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地下水是地球上非常宝贵的资源之一,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水源。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地下水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和健康风险。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包括来源复杂、难以修复、污染范围广、隐蔽性强等。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地下水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1. 来源复杂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非常复杂,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人工灌溉等途径进入地下水中,使地下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十分繁杂,给地下水的净化工作带来了难度。
2. 难以修复地下水属于深层水体,受地下土壤、岩石等地质条件的制约,地下水污染一旦发生,往往难以进行修复。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慢,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速度也比较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后的恢复周期长,难以进行治理修复。
3. 污染范围广地下水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一旦地下水遭受污染,由于地下水流动的特性,污染物很容易向周围扩散,污染范围广,一旦形成地下水污染带,修复难度大,成本高。
4. 隐蔽性强地下水污染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隐蔽性强。
由于地下水深层流动状态,水质变化不易察觉,地下水的污染影响范围大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地下水污染往往会被忽视,造成了较大的环境和资源浪费。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和预警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及时发现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能够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减少地下水的污染扩散,避免污染加重,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危害。
2. 强化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对地下水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惩罚违法行为,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遏制地下水污染。
3. 加强治理保护对于已经污染的地下水,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浅谈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下, 原位 生物修复要 与井群系统配合进行 , 即通过抽水机 与注水
井 的配合 , 以加速地下 水的流动及氧 和营养物的扩散 , 而缩 短 从
三 、 治思 考 与 建 议 防
是在地下水 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 , 在沟内布置收集 处 理 时 间 。
系统 , 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收集起 来 , 或将 受污染地下水收集 起来 以便处理 的一种方法。 在处理轻质污染物( 如油类等 ) 时比较
水体圈闭起来。其他的物理屏 障法还有泥浆阻水墙 、 振动桩阻水 措施还可 以从微生物 的角度人手 。在地表设施 中对微生 物进 行 墙、 块状置换 、 膜和合成材料 帷幕 圈闭法等 。 适合在地下水初期用 选择性 的培养 ,然后通过 注射井注入到受污染 区域 。一般情 况
作 一种 临时 性 的控 制 方 法 。 2被 动 收集 法 .
千 化工业 的发展 及其产品 的广泛应 用而引起 , 当 球 污染源停止排放 N P A L时 , 未挥发 、 未溶于水 的
3土 壤 改 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
N P A L在移动过程中逐渐分离形成无数独立 、 不 有机改性物质 , 土壤 中的黏土转变为有机 黏土 。经改性后形成 使 二 :连续的小液滴 , 可被孔隙介质长期束缚, 其可溶 的有机黏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 中的有机污染 。
分 水 岭 法 和 下 游 分 水 岭 法 。水 动 力 法 不 能 保 证 从 地 下 环境 中 完 依法办事。 根据“ 谁污染 、 谁治理” 的原则, 出现问题必须高额罚款,
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 向含水层注水 , 人 防上下功夫 , 而不要 在污染发生后付 出更大代 价去治理。
为地区别地下水 的水力梯度 , 从而将受污染水体 与清 洁水体分隔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措施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环境的恶化,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有效地防治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类型出发,探讨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工业废水排放: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这些废水未经适当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地表或者地下,将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2. 城市污水排放:由于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
如果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其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和其他污染物质会渗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质受到污染。
3. 农业活动: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地下水层,引发地下水污染。
此外,过度的农田灌溉也容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海水入侵,进而影响地下水质量。
4. 地下油库泄漏:许多地下油库储存着大量的石油和石油产品。
如果发生漏油事故,石油产品将渗入地下水中,引发严重的地下水污染。
二、地下水污染的类型地下水污染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类污染和无机物类污染。
1. 有机物类污染:有机物类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等农业活动。
有机物类污染物包括苯、氯化烃、挥发性有机物等,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2. 无机物类污染:无机物类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离子、氨氮、硝酸盐等。
这些无机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以及农田中的化肥、农药等。
无机物类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持续的措施,包括源头控制、治理与修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
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对工业和农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排放量。
2. 污水处理与修复:加大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浅析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CATALOGUE 目录•地下水污染概述•地下水污染类型•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结论与展望地下水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使其水质恶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三个方面,其中物理污染主要包括悬浮物、有机物等,化学污染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生物污染则包括细菌、病毒等。
地下水污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地下水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其次,地下水污染会影响土壤质量,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再次,地下水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后,地下水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如引起癌症等疾病。
因此,防治地下水污染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悬浮物污染颜色污染气味污染030201物理污染酸碱污染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学污染细菌污染病毒污染生物污染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的监管和预警。
对违法排放和污染地下水行为,依法严厉惩处,提高违法成本。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明确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目标、责任和义务。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耗水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
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调整产业结构对重点污染源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强化污染源控制加强受损地下水的修复工作,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理。
建立地下水修复工程评价体系,对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地下水修复效率和经济性。
修复受损地下水物理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化学法生物法水质指标监测地下水的水质指标,如pH 值、电导率、总硬度等。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污染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地下水污染。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1. 工业废水排放: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废水排入地下水体,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渗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受到农药、化肥残留的污染。
3.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例如有机物、重金属等,这些物质经过滲滤进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4. 油品泄漏:油品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破裂、事故泄漏等原因,造成石油及其衍生物进入地下水,引起地下水的污染。
二、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相关法律与标准,限制工业、农业和生活垃圾填埋等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 加强源头减排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农田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的监控,促使其采取合理的排放措施,例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等。
3. 提倡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节水理念,减少用水量,降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压力。
4. 加强地下水监测: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 推广环保技术:广泛推广利用一系列的环保技术手段,如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地下水污染。
6. 加强公众教育:加强地下水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形成保护地下水的良好习惯。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推动立法,确保污染源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企业应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源头减排,推动清洁生产;公众应加强环保教育,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措施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地下水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和措施非常必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包括监测、防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
一、监测措施1. 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通过布设监测井和水质监测站点,全面了解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和污染来源。
2. 定期监测水质:通过定期取样检测,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
3. 实施远程监测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二、预防措施1.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监管。
2. 完善监测报警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3.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共同治理的氛围。
三、污染修复措施1. 地下水位下降法:通过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人工流动带,利用吸附、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作用,修复污染地下水。
2. 物理化学方法:例如活性炭吸附、氧化反应等技术,可以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3. 修复生物技术:比如菌相修复和人工湿地等方法,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降解和吸附污染物。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地下水保护区: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加强对这些区域的严格管理和保护。
2. 推行地下水保护税收政策:通过建立税收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机构采取科学的生产和运营方式,减少地下水污染。
3. 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地下水污染问题,形成合力。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涵盖了监测、预防、修复和管理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多重措施,加强地下水保护工作。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

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进步,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污染也日益严重。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与危害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如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化、自然降解、植被变化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如工业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也十分明显。
首先是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
地下水污染会导致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摄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肝肾损害、免疫力下降、癌症等。
其次,地下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治理的方法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与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方法。
1. 在源头控制方面,可以采取制定严格的环保、用水、用能等政策法规,并对污染源进行跟踪监测,及时纠正可疑的污染行为。
2. 在污染治理方面,可以采用生物、物理、化学、深度氧化等技术,对地下水进行净化。
其中生物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有机污染、农药等有机物的去除。
3. 充分利用好水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最好能够实现使用“三次”,即在使用后能够进行二次和三次利用,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在这个方面,通过实施节水措施也能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
4.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并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和补救措施。
5.提高人们的水观念,加强水资源的知识普及,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倡导人们节约用水的理念,使人们彻底改变对水资源的乱用浪费的习惯。
三、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地下水污染治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
1.建立有关部门之间的配合与联动,形成多部门共同管控的模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有序、协调、互相关联。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立法、规划等统筹管理水资源,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是指地下水含有有害物质而导致水质下降的现象。
由于地下水在流动和深度上的特性,地下水污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污染物传输速度慢:地下水的流动速度一般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传输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暴露问题,因此处理起来难度较大。
2. 污染物扩散范围大: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往往不受地形和水流的限制,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慢慢扩散到广泛区域,影响范围可能大于表层污染物。
3. 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有严重危害:地下水是人们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污染的地下水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导致许多疾病和生态恶化。
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监测与预警: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判断污染源的类型、程度、方向和范围,提前预警、预防、控制和管理地下水污染。
2. 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源头控制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关键,需要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彻底治理和管理,包括农田、城镇、工厂、道路等。
在治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理效果。
3. 加强宣传教育和法规制度建设:公众对地下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法规执行情况的认知程度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需要健全与地下水污染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标准,明确监管职责和违法处罚等规定,增强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 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地下水污染是全球性、复杂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来增强防治能力。
各国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技术和方法,加强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共同应对地下水环境问题。
地下工程中的地下水污染防治

地下工程中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工程在现代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地下水污染的存在,对地下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地下水污染防治成为了地下工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以期提供对地下工程实践的指导。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
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农业施肥、城市生活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等,会导致化学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渗入地下水中。
而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方向和地下水脆弱性等,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方法:1. 技术措施(1)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地下水位监测,及时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2)环保工程设计: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应加强环保工程的设计,确保污水的处理和排放符合标准,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地下水净化技术应用: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确保地下水的质量。
2. 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系统:建立地下水监测站,对地下水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的情况。
(2)制定地下水保护和防治规划:制定可行性的地下水保护和防治规划,设定具体的污染防治目标和措施,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3)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地下水的保护和污染防治进行约束和规范,提高地下工程的环保要求。
地下水污染防治案例:1. 地下水位监测案例某地下工程项目中,通过安装地下水位监测仪器,每隔一段时间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结果发现地下水位下降较快,进一步调查发现附近的化工厂存在非法排污行为,导致地下水污染。
通过向环保部门报告,最终取得了化工厂的关闭和污染治理。
2. 地下水净化技术应用案例某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水存在重金属污染,通过应用多级过滤和离子交换等地下水净化技术,成功去除了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保障了地下水的水质。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以某地区为例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以某地区为例地下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源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某地区的情况,本文将就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工业排放:像化工、制药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这些废水中常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
2. 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常常使用农药和化肥来保护庄稼。
这些农药和化肥排入土壤中会被吸收到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污染。
3.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包括家庭污水和市政污水。
家庭污水是指由家庭用水产生的含有粪便、尿液、洗涤剂和漂白剂等废水,而市政污水是指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
这些污水处理不当也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4. 废弃物: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包括固体废弃物、有毒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等,如果不得当处理,就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地下水污染对人类、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都会带来危害。
1.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地下水污染会导致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质和细菌进入到人类的饮用水中,影响人类的健康。
2.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地下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水源之一,污染地下水会导致水源的枯竭和野生动植物失去栖息地。
3. 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地下水污染不仅会影响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用水,还会影响旅游业、渔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
1. 严格管控污染源:加大对各种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对有违法排污行为的严厉打击。
2. 加强科研力度:加强对地下水环境污染的监测研究力度,开展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研究合理的水源补给、污水处理等技术。
3.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引导广大居民从小事做起,关注自身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一、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在许多地区,地下水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其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各种化学污染物,通过渗透进入地下含水层。
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也随着雨水和灌溉水渗入地下。
城市垃圾填埋场如果处理不当,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逐渐污染周边的地下水。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还受到了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化学物质的污染。
此外,地下储油罐的泄漏、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排放等,都成为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
被污染的地下水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人们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对于生态环境来说,地下水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
许多依赖地下水生存的动植物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同时,污染的地下水还会影响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地下水污染的原因1、工业污染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地下水系统。
例如,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往往含有高浓度的污染物。
2、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农药中的有机化合物,在雨水的冲刷和灌溉的作用下,容易渗入地下水中。
3、生活污染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如果处理不当或直接排放,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此外,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也是生活污染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4、地质因素某些地区的地质结构特殊,含水层的渗透性较强,污染物更容易在地下水中扩散和迁移,从而增加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方法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方法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就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方法展开探讨。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1. 工业活动:工厂和企业的排放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不适当的处理和排放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2. 农业活动:农村地区的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通过渗滤作用进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污染。
3. 城市生活: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医院废水、垃圾填埋场滤液等,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地下水污染。
4. 土地污染: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层,对地下水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1. 源头治理: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管理,推动工厂、企业和农民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废水和废物的产生。
2. 水源保护:设立地下水源保护区,严格限制开发和排放,确保地下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3. 水质净化:针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采取适当的净化方法,如活性炭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降解等,将污染物去除或降解,使地下水恢复清洁。
4. 法律法规:加强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关标准和限值,对违规排放者进行处罚,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
5. 科技创新:加大对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治理效果和水质净化能力。
6. 宣传教育: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地下水资源。
三、结语地下水污染问题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地下水污染治理,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地下水污染治理中,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水质保护与治理策略

地下水的水质保护与治理策略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地下水的水质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与治理策略来确保地下水的水质安全。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的水质保护与治理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地下水的污染来源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和城市化引起的污水排放等。
工业废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元素会渗入土壤,最终进入地下水。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和养殖废弃物亦会因为渗漏和径流而进入地下水系统。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废水和垃圾排放会对地下水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地下水水质保护策略(一)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全面、科学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对地下水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开展水质评估,对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地下水的安全。
(二)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推动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在农业活动中,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控制养殖场的废弃物排放。
(三)加强保护区建设:设立地下水保护区,对地下水源地进行保护。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限制在地下水补给区进行开发和建设,减少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干扰。
(四)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
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普及地下水知识,让公众了解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受到的污染威胁,激发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积极性。
三、地下水治理策略(一)采用物理与化学处理技术:对于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和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还原和配位等)来降低其浓度,提高水质。
(二)推广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是一种通过利用生物体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
推广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降低地下水治理的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浅谈我国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谈我国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摘要:地下水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地下水资源不仅储存量大,还具有水质好、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被人类不合理利用被污染将导致人类失去美好生活。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一、土壤水分的入渗土壤是由固体、液体与气体物质所组成的三相复合体。
土壤水分既是土壤肥力的营养因素,又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仅植物体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来建造自身的“躯体”,赖以维持自身的生理活动,而且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溶解、转化、运输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与消耗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成分,灌溉或降雨均需转化成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含生态环境中各种植被)所吸收。
水文学中最重要的组成内容——产汇流理论,亦取决于下垫面的土壤水分状况;作为当今国内、国际热门话题的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到化肥、农药、重金属等对土壤水与地下水的污染,无一不与土壤水状况发生联系;此外土壤水还与自然地理、植物生理等学科的研究有一定联系。
因此,对土壤水分的研究,不管是从土壤物理力学的角度还是从土壤肥力的观点来分析,都具有它特殊重要的意义。
土壤水分的入渗,是指地面上的水在土壤表层分子力、毛细管引力和水的重力综合作用下水分进入土壤层的过程。
是降水、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性质、供水方式都影响入渗过程,对于一定土壤类型和一定土壤湿度来说,充足供水条件下形成的最大入渗速率称入渗能力;在不充足供水条件下,入渗速率小于入渗能力,此时的入渗速率称实际入渗率。
按入渗界面的供水方式,土壤水分的入渗可分为充分供水和非充分供水入渗,或者有压入渗(积水入渗)和无压入渗(无积水入渗)。
本文研究的是地表土壤在积水条件下的一维垂直入渗问题,我们采用土壤水分的稳定入渗率与入渗经验指数两个指标来对地表层面土壤的入渗规律进行分析,揭示该地区地表层土壤垂向透水性能的空间变异特征,了解农田表层土壤水分的入渗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水土资源管理、更好利用土地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 它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 也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也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本文则主要是基于此, 来探讨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止措施, 以供参考。
标签: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前言地下水资源作为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时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物质基础。
当然, 在此过程中, 地下水资源也是有限的, 我们必须要注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
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进程也在不断深入, 各种工业生产活动使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并破坏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同时, 在地下水受到污染的过程中, 也会使整个地表水的循环系统受到影响, 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水资源矛盾与问题, 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来防治地下水的污染, 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分析在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过程中, 为了满足人们生产与生活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我国地下水资源占到了总体水资源的三分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 有超过70%的人群饮用的是地下水。
从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实时监测来看, 全国95%以上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而其中, 又有超过35%城市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正逐年严重化。
这些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使地下水质情况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从地下水资源污染的范围来看, 北方地区尤为突出, 大部分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严重不达标, 这对本来就缺水的地区来说, 是非常不利的。
同时, 由于地表水资源的不断恶化, 很多地区的水资源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技术

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技术地下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广泛用于饮用水、灌溉和工业生产等方面。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技术。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化学物质的排放,特别是工业废水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排泄。
许多工业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这些废水往往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经过地下渗漏,最终污染地下水资源。
其次,地下储存设施的泄漏也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石油、化工品和储存垃圾等设施的渗漏会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最后,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农业活动导致的地下水污染。
农药、化肥和兽药的使用过程中,这些化学物质往往会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地下水污染的影响非常广泛。
首先,它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许多污染物在大量摄入后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癌症、肾脏疾病和生育问题等。
其次,地下水污染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广泛的破坏。
地下水是湖泊、河流和湿地的重要补给源,一旦被污染,将严重影响生态平衡,造成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衰退。
此外,地下水的污染也会对农业和工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使农作物减产,工业产品质量下降。
三、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物理处理技术,它主要通过过滤、吸附和超滤等方法去除污染物。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一些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净化地下水。
第二种是化学处理技术,它通过使用化学药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化学处理技术适用于一些难以通过物理方法去除的有机污染物。
第三种是生物处理技术,它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吸附,以达到净化地下水的目的。
生物处理技术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并且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加强监管与管理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加强排放标准的执行,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是指地下水体中存在以及潜在存在的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现象。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如下:一、主要特征:1. 污染物来源广泛: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废水排放、农业活动、工业废弃物、矿产开采等。
这些污染源的分布广泛,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程度和范围较大。
2. 污染物移动速度慢:地下水在地下环境中移动速度较慢,污染物容易在地下水中长期存在。
这就导致了地下水污染的后果往往较为严重,而且难以快速解决。
3. 污染物长期性: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由于地下环境的保护作用,往往能够长期存在。
某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会对地下水体以及食物链形成持续的污染和危害。
二、防治措施:1. 加强污染源控制:地下水污染的根本解决之道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各级政府应加大污染源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和农业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强化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监测、预警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掌握地下水污染的动态情况。
3. 加强治理技术研究:开展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效果。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4. 完善地下水保护制度: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落实地下水保护责任,明确地下水保护的管理部门和职责,在制度上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污染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合理使用地下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是污染物来源广泛、移动速度慢和污染物长期性。
为了有效防治地下水污染,需要加强污染源控制、环境监测、治理技术研究,完善保护制度并加强宣传教育。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与方法

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与方法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灌溉、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探索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渗透、泄漏、灌注等途径进入地下含水层,对地下水的水质造成严重破坏。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被污染的地下水会影响人体健康,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其次,地下水污染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此外,地下水污染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导致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
二、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一)物理法1、抽出处理法抽出处理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之一。
该方法通过抽取被污染的地下水,经过地面处理设施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再回灌到地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染范围较小、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地区。
2、曝气法曝气法主要用于去除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通过向地下水中注入空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和氧化分解。
3、过滤法过滤法是利用过滤介质(如砂、砾石等)去除地下水中的悬浮颗粒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
(二)化学法1、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向地下水中投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将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
2、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地下水中投加化学试剂,使污染物与试剂反应生成沉淀,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例如,向含重金属的地下水中投加硫化物,使重金属生成硫化物沉淀。
(三)生物法1、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是指地下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了卫生安全标准或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地下水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简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以及防治措施。
1. 污染源广泛:地下水污染源包括农业、工业、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填埋场和化学品泄漏等多个方面。
不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2. 污染物迁移速度慢: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迁移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后果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才显现出来,甚至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3. 污染程度复杂多样:地下水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源的性质、地下水流动速度和含水层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地方的地下水可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而有些地方的地下水可能只是轻微受到了污染。
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建立科学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各级政府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加对水资源的投入。
2. 污染源治理: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等多个领域的污染源,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推行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地下水检测与监测:建立地下水监测网,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与检测。
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问题,评估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4. 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进行处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5. 公众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地下水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和重视度。
通过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公众自觉地参与到地下水保护中来。
地下水污染具有污染源广泛、污染物迁移速度慢和污染程度复杂多样等特征。
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污染源治理、地下水检测与监测、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以及公众教育与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姓名:徐德安学号:2010150119摘要: 阐述了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根据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与污染源分布, 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污染源; 防治措施1、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作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它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具有良好的调蓄功能, 可以平衡丰枯年水资源的利用。
经济价值体现在因其具有水质优良和便于开采的特点, 可以成为满足特定需求的独立水源, 也可以作为一种正规的补充水源地。
就水质而言, 地下水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最好的饮用水水源。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 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相对于地下水较强程度的开发利用, 地下水资源保护就显得薄弱。
地下水资源的环境问题主要指地下水环境质量, 也就是地下水污染问题。
据《科学通报》13 期报道: 人类活动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水体地下水轻度污染。
卫生部最新的统计显示, 2006 年恶性肿瘤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
而太湖、巢湖等地癌症村的陆续出现, 引起了人们对水污染这种环境因素与癌症发病率之间关系的广泛关注。
我国地下水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 在我国平原地区, 目前要找出一块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区域竟成了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地区, 污染状况更加令人触目惊心,“有河皆枯, 有水皆污”并非虚言。
3 我国地下水污染源的情况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地下水的污染源也各不相同。
根据我国地下水污染源的分布特征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扩散污染源。
3.1 点污染源点污染源在技术上的定义为: 任何会释放或可能释放污染物的独立载体。
这些载体必须是可以辨别的, 而且有一定的范围。
点污染源包括垃圾填埋场、易泄漏的石油储存罐、易泄漏的化粪池和意外溢出。
就像这个名字所暗示的, 我们可以直接指出污染源。
目前对地下水质量形成最大威胁的是城市垃圾填埋场和油体的泄漏。
我国早期建设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大多比较简陋, 普遍发生渗漏; 有的加油站施工时偷工减料, 防腐处理不达标或只刷防锈漆, 有的使用无证民工做电焊, 未做焊缝测试, 随着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服役年龄的增加等引起油体泄漏。
此外, 还包括地表污废水排放, 通过河道渗漏污染地下水, 城市化粪池、污水管的泄漏以及垃圾堆的雨水淋溶, 工业区的污水直接排放, 事故性泄漏等。
3.2 面污染源面污染源是与点污染源相对应的。
面污染源主要指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农村中无组织排放的废水、地表径流及其他废水污水。
农田由于过量地施加化肥, 使用农药, 使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和有毒的农药随下渗水一起淋滤渗入地下水中引起地下水污染。
农村废水一般含有有机物、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等污染物,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废水也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 它们在自然界比较稳定, 在一定的时间内, 会残留在土壤、水域及生物体内, 并随着食物链逐步积聚在人体内,引起一些不量后果。
中国的很多地方, 土壤含沙量较高, 土质松软, 地表水渗入地下的速度较快。
土壤中的大量盐分随水渗入地下, 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3 扩散污染源扩散污染源是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主要指放射性沉降物和酸雨等。
4 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不仅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等社会公害的发生, 还会因其失去作为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 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 危害人体健康地下水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
当饮用水源受到合成有机物污染时, 会导致如腹水、腹泻、肠道线虫、肝炎、胃癌、肝癌等很多疾病的产生, 特别是人们饮用被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后可以导致癌症, 还可能引起高铁( 变性) 血红蛋白症, 导致患者死亡。
疾病给广大居民身心带来极大损害, 同时也增加了巨额医疗费用, 与不洁的水接触会染上如皮肤病、沙眼、血吸虫、钩虫病等疾病。
地下水污染严重区甚至可导致雌激素增加, 影响人类的繁殖能力, 造成自然流产或是先天残疾。
4.2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很多地区的农民有喜欢用污水浇灌农作物的习惯。
当农作物吸收污水废水和化学肥料中过量的氮素( 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 时, 这些有害氮素能降低农作物( 如土豆等) 对机械损伤的抵抗力, 降低水果和蔬菜的质量, 减少香味和冬季的耐藏力; 还能降低某些农作物的养分。
4.3 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污染物排入河流、湖泊后除了对水体中天然鱼类和水生物造成危害外, 对水体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过量的硝酸盐进入河、湖后, 使河、湖水酸化并有腐蚀性, 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 甚至能导致某些水中生物的灭绝。
4.4 造成经济损失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都会表现为经济损失。
据农业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2006 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全国共发生渔业水域污染事故1 463 次, 污染面积约9.4 万hm2,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43 亿元。
5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地下水污染一般不容易发觉, 不像地表水, 可以从水体的颜色、嗅味等物理性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
具有污染途径隐蔽、污染机理与污染防治系统庞大、地下水流慢等特点, 一旦污染很难治理, 即使花很大的代价, 耗时较长, 也难奏效。
因此, 在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上要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 宁肯在预防上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 而不要在污染发生后付出更大代价去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原则, 既要积极治理现存的污染, 保护地下水的用户, 防止水质的进步恶化, 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新的污染产生, 以全面保护地下水资源。
5.1 防治措施5.1.1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有限的地下水资源。
保护地下水资源, 制止过量开采地下水, 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幅度,防止地面沉降等, 以减少污水的下渗。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到采补平衡,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的同时, 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地下水的回灌补给。
5.1.2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并加强地下水保护宣传力度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规, 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加强执法力度, 使每个人都能准确地理解我们的行为给地下水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建设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 抓好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对毒性大的污染物, 必须在厂内处理, 对于毒性小的污染物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5.1.3 建立水质监测网并重点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水质监测站网, 迅速补充和完善地下监测井网, 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
设立地下水观测专用井, 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预测服务系统。
对重点污染地区( 段) 进行重点监测,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特征, 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
5.1.4 开展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调查评价及编制评价图册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 已经从以污染治理为重点转变为以防止污染为重点, 其中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是进行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 并编制评价图册。
这种方法值得我国借鉴。
脆弱性调查评价可以为决策、管理人员和规划、设计人员提供有关地区地下水环境的条件, 指导工程选址、选线, 也将对地下水水质监测起指导作用。
对于脆弱性高的地区, 可以加强监测, 这样使得监测网的布设更为科学和合理, 避免人力、物力的分散和浪费。
5.2 治理办法首先应查清现状, 了解我国目前污染源的渗漏污染基本状况, 分析各种污染物的具体来源( 工业、交通、建筑、垃圾掩埋、农业等) , 从而采取相应的减少污染来源的措施, 对污染物实行分类管理, 然后分期、分批综合治理。
5.2.1 工业体系在工业体系中对污染源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加强污染物流失总量的管理, 以污染物流失总量为管理指标, 把环境要求变成指标, 对于工业“三废”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 应用闭路循环模式把工业“三废”的污染消化在生产过程中。
要建立污水处理厂, 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 达标后再排放到自然界中。
5.2.2 农业体系在农业体系中使用高效的灌溉技术及科学的耕作方式, 寻求科学合理的施药施肥技术, 尽量少施化肥、少施农药, 尤其少施合成农药, 将传统的漫灌方式改为喷灌和滴灌方式。
严禁使用渗井、渗坑排污, 污水沟渠要能防渗。
对还在使用的渗井、渗坑、自然渗漏的化粪池和清污合流制下水道排污的城市尽可能清除和改造。
垃圾场、粪便坑要能防渗, 尤其是在浅层地下水范围内, 要做好粪坑和污废水的防渗工作, 禁止用未处理过的污水灌溉。
5.2.3 其他对于某些污染水可通过人工补给被污染的地下水, 采取强排方法使其稀释和净化; 对于某些水文地质情况特殊的地区可通过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 加速水的交替循环, 以达到改善水质之目的; 也可对污染的地下水采用防渗墙或防渗帷幕进行堵塞或截流, 通常应穿透含层直达隔水层。
除此之外, 地下水处理方法主要有抽水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渗透性屏障处理法、循环井处理法等。
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和技术进行组合, 合理经济地治理地下水污染。
6 结语对地下水加强管理和保护是我们保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地下水污染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需从人人做起, 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协作、配合, 方能起到有效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