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

合集下载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抗干扰研究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抗干扰研究
务的卫星移动 ( 空对地) 业务;我国在 1 668 ~ 1 675
MHz 频段的划分中,引入作为次要业务的卫星移动
( 地对空) 业务。
1. 2 S 频段规划使用现状
1. 2. 1 S 频段国际电联规划
国 际 电 联 在 世 界 无 线 电 大 会 ( World Radio
Congress,WRC) WRC - 07 和 WRC - 12 审议国际移动
图 1 中国 IMT 系统的频率划分情况
(2) 其他国家 S 频段频率规划情况
以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国为首,支持地面
蜂窝系统无限制条件使用 S 频段。 例如,2013 年 12
月发布的韩国“ 移动宽带规划 2. 0 版” ,明确于 2018
年将 2. 1 GHz 上下行( 2 × 30 MHz) 用于地面 IMT 业
配提供支撑,以达到规避、抑制干扰的目的。
2. 4 自适应调零天线技术
自适应调零天线技术也称为空间滤波技术,它利
用了扩频系统中扩频信号电平处于噪声电平以下的
特点,抑制对象为强干扰源信号。 自适应调零天线系
统由天线阵元和算法处理器组成,系统利用多元天线
的组合,控制接收端功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最终达
关键词:抗干扰;卫星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27 +. 2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卫星通信日臻成熟,因其覆
盖和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等优势,应用日益广泛。 但
卫星通信全球覆盖、高低轨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许多
卫星通信系统的密集建设部署,加之所需频谱资源的
限制,卫星通信面临的干扰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在卫
通 信 系 统 (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卫星通信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势,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卫星通信链路的开放性以及太空环境的复杂性,使其极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

这些干扰可能来自自然因素,如太阳风暴、电离层闪烁等,也可能来自人为因素,如恶意干扰、电磁频谱冲突等。

为了保障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关键。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干扰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无意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等。

同频干扰是指在相同频率上的无用信号对有用信号造成的干扰,这可能是由于频谱分配不合理或者设备故障导致的。

邻频干扰则是相邻频率的信号相互渗透,影响了正常的通信。

有意干扰则更为恶劣,例如,敌方可能会使用大功率的干扰设备对卫星通信进行阻塞式干扰,使其无法正常传输信息;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欺骗式干扰,通过发送虚假的信号来误导接收方。

针对这些干扰,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抗干扰技术。

扩频技术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扩频通信通过将信号的频谱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使得单位频带内的功率降低,从而降低了被干扰的概率。

常见的扩频方式有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

直接序列扩频是用高速的伪随机码与信息码进行模二加,从而将信号的频谱扩展。

跳频扩频则是让载波频率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较宽的频带上跳变,使得干扰方难以捕捉到通信的频率。

智能天线技术也是卫星通信抗干扰的一大利器。

智能天线能够根据信号的来波方向自适应地调整天线的方向图,使天线主瓣对准有用信号,零陷对准干扰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如空时编码技术,它结合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通过在不同的天线和不同的时间点上发送编码后的信号,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容量,还增强了抗干扰性能。

在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方面,军事领域一直是需求最为迫切的。

在战场上,卫星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作战指挥的有效性。

例如,军事卫星通信系统通常会采用多种抗干扰技术的组合,以应对敌方复杂的干扰手段。

卫星通信抗干扰中跳频技术运用分析

卫星通信抗干扰中跳频技术运用分析

卫星通信抗干扰中跳频技术运用分析摘要:在通信系统、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之下,导致卫星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跳频技术得以应用。

基于此,简要介绍了干扰卫星通信效果的主要来源,并分析了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表现,最后针对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实际应用展开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卫星通信;抗干扰;跳频技术引言: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通信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升,为保障通信服务质量效果,卫星通信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干扰使得卫星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遭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我国始终坚持对于卫星通信系统在抗干扰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随着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和变革,跳频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卫星通信抗干扰当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干扰卫星通信效果的主要来源(一)通信系统干扰通信系统干扰主要指的是通信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通信卫星频率资源难以充分满足当前通信服务需求,存在同频运行的情况。

这就使得在卫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通信频率复用,或者与邻近卫星之间隔离效果较弱等方面原因,造成不同卫星通信系统之间存在耦合情况,进而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通信干扰。

(二)社会电磁干扰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当中各个领域所应用的部分设备会产生一定电磁干扰,使得通信系统信息传输质量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例如,大型医疗设备、高功率无线电信号等。

这种社会环境电磁干扰主要表现在卫星与地面站之间进行信号传输时,由于电磁干扰影响,造成传输信号减弱、受损等情况。

(三)自然环境干扰自然环境干扰主要指的是卫星通信过程中所处的宇宙环境所造成的干扰影响,例如行星运动、太阳噪声等。

因此此类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这种环境干扰时时刻刻都会对卫星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产生影响[1]。

二、跳频技术的抗干扰表现(一)躲避方式躲避是跳频技术对抗干扰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躲避作用对于单频干扰以及频带干扰等有着较好的效果。

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

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

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一般可理解为,通信装备及系统为对抗干扰方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攻击通信电磁频谱,以提高其在通信对抗中的生存能力所采取的通信反对抗技术体系、方法和措施。

一般说,通信抗干扰的基本体系、方法、措施可分为三类:1、信号处理。

如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其关键参量是作为时间函数的相位;跳频技术(FH-SS)其关键参量是作为时间函数的载频;等等。

2、空间处理。

如采用自适应天线调零技术,当接收端受到干扰时,使其天线方向图零点自动指向干扰方向,以提高通信接收机的信干比。

3、时间处理。

如猝发传输技术,由于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暴露的时间很短暂,从而大大降低了被干扰方侦察、截获的概率。

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就是在已知或预测敌方的干扰手段情况下,在上述技术基础上(当然不排除以后有新的技术类别)选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来消除或减轻敌方干扰,而使我方需要进行的通信能够延续的一项技术。

对敌方的干扰性质,强度、种类、手段、采用的体系,了解得越清楚,采取的措施越有针对性,取得的效果也越好。

由于敌方的对抗手段往往是综合的、多变的,有的可能是完全新颖的,所以抗干扰的手段也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特点:1、对抗性强,技术综合性强,难度高,发展快,某种程度上说是敌我双方智慧和技术的斗争。

通信的成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所以此技术对抗性很强。

通信抗干扰有了新技术,搞对抗的就想新的对策,反过来也一样,这样就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难度的提高。

2、对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高,通信抗干扰必须在战场上实际解决问题。

指标高而不可靠或不实用是不能容忍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技术]通信对抗;扩频技术;抗干扰电台;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难点]1、提高跳频速率有利于抗干扰,但跳速提高需解决如下问题:接收机中频滤波器产生的瞬时扰动问题;发射机功率输出截止状态产生的过渡问题;频率合成器高速频率切换问题;对邻道的干扰问题;同步问题。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与扩频技术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与扩频技术

1卫墨 通信 系统 抗干扰 由于利 用 了扩 展频 谱技 术 ,将 信 号扩展 到 很宽 的频 带上 ,在接 收端 对 扩 频信 号进 行 相 关处 理 即带 宽压 缩 ,对 干扰 信 号而 言 , 由于 与扩 频信 号 不 相 关 ,则 被扩 展 到一 很宽 的 频带 上 ,使 之进 入 信 号通 频 带 内的干 扰功 率 降 低 许 多相应 增加 了相 关器输 出端 的信号 / 扰 比 ,因而 具有较 强 的抗 干扰 能 干 力 扩频 系 统的 抗干 扰 能力 主 要取 决 于系 统 的扩频 增 益 。对 大 多数 人为 干
跳频频 台器

l跳频 频合器
中心控制器 L一 跳频图案产生器 j
1跳频图案产生器 l -
l同步控制器
很宽 的频带 内扩 展其 能量 ,从 而扩 散其 干扰 效 果 。
跳 频 技 术 ( r q e c o p n )是 常用 的一 种 扩频 技 术 , 它是 采 用 F eu ny Hp i g 图一
低噪声放 大器
跳频 卫星 通信 系统 的 组成示 意 图
多个 载波 频率 , 它 的载频 受 到 一伪 随机 码 的控 制 ,不 断 地、 随机 地跳 变 , 可 看成 载 频按 照 一定 规律 变 化 的多 频频 移 键控 (l K 。跳 频系 统 中 的伪 bS) F 随 机序 列 是用 来选 择 信道 的。跳 频 电 台具有 较 高 的抗 干扰 性 能 ,在卫 星 通 信 中 ,跳频 通信 的抗 干扰 能 力主 要表现 在 : 1 )跳频 用 躲 闪 的方 式对 抗 人 为 的干扰 。对 于 单频 干扰 来 说 , 只有 干 扰 频 率正 好位 于 跳频 的信 道 上 ,干 扰信 号才 有 效 ;对 于 频带 干扰 来 说 , 由 于 干扰 信 息 的量 要平 均地 分 配 在整 个跳 频 频带 内, 因此对 于 干扰 机 是一 个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卫星通信本质上属于无线通信方式,即在地球轨道上借助卫星实现中继通信。

它广泛应用于定位、检测和通信。

随着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以及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熟。

然而,由于大多数通信卫星处于地球静止轨道,这种独特的限制导致大量卫星部署在地球轨道上。

因此,对频率资源的利用有很大的限制。

面对日益增长的通信业务需求,我们要积极推进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创新和优化,在了解各种干扰因素的基础上有效应对,努力维护卫星通信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1 卫星通信的干扰因素1.1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影响卫星通信质量的典型因素。

当今时代,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电子设备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信号必然会影响卫星通信信号的传输,尤其是雷达系统、广播信号和微波通信,这种电磁干扰功率大,影响不可忽视。

此外,工业生产设备的电气噪声、医疗设备的电磁波以及地球站设施质量问题造成的杂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星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

1.2通信系统干扰在卫星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主要依靠通信信号处理设备来实现。

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创新没有同步提高,导致现有卫星频率资源不足。

它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在同一频率上独立运行。

此外,由于相邻卫星之间的隔离不够,卫星通信之间可能存在耦合效应,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1.3自然环境干扰自然环境干扰难以避免,主要是因为卫星处于宇宙环境中。

无论是太阳噪声、行星运动、大气粒子散射、电离层闪烁、太阳黑子异常等,产生的射线或能力都有能力产生覆盖范围广的高能电磁波束,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信号传输质量降低。

2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2.1 扩展频谱技术扩频技术是将编码序列的频谱独立于信号进行扩展,使其带宽远远超过所需的最小范围。

扩频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干扰技术。

解析KU波段卫星通信网络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解析KU波段卫星通信网络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三 、 跳 频 技 术 的 发展 前 景
现在美 国 S a n d e r s公司 的 C H E S S 高速短波 跳频 电台已经实现 了 5 0 0 0 跳/ 秒 的跳频速率 , 最高数据数率 可达到 1 9 2 0 0 b p s 。 C H E S S 跳频 电台 较好解决了短波系统带宽有 限、信号间相互干扰 、 存在多径衰落等的问 题。同时,它的瞬时信号带宽很窄 , 对其它信号 的影响很小 。可以看到 ,
跳频的工作 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
是在常规跳频 系统 的基础上 , 实时地去除固定或半 固定干扰 , 从而 自 适 应地 自动选择优 良信道集 , 进行跳频通信,使通信系统保持 良好 的通信
状态 。也就是说 ,它除了要实现常规跳频系统 的功能之外 , 还要实现实 时的自适应频率控制和 自适应 功率控制功能 ,因此就需要一个反 向信道 以传输频率控制和功率控制信息 。 利用信道质量评估算法 , 检测出被干扰频点后 ,应当在收发双方 的 频率表 中将其删除并替换 ,以维持频率表的固定大小 。这种检测和替换 是实时进行的。为增加跳频信号的隐蔽性和抗破译能力 ,跳频图案 除具
的均匀性 , 应 当依次用不 同的质量较好 的频点来分别替换被干扰的频点 。
为使收发端频率表保持一致性 ,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交换协议来保证频 表可靠的同步更新。 信道质量评估的另一个作用是进行 自 适应功率控制 。 功率控制就是要把有 限的发送功率最好地分配给各个跳频信道 , 使得各
个信道都能够 以最小发射机功率实现正常通信 , 从而提高跳频信号的隐
蔽性和抗截获能力。在 自 适应跳频系统 中,系统检测每个信道的通信状 况, 并 通过信道质量评估单元 中的功率控制算法对 每个跳频信道单独进

军 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发展与应用

军 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发展与应用

军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发展与应用在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

它是连接指挥中心与作战部队、传递情报和指令的关键纽带。

然而,复杂的电磁环境和敌方的有意干扰,给军事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军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并不断推动其发展与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军事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重要性军事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

在战场上,敌方会采取各种手段对我方通信进行干扰,如电磁压制、信号欺骗、网络攻击等。

一旦通信系统受到干扰,指挥命令无法及时下达,情报信息不能准确传递,作战部队将陷入混乱,甚至可能导致战斗的失败。

因此,强大的抗干扰技术是保障军事通信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石。

二、常见的军事通信系统干扰类型1、自然干扰自然干扰主要包括雷电、静电、太阳黑子活动等引起的电磁干扰。

这类干扰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但通常强度较低,对军事通信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2、人为有意干扰人为有意干扰是敌方有针对性地对我方通信系统实施的干扰,是军事通信面临的主要威胁。

这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阻塞式干扰: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噪声信号,覆盖我方通信频段,使我方通信信号被淹没在噪声中,无法有效接收。

欺骗式干扰:伪造与我方通信信号相似的假信号,误导我方接收设备,造成通信错误。

跟踪式干扰:能够实时监测我方通信信号的频率和特征,动态调整干扰信号的参数,实现精准干扰。

三、军事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为了应对各种干扰威胁,科研人员在军事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扩频技术扩频技术是目前军事通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抗干扰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信号的频谱扩展到一个较宽的频带上,降低了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使敌方难以检测和干扰。

常见的扩频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

DSSS 是将原始信号与高速的伪随机码进行相乘,使信号的频谱得到扩展;FHSS 则是使通信信号在多个不同的频率上快速跳变,使敌方难以跟踪和干扰。

完善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系研究

完善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系研究

完善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系研究作者:李梓化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以卫星通信干扰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卫星通信技术可能面临的干扰技术类型的和相关抗干扰技术方案的分析,结合现代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革新和发展趋势,在克服现有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不足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出一种能整合运用多种有效抗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优化卫星信号处理的新型卫星通信体制,推动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卫星通信干扰抗干扰系统现代卫星通信由于具有多种独特的通信优势,如通信范围广、通信数据质量高、通信组网方便、通信系统投资成本低、可有效克服复杂地理环境等优势,因此在军事和其他特殊行业领域应用范围十分广。

卫星通信系统的种种优点能有效满足军事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要求,然而卫星通信系统也会面临通信干扰的潜在危险,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方案和体系。

一、卫星通信面临的潜在的干扰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分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面临的潜在干扰是主要是电磁干扰,如陆地固定式干扰机、机载干扰机和干扰卫星发射的干扰电磁信号,下行链路主要面临的是飞航式、机载式通信电磁干扰,但是下行链路被干扰时,干扰源在覆盖范围和信号干扰强度上都较小。

因此卫星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干扰处于相对薄弱环节。

上行链路面临的干扰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干扰类型。

如按照干扰的形成方式可以划分为欺骗式干扰、压制式干扰和搅扰式干扰;按照干扰信号的频谱形式可以换分为瞄准式信号干扰、部分频带式信号干扰、扫频式信号干扰和阻塞式信号干扰等。

西方发达国家的通信干扰技术的频率范围是0.5GHz到20GHz之间,干扰信号的脉冲峰值功率甚至可以达到10万W级上,干扰类型众多。

二、卫星通信常用的抗干扰技术卫星通信抗干扰的主要目标是对信息数据、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方式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从而有效提高通信接收端的输出信干比,提升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使卫星通信系统能高效实现有用信息的传递。

211014275_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计算分析方法

211014275_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计算分析方法

甚少,而这个研究方 向 对 于 优 化 系 统 抗 干 扰 指 标 和
信服务保障能力 越 来 越 强. 然 而,由 于 卫 星 采 用 地
提升系统抗干扰性能尤为重要,值得深入研究.
了天线抗干扰和扩展频谱抗干扰是提升卫星通信系
球静止轨道,具有轨位资源唯一性的限制条件,使得
本文针对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天线抗干扰
天线方向图数据准确计算卫星天线对用户站和干扰站的接收增益,进而得出信号和干扰的载干比;
同时,在卫星通信链路计算中引入载干比,准确计算上行链路的总载噪比和总链路余量.通过设计
典型干扰场景,分析影响系统总链路余量的关键因素,优化权衡天线抗干扰和扩展频谱抗干扰关键
指标,能够从系统整体提升抗干扰能力,满足系统抗干扰要求.
其中,

i
n2B ,
一偏心率e= a2 -b2/
a,
a 为 旋 转 椭 球 长 半 轴,短
,
半轴b=a(
1-f)


4椭球参数中,
f 为偏率,在 WGS
长半轴a= 6378137,偏率f = 1/298
257223563.
卫星本体坐标系即飞行器速度和当地水平(
VVLH)
坐标系 [10],经常 作 为 轨 道 控 制 时 的 当 地 坐 标 系,其
i
l
i
t
fs
a
t
e
l
l
i
t
ecommun
i
c
a

yo
t
i
onss
t
em.Aimi
nga
tt
hed
i
f
f
i
cu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滨江学院卫星通信题目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二O一 4 年 6 月9 日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列出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遭受的各种干扰的类型, 研究已提出的各种抗干扰处理方法包括天线、扩频和星上处理等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国外的研究现状。

指出研究基于星上信号处理、便于综合运用多种抗干扰处理措施的卫星通信系统新体制是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提出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军事卫星通信; 抗干扰; 扩频; 星上处理1 引言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质量好、部署迅速、组网方便、通信系统投资几乎与通信距离无关、通信可到达地点几乎不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等特点, 在军事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实用价值。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负责为战时基本需求提供保密、抗干扰的指挥与通信保障, 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是其基本要求。

深入广泛地研究抗干扰技术,提高它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毁性,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军事通信中的战术干扰, 列出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遭受的各种干扰的类型, 研究已提出的各种抗干扰处理方法原理、特点和国外的研究现状。

最后对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和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述。

2 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遭受的干扰对卫星通信而言, 其上行链路可能遭受的电磁干扰源包括陆地固定式干扰机、车载和舰载移动式干扰机、机载干扰机和干扰卫星, 而干扰卫星和机载式、飞航式、伞挂式干扰机则可对下行链路进行干扰。

干扰下行链路时, 干扰源对于卫星转发器, 虽然在功率和距离方面容易取得较大的优势, 但是在覆盖面和信号辐射方向上通常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即使采用机载干扰机在10 km 以上的高空施放强干扰, 其影响面也只能达一百多公里的半径, 更远距离的地面站容易采用旁瓣遮挡技术排除其干扰, 况且地面站容易采用综合抗干扰措施排除各种类型的干扰。

因此, 相对而言,卫星通信的上行链路比较脆弱, 是敌方干扰的重点, 这样上行链路抗干扰的研究更为重要。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与发展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与发展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与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卫星通信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势,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卫星通信也面临着诸多干扰问题,这些干扰可能来自自然因素,如太阳风暴、电离层闪烁等,也可能来自人为因素,如敌方的有意干扰、同频段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等。

为了保障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卫星通信中的干扰类型多种多样。

首先是自然干扰,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导致信号传播路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信号衰落和误码。

此外,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雷电等,也可能对卫星通信信号造成衰减和散射。

其次是人为干扰,这是目前卫星通信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例如,敌方可能会使用大功率干扰设备对卫星通信频段进行阻塞式干扰,或者采用瞄准式干扰来破坏特定的通信链路。

还有无意的人为干扰,比如同频段的其他合法通信系统因频率分配不合理而产生的互调干扰等。

为了应对这些干扰,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抗干扰技术。

扩频技术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扩频通信通过将信号的频谱扩展到一个较宽的频带上,使得单位带宽内的信号功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信号在干扰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是两种常见的扩频方式。

DSSS 通过将原始信号与高速的伪随机码进行乘法运算来扩展频谱,而 FHSS 则是使载波频率按照预定的规律快速跳变,使得干扰方难以跟踪和干扰。

编码调制技术也是提高卫星通信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手段。

采用纠错编码可以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例如,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和Turbo 码等具有优异性能的编码方式在卫星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先进的调制方式,如正交幅度调制(QAM)和相移键控调制(PSK)等,可以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更多的信息,同时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能。

智能天线技术为卫星通信抗干扰带来了新的思路。

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卫星通信系统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势,在军事、民用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卫星通信系统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这给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对于保障通信质量、提升系统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干扰类型卫星通信系统所面临的干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自然干扰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可能会对卫星通信造成干扰。

例如,太阳活动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会影响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导致信号衰减、误码率增加;电离层的变化也可能引起信号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2、人为干扰这是目前卫星通信面临的主要干扰形式之一。

包括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

有意干扰通常是敌方为了破坏通信而采取的恶意行为,如电磁干扰、阻塞干扰等;无意干扰则可能来自于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工业设备的噪声等。

3、邻星干扰当卫星轨道间距较小时,相邻卫星的信号可能会相互干扰。

此外,地面接收站附近的其他卫星信号也可能对目标卫星信号造成干扰。

4、多径干扰由于信号传播路径的多样性,卫星信号在到达接收端时可能会经过不同的路径,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不同,导致信号到达时间和相位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多径干扰。

二、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分类为了应对上述干扰,卫星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频率域抗干扰技术通过合理选择通信频段和频率扩展技术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频率扩展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

DSSS是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使得干扰信号难以对整个扩展频谱产生有效的影响;FHSS 则是使通信频率按照一定的规律快速跳变,从而躲避干扰。

2、空间域抗干扰技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和波束形成技术来抑制干扰。

例如,采用自适应天线阵列,通过对各阵元接收信号的加权处理,形成特定方向的波束,使主瓣对准有用信号方向,零陷对准干扰方向,从而提高信干噪比。

稳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稳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稳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一、概括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本文将对健壮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GNSS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传输手段,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着信号丢失、数据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研究抗干扰技术对于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干扰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个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在民用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交通、气象、灾害预警等各个领域;在军事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导弹制导、军事侦察等提供重要支持。

卫星导航系统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如大气层延迟、卫星轨道误差、地面发射设备干扰等。

这些干扰可能导致信号丢失、数据错误等问题,影响正常使用。

研究抗干扰技术对于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已有四个卫星导航系统投入运行,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

这些导航系统在信号传输、定位精度、服务范围等方面各有特点,但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威胁。

为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各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研究,提出了多种抗干扰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信号处理技术、波形调制技术、编码与解码技术、天线技术与多址技术等。

信号处理技术和波形调制技术在抵御干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滤波、解调等操作,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小干扰的影响;波形调制技术通过在信号中加入具有特殊形式的主瓣恒虚阶和时域自适应滤波器,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1.1 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滨江学院卫星通信题目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二O一 4 年 6 月9 日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列出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遭受的各种干扰的类型, 研究已提出的各种抗干扰处理方法包括天线、扩频和星上处理等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国外的研究现状。

指出研究基于星上信号处理、便于综合运用多种抗干扰处理措施的卫星通信系统新体制是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提出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军事卫星通信; 抗干扰; 扩频; 星上处理1 引言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质量好、部署迅速、组网方便、通信系统投资几乎与通信距离无关、通信可到达地点几乎不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等特点, 在军事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实用价值。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负责为战时基本需求提供保密、抗干扰的指挥与通信保障, 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是其基本要求。

深入广泛地研究抗干扰技术,提高它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毁性,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军事通信中的战术干扰, 列出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遭受的各种干扰的类型, 研究已提出的各种抗干扰处理方法原理、特点和国外的研究现状。

最后对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和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述。

2 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遭受的干扰对卫星通信而言, 其上行链路可能遭受的电磁干扰源包括陆地固定式干扰机、车载和舰载移动式干扰机、机载干扰机和干扰卫星, 而干扰卫星和机载式、飞航式、伞挂式干扰机则可对下行链路进行干扰。

干扰下行链路时, 干扰源对于卫星转发器, 虽然在功率和距离方面容易取得较大的优势, 但是在覆盖面和信号辐射方向上通常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即使采用机载干扰机在10 km 以上的高空施放强干扰, 其影响面也只能达一百多公里的半径, 更远距离的地面站容易采用旁瓣遮挡技术排除其干扰, 况且地面站容易采用综合抗干扰措施排除各种类型的干扰。

因此, 相对而言,卫星通信的上行链路比较脆弱, 是敌方干扰的重点, 这样上行链路抗干扰的研究更为重要。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
要求越来越高。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不仅满足了用户的日益增加的需求,
而且促进了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

下面对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
展趋势作一简要介绍。

首先,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要求硬件设备性能更高,因而硬件的发展
趋势是必然的。

在节能方面,正在采用新的技术,提高硬件设备的效率。

与此同时,现有的抗干扰技术也在持续改进,以更好地服务用户。

其次,在软件方面,对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未
来将采用更先进的软件编码技术,提高抗干扰性能。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
护用户的隐私,将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比如加密技术,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再次,未来的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可能会更加细化,使用户可以更好
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

例如,一些小型的民用卫星将可以获得更多的抗
干扰能力,以便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最后,人工智能(AI)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过去,抗干扰技
术靠人工操作实现,但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自动抗干扰,大大提高效率。

总的来说。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Special Technology专题技术DCW79数字通信世界2020.09卫星通信指的是利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实现中继通信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方式。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加之通信需求日益增加,使得卫星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的功能及成熟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由于通信卫星大多采用静止同步轨道,同步轨道的惟一性的限制条件,使得卫星部署数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在频率资源方面也有限,因此,面对目前爆发式增长的通信服务需求以及卫星部署的现状条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导致卫星通信系统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影响卫星通信的安全和稳定性。

1 干扰卫星通信效果的主要因素1.1 通信系统相互干扰卫星通信系统的整体运行利用通信转发器上的通信信号处理设备,实现卫星从地面站上行及下行传输信号。

在近年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受限于技术部分技术瓶颈,导致目前通信卫星的频率资源仍存在一定缺陷,大多数在同一频率独立运行,因此,卫星通信频率复用以及临近卫星隔离度不够导致卫星系统之间的耦合影响则会加剧。

1.2 社会环境中电磁干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使得目前越来越多的生活、医疗、研究领域应用的设备产生着大量的电磁干扰,因此,对通信系统尤其是开放的通信系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电磁辐射引起的电磁干扰主要体现在卫星通信系统到地面的信号传输过程中,使得其信号减弱、受损等。

此外,一些大规模的医疗设备及高功率的无线电信号也是电磁干扰的重要干扰项来源。

1.3 自然环境干扰自然环境的干扰是最常见也是不可避免的。

主要原因在于卫星通信存在于宇宙环境中,因此,宇宙中行星运动、太阳噪声、大气层微粒的散射等均对开放式的卫星通信系统无时无刻都在产生着影响。

2 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卫星通信传输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一直以来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是卫星通信系统方面研究及攻关的重要方向,从而才能在未来不断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作者:鲁娜张杰马东堂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4年第19期摘要:抗干扰性能评估是卫星通信系统研发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要使得评估的结果更加有效可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给出了卫星抗干扰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分析了卫星通信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干扰威胁和相应的抗干扰手段及其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影响,提出了评价系统物理层安全传输性能的指标,建立了一套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卫星通信;性能评估;抗干扰;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TN9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19⁃0029⁃04 Study on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system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LU Na, ZHANG Jie, MA Dong⁃tang(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Abstract: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 basic work in developing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It is crucial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make the assessment more valid and reliable. In this paper, a principle of establishing ananti⁃jamm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given, and then various jamming threaten,corresponding anti⁃jamming methods and their impact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re analyzed. Several evaluation indexes of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are discussed. An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Keyword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ti⁃jamming; index system0 引言当今卫星通信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青睐,但由于受在公开的轨道上运行这一自身条件的限制,会面临电磁干扰、截获甚至被摧毁的威胁。

浅谈卫星通信干扰及抗干扰方法

浅谈卫星通信干扰及抗干扰方法

浅谈卫星通信干扰及抗干扰方法卫星通信干扰是指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异常,从而干扰正常的通信传输。

卫星通信干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因素: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强风、雷电、大雨等会导致信号传输变弱或中断,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2.频谱受限:由于电磁频谱资源有限,卫星通信系统频率资源也受到限制,频谱竞争激烈,频率重叠可能导致通信干扰。

3.无线电干扰:电磁波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如电视、广播等设备的频率与卫星通信频率相近,容易产生干扰。

4.对地站干扰:由于对地站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信号干扰,影响卫星通信质量。

针对上述卫星通信干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抗干扰方法:1.天线指向优化:通过优化卫星天线的指向度,可以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天气因素的影响,提高通信质量。

2.频谱管理:对卫星通信频谱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避免频段重叠,减少频谱竞争,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信号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如误码率调整、自适应调制解调、码间干扰消除等,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4.整层排障:针对卫星通信中频谱重叠导致的干扰问题,可以通过整层排障技术,将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隔离开来,降低干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5.对地站干扰管理:加强对地站设备的管理和检测,及时修复或更换可能导致干扰的设备,减少对地站干扰对卫星通信的影响。

6.加密技术:采用加密技术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7.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卫星通信干扰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干扰抑制措施。

卫星通信干扰对通信质量和安全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提高抗干扰能力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采取适当的干扰监测和抑制措施,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干扰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卫星通信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提高对各种干扰的识别和抑制能力,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满足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

卫星通信抗干扰体制及关键技术探讨

卫星通信抗干扰体制及关键技术探讨

力 。卫星通信技术 的大力发展 ,进一 步提 高了 行卫星信号 ,进而实施信号干扰 ,这成为 了未 来卫星通讯最有效 、最常用 的对抗通信方式 。 卫星通信的组网技术、系统容量与业务品质。
四,在 7 0赫兹 或 1 4 0赫兹 中频进行信 号扩谱 与信号解扩。选择 3 6赫 兹或 7 2赫兹 宽的转 发 器,可 以充分利用现 有器件 与技术。第五,现 阶段能够对 8 - l 6 路信号 同时进行研究与分析, 每路信 号速率可设置 为 4 . 8 k b i t / s ,. 9 . 6 k b i t / s 、 1 4 . 4 k b i t / s 、1 9 . 2 k b i t / s ,可随机 占用信 道也可按 申请分配信道 。第六 ,在选择频段上 ,需要考 虑向E H F段发展 。
研究卫星通信抗干扰体制,必须要找到与 星的通信吸 引力 。第三 ,多址方式 ,使得卫星 通信技术与未来发展技术更加吻合 。第 四,星 卫星通信特点相吻合 、抗干扰能力强 、能有效 上处理技术 , 使得 卫星通信 自身发生质 的变化 。 抵御各种人为干扰的抗干扰新技术 。站在通信 第五 ,交换体制与传输体制 的发展 ,大大提 高 了卫星通信 向综合业务过渡 的可能性 。第六 , 电子角度分析 ,卫星抗干扰主要 由跟踪瞄准干
扰、 宽带强功 率干扰 以及 同频 窄带干扰等技术 。
小型化 、轻型化与智 能化等技术 的发展 ,有 效 针对卫星通信来说,笔者认为要想实施干扰 , 解 决了动 中通等 问题 。第七 ,对 于卫星通 信频 必须在上行链路进行 ,综合考虑抗干扰效果 、 段与通信体制 的研 究,大大提 高了卫 星通信 活 经济因素 以及技术 因素 ,侦查 、测位与跟踪上
I J - - . : } I l - l l — 0 卅 粗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
一般可理解为,通信装备及系统为对抗干扰方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攻击通信电磁频谱,以提高其在通信对抗中的生存能力所采取的通信反对抗技术体系、方法和措施。

一般说,通信抗干扰的基本体系、方法、措施可分为三类:
1、信号处理。

如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其关键参量是作为时间函数的相位;跳频技术(FH-SS)其关键参量是作为时间函数的载频;等等。

2、空间处理。

如采用自适应天线调零技术,当接收端受到干扰时,使其天线方向图零点自动指向干扰方向,以提高通信接收机的信干比。

3、时间处理。

如猝发传输技术,由于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暴露的时间很短暂,从而大大降低了被干扰方侦察、截获的概率。

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就是在已知或预测敌方的干扰手段情况下,在上述技术基础上(当然不排除以后有新的技术类别)选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来消除或减轻敌方干扰,而使我方需要进行的通信能够延续的一项技术。

对敌方的干扰性质,强度、种类、手段、采用的体系,了解得越清楚,采取的措施越有针对性,取得的效果也越好。

由于敌方的对抗手段往往是综合的、多变的,有的可能是完全新颖的,所以抗干扰的手段也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特点:
1、对抗性强,技术综合性强,难度高,发展快,某种程度上说是敌我双方智慧和技术的斗争。

通信的成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所以此技术对抗性很强。

通信抗干扰有了新技术,搞对抗的就想新的对策,反过来也一样,这样就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难度的提高。

2、对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高,通信抗干扰必须在战场上实际解决问题。

指标高而不可靠或不实用是不能容忍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技术]通信对抗;扩频技术;抗干扰电台;卫星通信抗干扰
[技术难点]
1、提高跳频速率有利于抗干扰,但跳速提高需解决如下问题:接收机中频滤波器产生的瞬时扰动问题;发射机功率输出截止状态产生的过渡问题;频率合成器高速频率切换问题;对邻道的干扰问题;同步问题。

在短波跳频时,高速跳频的频率合成器、宽带天线、宽带功放都是技术上应当解决的问题。

2、扩频系统中常用的专用高速集成电路(例高速PN码发生器、调制器等)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开发和研制生产是通信抗干扰技术突破的重要保证。

3、新型扩频码的研究和工程化。

这既是发展方向,又是技术难点。

4、自适应天线对于干扰信号的抑制原理已如前述,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正在成为通信抗干扰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在H F/VHF/UHF实现自适应调零天线,目前尚有一定困难。

[国外概况]
在电子对抗中,谁赢得了通信的主动权,谁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抗干扰通信是电子战的一部分,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由于扩展频谱技术具有信号频谱宽、波形复杂、参数多变、安全隐蔽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当代通信抗干扰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和体制,也成为通信对抗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与体制。

国外常用的有跳频技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跳时技术、混合扩频技术等。

当然还有非扩展频谱类的抗干扰技术,如自适应天线技术、猝发通信技术、纠
错编码与交织编码技术、分集技术等。

我们以扩展频谱技术为主,适当结合其它方式来介绍通信抗干扰技术。

一、扩展频谱抗干扰技术
1、跳频技术(FH)
跳频技术是用扩频码序列去进行频移键控,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而扩展频谱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抗干扰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已在战术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外自六十年代起就对跳频体制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七十年代即研制出实用的跳频电台,到了八十年代,跳频电台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重要通信装备。

随着调制技术、编码技术、微电子技术、特别是DSP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跳频技术在90年代又有了新的发展,目前正向着自适应、高速、变速率和宽带的方向发展。

初期跳频电台大多采用分频段跳频,其跳频带宽也较窄,跳频速率也较低。

例英国450系列UHF/SSB电台的带宽为5MHz,跳频速率仅30跳/秒。

专家们分析,快速跟踪式干扰很难对中高速跳频电台进行有效干扰,可采用a.提高跳频速率;b.加大跳频带宽,既可分频段跳,也可全频段跳;c.变速跳频;d.适当增加跳频组网数目等方法来对付快速跟踪式干扰。

而对于宽频段阻塞式干扰则除同上a、b外,还可采用自适应跳频的办法。

例如,美国的Milstar军事星在EHF频段因频谱资源丰富,可在1GHz的频带内实现快速宽带跳频,使得现有的干扰技术无法对它实施有效的干扰。

法国Thomson-CSF公司的350H系列电台和SYSTEME-3000系列中的TRC-3500电台都利用了S KYHOPPER自适应跳频模式。

能有效地对付阻塞干扰和点频干扰,提高信道利用率(达50%),并改善通信质量。

另外,英国Racal公司生产的Panther-H高频电台有通用定频、自适应定频和智能跳频三种方式。

在智能跳频方式中可对128个频率扫描,从中选出一组静噪频率。

据称这种智能跳频方式在传输质量上优于传统方式,而且比SKY HOPPER自适应跳频能力有所提高。

采用跳速多变的方式,可不断打
乱敌方的侦察和跟踪部署,是有效的抗跟踪干扰措施之一。

目前,国外报导的变速跳频电台多是半自动变速或有限种跳速随机可变,有些可通过随机性信令实现跳速索引。

如美国Litlon公司早在80年代中期就推出多速率的7680抗干扰通信设备。

法国Thomson-CSF公司1 996年推出的海军电台ERM-9000(VHF/UHF)亦具有低速和快速跳频能力。

PR4G系列电台之一TRC9600机载跳频电台具有快速/中速跳频速度变换能力。

南非Grinel通信公司生产的TRC-1600背负电台是一种多速率(慢、中、快)多波形抗干扰电台,该公司推出的另一种TRC-1600多模式背负电台具有可变跳频带宽(5MHz-175MHz)和可变跳速(4-33Hz(SSB),70Hz(FM/AM))功能,同时还有智能AF C(自动频率控制)、AGC(自动增益控制)等功能。

瑞典Shadow技术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SFH-41型CHAMELEON跳频VHF手持电台有3个跳频速率(分别为12.5、20、50跳、秒),且跳速在任何频率上的驻留时间都很短。

现有扫描器还很难锁定这样的信号,因此其防窃听、抗干扰能力更强。

功率自适应跳频是通信方对每个有效频率自适应地调整发射功率,使功率输出在满足收端正常接收的情况下达到最低,提高信号的隐蔽性,从而达到抗干扰目的,其关键技术是宽带、大动态范围的可变增益功率放大器。

以色列Yadiran通信公司的HF-6000自适应HF /SSB跳频电台,可在全频段自适应跳频,其跳速在15-20跳/秒范围可变。

具有自适应射频功率输出,自动化信道频率选择,机内自动建立链路等功能。

此外,跳频空闲信道搜索跳频(跳频FCS)是一种新的跳频自适应技术。

法国Thomson-CSF公司的新型战术通信系列电台PR4G在1 996年的改进中增加了跳频空闲信道搜索功能,这种方式在每次通话前对全部信道进行空闲信道检测,即使大部分频率被干扰,仍可保持通信。

分跳频(DFH)技术是一种新的跳频技术,美国Lockheed Sande rs公司1995出品的HF增强型相关跳频电台(CHESS)是一种能保障低截收和检测概率及高抗干扰能力的高速短波跳频系统。

它是新一代短波扩展频谱技术的代表。

跳速5000跳/秒,信道探测每秒开销200
个频率,其余4800个频率用于传数据。

无纠错时最高数据率可达19. 2kbit/s。

当以4.8kbit/s速率发射时,电台误码率为1×10-5。

2、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
直接序列扩频是一种真正对抗的抗干扰体制,它将有用信号在很宽的频带上进行扩展,使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变小,即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变低,通信可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的背景下,用很低的信号功率谱进行通信,使信号淹没的噪声里,敌方不容易发现信号。

该技术的特点是信号隐蔽性好,截获概率低,并能抗多径干扰,而且容易实现码分多址体制。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例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微波通信、数字蜂窝通信中结合CDMA多址技术及军用电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由于器件的进步及混沌理论的直接序列的出现,使直接序列系统更利于同步和减少码间串扰,为实现超宽带序列扩频创造了条件。

典型的产品有美国SICOM公司1995年在美国95年联合武士互通性演示验证(JWID'95)演示会上演示它开发的宽带短波收发信机。

而西德TST公司生产的TST-2007无线保密电台,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29MHz带宽上编码,使每赫兹的功率很少,以致在近距离上也难以检测到传输信号。

为了增加直扩系统的处理增益,常可采用M元扩频的方法,M元扩频(或称软扩频)方式将基带信号的K个比特分成一组,从而形成一个K位的地址信号,总共有2k地址,每个地址对应一个伪随机码。

使用的伪随机码的数目比直扩方式增加了2k -1个,码长增加了K 倍,处理增益增加了10lgkdB,因而其抗干扰能力也相应提高,但设备复杂度也提高。

直接扩频技术(包括M元扩频)虽得到广泛应用,但在VHF战术通信等场合往往有明显的远近效应,因此一般应用时要采取混合方式,同时还需采取增加扩频码码长,直扩码型的种类以及采用交织编码和纠错编码技术等增强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