来亿万读者“恨”无止休呢?《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早在作者生前,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可见白居易的七言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与《琵琶行》流传有多广了。

可一直以来,人们对长恨歌的理解存在着不少分歧,一般的编者篇二:关于长恨歌的论文浅谈《长恨歌》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10国贸三班黄泳嫦101042106内容摘要:从古至今,后人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讽喻诗,有的人认为是赞颂爱情诗,还有的人认为是双重说。

本人综合分析作者白居易背景和对《长恨歌》中的人物李隆基与杨贵妃的分析,肯定《长恨歌》以抒情为主,用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寄托表达作者自身爱情故事的感情。

关键词:长恨歌李隆基杨贵妃《长恨歌》是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游仙游寺时候,有感于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教育论文:大珠小珠落玉盘究竟比喻什么

教育论文:大珠小珠落玉盘究竟比喻什么

教育论文:大珠小珠落玉盘究竟比喻什么摘要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段音乐描写最具特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对其中语句注解作比喻琵琶的乐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解说”则认为是“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

从琵琶乐声的音色、旋律、传播和发音几方面物理特征来分析,即可见这几句诗文既是用现实生活与自然现象中常见的声响来摹拟琵琶弹奏的乐声,以熟写生;也是用比喻描摹乐声发散传播的态势,化无形为有形;又是用比喻刻画琵琶弦发声的情状,从而突出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

关键词《琵琶行》比喻手法音乐描写白居易著名歌行体长诗《琵琶行》中有一段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册教材对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注解作“分别比喻乐声的浊重和清脆。

一说,形容声音的清脆圆润。

”……显然教材编注者认为这一组诗句是运用比喻描写琵琶弹奏的音乐声。

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解说”部分指出“‘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

”“这一段的音乐描写是全诗最具特色之处,作者运用了大量拟声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弹奏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

”同书“资料连接”部分转引霍松林先生的著作《〈琵琶行〉赏析》中也认为“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加强其形象性”。

可见三者对这一组诗句描写对象的看法不尽一致,本文拟立足诗文细读对此略作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一、对照比喻修辞格结构特点即可见教材注解显得过于笼统王希杰先生在《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对比喻修辞格的结构特点归纳得简洁明了: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

白居易诗歌主张再认识

白居易诗歌主张再认识

白居易诗歌主张再认识摘要:白居易不仅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诗论家。

他提出了一种批判现实、反映现实的诗歌创作理论。

他强调发挥诗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作用,主张诗歌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力求语言浅显易懂。

应一分为二地看待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他的诗歌理论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片面之处。

本文试图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理论;现实主义引言白居易是继杜甫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共创作了近三千首诗,他不但是个多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论家。

他总结了陈子昂、杜甫等人关于诗歌的进步理论,结合时代需要,写下了《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寄唐生》、《读张籍古乐府》、《策林》、《伤唐衢》、《采诗官》等诗文,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形成了一种批判现实、揭露现实的,用诗歌反映现实的新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他的诗歌主张在新乐府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研究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文章层出不穷。

高敏和李淑蓉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期刊中发表了《白居易诗歌理论评述》一文,这篇文章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评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它不仅对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给予充分肯定,而且也指出了白居易诗歌主张存在的片面性,但是文章对白居易诗歌主张进步性的评价不全面。

马瑞在《文学研究》期刊中发表了《白居易诗歌理论之再认识》,这篇论文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诗歌创作目的、诗歌语言三个视角研究白居易诗歌理论。

作者没有从诗歌内容与形式这个角度来探讨白居易进步的诗歌主张,使得这篇论文缺乏完整性。

这篇文章也谈到了白居易诗歌主张的缺陷,但是该论文的作者只是分析了白居易诗歌主张不足之处的一部分,文章并没有涉及到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缺乏含蓄性和朦胧美。

他们对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认识虽然正确但并不全面。

白居易论文

白居易论文

正值中年的白居易在经历了一场大的人生变数之后,他的诗风和人生态度改变了。

他诗中的“花"较前期也略有不同。

到底是什么样的变故对白居易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遇刺。

白居易愤于当时权贵集团对如此大事之漠然,便越权上疏,力主严缉凶犯以肃法纪。

这一下惹恼了权贵集团,白居易的仕途也由此断送了。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从此,天下再无当年那个为民请命的诗人,再无中唐政坛那股清正之风。

白居易变得消极了不少,早年的佛教思想也开始在内心深处滋长,他无奈地自云“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这一时期,他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如贬官江州的次年写下《琵琶行》,这与他的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有很大的关系.“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打头两句,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感伤.贬官江州的白居易,颇有一股迁客骚人之情,有如后世范仲淹所云“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

这在他“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中深有体现.枫叶-—写秋天,荻花—-写秋天。

注意,这时候白居易诗中的“花”便带有了他被贬后的那种感伤、失落之情;“秋瑟瑟”——更是写秋天,“瑟瑟秋风”或者说“飒飒秋风”,吹落秋叶,吹尽荻花,吹得大诗人白居易心里发寒。

这个时候不仅仅外界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风萧瑟,波波涌起”,更是大诗人白居易他自己的内心处在秋天,他的人生也处在秋天.走在仕途的下坡路上的白居易,正如他诗中的荻花,春日盎然,夏日繁盛,谁知朝廷风云突变,阴晴无常,白居易的秋天提前来临,仕途上正锐意进取的他忽遭此等变故,然后如荻花在风中飘零,心中的那种伤感我们可以想象.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白居易自云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以及琵琶女自述身世之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一个官员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也并非无路可走,比如说前世的陶渊明,他就选择了归隐山水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但这在后世评论家眼里仅仅是算得上是“小隐"。

议论文素材

议论文素材

白居易体恤民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

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

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

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

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

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

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

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

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

”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

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吉鸿昌爱民故事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把民众当父母,对危害人民的事和人都极为痛恨。

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绝不宽恕。

他有一个亲侄儿叫吉南星,在乡下为非作歹,为了掩盖奸情他竟用砒霜毒死人家全家七条人命,被当地县衙收押。

吉鸿昌的祖母出于私情,强行保释。

县衙碍于吉鸿昌声望权势,拖延不决。

后来吉鸿昌得知真情后,立即实际情况信责问县官:“我当师长,他杀人全家,你不问罪;如果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要杀全村、全县的人吗?”并让副官赶到县城,将吉南星当众执行枪决,为民伸冤报仇。

1929年7月,吉鸿昌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

有人奉承他,在他一张大照片上写了八个字:“官运鸿昌,光辉祖宗”。

吉鸿昌看罢大怒,把照片撕得粉碎,训斥那人道:“你把我吉某当成什么人!我吉鸿昌把民从当父母,一民为民众谋福利,高官、厚禄、金钱、地位算了屁!”爱民英雄徐洪刚徐洪刚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班长。

在探亲归队途经四川筠连县时,有歹徒在车上抢劫和调戏妇女,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挺身而出,同4名歹徒殊死搏斗,身上连中14刀,肠子从刀口中流出,但仍用双手死抑着一名歹徒的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跟白居易学写议论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跟白居易学写议论文

跟白居易学写议论文最近对白居易产生了兴趣,先后读了《旧唐书》《新唐书》中的《白居易传》,想写一些白居易的专题文章,因为备考走火入魔,读书时第一反应总是学生从中能学到什么,所以第一篇文章,就写写白居易的作文技巧吧。

拿《旧唐书》中白居易最完整的一篇谏书为例。

文章如下:①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

臣内察事情,外听众议,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

②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

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

人谁无私,因以挟恨,或假公议,将报私嫌,遂使诬谤之声,上闻天听。

臣恐元稹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职,必先以稹为诫,无人肯为陛下当官守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

内外权贵亲党,纵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知。

此其不可者一也。

③昨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虽徇公,事稍过当。

既从重罚,足以惩违,况经谢恩,旋又左降。

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

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

况闻士元蹋破驿门,夺将鞍马,仍索弓箭,吓辱朝官,承前已来,未有此事。

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

远近闻知,实损圣德。

臣恐从今已后,中官出使,纵暴益甚;朝官受辱,必不敢言。

纵有被凌辱殴打者,亦以元稹为戒,但吞声而已。

陛下从此无由得闻。

此其不可二也。

④臣又访闻元稹自去年已来,举奏严砺在东川日枉法,没入平人资产八十余家;又奏王沼违法给券,令监军押柩及家口入驿;又奏裴玢违敕征百姓草;又奏韩皋使军将封杖打杀县令。

如此之事,前后甚多,属朝廷法行,悉有惩罚。

计天下方镇,皆怒元稹守官。

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怨,朝廷何由得知?臣伏闻德宗时有崔善贞者,告李锜必反,德宗不信,送与李锜,锜掘坑炽火,烧杀善贞。

曾未数年,李锜果反,至今天下为之痛心。

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

此其不可者三也。

⑤若无此三不可,假如朝廷误左降一御史,盖是小事,臣安敢烦渎圣听,至于再三!诚以所损者深,所关者大,以此思虑,敢不极言!全文加上标点一共710字,分为五段,是一篇标准的考场议论文,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古代文学小论文(白居易感伤诗)

古代文学小论文(白居易感伤诗)

论白居易感伤诗体现的精神内涵摘要与带有现实功利色彩的讽谕诗不同,感伤诗脱离了中唐功利化主流诗风,表现领域从外部现实转向内心情感世界的开掘,反映了白居易的真正人生体验。

感伤诗呈现阴柔清婉、落寞感伤的凄美风格,流露了白居易的恻隐之心、慈爱之怀、友义之情、故园之思。

从总体上评价,其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感伤诗精神内涵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因此,感伤诗是感物道情的诗作,如:由眼前境遇引发的伤春、对故乡的思念、对亲友的追忆惦念,由身世凄凉的歌女与自己遭遇相似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等等。

与反映现实、带有功利性的讽谕诗不同,感伤诗是表现人生境况、生命体验的诗,诗歌表现领域由现实世界转向内心情感世界,脱离了中唐尚俗务尽的功利化主流诗风。

多样化的主题使感伤诗成为人生体验的史诗,嗟老忧生、离愁别恨、悼亡之悲、羁旅之苦、仕途坎坷、故园之思等种种人生遭遇和感受都在诗中有所反映。

白居易笔下的审美客体往往是秋天萧瑟的景象,审美主体是孤独愁苦的自我,主客体交融使感伤诗呈现阴柔清婉、落寞感伤的凄美风格,与偏于表现主观感受的中唐大历诗歌和充满嘘唏之叹、酸楚之味的晚唐诗歌风格相近。

精神内涵感伤诗的产生受到由白居易的世界观、人生道路、中唐社会特点、文人传统所影响。

封建时代正直的下层知识分子虽然有爱国、爱民的情怀,但难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他们在人生前期以积极的进取心介入社会,可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容易遭受排斥和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以清醒的头脑反思现实社会。

一些文人在对理想失望后,希望通过钻心佛道两家义理寻求精神寄托,把文学表现领域转向对人生悲怨的抒写、对命运的观照上。

感伤诗流露出诗人对生死、衰老、贫困的烦忧,因仕任远方有家难归的苦愁,对命途蹭蹬的喟叹,白居易力图从佛教义理中寻求解脱,但无法完全以旷达的胸怀对待人生,感伤诗体现了中唐社会衰落时期穷愁落寞知识分子的种种人生感悟,是封建时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不要骄傲自大议论文800字5篇

不要骄傲自大议论文800字5篇

不要骄傲自大议论文800字5篇不要骄傲自大议论文800字(精选篇1)相传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做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所称颂。

相对而言,骄傲不仅使人落后,还会招致不良后果。

比如自满亡国的故事: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

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3支箭,嘱其复仇。

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3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败契丹,无往不胜。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起来,纵情声色,终日与美女在一起。

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这个故事充分的表明:人不可骄傲,一旦骄傲,若不收拾,将会祸端骤起,不利于己。

综上所述,“谦受益,满招损。

”谦虚使人取得成就,赢得别人的称颂,而骄傲却令人不思进取,招致不良的后果。

这充分说明,虚心是取得成就的第一步。

但谦虚并不等于谦卑,也不等于虚伪。

在荣誉面前,谦虚是一种美德。

为了赢得谦虚的名声而“谦虚”,就是虚伪;为了讨好他人而谦虚,就是谦卑。

我们不需要谦卑的谦虚,也不需要虚伪的谦虚,只需要真实的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

”让我们养成谦虚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吧!不要骄傲自大议论文800字(精选篇2)生活中,总会不经意学到很多东西,而他教给我的,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是,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可能是过去习惯了被放在高位,我进入初中一直都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自认为小学成绩我可是全校的第一名,初中自然也是。

可是我却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有比我更好的同学。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毕业论文-白居易的洛阳情结

毕业论文-白居易的洛阳情结

毕业论文-白居易的洛阳情结优秀设计白居易的洛阳情结The complex of Bai juyiTO Luoyang摘要:唐代诗人中,白居易与洛阳最有缘。

他被洛阳城内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深深吸引着,他经常游逛观光,对龙门、天津桥及私家园林均做过生动的描绘。

尤其诗人历经宦海风波,身心俱疲,加上身体欠佳,抽身长安,洛中养老是多年的愿望。

身闲心乐是白居易晚年追求的生命体验,自足是白居易晚年洛阳生活的一大思想特点,以洛阳为人间仙境,以洛下生活为人间仙境。

但是时其闲适诗歌不再为时事而忧叹,不再回响有志之士的抑郁、落拓、苦闷之音,不再表现儒家精神中对社会的责任,这是诗歌兼济天下的人文精神的失落。

白居易从长安长归洛阳,在长达三十年时间里,白居易始终关注着洛阳、牵挂着洛阳,不管任职中央,还是地方做官,不管仕途顺利,还是惨遭贬罚,白居易对洛阳的感情和思念始终绵绵不绝、愈久弥深。

本文首先从白居易的洛阳之行考辨谈起,其次论述了白居易的香山情结、山水情结、牡丹情结、诗作情结、居洛情结、葬洛情结和佛教情结,最后探讨了白居易洛阳情结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白居易;洛阳;中隐思想;情结Abstract: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s, Bai Juyi was the most close friend of the Luoyang. He was deeply attracted by the exquisite natural scenery and the extensive cultural landscape and went frequently sightseeing to Longmen grotto, the Tianjin bridge and the private botanical garden and made the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m. After the official circle disturbance, the poet’s body and mind was all weary, he leaved Chang An with his unsound health. Since then, living in luoyang after his retirement has been his dream. Self-ent erainment and leisure featured Bai Juyi’s old age life experience. With self-satisfaction, Bai Juyi took Luoyang as a fairyland and lived there like a god in the humane world. But after his failure toachieve his ideal of managing both the family and the country, his poetry no longer describes canurrent events, contains worries sighs, or boost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ssential to the Confucius doctrine. During his return from Chang An to Luoyang, which lasted more than 30 years, Bai Juyi always payed close attention to Luoyang, worried about Luoyang. Whether being a senior official or a low rank civil servant, Bai Juyi always missed Luoyang and his affection for Luoyan grew deeper and more profound as the time went. This paper firstly conducts a analysis on Bai Juyi’s visits in Luoyang; then analized seperately Bai Juyi’s affection to Luoyang's Xiangshan temple, to Luoyang’s natural beauty, to Luoyang peony, to the poetry about Luoyang, to the life in Luoyang ,his decision to be burried in Luoyang and Buddhist complex in Luoyang; and at last,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Bai Juyi’s effection to Luoyang.Key words: Bai Juyi; Luoyang; beahermit thought; complex目录引言 (1)一、白居易洛阳之行考辨 (2)二、白居易的洛阳情结 (4)(一)山水情结 (4)(二)牡丹情结 (5)(三)诗作情结 (6)1、作诗咏洛阳 (6)2、存诗于洛阳 (6)(四)居洛情结 (7)1、独特的中原文化 (8)2、独特的城市地位 (8)(五)葬洛情结 (9)1、留骨洛阳的疑问 (9)2、留骨洛阳的原因试析 (10)(六)佛教情结 (10)三、白居易洛阳情结的审美价值 (11)(一)洛阳之于白居易的文学 (11)(二)白居易之于洛阳 (13)1、文学价值 (13)2、诗化洛阳 (13)结语 (14)注释 (15)参考文献 (15)后记 (17)引言白居易,字乐天,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其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

唐诗三百首论文(五篇)

唐诗三百首论文(五篇)

唐诗三百首论文(五篇)第一篇:唐诗三百首论文《唐诗三百首》课程报告一:带有“花”字的唐诗(30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竛《寒食》)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5.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赠孟浩然》)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8.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9.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王维《青溪》)10.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李白《长干行》)11.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锁。

(王维《洛阳女儿行》)12.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13.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14.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15.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1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18.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杜甫《佳人》)19.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20.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2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22.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杜甫《丽人行》)23.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杜甫《哀江头》)24.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王维《桃源行》)25.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杜甫《春宿左省》)2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27.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元稹《行宫》)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考议论文素材:关于“积累”的典型论据

中考议论文素材:关于“积累”的典型论据

袁枚积累语⾔——积累的“数量”是创作“质量”的保证清代的袁枚⼗分注重积累语⾔ , 他许多的好词佳句都是从村夫僧⼈那⾥得到的。

有⼀次,在⼆⽉梅花盛开的时节,站在梅树下的⼀个村夫很⾼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花了!”袁枚听了,⼼想:“这不是诗吗?”他便默默地记下,久久咀嚼,后来就写出了“⽉映⽵成千个字,霜⾼梅孕⼀⾝花”的名句。

还有⼀次,⼀位给袁枚送⾏的僧⼈,惋惜地说:“可惜园⾥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袁枚吟得“只怜⾹梅千百树,不得随⾝带上船”的诗句,⼀直为⼈称道。

苏步青的“零布头”——时间是积累不可缺少的“⽀出”我国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喻为零布头,并加以利⽤。

他在参加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何》的后半部分。

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零布头,只要充分利⽤,能做不少事情呢。

”时间本来是⼀定的,但是,对于善于利⽤它的⼈来说,是⾛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助跑器”。

拿破仑的知识积累——成功离不开积累当年叱咤疆场,横扫欧洲⼤陆的拿破仑,⼀个给法兰西⼈民带来⽆限荣耀,⼀个向世⼈发出“在我的字典⾥没有‘不可能'”的誓⾔的“⾃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地积累。

在他于巴黎军校攻读炮兵攻略,学习海军知识时,⼀直是勤勉地苦学,⽤⼼地积累。

当室友们吃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依旧潜⼼于对地理、历史和数学的研究并乐此不疲。

这⼀直持续了他整个学习⽣涯的积累过程,为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终于,拿破仑成就了法兰西帝国,⽽长期的积累则成就了拿破仑,成就了他近似疯狂的⾃信。

昆⼭⽆书——积累要从点滴开始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学问家。

他⽣长在江苏昆⼭,据传说,他从⼩就如饥似渴地勤奋读书,没有多少年,昆⼭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今还流传着“昆⼭⽆书”的美谈。

顾炎武的著作《⽇知录.⾃序》说:“⾃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余年,乃成⼀编”。

他不仅每天读书,⽽且遇到难题,⼀定弄懂弄通;发现疑点,更是反复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当为⽌。

论文琵琶曲

论文琵琶曲

“声、曲、语”中品琵琶---------浅谈《琵琶行》中白居易情感的变化奎屯市第三中学余小燕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作者被贬江洲的第二年写的,在我国古代文人诗歌中,它是艺术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传千古的佳作。

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被排挤的悲愤之情。

作为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叙述中饱含着作者白居易浓烈的感情。

而作品中白居易的情感并没有一泄而出,通过诗歌中“声、曲、语”三个词,分三个阶段,情感如甘泉缓缓涌出,积势而发。

“忽闻水上琵琶声”白居易江边夜中送客时,“举酒欲饮无管弦”,举杯饯别时,却连助兴的音乐也没有。

“醉不成欢惨将别”,因为无乐,所以醉不成欢,分别本来触人愁怀,无乐就更使人感到心境悲惨。

“忽闻水上琵琶声”,正在感到无乐的孤寂时,忽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真不啻空谷足音。

此时的白居易因身贬异地,又与从京城来探望自己的友人分别,主客凄凉伤别情绪不言而喻。

白居易的内心因被贬而有伤感,更想借酒与乐消愁。

无疑在孤独无助的时候,“忽闻水上琵琶的声音”,那是求之不得的。

在常人听来这本是曲是乐,而白居易耳中听到是琵琶“声”。

这既表明了白居易对乐律的谙熟,也可见他察觉京都之声的敏锐,仅一个“声”字,却已表明此时白居易情感的孤独、寂寞。

也渗透了白居易渴求知音的强烈欲望。

“曲终收拨当心画”盛情难却,琵琶女终于开始了弹奏。

先是转轴、拨弦、调音,很利索的三两声,虽然未成曲调,却已是脉脉含情了。

每一根弦、每一个音,都压抑着、幽咽着,显出沉思的样子,好像在倾吐自己的失意。

她的弹奏自然,没有一点矜持,没有一点做作,也没有一点取悦于人的意思,只是借琵琶来诉说自己的往事和心中无限的感触。

她轻拢慢捻,左手的指法很能传情,又抹又挑,右手的动作十分准确。

先弹了一首《霓裳羽衣曲》,紧接着又弹了一首《绿腰》。

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一阵急雨,小弦切切,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

嘈嘈切切交错着,就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

琵琶行-议论文800字

琵琶行-议论文800字

琵琶行-议论文800字《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这首许多中小学生必背的经典,相信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

《琵琶行》被改编成了流行歌曲,有人认为”行’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现代方式将这种文体唱出来,容易顺覆人们对这种文体的认识,但我却不赞成这样的观点。

记得这首歌爆红是在20xx年秋天,就像那首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男女老少都能跟着呼两句的”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一样,《琵琶行》也是在这此年很热门的软件”抖音’上走红的,因为刷10个视频有七八个都是这首歌为背景音乐,很快也是男女老少都能跟着音乐唱上两句,我们常开玩笑说:”明明每首歌的歌词都能一字不落的记住,怎么一到背课文就一个字也记不住了呢?’前面讲到《琵琶行》是许多中小学生必备的经典,但是600多字的长诗确实难背,若是不能很好的加以理解,那背起来便更是坎坷。

但神奇的是,当古诗变成了歌调,变成了一个个音符被唱出来,竞变得朗朗上口,流利了许多。

或许这群将《琵琶行》改变成流行音乐的”90后’艺术生,无意中拯救了那个”背哭’的一代又一代人呢!其实现在写歌词就像古人写诗一般也讲究押的和节奏。

当古诗被加上美妙的旋律后,我们似乎更能体会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还记得初二那年的文艺汇演,有一个班的女生就跳了这支《琵琶行》,原来不仅有人把它改编成歌曲,人们听了歌,还能编成舞呢!只见那些女生们穿着红色的汉服裙子,一人手上拿着一支绣着花纹图案的圆扇子。

她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舞动,我们观众坐在下面,日光也随着她们不断的跳动着,舞台光照在她们身上,就好像你洁白的月光,她们拿手中的扇子遮住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和眉间的那朵画上去的,犹如朱砂痣一般的小红花,再加上那动听的乐曲我们好像真的身临其境般的看见了白居易,诗中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女子。

我实在不认为将”行’唱出来会顺覆人们对这种文体的认识。

相反,正是因为这些多姿多彩的展现形式,使人们陶醉,使一些本不怎么接触诗词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诗词之美更淋滴尽致的体现出来,也使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大学语文论文:我读白居易的《长恨歌》

大学语文论文:我读白居易的《长恨歌》

我读白居易的《长恨歌》10级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4班郭钜滔A.内容提要:1.作者介绍2.《长恨歌》创作原由及笔者观点3.分析文章,解析意思B. 论文正文字数:1932字‘C:论文编写时间:2010/12/26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论文正文:《长恨歌》是白居易著名的代表作,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其时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50多年前的“天宝遗事”(杨贵妃被赐死是756年的事情)。

有感而发,便创作了这篇《长恨歌》,作者没有拘泥于历史真实,而主要是根据传说,构思出一个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婉转悲戚而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历代传诵不衰。

在歌颂他们的爱情和对他们爱情悲剧的同情之外,也有对他们早先逸乐误国的讽刺,感染力强,艺术表现力丰富,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艺术成就众口一词,深得赞誉,而对诗歌的主题,历史有争议,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

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本论文作者持双重主题说,这是因为作者以“情”作为主旋律,又在文章中牵扯着政治上的起伏波动,用情感与政治来渲染这段爱情的悲剧。

这段爱情,虽然期间极乐,但是结果却是一种悲剧,对于唐明皇,断送了江山断送了美人!对于杨贵妃,断送了爱情断送了生命!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论文-白居易

论文-白居易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分校(工作站)专业学号学生姓名年月【摘要】白居易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就是诗歌。

他的许多诗歌,和李白、杜甫同样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强烈的表达了人民的呼声与抗议。

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方法上,对当时和后代,国内和国外,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所留给后辈的这份珍贵遗产,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浅谈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据其自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

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

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

因此,我将从这四类诗中来谈谈其艺术成就。

一、讽喻诗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

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秦中吟》据其小序,是写贞元,元和之间在长安所见所闻而感到可悲的事:或是民生的困苦,或是社会风习的窳败。

《新乐府》所反映的问题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边防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礼乐教化问题等,绝大多数都是属于针砭,批评的范围,特别突出的是朝政的弊端,君臣的腐败,穷民的哀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摘要】白居易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就是诗歌。

他的许多诗歌,和李白、杜甫同样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强烈的表达了人民的呼声与抗议。

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方法上,对当时和后代,国内和国外,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所留给后辈的这份珍贵遗产,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
浅谈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据其自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

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

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

因此,我将从这四类诗中来谈谈其艺术成就。

一、讽喻诗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

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秦中吟》据其小序,是写贞元,元和之间在长安所见所闻而感到可悲的事:或是民生的困苦,或是社会风习的窳败。

《新乐府》所反映
的问题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边防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礼乐教化问题等,绝大多数都是属于针砭,批评的范围,特别突出的是朝政的弊端,君臣的腐败,穷民的哀苦。

这些诗鲜明的表现了作者“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的创作宗旨,那些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平民,农夫,哀苦无告的宫女,弃妇,冤民,写的特别真切,特别富于情感。

如《观刈麦》中描写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农民们脚下是灼人的热气,脊背受着火辣辣的阳光的照射,在五月的烈日下耕作的辛劳跃然纸上。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这样一个贫妇人的出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而作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她家的田地因为缴纳官府的赋税而卖光了,只好捡别人田里剩下的麦穗充饥。

而今天的拾麦者,昨天还是割麦人;今天的割麦者,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人。

这首诗真切的描写,揭露了沉重的赋税使人民食不果腹的社会现实。

讽谕诗在表现形式上,多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

《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井底引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对发展中国叙事诗的传统有积极的贡献。

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龙》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际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绘出皇帝耳目闭塞、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遭剥削的情况。

《题海图屏风》则通过海中大鳌兴风作浪、鲸鲵助威肆虐,造成“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的景象,为
当时藩镇割据、联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的写照。

还有把鹤、鸟、松、竹等动植物拟人化,用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及其关系,
二、闲适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适意二首》)以及“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

不唯非贵相,但恐出祸因”(《自题写直》)等等,仍从侧面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闲适诗中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佳作。

如《观稼》、《归田三首》,写农村景象,质朴而清新。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以游记文的笔法依次记叙五日游山的经过,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另外,白居易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了许多诗材,例如他关于家庭伦理方面的诗就很多,还很用情,很感人,他写给弟弟白行简的诗有14首,写给妻子,写到妻子杨氏的诗有40多首,都是前人所无。

特别是写给妻子的,有他对妻子的真情告白,有二人的情感交流,还有生活细节的描写,十分动人。

结婚之始他写《赠内》,表示要生死与共,贫贱相守,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如贬江州,移忠州,外任苏杭,都是夫妇同行,都有赠诗之举,直至临终之年他在《自咏老身示诸家属》中还写到夫妻恩爱。

白居易这些闲适诗写的都是很生活化的,不少写的很诙谐,很有情趣,博得许多人的赞赏,在诗歌发展史上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可以说白居易开始了古代诗歌创作加速了向生活化,写实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宋代的许多大诗人比如苏轼,陆游都有大量的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显然他们是白居易的继踵者。

白居易的闲适诗越到晚年写的越多,从诗里看,他的退休生活很丰富,心境很安恬,他在退闲时期写的大量退闲诗,对步入老年社会的当下也是具有阅读和欣赏价值的。

三、感伤诗和杂律诗
白居易的感伤诗写一时感触,而往往有深沉的寄托。

其中如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长恨歌》歌咏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婚姻爱情故事,情绪感伤,寄托深微。

诗中既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导致昏庸误国,讽意明显;更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感伤玄宗贵妃爱情真挚缠绵,流露出作者的同情。

唐陈鸿说,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创作《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琵琶行》则有遭际之感。

这两首长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加以绘声绘色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和谐的韵律声调,艺术上达到很高成就。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正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

感伤诗中还有不少亲朋间酬赠的篇什,如《别舍弟后月夜》、《江南遇天宝乐叟》、《画竹歌》、《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等,也都写得情真意切,朴挚动人。

这类诗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感伤色彩,如“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等;厌苦
尘世烦恼,力求加以解脱,声称要“度脱生死轮”,“永洗烦恼尘”,明显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杂律诗在白居易诗作中数量最多。

其中有价值的是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西湖留别》、《暮江吟》、《问刘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生意盎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

而一部分铺陈故实、排比声韵的长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艳情风月的小碎篇章,颇为时人效尤。

王若虚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如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伴。

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

此岂捻断吟须,悲鸣口吻者之所能至哉!”唐宣宗曾写诗悼念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这“缀玉联珠”的2800多首诗是白居易一生文学成就的主要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应当珍惜传承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①汤华泉《白居易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1
②王汝弼《白居易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2
③杨子才《八大家诗醇》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11
④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1
⑤杜夫《唐诗精华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1
⑥熊鹰《《佩文韵府》中的白居易研究》文学与艺术,2010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