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高级微观经济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说明恒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1、1 式表示,马歇尔需求函数等于价格为 p,并且效用在 p 与收入 y 条件下达到最大时 的希克斯需求函数。 (十八讲 31 页引理 2) 2、公式 2 被称为斯拉茨基公式,它表示,价格 pi 对 xi 的消费量的总效应(TE)等于替 代效应(SE)与收入效应(IE)之和。 (十八讲 31 页斯拉茨基公式)
第 1 页(共 4 页)
民收入增加。总收入的增加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OP2E2Q2 和 OP1E1Q1 的面积之差。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图1 但是,我认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 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气候不好使得粮食歉收在先,价格上涨在后,所以从劳动价值 上讲农民已经不利了。 农民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最后在收成上去数量大减, 这显然是亏损的。 其次,虽然价格会因歉收而提高,但提高的价格一定会弥补歉收所带来的损失吗?即 p*Q 一定大于原来吗?从另一个角度, 粮食这种商品在市场中的价值是一定的, 虽然价格会因歉 丰而涨跌,但价值是稳定的。退一步讲,即使 P*Q 增大,为农民带来了较多的收入,那你 是否还是用这些钱去购买同样的粮食呢?即使粮食自留, 但作为基础作物, 粮食的涨价将导 致其他商品的价格升高,所以农民未必会因歉收带来的价格升高而获益。 从经济体制角度讲, 粮食歉收导致价格升高的情况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则。 如果经济体 制是计划经济呢, 供需的减少不能从价格上反映。 那气候变坏导致的歉收对农民就是完全的 不利。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 粮食歉收导致价格升高, 即使能够给农民带来收益, 这也是片面的。 农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损失会给他带来负面影响,即产生负的外部性。
三、计算题
1、解: (1) 、对于企业甲,其利润
1 PQ1 C [100 (Q1 Q2 )]Q1 100Q1 Q12 Q1Q2
其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100 2Q1 Q2 0 Q1
100 Q2 ,其经济意义是,企业甲根据企业乙的产量 2 100 Q1 2
博士研究生《高级微观经济学》试卷
一、简答
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 答、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存在于 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经济人假设是指假定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 的,其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是指为了经济学分析、解释、推 导的需要,对微观的人的特点进行抽象,并根据这种抽象分析其决策和行为。 通过抽 象可以避免陷入对“人性”本身无边无际的争论,以更有效地讨论相关的经济学主题。 显然, 经济人的假设条件难以符合现实, 除了物质经济利益之外, 人还追求安全、 自尊、 情感、 社会地位等等的需要, 因此, 据此而得到的理论结果不过是一种理想化或极端的状态, 当把这种结果应用于实际的经济问题时,我们必须加以注意。 人是非常复杂的,关于人的任何抽象都是有局限的。 “经济人假设”是否合理有效 的讨论,一直存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对于经济学而言,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整的 对人的假设,如果需要,到底哪一种假设是最合理的? 5、等边际原理。 等边际原理是指,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 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应。 用公式
u ( x) u ( x) u ( x) xn x1 x2 表示为: 。 p1 p2 pn
如果在消费过程中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增,那么,为了使效应最大化,消费者会选择消费 一种单一的商品,显然,此时等边际原理不成立。 6、选美博弈的结果与启示。 结果:在选美投票博弈中,如果想在一次选美预测中获胜,参与者的选票就不一定投给 他认为最漂亮的女人,而是考虑其他多数人会选择谁,他再投给谁。这样获胜的概率要大得 多。因而,最终的结果与谁是最漂亮的女人无关,人们所要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 最漂亮,又或是其他人认为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 启示: 1、生活中很多选择会背离其初衷,结果受人们的选择行为影响,而不是在选择之前就 注定了。 2、在做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决策,而且要判断其他人怎么做决策,这就要求我 们胆大心细,洞察先机。 3、我们要站在合作的角度上来进行“合理博弈” ,要用长期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种 博弈问题。 7、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 从经济理论上来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造成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 1 的, 即当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化时, 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 弹性的。下面利用图 1 来具体地解释这种经济现象。 在图 1 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 D 是缺乏弹性的。农业歉收是供给曲线由 S1 的位置向左 平移至 S2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原来的 P1 上升到 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超过农产品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最后使农
10000 1250 ,大于古诺均衡时的利润。 8
当价格 P 50 时, 1 50Q1 , 2 50Q2 ,这说明,利润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此时, 两企业都有违约的冲动, 所以此时产量不稳定。 但从长期来看, 这种结果却是稳定的。 (3) 、如果企业甲先行动,根据反向归纳的思路,先分析企业乙的反应函数。对于企业 乙,由上可知企业乙的反应函数为 Q2
第 4 页(共 4 页)
100 Q1 ,将其代入企业甲的利润函数可得: 2 100 Q1 1 1 (Q1 ) PQ1 C [100 (Q1 )]Q1 (100 Q1 )Q1 2 2
其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1 50 Q1 0 Q1
于是, Q1 50 ,然后将其代入追随者的反应函数可得 Q2
第 3 页(共 4 页)
2、经济体制。与中国相比,美国有反托拉斯,竞争激烈,关税低,税收少,行政成本 低,运营商环境好,交易成本低。具体地说,中国大多数商品要征收 13%的增值税,而在美 国不征收增值税。在中国,商品流通效率低下,大多数商店是小规模超市,加上居高不下的 房价,从而导致流通成本较高。另外,国内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大大增加了商品在国内的 销售成本。 3、政治体制。中国的宏观管理成本(主要是政府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当前政府行 政开支、投资分别占到财政支出的 18%和 25%左右,在世界各国中遥遥领先。国进民退,已 成不争的事实, 政府管理不规范, 权利过于集中, 行政效率低下。 中国是世界低福利的国家, 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大部分都要国民自己负担。 4、从对外经贸关系上看,由于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其本质是给国外的消费者税收补 贴,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些收入缺口必然要转嫁到国内商品上, 致使国内物价更高。 另外, 中国依赖出口程度太高。 由于中国一直实施的是出口导向优先政策, 中国每出口 1 美元商品, 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来增发人民币,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 2.3 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 民币超过 16 万亿元,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 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 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5、泡沫经济。主要有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连大蒜也泡沫了。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 涨明显,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炒作的原因。 6、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物价上涨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产品成本也将随之而 提高,从而提高了物价。
(2) 、如果两企业合谋,可以避免因竞争而导致两败俱伤,从而获得更多垄断利润。在 合谋的情况下,总利润 PQ C (100 Q)Q
其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100 2Q 0 ,于是 Q 50 , P 50 Q
由于企业甲与企业乙完全相同,因此甲乙两企业平分市场需求, Q1 Q2 25 此时, 1 2
50 。 2
(4) 、之所以相同的市场需求和企业,而市场结果不同,是因为博弈背景和企业选择的 策略不同。 (1)小题中的情况是同时博弈,而(3)小题中的情况是序列博弈,都属于非协 同博弈,同时,企业可以选择合作博弈(合谋) 。
四、综合分析题
中国物价比美国还贵 下半年以来, 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涨价明显, 中国的物价水平比美国的物价水平 高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材料中王佩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中国存在物价过高的问题, 但也应该承 认这种调查和对比缺乏科学性、全面性,仅仅是其个人消费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是一种个人 行为,其参考价值有限。 从表面上看, 中国物价偏高是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商品的价格 (换 成美元计算)比美国的还要高。但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知道,中国物价比美国还高原因有以下 几点: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前,国家正在鼓励消费,刺激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 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另外,国家为提高农民收入而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提 高农产品价格,所以米、油等一些农产品价格提高,随之带来一系列物价上涨,部分是国家 的宏观调控的结果。
于是,企业甲的反应函数为 Q1 决定使自己利润最大的产量。
由于企业甲与企业乙完全相同,因此由对称性可知企业乙的反应函数为 Q2
第 2 页(共 4 页)
联立 2 个企业的反应函数,可求得古诺均衡时的产量 Q1 Q2 均衡价格 P 100 (Q1 Q2 )
100 3
100 10000 , 1 2 3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