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 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
事故案例1
1.2 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 1.2.1 事故原因——危险、危害因素
(1)危害类型1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有害物质
能量
危害物质
— 锅炉、爆炸危险品产生的 冲击波、温度、压力;
— 高处作业的势能; — 带电导体上的电能; — 行使车辆或运动部件的动能; — 噪声的声能; — 辐射能
6 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浓度≥80%)
7 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浓度≥80%)
临界量(t)
生产场所 贮存区
2
20
2
20
2
Biblioteka Baidu
20
2
20
1
10
1
10
1
10
d)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 表4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序 号
1氨
物质名称
2氯
3 碳酰氯
4 一氧化碳
5 二氧化硫
6 三氧化硫
7 硫化氢
临界量(t)
物质名称
2 硝化甘油
3 重氮二硝基苯酚
4 二甘醇二硝酸酯
5 脒基亚硝胺基脒基四氮烯
6 叠氮化钡
7 叠氮化铅 ·· ··· ·
临界量(t)
生产场 所
贮存区
0.1
1
0.1
1
0.1
1
0.1
1
0.1
1
0.1
1
0.1
1
···
···
b)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2: 表2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序 号
类别
物质名称
• 我国劳动部1995年发布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 定》中,把重大事故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重大 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1.1.2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1).按照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 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 为六类。
生产场 所
贮存区
40
100
10
25
0.30
0.75
2
5
40
100
30
75
2
5
4.2.2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
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1~表4。
4.3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表3及表4规定的临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危险因素分为20 类
• 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 • 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 • 触电 • 淹溺 • 灼烫 • 火灾
q1 q2 qn 1
Q1
Q2
Qn
式中: q1 , q2 qn
Q1 , Q2 Qn
(t)。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储罐区(储罐) 库区(库) 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锅炉
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
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3.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
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3.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
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风险(R) = 可能性(F) AND 严重度(C)
不显著
保护措施 预 防 措 施
极显著 显著 轻微
发生频率
后果严重度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 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 过临界量的单元。
•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在生 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 闪 点 己烷
2
<28℃ 的液
戊烷
3体
石脑油
4
环戊烷
5
甲醇
6
乙醇
7
乙醚
8
甲酸甲酯
临界量(t)
生产场 所2
贮存区 20
2
20
2
20
2
20
2
20
2
20
2
20
2
20
c)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3: 表3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序 号
1 氯酸钾
物质名称
2 氯酸钠
3 过氧化钾
4 过氧化钠
5 过氧化乙酸叔丁酯(浓度≥70%)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张伏佳 河北正实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安全部
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
危险辨识的基本内容 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 应急救援预案
1.1 危险辨识基本内容 1.1.1 基本概念
风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可 能性是指发生概率的大小,严重性是指发生的后果。风 险的大小用风险率(R)表示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 险源两种。 4.2.1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 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a)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表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序 号
1 雷汞
1.1.3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 厂址 • 厂区平面布局 • 建(构)筑物 • 生产工艺过程 • 生产设备、装置 •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 作业部位 •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 设施
1.1.4 重大危险源辨识
• 高处坠落 • 坍塌 • 冒顶片帮 • 透水 • 放炮 • 火药爆炸 • 瓦斯爆炸 •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 中毒和窒息 • 其他伤害
3)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 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 分为七类: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与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其他危害因素
— 有毒物质 — 腐蚀性物质; — 有害粉尘; — 窒息性气体;
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制定依据: 1)参考国外同类标准, 2)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 故的发生规律 3)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 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