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合集下载

灿烂多彩的河套文化

灿烂多彩的河套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力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都毫无例外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历史进步。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不断繁荣,精品层出不穷,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和效益快速增长。

全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灿烂多彩的河套文化——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瑰宝河套是我国北方古人类生活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劳动生息的摇篮,同时也是内地汉族及其兄弟民族长期居住活动的场所。

自先秦至秦汉,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为争夺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而发动的战争接连不断。

其间曾雄踞阴山及南北草原的匈奴在这里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游牧文化,为中国北方草原文化打下鲜明的底色。

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战胜匈奴夺取了“河南地”后,实行“移民实边”,将内地汉人大量迁入。

从此,这里成为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衔接融合的地区。

多少年来,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浓郁地域特色的景观,创造了以草原、阴山、黄河为载体的灿烂的河套文化。

河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岁月沧桑,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河套文化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既有极具考古价值、驰名周际的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和阴山岩画,也有尘封久远的汉墓群、秦汉长城、鸡鹿塞、高阙塞等古城池遗址及古庙宇,在这里出土的2000多年前汉代酒钫中的烧酒,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件液态文物之一。

千百年来在河套大地上演绎了蒙恬修长城、屯垦戍边,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王同春开发河套水利、冯玉祥誓师、傅作义抗日等无数动人的史话。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领略了那历史悠久,岁月沧桑,灿烂多彩的河套文化。

满洲里市导游词

满洲里市导游词

8300平方米的扎赉诺尔博物馆;16万平方米的金龙
湖;4000平方米的观光塔,3000平方米的儿童科技
馆;7.9万平方米的猛犸象群雕区;综合游乐场内设有
儿童嬉戏娱乐区、中老年健身休闲区、汽车越野运
动区和摩天轮、旋转木马、碰碰车、卡丁车赛场等
大型现代游乐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集文化展示、
游乐体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公益休闲场所和文化
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大魅
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悠久历史
• 满洲里地区历史文化厚重,是北方游牧 民族成长壮大的摇篮。二三万年前在这里繁 衍生息的“扎赉诺尔人”,创造了灿烂的“扎赉 诺尔文化”;蘑菇山旧石器遗址和庞大的猛犸 象骨骼化石,把人们引向远古的岁月;拓跋 鲜卑从这里挺进中原,建立北魏王朝,从而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曾在这里跃马扬鞭,统一蒙古草原,书写了 雄壮的英雄史诗。
通网络,对外连接着俄罗斯、蒙古国、
日本和韩国。对内连接着北京、广州、
深圳、海南、呼和浩特等地,成为连接
欧亚大陆经济的桥梁。
扎赉诺尔猛犸旅游区

扎赉诺尔猛犸旅游区位于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
诺尔新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公园以猛犸象文
化为主题、人工湖景观观赏为特点,主要有林地康
乐类、草原生态类、休闲娱乐类三种空间类型,有

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及北美的阿拉斯加
半岛的冻土层中,都曾发现带有皮肉的完整
个体,胃中仍保存有当地生长的冻土带的植
物。我国东北、山东长岛、内蒙古、宁夏等
地区也曾发现过真猛犸的化石。科学家认为,
地球上的猛犸是死于突如其来的冰期,使得
死亡后的尸体即遭冻结,故未来得及腐烂。

呼伦贝尔市概况

呼伦贝尔市概况

呼伦贝尔市概况呼伦贝尔是一个极富特色的地区,得名于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

全市国土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市,相当于山东和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

呼伦贝尔市下辖2区7旗5市,总人口270万。

呼伦贝尔有千里草原,万倾林海,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呼伦贝尔有1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8万平方公里的纯天然草原,2万多平方公里的湿地,还有500多处湖泊和3000多条河流。

呼伦贝尔被列为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全国六大景区之一和中国最美的草原,是中国最具民族风情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十大新天府,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呼伦贝尔遍地是宝,资源富集,是一个发展潜力无限的地方。

全市煤炭储量1936亿吨,石油远景储量10亿吨,还有铜、铅、锌、金、银、铁等多种有色金属和黑金属,已发现的矿产有9类65种,21种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达到20万亿元以上。

呼伦贝尔具有煤炭和水资源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煤化工产业;具有境内和境外矿产资源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有色金属及黑金属生产加工产业;具有运输和口岸通关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进出口产品加工产业;具有自然环境和农牧业资源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民族风情最佳组合条件,适于发展旅游产业。

呼伦贝尔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史前文化。

呼伦贝尔草原孕育了中国北方东胡、匈奴、鲜卑、室韦、蒙古等十几个游牧部族,创造了灿烂的狩猎游牧文化。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将呼伦贝尔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

呼伦贝尔毗邻俄蒙,口岸众多,是一个我国向北开放重点开发的地方。

呼伦贝尔是中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边境线长1733公里,沿边有满洲里、黑山头、室韦、阿日哈沙特、额布都格等8个一、二类口岸。

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量2800多万吨,是亚欧大陆重要的国际通道,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1、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境内,其广袤无垠的草原,被誉为‘绿色净土’,其分布河流达3000多条,湖泊有500多个,兽类禽类约400多种,以草原为主的植被约1300多种。

呼伦贝尔草原是众多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在世界史上占据较高地位。

2、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中部,草原面积17.96万平方公里,优良牧草占草群的50%,是水草丰美的牧场,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境内有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草原类型复杂、保存较为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在温带草原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草原,更是京津地区和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3、川西高寒草原川西高寒草原虽然没有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坦荡,但是其高山草甸景观却别具一格。

草原上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繁茂,花色鲜艳。

远处不时会传来藏民悠扬高亢的歌声,再加上雪山白云,俨然一派高原田园风光。

川西高寒草原位于四川甘孜州中部,以理塘、甘孜、新龙、白玉、巴塘草原为核心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

草地海拔3800-4500米,平坦而宽阔。

4、那曲高寒草原那曲高寒草原位于西藏境内。

在这儿,不仅可以领略到藏北草原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到藏族同胞的风土人情,游览藏北名寺。

5、伊犁草原伊犁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内,由那拉提、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唐不拉、巩乃斯等众多草原组成,主要有牧草,杂草和禾草,充满绿色生机的它,与荒漠和雪峰形成对峙,形成一道独特的美。

6、祁连山草原: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

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

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

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

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

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蒙古族发源地,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出产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

境内有上千个大小湖泊。

著名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极为绮丽,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

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将它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没有污染的几大草原之一,真是当之无愧。

呼伦贝尔草原之所以声名远扬,原因有三,一是草原曾出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二是草场质量极好,割下来的草远销东南亚,三是盛产体格高大壮健的三河马和三河牛。

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可以骑马乘驼畅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可以临湖垂钓,可以入林狩猎,尽享草原风光。

呼伦贝尔草原其地势东高西低,海拔650米~700米,总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地域辽阔,风光绚丽。

草原上,水草丰茂,河流从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草原以其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

穿行在呼伦贝尔,定会为那“千里草园铺翡翠”的景象而惊叹。

这里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长着碱草、针茅、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植物品种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

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

乌兰察布的历史变迁的作文

乌兰察布的历史变迁的作文

乌兰察布的历史变迁的作文乌兰察布市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先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然而却鲜为人知。

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也从这里升起今天的乌兰察布市与呼和浩特市大窑文化遗址所在的保合少镇接壤,是大窑文化的辐射区域。

考古工作者曾在大窑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遗址以东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辉腾梁上,发现了两处旧石器时代石器打造场,还在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发掘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石器打造场。

这3处石器打造场打制的石器与加工石器的方法都与大窑旧石器制造场相似。

这3处旧石器制造场距今约1万年。

这说明1万年前,乌兰察布大地就有了人类的生息繁衍,这里的先民们已懂得制作粗糙的生活工具。

由此拉开了乌兰察布地区史前文明的帷幕。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了今内蒙古阴山一带岩石上有“马鹿之迹”,即岩画。

乌兰察布岩画是中国北方草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子王旗查干哈夏图岩画、毕其格图沟岩文岩画、敖特奇沟岩画,察右后旗三井泉岩画,察右后旗八号地岩文岩画等。

这些岩画最早创作于1万年前,最近的也有数百年历史。

岩画被誉为形象的史诗、不朽的艺术,尤其在文字未出现以前,人们靠刻绘岩画来记录事件、传播意识、传递信息或表达某些情感,是一种以图像代替文字的文献宝库。

“中国岩画之父”盖山林先生对乌兰察布岩画进行过深入研究,著有《乌兰察布岩画》一书。

乌兰察布岩画是我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在我国岩画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反映内蒙古草原文明历程的巨幅画廊。

考古研究发现,约5000年前,在乌兰察布地区,草原文化最初的开拓者就已经走出蛮荒,迎来了文明的晨光。

乌兰察布具有丰富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石虎山后冈一期文化、仰韶文化王墓山、园子沟文化和老虎山文化等古人类遗址。

凉城县环岱海遗址群和察右前旗庙子沟文化遗址,在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流誉千古《敕勒歌》,天堂草原“敕勒川”导游词_内蒙古导游词_

流誉千古《敕勒歌》,天堂草原“敕勒川”导游词_内蒙古导游词_

流誉千古《敕勒歌》,天堂草原“敕勒川”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大家来到内蒙古,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一睹草原风采。

大家对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首北朝民歌。

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敕勒歌》。

诗中描述道“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首古老的歌谣,它穿越千年的时空,今天依旧鲜活。

想必每一个人都对这首古老的歌谣很熟悉吧,那是我们在小学课本里都必修的一课呀!想必每一个来到草原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吟诵大草原壮美风光的《敕勒歌》,我们身为导游也莫能例外。

但是我们现在能游览的呼包二市周边的草原,无论是希拉穆仁草原、辉腾锡勒草原还是格根塔拉草原,都已经远非昔日的敕勒川了,因为它们都位于内蒙古高原的阴山以北或“阴山上”,绝无“阴山下”的地理概念。

大家可能要问了,历史上的天堂草原敕勒川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古人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大家可以分析一下我们的《敕勒歌》: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

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又称高车族(是大轮勒勒车的发明者),原居漠北,降附北魏后迁居阴山南北,活动在今内蒙古、甘肃一带。

②阴山——诗中主要指的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敕勒川,阴山下”,就说出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上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茫茫一片。

综合分析起来,敕勒川岂不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吗?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

但由于牧草特别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之一。

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与蒙古国接壤。

呼伦贝尔大草原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著名,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

呼伦贝尔大草原面积广阔,约为 2 万平方公里。

这里的草原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降水丰富,是草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之一。

草原上牛羊成群,雄鹰翱翔,水草丰茂,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保护着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草原生态保存完好,生态系统稳定,为许多珍稀物种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空间。

此外,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草原旅游旺季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自然风光和草原文化。

除了自然风光,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草原上有许多古老的游牧民族文化遗址,如成吉思汗广场、嘎仙洞等,吸引着众多考古学家和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有许多著名的歌手和艺术家,如腾格尔、韩红等,他们的音乐作品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草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内蒙古,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草原,去感受它的魅力和神奇。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词范文5篇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词范文5篇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词范文5篇呼伦贝尔大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

你去过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词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词范文1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行驶在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属于美丽、富饶、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家现在可以透过我们的车窗向外看一下,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其辽阔、平坦而著称,那些坡度不大的丘陵,就像画笔一样在地平线上画着各式各样柔和的曲线。

著名的蒙古族词作家克明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推介词,叫做《我的呼伦贝尔》,也许大家没有听说过克明先生,那么大家一定有听说过一首歌曲,那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而这首歌曲就是由克明先生作词,《我的呼伦贝尔》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他说:"呼伦贝尔是中国最绿的城市,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能够拥有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站在高处,你的目力所及之处都是一望无际的青草,绿到天边,绿到极致,成了蓝。

"呼伦贝尔大草原,总面积约为8.37万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之间的森林草原过度地带,一共有大约10万多平方公里。

在2005年的时候,呼伦贝尔大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这其中有一段描写咱们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颁奖词写的非常贴切,是这样说的:他说:"呼伦贝尔是造化神奇编织的一方净土,是幻想中的天上人间,是现代人不经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计觅回的理想家园,她年复一年的用繁盛的存在和坦诚的奉献去印证生命的宏大与不息。

"大家来到呼伦贝尔,那就一定是来看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那就一定要有草,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和其他草原上的草还有很大的区别,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叫做禾本科羊草,草不是很高而且还可能让您觉得很单一,但是大家需要知道,咱们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的营养价值是非常的高,它有许多的特点,比如说:草的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这可不是我在这胡说。

草原的导游词

草原的导游词

草原的导游词草原的导游词篇1距乌海市区50多公里的桌子山东麓,是碧野茫茫的鄂尔多斯大草原。

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内蒙古草原的绮丽风光,也可以到牧民家中领略鄂尔多斯蒙古民族的风情,还可以看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壮景。

鄂尔多斯大草原属半荒漠草原,响沙湾是游人滑沙、乘骆驼游沙漠的好地方。

这里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而驰名。

鄂尔多斯歌舞者衣着装饰华丽,这里的祭祀活动礼仪隆重,元代宫廷“诈马宴”非常独特。

鄂尔多斯大草原视野面积长40公里,宽30公里,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

核心区由一个蒙古大包和多个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包群,其中189顶豪华蒙古包,4顶超豪华总统套蒙古包和50顶传统蒙古包。

草原的导游词篇2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

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

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

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

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

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

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

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

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

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闪耀在“丝路”上的草原明珠

闪耀在“丝路”上的草原明珠

闪耀在“丝路”上的草原明珠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第10期文丨本刊通讯员张艳敏苏尼特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唱响了苏尼特马文化品牌,加强苏尼特马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苏尼特右旗草原人民的共同责任。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此情此景,极映苏尼特草原的美丽富饶。

苏尼特右旗,是祖国北疆少数民族边境旗县。

在这片吉祥的草原上,蒙、汉、回、满等11 个民族的6.9 万人民正共同描绘着家乡的繁荣蓝图。

历史上,这里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辽阔草原。

新时期,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新生的力量,砥砺奋进的气息弥漫而来。

漫漫古茶道悠悠驼铃情“漫漫古茶道,悠悠驼铃情”。

曾经的古茶道、曾经的丝绸之路,天高路远,就是靠“沙漠之舟”骆驼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远方,脚踏实地,翻山越岭。

如今的“骆驼精神”,与来自四方渴望交流、互联互通的和平发展愿望也是相通的。

连续数年的骆驼文化节一次次将人们带到塞外,感受其风情。

骆驼被苏尼特人誉为“天赐的生灵”。

苏尼特双峰驼在国内双峰驼中体格最大,苏尼特右旗为其主要产地之一,吉祥尊贵的苏尼特双峰驼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泰国等国家。

每一次的骆驼文化节上,一峰峰高大伟岸的苏尼特双峰驼迈着骄傲的步伐进入会场,承载着牧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苏尼特人则会把用绵绸缰绳缠绕的银鼻勒作为祥物,为骆驼祈福,祈求自己的驼群年年兴盛。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以往坎坷险峻的驼道早已被公路、铁路所替代,古朴悦耳的驼铃也已演变成马达的轰鸣,但苏尼特人对骆驼依然有着不变的深情,骆驼万难不屈、团结合作、任劳任怨的精神已成为草原文化的精髓,成为苏尼特人永恒的记忆。

苏尼特右旗也因此有了“中国骆驼文化之乡”的美誉。

乌兰牧骑精神永不褪色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乌兰牧骑大楼的排练厅内,演员们已早早来到,并开始了又一天的排练。

每一个动作的编排都反映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他们尽情地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希望能够把最美最精彩的节目献给乌兰牧骑成立60 周年、自治区成立70 周年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呼伦贝尔大草原详述

呼伦贝尔大草原详述

呼伦贝尔大草原详述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

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势不高,总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是拥有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有牧草王国之称。

丰美的草原牧场,纯洁的蓝天白云,也是草原摄影的胜地。

一望无际的草毯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花朵,星罗棋布的湖泊像一颗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草原上。

此刻的心灵仿佛被碧波的草原洗涤干净,异常清澈。

牛群、马群、羊群漫山遍野,它们吃草的样子,认真的样子中透露出萌萌的气息。

看着悠闲吃草的牛羊,恬淡舒适的样子。

这是我们最想要的理想生活吗?
穿上蒙古袍在草场骑马跑两圈,在金帐汗蒙古部落住一晚蒙古包。

迎风高歌,草地打滚,感受幕天席地的乐趣。

看一场日出,挤一次牛奶,泡一碗奶茶。

待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地平面,细数繁星枕着青草香入眠。

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放马奔腾,追逐因晨昏交替而变幻莫测的风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草原,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绿色的宝库——大兴安岭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绿色的宝库——大兴安岭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绿色的宝库——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黑龙江和嫩江的分水岭,向东、向西共有300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和500多个湖泊。

由此形成东西两大草原松辽平原和呼伦贝尔、乌珠穆沁草原。

大兴安岭东坡有甘河、诺敏河、雅鲁河、绰尔河、霍林河、洮儿河等,其中大部分是嫩江的支流。

西坡有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哈拉哈河、额穆尔河、海拉尔河,内陆河乌拉盖河等。

这些河流滋润着我国北方大部分的土地,无数的生命得益于大兴安岭的哺育。

大兴安岭生长着各种灌木、草类、菌类、地衣720余种;有各种哺乳动物50余种,包括马鹿、驼鹿、黑熊、猞猁、雪兔等野兽;有各种鸟类100余种;还有爬行、两栖、鱼类数十种。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森林资源丰富,被称作绿色的宝库。

这里有久享盛名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云杉、杨树等多种针、阔叶林木。

葱葱郁郁的森林中,古松参天,幼林茁壮。

人们又把大兴安岭称作林海。

游牧民族的发源地大兴安岭西部是蒙古高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最好的草原。

这个地区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1961年夏访问了呼伦贝尔盟之后所作的一个科学结论。

据《史记》和14世纪拉施特《史集》记载:公元8世纪初,蒙兀室韦寻找新的草场开始西迁。

到11世纪,以斡难河中上游和肯特山地区(今蒙古国境内)为中心,分为尼鲁温蒙古和迭儿列斤蒙古两大部。

到12世纪末13世纪初,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历经数十次大的战争,其中经1201年和1202年两次大战,击败扎木合与塔塔尔部落后,占领呼伦贝尔地区,并成为他养精蓄锐和日后建立横跨欧亚大帝国的基地。

历史不能忘记1987年5月6日至6月1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经历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

一场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了1000万公顷的森林(相当于6个××市区或3个台湾岛的面积),一个县城(漠河),3个林业局(西林吉、图强和阿木尔),9个林场,4.5个贮木场,使853万立方米木材化为灰烬,204人葬身火海,226人被烧成重伤,60余万平方米的房屋变成断壁残垣,10807户、56092人无家可归。

内蒙古风情导游词

内蒙古风情导游词

内蒙古风情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而神秘的内蒙古!我是你们的导游,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将带领大家领略内蒙古独特的风情。

内蒙古,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着大自然的雄浑与壮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内蒙古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草浪起伏,让人心旷神怡。

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骏马在草原上奔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和谐乐章。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草原之一,那里的天空湛蓝如宝石,草地翠绿似翡翠,河流蜿蜒流淌,宛如银色的丝带。

当您置身其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

还有那神奇的响沙湾,金黄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当您从沙丘上滑下,会听到沙子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在与您低语。

库布齐沙漠则展现了沙漠的雄浑与苍茫,夜晚,繁星璀璨,您可以在沙漠中露营,感受沙漠的宁静与神秘。

内蒙古的湖泊也是美不胜收。

呼伦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草原上。

湖水清澈透明,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山峦,美不胜收。

贝尔湖则宁静而祥和,湖畔的湿地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观鸟爱好者前来。

说完自然风光,咱们再来说说内蒙古的历史文化。

内蒙古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明。

成吉思汗,这位伟大的蒙古英雄,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他的名字响彻世界。

在内蒙古,您可以参观成吉思汗陵,感受这位伟人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居住方式。

它外观简洁,内部却温馨舒适。

走进蒙古包,您会看到精美的壁画和传统的家具,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蒙古族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

北方民族摇篮

北方民族摇篮

北方民族摇篮幻影成像(三维制作)字数:668。

时长:5分钟呼伦贝尔,以大兴安岭茂密的森林和水草丰美的草原及其丰饶的物产,哺育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民族的成长壮大。

使呼伦贝尔草原成为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民族: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

呼伦贝尔是拓跋鲜卑根祖地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人的故乡。

今鄂伦春旗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人祖居石室。

公元四四三年三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前去嘎仙洞祭祀,将祝文刻于洞内石壁(画面:李敞等人在嘎仙洞祭祖场景)。

呼伦贝尔是蒙古民族发祥地据中外文献记载,蒙古民族的发源地就是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额尔古纳河东岸的山林地带,《旧唐书》称之为“蒙兀室韦”。

他们是蒙古族的先民,在此从事狩猎生产。

传说,由于人丁发展,生存空间受限,蒙古族先民曾用熔铁出山的方法走出大兴安岭山林,来到呼伦贝尔草原(画面:熔铁出山)呼伦贝尔是三少民族聚居地清朝中叶,由于受沙俄入侵的袭扰,清政府决定将生活在黑龙江北岸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迁至嫩江流域。

后来他们当中又有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屯牧戍边。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画面: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蹈)。

呼伦贝尔是多民族幸福生活家园18世纪30年代初期,随着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陈巴尔虎人从布特哈地区迁驻呼伦贝尔草原,又有额鲁特、新巴尔虎蒙古人相继迁入,使呼伦贝尔有了常住的居民。

其后,又有汉、回、朝鲜、俄罗斯等许多民族先后迁入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和谐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同呼吸共命运,建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同心协力开发建设呼伦贝尔(画面:白桦林里的多民族人物群像)。

科尔沁草原食文化溯源(修改稿)

科尔沁草原食文化溯源(修改稿)

【文化篇】科尔沁草原食文化溯源(修改稿)编撰:邹臣地域辽阔、物产丰饶,是科尔沁草原历史的真实概括。

“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翦伯赞著《内蒙访古》)。

就是在这片神奇的草原上,孕育了绚丽多姿的科尔沁草原饮食文化。

早在6800年前,科尔沁草原就有人类栖息活动。

科尔沁食文化,可以溯源到继兴隆洼文化之后,在西辽河流域取得了支配地位的赵宝沟文化形成之初。

那时石质的生产工具主要有尖弧刃石耜、扁平体石斧、弧刃石刀、磨盘和磨棒及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等,并有椭圆底罐、尊形器、石刀斧等代表性器物。

这是追溯科尔沁草原食文化源流最早期的考古学证明。

在草原上驯养有马、牛、山羊、绵羊、骆驼、犬和鹿七种动物,之后的游牧生产方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从而占据科尔沁草原食文化的主导地位。

从古至今相继产生了采集、渔猎、游牧、农耕和工业等多种文化形态。

以把握史实的视角溯其源流,是以采集、渔猎、游牧文化形态为内涵的多元游牧文化为主线,构建起了科尔沁草原食文化历史地位。

建立在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上的游牧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主导文化形态,是草原文化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草原文化内容与内涵都非常宽宏,根植在游牧民族生产生活这块沃土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渗透着蒙古民族特有的豪迈刚健之气质与品格,并由科尔沁草原渊源流长的历史上各民族长期共同发现和融会贯通地创造与发展。

这自然汇聚了有源之水的科尔沁草原多元食文化之源流。

科尔沁草原食文化犹如一条气势恢弘的历史长河,有主流有干流,更有涓涓细流汇聚而成。

草原文化史客观而又历史地将科尔沁草原食文化,具体区分为有差异又有相融合的游牧形态饮食和多元形态饮食。

一是以采集、渔猎、游牧生产方式与文化形态下的游牧美食为表达、继承和弘扬,史料上的空间应是距今6000年前——宋元时期;二是以农耕、工业生产方式与文化形态下的多元美食创新和发展,其历史空间是宋元时期——当代。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一、引言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北方游牧民族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演变和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草原文明。

他们主要居住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依靠放牧和狩猎为生。

最早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以猎人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以牧民为主。

他们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演变1. 部落联盟时期公元前2000年左右,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了以部落为基础的联盟体系。

不同的部落之间通过婚姻、贸易和联盟等方式建立了联系。

这一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以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同时也开始发展农业。

2. 部落国家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部落国家。

这些部落国家通过不断扩张和征服其他部落,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中原文明进行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

3. 游牧帝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北方游牧民族达到了鼎盛时期。

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帝国相继崛起。

这些游牧帝国通过征服和统一其他部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四、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国的影响1. 文化交流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和融合。

游牧民族的文化对汉族的社会制度、服饰、音乐、戏剧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汉族文化也对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发展。

2. 军事征服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对中原进行征服和侵略。

他们以其出色的骑射技术和灵活的战术,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巨大威胁。

同时,游牧民族的征服也促使中原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国防建设。

3. 经济贸易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进行了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游牧民族通过马匹、牛羊等农产品的贸易,与中原地区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内蒙古草原蒙古包

内蒙古草原蒙古包

内蒙古草原蒙古包草原,是内蒙古的瑰宝,是大自然的馈赠。

而在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上,蒙古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它是草原的象征,是内蒙古独特的民居形式。

蒙古包又被称为“游牧民族的摇篮”,它是蒙古族人民的住所和精神寄托。

它的外观简单朴实,呈圆锥形,覆盖着厚实的毡子,充分适应了广袤而多变的草原气候。

蒙古包的内部设计也非常实用,坚固而温暖,适应了草原人民的生活需求。

蒙古包的布局十分合理,分为三个部分:外环、内环和中央。

外环是蒙古包的大厅,是接待客人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内环是起居区,分为男女分区,保障了家庭成员的私密性和休息的舒适性。

中央是供暖之用,同时充当了厨房的角色。

整个蒙古包内外环相互呼应,井然有序。

蒙古包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和毡子。

内蒙古草原上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人们用木轴和木架子搭起蒙古包的骨架,再用毡子紧密包裹,形成了坚固而且不透风的结构。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蒙古包在冬季保暖,夏季凉爽,更好地适应了草原的气候特点。

蒙古包的装饰也是独具特色的。

蒙古族人民重视图腾,蒙古包内外都会进行装饰。

外部常常悬挂着色彩鲜艳的布带、飘扬的彩旗,以及寓意吉祥的图案。

内部则布置着各种吉祥物和实用物品,增添了一分温馨与美感。

除了作为居所,蒙古包还在内蒙古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和传统。

蒙古族的诗歌、舞蹈、传说等传统艺术形式经常在蒙古包中演绎,使得蒙古包成为了一个文化的聚集地。

同时,蒙古包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是一种生态友好的住宅形式。

蒙古包作为内蒙古草原上的独特建筑,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内蒙古,欣赏这片草原的壮美景色,并且体验蒙古包带来的神秘与宁静。

观赏草原、感受蒙古包,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放松。

蒙古包体现了草原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它的简单而朴实,让人心生向往,勾勒出了草原独特的传统与魅力。

基于草原文化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

基于草原文化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

基于草原文化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作者:张茸刘鑫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0期引言在祖国的最北方,有一篇中国最大的草原,这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她被誉为“绿色净土、北国碧玉”,是世界上少有的未受污染的大草原。

历史上许多北方民族都曾在此游牧,成长壮大,繁衍生息。

这里也是人类文明的第三源,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被史学家誉为“幽静的历史后院”。

因此,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拥有着全生态的旅游资源,更拥有着极具开发价值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

一、呼伦贝尔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一)环境优势在自然景色方面,呼伦贝尔市拥有1.262亿亩天然草场,林地面积2.28亿亩,大小河流3000多条,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组合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这里虽然地处祖国边陲,但属中俄蒙三国交界,并于兴安盟、黑龙江相接壤,区位条件优越。

(二)人文优势“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鲜卑旧墟石室”、“黑山头古城”、“金界壕”等,可以使人民尽游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在这里留下的历史足迹;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可以看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是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蒙古民族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缔造了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并用自己的文字记载和传承至今的民间民俗。

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民族节庆、传统服饰、饮食习惯、民族工艺、音乐歌舞等。

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闹市,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有民族从四面八方投入她的怀抱。

二、呼伦贝尔草原民族旅游资源评价(一)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在一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古人类--tL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

鲜卑人人走出呼伦贝尔在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北魏。

宋辽金元时期,由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女真人建立了金国,蒙古人建立了元朝。

清朝建立后,派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巴尔虎蒙古士兵组成布特哈八旗索伦的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勇敢和强壮,守卫边疆,防御沙俄的入侵,维护边境和平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剪伯赞曾这样称誉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不仅现在是内蒙的一个最好的牧场,自古以来就是最好的草原。

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

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

他们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繁殖自己的民族,武装自己的军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的诸部落或更广大的世界,展开他们的历史性活动。

”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责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

自公元前200 年左右西汉时期直至清朝,在这2000 多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草原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

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几个游牧部族,或在此厉兵袜马,戴在此转徙、征战、割据,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

公元前209 年,强大起来的匈奴族征服东胡族,统一了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

这时,以狩猎为生的鲜卑族居住在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幽静的后院”的大兴安岭深山密林中。

公元1 世纪,活动在现鄂伦春旗一带的拓跋鲜卑族“南迁大泽”(即呼伦湖),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和呼伦
湖等地安家落户由狩猎业转向游牧业。

在100 多年的时间里,新的生产方式使他们壮大了自己的民族,取代了匈奴的统治,建立了强大的鲜卑部落联盟。

此后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王朝。

在鲜卑人的余部室韦部落和回纭、突厥、黯戛斯以及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族相继征战和统治呼伦贝尔之时,蒙古诸部在呼伦贝尔悄然兴起。

公元8 世纪,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迁移至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发源地肯特山区。

12 世纪,当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消灭了政敌,打破了长期几个大部落势力均衡的局面,最后统一了蒙古草原。

从此,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个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民族―蒙古族。

蒙古帝国建立后,实行“领户分封制”。

1214 年,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他的大弟拙赤•哈萨尔(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古城便是他的故城),其余部分地区分封给他的二弟合赤温•额勒赤及外戚德薛禅家族,岭东地区分封给他的幼弟帖木歌•斡赤斤。

元朝建立后,创立行省制。

1288 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辽东路管辖。

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先后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萨尔的后裔,直至归附后金。

清朝建立后,由鄂温克、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人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勇猛善
战,镇守着边疆,为防御沙俄入侵,保障骤站畅通,维护边疆安宁做出了贡献。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呼盟地区被划为两个行政区,岭西称呼伦贝尔,岭东称布特哈(1906 年,布特哈又分为东西两路,呼盟岭东地区属西路布特哈),均分别设总管和副都统衙门管辖。

民国时期,岭西地区曾于1912 一1920 年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省。

1920 年后重归黑龙江将军节制,仍设副都统衙门,同时设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公署,并设呼伦、肿滨、室韦、奇乾县,形成旗、县并存和分治的局面。

岭东地区也保留西布特哈总管公署,同时设雅兽县、布西县,直属黑龙江省。

东北沦陷时期,岭东为兴安东省,岭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

1945 年日本投降后,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8 年1 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

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1947 年5 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

1949 年4 月,呼伦贝尔市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

1954 年4 月,呼纳盟和兴安盟合并,称呼伦贝尔市。

1969 年8 月,呼盟大部分地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

1979 年7 月,恢复1969 年前的区划,呼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80 年7 月,恢复兴安盟建制,呼盟恢复1954 年4 月前的区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