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辨的思维性质及其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精)
2014春《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4春《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75b423b4daa58da0114a66.png)
2014春《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主要思想。
答:背景:(1)自然科学成就:自18世纪下半叶起,自然科学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各个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导致19世纪自然科学发生了激烈的革命性变化;(2)理论前提: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早已问世,但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囿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对自然的解释停留在简单的猜想、思辨阶段。
目的:概括自然科学新成就,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主要思想:(1)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确立的历史必然性;(2)整个世界的历史是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统一;(3)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及基本趋势:生产实践与科学试验是根本动力,科学认识内部的矛盾运动、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是基本动力;(4)系统阐发科学认识论思想。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
答:研究内容:(1)科学技术与自然观;(2)科学与科学方法论;(3)技术与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与社会。
具体说来涉及十个方面:综合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自然观研究;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哲学问题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与文化研究;科学思想史研究;科技哲学名著与科学技术哲学史研究。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不断地从各门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中,吸收其思想精华,批判地继承各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逐渐发展成的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3.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体会。
答:(1)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2)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3)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①具有怀疑批判和勇于创新的精神②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途径、方法:a、科学研究始于问题;b、交叉与综合的思想方法;c、专业性研究方法③具有文、理、工兼容的知识结构4.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第三讲 科学技术认识论
![第三讲 科学技术认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1c3d25177232f60ddcca1ae.png)
现代科学——综合的时代
1.“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 息论 2.“新三论”——协同学、突变论、耗 散结构论 3.新技术革命
科学的起源:来源于常识
• 科学源于常识又超越常识,但最后还要 回到常识——构成人们的常识的世界图 景、概念框架、方法论等。 • 常识的概念:人们普遍拥有的经验性和 不加反思性的指示,属于实际知道怎么 办的操作知识。 (common sense)
科学的主要形相
贝尔纳认为:科学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 主要有: 1.一种建制:“科学作为一种建制而有以几十万 计的男女在这方面工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却的社会职业。 2.一种方法: 3.一种累计的知识传统: 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5.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科学不仅供实际应用, 而且是“构成我们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 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前科学时期的认识主体
科学尚未独立,没有职业科学家,主 要有以下三类人从事科学认识活动: 1.以精神活动为职业者,包括:巫师、 僧侣、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等。 2.以实用技术为职业者,包括:工匠、 医生、炼丹术士等。 3.以政治活动为职业者,包括:官吏、 皇室成员等。
前科学时期的认识方式
1.拟人化和万物有灵论的解释方式。 2.概括自然物所构思出来的“物理原理” 的解释方式。 3.立法规则、技术格言和强制性规范。
批判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互补思辨与实证的互补逻辑与直觉的互补理智与情感的互借助于感官以感性方法获取的科学事实与借助于理性思维以逻辑方法构建的科学理论尽管是层次不同性质迥异的两类科学认识成果或知识元素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即相互作用从而构成有机统一即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第三讲、科学认识论
1 认识科学
科学思维是什么意思解释
![科学思维是什么意思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9972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1.png)
科学思维是什么意思解释
科学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长期以来在科学研究与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思考方式和方法论。
它强调通过理性、逻辑、客观、实证的态度来对世界进行认知和解释,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科学思维注重基于证据和事实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而不是凭主观臆测和个人情感的主观性。
科学思维的核心特征包括:
1.严密的逻辑思维:科学思维要求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建立起一套
严密、完整的论证体系,从而确保理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客观的研究态度:科学思维强调客观性,即在研究和讨论中要尽可
能避免主观偏见和情感干扰,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判断。
3.实证验证:科学思维强调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即通过实际的实验
和经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提高理论的可靠程度。
4.不断质疑和探索:科学思维鼓励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挑战现有的
观念和理论,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以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5.可复制性和可证伪性:科学思维提倡研究结果的可复制性和可证伪
性,即研究结果应该能够被其他科学家重复验证和检验,同时也应该具有被证伪的可能性。
科学思维的意义在于推动人类认知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发展,引领着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本质,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通过培养和践行科学思维,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8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的题目答案
![2018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的题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fc7781f61fb7360b4c65aa.png)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统一。 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社会需求
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 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
![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61f10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1.png)
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组成部分。
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一种思维模式,而科学实验则是用来检验和证实科学假设的手段。
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科学研究中。
一、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科学思维是科学家在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时所应用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客观、合理和逻辑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要求人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它不仅在科学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科学思维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假设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推理性思维和验证性思维等。
通过假设性思维,科学家能够提出科学假设,并通过系统性思维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推理性思维则帮助科学家从已知事实中推断出未知事实。
最后,验证性思维则是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和证实科学假设。
二、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人工设定实验条件来模拟和控制现象,从而帮助科学家观察和测量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或否定科学假设。
科学实验具有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可重复性、可控制性和客观性等。
可重复性是指科学实验的结果能够被其他科学家重复多次,并得出相似的结论。
这个原则保证了科学实验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可控制性则要求科学实验中的各项变量都能够被准确地控制和操作。
只有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科学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客观性是科学实验的另一重要原则,它要求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依靠客观的数据来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
三、应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和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3b791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8.png)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看: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或者可以说,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自然辩证法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2、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看:自然辩证法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自然观的逐渐成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古代的自然哲学: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直观、思辨和猜测性质。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16世纪科学的兴起:1543年哥白尼及其《天体运行论》。
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结合。
弗朗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经验论的认识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近代科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笛卡儿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演绎法的方法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主要的方法是分析解剖:将整个自然界分成许多部分分别深入研究;将某一自然事物解析成许多局部研究其细微结构;将某一自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静止地研究其某一截面,逐渐形成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此乃近代科学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18世纪末开始,主要是在19世纪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搜集经验材料到理性概括材料,形成黑格尔哲学的科学基础,黑格尔哲学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其概念辩证法中猜测到了自然事物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7327faccbff121dc3683b1.png)
我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它不仅蕴含着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既关系着人类的现实生活,又关系着人类的最终理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价值。
除此之外,它还是我们反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想、错误主义,为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扫除精神障碍的思想武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方法论;思想价值;全球化正文: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自然辩证法学科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研究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进而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自然辨证法描绘了自然界的发展、演化图景,与19世纪对机械自然观的反动,对物理世界时间的发现、进步进化观念的兴起一脉相承,它们共同酿成了20世纪自然科学的系统观、整体观。
自然辩证法延袭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路子,强调了思辨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包括和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用形象比喻说也可以把它看成为“大口袋”。
自然辩证法学科是开放的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智慧的哲学,是以科学作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与科学结盟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始终都是自然辩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b4d3c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e.png)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的应用文明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目前科技的更新速度从倍数提升上升到指数提升。
科技的创新成效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重要方面。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谈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十八界三中全会重点讨论创新创业,因此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必言说。
而就目前现实状况来看,中国获得科技诺贝尔奖的得主寥寥无几,这与国家的制度、教育密切相关,也同科技工作者的方法,思辨能力,思想水平有重要关系,同时近几年来频频出现的核爆炸事件,雾霾天泛滥等为人类科技创新之路发出警告和反思。
一、自然辩证法含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是反映在自然科学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是恩格斯以《自然辩证法》这本书所创立的研究领域。
后又被学者继续深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主要写自然辩证法主要三个问题。
第一自然科学的特点、性质和作用问题,第二把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研究它在社会中发展的规律性问题,第三把自然科学作为人类认识的现象研究它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体系与结构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二、科研创新的含义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科研活动本身是以现有的现象、认知习惯为基础的活动,凭借知识和经验预测科研可能达到的科学目的。
在不同层面对人民熟悉的思维方式高度抽象或转换,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特征,即发散思维。
比如每个人都会自觉的遵守1+1=2这个运算规则,并能在生活、工作中熟练应用。
哥德巴赫在另一个思维层面,求证思维层面,创新性提出,就形成了世界级的数学命题:哥德巴赫猜想。
三、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创新中的应用(一)自然辩证法为科技创新提供思辨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技术的方式方法作为一种工具被研究者应用,而自然辨证法的方法却为科技创新提供思辨的思维方式。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a5a4367cd184254b3535ee.png)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研究对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基本内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学科性质:(1)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属于哲学的分支;(2)具有中介学科特点:处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具体学科之间;(3)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纽带和桥梁;(4)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是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 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https://img.taocdn.com/s3/m/90efd6fc770bf78a652954d7.png)
老师点题: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伪科学的泛滥、高技术中的伦理问题1-1、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规律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反映了人类最新的认识成果。
1-2、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1-3、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83e37c02768e9951e73898.png)
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摘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一个研究生来说有什么作用呢?文章针对这个问题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说起,论证了自然辩证法是总结人类的优秀的思想和科学成就而创立的学科体系,它集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优秀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是人类文化的去芜存菁。
接着介绍了自然辩证法所提供给科研工作者的思维方法,主要有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科学抽象、比较分类、类比移植、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非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直觉灵感、形象思维与科学想象。
最后运用事例论证了这些思维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并得出结论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科研工作指导作用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在人类社会初期就诞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古代人们通过直觉、观察和思辨来对自然界做出观察和解释,所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回答。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本原,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说,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提出原子论,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成就,认为自然界是紧密联系和不断转化。
在古代中国主要有五行说、阴阳说、八卦说和元气说等。
这些观点都是对万物本原的解释虽然限于生产力水平的条件无法提出更加合理的理论,但是古人已经开始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去观察和解释整个世界的构成,演化,相互关系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自发的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开始将事物看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由于这些观点大都是通过简单的经验观察、推理和概括得到的,因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兴起,近代科学开始建立和发展,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刺激了哲学的改变。
在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得以建立时,相应的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逐步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科学研究开始依赖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ppt
![自然辩证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2de5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2.png)
自然辩证法概述1.1本学科历史渊源❿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产物3辩证法哲学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创立,强调运动发展变化,思想素材丰富3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博大精深,是马列哲学的直接来源3马恩共同创建马主义哲学.:.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基本思想.列宁撰写《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展自然辩证法1.2学科体系构造❿体系构成3“四大块”--自然观、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技观、科技政策❿学科定位3属于马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高度相关,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主导学说❿与现代科技的关系3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与时俱进1.3自然辩证法在中国❿年发展历程起伏跌宕,与当代中国科技事业联袂而行3新文化运动中,掀起科学、民主思潮330年代自然辩证法传入中国,国统区和延安都有传播350年代以后苏联,自然辩证法成为显学,成为中国科技政策基石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自然辩证法的重大发展1.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❿亦实亦虚,政策说明和思想认知作用3实用价值(学分、文凭)3科学思维和科学工作原则3了解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内在依据3认识国情民意,感受中国发展趋势3化解科学与人文隔阂,为科学生涯的增添情趣本章学习要点❿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❿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发展及历史渊源,与现代中国的联袂变化2.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课程2.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❿古希腊朴素辩证法3核心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3思维特征是,缺少科学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2.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❿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成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异曲同工3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3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
辩论辩题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辩论辩题对科学研究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b1c1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b.png)
辩论辩题对科学研究的作用正方辩手: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研究可以推动技术的发展。
正是通过不断地科学研究,人类才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人类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地改进医疗技术,使得许多原本不治之症成为了可以治愈的疾病。
其次,科学研究可以拓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伽利略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着太阳运转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最后,科学研究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
例如,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寻找了许多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名言,“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灵魂。
”——列夫·托尔斯泰。
反方辩手:科学研究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
首先,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取得成果的时间周期较长。
例如,某些基础科学研究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其次,科学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点和局限性。
例如,科学研究在解决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往往会忽视人文因素,导致解决方案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最后,科学研究也可能被滥用,例如,一些科学研究可能被用于开发破坏性的武器,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名言,“科学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避免盲目迷信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43dd9ee009581b6bd9eb7c.png)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acee4acf84b9d528ea7ab0.png)
自然辩证法一,简答题(科技史2个。
)1,古希腊有哪些自然哲学流派和主要实现是什么?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1)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个唯物主义派别,主要思想:万物的本原是水,万物起源于水而又复归于水。
(2)爱非斯学派,创始人:赫拉克利特,主要思想:世界本原是火,万物都处于永恒的、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万物皆流,万物无常驻。
(3)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人:毕达哥拉斯,主要思想:世界的本原就是数,数组成一切事物,数是宇宙的要素,万物皆数。
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性中通常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
(4)原子学派,创始人:留基伯,主要思想: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就是一种质上相同、量上不同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微粒,它是一切事物的组成要素。
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点,即都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抽象的形式用语言、定量的数学描述和公理化的理论体系为特征,融科学与哲学于一身。
并且恩格斯这样评价: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希腊是全世界的那里加工厂”2,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课件3,19世纪(近代后期)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地质学领域:英国地质学家赖尔1830年出版《地质学原理》,提出了地质渐变的思想。
物理学领域:发现了能量转化好守恒定律,建立电磁学理论。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
生物领域:细胞学说的提出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化学领域:道尔顿原子分子理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维勒的草酸和尿素的人工合成。
并且在19世界下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主要标志是电力的运用,以电机和电力传输、无线电通讯等一系列发明为代表,实现了电能与机械等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给工业生产提供强大和方便的能源。
(自然观2个)4,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自然辨证演化的有序性?自然界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2013_01_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2013_01_09](https://img.taocdn.com/s3/m/eb9f286155270722182ef714.png)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2013.01.09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6-P20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P10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P22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6.★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P257.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8.★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1.★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1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4.★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5.★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P5316.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7.★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P55、571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观察和理论是怎样的关系?)P6119.★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P59、6020.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实验三者的关系如何?P62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2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P672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P752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P792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P79)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P83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27.★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P9628.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P9529.★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P10030.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31.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P10332.★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9.12.14(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辩论辩题是否有助于思维发展
![辩论辩题是否有助于思维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05a9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3.png)
辩论辩题是否有助于思维发展正方辩手:辩题“是否有助于思维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思维发展是个体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辩论能够锻炼个体的逻辑思维、辨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辩论对思维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辩论过程中需要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这种辩证思维能够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思维水平。
此外,辩论还能够激发个体的思维活力,激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辩论对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支持者,我们可以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辩论是智力的锻炼”,这说明辩论对思维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用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比如说乔布斯、马云等人都曾经是辩论社的成员,而他们的成功也与辩论锻炼的思维能力密不可分。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辩论对思维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反方辩手:辩题“是否有助于思维发展”存在一定的争议。
首先,辩论过程中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而不是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这样的辩论方式并不能真正促进个体的思维发展。
其次,辩论过程中往往是为了辩论而辩论,而不是为了寻求真理,这样的辩论方式容易使个体陷入片面的观点和偏见之中,反而阻碍了个体的思维发展。
此外,辩论过程中往往是为了争胜而争胜,而不是为了增长见识和提高思维水平,这样的辩论方式容易使个体变得好斗和狭隘,反而对思维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辩论并不一定有助于思维发展。
作为反对者,我们可以引用尼采的名言,“辩论是为了争胜而争胜”,这说明辩论并不一定有助于思维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用一些失败的辩论案例,比如说一些政治辩论、宗教辩论等,这些辩论往往是为了争胜而争胜,而并没有真正促进思维的发展。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辩论并不一定有助于思维发展。
综上所述,辩论是否有助于思维发展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从我所列举的论据和案例来看,辩论对思维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文思辨科技的发展
![课文思辨科技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11fa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a.png)
课文思辨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还深刻地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交互方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其影响的思辨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论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一、科技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开放和快速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过去,人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纸质媒体,如报纸和杂志。
然而,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新闻和知识。
这种普及的信息获取渠道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我们可以通过接触不同观点来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并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另外,科技的进步也使我们的思考更加快速。
例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实时交流,从而加快决策和问题解决的速度。
这种快速的沟通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习惯,使我们更加注重高效和实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科技带来的思考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应该保持对深度思考的追求。
二、科技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培养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现代科技公司提倡创新的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颖的想法,并支持他们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例如,谷歌公司的“20%时间”政策鼓励员工在工作时间内用于创新性项目的探索。
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改变了我们对问题和挑战的看法,使我们更加敢于冒险和尝试。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个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我们可以随时记录和分享我们的创意。
这种轻松和便利的方式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并在各个领域追求个人的创新。
三、科技对价值观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也对我们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科技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
例如,社交媒体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社交机会,但也增加了隐私泄露和信息过载的风险。
科技造就了一种追求即时满足和短期利益的文化,这对我们长期思考和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思辨的思维性质及其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文章日期】1997年1月7日【作者】杨耀坤【作者简介】杨耀坤,男,1943年生,(武汉)湖北大学(邮编430062)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对思辨的各种传统的和现今流行的理解,并将思辨划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在认识论的根本立场上体现出非经验性的思辨;二是仅仅在方法论意义上体现出非经验性的思辨。
两类思辨均具有:(1 )思维内容的非经验性;(2)思维形式的超逻辑性;(3)思维程序采取从一般到个别的方式。
这些特征正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这决定了思辨同创造想象一道,成为科学创造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同时决定了思辨优于创造想象,在理论批判和理论创造中成为起主导作用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思辨/思维性质/创造功能一与科学的抽象化程度的增长相适应,思辨这种既古老又陌生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创造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指出:“近来,改造整个理论物理学体系,已经导致承认科学的思辨性质,这已经成为公共财富。
”〔1〕美国著名科学史家G·霍尔顿亦强调思辨对于科学探索的重要意义:“对思辨设置障碍,就是对未来的背叛。
”〔2 〕我国哲学界80年代曾举行过关于哲学功能的热烈讨论,结果是广泛承认哲学的思辨功能〔3〕。
这改变了以往将思辨说得一无是处的状况,应当说是个进步。
然而,思辨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维方式?它有哪些异乎寻常的特征?对于这个问题,人们首先是缺乏深入研究,甚至连我们的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竟也没有“思辨”条目,其次,迄今未获得一致性见解。
当然,“思辨”一词在历史上并无确定不变的内涵。
有一部词典给出了思辨的三种定义:定义Ⅰ思辨是理智对精神的东西的沉思。
希腊语θεωρια意指对超验的东西的直观(Schauen),它是非推论的,与论证相对应的。
定义Ⅱ思辨是一种在可验证的观察和思考之外进行的,具有自由地、大胆地假设(按其流行用法)的特征的建立理论的形式。
定义Ⅲ思辨是旨在理解范畴总体(在其对立面中和通过其对立面)的思想运动的结束和完成。
这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种权威的、专门性的意义〔4〕。
通过分析可知,定义Ⅰ描述了思辨的直观性、非经验性(“超验的”)和超逻辑性(“非推论的”),它特别适用于古代自然哲学和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抽象思维,它与这一时期缺乏实验手段,不能深入事物内部而求把握其内在本质,结果只能限于混沌整体的表象和主观猜测的认识水平和状况相适应。
定义Ⅱ强调思辨的非经验性,突出思辨用于理论研究的构造性、探索性功能,它与近代早期、中期以至现代科学研究中所崇尚的科学创造的思维特征相适应。
爱因斯坦不厌其烦地倡导的思辨正是这种意义上的思辨。
定义Ⅲ指的是黑格尔所赞扬的一种思辨方式。
它的特点是突出思辨的概念性:“思辨思维所特有的普遍形式,就是概念”〔5〕;辩证性:“思辨的东西在于……辨证的东西,在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6〕;反思性:反思“就是思辨的思维,亦即真正的哲学思维”〔7 〕。
同时,黑格尔还强调哲学思辨起源于后天的事实,是依靠经验而产生的,认为“哲学发展实归功于经验科学”〔8〕。
黑格尔所提倡的思辨看来既辨证又“唯物”,似乎是真正的“科学思维”。
这也是我国学术界所倡导的〔9〕。
且不说黑格尔所提倡的思辨与他所实际应用的思辨方法不是一回事,就是这种理解同思辨的传统含义也相去甚远。
在哲学和科学史上,与传统意义相佐的思辨只有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和黑格尔。
培根等人将思辨理解为“在思维整体中把一切经验内容关联起
来的精神活动”〔10〕,此即一般理性思维,与黑格尔相同,只是后者强调了它的“科学性”、“正确性”。
鉴于这类理解只是历史的个别现象(定义Ⅲ亦说这是一种“专门性的意义”),我们不妨将它改称“思辨”。
在我们的辞典中还有一种与“思辨哲学”相联系的“思辨”解释:定义Ⅳ思辨指一种脱离实践,否认经验知识,企图用纯思考构造出一般法则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法〔11〕。
对思辨的这一理解来自于前苏联的一些哲学辞典对“思辨哲学”的定义。
例如说,思辨哲学是“不依据经验而从一般的先天原则和纯粹思维的观点来探究现实的唯心主义哲学。
思辨哲学认为思辨、‘纯智力’是认识的主要源泉。
思辨哲学家认为,他在头脑中任意想出一些原则之后,就能把这些原则硬套到客观现实上去,使客观现实的发展服从这些思辨原则。
”〔12〕而这些辞典对思辨的解释又直接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对思辨和思辨哲学的严厉批判。
下面我们将会说明马恩所批判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思辨。
定义Ⅳ所描述的正是黑格尔自己所实际应用的思辨方法。
在哲学同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上,黑格尔认为哲学既要利用科学的材料,又要依据自己的需要“改造科学”。
他说:“自然哲学在物理学使它达到的立脚点上,接受物理学给它准备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重新加以改造。
”〔13〕在对科学思维方式的看法上,黑格尔认为科学是一种纯思辨的知识形式,科学从概念出发,不需要什么经验标准,因为只是通过概念认识的东西,本身就是清楚的可靠的〔14〕。
最后,黑格尔的思辨观所强调的辨证性也是要打折扣的。
这都说明,黑格尔所实际应用的思辨与他所标榜的思辨并不是一回事。
黑格尔实际应用的思辨方法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所严厉批判过的思辨。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袭用黑格尔的思辨方法构筑哲学体系时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15〕。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转变的标志便是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思辨唯心主义的清算。
他赞扬费尔巴哈“看出思辨是神学的最后支柱”〔16〕,指出:“没有比唯灵论即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了。
”〔17〕马克思曾以“果实”和各种具体水果的关系为例,揭示青年黑格尔派思辨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一是把理论知识绝对化,使之成为脱离具体的过程歪曲为一般创造具体的过程〔18〕。
那么如何看待爱因斯坦对思辨的极力赞扬呢?看来,实际上存在两类有着质的差异的思辨,区分它们的标志在于它们同经验的关系。
一类是定义Ⅳ所描述的思辨,它的特点是从较普遍的理论原理原则出发,抽象地建构较特殊的理论原理,而不考察特殊原理的经验基础,同时又拒斥经验验证。
这样的思辨在起源和确立两头与经验失去了联系,在认识论的根本立场上犯了错误,即在认识论的根本立场上表现出非经常性。
经院哲学的思辨、黑格尔式的哲学思辨和科学思辨属于此类。
另一种思辨的特点是,它既不排斥经验事实的引导,又力求经验事实的验证。
这种思辨仅仅充当理论建构的方法和手段,它不在认识论立场上与经验相对立,而是与经验相一致。
近代早期哥白尼、开普勒等人的科学思辨,现代科学时期普遍奉行的思辨方法,一切建立在唯物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哲学思辨属于此类。
这类思辨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但它仍然表现出方法论意义上的“非经验性”。
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马恩对思辨的批判态度和爱因斯坦对思辨的褒扬提供了正确的原则,也为我们正确分析思辨的思维性质及其科学创造功能打下了基础。
二关于思辨的思维类型归属问题,我们易于将它划属抽象思维的范畴,但这也不是没有分歧的。
由定义Ⅰ所强调的思辨的直观性,人们有时将思辨看作形象思维,认为它是某种想象的形式,例如有“大胆思辨的想象能力”〔19〕的说法。
但这是不恰当的。
首先,思辨具有很强的逻
辑性。
前苏联的一本哲学辞典写道:“思辨作为思维方法出现于逻辑思维形成过程接近于完成的阶段。
”〔20〕思辨虽然不等于逻辑思维,但它紧紧依靠逻辑的拐杖;思辨的思维单元不是形象,而是逻辑的元素。
其次,思辨同创造想象不可混同。
思辨思维的目标是建立和论证理论;创造想象的直接目的则在于把握前所未知的新形象。
这两种思维方式分别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不同的侧面体现出人类思维巨大的能动作用。
承认思辨的抽象思维性质,这不仅能与传统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取得一致,而且有利于心理学对思维类型的研究,特别有利于创造心理学对科学创造性思维基本形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