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答案
(精校)2018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完整版.doc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有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答案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 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含答案)(最新修正)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学科.网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 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word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Word版含详细详细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答案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语文答案1.A【解析】根据第一段的定义,提取句子主干,即“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A项正确。
B项,“是……智能体”错误,应是“对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C 项,“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错误,应是“对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D项,“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错误,应是“对人脑思维的实现”。
2.B【解析】A项,“模拟人类行为”错误,应为“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C项,“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错误,“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没有理解能力;D项,“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错误,希尔勒认为“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3.B【解析】“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不合文意,原文只说联结主义学派“研究大脑的结构”。
4.D【解析】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D项中“虽然事情不会发生”错误。
5.A【解析】B项,“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错误,原文第四段说人工智能“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C项,“总有一天会到来”错误,原文第五段中说“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可知人工智能的“奇点”是否会到来并不确定;D项,“在任何情况下”错误,原文说“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6.C【解析】AB项是合理利用人工智能,D项和人工智能无关。
7.答案要点:①早期研究的关注点是在对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的认识上。
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认识到必须应对由此带来的伦理、奇点、异化等问题的挑战。
③人类应始终把对社会负责作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提。
【解析】题目要求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并且要求综合两则材料内容进行说明,材料一关注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材料二谈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开发人工智能应坚守的原则。
注意根据关键句子作答。
8.D【解析】行:品行。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含答案【高清无水印纯Word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7小题,共2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都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塊中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 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含答案)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学科.网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完整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语文】2018年高考真题——北京卷(word附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北京卷语文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2018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语文答案1.A【解析】根据第一段的定义,提取句子主干,即“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A项正确。
B项,“是……智能体”错误,应是“对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C 项,“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错误,应是“对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D项,“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错误,应是“对人脑思维的实现”。
2.B【解析】A项,“模拟人类行为”错误,应为“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C项,“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错误,“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没有理解能力;D项,“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错误,希尔勒认为“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3.B【解析】“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不合文意,原文只说联结主义学派“研究大脑的结构”。
4.D【解析】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D项中“虽然事情不会发生”错误。
5.A【解析】B项,“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错误,原文第四段说人工智能“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C项,“总有一天会到来”错误,原文第五段中说“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可知人工智能的“奇点”是否会到来并不确定;D项,“在任何情况下”错误,原文说“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6.C【解析】AB项是合理利用人工智能,D项和人工智能无关。
7.答案要点:①早期研究的关注点是在对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的认识上。
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认识到必须应对由此带来的伦理、奇点、异化等问题的挑战。
③人类应始终把对社会负责作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提。
【解析】题目要求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并且要求综合两则材料内容进行说明,材料一关注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材料二谈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开发人工智能应坚守的原则。
注意根据关键句子作答。
8.D【解析】行:品行。
9.C【解析】A项,日:每一天。
B项,胜:尽。
C项,之:代词,这/助词,表停顿。
D 项,代词,那。
10.D【解析】D项,“失”应为“过错”的意思,这句应译为“赐,你做错了啊”。
11.参考答案:①德行虽然看起来轻如毫毛,但人们少有能举起它的。
②不领取金钱的话,就不再会有人去赎人了。
【解析】(1)关键词“如”(好像)、“鲜”(少)、“克”(能够)、“举”(举起)。
(2)关键词“则”(就)、“复”(再次)。
12.①答案:第一则:能积微者速成。
第二则:(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参考答案:第一则:标题:积微(说积微、积微与速成)。
理由:本则内容是重视小事,积小事之成才能成就大事。
第二则:标题:察微(说察微、萌芽与预见)。
理由:本则内容是观察到事物微小的萌芽才能有所预见,避免在大事上犯错。
【解析】题干已经指出两则材料的中心是“要重视微小的事物”,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语句一定要体现“重视微小的事物”这一观点,并且是一个概括性语句。
标题要根据两则短文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参考译文】(1)积累微小的成果,每个月积累不如每天积累,每个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年积累不如每个季度积累。
一般人喜欢轻视怠慢小事,等大事来了,然后才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努力去做它。
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事出现得很频繁,它牵扯的时间多,它积累起来的成果也就大。
大事出现得很少,它牵扯的时间少,它积累起来的成果也就小。
所以善于每天积累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善于每一季度积累的君主就能称霸诸侯,出了漏洞再去补救的君主就危险了,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慎重地对待每一天,称霸诸侯的君主重视每一个季度,勉强存在的国家陷入危险以后君主才为它悲伤,亡国的君主到了国家灭亡以后才知道会灭亡,临死的时候才知道要死,亡国的君主造成的祸害和失败,多到悔不胜悔。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可以按季度来记录;称王天下的君主的功绩名誉,就是每天记录也不可能全部都记下来。
财物货宝以大为贵,政教功名却与此相反,能积累微小成果的君主才能迅速成功。
《诗经》中说:“德行虽然看起来轻如毫毛,但人们少有能举起它的。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假设治和乱、存和亡的区别像高山和深谷,像白土和黑漆那样分明,那就没有必要运用智慧,即使愚蠢的人也可以知道了。
然而治和乱、存和亡的区别并不是这样的。
好像可知,又好像不可知;好像可见,又好像不可见。
所以有才智的人、贤明的人都在千思百虑、用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尽管如此,尚且有管叔、蔡叔的叛乱事件和东夷八国不听王命的阴谋。
所以治乱存亡,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像秋毫那样。
能够明察秋毫,大事就不会出现过失了。
鲁国的法律规定,鲁人在诸侯那里做奴隶,谁能替她赎身,谁就可以从府中取得赏金。
子贡从诸侯那里赎了一个鲁国人,来到府中却推辞,不要赏金。
孔子说:“赐,你做错了啊。
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去赎人了。
”取得赏金,那么无损自己的品行;不领取金钱的话,就不再会有人去赎人了。
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人用一头牛来感谢他,子路接受了。
孔子说:“鲁国一定会有很多人去救落水的人了。
”孔子从小事情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13.参考答案:三次回答:①孔子告诉子路不应听到某种道理就立刻去实行它,要先听听父兄的意见。
②孔子告诉冉有可以听到某种道理就去实行它。
③孔子认为冉有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进取;认为子路勇于作为,胆子太大,所以要他谨慎些。
思想:此则短文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
【解析】本题第一问要求概括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注意理解文言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作答。
第二问要求说明短文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需重点思考第三段孔子回答公西华的话。
对同一问题,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参考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
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勇于作为,所以要约束他。
”14.D【解析】“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中“正”是正当的意思,这里是说现在正是万里飘雪、梅花盛开之时,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
15.A【解析】B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等;C项,“担忧”“望其早归”错,该典故是鼓励友人建功立业;D项,“儿女泪,君休滴”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参考答案: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
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
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解析】本题要求从诗歌的谋篇布局以及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
具体作答时,应先分析题干中陈廷焯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评论,抓住“龙吟虎啸”“和缓”两个关键词,回到原词找寻相关词句并加以阐释。
【诗歌鉴赏】淳熙十一年(1184)冬,词人闲居江西上饶,为送别友人李正之入蜀赴任而作此词。
开头两句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直点送友人入蜀,文字十分简练。
接着两句抒发离别时人所共有的感伤情绪,表达了词人与李正之的深厚情谊,暗示自己中年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这两句气魄宏大,词人以乐观的勉励代替离别的感伤,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和司马相如拟《喻巴蜀檄》两个与蜀地有关的典故,鼓励友人入蜀后,要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抗金;要像司马相如那样体察民情,安抚百姓。
下片重点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要友人一路上注意寻访名胜,写下歌颂山河的瑰丽诗篇。
“儿女泪,君休滴”承上启下,安慰友人不要因暂时的离别而悲伤。
“荆楚路,吾能说”亲切平和。
接着词人分别列举了“庐山秀色”“赤壁浪花”“襄阳明月”的盛景,希望李正之不要错过机会,到这些名胜去走一走,看一看。
结尾两句照应开头,以万里雪飘、梅花盛开、相互忆念结束。
全词以送别友人入蜀为线索,既有抒情、记景,也有叙事、议论,风格遒劲豪壮。
【白话诗歌】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
我仍然在叹息自己人到中年仍被闲置而生出更多病痛,又怎能忍受离别之痛。
侵占东北河山的异族看到你像诸葛亮一样请求出师定会感到吃惊,我希望你能像司马相如草拟《喻巴蜀檄》一样,对西蜀百姓进行安抚。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把为国建功立业的功名集于一身。
劝君不要因儿女情长而流泪伤心。
湖南、湖北一带那些你入蜀必经之地的风景,我都能说得清楚。
请用诗写下一路的美好景色;庐山的山色,赤壁矶头千百年的浪花,襄阳三更的明月。
此时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相互惦念啊!17.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②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④示例:群贤毕至少长成集(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解析】易错字:①樊;③浸。
18.B【解析】热烈,本义为“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文中是指“梦想”产生的强烈,传达出童年时期的作者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B项将其解释为“热闹,眼花缭乱”不恰当。
19.D【解析】原文第⑥段只是说“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这种“一无所有”“先天不足”的童年生活给了“我”“格外”的好奇心,但这并不代表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同时,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刺激想象”的唯一条件。
20.答案要点:不同:①在细节的描述上更加具体,如细致地描写了仙女钻出蚌壳由小变大的过程。
②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仙女带来的各种美味佳肴与孩子的喜好有直接关系。
③故事的场景与孩子的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如奔向自己家里的八仙桌,往来于桌子与水缸之间。
作用:①突出了河蚌仙女故事对“我”的重要意义。
②表现出儿童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反映了在物质匮乏的生活条件下儿童的独特心理。
【解析】作答第一问,要仔细阅读③④两段,会发现作者对仙女梦想的描述和第③段的童话故事虽然有相似性,但是还是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梦想中的河蚌仙女故事,有较多详细而具体的描写,如仙女怎么出现,仙女都做了哪些饭菜,还有作者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口味爱好。
回答第二问,思考这样写的作用,应该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
这种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体现了河蚌仙女故事对作者的影响,其中对各种美味佳肴的描写,也体现了物质匮乏时期儿童独特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