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6.1质量的概念与测量;6.2密度的概念与测量;6.3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量筒、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质量的定义与测量:讲解质量的定义,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2)密度的定义与测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讲解密度公式,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2. 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3.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
(2)计算题:应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实验题:设计实验,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与密度。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升。
但在密度公式的应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附录:作业答案1. 填空题: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质量知识,介绍质量的单位、测量方法等。
2. 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4.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容器等。
5.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和密度的原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
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质量和密度相关的例子,讨论其原理。
2.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质量测量实验,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3. 密度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变化,探究其规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质量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对本章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章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物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资源、拓展和反思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是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学内容涵盖了质量、密度的概念、测量、计算和应用;教学方法采用了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手段;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课件和参考书籍等;教学拓展介绍了质量、密度的国际单位制、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反思则关注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的改进。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基本单位是千克(kg)。
3.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5. 密度的应用:通过密度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可以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应用。
2.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实验: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密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质量和密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延伸:1. 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质量的定义与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实验用不同物质(如水、盐、沙子等)。
学具:每组一台天平、砝码、尺子、实验用不同物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质量的大小。
2. 讲解:介绍质量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讲解: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7. 例题讲解:讲解与质量、密度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与质量、密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 密度的概念及特性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质量、密度。
(1)一个铁球的体积为50cm³,密度为7.8g/cm³。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质量为500g。
2. 答案:(1)质量:390g;密度:7.8g/cm³(2)质量:500g;密度:1g/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了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2物体的密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2物体的密度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2物体的密度所设计的教案。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
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不同密度的物体,量筒,天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下沉的石头,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石头会下沉,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 实验: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的特点,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计算密度。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的密度大小,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
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提供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如:为什么冰块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气泡会浮在水中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下沉的石头,来引出密度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密度、以及它们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计算质量与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等有一定的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两个新的物理量,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去感受、理解它们的含义。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以及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质量与密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质量与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质量与密度公式的推导;质量与密度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质量与密度的本质。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等)、PPT、教学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引发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定义、特性。
同时,讲解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详细内容包括:6.1质量,6.2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6.3密度,6.4测量密度的方法,6.5密度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正确读取天平的测量结果。
3. 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重点:质量的测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物体(如石头、木块、水等)、密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石头和一个木块,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质量更大。
提问:质量是什么?它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2. 教学内容展开(1)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质量的测量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质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是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计算公式为ρ=m/V。
(4)密度的测量演示如何利用密度计测量密度。
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结果。
(5)密度应用讲解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3.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质量和密度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性质。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支铅笔的质量和长度,计算其密度。
作业答案:(1)密度=质量/体积,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自行计算。
(2)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质量和密度。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质量和密度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质量的教学:讲解质量的概念,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电子秤等)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3. 密度的教学:讲解密度的概念,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进行实验演示。
4.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讲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演示。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综合练习,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计算方法的掌握。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天平、电子秤、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2.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图片等。
3. 练习题库:相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介绍,实验演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指导实验: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激发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个体差异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抽象概念的理解:质量与密度是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实验技能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测量需要学生熟练使用天平和相关实验器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学生需要将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与其他物理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是一大挑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态度。
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在课后,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题,重点是对质量与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的练习。
-在实验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交流实验心得,提高实验效率。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学习。
本次教学活动以“质量与密度复习”为主题,旨在帮助孩子们巩固已学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复习质量与密度的概念。
活动设计思路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使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质量与密度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与密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质量与密度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液体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质量与密度现象。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动手实验:分组进行质量与密度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孩子们分析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6.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质量与密度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孩子们掌握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参加物理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它们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6.1 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天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与天平的使用。
课前准备课件、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当菜站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1千克的西红杮时,你可曾想过,这“1千克”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不同答案,可做如下说明:“1千克”指的是西红柿的质量。
若说是西红柿的重量也可以,因为质量和重量在生活、贸易中是同义词。
2.提高服务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这里所说的质量与西红柿的质量,含义是否相同?那么,物理学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这两个质量的意义。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和密度》教案
《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
(3)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4)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2)通过数据分析,体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质量和密度的概念。
(2)质量和体积的测量。
(3)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盐水、不同体积的铝块、铁块、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椅子等,提问学生这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相同,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新课讲授(1)质量的概念讲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举例说明:将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其质量不变;一杯水结成冰,状态改变,质量不变;将一本书从教室带到家里,位置改变,质量不变。
(2)质量的单位介绍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展示 1kg 砝码,让学生感受 1kg 的质量大小。
讲解单位换算:1t = 1000kg,1kg = 1000g,1g = 1000mg(3)常见物体的质量展示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如一个鸡蛋约50g,一个成年人约60kg,一头大象约 6t 等,让学生对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质量的测量介绍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
物理上册第 6 章质量和密度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复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己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意会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习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育学生对常有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会用托盘天平丈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成立密度的观点 ,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认识常有物质的密度 ,记着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识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 ,估测物体的质量 ;认识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过研究活动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地点变化没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成立质量的观点。
2.经过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熟习科学研究的几个主要因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识物质的方法。
感情 ?态度 ?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建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仔细、耐心、仔细和爱惜仪器的优异质量;3.经过亲自参加一系列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勇敢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 ,并依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 ,养成与别人合作沟通的习惯 , 领会科学研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要点和难点】要点 :1.质量、密度观点的成立 ;2. 托盘天平易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经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成立密度的观点。
难点 :密度观点的成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现本章思想导图【复习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复习教师取出一些器械 :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 :利用这些器械我们能够设计哪些实验?指引学生思虑、设计、回答,进而引出复习的内容 :质量和密度设计企图:经过学生着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首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边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环绕这些实验而睁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教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课题第一节质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学用具:课件,器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
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新课教学1.质量(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在地球和月球上称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不变)2.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kg)(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9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3)天平的使用(放平、调平、称平、计算)。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教案
质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的使用技能的训练,体验科学测量的态度的严谨和培养和别人友好协作的态度。
二、学习重点: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学习难点: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四、教法质量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五、课前准备:杆秤、天平、小石头、金属圆柱体、水、烧杯、ppt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问题引入,解读目标(ppt1—3)。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阅读教材113-114,解决下列问题)1)、测量质量的工具是什么,它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如何使用?2)、天平在什么情况下说明它已经平衡了?如果不平衡,该怎么调节呢?3)、游码读数时以哪侧为准?4) 、使用天平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三)课堂探究,强化新知识知识板块一:认识天平及使用方法(幻灯片4—12)(这一板块知识主要抽学生介绍)1、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及它的基本结构。
2、使用方法*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称:左物右码(加砝码应从大到小,减砝码应从小到大。
),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调游码相当于在右盘加砝码)*记: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即物体质量=砝码+游码的示数 (m=m砝+m示)。
读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时,应以左边刻度为准,且要注意分度值。
强调:*平衡螺母的调节以及天平在什么情况下说明它已经平衡了。
*在测量质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左物右码?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应该怎么办?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天平能称量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最大称量。
用天平称量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 向盘里加减砝码是要用镊子轻拿轻放。
*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盘里,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质量”和“密度”这两个重要物理量.通过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质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用“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的密度”“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测量密度”,让学生学习使用天平、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最后用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让学生了解密度与温度的联系,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学会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知道密度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能力目标方面:在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在素养目标方面:让学生在使用天平、量筒测质量、测密度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学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物质密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质量、密度的理解,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质量 1课时第2节物质的密度 1课时第3节测量密度 1课时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 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能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3.了解测量质量的常见工具.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三、素养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关物体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质量不变的实验,明白科学探究是获取真理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2.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天平.【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并能正确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2.能正确理解质量、物质、物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具准备】练习本1个、矿泉水1瓶、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杆秤、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不同.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生: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米这种物质的量有多少;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等.师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新课】一、认识质量1.物体与物质师我们首先来搞清楚物体与物质的区别,请同学们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它们谁是物体,谁是物质.生: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木材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观察,再举些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对质量这个物理量的理解.生1: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不一样.生2: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不一样.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①出示课本,把书卷成筒状;②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③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情况下,书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2)书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3)假如把书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改变?(4)当这瓶水放入冰箱里面冻成冰时,它的状态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讨论,然后回答:没有改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得出结论.归纳:“四不变”.师一杯水我们喝了一口后,杯中水的质量减少了,那到底减少了多少呢?如何准确表示水的质量呢?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质量的单位.不同的国家质量的单位不同,如我国过去一直用的质量的单位有:斤、两、钱,现在用的单位:千克(公斤)、克、毫克、吨;英、美国用磅、盎司.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合作,统一了质量的国际单位为:千克,符号是kg.归纳: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是kg.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kg=103g,1g=103mg.二、测量质量师我们到商店、超市去买米、水果之类的东西时,售货员用什么工具称量货物的质量?生:电子秤.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电子秤可以测量质量外,我们还见到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生(踊跃回答):测体重用磅秤;到菜场买菜看到用杆秤;称量汽车的质量用地中衡……师同学们回答正确,说明你们平时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大家就应该这样善于观察.其实,在我们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也叫学生天平)两种.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结构”,然后拿起托盘天平实物,逐一介绍天平各个部件的构造和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大家思考为何天平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归纳: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两个)、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及相配套的砝码.2.托盘天平的使用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如何利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2.如何利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3.如何利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和液体?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上面这些问题.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的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师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它的使用方法正确进行操作,否则会测量不出正确的结果,甚至损毁天平.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多媒体课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底座水平.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注:为了保证天平测量的精确性,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一定要牢记并完成以上两个操作)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砝码),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直至平衡;称量结果=砝码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调节天平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下列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将游码移到标尺上的0刻度线上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0刻度线对齐?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3.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如果是右边高左边低,又该如何调?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1.游码的左边对齐0刻度线.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可以总结:调节天平平衡时,哪端高就将平衡螺母往哪端调.(便于学生记住)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加砝码时,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教师可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两种加砝码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察哪种容易,便于较快进行测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砝码更加便于测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托盘天平的刻度线和砝码,然后思考下列问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请你观察砝码盒里有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砝码?2.请你说说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标尺上最右端表示多少克?3.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5.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1.砝码盒里一般有4种砝码(50g\,20g\,10g\,5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2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3.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全部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即m物=m 砝+m游提醒:计算物体的质量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且计算结果必须要附上单位.归纳: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水平放置调节横梁平衡: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哪端高就往哪端调)测量:左物右码;按从大到小增减砝码;砝码不够,移动游码物体质量=砝码+游码示数(m物=m砝+m游)记录结果:数值+单位整理器材4.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质量.师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在第五章学习温度计的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去推知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生(踊跃回答):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量程”,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②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师我们要称量30g左右的盐和要称量20g左右水.应该如何测量?生:测量粉末状的物体或化学药品时可以将它们放在纸上进行称量.(不过,为了称量准确应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再调节天平平衡)师大家回答很正确请大家思考,如何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如称取22.5g的水.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表看法: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然后称量出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2,二者之差即为水的质量m=m2m1.师思路很正确,但是如何才能做到两者之差刚好是所需要的水的质量呢?生: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要称取的水与容器的总质量就为m1+22.5g,那么在称量总质量前,不妨在右盘中加入m1+20g砝码,游码移到标尺上2.5g刻度值处,然后在左盘容器中逐渐加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为止.教师将这个称量22.5g水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提醒学生当天平接近平衡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吸取或添加少量的水.学生分组进行“称量固体质量”、“称量液体质量”、“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称量一定质量的液体”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表示质量大小的单位及质量的测量工具,我们知道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属性量,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共同学习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如何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时,可以采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使用说明书”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经过阅读、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学习,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形式,掌握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_质量和密度教学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6.1节质量多,这些都是说的质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及相关知识。
二,自学质疑(一)自主看书,完成以下题目,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和问题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汽车、轮船……,所有这些东西叫做物体。
物体是由空气、水、金属、木头…… 等材料构成的,这些材料叫做物质.因此我们通常说:由物质组成的实物叫物体.例如:桌子是物体,而桌子是木头做的,木头则称之为物质。
(2)质量是物体所含的多少(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块冰由于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它的形状、状态、体积都改变了,但它的质量 .又例如:一副杠铃,无论是放在地球上还是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并不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质量(变、不变。
)2.质量的单位(1)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其它单位有等。
(2)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千进位)1吨 = 千克 1千克 = 克 1克 = 毫克1、(3)对质量的单位要形成具体的概念.如5分硬币的质量约为2克,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成人的质量约为60千克等。
一把面的质量为1千克(1公斤),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4.质量的测量.质量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还有各类秤也是测质量的工具(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托盘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由左、右托盘、底座、横梁(含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标尺、游码组成(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把被测物放在盘里,在盘里加砝码,按“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④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三.智慧碰撞1、小组学习122、 班级学生答疑与师点拨 重点点拨:读游标尺时,读游码左侧所对刻度物码放反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游标的读数 (2)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①防止损伤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往盘里增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里. ②防止锈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摸天平盘,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砝码要有镊子夹取,不准直接用手拿. (3)如何调平天平? (4)液体质量的测量①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m 1.②将容器灌上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 2. ③液体的质量m 液=m 2-m 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质量的概念;第2节密度的概念;第3节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第4节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 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测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密度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各种物体(如石头、木块、金属块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天平、量筒、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质量与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关系。
2. 教学质量的测量:讲解质量的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3. 教学密度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引出密度概念,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4. 案例分析: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并计算密度。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 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一金属块,质量为200g,体积为50cm³。
(2)一木块,质量为150g,体积为300cm³。
2. 答案:密度分别为4g/cm³和0.5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拓展延伸:探讨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热胀冷缩等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新人教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单元整体说明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结构: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密度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和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知道质量的单位和性质。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单位和公式,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1、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质量------------------------------------------1课时第二节密度------------------------------------------1课时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第四节密度和社会生活--------------------------------1课时复习和总结--------------------------------------------1课时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第六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课题:质量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关键: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金属块、金属体等。
【教学方法】1.讲解与示范结合,自学与讨论结合,探究与交流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思考:请把以下物品:铁钉、铁夹子、图钉、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等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请说出分类的理由。
铁钉、铁夹子、图钉一类,由铁组成,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是由塑料组成。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是啊,大到天体,如太阳、月亮,小到人们的日用必需品,如水、衣服、食物、住房等,尽管这些物体形态各异,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新课开始,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物体,分析它们的组成材料,完成分类,使学生对“物体”、“物质”的模糊理解顿时变得清晰明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一)巧妙设问,直奔重点——学习质量的概念.课件显示汽车、自行车图片,比一比:1.汽车轮胎用的橡胶与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谁的多?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汽车轮胎用的橡胶多课件显示木尺、木桌子图片,比一比:2.木尺与桌子那个用的木材多一些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桌子用的木材多由以上你能得出什么呢?(师生)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的.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设计意图:针对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采用对比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木尺、桌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明白“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归纳出质量的概念.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质量的概念.三合作探究,直奔重点——学习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1.请学生看书108页有关质量概念及单位的内容.自学指导:(1)质量的概念是什么?符号呢?(2)质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呢?符号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1t= kg 1kg= g 1g= mg2.学生探究,同伴合作、交流。
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课堂练习:(1)800mg= _________ g = kg(2)0.5t= kg = g设计意图: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
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使所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老师有的放失,适当点拨.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4.阅读109页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质量”.111页科学世界“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简介国际千克原器。
5.感知常见物品,加深了解过渡:对于质量单位,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多商品上都标出了质量值.鼓励学生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1)出示香葱梳打饼干质量900g.(2)估计常见物品的质量。
鸡蛋、苹果、公鸡、成年人、大象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体现了生活与物理紧密联系的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是高深莫测,难以理解的理论,对物理学科产生亲切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四观察实物,具体感知——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1.介绍常用测量质量的工具你们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测量物体质量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课件显示一些测量工具.着重指出: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但由于精确度不够,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台秤,电子秤,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发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质量的仪器.过渡:虽然测量质量的仪器较多,但我们学校实验室中使用天平测质量,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我们初中阶段需要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托盘天平的结构图)下面给同学们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底座、两个托盘,另外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标准的砝码。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所以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要牢记几条要求。
教师:(一)天平使用注意事项: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学生:(大声阅读)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使用天平的几点要求,下面请各组开展讨论,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开展讨论)教师:请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如果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称量,测不出结果,还可能把天平损坏。
学生:用手接触砝码,把砝码弄湿、弄脏,在盘中放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容易使砝码生锈和腐蚀天平、砝码,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教师:大家分析的很好。
下面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
学生:(准备实验仪器)教师: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学生:(学生调节天平)教师:(教师巡视指导,并在屏幕上提出下列思考题:)①将游码放到标尺上的0刻线上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0刻度线对齐?②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③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教师:刚才发现有的小组的天平的横梁左端高,有的右端高,哪组能发表一下意见,你们是如何调节的,使天平平衡的?学生: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教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至于为什么,学完了杠杆的知识后,大家就明白了。
教师:现在有的组的天平的横梁还在动,有的已经静止,如果都等到静止后再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太浪费时间,我们还可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学生:指针以分度中央为准,左右偏转的幅度相等。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努力的将天平调节平衡了,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移动位置,否则,需要重新调节。
因为桌面的不同位置的水平程度不同。
教师:下面我们来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板书:3.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可以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梁恢复平衡。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学生:先加大的,便于测量。
教师:好,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测的物体的质量大约多大,然后操作。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刚才发现,有的组没有合适的小砝码,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这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哪个发表意见。
学生:可以适当地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教师:使用游码能分辨出更小的质量,游码相当于一个“秤砣”,它在标尺上每移动一个格,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在加减砝码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先估后取,先大后小,中间大周围小,砝码不行用游码。
②加减砝码时千万不能动平衡螺母,也不能移动天平。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屏幕是显示)1.在你的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
2.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3.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4.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学生:(讨论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1g或0.2g或0.5g。
学生: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的刻度线为准。
学生: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
学生: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教师:(板书: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教师:大家做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整理器材。
注意:怎样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学生:用镊子夹取。
(学生整理器材)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天平的使用流程读一读。
学生:(大声阅读)[投影]天平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将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左物右码);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5、整理器材。
设计意图: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突破难点。
五顺势而导,化难为易——掌握质量的基本属性1.课件显示泥团捏成泥人的图片,泥团捏成不同的形状放到天平上称量,质量会变吗?为什么?物体的形状变了,质量没有变化;因为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
2.课件显示冰块熔化成水的照片,冰块熔化成水,什么改变?质量变不变?物体的状态变了,质量没有变化;因为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
3.宇航员离开地球来到太空什么改变?质量变不变?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已成功把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宇航员送入太空,20XX年发射的神舟九号首次有女宇航员刘洋进入太空,3名航天员将首次在太空进行手动交会对接,显示出我国的航天实力。
如果他们把一瓶八宝粥带了上去,请问八宝粥的质量会变吗?为什么?你从超市买了2千克香蕉带回家,质量会变吗?为什么?他们的空间位置变了,质量没有变化;因为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
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设计意图 :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
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分别围绕“形状、位置、状态”创设三个情景,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学生了解前沿科学,关心科技发展,并产生民族自豪感;从“泥团产生形变”,“市场上买了水果带回家”的现象又是学生熟悉的身边事,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直观形象地使学生懂得“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六、归纳总结.加深记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感受,谁愿意谈谈,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七、课后作业1.如何称粉末状的物体和液体的质量?2.如何称质量较小的物体的质量?如大头针等。
3、如何用天平测出一卷细铜线的长度?由于时间关系,这些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讨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