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2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精练高效作业岳麓版

合集下载

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40张PPT)

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40张PPT)

核心 内容
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 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专题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本质上是吸收、融合工业文明的发 主旨 展史,体现出由浅入深、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
•考纲要求 1新文化运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提示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五年考情统计] 新文化运动(5年28考) 新文化运动(28)
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点拨技巧
主干知识一:新文化运动
主干知识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易错易误 新文化运动
• ⊙“尊孔”与“打倒孔家店”本质是一致的

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
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在本质上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 民主与科学 、批判封建伦 理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 ,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为 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拓展深化]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 德、提倡新文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 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 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 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 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 想更加深入。而新文学则是反对专制和旧道德的工具。

最新-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课件:专题七 课时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精品

最新-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课件:专题七 课时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精品

②晚清民初,西方人在中国通过各种媒介传播西方的新知 识,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的态度对待西学,主要关注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 器械运输等。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思想家。他们一方面向西方学习自然科 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改革政体,实行君主 立宪制。民国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 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的封建文化。 这一波的西学东渐,一直持续到当代而未止。
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科技文化
课时 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尊孔复古 《青年杂志》
民主与科学
新道德
封建思想
马克思主义
《我的马克 思主义观》
社会主义
《法俄革命 之比较观》
【微点拨】 【概念阐释】 民主与科学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 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 偶像崇拜等。
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 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 ‘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 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 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 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 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 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8 月 17 日,李大钊在《每周评论》第 35 期发表了《再论问 题与主义》。针对胡适过分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李大钊提出: “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 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李大钊根据马克 思主义观点,正确地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 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关于“根本解决” 中国问题的主张,是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观 察中国政治问题所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问题与主义之争,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十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十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针对训练]1.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这说明他()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解析:选C。

据题干材料“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可知,苏格拉底的研究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选C项。

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5讲 课题4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5讲 课题4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题4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及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概念阐释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

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

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主要内容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历史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理论探索(1)撰写《资本论》①内容: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②意义:《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2)创立唯物史观①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②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图解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影响(1)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的影响日益扩大。

(2)在亚洲、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重要的思想武器。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 第42讲 马克思主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 第42讲 马克思主

第42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表明李大钊( ) A.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B.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C.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D.主X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解析:选A。

题干材料“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强调的是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故选A项。

材料无法体现建党的思想,排除B项;“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联俄的政治主X,排除D项。

2.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

”梁启超( ) A.质疑否某某方资本主义文明B.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解析:选C。

在1919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的归宿是社会主义,根据材料表述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工业基础,说明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

3.1921年2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

”这一论述反映了( ) A.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B.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D.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解析:选C。

根据材料“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不难得知,早期的共产党人同各种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思想斗争,故选C项。

【高考聚焦】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第29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共45张P

【高考聚焦】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第29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共45张P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_什__么__是__社__会__主__义___,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 思想品质。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_市__场_ _经__济__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 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 形势,是进入_2_1__世__纪__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
马克思主义以其 科学性适应了中 国现实的需要。
驱李大钊》
史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史料三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 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 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 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③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 _社__会__主__义____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 发展。
④毛泽东思想是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_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产物,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走向胜利,它是中国共产党_集__体__智__慧___的结晶。
①__十__月__革__命___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为__中__国__共__产__党____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__新__文__化__运__动___的发展方向,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
[轻巧识记]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易误指正] 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最新-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五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

最新-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五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

辨析比较 (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 鲜明。新中国时期“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 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 (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 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易错提醒 (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 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 (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 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教材断点补遗
1.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国科学界的 一次空前的盛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马克思主 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基本原理,指出四个现代 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充分调动科 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科技事业中的一些重 大原则问题,是对科学教育工作和知识分子问题上又一次重要的拨乱反 正。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精辟阐述了科 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等,为我国 新时期制定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必修42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内容索引
落实主干知识 突破核心考点 研析考情考向 课时作业
落实主干知识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 上百家争鸣。 (5)成就 ①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②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3.14.4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解析】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答案】 C2.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

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

这一思潮兴起于( )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动民众,故B错误;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上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错误。

【答案】 C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解析】材料信息“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反映出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故A正确。

【答案】 A4.(2020·武汉模拟)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第42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后提升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第42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后提升

第十五单元第42讲一、选择题1.(2021·广西贵港模拟)阅读下面的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地点铁器种类四川绵阳斧、锸、锛四川荥经铁锄、曲柄刀、削刀重庆巫山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A.西南地区农业已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地区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铁农具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而且类型多样,说明铁农具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故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判断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程度,排除A项;材料未列举西南地区的其他农业生产工具,无法得出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铁器分布,无法判断这类铁器是外地流入还是本区域铸造的,因此无法推知冶铁水平的变化,排除D项。

2.唐代已经出现专门从事古琴制作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以制作和出售古琴为业,其中著名的有雷霄、郭亮、张钺、沈镣等人。

北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

”这反映了( ) A.古琴制作水平日渐提高B.家庭手工业手艺传承的狭隘局限C.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D.重农抑商的政策传统【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雷氏的古琴制造技艺由于“其子孙渐志于利”而失传,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手艺传承的狭隘局限,故选B项。

3.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变形等缺陷。

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的质量。

这说明唐代(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匣钵的使用是制瓷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由此可看出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青北白的制瓷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手工业的推动,不是强调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而且官窑的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故D项错误。

第42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四)-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与选必修融合版)

第42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四)-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与选必修融合版)

选必三·第1单元·第2课
2.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中国热”) (1) 16—18世纪,孔子以及儒家经典、中国的史学、地理学及科技文学等成就 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扩展3:16—18世纪,儒家文化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为西方哲学的进步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了反 对宗教神权和封建王权的有力武器。
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 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资
(特别是从被确立了的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并将之用于社会和政治改革事业。
——《 布 莱 克 维 尔 政 治 学 百 科 全 书 》
本主义制度规划理性蓝图)
2、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
了思想武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
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
(2020·山东高考·11)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
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
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 改变它”可知此时的启蒙思想家已经理性地思考人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主张人 可以改造社会环境,故选B项;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是存在宗教迫害,与材料所述 主旨“人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 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可知此时的启蒙思想家已经理 性地思考社会环境的价值与作用,并非“科学的价值与作用”,排除C项;根据材料 “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可知此时 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人可以改造社会环境,并未涉及“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 发展的环境”,并非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排除D项。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3-14-4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3-14-4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 思想、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 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 (1)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2)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 定或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1.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
,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
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离家出走的自我觉
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 系不大,故A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 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正确;提倡新文化推动了白话文 的普及,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推 动了无产阶级的觉醒,故D错误。
[真题链接] (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 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 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 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 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 B
2.(2019·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 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5张PPT)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5张PPT)

“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
民主与科学是( A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带有强烈的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救亡图存的色彩。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
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而是因为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 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 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何提出“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
D 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会为模板的国家
中的“反孔”?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 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蔡元培:《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
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何提出“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 思想和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 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 段”。
1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经 济

课时2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原卷版)-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课时2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原卷版)-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课时2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1.圣西门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整个意识形态的严重弊病指出,这个“制度必须彻底改造。

改造已经成为燃眉之急,势在必行”。

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永久的制度,那显然是荒谬绝伦了”。

可见,圣西门这一论述()A.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指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必然性C.运用了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D.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2.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10年就爆发一次,并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到1847年发展为世界性的危机。

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将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制度,竟显得如此狰狞,这使人们深感震惊。

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说明()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逐渐暴露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C.马克思主义诞生具有偶然性D.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理论3.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材料表明()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B.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C.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发生变化D.西方学者逐渐认同社会主义4.《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这一论断()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5.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A.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联系紧密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C.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D.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6.1895年,恩格斯指出:“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四 2 第42讲 神权下的自我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四 2 第42讲 神权下的自我 Word版含答案

第42讲神权下的自我一、文艺复兴1.背景(1)思想:基督教占据神权统治地位,主张禁欲主义。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2.表达形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3.旗帜:人文主义。

4.成就阶段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初期(意大利)但丁与《神曲》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彼特拉克与《歌集》薄伽丘与《十日谈》高潮(英国)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歌颂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观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

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核心论点:从思想渊源来看,文艺复兴是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不具有反基督教的性质,许多人文主义者是虔诚的基督徒。

人文主义者既批判基督教,又利用基督教。

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劵”激起德国民众愤慨。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3.主张(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圣经》至上: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4.影响(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宗教改革的影响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3)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4)导火线: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阵地:《新青年》;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表现(1)五四运动前①理论: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意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后①理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③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

3.影响(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维拓展]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答题术语]1.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是其直接原因。

2.《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2.它(大工业的发展)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 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摘自教材P64)为什么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 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提示 资产阶级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 阶级的反抗。
拓视野 1.重要概念——卢德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学什么 /////// 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
CONTEN TS
考什么 /////// 命题角度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

练什么 /////// 高考内容衍生 热考命题对接
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相传莱斯 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工业革 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 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 劳动条件的手段。 思考 卢德运动有何特点?这反映了早期工人斗争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 特点:自发性、以经济斗争为目标。问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素养提升】
唯物史观——全面认识19世纪初至70年代世界工人运动 (1)发展趋势:19世纪初工人运动开始,处于自发时期;19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 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日益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的斗争;60年代走 向国际团结,成立第一国际;70年代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进行了夺取政权的 尝试。 (2)时代特征: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手段,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具有较强的自 发性、分散性。 (3)历史地位: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和无产阶级夺权积累了经验。但从根本上看 工人运动在这一时期是作为资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力量,其真正作用是帮助资产阶 级反封建。 (4)新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工人运动在第二国际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 党领导工人阶级通过合法斗争的方式为经济而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表明李大钊( ) A.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B.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C.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D.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解析:选A。

题干材料“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强调的是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故选A项。

材料无法体现建党的思想,排除B项;“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联俄的政治主张,排除D项。

2.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

”梁启超( ) A.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B.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解析:选C。

在1919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的归宿是社会主义,根据材料表述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工业基础,说明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

3.1921年2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

”这一论述反映了( ) A.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B.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D.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解析:选C。

根据材料“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不难得知,早期的共产党人同各种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思想斗争,故选C项。

4.(2020·全国“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从材料可以看出( ) A.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领导了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C.中共诞生使毛泽东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D.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解析:选B。

据题干可知,通过三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使毛泽东在1920年夏变成马克思主义者,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

材料没体现毛泽东领导新文化运动问题,并且毛泽东也没领导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中共在1921年诞生,时间不符,排除C项;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全民族抗战时期,排除D项。

5.(2020·山东济南二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400多人,到1920年猛增到1 600人左右。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社会稳定B.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C.巴黎和会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D.山东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恶化解析:选B。

据题干材料“赴法勤工俭学”人数由400多人到1 600人左右,变化的时间点是1920年,并结合史实判断可知,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可以促进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增多,故选B项。

6.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

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

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选D项。

7.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义的趋势等常常被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等这些本来属于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时隐时现。

这反映了( ) A.国民党思想控制的松弛B.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C.马克思学说传播的深入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解析:选C。

通过题干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报刊出现说明马克思学说传播广泛,影响深入,故选C项;通过题干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的报刊上是“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时隐时现”,并不是经常性地正常出现,这恰好反映了国民党的思想控制并不松弛,排除A项;报刊上理论的出现与否不是国共两党关系是否缓和的标志,排除B 项;题干中并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任何内容,即题干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D项。

8.下表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 )A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C.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析:选C。

中国共产党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而题干所反映的是1949年之后的事情,故A项错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与题干所反映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与题干所反映的时间一致,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表格的内容不一致,故D项错误。

9.1943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

这场论战( ) A.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C.有利于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D.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解析:选D。

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国内部就中国命运的论战,与反法西斯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抗日战争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内部的论战,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共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理论进行“中国之命运”的论战可知,这有利于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故D项正确。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 ) 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B.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C.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解析:选B。

题干材料“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说明毛泽东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故选B项。

11.(2020·广东广州测试)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毛泽东旨在( ) A.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C.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D.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解析:选D。

据题干论述可知,毛泽东认为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应该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故选D项。

12.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

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

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 ) 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可知,农民积极大量购买毛泽东像恰恰说明这是广大农民阶级对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认可与支持,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土地改革,排除B项;根据常识可知,毛泽东像本身并不属于理论宣传,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左”倾路线正式执行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排除D项。

13.“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

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

”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 ( ) 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新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解析:选B。

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故B 项正确。

14.(2020·北京一模)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

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

这场“谈话”( ) A.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解析:选B。

据题干材料中邓小平认为“要到国外发达国家去看看”“关起门来不行”可知,表达了其实行对外开放的主张,故选B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在解放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78年还未认识到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

15.1949年,各民主党派均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后来,各民主党派均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进自己的章程。

材料表明中国( ) A.党派监督职能正在消失B.民主党派失去存在基础C.爱国统一战线范畴扩大D.多党合作基础日趋坚实解析:选D。

由材料信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进自己的章程”可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各民主党派逐渐认可中国共产党及其指导思想,这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更为坚实,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