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学习资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学习议程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学习议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常见方式,在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保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公正、高效和规范运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案规则。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学习议程。
一、学习劳动法律法规二、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制定原则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制定原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办案规则的目的和运行机制。
具体原则包括公正、公平、及时、高效、便捷等,要求仲裁机构在办案过程中保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平等地位,公正公平地裁决争议,并在合理时间内对争议做出裁决,保证仲裁的高效和便捷。
三、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程序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程序包括仲裁申请的受理、仲裁庭的组成、仲裁材料的提交、仲裁庭的调解、证据的收集和质证、争议事实的确认、法律适用、裁决书的制作等环节。
了解办案程序有助于我们了解仲裁机构是如何处理劳动争议的,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参与仲裁程序。
四、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特殊案例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通常还会对一些特殊案例的处理作出规定,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工资福利的支付、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问题。
学习这些特殊案例的处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仲裁机构的裁决原则和依据,并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一些借鉴。
综上所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学习议程应包括学习劳动法律法规、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制定原则、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程序和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特殊案例处理等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仲裁机构的运行机制和裁决过程,提高自己在劳动争议解决中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常见方式,它旨在通过公正、公平、合法的方式处理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为了确保仲裁过程的规范和有序,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下面将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进行详细介绍。
一、引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是仲裁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一揽子规则,旨在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整个过程。
它主要包括仲裁机构的组织架构、仲裁程序、证据收集和调查、庭审程序、仲裁裁决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对于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二、仲裁机构的组织架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组织架构包括主任、副主任、仲裁员等职位设置。
其中,主任负责仲裁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仲裁员负责处理具体案件。
仲裁机构应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仲裁员的独立、公正和专业能力。
三、仲裁程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应明确仲裁的程序和时限。
当一方提起仲裁申请后,仲裁机构应及时受理并成立仲裁庭。
双方当事人应按照仲裁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依法履行举证责任。
仲裁机构应就争议事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进行庭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
四、证据收集和调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应明确证据收集和调查的程序。
仲裁机构在收集证据时应采取必要的合法手段,有权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
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提供证据或提供不实证据,仲裁机构有权作出相应的处理,如视为对方当事人的有利证据予以采纳。
五、庭审程序六、仲裁裁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应明确仲裁裁决的要求和效力。
仲裁机构应及时作出仲裁裁决,并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裁决应明确表达仲裁庭的意见和决定,如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经济补偿等。
裁决一经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按照裁决履行义务。
七、申诉和执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应明确申诉和执行的程序和方式。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一、仲裁机构和仲裁员:1.仲裁机构应当具备独立、公正、专业的资格,自行内设一个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负责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2.仲裁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知识和劳动争议仲裁实践经验,经过严格审查后,方可担任劳动争议仲裁员。
二、仲裁申请: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递交书面仲裁申请。
2.仲裁申请应当包含劳动争议的事实、理由以及请求,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三、总结审理:1.仲裁庭在接受仲裁案件后,应当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听证。
2.听证应当公开进行,双方当事人有权出席并提出证据和辩论。
3.听证结束后,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审理,进行事实和证据的评估,最终做出仲裁裁决。
四、仲裁决定:1.仲裁庭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仲裁决定。
2.仲裁决定应当明确提出事实、理由和裁决结果。
3.仲裁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并应当及时送达给当事人。
五、执行仲裁决定:1.仲裁决定被当事人接受的,应当遵守执行。
2.仲裁决定被当事人不接受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六、附则:1.本规则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同步废止原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2.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应严格遵守本规则的有关规定,不得违背职业操守。
3.双方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应当积极配合,提供真实的材料和证据。
4.本规则的解释权归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所有。
以上便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规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希望本规则的实施能够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更加公正、透明和高效的渠道。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业务知识培训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业务知识培训二、争议案件的审理方法培训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种类繁多,处理方法也需要因案情而异。
进行争议案件的审理方法培训,可以帮助仲裁员掌握不同类型案件的适用标准和处理技巧。
例如,针对涉及劳动合同的纠纷,可以进行合同解释和证据分析的培训;针对工资福利问题的争议,可以进行计算方法和法律规定的解释培训。
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和模拟法庭等方式,提高仲裁员辨认案件类型、审理案件的能力。
三、调解和裁决技巧的培训作为仲裁员,调解是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因此,如何掌握有效的调解技巧对于提高仲裁员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
在业务知识培训中,仲裁员可以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解,了解不同类型争议的调解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需要学习一定的裁决技巧,以便在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时,能够做出公正、合理和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决。
四、沟通与谈判技巧的培训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仲裁员需要与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谈判,以便了解双方的意见和诉求,并协助双方达成调解或做出裁决。
因此,沟通与谈判技巧的培训非常重要。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有效倾听、善于发问、妥善处理情绪等方面的技巧,以便仲裁员能够更好地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和谈判,增加调解或裁决的成功率。
五、常识和素养的培训作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除了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常识和素养。
在业务知识培训中,仲裁员可以学习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常见问题,了解行业背景和劳动环境等相关知识。
同时,也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仲裁员独立、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确保其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始终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起争议案件。
总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旨在提高仲裁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通过系统的劳动法律知识培训、争议案件审理方法培训、调解和裁决技巧培训、沟通与谈判技巧培训以及常识和素养培训,仲裁员将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继续进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三)事业单位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社会团体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五)军队文职人员用人单位与聘用制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第四条 仲裁委员会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
第五条 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第二章 一般规定第六条 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未办理营业执照、被吊销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到期继续经营、被责令关闭、被撤销以及用人单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
第七条 劳动者与个人承包经营者发生争议,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应当将发包的组织和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共同当事人。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仲裁追加第三人法律依据)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仲裁追加第三人法律依据)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追加第三人的适用范围二、追加第三人的程序和条件1.追加第三人的程序当事人在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可以附加书面申请追加第三人,并提交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仲裁机构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应当对追加第三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并通知相关第三人。
2.追加第三人的条件(1)与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三人的权益应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解决直接相关。
例如,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劳动者与雇主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第三人为该劳动者的劳务中介机构,因此具有直接利害关系。
(2)拥有法定代表权或授权代表权。
追加的第三人应当具备法定代表权或授权代表权,可以独立参与仲裁程序并就自身利益进行维护。
三、追加第三人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1)参与仲裁程序。
追加的第三人有权参与仲裁程序,可以提供相关证据和陈述意见。
(2)提起或接受仲裁请求。
第三人在争议仲裁过程中,有权提起或接受仲裁请求,要求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裁决。
2.义务(1)配合仲裁程序。
第三人应积极配合仲裁机构进行调查、举证等程序,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接受仲裁结果。
第三人在仲裁裁决作出后,应按照仲裁结果履行义务。
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追加第三人的效力与争议的解决1.仲裁结果的效力劳动仲裁机构在争议仲裁过程中,对于追加第三人的请求应进行合法性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决。
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和第三人具有约束力,一经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和第三人应按照仲裁裁决履行义务。
2.争议的解决通过追加第三人参与劳动仲裁程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争议案件的相关情况,有助于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仲裁机构在裁决争议时,应当充分综合各方的主张和证据,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进行判断,确保争议得到妥善解决。
2021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精选)
2021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精选)1、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3、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未办理营业执照、被吊销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到期继续经营、被责令关闭、被撤销以及用人单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4、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决定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予以收集。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5、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送达仲裁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6、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7、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申请人收到书面开庭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申请人重新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被申请人收到书面开庭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继续开庭审理,并缺席裁决。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者与⽤⼈单位在咯的合同等⽅⾯发⽣的劳动争议可以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那么其他⽅⾯的纠纷有没有相应的规定呢,⽐如⼈事争议?为了解答⼤家的疑惑,店铺⼩编整理了⼀些资料,欢迎⼤家阅读了解。
《劳动⼈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章总则第⼀条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事管理条例》、《中国⼈民解放军⽂职⼈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条本规则适⽤下列争议的仲裁:(⼀)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履⾏、变更、解除和终⽌劳动合同,⼯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等发⽣的争议;(⼆)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作⼈员之间因履⾏聘任合同发⽣的争议;(三)事业单位与其建⽴⼈事关系的⼯作⼈员之间因终⽌⼈事关系以及履⾏聘⽤合同发⽣的争议;(四)社会团体与其建⽴⼈事关系的⼯作⼈员之间因终⽌⼈事关系以及履⾏聘⽤合同发⽣的争议;(五)军队⽂职⼈员⽤⼈单位与聘⽤制⽂职⼈员之间因履⾏聘⽤合同发⽣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第三条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调解,及时裁决。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称为劳动⼈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
第五条劳动者⼀⽅在⼗⼈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争议,或者因履⾏集体合同发⽣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优先⽴案,优先审理。
第⼆章⼀般规定第六条发⽣争议的⽤⼈单位未办理营业执照、被吊销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到期继续经营、被责令关闭、被撤销以及⽤⼈单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应当将⽤⼈单位和其出资⼈、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办案规则是为了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而制定的。
具体规则如下:1.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2. 处理原则: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3. 仲裁委员会构成:仲裁委员会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
4. 立案审查: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立案,优先审理。
对于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5. 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开庭、调解、裁决等环节。
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据材料。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是否延期由仲裁委决定。
6. 调解和裁决: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调解。
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
7. 撤诉和执行: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或者裁决书,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8. 办案期限: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案件后六十日内结案;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9. 特别规定:对于一些特殊的劳动争议案件,如军队文职人员用人单位与聘用制文职人员之间的争议等,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
劳动人事争议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办案规则一、引言二、劳动人事争议办案程序1.案件受理和立案: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在受理时,应当确定案件的基本信息,并告知当事人必要的证明材料。
受理后,应迅速立案。
2.调解和仲裁:在劳动人事争议办案中,调解是主要的解决方式,通过调解可以达成当事人自愿的协议。
如果调解不能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
仲裁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仲裁裁决。
3.审判: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该案,并依法进行审理。
审判程序应当公开、公平、公正。
4.强制执行:当劳动仲裁裁决或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一方不履行或拒绝履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应当依法进行,确保裁决或判决的执行效力。
三、仲裁和审判的规则1.仲裁的程序:在仲裁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听证程序、举证、质证、辩论等。
仲裁庭应当依法组成,其中应有劳动争议专门审判员,并确保仲裁裁决的时效性。
2.审判的程序: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审理。
审判应当采取合适的程序,包括调查、开庭审理、进行证据交换、争议处理等环节,确保公正、公平的审判结果。
3.证据的认定:在劳动人事争议办案中,对证据的认定应当依法进行。
当事人应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并对对方的证据提出质证。
裁决机构或法院应当就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保公正决策。
四、调解和公证的规则1.调解的程序:调解是解决劳动人事争议的首选方式。
调解员应当独立、公正、公平地进行调解,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调解的过程应当记录并保密,调解协议应当经当事人自愿达成并签署。
2.公证的程序:在劳动人事争议解决中,公证是一种有效的证据保全手段。
当事人可以选择将相关证据进行公证,以证明其合法性和真实性。
公证机关应当依法予以保全和存储,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3.调解和公证的权威性:调解和公证的协议和证据在争议解决中具有权威性。
协议经过调解员调解并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人事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办案规则劳动人事办案规则是指用于指导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劳动关系中发生的矛盾、纠纷或争议,包括劳动合同纠纷、工资待遇争议、劳动保障权益纠纷等。
为了规范劳动人事办案工作、确保公正、公平、高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制定了相应的办案规则。
一、劳动人事办案的程序1.立案: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提起申请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当及时受理,并根据申请材料的真实和完整程度决定是否立案。
2.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在立案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当根据需要组织调解工作。
调解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双方当事人的协商和调解,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解决争议。
3.仲裁:如果在调解过程中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等进行公正的判断和裁决,解决争议。
4.执行:被仲裁裁决的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申请执行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申请,通过执行程序强制对方履行义务。
二、劳动人事办案的原则劳动争议案件的办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公正原则: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办案过程中要坚持无私无我、公正从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2.公开原则: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应当公开透明,当事人有权参与案件审查、听证和调解等程序,对于仲裁裁决结果,应当及时公布。
3.合法原则: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办案过程中应当依法办案,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处理,确保裁决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高效原则: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应当迅速高效,按照规定的期限,及时与当事人沟通,听取双方意见,作出相关裁决。
三、劳动人事办案的程序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办案程序一般应当包括以下环节:1.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受理,并确认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争议内容和证据材料等。
2.调解: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环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当根据事实情况和双方意见进行调解,协助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2021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21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1、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劳动者一方在()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A (八)B (九)C (十)D (十五)正确答案:(C)2、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人,并应当向被调查对象出示工作证件和仲裁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
A (两)B (三)C (四)D (五)正确答案:(A)3、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仲裁裁决结案的案卷,保存期不少于十年;仲裁调解和其他方式结案的案卷,保存期不少于()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A (六)B (五)C (四)D (三)正确答案:(B)4、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对于仲裁申请书不规范或者材料不齐备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当场或者在()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A (六)B (五)C (四)D (三)正确答案:(B)5、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A (六)B (五)C (四)D (三)正确答案:(B)6、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A (十)B (九)C (八)D (七)正确答案:(A)7、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逾期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A (六)B (五)C (四)D (三)正确答案:(B)8、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规定,被申请人可以在答辩期间提出反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被申请人反申请之日起()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通知被申请人。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最新)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最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十三届第5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3年5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5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2023年5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第三章调解第四章仲裁第一节仲裁机构及仲裁员第二节仲裁管辖第三节仲裁参加人第四节仲裁程序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规范争议处理程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劳动人事争议的预防、调解和仲裁。
对劳动人事争议范围的界定依照国家劳动人事争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和仲裁等工作的领导,建立劳动人事争议预警机制和处理协调、考核机制,加强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组织协调处理跨地区、有影响的重大劳动人事争议,负责仲裁员的管理、培训等工作。
公安、司法行政、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税务、市场监管、地方总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金融机构等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相关工作。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一条立案申请及受理1.1 申请受理(1) 当事人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并按规定缴纳仲裁费用。
(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应当立即通知当事人。
1.2 受理条件(1) 当事人提出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法定受理范围之一的。
(2) 当事人已经依法进行了劳动仲裁协商,但仍不能达成协议。
1.3 不受理条件(1) 当事人提出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法定受理范围之一的。
(2) 当事人未经依法进行劳动仲裁协商。
第二条仲裁委员会组成2.1 仲裁员资格(1) 仲裁员应当具备法律、经济学或者劳动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从事法律、经济学或者劳动经济学工作者之一。
(2) 仲裁员应当熟悉法律法规,擅长争议解决,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3) 仲裁员应当在职财务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2.2 仲裁员名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建立仲裁员名册,将具有资格的仲裁员列入名册,并定期更新和公布。
2.3 仲裁庭组成(1) 仲裁庭由一名或三名仲裁员组成,单人仲裁庭由主任仲裁员担任,三人仲裁庭由庭长担任。
(2) 仲裁庭组成应当在受理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确定,当事人应当在收到组成通知后三日内提出异议。
第三条证据交换和举证责任3.1 证据交换(1) 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相关证据,包括书面材料、证据清单和证人名单等。
(2) 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交换证据,并在庭审前三日内将证据送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3.2 举证责任(1)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如果一方当事人对某项主张提供了充分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负有证明其否认事实主张的责任。
(2) 当事人没有履行举证责任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双方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做出调解仲裁决定。
第四条仲裁程序4.1 举行听证(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后十五日内,指定日期和地点举行听证,当事人应当按时到庭。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中的权益争议,通过仲裁观点的仲裁机构进行协商调解或者裁决的一种方式。
为了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仲裁法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应当坚持平等原则,即当事人在办理争议仲裁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
2.公正原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应当坚持公正原则,即仲裁机构和仲裁人员应当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办案,保证当事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3.效率原则:劳动法事争议仲裁应当追求效率原则,即仲裁机构应当根据法定程序快速、高效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4.交流原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应当坚持交流原则,即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意见,通过充分的协商和沟通解决争议,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受理和立案1.受理条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受理条件包括争议发生时间、当事人的主体条件、争议属于劳动人事争议的范畴等。
仲裁机构应当根据这些条件作出是否受理案件的决定。
2.立案程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立案程序包括申请立案、受理、审查、决定是否立案等程序。
仲裁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仲裁规则对案件进行审核,并作出立案决定。
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调解和裁决1.调解程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调解程序包括召开调解会议、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进行调解等。
仲裁机构可以通过调解协议的方式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调解。
2.裁决程序:如果劳动人事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仲裁机构将进行裁决程序,包括召开裁决庭审、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等。
仲裁庭根据案件的事实、法律和公平原则进行裁决,并作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裁决书。
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执行1.裁决执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仲裁机构有权要求当事人履行裁决,当事人不得不执行。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仲裁委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规则和程序,用于指导和规范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办理。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应当确保公正、公平、高效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适用范围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1.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递交仲裁申请书,明确争议事实和请求。
2.受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形成仲裁庭: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在受理仲裁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组建仲裁庭,包括主任仲裁员、仲裁员和人民调解员等。
4.通知当事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在组建仲裁庭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当事人参加仲裁庭审。
三、庭审程序1.庭前准备:仲裁庭在开庭前应组织庭前集中调解或庭前准备会议,明确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和证据争议。
2.调解程序:仲裁庭在庭前或庭审中可以进行和解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的,仲裁庭应作出调解裁决。
3.证据提交:当事人应在开庭前提交证据,并可根据需要提请仲裁庭质证或辩论。
4.作证程序:当事人可以申请传唤证人,并将证人的证言作为证据。
5.辩论程序:仲裁庭应在质证和辩论后,向当事人征询意见,并口头宣布审理期满。
四、仲裁裁决1.仲裁庭裁决:仲裁庭应合议进行裁决,裁决应明确争议事实、法律依据和裁决结果,并签署裁决书。
2.送达裁决书: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在裁决作出后15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送达裁决书,当事人应按照裁决执行或提起申诉。
五、特殊规定对特定类型的劳动争议,可以制定特殊的仲裁程序,例如对集体劳动争议、破产企业劳动争议等。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应当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制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公正、中立的司法精神,确保劳动争议能够公正、公正、高效地解决。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人事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规范的办案规则对于保障仲裁的公正、公平、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来解决。
一般来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纯粹的民事纠纷,如基于民事合同产生的纠纷,通常不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内。
二、仲裁申请与受理当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内容。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如果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会通知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补正。
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仲裁委员会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是仲裁案件的审理机构。
仲裁庭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也可以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合议庭仲裁。
简单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案情复杂、涉及金额较大或者群体争议案件,通常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合议庭仲裁。
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指定或者当事人选定。
四、证据规则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证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但有些情况下,如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
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也可以主动调查收集证据。
五、开庭与审理仲裁庭在开庭前,会将开庭日期、地点等事项通知双方当事人。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2022年学习资料
内容概要-●劳动人事争议调处的基本规则和程序-案例-精品课件
、劳动人事争议的范围-■劳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 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 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 动保护发-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精 课件
二、争议的处理-原则: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和解-仲裁-诉讼-精品课件
和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 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推动各类企业 遍建立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精品课件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政策与实务-二0一六年五月-精品课件
争议处理情况-16000-15704-15500-15114-15221-15000-14536-1450 -14172-14391-14000-13500-13000-2010-2011-2012-2013-20 4-2015-精品课件
争议处理情况-案件类型-案件胜诉情况-■劳动报酬-■劳动者胜诉-社会保险-■用人单位胜诉-经济补偿金、赔偿 -其他-31%-15%-23%-62%-7%-精品课件
《江苏省实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细则》-第四条下列争议,不作为劳动争议处理:-一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发生的争-议;-二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未办理《外国人就业证》、-《港澳台人员就-业证 等就业许可的外国人、港澳台居民、无国籍人发生的争议;-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 劳-动者发生的争议;-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增加社会保险险种、补足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及变更参保地发生的争 ;-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发生的争议;-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发生的 议;-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股权、知识产权权益及利益分配发生的争-精品课件-八不应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案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的处理,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全国人民调解服务机构和劳动仲裁机构办理的有关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业务。
第三条人民调解服务机构和劳动仲裁机构办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及时、方便的原则,加强调解、仲裁工作创新,提高调解仲裁效率和质量。
第四条人民调解服务机构和劳动仲裁机构应当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并根据需要制定调整工作计划。
第二章调解第五条调解人员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具有法律知识和公正的品质,遵循公正、公平、及时、方便的原则,进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
第六条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应当耐心地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对矛盾和争议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影响进行适当预测,并对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意见予以综合考虑,提出调解方案。
第七条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应当在调解书上签名或盖章,并在三日内向人民调解服务机构登记备案。
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一)当事人姓名(名称)、住所(地址)、电话号码、id号码或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二)劳动争议的基本情况、矛盾的焦点、当事人的意见和诉求;(三)调解意见和调解方案;(四)协议生效条件和期限等内容。
第八条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发现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争议系侵犯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精神,或者涉及信访、控告、纠错、追回经济损失等事项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单位和人民检察机关、司法机关报告。
第三章仲裁第九条仲裁人员应当具有法律知识和公正的品质,遵循公正、公平、及时、方便的原则,进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
第十条人民调解服务机构应当协调、配合劳动仲裁机构,提供必要的依据和资料,维护劳动仲裁机构独立行使仲裁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已于2008年12月17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1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尹尉民二○○九年一月一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二○○九年一月一日第一章第一条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五)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第三条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第四条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仲裁委员会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按照三方原则组成仲裁庭处理。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尚未建立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产生的代表依法申请仲裁。
第六条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劳动者可以推举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
第七条代表人参加仲裁的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仲裁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第八条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依法将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
第九条劳动者与个人承包经营者发生争议,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应当将发包的组织和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当事人。
第十条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二)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第十一条因不可抗力,或者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
用人单位未经注册、登记的,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所在地。
案件受理后,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发生变化的,不改变争议仲裁的管辖。
多个仲裁委员会都有管辖权的,由先受理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发现已受理案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至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对上述移送案件,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
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或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争议协商不成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仲裁委员会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四条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应当在答辩期满前书面提出。
当事人逾期提出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因此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撤销。
第十五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庭审辩论终结前提出;当事人在庭审辩论终结后提出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因此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撤销。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仲裁委员会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处理,但因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十六条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其授权的办事机构负责人决定。
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案件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十八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十九条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据。
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十条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决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收集。
第二十一条仲裁委员会依法调查取证时,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协助配合。
第二十二条争议处理中涉及证据形式、证据提交、证据交换、证据质证、证据认定等事项,本规则未规定的,参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仲裁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委员会指定期间。
仲裁委员会送达仲裁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仲裁期间的计算和仲裁文书的送达方式,仲裁委员会可以参照民事诉讼关于期间的计算和送达方式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案件处理终结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材料立卷归档。
第二十五条仲裁案卷分正卷和副卷装订。
正卷包括:仲裁申请书、受理(不予受理)通知书、答辩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调查证据、勘验笔录、开庭通知、庭审笔录、延期通知书、仲裁建议书、调解书、裁决书、送达回执等。
副卷包括:评议记录、立案审批表、调查提纲、阅卷笔录、会议笔录、底稿、结案审批表等。
第二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当建立案卷查阅制度。
对不需要保密的内容,应当允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查阅、复印。
第二十七条仲裁调解和其他方式结案的案卷,保存期不少于五年,仲裁裁决结案的案卷,保存期不少于十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保存期满后的案卷,应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在仲裁活动中涉及国家秘密和军事秘密的,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三章仲裁程序第一节申请和受理第二十九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
申请人的书面仲裁申请材料齐备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出具收件回执。
对于仲裁申请书不规范或者材料不齐备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并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申请人按要求补正全部材料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出具收件回执。
第三十条仲裁委员会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仲裁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并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一)属于本规则第二条规定的争议范围;(二)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三)在申请仲裁的法定时效期间内;(四)属于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
第三十一条对不符合第三十条第一、二、三项规定之一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并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对不符合第三十条第四项规定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决定或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就该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二条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发现不应当受理的,除本规则第十三条规定外,应当撤销案件,并自决定撤销案件后五日内,按照本规则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三条仲裁委员会在申请人申请仲裁时,可以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给予必要的法律释明及风险提示。
第三十四条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逾期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三十五条被申请人可以在答辩期间提出反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被申请人反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通知被申请人。
决定受理的,仲裁委员会可以将反申请和申请合并处理。
该反申请如果是应当另行申请仲裁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书面告知被申请人另行申请仲裁;该反申请如果是不属于本规则规定应当受理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向被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被申请人在答辩期满后对申请人提出反申请的,应当另行提出,另案处理。
第二节开庭和裁决第三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组成仲裁庭并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七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是否延期,由仲裁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第三十八条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申请人重新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九条开庭审理时,仲裁员应当听取申请人的陈述和被申请人的答辩,主持庭审调查、质证和辩论、征询当事人最后意见,并进行调解。
第四十条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
当事人或者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
仲裁庭认为申请无理由或者无必要的,可以不予补正,但是应当记录该申请。
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应当在庭审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