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f8059acf524ccbff12184a7.png)
✹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提供支持、服务、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学科自己的理论,属于自己学科范畴。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科学,属于教育范畴,主要研究如何教学的问题,如何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广义解释: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分支学科)✹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学习与环境、与文化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2、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观点✹1.学习实质: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2.学习过程: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5、行为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创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80ea9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c.png)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通过提供适当 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反应。该理 论强调教学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在教育技术学中广泛应用于在线课程 设计和智能教学系统等领域。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对教育信息化 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 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的建设和实施。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资源,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 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特殊教育的技Biblioteka 支持利用教育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 量和效果。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促进学 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强调学习 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和意义建构。该 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内部的 认知过程,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 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在教育技术学中,认知主义教 学理论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和知识管理 等领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自动化评估与反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考 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反馈,减轻教师 的工作负担。
隐私与数据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需 要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算法决策的公正性
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时,应确保 算法的公正性,避免因算法偏见而产 生不公平的结果。
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32be2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1.png)
三、视听教育理论(重点)
(一)戴尔的“经验之塔”---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
三大类十个层次
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是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育研究 所课程研究室主任,是从事视听 教育的心理学家,也是视听教育 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 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 方法》 中提出“经验之塔”理论。
05
戴尔“经验之塔” 强调的是 ( )
07
C. 抽象的经验 D. 给学习者的刺激
02
A. 言语符号 B. 视觉符号
04 答案是:A
06
A. 做的经验 B. 观察的经验
08 答案是:D
综合实践
观摩一堂优秀教师上的 多媒体课,根据本章学 过的视听教育理论和教 育传播理论,就以下问 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根据经验之塔理论,案例中采
音感。 ○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
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3、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声音绕过头部在 两耳间产生的声 压级差。
听觉神经中枢就 是根据相位差和 声压级差等因素 进行综合判断, 来确定声音方位。
耳廓效应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的反 射。反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时间差 (相位差)。
A
用了哪些手段使学生获得不同
层次的学习经验?有何启示?
根据视听心理规律,分析所用
B
课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吴正宪简介:
吴正宪,女,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 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 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 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她 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 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ea9ad619b6648d7c1c7467a.png)
教学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实现的,而欲使上述教学传播过程有效进行,教学系统本身必须具备下述几个条件。
其一,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要求是高标准的,性能应该是优良的。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必须深刻地了解学生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和媒体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总之,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具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传播技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本章介绍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哲学观,主要介绍这些理论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应用的影响。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图2-3)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8e1e2db647d27284a735158.png)
系统方祛采用的一般步骤是: 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日标、背景、
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 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
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 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 案;
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 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整理ppt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 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系统方法是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 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 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 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一取少照、程序和方法。
整理ppt
视听教育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范式面临着严峻地挑战,
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移”,由“课程开发范式” 走向“课程理解范式”。即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 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和能性或 多重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是不 断螺旋上升的,每一个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布鲁纳的“螺 旋型课程”是回归性课程的一个典范;关联性是指课程结 构内在的联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它赋予课程是一个 具有丰富联系的开放的网络体系;严密性是指对课程内容 可供选择的关联有目的选择、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 其中的解释性依赖于我们如何完善地发展不确定性所呈现 的各种选择答案,它防止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陷入任意性, 因此严密性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二讲、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整理ppt
一、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结构图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cf0a598e2bd960590c677d7.png)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产生什么效果 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
教师或其他信息源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对象即学生 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教学环境
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早期的传播理论
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认为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3、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 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
美国政治学家H.拉斯韦尔提出“5W”的直线性的传播模式
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成“7W”,每个“W”都代表教学过程中 的一个相应要素,这些要素自然也成为研究教学过程、解决教
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所关心的重要因素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Why Where
4.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较容易觉察和同化威胁到自我的学习 内容。
5.当自我的威胁小时,学生会用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会取 得进展。
6.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7.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 8.涉及学习者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 9.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 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 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斯金纳箱
把教学内容分为具有联系的小步子 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因人而宜,自定步调 学生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错误率
(4)匹配律:在一定的教学传播活动环境中,通过环境等因素, 使各种因素按照各自的特性,使教学传播系统良好运转。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57865d8a58da0116c17495f.png)
案例一﹕理解实验概率
学生通过轮盘和 投掷两个骰子来体验 随机现象可能出现的 结果和每一个结果出 现的概率,理解二项 分布和超几何分布这 两个应用广泛的概率 模型。
案例二 ﹕桌球游戏程序
纸上台球游戏活动为 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理解 比、比例和最小公倍数 的机会,学生通过不断 改变球台的长度和宽度, 反复模拟球击落口袋的 运动轨迹,总结球台长 度、宽度与小球弹回次 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进 而可探究球经过的路线 长度与球台长和宽之间 的函数关系。
案例三﹕对称及其性质
在这些活动中,我 们就像一个数学家一样 首先研究四个几何变换, 研究它们是怎么定义的, 它们改变了什么,它们 没改变什么,以及它们 之间是怎么联系的。从 头至尾我们将象一个艺 术家一样用这些变换来 创造图案。
案例四﹕虚拟电路实验
虚拟电路实验 通过变动电压、电 阻模拟电路各要素 之间关系,在学生 实践体验中理解欧 姆定理
概念图软件:Mindmapper
Mindmap
/
思维工具软件
Thinking Tools
• 可视化思维 • 推理工具 • 思维导图 Mindmap • 概念图 Inspiration
绘制概念图的工具软件
Inspiration
Inspiration
想象力 问题-解决 头脑风暴 反思性学习 培养高级思维能力
1 2 3
思维导图由来(注意与概念地图的区分)
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 (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 它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
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表示思维的广度;一 个分支的长度表示思维的深度
思维导图的例子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3c829e58bd63186bcebbc28.png)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9d91c03c376baf1ffc4fad64.png)
罗伯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罗伯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语言词汇、概念、定义、定理的 确立。例如背诵下面的单词: 数学运算、证明推导、程序设计、 panacea万能药 计算机系统管理 ominous 预兆的 mar 损坏 毁坏 grumpy 脾气坏的 计算机维护、文字输入、实验操作 fictitious 假想的 erode 侵蚀 craggy 多峭壁的 bizarre 奇异的 通过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结构中 astute 机敏的 amass 收集, 积聚 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并列关系。 或者记忆数学或物理定义定理。 学习动机的改变、对自己知识、能 力的评价。价值观的改变。
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
有意义的学习 探索式学习 记忆方法 … 更多的关注人的心理活动
认知主义的适应性: 认知主义的适应性:
智慧技能类知识 动作技能类知识 认知策略类知识
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 世纪80
杜威 创始人:让.皮亚杰(J.Piaget)、杜威(John Dewey) 创始人: 皮亚杰(J.Piaget)、杜威(John (J.Piaget)
对教学的影响: 对教学的影响:
积极的自我强化 小步子渐进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频因率与消退现象
学习者能够见到自己 学习的后果, 学习的后果,提高学 习的积极性 把学习目标分化, 把学习目标分化,逐 步诱导, 步诱导,打开程序教 对行为后果的强化越 学的阀门。 学的阀门。 及时, 及时,重复的可能性 越大。(定时强化 越大。 定时强化) 定时强化
行为主义的适应性
言语信息类知识 智慧技能类知识 动作技能类知识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ef4b2c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d.png)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7ff60c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0.png)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汇报人:2024-01-09•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目录•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01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技术来优化教育过程和资源的学科。
具有跨学科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
它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视听教育,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发展目前,教育技术学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发展等。
高等教育用于培训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促进就业等。
职业教育用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育公平等。
基础教育用于员工培训、技能提升、知识管理等。
企业培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领域02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探讨了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
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帮助教育者理解学习者如何学习,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而发生的,强调外部环境的刺激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刺激和反馈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观和个人发展,认为学习者是有情感、有意愿和有需求的个体。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关注学习者情感和需求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来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8c5900d7375a417876f8f16.png)
“
—— Slavin, 1994
33
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34
客观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学派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 建构主义
皮亚杰
维果斯基
布鲁纳
35
客观主义
31
选择性知觉
新信息进入原有 命题网络
5.对复习与 记忆提供指导
6.提供提取 知识的线索
认知结构 重建与改组 根据线索 提取知识
变式练习,知识 转化为技能 技能在新的 情景中应用
认知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 复习学得的内容 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发生联系 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的知识
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巴甫洛夫。
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教学机器、程序教学。 反应 + 强化 增强反应 反应无强化
反应+惩罚
减弱反应
压抑反应
23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主要观点:
一切行为 都是由反射构 成,学习主要 在于形成条件 反射。
Skinner
24
操作学习:
Behavior can be conditioned by using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inforcement
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评价实施的有效性
13
系统论对教育技术学的贡献:
教育技术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合 理运用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系统科学 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 从而促进了教育技术中的各个分支的 融合,并直接孕育了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19e9c8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f.png)
02
系统观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 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 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03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 程都自成系统,任何一个系 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 大的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 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系统 与子系统间具有相对性。任 一系统在与环境发生物质、 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 发展,是保持动态稳定的开 放系统。
若不了解学习理论各流派对学习的根本 认识,我们还谈什么“教育技术是对学 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理论的三大流派
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学习 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三 大流派,它们分别是行 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 学习理论和认知-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
没有一种学习理论可以 完全解释所有的学习现 象。这是因为各派都从 一个角度说明一部分规 则,揭示了部分真理。 从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 来看,各派的相互融合 成为主要趋势。
教育技术要解决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必 须与教学理论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从其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者的分析,从教学 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等 一系列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到 教学评价,都从各种教学理论中吸取精 华,综合运用,寻求科学依据。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说明教育技术学的主要 理论基础。
阐释系统科学理论对教 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01
02
03
04
05
阐释学习理论对教育技 术发展的影响。
阐释传播理论对教育技 术发展的影响。
论述教育技术学术思想 的演变。
70年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
“一种根据在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 目标,对教与学的总体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及评价的系 统方法。” 结合教育技术特定的发展阶段分析问题: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04c64f7856a561252d36f8f.png)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香农-韦弗模式
信源
信息
编码
信号
信道
信号 (接收)
解码
信息
信宿
干拢 反馈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模式
信源/教师 刺激信息 发送者 编码器 信宿/学习
译码器
接受者
解释器
噪声
解释器
接受者
译码器 响应信息
编码器
发送者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
当媒体应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 之为教育传播媒体,它成为连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 中介物。人们把它当成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虽 然是近几年的事,但它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 苏格拉底、帕拉图和康德 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 乔纳森(Jonassen, 1991)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 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 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 的经验解释实在。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 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一)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7W模式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Why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产生什么效果 为什么 教师或其他信息源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对象即学生 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Where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纵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
主义、客观主义以及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强调强化的作用。 S-R-S’
R S’
S
R1 R2 Rn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的怀疑,最极端的 情况是整个地排斥现代性观点。 联系到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状况,后现代主义 是以存在论代替现代主义的认识论,用模拟取代现 实。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点: 1、矛盾 2、不连续 3、随意 4、无节制 5、流程短。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一、技术主义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 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某些特定技术的发展, 如传播技术或媒体技术或更广泛的技术,通常是社 会变革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原因。最极端的看法是, 整个社会的形成被看作是由技术决定的。 传播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 认为传播技术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比较适度的媒体决定论认为,媒体的使用对我 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境。
在什么情况下
教学环境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二)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它认为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 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 释信息,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 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 环进行。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二、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 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 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 殊的人类需要。 人本主义的教育基于相类似的思想,认为教育 的目的是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体,人本主义的教育是 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 义的生活的个体。 由于现代教学技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策 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 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 导者、合作者和咨询者。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小步子原则 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 自定步调 低错误率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B.F. 上一步 Skinner)
解释 提问 (刺激) 回答 (反应) 下一步
错答
确认 (强化) 正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 “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三、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之协调 海涅克(R. Heinich)认为所谓的技术主义, 其根源不在于使用了媒体。
高 人 本 水 平 D C
A
B
低 低 技术水平 高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设想教育技术是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艺术作 品叫做“像本”(presentation),其中包含的是 各种符号。这些像本有各种各样的呈现形式,如印 刷、视觉、电影、录像、计算机软件及超文本等等。 教育技术人员如同电影评论家、艺术评论家或电视 评论家,作用是介绍新像本,提供评论,揭示该像 本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的六阶段 反馈
调整再传送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四)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现代教学中随着传播学逐渐和教育学不断的结 合,常把教学看成为信息的传播过程,形成了综合 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揭示教 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 学效果。 (1)共识律: (2)谐振律: (3)选择律: (4)匹配律: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制作时间:2018.5.25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 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 的可靠知识。 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转递给 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转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 解。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 中心地位。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 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 的信息加工过程。
学生现有 认知结构 学科内容 结构
信息纳入 认知结构
记忆结构 转化
调整或完善 记忆结构操作
学生显示 适当的/预期的 认知结构
输入变量
过程变量
输出变量
现代教育技术 ——走进教育信息化
第2讲 教育技术学 理论基础
郑明月 201612080419 美术学四班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
一、教育传播模式 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 把它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它来源于拉 丁文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现在一 般将传播看作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 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 种社会活动。
在一般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将教育者、学习者、 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在教 学环境中,带有一定的目标性,经过适当的相互作 用过程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教育传播系统构成图
环境 媒体 过程
教育者
学习者
教学信息 目标 效果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三、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特点
以前人们都比较强调某一个人对一件事所发挥 的作用(权威),而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团体的作 用,认为权威的形式是共同参与、进行对话、多种 形式参与。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假设一个受众的平均量,然 后根据这一平均量提供预先确定的材料。而现在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识到有必要为每一个学习者建立各 自的学习安排,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用看起来混 沌的模型代替传统的线性课程表示模型。 后现代主义的物质基础是信息。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是由每 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或有差异的, 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或"建构"亦多样化。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鱼 牛
首页 目录 返回 临沂大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要素 情境 协商 会话 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