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知识总结
九年级上第一章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第一章化学知识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化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还可以引导我们做出更好的生活选择。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上第一章化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物质及其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
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特性,如金属在空气中会氧化;而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外观、热性质、电性质等,如颜色、硬度、熔点等。
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二、化学分子式化学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元素的相对个数的方式。
最简单的化学分子式是分子中元素的相对个数的整数比,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分子式为CO2。
也有一些化合物由于其复杂结构,需要用结构式来表示,如丙酮的结构式为CH3COCH3。
化学分子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化合物的成分,还可以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基础。
三、化学式化学式是用不同的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化合物和物质的相对比例关系。
化学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例如,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化学反应式为2H2 + O2 → 2H2O,其中2表示氢气的摩尔量,1表示氧气的摩尔量,2表示水的摩尔量。
四、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学习化学反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现象,并对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所指导。
五、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中,溶质中的离子发生各种反应。
离子反应是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基础,通过对离子反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机制。
六、溶液及其浓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形成的均质体系。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通常是液体。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以及百分浓度等不同的表示方式来给出。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文章标题:探索化学之旅——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全面解读序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知识点是我们打开化学大门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化学知识的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奥秘。
一、物质的组成1.1 物质的三态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在固体中,微观粒子紧密排列,几乎没有自由流动的空间;在液体中,微观粒子之间的排列相对松散,可以自由流动;在气体中,微观粒子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可以自由且快速地运动。
1.2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化学反应通过原子间的重新排列和结合来改变物质的性质,这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的整数比例结合而成的。
元素和化合物都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而不同物质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质的差异。
二、化学的基本概念2.1 分子和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而原子是构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微粒。
理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是深入研究化学的前提。
2.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其分布位置由能级决定。
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原子的性质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至关重要。
三、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3.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方法,包括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等信息。
理解化学方程式有助于我们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3.2 反应热和化学能化学反应过程中会释放或者吸收热量,这就是反应热。
而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者吸收的能量。
了解反应热和化学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的全面解读,我们对物质的组成、化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详解2024新编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详解2024新编绪言:化学的魅力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食品的保存到新材料的开发,化学无处不在。
第一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或外观上发生的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变。
例如,水的蒸发、冰的融化等。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的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例如,铁生锈、木材燃烧等。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第二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实验的重要性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验证化学理论。
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实验步骤: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分层。
用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水雾和石灰水的变化。
2.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第三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药品的取用规则1. 固体药品:用镊子或药匙取用,避免污染。
2. 液体药品:用滴管或量筒取用,注意用量和操作规范。
二、物质的加热1. 酒精灯的使用: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避免火灾。
第四课题: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性质一、空气的成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氧气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重要成分。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实验步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收集氧气并进行检验。
2. 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第五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如燃烧反应。
第一章化学魅力复习课
A.氧气具有助燃性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氧气不易溶于水
2.[2016普陀一模]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 正确的是 ( D ) A.分子可分,而原子在任何情况下不可再分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 子才能构成物质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 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原子,这些原 子又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滴入烧杯中的液体溅到烧杯 外面,造成滤液损失;加快过 滤速度
滤纸紧贴漏斗 内壁
滤纸与漏斗间留下 气泡,会减小过滤的速度
“控制总量,缓慢加热、不断搅拌,发挥余热”
注入蒸发皿的溶液不能超过容积2/3
加热要缓慢,不可过快
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外溅
(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发,使液体均匀受热,防 止液体飞溅)
1. 将导管出口浸入水中, ---密封操作 2. 用手掌紧贴容积外壁, ---变压操作 3. 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手掌后,导管末端 有水上升形成稳定水柱, ---现象 4. 证明装置不漏气。 ---结论
2.注水法:通过注入水缩小气体体积增大压强。
1. 2. 3. 4.
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没过漏斗下端, 继续加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 若静止后液面稳定不变化, 证明气密性良好。
3、用剩药品要遵守“三不”
既不能放回到原瓶,也不 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 室,应该放入指定容器中。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或大颗粒状固体的取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竖” 2、粉末状固体的取用----药匙或纸槽 3.一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电子天平
(1)开启电源; (2)去皮:将空容器放在天平称盘上,显示其重量 值,单击“TARE”键去皮,显示值回复到0.0g; (3)向空容器中加料,并显示需要的质量值; (4)取出样品; (5)关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实用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实用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实用版)》化学这玩意儿,九年级才开始正儿八经学呢。
那第一单元就像是化学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就有好多有趣的东西在里面。
咱先说化学的定义呗。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简单理解,就是研究周围东西都是啥做的,为啥是这样的科学。
比如说水为啥是无色无味能解渴的,这就和化学有关啦。
化学实验是化学里超级有趣的部分。
那些瓶瓶罐罐的仪器就像魔法道具一样。
像试管,它小小的,但是很多反应都在里面发生。
加热液体的时候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而且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这可是很重要的安全规则哦。
要是对着人,万一液体喷出来,那可就糟糕啦。
还有酒精灯,它是用来加热的小能手。
不过使用的时候要小心,只能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不能用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个,这就像不能玩火上浇油的事儿一样。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也是第一单元的重点。
物理变化简单,就像水结成冰,冰化成水,只是状态变了,本质还是水。
但是化学变化就不一样了,像铁生锈,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最后变成了铁锈,这铁锈和铁可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啦。
化学变化常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或者生成沉淀。
这些现象就像是化学变化的小信号,告诉我们有新的东西产生了。
在化学里,我们还会经常听到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就是只有一种物质的,像氧气,就只有氧分子。
而混合物呢,那就是多种物质混在一起的。
比如说空气,里面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好多东西,这就是混合物。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药品取用就有讲究,固体药品如果是块状的,要用镊子夹取,要是粉末状的,就要用药匙或者纸槽。
液体药品取用的时候,要是少量就用滴管,大量的话就直接倒,不过要注意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来把标签腐蚀了。
还有仪器的洗涤,这就像给仪器洗澡一样。
洗干净的标准就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知识总结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2、化学变化实例(1)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很多气泡。
反应方程式:CaCO + 2HCI T CaCl2 + C02? + H2O结论:大理石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 )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Ca(OH)2 + CC2 T CaCO3J + H2O结论:二氧化碳跟石灰水作用生成难溶的碳酸钙。
(3 )镁带燃烧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物质。
反应方程式:2Mg + 02 T点燃2MgO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3、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吸纳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型、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等。
二、走近化学实验室 1、常见仪器存放药品的仪器: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颗粒状固体) 、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加热仪器:酒精灯反应仪器:①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② 可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③ 不可以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广口瓶、细口瓶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分液漏斗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添加液体)、石棉网(传热,使热量分布均匀)、玻璃棒(搅拌、引流、 蘸取)、试管刷(清洗试管)、水槽 2、药品的取用原则(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九年级上册化学一单元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总结
一、走进化学
1.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
科学。
2. 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用途。
3. 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冶铜技术的出现;炼铁技术的出现。
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
发现。
现代:纳米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的出现;清洁
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二、了解化学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形状改变、状态变化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2. 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
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吸热等。
三、身边的化学
1.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等性质。
2. 水与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等性质。
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
3. 溶液的组成与分类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等性质。
根
据溶质的状态不同,可分为固体溶质溶液、气体溶质溶液和液体溶
质溶液三类。
初三化学笔记整理
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的种类和分布
地壳:氧,硅,铝,铁 人体:氧,碳,氢,氮,钙 大气:氮,氧 宇宙:氢,氦 有毒:铅,镉,汞 缺铁性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钙骨殖疏松,缺锌智力低下,缺磷大脑发育不良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点燃气体前先要验纯 着小火用湿布/沙土覆盖 滴瓶内胶头滴管不可洗 三、伤害处理 割伤:酒精棉球→红药水 烫烧伤:75%酒精→蓝油烃 化学灼伤
浓酸:干抹布轻轻拭干→大量水冲洗→涂上 3%~5%小苏打(碱性) 碱:大量水冲洗→2%硼酸、醋酸(弱酸性) 眼:蒸馏水→5%小苏打 四、实验操作 1、仪器加热 直接: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
锰酸钾可溶,二氧化锰难溶 实验四
现象:固体溶解,放出大量热 文字表达式: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化学反应式:CaO+H2O→Ca(OH)2
1.3 物质的提纯 一、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例如:空气、海水) 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的物质体系(例如:蒸馏水、氧气)
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改变(加快)反应速度,以循环方式参与反应 特点:选择性、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变) 实验装置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铁夹夹在离管口三分之一处 药品尽可能平铺在管底,增大受热面积
实验二 步骤: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 化学反应式(复分解反应)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6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6篇1.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学习化学的特点(三个关注):(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2、科学探究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或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分析解释及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3、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水蒸气的含量少。
4、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作坊。
2.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二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三1、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2、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3、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4、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第一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第一单元知识点》化学这门学科呀,在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就特别有趣。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微观世界的大门呢。
第一单元有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内容。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可好玩啦,就像水变成冰,冰再化成水,这个过程只是状态在变,可物质本身还是水呢,没有变成其他新的东西。
你把纸撕成碎片,这也是物理变化,纸还是纸,只不过形状不一样了。
化学变化就不一样喽,那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比如说木柴燃烧,燃烧完之后就变成了灰,还有二氧化碳之类的新东西,这就像魔法一样,一种东西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物质的性质也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像颜色啊,你看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这一眼就能看出来。
还有状态,水是液态,氧气是气态,铁是固态。
气味也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有特殊的气味,醋有酸酸的气味。
溶解性也是,糖能溶解在水里,这都是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就必须得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像可燃性,木头能燃烧,这就是它的化学性质,还有稳定性,有些物质很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这也是化学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也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呢。
药品的取用就有讲究。
固体药品如果是粉末状的,用药匙或者纸槽把它送到试管底部,可不能沾到试管壁上,就像给试管底部送一份精准的小礼物一样。
块状的固体要用镊子夹取,就像夹小宝贝似的,轻轻放到试管口,再慢慢滑下去。
液体药品的取用,要是少量的就用胶头滴管,滴的时候要垂直悬空,可不能伸进容器里,不然就像个调皮的小捣蛋鬼,会把溶液弄脏的。
大量液体取用的时候,要把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标签朝着手心,防止液体流下来把标签腐蚀了,就像要好好保护瓶子上的小脸蛋儿一样。
还有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不然就太危险啦,就像给一个小杯子装太多水会溢出来一样。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个,那简直就是玩火呢。
初三化学课件-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第一节化学使世界更加美好知识要点1。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 化学变化及其主要特征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心的物质产生。
如:铁的生锈、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
化学韵语记忆:化学变化具有特征新的物质一定生成放热发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化变同时物变发生3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它涉及到物质分子的化学组成的改变。
物理性质:物质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形态、凝固、生化、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溶解度、密度等。
4. 常见化学符号氢:H; 氧:O;碳:C; 钙:Ca;氯:Cl;镁:Mg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镁:MgO;氢氧化钙:Ca(OH)2;氯化钙CaCl2;碳酸钙:CaCO3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要点1. 常见化学仪器钥匙,烧杯,容量瓶,量筒,漏斗,天平,滴瓶,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
2. 化学实验规则与要求2.1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2。
2 化学试剂分类存放一般无机试剂按照阳离子顺序或阴离子顺序存放。
危险品(可燃、易燃、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剧毒)根据药品说明,存在于特定的环境,如是否需要避光、对存放温度要求等。
剧毒物品保存需要采用双锁制度。
2。
3化学实验(1)颜色变化酚酞指示剂,在酸性、中性的水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2)沉淀实验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滴入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沉淀,滴加稀硫酸后,沉淀溶液生成蓝色溶液。
(3)产气实验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加热后试管中残留黑褐色物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能够复燃.(4)温度变化块状生石灰加入水中,触摸试管能够明显感觉到放出的热量。
2。
2 事故处理办法(1)稀碱沾到皮肤,用硼酸洗涤;(2)浓酸、浓碱沾到皮肤,先用软布吸去液体,再用水洗或小苏打或硼酸溶液冲洗;(3)发生火灾,正确选用灭火方法。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从我们身边的物质到宇宙中的星辰,化学无处不在。
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比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其本质还是水分子,没有新物质生成。
再比如玻璃破碎、木材制成桌椅等,这些变化都只是形状、大小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则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铁是不同的物质;再如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都是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比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的固体,这些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和氧化其他物质。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以下现象: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一般用外焰。
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我们可以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通过对比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我们发现: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多。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大揭秘亲爱的小伙伴们,化学的奇妙之旅要开始啦!今天咱们一起来瞅瞅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都有哪些好玩的知识点。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部分呢,主要是让咱们对化学这门神奇的学科有个初步的认识。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不仅能帮助咱们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还能创造出新的物质,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哟!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的变化。
比如说水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并没有变。
化学变化:其他物质的变化。
像铁生锈啦,蜡烛燃烧啦,这些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像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这里有个小窍门哦,描述性质的时候通常会有“能”“可以”“会”“易”这些字眼。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哦!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的可以用镊子夹取。
液体药品:倾倒的时候,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着手心。
2. 给物质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3.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连接仪器的时候要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小伙伴们,化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是不是很有趣呀?只要咱们认真学,化学这门课一定会给咱们带来很多惊喜哒!。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复习重点
沪教版化学的魅力知识点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铁生锈、鞭炮爆炸、粮食酿酒、火药、造纸术) 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特征、属性):可、易、会、是 变化(过程):怎么样了、变成什么了、怎么了体验化学实验化学变化的条件:常温、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灼伤:浓酸:先用棉布吸,用清水、3%~5%小苏打溶液、清水逐一冲洗 浓碱: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或醋酸反复冲洗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胶头滴管、洗涤仪器洗涤方法:振荡试管,拇食中三指拿,离试管口的1/3处,手腕用力甩动。
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试管放置:倒放晾干搭建装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试剂取用的原则①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约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大颗粒: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小颗粒:药匙、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液体试剂的取用取用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法操作要点:先取下细口瓶的瓶塞,倒放在桌子上,再让标签对着手心拿起瓶子,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缓倒入。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化学符号、原子结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复习:一、化学的定义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3.化学变化是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两种形式。
二、化学元素1.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3.元素由拉丁文名称或者拉丁文首字母组成的符号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
三、化学符号1.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形式,由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或者拉丁文首字母组成。
2.原子量是一个元素的原子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表示。
3.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表示。
四、原子结构1.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3.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位于不同的能级上。
五、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是指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也等于元素中电子数目。
2.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3.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代表了能级的个数,周期数越大,元素的能级越多。
4.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和组数横列,分别对应着元素的能级和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5.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三大类。
六、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氢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具有轻、易燃的性质,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等领域。
2.氧元素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常用于制备氧气和用作燃料。
3.氮元素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用于制备氨和硝酸等化学品。
4.碳元素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元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
5.铁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具有高强度和导电性,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的魅力
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记背提示:字体较大或加粗的为知识重点,划横线处为记背重点。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②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形变、运动状态的改变等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原分子的结构被破坏,生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判断:(点燃、燃烧、爆炸、生锈、发酵、腐烂、腐败、腐蚀、变质)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
3、辅助判断化学变化的五大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4、三个化学实验:①往大理石表面滴加盐酸。
现象:大理石表面冒出气泡。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③镁带的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
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5、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6、从化学角度看,“垃圾”不是废物,而是放错了地方的“原料”。
1.2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反应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使用时注意事项:①用试管或烧杯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容器容积的1/3;外壁应干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管口不能对着人,且与桌面成45°角(增加受热面积,防止爆沸);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化学的魅力》知识点
第1单元《化学的魅力》知识点第一节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两种变化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两种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举例: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垫石棉网—受热均匀)的仪器是——烧杯、烧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燃烧匙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等(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一般用于固体药品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添加酒精使用漏斗和玻璃棒。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外焰的温度最高)。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化学九年级第一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一、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身边的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组成和性质。
而混合物则由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性质可以变化。
三、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四、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用于表示元素,化学式用于表示化合物。
化学符号可以是拉丁文首字母大写或者小写,而化学式则由元素符号和表示原子个数的下标组成。
五、能量与物质转化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能量的转化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动力,同时也会影响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六、化学反应的研究方法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测量温度的变化、观察气泡的产生或消失等方式来研究和判定。
同时,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电子天平和密闭容器等实验器材来进行定量分析。
七、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这意味着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会发生变化。
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象征式,它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产生量以及化学反应的产物。
九、物质的氧化与还原氧化与还原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十、电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电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能级上,并遵循一定的填充规则。
电子的分布可以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关注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转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注意】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实例
(1)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很多气泡。
反应方程式:CaCO3 + 2HCl →CaCl2+ C02↑+ H2O
结论:大理石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向石灰水中吹气
现象: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Ca(OH)2 + C02 →CaCO3↓+ H2O
结论:二氧化碳跟石灰水作用生成难溶的碳酸钙。
(3)镁带燃烧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物质。
反应方程式:2Mg + 02 →点燃2MgO
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3、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吸纳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
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型、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潮
湿空气中生锈等。
二、走近化学实验室
1、常见仪器
石棉网
坩埚钳锥形瓶长颈漏斗蒸发皿
药匙
试管漏斗
滴管干燥管
集气瓶
酒精灯
水槽
烧杯量筒干燥管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颗粒状固体)、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加热仪器:酒精灯
反应仪器:①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②可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③不可以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广口瓶、细口瓶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分液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添加液体)、石棉网(传热,使热量分布均匀)、玻璃棒(搅拌、引流、蘸取)、试管刷(清洗试管)、水槽
2、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3、固体药品的取用
盛放容器:广口瓶
取用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也可用镊子夹取
操作方法:(1)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一横二放三慢竖”。
先把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2)把粉末状固体装入试管:“一斜二送三直立”。
先把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直立,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4、液体样品的取用
盛放容器:细口瓶
取用以及操作要点:(1)少量取药用胶头滴管。
做到“垂直悬空四不要”:在仪器正上方垂直滴入;滴管不要接触器壁;吸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要保持胶帽在上;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要用没有经过清洗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2)定量取液,可用量筒。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高高低低”:视线高于凹液面的最低处则读数高于实际值,
视线低于凹液面的最低处则读数低于实际值。
(3)较多量取药,可采用直接倾倒法。
注意倾倒时,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
5、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酒精灯使用“三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2)酒精量≤2/3酒精灯容积
(3)酒精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4)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
6、用试管加热时注意事项
(1)加热前须预热。
(2)给固体加热时预热后固定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给液体加热时预热后不时移动试管加热。
试管口向上倾斜约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使用试管夹时,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防止不小心用力按住短柄,造成试管滑落。
7、仪器的洗涤
(1)洗涤步骤:倒掉废液→自来水振荡洗→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洗→放到指定位置
(2)洗涤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已洗净。
三、物质的提纯
1、混合物:两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
纯净物:只要含有一种物质。
物质提纯有两大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过滤、蒸发、结晶(凝固点不同)、蒸馏(沸点不同)等。
化学方法:通过化学方应除去杂质。
2、过滤
(1)过滤常用于分离难溶和易溶的物质
(2)过滤装置:
(3)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紧贴的话,过滤速度慢);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盛待测滤液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末端紧
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末端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杯内壁(4)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蒸发
(2)蒸发的操作要点
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②当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不能等液体完全干了再加热,要用蒸发皿余热)(1)蒸发装置:③热的蒸发皿可用坩埚钳夹取,放在石棉网上
④蒸发皿中液体不超过2/3容积
(3)玻璃棒在蒸发中的作用: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四、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铝、铁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水
元素: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 Si Al Fe(养闺女贴心);
人体中前四位的元素的含量:O、 C、 H、 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N
*牢记元素周期表前二十位元素
H He Li P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化合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变化,化合价一定会改变。
元素符号表示意义有:①表示某种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有些还可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和稀有气体)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①表示某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该物质由何种元素组成
④表示一个某某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注意: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即原子的个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