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460cdeff12d2af90342e685.png)
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⑴ 知识方面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 能力方面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四、教学课时: 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容图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阅读思考引起思〖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讨论回答考注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意,引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
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入新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课。
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一、两对〖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影响其他相对性状?阅读 P9~以旧学相对性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P10 第三新状的杂〖讲述〗教师以挂图和学生的回答讲述:段,思考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提出的(一)实验现象问题。
1、杂交 P:黄色、圆粒 X绿色、皱粒(种子)(种子)(植株)(植株)F1:(受精卵)黄色、圆粒(种子、 100%)2 、 F1 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即:黄、圆X黄、圆)同植株卵子精子F2:种子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232(≈ 9: 3:3: 1)(二)数据分析1 、分析每对性状的F2:①粒色:黄 / 绿 = 315+101 / 108+32≈ 3:1②粒形:圆 / 皱 =315+108 / 101+32≈ 3:12 、结论: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b67f2a0722192e4536f6aa.png)
课题: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能力目标:能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并解释自由组合定律;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3、情感目标: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分离定律。
大家回顾一下,孟德尔在揭示分离定律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生:“假说-演绎法”师:很好,“假说-演绎法”(板书),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呢,也是通过这一方法得到的。
师:“假说-演绎法”的第一个步骤是什么呢?生: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师:很好,孟德尔也是这样进行的,他仔细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发现就豌豆的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说,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一种是绿色皱粒的。
他想,是不是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有影响呢?黄色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豌豆一定是皱缩的吗?师:带着这个问题,孟德尔进行了另外一个经典的实验,也就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
这说明这两个性状中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形性状?生:黄色、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皱粒是隐形性状师:对,黄色、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皱粒是隐形性状。
孟德尔又让F1自交,结果却出人意料。
在F2中,不仅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在对这些种子的数量进行统计后,他发现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那么如何解释这一结果呢?它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高中生物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394de7fd0a79563d1e7252.png)
高中生物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新人教版(二)1、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
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这节课将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假说演绎法”,让学生懂得两对(甚至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3、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3、1、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3、1、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1、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3、2过程与方法3、2、1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3、2、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e379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d.png)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https://img.taocdn.com/s3/m/9ca3bb1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3.png)
复习回顾: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呢?
2.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联系呢?
复习核心概念:自由组合定律。
为探索从一对到多对性状独立遗传的遗传规律做铺垫。
新知学习
一、探索从1对到多对独立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
根据1、2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推测3对相对性状遗传特点,进而推测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再展示交流。
孟德尔
遗传规律
F1配子种
类及比例
F2组
合
F2基因型
种类及比例
F2表型种
类及比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
2对
自由组合
n对
跟踪练习:学会独立完成,能阐明解题思路。
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几种,后代出现AaBBcc个体的概率是多少?
2.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1:3: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 )。
连续自交纯化所需目标品种
(二)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1.运用遗传规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思维过程。
2.知道其意义,减少遗传病痛苦,指导健康生活。
从单因子到多因子的认知逻辑,分析归纳遗传规律。
学以致用,按照先分离后组合的思维逻辑,体会自由组合定律是建立在分离定律基础之上形成的。
利用倒推方法,从性状倒推基因型,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理解数理基础在遗传规律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11cbf7cfc789eb172dc8ea.png)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复习分离定律的知识,并总结孟德尔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性状表现有几种?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5)孟德尔是如何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的?(6)课本 P10旁栏思考题。
[情境创设]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存在着许多差异,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那么,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呢?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导入课题: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师生互动]师: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师:非常正确。
今天我们学习的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揭示仍然经历这一科学研究过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
孟德尔的问题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的。
1.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教师用课件分步显示杂交实验过程并仔细讲解,如何去雄,怎样传粉,正交、反交及 F1自交等。
师:孟德尔是用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来进行实验的?生:豌豆种子的粒色:黄色和绿色;豌豆种子的粒形:圆粒和皱粒。
师: 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无论正交和反交, F1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师:F1自交,F2代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比例是多少?与亲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生:F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黄色圆粒 315 粒、黄色皱粒 101 粒、绿色圆粒 108 粒、绿色皱粒 32 粒,其比例接近 9∶3∶3∶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f78b3f76eeaeaad1f330f3.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三维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情分析在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如:遗传学符号,遗传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假说演绎法等。
特别是学生已经在豌豆杂交实验(一)学习了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现象与本节有关。
如有的孩子不仅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些现象都是自由组合现象的体现,可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入本节的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学生可以在积极的思维想象和推理过程中完成本节学习内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在教材“问题探讨”中提到了“培育优质奶牛”的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出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进而使学生产生疑惑:亲代多种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递给后代呢?2.理性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教材中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做铺垫。
3.课本上通过图1-8展示了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形象具体。
重点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课前准备[师生合作]完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自由组合现象[探究]1.亲本在杂交时需不需去雄,而F1自交时需不需去雄?2.是不是黄色只能跟圆粒这种性状组合,而不能跟皱粒组合?3.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有哪些?[小结]自由组合现象的定义。
回顾上节关于异花传粉的步骤并回答:1.需要,不需要。
2.不是3.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豌豆的杂交试验二说课
![豌豆的杂交试验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ad49414a76e58fafab00333.png)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一生物组彭丽娟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与指正。
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展开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讨论。
它是是后面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因此它不仅是本章重点,更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几乎都有涉及,多数以大题的形式出现。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⑴、阐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
⑵、阐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2、能力方面:⑴、尝试用演绎推理方法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⑵、尝试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概率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会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二、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并充分利用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具有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所以应继续以问题为线索,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让学生读图,析图,用规范答题纸来写分析图解,充分动手动脑来加强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用趣味故事引入: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肖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
假如我和你结合,咱们的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
”肖伯纳给她回信说:“你的想象是美妙的,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教师总结生物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让我们一起来看孟德尔做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后代表现是怎样的?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学生描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过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ac4540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e.png)
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
任务:结合图 1-8 统计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及每种类型占几个组合?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和 记忆;进行统计分析、 归纳,培养学生严谨务 实的求知态度。
演绎推理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 测交
协作探究:
绘出测交实
验遗传图解
找
茬
设计意图:游戏
游
法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通过生生
复习提问: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什么定律? 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流程有哪些? 充分利用前概念,
自然过渡到新概念
问题串 : 同样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紧接着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研究
,他又发现了什么现象呢?提出哪些理论解释实验现象?演绎推理、验
证的结果怎样?得出什么定律?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进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重难点( 2 分钟)
设计意图 : 使学生做到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活动一:教师设计 问题链,引导学生 结合教材图 1-6 小 组讨论、合作探究 完成学案探究点一
设计意图:提高了学习效率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符合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理 念,培养了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
第 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现象)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演绎推理、验 证)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总结规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重难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紧扣新课标理念,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
甲
乙
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39345503d8ce2f01662302.png)
※说课稿※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当城中学黄增喜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当城中学的生物教师黄增喜。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分析本课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有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是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进一步学习。
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掌握遗传物质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与方法(1)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让学生尝试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遗传中的概率,比率等问题(交叉相乘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更好的完成上述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史的线索编写的,以遗传物质的自由组合定律为载体,带领学生分析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孟德尔冲破原有的观念,提出颗粒性遗传的假说,并通过大胆想象,进行推理解释自己的假说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何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遗传物质的自由组合定律,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理解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化解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对学生进行了分析。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371f73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0.png)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年级:班级:高一组别:高中生物教师:日期:年月日第节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本模块“学业要求”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有:“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的豌豆照片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 -对遗传因子对其他遗传因子的影响,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都指向本节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内容构成。
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单设标题,揭示实验方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样编写不仅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也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这段内容中,介绍了遗传因子就是基因,但这里要注意,按照科学史的发展来说,这时还没有发现基因的本质和具体作用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等位基因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不太全面,需要在学习完减数分裂的知识后才能给出完整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了解生物的形状有显隐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等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此外,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值的知识、有关二项式乘积的指示,也是本节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说课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a8347dfb0975f46527d3e1bd.png)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第?号说课教师,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册必修2第一章第2节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前面的分离定律和本节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共同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伴性遗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
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二、说学情:高一下册的学生对生物学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高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3.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4.通过讲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的教育。
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作了如下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教学设计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b116b8b4daa58da1114a2c.png)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授课者:郑婷婷授课时间:2016.9.21 下午第1节指导老师:林文绩授课地点:录播室高二(7)班【设计理念】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经历了“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运用“假说——演绎”这一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出遗传学上的两大定律。
在上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体会假说演绎法,知道提出假说的一般过程。
本节课,以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探究过程为线索,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探究,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说并表达分享,以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最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释身边遗传的现象,体现了知识指导生活的实践价值。
【教材分析】本章是必修二模块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本章放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前,循着科学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具备一定的遗传学的分子基础,但是学生缺乏遗传细胞学基础,即学生还没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这反而有利于学生能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②通过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阐明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2、能力目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①获得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及方法的训练;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尝试解释身边的遗传现象,并计算发生概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体会学科知识间融会贯通的重要性以;②通过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阐明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2、获得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及方法的训练。
生物必修Ⅱ人教新课标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生物必修Ⅱ人教新课标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51ab681eb91a37f1115c12.png)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
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这节课将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假说——演绎法”,让学生懂得两对(甚至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3.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3.1.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3.1.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1.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3.2过程与方法3.2.1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3.2.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参考教学说课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参考教学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c473caa5aeaad1f346933fee.png)
分析:既为测交,一方必为rrbb,去掉后代基因型中的rb,剩余Rb和RB,则另一亲本必为RRBb。
答案:A3.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接近于()A.9∶3∶3∶1B.3∶3∶1∶1C.1∶2∶1D.3∶1分析:(运用分枝法)Aa~Aa后代为3∶1,bb×bb后代1种,DD×DD后代1种,所以亲本自交后表现型及比例为(3∶1)×1×1=3∶1答案:D作业1.某个生物体细胞内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方,A/、B/、C/来自母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所有配子的()A.1/2B.1/4C.1/8D.1/16答案:C2.人类中男人的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S基因为纯合时才为秃头。
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现有秃头褐眼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
(1)这对夫妇的基因分别是,。
(2)他们若生下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是。
(3)他们新生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几率分别是和。
(4)这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将来与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子婚配,他们新生的子女可能的表现型分别是。
若生一个秃头褐眼的儿子的几率是。
若连续生三个都是非秃头蓝眼的女儿的几率是答案:(1)SsBbSsbb(2)SsBb或ssBb(3)1/41/4(4)褐秃(儿)、蓝秃(儿)、褐非秃(女)、蓝非秃(女)1/41/64板书设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六)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例题分析(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1.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
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这节课将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假说——演绎法”,让学生懂得两对(甚至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3.1.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3.1.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1.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3.2过程与方法
3.2.1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
在这一部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领悟“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习。
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让学生活动代替一切,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样不能动摇,我们应该当位出色的“导演”。
关于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情况下,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更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借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并还用抓扑克牌或小球模拟自由组合现象,以突破教学难点。
说课稿下载声明
1、力求打造最好的教学资源网站。
提供各种教学资源,欢迎大家常来!
2、我站完全免费,绝不会向您收取一分钱!
3、请把本站介绍给您的同事,让本站为更多教师服务,成为各位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4、本站所有资源,为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邮箱:admin@
5、不会去除本站水印(背景文字),请参考教程:/help
说课稿网站系列子站点
说课稿网站:
教案下载站:
试题下载站:
课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