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c92a5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4.png)
《饮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诗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
(2)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3)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2)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内容,解析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中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中生活哲理的思考essay。
3.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评价。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97393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b.png)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1、朗读:①学生各自读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
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
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
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
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
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
⑴第一段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c4d73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6.png)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d3125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a.png)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关于喝酒的安全教育教案
![关于喝酒的安全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c910b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f.png)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喝酒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拒绝饮酒。
3.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酒精危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喝酒的危害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难点:1. 如何拒绝饮酒2. 应对酒精危害的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案例分析、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喝酒有什么危害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喝酒对身体健康、心理、学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危害。
二、讲解喝酒的危害1. 生理危害a. 肝脏损害:长期饮酒会导致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硬化等。
b. 心脏疾病:饮酒过量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病。
c. 肠胃疾病:饮酒会对肠胃黏膜造成刺激,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d. 其他危害: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2. 心理危害a. 情绪波动:饮酒后情绪容易失控,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社会问题。
b. 认知障碍:长期饮酒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3. 学习危害a. 影响学业:饮酒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b. 旷课、逃学:饮酒后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导致旷课、逃学。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某中学生因饮酒过量导致肝脏疾病,最终离世。
2. 学生讨论:这个案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3. 教师总结:喝酒的危害非常大,我们要引以为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拒绝饮酒的方法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饮酒的危害,自觉抵制饮酒。
2. 学会拒绝:在他人邀请饮酒时,要婉言谢绝。
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避免陷入酒局。
五、应对酒精危害的方法1. 及时就医:发现饮酒过量时,要及时就医。
2. 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六、总结1. 教师总结:喝酒的危害很大,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拒绝饮酒。
饮酒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bb2e9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6.png)
饮酒优秀教案导言:饮酒是一项普遍存在的社交活动,然而,过量饮酒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饮酒,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责任感,制定一份优秀的饮酒教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份综合性的饮酒优秀教案,内容包括饮酒的危害、酒精的作用机理、合理饮酒的指导原则以及预防酒驾的常识等。
一、饮酒的危害(300字)饮酒过量或长期饮酒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饮酒的关键。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以下内容:1. 对器官的伤害:酒精对人体内各个器官的伤害非常严重,特别是对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
饮酒过量会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等疾病。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饮酒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3. 对神经系统的伤害:过量饮酒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引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受损等问题。
4.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饮酒过量会导致酒后损友、醉驾等不良行为,影响社会形象和人际关系。
二、酒精的作用机理(400字)了解酒精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学生理解饮酒对身体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饮酒行为。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内容:1. 酒精的吸收与代谢:酒精在胃和小肠中被快速吸收,然后通过肝脏进行代谢,最终被排泄出体外。
2. 酒精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酒精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人体产生放松、兴奋、情绪波动等感觉。
3. 酒精与神经递质的关系:酒精可以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活动,进一步影响人体的情绪和行为。
三、合理饮酒的指导原则(400字)了解合理饮酒的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以下原则:1. 健康至上:饮酒应该以保护自己身体健康为前提,量力而行,避免过量饮酒。
2. 适度消费:合理的饮酒应该注重品质而非数量,享受酒的味道和文化,而不是为了追求醉酒的感觉。
3. 有计划的参与:在社交场合饮酒时,应该对自己的饮酒数量和饮酒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避免酒后出现不良行为。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51b73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0.png)
《饮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分析并欣赏《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的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陶渊明追求自由、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及意境分析;2.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深刻思想内涵;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3. 诗歌创作背景及历史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饮酒》诗文本及注释、翻译;2. 学生准备:预习《饮酒》诗,了解作者陶渊明;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陶渊明像;(2)简介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引导学生回顾《饮酒》诗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1)讲解《饮酒》诗的字词、句子,翻译文本;(2)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3)讲解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饮酒》诗中的名句寓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3)诗词朗诵:学生选择《饮酒》诗中的句子进行朗诵,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鼓励学生多读陶渊明的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6dd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6.png)
饮酒优秀教案饮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饮酒的定义和分类,并能够描述饮酒对身体的影响;2. 掌握正确的饮酒文化和礼仪;3. 了解和学会正确应对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饮酒的定义和分类;2. 饮酒对身体的影响;3. 饮酒文化和礼仪;4. 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饮酒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饮酒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讲解(1)饮酒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饮酒的定义,即指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摄入酒精物质。
根据酒精浓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
(2)饮酒对身体的影响:讲解饮酒过程中酒精被摄入体内后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并介绍酒精对肝脏、大脑、心血管系统等器官的影响。
3. 饮酒文化和礼仪(1)介绍饮酒的文化内涵:包括饮酒的社交作用、饮酒的品位和饮酒的节制等。
(2)讲解饮酒的礼仪:包括饮酒用具的选择、佩戴等,以及饮酒时的仪态、口才、行为等。
4. 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问题(1)讲解酒后驾车的危害:包括酒后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酒后驾车的法律责任和酒后驾车的预防措施等。
(2)介绍酒后损伤的问题:包括酒后损伤自身和他人的可能性,以及应对酒后损伤的正确做法。
5. 案例讨论选择一些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饮酒的重要性和明确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危害。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饮酒的影响和问题的严重性;2. 讨论交流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表意见。
五、教学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饮酒对身体的影响、掌握正确的饮酒文化和礼仪,以及正确应对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方式。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以及课后的小结、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饮酒文化和礼仪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d8aa6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0.png)
《饮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饮酒》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陶渊明追求自由、隐逸生活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饮酒》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难点:1.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作品,分享对陶渊明印象,引出本课《饮酒》诗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文的特点及作者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与作者情感的关联。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挑选诗中典型意象,剖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展示《饮酒》诗文及相关图片、资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以便引导课堂讨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分享自己的作品。
2.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6726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a.png)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1ab8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9.png)
饮酒教案(优秀9篇)《饮酒》教案篇一【课前预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结庐:2.喧:3.君:4.心远地自偏:5.悠然:6.辨:7.忘言:8.相与还: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三。
朗读诗歌【课堂练习】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试题链接】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喝酒安全教育教案
![喝酒安全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6308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4.png)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喝酒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喝酒不良行为的能力。
3. 增强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喝酒的危害2. 自觉抵制喝酒不良行为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喝酒的危害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喝酒不良行为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喝酒有哪些危害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喝酒的危害(1)酒精对人体的危害①酒精对大脑的损害:酒精会损害大脑细胞,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
②酒精对肝脏的损害:酒精会导致肝脏炎症、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③酒精对心脏的损害:酒精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
(2)酒精对青少年的危害①影响生长发育:酒精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的发育受阻。
②影响学业:酒精会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导致学业荒废。
③影响身心健康:酒精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心理问题、身体疾病等。
2. 自觉抵制喝酒不良行为(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喝或尽量少喝酒。
(2)学会拒绝,不随波逐流。
(3)积极参加健康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喝酒的危害。
2. 演讲比赛:以“拒绝喝酒,从我做起”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喝酒的危害,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喝酒的法律责任(1)未成年人饮酒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未成年人不得饮酒。
违反此规定的,由其监护人或者其他有关组织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
(2)成年人饮酒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拘留。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2b6e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5.png)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阅读与理解相结合。
教学资源:1.课文《饮酒》;2.教学PPT;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入课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饮酒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饮酒》,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中的“浊酒”,“倒立杯中的浊酒”,“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三、导读中心(15分钟)1.教师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和隐喻的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深化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并与组员共同讨论答案。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文中的“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等句子中的借代和隐喻是什么意思?(3)你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何理解?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讲解。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反思:。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dc1a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c.png)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陶渊明诗歌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诗句。
5. 案例解析:分析陶渊明其他饮酒诗,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e58ea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1.png)
《饮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饮酒》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到饮酒的文化内涵,正确对待饮酒。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3. 诗意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体会。
2. 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及意境。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景象。
4. 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体会诗的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饮酒》这首诗,了解诗的大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及《饮酒》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饮酒》,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解释重点词语。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品味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美好景象。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 谈谈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下次课如何改进等。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饮酒》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以及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饮酒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诗歌特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饮酒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设计饮酒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f241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1.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饮酒》一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饮酒》一诗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PPT课件,包括陶渊明生平介绍、诗歌背景、诗句解析等。
(2)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3)课堂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饮酒》一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准备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播放陶渊明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饮酒》一诗,注意字音、语速、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手法、情感等。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结合陶渊明生平,探讨其人生态度。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教学重点。
(2)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6. 课堂小结(1)回顾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1. 背诵《饮酒》一诗。
2. 查阅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
3. 写一篇关于陶渊明人生态度的作文。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4b64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b.png)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陶渊明》全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关注自然;(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2)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3)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2)如何运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启示自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意象;(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难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探讨成果。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意象、表达技巧;(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对人生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陶渊明》;2. 结合课内所学,课外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3. 写一篇关于《饮酒·陶渊明》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656ea1312b3169a551a4b7.png)
《饮酒》优秀教案《饮酒》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第26课《饮酒》教案
![第26课《饮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be8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4.png)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只关注到了技巧本身,而忽略了情感表达。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醒他们在讨论技巧的同时,关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仿写一个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运用所学的韵律和意象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诗歌技巧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与理解:《饮酒》的朗读技巧、诗句的翻译及诗意体会,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举例: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朗读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悠然”一词的理解。
(2)诗歌创作技巧分析:掌握《饮酒》的韵律、意象等创作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诗歌创作技巧分析: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并能够分析《饮酒》中的韵律、意象等创作技巧。比如,识别诗句中的对偶结构,分析平仄的运用,以及押韵的规律,同时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诗歌意境的把握: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语言描述、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悠然”这个意境的把握,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那份宁静与自在。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61dc8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2.png)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诗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陶渊明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文背景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2)诗文背景和时代特色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陶渊明: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2)概述《饮酒》诗文的背景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饮酒》,感知诗文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分析诗文主题思想。
(2)解析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5. 练习与拓展:(1)设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推荐相关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练习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诗文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饮酒》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
2. 参考资料:有关陶渊明和《饮酒》的论文、评论和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文的意义和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饮酒》。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
1、走近作者:○1陶渊明其人: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
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田园诗派创始人,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陶渊明其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陶渊明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2、作品介绍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所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四、诗韵朗读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注意朗读时的语调、语气、节奏处理)
3、学生朗读、背诵。
五、画面再现——理解诗意
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诗句。
2、有疑问之处圈点勾画出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
3、解释加点词语。
①结庐
..盖房子人世间②而无车马喧
...世俗往来的纷扰..在人境
③问君.何能尔.陶渊明自称这样,如此④悠然
..见南山悠闲自得的样子
⑤山气.日夕
..还一起
..佳气象,景色接近黄昏的时候⑥飞鸟相与
⑦欲辨.已忘言辨析
4、翻译诗歌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草庐,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来。
这里边有自然的意趣,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六、合作探究——品读诗歌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而无车马喧”指
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2、“心远地自偏”中的“远”的对象是什么?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远离官场和尘俗。
设问句,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淡泊名利的精神
3、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恬淡闲适,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图,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4、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
“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的“真意”是什么?
“真意”即自然的意趣,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6、结合所学的诗句,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①语言朴素自然。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清新自然。
②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
诗人写了南山幽静秀丽的景,以及自己不受尘俗干扰、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出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理趣。
最后用理语作结。
七、小结感悟——领悟诗道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自己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
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
八、古今合韵——穿越时空,跟陶渊明来一次心灵该得契合(《饮酒》改写)
把一座茅屋心居之身倚之那结伴归巢的
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菊花处樊篱旁飞鸟啊
然而我却悠然抬头恋着旧林
丝毫感觉不到满眼庐山色守住信仰
俗世的喧嚷锁住我
有人问我迷醉的目光真者自然存
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躺青山间的流岚雾霭啊存者且会真
那是因为因着黄昏生活,
我把它放置在追逐阳光本就应该
一个远离尘嚣的远方不思不量
九、我的收获
用一句话写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十、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联想,描绘诗中的优美风光。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我来到庭院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之间苍翠巍峨的南山映入眼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作者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这句诗所展现的美景。
夕阳西下,山上缥缈的云气形成美丽的景色,空中的飞鸟呼朋唤友地结伴飞回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