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6acdd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1.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1. 异常反应的定义和分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接种者产生的不良反应。
按照不同的严重程度,异常反应可以分为3类:轻度反应:包括皮疹、瘙痒、轻微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
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采取对症治疗,如冷敷、头孢类抗生素等。
中度反应:包括高热、脱水、低血压、呼吸急促、昏迷等。
这类反应需要紧急处理,应立即送医治疗。
重度反应:包括休克、神经系统反应、呼吸衰竭等,可能威胁生命。
这类反应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如使用抗过敏药物、呼吸机支持等。
2.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置预案2.1 接种前准备(1)仔细检查接种者的病史和过敏史。
(2)保证接种者状态良好,没有感染或其他疾病。
(3)充分告知接种者相关事项,包括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部位、接种时间、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2.2 接种过程中应急处置(1)在接种现场配备应急药品,如肾上腺素、抗过敏药物、呼吸机支持等。
(2)接种前应让接种者保持放松状态,避免因紧张和恐惧反应,从而导致不良反应。
(3)在接种后,要让接种者休息片刻,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2.3 异常反应的处理措施(1)轻度反应:检查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症状。
(2)中度反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使用抗过敏药物、输液支持、呼吸机支持等。
(3)重度反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2.4 异常反应的后续管理(1)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疫苗信息、不良反应情况等。
(2)收集和分析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疫苗安全监测。
3. 应急处置人员的职责和要求(1)应急处置人员必须受过专业培训,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处理技能和操作规范。
(2)应急处置人员应熟悉所用疫苗的种类、特点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3)应急处置人员要具备抗过敏药物、呼吸机、输液等相关设备的使用技能。
(4)应急处置人员在处理异常反应时,要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预防接种异常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9fb9a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4.png)
一、总则1.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预防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确保接种安全,提高疫苗接种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各类预防接种单位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1.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以人为本,确保安全;(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现与报告2.1 发现预防接种单位应加强对接种过程的观察,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接种,保护受种者安全;(2)详细询问受种者症状、病史等,记录相关信息;(3)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受种者进行初步观察和救治。
2.2 报告(1)预防接种单位应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3)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置3.1 初步处置(1)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受种者,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救治,必要时转诊至医疗机构;(2)对受种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3.2 调查与评估(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与评估,查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2)市级、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需要,可派出专家参与调查与评估。
3.3 信息发布(1)在调查与评估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信息,应及时向公众发布;(2)调查与评估结束后,应向公众公布结果。
3.4 后续处理(1)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受种者,根据病情和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医疗救治措施;(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追究其法律责任;(3)对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整改,提高接种质量。
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措施4.1 加强宣传教育(1)提高预防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和受种者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2)普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知识,增强受种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四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22eeb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3.png)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保护人类免受传染性疾病侵袭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但是在接种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异常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效处理和控制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二、目标通过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处理,并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预案内容1.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培训工作人员:为所有从事接种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接种技术和应急处置的培训,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处理能力;(2)建立健全的接种记录系统:对每一位接种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基本信息、过敏史、接种疫苗种类和剂量等内容,以方便在异常反应发生时进行追踪和分析;(3)建立疫苗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接种中的应急处理(1)设立应急处理点:在接种现场设置应急处理点,配备足够数量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及专业的急救人员;(2)建立急救队伍:培养一支专业的急救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急救志愿者等,以便在异常反应发生时能够迅速进行处置;(3)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疫苗和接种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级管理,确保接种者得到最适合的疫苗剂量;(4)应急处理流程:对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包括紧急退出、急救措施、传染病预防等;(5)记录与报告: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根据规定的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3. 异常反应的后续处理(1)应急救助: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异常反应进行紧急救助,包括急救措施、抢救药品等;(2)随访与观察:对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的接种者进行随访和观察,确保其恢复情况和健康状况;(3)后续处理及赔偿: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评估,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和处理;(4)疫苗监管:及时对出现异常反应的疫苗进行抽样和检测,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066d5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d.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一、背景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接种异常反应,保护接种者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标1. 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和风险预警能力;2. 快速、准确判断接种异常反应情况;3. 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降低接种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
三、预防措施1. 在接种前,接种者和接种人员应充分了解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 接种前,接种者应告知接种人员有无过敏史或其他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和疫苗过敏史。
3. 接种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急救人员,确保应急响应的能力。
4. 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急救培训,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
四、异常反应判断与处理流程1. 判定异常反应类型:- 轻型异常反应: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 中度异常反应: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紫癜、呕吐等症状。
- 重型异常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休克、意识丧失等症状。
2. 处理流程:(1) 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保持冷静,停止接种。
(2) 对轻型异常反应,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鼓励接种者休息,缓解症状。
- 提供适当的液体和营养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如有需要,可使用退热药物缓解发热症状。
(3) 对中度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确定接种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如存在过敏反应,立即注射抗组胺药物。
- 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紧急症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 对重型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保持接种者呼吸道通畅,保证呼吸正常。
- 如出现休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按需进行其他救治措施。
- 紧急送往医院,寻求专业救治。
五、记录与报告1. 记录:在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应及时记录接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时间、异常反应症状及处理措施。
2. 报告:在处理完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改进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fde6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0.png)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或意外事故。
为了保障接种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预防接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确保接种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支持。
三、预防接种反应的分类和处理措施1. 轻度反应轻度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轻度发热等症状。
处理措施如下:- 观察接种者的症状,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心理支持。
- 可适量应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消炎药等。
- 建议接种者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 中度反应中度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症状。
处理措施如下:- 立即停止接种过程,确保接种者的安全。
- 观察接种者的症状变化,如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呼叫急救车辆。
- 若接种者有过敏史,应立即使用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同时呼叫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
3. 严重反应严重反应包括昏迷、抽搐、呼吸停止等症状。
处理措施如下:- 立即停止接种过程,确保接种者的安全。
- 立即呼叫急救车辆,同时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措施。
- 在等待急救车辆到达的过程中,可尝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
四、预防接种事故的分类和处理措施1. 注射器针头折断若在接种过程中发现注射器针头折断,处理措施如下:- 立即停止接种过程,确保接种者的安全。
- 使用无菌工具将折断的针头取出,避免针头残留在体内。
- 观察接种者的症状,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2. 注射器未灭菌或灭菌不彻底若发现注射器未灭菌或灭菌不彻底,处理措施如下:- 立即停止接种过程,确保接种者的安全。
- 使用无菌工具清洗接种部位,避免感染。
- 观察接种者的症状,如有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 接种器具污染若发现接种器具污染,处理措施如下:- 立即停止接种过程,确保接种者的安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a11a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1.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预防接种是保护人类免受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但在接种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异常反应。
为了保障接种者的安全,需要针对异常反应进行应急处置。
下面是一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详述了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以帮助相关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二)第一部分异常反应的定义和分类1. 异常反应的定义: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个别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或接种相关的不适症状,超出正常接种反应的范围,即为异常反应。
2. 异常反应的分类:(1) 常见异常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发红、肿胀、疼痛等轻微反应。
(2) 严重异常反应:包括但不限于高热、呼吸急促、全身性过敏反应等。
第二部分异常反应应急处置流程1. 前期准备(1) 建立预防接种应急处置团队,由接种人员、医生、急救人员等组成,明确分工和职责。
(2) 完善应急处置设施,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3) 储备一定数量的常见异常反应处理药品和器材,如抗过敏药物、镇痛药等。
2. 接种操作中发现异常反应的处理(1) 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程,细致观察接种者的反应情况。
(2) 若接种者出现轻微异常反应,如发红、肿胀等,首先给予心理安慰,告知正常反应并观察其症状是否缓解。
(3) 若接种者出现严重异常反应,如高热、呼吸急促等,立即停止接种操作,并告知其家属和急救人员。
3. 快速急救流程(1) 距离最近的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急救处置。
(2)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对接种者进行舒适、安全的处理,如卧床休息、给予水分补充等。
(3) 急救人员到达后,根据接种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4. 记录和报告(1) 将异常反应情况和应急处置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种类、异常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情况等。
(2) 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接种异常反应的情况,并按规定提交相关报告材料。
第三部分应急处置的注意事项1. 心理疏导(1)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接种者和他们的家属可能会产生恐慌和紧张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给予安慰和支持。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d41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6.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随着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普及,偶尔会发生一些接种异常反应的情况。
虽然接种异常反应相对较少,但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制定一份针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是必要的。
一、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意识和知识首先,对接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包括但不限于接种过程的监测和观察,不同疫苗的常见异常反应的辨别和处理方法,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基本内容。
二、接种环境安全保障为了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应提供洁净、整洁的接种环境。
如保持接种室的通风良好,定期进行卫生清洁,确保接种工具的消毒和清洁。
三、接种前评估和告知在接种前,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评估和告知。
评估包括了解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是否有过敏史等情况。
告知包括向接种对象和家长/监护人介绍接种的目的、接种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
四、接种过程的监测和观察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观察。
特别是在接种开始后的30分钟内,应对接种对象进行定期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反应的情况。
五、应急处置预案的内容1. 提前准备:在接种场所和工作人员中设立应急箱,内含急救药品、急救工具和急救用具等。
2. 异常反应的判断:接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判断异常反应的能力,包括观察接种对象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昏厥、过敏反应等症状。
若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
3. 急救措施的实施:根据不同的异常反应症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如呼吸困难,及时解开衣领,保持通气;昏厥,放平接种对象并将其头部稍微偏向一侧;过敏反应,使用急救药物等。
4. 寻求专业医疗支持:当接种工作人员无法应对异常反应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在等待医疗支持期间,继续对接种对象进行监测和观察。
六、记录和报告在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后,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
记录包括异常反应的症状、处理措施和结果等信息。
报告则是向相关部门汇报异常反应的情况,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5dbec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0.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保障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即使尽最大努力进行预防,有时仍会出现异常反应。
因此,应急处置预案对于及时处理接种异常反应至关重要。
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在接种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
所有接种点应配备有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且需要确保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现场,随时进行处置。
此外,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置程序。
2.即时处置异常反应
一旦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医务人员应当立即介入,进行及时的处置。
比如,对于轻微的过敏反应,可以采取口服或静脉注射抗过敏药物;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或休克,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同时,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3.报告和记录
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后,需要立即进行报告和记录。
上报给相关部门,包括疾控中心和疫苗生产厂家,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异常反应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同时,合理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及时、有效地处理接种异常反应,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接种风险,维护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二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b1e77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6.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关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报告单位、报告人及报告流程,现进行严谨、稳重、理性、官方的改写如下: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报告单位与报告人二、报告的时限及方式1. 一般事件的报告(1) 接种点一旦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应在实施对症治疗的同时,即刻通过电话或传真方式,在___小时内向当地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核实后,应迅速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所有发现的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包括一般反应),均需进行详细登记,并对监测资料进行系统汇总、分析后上报。
(3) 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还需通过监测系统进行个案录入,并直接进行网络报告。
2.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除按照一般事件的报告流程进行外,市卫生局应立即向上级市人民政府及市卫生局报告。
在初步核实后,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及结案报告。
3.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除遵循一般事件的报告流程外,市卫生局应立即向市人民政府、市卫生局及省卫生厅报告,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及结案报告。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与处置为迅速查明病因,防止更多病例出现,避免异常反应成为社会热点而干扰正常的免疫接种活动,对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应遵循边调查、边核实、边抢救、边处理的原则,确保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具体调查内容参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1. 一般事件(Ⅳ级)的处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异常反应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报告内容,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信息、发生时间与人数、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及疫苗接种情况,并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完善相关资料。
(1) 若判定为一般反应,则进行登记并密切观察,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与处理。
(2) 若初步判断为个体发生异常反应,则立即通知市级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进行调查诊断,并联系救治小组及时进行诊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735a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7.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且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一种医源性反应。
为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维护受种者的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异常反应的发生,特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调查组、善后处理组。
二、应急处置1. 接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后,立即向领导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2. 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了解发生异常反应的受种者基本情况、疫苗情况、接种情况、报告和就诊情况。
3. 对受种者进行现场调查诊断,必要时请县级或市级医疗专家参与诊断。
4. 组织医疗专家对受种者进行救治,对受种者的诊断要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
5. 对受种者家属进行安抚,并告知其有权申请鉴定。
6. 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并出具调查诊断结论。
7. 根据调查诊断结论,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8. 及时将有关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9.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注意事项1. 预防接种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2.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3. 对受种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告知义务,让受种者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对受种者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包括受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情况、报告和就诊情况等。
5.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受种者进行及时救治和调查核实,确保受种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6. 对已经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泄露受种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情况。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2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9bf74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6.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___年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概述鉴于疫苗接种作为现代医学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的作用显著。
然而,偶发的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特别是严重反应,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为有效应对此类情况,特制定本年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以确保公民健康安全。
二、预防措施1. 强化疫苗监管:加大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疫苗质量与安全。
实施定期抽查与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采取严厉处罚措施。
2. 完善疫苗接种宣传:通过多渠道向公众普及疫苗知识,强调疫苗的安全性与重要性,消除公众对疫苗接种的疑虑与恐惧。
3. 接种前个体评估:对每位接种者进行细致评估,特别是针对有过敏史或潜在风险人群,实施特别关注与评估。
4. 接种后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接种后监测网络,对异常反应进行实时监测与上报,确保快速响应。
三、应急处置措施1. 人员培训:提升卫生健康部门及医务人员对异常反应的识别与处理能力,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强化应急处置技能。
2. 及时救治:一旦发现异常反应,立即组织专业医疗团队进行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发布异常反应相关信息,向公众解释原因、措施及应对方法,避免恐慌与误解。
4. 专家咨询指导: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邀请疫苗、药学、临床等领域专家参与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案。
5. 研究与总结:对异常反应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接种程序与处置措施。
四、组织体系1.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培训组织、监督检查及信息发布等工作,确保预案顺利实施。
2. 医疗机构:承担疫苗接种任务,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及时上报异常反应情况并参与研究。
3. 专家咨询组:提供专业咨询与技术支持,确保处置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4. 公众参与:加强信息沟通与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自我保护意识。
五、预期效果1. 降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保障公民健康安全。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c178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8.png)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事件,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该预案的详细内容:一、背景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然而,由于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不足或存在误解,以及一些制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出现预防接种事件。
为了保障公众的权益,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预案。
二、目标1. 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因预防接种事件可能引发的风险。
2.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信任,促进接种率的提高。
三、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和监测阶段- 建立完善的预警和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疫苗安全情况和接种效果信息。
- 加强对疫苗生产厂家和接种单位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应急响应阶段- 一旦发生预防接种事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
- 采取紧急措施,如暂停接种、召回疫苗、追踪接种人群等,以控制风险。
- 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向公众及时报道事件的处理情况和安全提示。
3. 评估和处置阶段- 进行预防接种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评估事件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 加强对接种人群的健康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4. 恢复与整改阶段- 经过评估和处置后,根据情况恢复接种工作。
- 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预防接种工作的制度和规范。
- 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和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进行。
四、资源保障1. 人力资源- 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 建立专业的应急处置人员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资源- 储备充足的疫苗和防护用品,确保应急处置需要。
- 加强与疫苗生产厂家的合作,确保疫苗的供应和质量。
3. 信息资源- 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共享机制,及时获取事件信息。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症状应急处理预案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症状应急处理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9c2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f.png)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症状应急处理预案简介:本文档旨在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症状的应急处理提供指导。
在实施预防接种计划时,偶尔会出现一些异常症状,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准确地处理,以保障被接种者的安全和健康。
应急处理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我们建议在以下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1. 接种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果被接种者在接种后立即出现呼吸急促、喉咙肿胀、胸闷或全身发热等严重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求助医务人员,并进行紧急治疗。
在等待医疗救援期间,可以尝试使用紧急抗过敏药物(比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进行治疗。
2. 接种后出现轻度过敏反应:如果被接种者在接种后出现皮肤发红、轻微发痒或轻度呼吸困难等轻度过敏反应症状,可以考虑无需就医的自我治疗。
建议使用非处方的抗过敏药物(比如口服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并在一段时间内观察病情,如症状加重或持续出现,请及时就医。
3. 接种后出现一般不适或轻微不良反应:如果被接种者接种后出现一般不适或轻微不良反应,比如头痛、轻度发热、肌肉疼痛等,建议口服解热镇痛药来缓解不适,并休息一段时间,观察病情的发展。
如果症状不缓解或恶化,请咨询医生。
4. 接种后发生预防接种相关严重事件:如果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如高热持续数天、抽搐、大面积皮疹等,应立即就医,并及时报告接种单位或卫生部门。
医务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请注意:- 在接种前,请向接种单位提供详尽的个人健康状况和过敏史,以便医务人员评估并提供个性化建议。
- 在紧急情况下,请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或就近就医。
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一切应根据医务人员的指导来处理。
- 本文档中的应急处理措施为常见情况下的建议,具体处理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预防接种异常症状的处理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来进行。
参考资料: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 Causality Assessment.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Vaccination: What You Need to Know.3. [医疗机构名称] [医疗机构地址] [医疗机构联系方式]。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三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1d794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a.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____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说明____年,全球面临新的疾病和病原体的挑战,随着疫苗技术的进步,预防接种成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接种异常反应的个案,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及其潜在风险,制定本预案以确保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确保预防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和传播,提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个人和社会的损失。
三、应急预案内容1.异常反应风险评估和监测(1)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风险评估机制,全面评估每一种疫苗的安全性和风险。
(2)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每一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反应的趋势和规律。
2.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疫苗生产企业的紧急协调机制。
(2)建立应急响应的责任分工和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
3.应急处置流程(1)接种现场监测和评估:设立专门的接种现场监测团队,对接种现场进行重点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并进行初步处理。
(2)报告和调查: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报告,并尽快启动异常反应调查工作,确定异常反应的原因和范围。
(3)隔离和随访:对异常反应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并做好相关的医疗救治和康复随访工作。
(4)舆情应对: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传递信息,防止恐慌情绪扩散和不良影响的发生。
(5)风险评估和控制: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再次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包括暂停接种、撤回疫苗等。
4.信息共享和宣传(1)建立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和公众可以及时获得异常反应的相关信息,包括预防接种指南、疫苗安全性评估和应急处置指南等。
(2)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安全意识,减少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6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5b5a2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b.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__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____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一般事件。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____。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例(四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例(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f4c8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8.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例一、前期准备1. 提醒接种者注射前咨询医生以了解可能的风险和副作用,并告知过敏史,以便医生能够做出更准确的评估。
2. 接种单位建立充足的应急救治设备和用品,包括呼吸机、抗过敏药物、抢救药品等。
3. 培训接种工作人员熟悉各种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置技能,包括与相关机构建立联络渠道,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二、异常反应的分类和识别1. 轻度异常反应:包括短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局部疼痛、红肿等。
接种单位应当密切观察接种者,及时给予心理安抚和必要的护理。
2. 中度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疲乏、皮疹、呼吸困难等。
接种单位应当及时安排接种者就近就医,并与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提供详细的病历资料和接种情况。
3. 重度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高热、严重呼吸困难、抽搐等。
接种单位应立即报警求助,并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同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做好接诊准备。
三、应急处理流程1. 接种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区域,确保接种者与其他人员相隔一定距离。
2. 在出现异常反应后,接种单位应首先进行现场初步评估,包括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观察病情发展趋势等。
3. 对于轻度和中度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应提供相应的安抚和护理,同时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协商,决定是否就近就医。
4. 对于重度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应立即报警求助,并按照标准急救流程进行抢救。
同时通知接种者家属,并与相关医疗机构协商,尽快将接种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5. 接种单位应详细记录接种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接种疫苗种类、接种后反应症状、接种后是否就医等,以便后续研究和跟踪。
四、异常反应的跟踪处理1. 接种单位应及时向接种者家属提供详细的异常反应处理情况,并告知后续的监测和治疗措施。
2. 接种单位应积极与相关疾控机构合作,向其报告接种异常反应情况,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病例资料和样本。
3. 相关疾控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对接种异常反应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提供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指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e138d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4.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后果,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结构建立以卫生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处理小组,下设信息收集、医疗救治、心理干预、家属沟通等专门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三、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评估和预警系统。
一旦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应立即上报,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根据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响应:针对严重过敏反应等紧急情况,需立即进行医疗救治,并通知上级卫生部门。
- 二级响应:针对中等程度的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需进行临床观察并提供相应治疗。
- 三级响应:针对轻微反应,如疼痛、轻微肿胀等,可采取观察和对症处理。
五、医疗救治确保接种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包括抗过敏药物、退热药、止痛药等。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等紧急救治药物,并尽快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六、心理干预为接种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异常反应,减轻焦虑和恐慌情绪。
七、家属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接种者家属通报病情进展和救治措施,听取家属意见,共同商讨后续治疗方案。
八、信息公开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适时向社会公布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和结果,增强公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信任。
九、事后处理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提高未来应对能力。
十、培训与演练定期对接种点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报告和处理培训,并进行模拟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
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3eda8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7.png)
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规范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快速、有序、有效地应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减少不良后果,保障公众健康。
二、组织机构建立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疾控中心、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等组成的应急处理小组,负责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评估、处理和信息报告工作。
三、监测与报告1. 建立健全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体系,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实时监控。
2. 一旦发现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应立即采取初步处理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至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中心。
3. 保持信息畅通,确保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及时获取异常反应信息。
四、应急响应1. 根据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机制。
2. 对于轻微的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应提供必要的医疗咨询和处理;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应立即转诊至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3. 确保救治过程中的医疗资源充足,包括专业医护人员、救治设备和药品等。
五、后续处理1. 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防措施。
2. 对受影响的受种者进行跟踪观察,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
3. 依法依规进行赔偿和救助工作,维护受种者合法权益。
六、宣传教育1. 加强对公众的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消除公众疑虑,增强接种意愿。
七、预案演练与更新1. 定期组织接种异常反应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根据演练结果和实际工作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科学性和时效性。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例(二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例(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5d734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7.png)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例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疫苗接种作为疾病预防的关键措施,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极少数情况下,疫苗接种可能会引发异常反应。
为此,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以下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对措施:一、接种前进行健康评估和筛查,对接种对象的个体病史、过敏史、基础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和接种计划的调整。
二、加强疫苗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宣传,确保接种对象符合规定,同时详细掌握接种对象的个人病史,包括过敏史和接种反应史,以便做出准确决策。
三、接种场所需保持清洁安全,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设备和药品,如速效救心丸、降压药、肾上腺素和抗过敏药物等,医务人员需熟练掌握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
针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我们制定了以下应急处置方案:一、常见异常反应处置:对于局部不适,可采取冷敷或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物缓解;一般过敏反应,先使用抗过敏药物,症状加重或出现紧急情况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二、严重异常反应处置:过敏性休克患者应迅速送往医院急救室,途中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显著热休克反应者,迅速转移至通风良好处,使用冷敷物散热,并求助医院。
为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和演练,提高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认知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信息收集与报告机制,接种单位应及时登记和上报异常反应情况,为改进预防接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还将加强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对疫苗接种重要性和安全性的认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
总之,虽然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但涉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应高度重视,科学规范地处置异常反应,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有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例(二)《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修订案随着科技进步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在____年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为全民健康构筑了坚实的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XX 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 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XX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一般事件: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群体性反应,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在时间、地区和/或接种的疫苗方面相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等。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事件。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在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和医疗救治小组。
1、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
XXX 组长: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诊断小组负责我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技术指导、调查、诊断和处置工作。
诊断小组成员应服从安排,随时待命。
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XXX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医疗救治小组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医疗救治、处置和及时上报工作。
各卫生室负责对发生的可疑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及时诊断、治疗和处置。
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实行“属地管置、就近处置”的原则。
卫生院要在第一时间全力救治辖区发生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
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治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执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大都为过敏反应,一般进行抗过敏治疗即可。
如出现休克,肾上腺素为首选急救药。
治疗如很快好转、恢复,无需入院。
如病情较重,技术力量不足,可向上级申请技术援助或立即送上级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五、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报告(一)报告范围报告的范围为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所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应特别关注以下病例:1、注射部位出现脓肿(细菌性或无菌性);2、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需要住院的病例;3、被卫生人员及公众认为的与免疫有关的死亡病例;4、群体性心因性反应;5、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其它严重或不寻常的医学事件。
(二)报告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等。
(三)责任报告人卫生院临床医师和卫生室村医。
(四)报告的时限及方式1、一般事件的报告(1)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后,镇卫生院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立即通过电话报告镇人民政府,同时向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所有发现的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包括一般反应)均应做好登记工作,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上报。
(3)接种单位因异常反应或事故与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发生纠纷时,立即报告镇人民政府,同时应在24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事发第一时间及时向卫生院报告;卫生院接报告后,及时审核信息,当确认信息真实无误后,立即向卫生局报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进行网络直报,并分别完成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事发第一时间及时向卫生院报告;卫生院接报告后,及时审核信息,当确认信息真实无误后,立即向卫生局报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进行网络直报,分别完成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六、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一)一般事件的处置卫生院在接到异常反应发生的报告后,立刻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
根据报告内容,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和人数、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等情况,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
1、判定为一般反应的,做好登记工作并密切观察;给予对症治疗、处置;2、初步判断为个体发生异常反应的,立即通知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调查诊断,联系救治小组及时进行诊治,如果需要技术援助,立即向上级提出请求,并协助上级调查处置;同时保存所有可能与异常反应发生相关的物证(疫苗、注射器等)。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处置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暂停该接种点免疫活动,同时加强其他接种点异常反应监测,按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并立即向上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报告。
首先应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概念和分级标准判定是否为一起群体性接种反应。
如已确定是一起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及时判明事件的性质、发生原因,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如果需要技术援助,立即向上级提出请求。
1、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时,应立即暂停接种,在尽快消除疑虑,隔离管理的前提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了解掌握病情,及时选派当地有影响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发病情况和可能的诱因,及时处置首发病例。
2)妥善处置和治疗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合理解释; (可采用心理疗法,用语言暗示并配合适当理疗或按摩,催眠疗法、解释性心置疗法,引导患者及其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帮助其认识疾病性质。
(3)若诊断明确后,应避免重复检查和不良暗示,并对症治疗。
(4)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儿童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是在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相关单位要向儿童家长耐心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答复问题应明确肯定,解除可能有任何后遗症的顾虑。
(5)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减少紧张气氛,缩短“非常状态”的时间,尽快使学习、生活转入正常化,有利于病例症状消失后回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致再发。
(6)防止人为渲染,在调查和控制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止宣传媒体和人员的盲目参与,扩大事态,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应保持镇定和良好的秩序,以防人为的渲染、扩大,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接种事故:因造成接种事故原因多样,有用错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接种途径错误、接种部位错误、继发感染、接种技术不规范、接种对象选择不当等。
因此,在发现接种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停止接种、及时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3、质量事故:当怀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疫苗或注射器材质量有关时,需保存相应的样本,以便后期开展相关检测。
立即停止接种,并向上级报告。
(三)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处置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暂停接种,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动员家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尸体解剖,确认死亡原因,必要时请法医参加,判定死亡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对偶合死亡的事件,也要做好解释工作,妥善处置,及时公布调查结论,防止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七、宣传沟通在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卫生院要在县卫生局和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其他兄弟部门的配合下,在做好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做好与媒体、受种者或监护人、公众的宣传与沟通,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化解事件当事者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减少或平息社会负面影响,使当事者能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程序配合做好事件的调查、取证、鉴定和处置工作。
各单位应按照《卫生部关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信息的发布与通报工作。
减少事件的社会不良影响,形成有利于事件处置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