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画家乡的风景
七年级下册湘版美术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观察与构图
01
02
03
观察角度
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如 平视、俯视、仰视等,以 展现家乡风景的独特魅力。
构图布局
运用黄金分割法、对称法 等构图技巧,合理安排画 面元素的位置和比例,使 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透视关系
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的原理,运用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等透视规律,增 强画面的空间感。
指出亮点与不足
教师应对每件作品进行细致点评,指 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如色彩搭 配、构图、细节处理等。
提供改进建议
针对每件作品的不足,教师应给出具 体的改进建议,如加强色彩对比、优 化构图比例、丰富细节表现等。
学生互评与交流
互相学习与借鉴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学习他 人的优点,借鉴他人的经验,以提高 自己的绘画水平。
促进交流与合作
通过互评与交流,可以增进同学之间 的了解和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 精神和沟通能力。
05 拓展与延伸
CHAPTER
探索更多画家乡风景的方法与技巧
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画纸
使用不同硬度的画笔和不同纹理的画纸,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 效果和质感。
学习运用色彩
通过学习和掌握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家乡风景的色彩变化 和情感表达。
细节刻画与情感表达
细节刻画
仔细观察家乡风景的细节特征, 如建筑风格、自然景观等,运用 线条、明暗、质感等绘画语言进
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情感表达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通过色 彩、构图、笔触等绘画元素表达
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意境营造
追求画面意境的表现,通过虚实 相生、情景交融等手法,营造出 具有感染力和想象空间的画面氛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docx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1课教材。
(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文字、音乐、范作的启发下,联系家乡实际,合理想象,画出家乡的风景。
(二)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鉴能力。
教学准备1、用数码相机拍摄校园、广场、树林等及收集学生喜爱的风景的照片,制作成能配合文章、诗歌朗诵的有音乐的幻灯片。
也可以用摄像机拍成记录短片。
2、事先在班级博客上设“风景沙龙”专题,让学生收集经典描绘风景的美文。
3、课前排练学生朗诵。
4、准备一系列效果很好的风景画作品、类似拍卖会的道具,布置环境,营造气氛。
5、学生回忆几年来记忆最深刻的风景,或收集喜爱的照片。
教学策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新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
(一)、事先在班级博客上设“风景沙龙”专题,收集经典风景描绘的美文,再在课堂上进行朗诵(记分),用文学和音乐启发学生创作;(二)、创设“拍卖”环节。
出其不意地让学生进行竞争购买,购买的条件是每叫拍一次,要对这幅画的某一方面作出阐述(教师投影提示在哪些方面作阐述,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传奇故事、作品艺术风格、作品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人物、动物、建筑等)。
教学过程一、感悟,拨动创作之弦。
1、学生深情朗诵师:同学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心中难忘的风景,都有难以忘怀的一幕景色图象。
相信同学们也一样。
首先,让我们听听在我们班级博客上,有人这样写道(学生配乐朗诵):“云雀儿飞来/衔来一段红霞/送给谁呢/送给桃树妈妈/让她弯弯的脊背/苍老的面颊/笑成满树灼灼的花(教师通过电脑投影风景,以下也一样)燕子飞来/剪下一帘绿梦/送给谁呢/送给柳树妈妈/让她纤纤的腰枝/柔柔的素手/披起淡淡的青纱春风来了/吹起小喇叭/送给谁呢/送给性急的迎春花/金色的风铃已经摇响/叮叮当当嘀嘀答答微雨来了/穿起润润的珠链/送给谁呢/送给了紫色的丁香花/待嫁的新娘/腮边挂着幸福的泪花”台湾作家:罗大佑《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巴金:《鸟的天堂》(教师通过电脑投影绘画作品欣赏)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美术教材第四章《描绘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的第二节《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本节课将围绕透视原理展开,详细讲解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在家乡风景绘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方法观察和表现家乡风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在家乡风景绘画中的应用。
难点:线性透视中的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画家乡风景的示例作品。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彩色铅笔或水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如何将家乡的美景表现在画纸上。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透视的概念和分类(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
(2)讲解线性透视的原理及其应用。
(3)分析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在家乡风景绘画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家乡风景画为例,讲解如何运用透视方法进行绘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用透视方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5.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画家乡的风景——透视》2. 主要内容:(1)透视的分类: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色彩透视。
(2)线性透视的原理及应用。
(3)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在家乡风景绘画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透视方法,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2. 答案要点:(1)运用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
(2)注意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
(3)作品具有家乡特色,富有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透视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关注家乡的其他风景,尝试运用不同的透视方法进行创作。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美术教材中关于“透视”的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空间与透视,第五节——《画家乡的风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描绘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家乡风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技巧进行绘画的能力,提高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3. 激发学生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家乡风景的描绘。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技巧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画家乡风景的图片、透视原理图、画笔、画纸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橡皮、尺子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家乡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透视。
2. 知识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视平线、消失点等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以一点透视为例,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技巧描绘家乡风景。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尝试运用透视技巧描绘家乡风景。
4. 例题讲解:分析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作品。
6. 评价与反馈: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透视技巧,描绘一幅家乡风景的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符合透视原理,空间感和立体感表现良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透视技巧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察家乡的风景,尝试运用不同的透视技巧进行创作,提高绘画水平。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说课讲稿

《画家乡的风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画家乡的风景》,现在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画家乡的风景》是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如何画好风景画为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初步让学生掌握表现风景画的空间感和画面构图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风景画奠定基础。
按照课程内容设置要求与我校学生绘画水平的实际情况,我计划本课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空间问题,也就是画面的透视现象。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构图问题,我上的是第一课时。
也就是说这节课在技能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透视关系)。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于透视知识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有生活经验做铺垫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风景画的基本透视现象。
2. 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规律,并能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分析风景图片并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
2、扩大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的情感表现力。
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为: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及风景绘画作品学生准备:画具六、教法、学法这节课专业性比较强,对于重点知识"透视",学生除了生活经验之外,在绘画领域的运用还是完全陌生的。
在画纸上,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感悟的机会。
注重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整个过程,基于此,教法上主要采用: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初中美术_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_画家乡的风景_美术_初中_课题:画家乡的风景课时:第1课时课型:欣赏·绘画教学目标:初步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倾向。
能运用平行透视的原理绘制素描风景作品。
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教学重点: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平行透视绘制风景画。
教具准备:媒体、教材、范画。
学具准备:素描纸、铅笔、课本教学过程:如果将上面图中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什么是透视?透视规律: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大远小。
小结:水平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感;垂直线的聚散变化产生空间深渊感。
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来谈感受,教师补充、升华。
今天,我们通过一张立方体的透视变化示意图,来研究平行透视的规律。
平行透视相关的概念学习:视平线、消失点、心点、消失线。
小牛试刀:请你上讲台、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出《村道》中的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分别在哪里。
小结:平行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窄。
三、透视知识巩固小游戏这是为什么?课件上有一张图片,(展示课本p4思考·练习的示意图,拓展一组图片)中的景物似乎与我们平时看到的都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图中有四棵树,你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最左边的和最右边的是一样大,但是看起来最右边的要大得多,这是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画面中的视觉现象。
《村道》图片【学情分析】学情分析_画家乡的风景_美术_初中_ 初一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这一学段中,应该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表现的兴趣,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学习兴趣。
基于年龄特点,在知识学习方面应注意到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深入浅出,回避生硬、冷僻的知识术语。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学中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在这一时期任然非常重要。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画家乡的风景》为主题,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材第三章《造型·表现》第三节《透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的种类、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等,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透视的绘画技巧,从而更好地表现家乡的风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技巧进行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视原理在绘画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绘画工具等。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乡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引出本课的主题——《画家乡的风景》。
进而提出问题:“如何将家乡的风景画得更加立体、真实?”从而导入透视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透视的基本概念:介绍透视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透视。
(2)透视的种类: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以家乡风景为例,讲解如何运用透视技巧进行绘画。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技巧绘画家乡的风景。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画家乡的风景。
4.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画家乡的风景》——透视2. 内容:(1)透视基本概念(2)透视种类(3)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透视技巧,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在绘画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透视技巧,并能够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课件(共17张PPT)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山东泰山日出 桂林山水
北京人民大会堂 瞿塘峡
拉萨布达拉宫
水墨金州
24道拐——峰回路转
双乳峰——大出景物的 空间?
透视
平行透视
特点: 1.只有一个消失点 2.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3.有一个直面与画面平行 4.近大远小
两点透视 也称为成角透视
特点: 1.有两个消失点 2.消失点在物体的两侧,消失点都 消失在视平线上 3.成角透视最少能看见两个面 4.没有一个面是和画面平行的,直 角面与画面成角 5.近长远短
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消失点——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 平线上的点,又叫灭点
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课件(共17张PPT)
2020/9/23
日 喀 则
《江南仲夏》朱宣咸
《红樱桃映绿芭蕉》
时光催红了樱桃、时光染绿了芭蕉,作者把他多年的思乡情景, 完善于这似有似无的意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的时光转 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年华易逝,乡愁愈浓,人生易 老的感叹。
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课件

个面以上,相应的面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
视成 角 透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深远
立 体
平行透视:空间Biblioteka 更强。成角透视:体积感更强。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小练习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幅具有空间透视
感的风景画。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风景透视的观测方法
平行透视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成角透视
视平线
心点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平行透视的定义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
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成角透视的定义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
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
风景画的透视
●什么是透视?
透视是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
学科。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学的知
识,来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
●透视的一般规律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透视的运用
西方绘画采用的是焦点透视,注重光 焦点透视又分为平行 影,明暗色彩变化。 中国画采用散点透视, 透视与成角透视。 讲究意境,注重整体布局。
以铅笔模拟的视平线、垂直线为参照
物与观测对象进行比较,可以在画面上确
定对象的线条、角度、位置以及形体的大 小比例。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思考练习
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 吕雅婷
2024年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2024年七年级美术课件《画家乡的风景》——透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美术教材第四章《美丽的家园》第三节《画家乡的风景——透视》。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基本透视技巧,使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家乡风景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技巧表现家乡风景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家乡风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透视原理图、家乡风景图片。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家乡风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画家乡的风景》。
2. 基本概念讲解:(1)介绍透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透视。
(2)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原理,结合教具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1)教师现场示范,运用透视技巧画一幅家乡风景画。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尝试用透视技巧绘画家乡风景。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分析题目要求,引导学生运用透视技巧解题。
(2)讲解解题步骤,让学生边听边画。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家乡风景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透视技巧,画一幅家乡风景画。
2. 答案要求:画面透视正确,线条流畅,色彩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家乡风景图片,尝试运用透视技巧进行绘画。
(2)开展“我眼中的家乡”美术作品比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透视原理,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表现出家乡风景的美丽与特色。
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七年级美术_第一课_画家乡的风景1

知识拓展
欣赏优秀的风景速写作品
2.同样的墙面, 砖的大小、疏密 有什么不同?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
透 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与探究
线 条 3.不同的物体与材质,怎么用线条去表现?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观察与练习
将先前的作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注意哪些部分可以留白,哪些部分可以仔 细刻画,同时注意石块的大小疏密处理 ,不同物体的表现形式。
水乡
油画
陈逸飞
这些建筑还是平行透视 吗?
成角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
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 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 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
透视——成角透视
步骤:1.先定视点,也叫消失点; 2.再由视点作平行于地面的的直线;
小训练:
尝试用线条改画左边这 幅画,把景物简化成一块块 的形状。选择一个你有兴趣 的局部也行,注意表现屋顶 、道路、墙壁的透视关系。
观察与探索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1.观察速写作品,相对的两面墙 有什么区别?
留白
明 暗
亮
用线条对砖 头进行了仔 细的刻画
暗
观察与探索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远 远
2近
远 远
4视觉近
观察与探究
A
B
平行透视 凡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 : 成九十度角,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只 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
• 设计另一座楼。利用平行透视 的规律。
观察与探究
铅笔的用处
手持铅笔与视平线平行可观测 到院墙线的角度和方向。
初中美术《画家乡的风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画家乡的风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画家乡的风景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围绕风景画教学展开,是即小学六年级上册《心中的风景》一课初步对理想的风景进行描绘的基础之上,将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彩的风景”中关于风景画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八年级上册欣赏印象派风景画作品做好技术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重点包括“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风景画作品”,是七年级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本单元主题中,我们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专题一:怎样表现真实的风景,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完成一幅。
专题二:怎样了解和运用色彩,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初步掌握风景画中的色彩表现技法,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
专题三: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的构图、透视、色彩等知识,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作品。
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适当进行整合、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及规律;2.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规;3.了解风景画中色彩知识及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学习透视知识,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绘制一幅铅笔风景透视图和运用自己熟悉的绘画方法进行风景画构图练习;2.通过对摄影与写生作品的比较分析,体验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完成一幅风景色彩小稿;3.认识和学会运用透视、色彩规律,完成一幅能表达对家乡风景独特风貌感受的风景画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规律,养成用审美的眼光去艺术地表现家乡和身边熟悉的景色;2.从热爱家乡的角度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材分析:《画家乡的风景》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_表现”的学习领域。
本课以讲授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组织构图和绘制表现的能力。
透视关系是画风景画的基础,是学生应用于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通过对风景画的欣赏,感受祖国的壮美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对风景画的情感体验。
从风景画中认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透视的规律,深化学生对风景画中基本透视现象的把握。
尝试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包括——借助网络搜索的美景欣赏激发学生兴趣的陶冶法,用课件演示直接感知风景画中透视的演示法,用引导探究为主探讨透视规律的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用实际训练绘制风景画的实习作业法,以及课后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的实践法等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1、知识要点:透视规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2、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构图)二、讲授。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
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欣赏并分析教材第4~5页素描风景画。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几幅风景素描。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构图分析与学习,加强构图在作品中的自主应用。
3. 能通过摄影图片,表现出透视、构图合理的风景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分钟)
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
透视规律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构图)
二.新授(35分钟)
《风景画的构图》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
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
教学时间
2015 年 月 日 星期
总课时
课 题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
师生总结:
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
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
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
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
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3.优秀作品欣赏
风景素描小品;
赏析其透视、构图等方面;
师生交流看法。
4.学生实践
从课件风景摄影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张小型素描风景,注意表现风景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学法指导
通过欣赏大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风景画中的透视关系
教学教具
欣赏并分析四幅素描风景画;四幅构图形式线示意图。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 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 Nhomakorabea次表现。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4分钟)
选出有情感表现、有较准确的透视表现、构图的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同时讲 讲想表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如何表现的。
生生互评;
师生点评。
四.总结与课后整理(3分钟)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继续观察生活,尝试赏析艺术作品,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