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检测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结构图中,●代表前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点代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价键。

示例:根据各图表示的结构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结构图中共出现6种元素B.甲、乙、丙为非极性分子,丁为极性分子C.甲与丁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D.向CaCl2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丙有白色沉淀产生2.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碳原子数是( )A. 2个B. 3个C. 4个D. 6个3.以下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是()A. 1s22s22p63s13p3B. 1s22s22p63s23p63d104s14p1C. 1s22s22p63s23p63d24s1D.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4.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该元素最可能的化合价为()A.+1价B.+3价C.+5价D.-5价5.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0 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构时得知:在边长1×10-7cm 的正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下列数据中的()A. 32B. 120C. 150D. 1806.下列各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CH4>SiH4>GeH4>SnH4B. KCl>NaCl>MgCl2>MgOC. Rb>K>Na>LiD.石墨>金刚石>SiO2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铁是非晶体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N>CB.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C.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价D. 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9.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的原子半径比Y小B. 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电负性:X>YD.第一电离能:X<Y10.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B.在氯化钠中,除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C.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D.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二、双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0分,共30分)11.(多选)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和配位数关系正确的是()A.钋Po——简单立方堆积——52%——6B.钠Na——钾型——74%——12C.锌Zn——镁型——68%——8D.银Ag——铜型——74%——1212.(多选)分析NaCl和CsCl的晶体结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B. 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所以阴、阳离子的配位数相等C. 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8D. 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所以阴、阳离子半径比相同13.(多选)如图为碘晶体晶胞结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碘分子的排列有2种不同的取向,2种取向不同的碘分子以4配位数交替配位形成层结构B.用均摊法可知平均每个晶胞中有4个碘原子C.碘晶体为无限延伸的空间结构,是原子晶体D.碘晶体中的碘原子间存在非极性键和范德华力14.(双选)根据对角线规则,下列物质的性质具有相似性的是()A.硼和硅B.铝和铁C.铍和铝D.铜和金15.(多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一般较低B.分子晶体在熔化时,共价键没有被破坏C.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化学性质越稳定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6.在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B元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1 mol B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可生成1 mol H2,B单质不易与冷水反应;C元素的+3价离子的d轨道是半充满的;D元素易形成-1价离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综合测试考卷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综合测试考卷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考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关于SiO2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60克SiO2晶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B. 60克SiO2晶体中,含有2NA个Si-O键C.晶体中与同一硅原子相连的4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4个顶点D. SiO2晶体中含有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2.已知N2O与CO2互为等电子体.下列关于N2O的说法正确的是()A. N2O的空间构型与CO2构型不同B. N2O的空间构型与H2O构型相似C. N2O的空间构型与NH3构型相似D. N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3.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0B.单质具有还原性C.是单原子分子D.电子数为104.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 s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 p轨道呈哑铃形,在空间有两个伸展方向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5.氯化硼的熔点为-107℃,沸点为12.5℃,在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o,它能水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B.氯化硼加到水中使溶液的pH升高C.氯化硼分子呈正三角形,属极性分子D.氯化硼遇水蒸气会产生白雾6.对于离子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是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是离子键C.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即为离子键D.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能级的能量总是小于p能级的能量B. 2s的电子云比1s的电子云大,说明2s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比1s的多C.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电子总是先占满1个轨道,然后再占据其他原子轨道D.n f能级中最多可容纳14个电子8.应用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语句,其中正确的组合是()①碱金属(即ⅠA族)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②砹(At)是第ⅦA族元素,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A.①③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⑥9.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的是()A.氯化氢易溶于水B.氯气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D.碘难溶于水10.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基态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是()A.B.C.D.二、双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0分,共30分)11.(多选)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双选)()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苯和乙烷的蒸发1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是一种化学键B.氢键使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C.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物质易溶于水D.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与氢键无关13.(多选)2010年10月5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目前科技研究的热点,可看作将石墨的层状结构一层一层的剥开得到的单层碳原子(结构如图所示).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中开发出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新材料石墨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烯是高分子化合物B.石墨烯与石墨烷互为同素异形体C.一定条件下石墨烯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D.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石墨烯不能导电14.(多选)下列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有()A.硫磺B.石英晶体C.晶体硅D.金属铝15.(双选)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同一原子中,轨道的能量高低:1s>2s>3s>4sB.同一原子中,轨道的能量高低:3s<3p<3dC.不同能级中含有的原子轨道数:s-2;p-6;d-10D. M层上所具有的原子轨道数共有9个第Ⅱ卷三、综合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6.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人教版_化学_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_综合测试

人教版_化学_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_综合测试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①高沸点 ②能溶于水 ③水溶液能导电 ④低熔点 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2.C 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A 、同位素B 、同素异形体C 、同分异构体D 、同系物 3.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 、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C 、CH 4是极性分子,H 2O 是非极性分子D 、H 2O 是极性分子,CH 4是非极性分子 4.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B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C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D 、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 .CCl 2F 2 B .CH —OH ∣CH 2—OH ∣CH 2—OH C .CH 3CH 2OH D .CH 3—CH ∣OH —COOH6.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 、1262233221p s p s s B 、122223s s p C 、122225s s pD 、1223322624s s p s p7.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 、CO 2 H 2SB 、C 2H 4 CH 4 C 、Cl 2 C 2H 4D 、NH 3 HCl 8.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 、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 、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D 、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9.X 和Y 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2,X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Y 的少6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X 的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B 、Y 的单质为原子晶体C 、X 与Y 形成的化合物固态时为分子晶体D 、X 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10.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或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C60和SiO2熔化B、Mg和S熔化C、氯酸钾和蔗糖熔化D、碘和干冰升华11.下列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A、CH2Cl2B、CS2C、H2OD、SO212.右图是CaF2晶胞的结构。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检测卷1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检测卷1及答案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1)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12 N 14 O 16 N 23 355第Ⅰ卷(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2.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A2222p6323p3 B12222p3 1222p2 D12222p6323p43.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F4<4<Br4<I4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硅>晶体硅熔点由高到低N>Mg>A D熔点由高到低 NF> N> NBr>NI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碘和氯钾 B.金刚石和重晶石.二氧硅和干冰 D.软脂酸甘油酯和冰醋酸5.下列各组元素属于p区的是A.原子序为1,2,7的元素 B.O,S,P.F,Ar, D.N,L,Mg6.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处于基态时可能具有的电子是A只有和p电子 B只有电子只有p电子 D有、p和d电子7.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2+的浓度不变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NH3)4] 2+.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D.在[(NH3)4] 2+离子中,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8萤石(F2)晶体属于立方晶系,萤石中每个2+被8个F-所包围,则每个F—周围最近距离的2+目为()A2 B4 6 D89某物质熔融状态可导电,固态可导电,将其投入水中水溶液也可导电,则可推测该物质可能是()A金属 B非金属可溶性碱 D可溶性盐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第 2 页 共 21 页《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练习一 选择题1.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减小 C .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 、HCl 、HBr 、HI 的顺序依次减弱 D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2F 、2Cl 、2Br 、2I 的顺序由难变易 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 0.12g 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H 4、H 2O 都是极性分子 B .在NH 4+ 和[Cu(NH 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 .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 .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SiO 2 CsCl CBr 4 CF 4 B .SiO 2 CsCl CF 4 CBr 4 C .CsCl SiO 2 CBr 4 CF 4 D .CF 4 CBr 4 CsCl SiO 2第 3 页 共 21 页5.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 B .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 、HCl 、HBr 、Hl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型分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各相邻原子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B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 C .HF 、HCl 、HBr 、HI 四种物质的沸点依次升高 D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 8. X 、Y 、Z 、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 、Y 、Z 相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检测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检测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2.N2的结构可以表示为,CO的结构可以表示为,其中椭圆框表示π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2分子与CO分子中都含有三键B. N2分子与CO分子中π键并不完全相同C. N2分子与C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D. N2分子与CO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3.已知某元素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ⅣA族,p区B.第四周期ⅡB族,s区C.第四周期Ⅷ族,d区D.第四周期ⅡA族,s区4.X、Y、Z三种主族元素,已知X+和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比Y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少9,Y-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成YZ,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Y、Z均属于短周期元素B.离子半径X+>Y-C. X、Y、Z三种元素只能形成化合物XYZ3D. Y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较强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6.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A. 6sB. 4pC. 3dD. 4f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周期相邻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是1B.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36C.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18D.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8.关于离子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离子晶体中的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②离子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是离子键③离子晶体中微粒间只存在异性电荷的互相吸引④离子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 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 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10.4p轨道填充一半的元素,其原子序数是()A. 15B. 33C. 35D. 51二、双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0分,共30分)11.(双选)下列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 5sB. 2dC. 3fD. 6p1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三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1

高中化学选修三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1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11.(2013•四川) (1)2(2013•天津) (2)3.(2012•重庆) (3)4.(2012•天津) (5)5.(2012•安徽) (6)6.(2010•江西) (7)7.(2009•安徽) (9)1.(2013•四川)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溶液反应可生数的3倍.Y、Z分别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请回答下列问题:(1)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2)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3)L的悬浊液中加入Q的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其原因是.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4)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解: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Y为硫元素;G,其水溶液pH>7,故X为氮元素,G为NH3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故RS,Z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J,J的水为Fe元素;Y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Q为Na2溶液与AgNO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L为AgCl,故Z为Cl元素,3J为NaC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故M为NH4Cl,(1)M为NH4Cl,属于离子晶体,故答案为:离子晶体;(2)Y为硫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G为NH3,分子中N 原子成3个N-H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故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sp3;(3)L为AgCl,Q为Na2S,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的溶液,由于Ag2S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故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故答案为:Ag2S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4)R为Fe元素,含氧酸根Fe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有Fe3+生成,并有无色气体产生,结合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只有氧元素被氧化,故该无色气体为O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FeO42-+20 H+=4Fe3++3O2↑+10H2O,故答案为:4FeO42-+20 H+=4Fe3++3O2↑+10H2O.2(2013•天津)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分子式)(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结构式:D的电子式: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由A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为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A、B浓度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常温下,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解: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且Q与X同主族,则X、Q处于ⅠA族,Y处于ⅣA族,故X为氢元素,Q为Na元素,Y为碳元素;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则Z为氧元素、R为Al元素,(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Na>Al>C >O>H,故答案为:Na>Al>C>O>H;(2)H与C形成多种化合物,属于烃类物质,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是C2H2,故答案为:C2H2;(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A CDB(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则C为CO2,D是淡黄色固体则D为Na2O2,则:CO2的结构式为O=C=O,Na2O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O=C=O;;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为偏铝酸钠、B为氢氧化铝,偏铝酸根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碳酸根,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O2-+3H2O+CO2═2Al(OH)3↓+CO32-,故答案为:NaAlO2;2AlO2-+3H2O+CO2═2Al(OH)3↓+CO32-;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为碳酸钠、B为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根水解CO32-+H2O⇌HCO3-+O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呈碱性;碳酸钠、碳酸氢钠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最大,碳酸根、碳酸氢根水解,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故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CO32-)>c(OH-)>c(H+);常温下,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氢离子与碳酸根转化生成碳酸氢根,区别转化碳酸氢根溶液,仍为碱性,故部分碳酸氢根转化为碳酸,溶质的主要成分有NaCl、NaHCO3、H2CO3,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c (Na+)>c (HCO3-)>c (CO32-)>c (OH-)>c (H+);NaCl、NaHCO3、H2CO3.3.(2012•重庆)金刚石、SiC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1)碳与短周期元素Q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R 为非极性分子.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Q是R的电子式为(2)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4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回收其中的CCl4的实验操作名称为,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3)碳还原SiO2制SiC,其粗产品中杂质为Si和SiO2.现将20.0g SiC粗产品加入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收集到0.1mol氢气,过滤得SiC固体11.4g,滤液稀释到1L.生成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填序号).①Na还原CCl4的反应、Cl2与H2O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②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④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解:(1)由题给信息“碳与Q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R为非极性分子”可推知Q为氧,非极性分子R为CO2.根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可以确定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ⅣA族,CO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氧(或O);;(2)金刚石是不溶于CCl4的固体,CCl4是液体,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过滤;由于Na可以与水(或乙醇)发生反应,而金刚石不与水(或乙醇)反应,所以除去粗产品中少量的钠可用水(或乙醇),故答案为:过滤;水(或乙醇);(3)根据硅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2NaOH+H2O═Na2SiO3+2H2↑可写出其离子方程式为Si+2OH-+H2O═SiO32-+2H2↑;计算溶液中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Si+2NaOH+H2O═Na2SiO3+2H2↑28 g 1 mol 2 molm(Si) n1(Na2SiO3) 0.1 molm(Si)=28g/mol×0.1mol 2mol=1.4g,n1(Na2SiO3)=0.1mol2=0.05 mol,粗产品中SiO2的质量为m(SiO2)=20.0g-11.4g-1.4 g=7.2 gSiO2+2NaOH═Na2SiO3+H2O60g 1mol7.2g n2(Na2SiO3)n2(Na2SiO3)=1mol×7.2g 60g=0.12mol,则n(Na2SiO3)=n1(Na2SiO3)+n2(Na2SiO3)=0.12mol+0.05mol=0.17mol,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7mol1L=0.17mol/L,故答案为:Si+2OH-+H2O═SiO32-+2H2↑;0.17 mol•L-1;(4)①Na还原CCl4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但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不是置换反应,故①错误;②水晶属于原子晶体,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不相同,故②错误;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说明酸性H2SiO3比H2SO4弱,则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③正确;④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分别为Na2O2、Li2O,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③④.4.(2012•天津)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3)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4)X2M的燃烧热△H=-a kJ•mol-1,写出X2M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ZX的电子式为;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解: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主族元素,所以X是H元素;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为主族元素,且Z原子序数大于Y原子序数,所以Z是Na元素;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所以Y是O元素,M是S元素,G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G是Cl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1)Y是O元素,O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2)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这几种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元素,所以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HClO4,非金属性越弱,气态氢化物还原性越强,还原性最强的气态氢化物是硫化物 H2S,故答案为:HClO4;H2S;(3)Y的单质O3、G的单质Cl2、二者形成的ClO2可作消毒剂,故答案为:O3、Cl2等;(4)H2S的燃烧热△H=-a kJ•mol-1,根据燃烧热的含义,H2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物应该生成SO2,故H2S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3O2(g)=2 SO2(g)+2H2O(l)△H=-2aKJ•mol-1,故答案为:2H2S(g)+3O2(g)=2 SO2(g)+2H2O(l)△H=-2aKJ•mol-1;(5)ZX为NaH,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电子式为,Na与水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为:NaH+H2O=NaOH+H2↑,故答案为:;NaH+H2O=NaOH+H2↑;(6)熔融状态下,Na的单质和FeCl2能组成可充电电池,反应原理为:2Na+FeCl2Fe+2NaCl.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2+在正极放电生成Fe,正极反应式为,Fe2++2e-=Fe;充电时,为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故Na电极接电源的负极,由电池结构可知,该电池的电解质为β-Al2O3,故答案为:Fe2++2e-=Fe;钠;β-Al2O3.5.(2012•安徽)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相关信息X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 n np n+2Z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W 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2)X的电负性比Y的(填“大”或“小”);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写化学式)(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4)在X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X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X是C元素;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 n np n+2,s能级上最多排2个电子,且p能级上还有电子,所以n为2,则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所以Y是O元素;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则其质子数是11,所以Z是Na元素;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所以W是Fe.(1)通过以上分析知,W是铁元素,铁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所以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答案为:四,Ⅷ,2;(2)X是C元素,Y是O元素,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X的电负性比Y的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氢化物越稳定,所以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 H2O,故答案为:小,H2O;(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2,故答案为:(4)在X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则物质可能是丙烷或丁烷等,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如羧酸或含有羟基的羧酸等,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有碳酸氢根离子,醋酸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二氧化碳、水和醋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HCO3-=CH3COO-+H2O+CO2↑,故答案为:丙烷,CH3COOH+HCO3-=CH3COO-+H2O+CO2↑.6.(2010•江西)主要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一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他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2)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O-C-O的键角约为;(4)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 ;(5)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解: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W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W为氧元素;X,Y,Z分属不同的周期,且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不可能为第三周期元素,若为第三周期,X、Y、Z的原子序数之和大于W原子序数的5倍,所以可以断定X也在第二周期,且原子序数比氧元素大,故X为F元素;故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8×5-9=31,故Y处于第三周期,Z处于第四周期,Z的原子序数大于18,若Y为Na元素,则Z为Ca 元素,若Y为Mg元素,则Z为K元素,X的原子序数再增大,不符合题意,由于元素W 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故Y为Mg元素,Z为K元素,(1)W为氧元素,O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O3分子结构如图,中心O原子成2个σ键,1个离域π34,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用于成σ键或填充孤对电子对,故杂化轨道数为2+1=3,由于中心O原子含有1对孤对电子,故O3空间构型为V型,故答案为:2s22p4;V型;(2)氟气与水反应生成HF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F2+2H2O=4HF+O2,故答案为:2F2+2H2O=4HF+O2;(3)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MgO,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由于MgO 晶体中离子的电荷多、离子半径较小,晶格能大,故MgO熔点较高,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OCH3,C原子4个单键,采取sp3杂化,在酯基中,C原子呈2个C-O单键,属于σ键,1个C=O双键,双键按单键计算,故中心C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2杂化,为平面正三角形,键角为120°,故O-C-O的键角约为120°,故答案为:MgO;离子的电荷多、离子半径较小,晶格能大;sp2和sp3;120°;(4)F、Mg、K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晶胞中F占据所有棱的中心,晶胞中F原子数目为12×14=3,Mg位于顶角,晶胞中Mg原子数目为8×18=1,K处于体心位置,晶胞中含有1个K原子,则该晶体的组成为F:Mg:K=3:1:1,故答案为:3:1:1;(5)含有元素K的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故答案为:紫;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7.(2009•安徽)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填“大”或“小”).(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已知下列数据则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人教版 高三化学总复习 选修三物质结构 专题练习(含答案)-学习文档

人教版 高三化学总复习 选修三物质结构 专题练习(含答案)-学习文档

化学3—物质结构与性质1.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2.(15分)下图甲所示为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活性部分――血红素的结构。

图甲:血红素的结构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血红素中含有C、H、O、N、Fe五种元素,C、H、N、O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写出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2)血红素中两种N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在上图乙的方框内用“→”标出Fe2+的配位键。

(请考生自行在答题卡上先绘制图乙...............并在其上标出Fe2+的配位键)(3)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其对应的晶胞分别如下图所示,其中γ晶体晶胞中所含有的铁原子数为,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若Fe的原子半径为r ,则在δ-Fe晶胞中用r表示出这种堆积模型的空间利用率为。

(列式表示,不需化简)与δ-Fe 具有相同堆积方式的金属还有(列举两例,填元素符号)。

3.HN3称为叠氮酸,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用酸与叠氮化钠反应可制得叠氮酸,而叠氮化钠可由NaNH2与N2O反应制得。

叠氮酸和浓盐酸组成的混合液可溶解铜、铂、金等不活泼金属。

试回答下列问题:α-Fe(1) 基态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2) 元素N、S、P的第一电离能(I1)由大到小的颗序为:______________。

(3) 固体HN3属于________晶体,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1种)。

NH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用电子式表示NH3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1.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AgBr、AgI的顺序依次加深。

B.卤化氢的键长按H—F、H—C1、H—Br、H—I的顺序依次减小。

C.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难变易。

2.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0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无机物。

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H4、H2O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离子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

CBr4.CF4B.SiO2.CsCl。

CF4.CBr4C.CsCl。

SiO2.CBr4.CF4D.CF4.CBr4.CsCl。

SiO25.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在离核最远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线性分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各相邻原子之间都以离子键结合。

B.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

C.HF、HCl、HBr、HI四种物质的沸点依次升高。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919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

这个核反应如下:147N+42He→178O+11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78O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B.11H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C.O2和O3互为同位素D.通常情况下,He和N2化学性质都很稳定2.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

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aO B.SiO2C.H2O D.Na2O2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Cl B.H2SC.-CH3 D.NH4I5.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B、D不可能在同周期B.D一定在第二周期C.A、D可能在同一主族D.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为离子化合物6.X、Y、Z均为短周期元素。

已知X元素的某种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有下列含该三种元素的化学式:①X2Y2Z2②X2YZ3③X2YZ2④X2Y2Z4⑤X 3YZ 4 ⑥XYZ 3,其中可能存在对应分子的是 ( )A .② D .②④ C ②⑤⑥ D .①②③④ 7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BF 3B .PCl 5C .HClD .CF 2Cl 2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O 2、SO 2、BF 3、NCl 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e -稳定结构;B .P 4和CH 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o 28ˊ;C .NaCl 晶体中与每个Na +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 +共有12个;D .由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而形成的晶体一定具有高的熔、沸点及硬度。

人教版 化学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测试考题(含答案)

人教版 化学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测试考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考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

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 sp,范德华力B. sp2,范德华力C. sp2,氢键D. sp3,氢键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都相同的是()A. CaCl2和NaOHB. Na2O和Na2O2C. CO2和CS2D. HCl和NaOH3.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一般化合物中只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金属晶体4.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5.根据科学人员探测,在海洋深处的沉积物中含有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有关其组成的两种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B.它们之间以氢键结合在一起C.它们的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sp3—sD.它们的立体结构都相同6.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结构无关的是()A.良好的导电性B.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良好的延展性D.良好的导热性7.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熔点:Li>Na>KB.导电性:Ag>Cu>Al>FeC.密度:Na﹤Mg﹤AlD.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8.下列各组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A. Na、K、RbB. F、Cl、BrC. Mg2+、Al3+、Zn2+D. Cl-、Br-、I-9.下列分子中,属于易溶于水的一组是()A. CH4、CCl4、CO2B. NH3、HCl、HBrC. Cl2、H2、N2D. H2S、NO、SO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C.如果某一基态原子3p轨道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反D.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二、双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下列配合物的配位数不是6的是()A. [Cu(NH3)4]Cl2B. Na2[SiF6]C. Na3[AlF6]D. K2[Co(SCN)4]12.(多选)普鲁士蓝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两个立方体中,一个K+在其中一个立方体中心,另一个则无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式可以表示为KFe2(CN)6B.一个立方体中含有12个π键C.普鲁士蓝中含有配位键D. Fe3+周围有12个Fe2+离子13.(多选)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含有4个K+和4个 O2-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有8个K+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8个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3:114.(多选)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化学键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问题C.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不存在范德华力D.范德华力较弱,故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很少分卷II三、综合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15.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考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考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测试考题本试卷分第Ⅰ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 分。

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 分)1.在硼酸[B(OH) 3]分子中,B 原子与3 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

则分子中B 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 .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 .sp3,氢键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都相同的是( )A.CaCl2 和NaOHB.Na2O 和Na2O2C.CO2和CS2D .HCl 和NaOH3.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一般化合物中只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金属晶体4.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A.3 种B .4 种C.5 种D.6 种5.根据科学人员探测,在海洋深处的沉积物中含有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有关其组成的两种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B.它们之间以氢键结合在一起C.它们的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sp3—s D .它们的立体结构都相同6.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结构无关的是( )A .良好的导电性B.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良好的延展性D .良好的导热性7.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熔点:Li >Na>KB.导电性:Ag>Cu>Al >FeC.密度:Na﹤Mg ﹤AlD.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8.下列各组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Na、K、RbB.F、Cl、Br2+、Al 3+、Zn2+C.MgD.Cl -、Br-、I-9.下列分子中,属于易溶于水的一组是( )A.CH4、CCl4、CO2B.NH 3、HCl 、HBrC.Cl 2、H2、N2D.H2S、NO、SO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C.如果某一基态原子3p轨道上仅有2 个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反D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 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 层上的电子能量高二、双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 分,共20分)11.(多选)下列配合物的配位数不是 6 的是( )A.[Cu(NH 3)4]Cl 2B.Na2[SiF6]C.Na3[AlF 6]D.K 2[Co(SCN) 4]一个则无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多选)普鲁士蓝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两个立方体中,一个K+在其中一个立方体中心,另一个则无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式可以表示为KFe2(CN)6B.一个立方体中含有12个π键C.普鲁士蓝中含有配位键D.Fe3+周围有12 个Fe2+离子13.(多选)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 价,部分为﹣2 价.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晶胞含有4个K+和4 个O2-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有8个K+C.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有8 个D.晶体中,0 价氧原子与﹣2 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3:114.(多选)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 .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化学键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问题C.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不存在范德华力D .范德华力较弱,故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很少分卷II三、综合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 分)15.A ,B ,C,D 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1)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1)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需要克服共价键的是A.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的熔化C.氯化钾熔化D.汞的气化2.下列物质属于非晶体的是。

①松香;②冰;③石英;④沥青;⑤铜;⑥纯碱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C.①③D.⑤⑥3.如图所示晶体结构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压电、电光等功能的晶体材料的最小结构单元(晶胞)。

晶体内与每个“Ti”紧邻的钡原子数和这种晶体材料的化学式分别是(各原子所带电荷均已略去)( )A.8;BaTi8O12B.8;BaTiO3C.3;BaTi2O3D.6;BaTiO34.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与离子的半径、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的电荷越高,则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就越高。

试判断KCl、CaO两种晶体熔点的高低顺序:A.KCl>CaO B.NaCl=CaO C.CaO>KCl D.无法比较5.据报道,某星球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COS)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与二氧化碳类似,能在氧气里燃烧。

下列关于硫化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但硫化羰是极性分子B.二氧化碳与硫化羰均无还原性C.固体硫化羰是分子晶体D.硫化羰分子中的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6.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A.Hg B.H2O C.W D.Na7.下列图像是NaCl、CsCl、ZnS等离子晶体结构图或是从其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

试判断属于NaCl的晶体结构的图像为A.B.C.D.8.有关晶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钛酸钙的化学式为CaTiO3B.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C—C)数目之比为1:2C.硒化锌晶体中与一个Se2-距离最近且相等的Se2-有8个D.一个CaF2晶胞中平均含有4个Ca2+和8个F--9.下列关于物质特殊聚集状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电场存在的情况下,液晶分子沿着电场方向有序排列B.非晶体的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杂乱无章C.液晶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液晶显示器D.由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陶瓷有极高的硬度,但低温下不具有优良的延展性10.下列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作用力最弱的是A.Na B.K C.Mg D.Al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有机物不导电B.钠和钾的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D.过氧化钠可以作供氧剂12.下表是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化合价、电负性和原子半径数据。

选修三专题练习

选修三专题练习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1、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

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

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C2为非极性分子。

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Ⅰ.已知A、B、C、D四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3、6、6,且都含有18个电子,B、C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 :2。

D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是;(2)从B分子的立体结构判断,该分子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3)C分子中都包含_______个σ键,_______个π键。

(4)D的熔、沸点比CH4的熔、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须指明D是何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CO的结构可表示为C≡O,N2的结构可表示为N≡N。

(5)下表是两者的键能数据:(单位:kJ/mol)A-B A=B A≡BCO 357.7 798.9 1071.9N2154.8 418.4 941.7结合数据说明CO比N2活泼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习题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习题

2020—2021学年(人教)化学选修三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选修三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核外N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ⅠA或ⅠB族元素B.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n-1)d6~8ns2的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C.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一定位于第ⅤA族D.基态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n-1)d x ns y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为x+y2、下列粒子中,各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A.Ne、Ar B.F-、Mg2+C.Al、O2-D.Cl-、Ar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B.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C.基态铜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D.基态碳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为4、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ⅠA族元素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6~8ns2的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C.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一定位于p区D.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 x ns y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为x+y5、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

I1I2I3I4……740 1 500 7 700 10 500 ……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A.R元素的最高正价为+3价B.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C.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D.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6、对应下列叙述的粒子M和N,肯定属于同主族元素且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M为1s22s2,N为1s2B.结构示意图:M为,N为C.M原子基态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N原子基态3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D.M原子基态2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N原子基态3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7、基态原子的第5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4电子层中的电子个数肯定为()A.8 B.18 C.8~18 D.8~328、下列关于价电子排布3s23p4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的元素符号为O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C.可以与H2化合生成液态化合物D.其电子排布图为9、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晶体结构及密度、空间利用率的计算一、四大晶体比较 1、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结构特征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结构微粒无序排列性质特征 自范性有 无 熔点 固定不固定异同表现 各向异性各向同性二者区别方法间接方法 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科学方法 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2) (3)晶胞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4)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②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5)用均摊法确定晶胞中的粒子数和晶体的化学式:均摊是指每个结构单元(晶胞)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

在晶体中,一个粒子同时为n 个结构单元(晶胞)所共有,那么对一个结构单元(晶胞)来讲,该粒子只能算作n1。

以立方体晶胞为例:①凡处于立方体顶点的微粒,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属于该晶胞的为 1/8 ②凡处于立方体棱上的微粒,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属于该晶胞的为 1/4 ③凡处于立方体面上的微粒,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属于该晶胞的为1/2 ④凡处于立方体体心的微粒,完全属于该晶胞 2类型比较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概念 只含分子的晶体(即分子构成的晶体)或者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形成的晶体 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键形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外形的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构成粒子 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阴、阳离子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某些含氢键) 共价键 金属键离子键 硬度 较小 很大 有的很大,有的很小 较大 熔、沸点 较低 很高 有的很高,有的很低较高溶解性 相似相溶难溶于任何溶剂 难溶于常见溶剂 大多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导电、传热性一般不导电,溶于水后有的能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电性电和热的良导体晶体不导电,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 物质类别及举例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气态氢化物、酸、非金属氧化物(SiO 2除外)、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机盐除外)部分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硅、晶体硼)、部分非金属化合物(如SiC 、SiO 2)金属单质与合金(如Na 、Al 、Fe 、青铜)金属氧化物(如K 2O 、Na 2O)、强碱(如KOH 、NaOH)、绝大部分盐(如NaCl)3(1)CO 2晶体晶胞:CO 2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O 2的晶胞呈面心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顶点有一个CO 2分子,每个面上也有一 个CO 2分子,因此,每个晶胞中有4个CO 2分子。

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 2分子距离最接近且相等的CO 2分子有12个 (在三个 互相垂直的平面上个4个)(CO 2晶体晶胞) (碘晶体的晶胞) (冰晶体)(2)冰晶体: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范德华力还有氢键,而冰晶体水分子之间主要是依靠氢键形成的。

由于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 性,中央的水分子与周围的四个水分子结合,边缘的四个水分子也按照同样的规律再与其他的水分子结合。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 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虽然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却也具有方向性,即氢键的存在迫使在正四面体中心的水分子与四 面体顶点方向的4个相邻的水分子相互吸引(3)若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则分子晶体采取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在分子晶体中,原子先以共价键形成 分子,分子再以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

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分子间尽可能采取密堆积的排列方式 如:干冰、O 2、I 2、C 60等分子(4)若分子间靠氢键形成的晶体,则不采取密堆积结构,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数要小于12个。

因为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一 个分子周围其他分子的位置和数目是一定的。

如:冰晶体、苯甲酸晶体4、常见原子晶体的晶胞 【硼晶体、金刚石、晶体硅、锗、SiO 2、SiC(金刚砂)、BN(氮化硼)、Si 3N 4】 (1)金刚石a 、每个碳与相邻4个碳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键角均为109°28′b 、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8个碳原子,最小的碳环为6元环,并且不在同一平面(实际为椅式结构),碳原子为sp 3杂化c 、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共价键被6个六元环共用,一个六元环实际拥有21个碳原子d 、碳原子与共价键之比为1:2,12g 金刚石中有2 mol 共价键(2)Si :由于Si 与碳同主族,晶体Si 的结构同金刚石的结构。

将金刚石晶胞中的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健长稍长些便可得到晶 体硅的晶胞(3)SiO 2:在晶体硅的晶胞中,在每2个Si 之间插入1个O 原子,便可得到SiO 2晶胞 a 、SiO 2晶体中最小的环为12元环,即6个O ,6个Sib 、每个Si 与4个O 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 ,4个“12O”,n (Si)∶n (O)=1∶2c 、每个Si 原子被12个十二元环共用,每个O 原子被 6个十二元环共用d 、每个SiO 2晶胞中含有8个Si 原子,含有16个O 原子e 、硅原子与Si —O 共价键之比为1:4,1mol Si O 2晶体中有4mol 共价键(4)SiC :将金刚石晶胞中的一个C 原子周围与之连接的4个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键长稍长些便可得到SiC 的晶胞。

(其中晶胞 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为Si 原子,4个互不相邻的立方体体心的为C 原子,反之亦可)a 、每个SiC 晶胞中含有4个硅原子,含有4个碳原子b 、1mol SiC 晶体中有4mol Si —C 共价键 5、石墨晶体的结构——混合晶体(1)结构:石墨不同于金刚石,它的碳原子不像金刚石的碳原子那样呈sp 3杂化,而是呈sp2杂化,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因此石 墨晶体是层状结构的,每一层内部碳原子间是共价键相维系,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142pm 层间距离为335pm ,说明层间没 有化学键相连,是靠范德华力维系的;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一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有一个末参与杂化的2p 电子,它的原 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

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晶体,既 不是原子晶体,也不是分子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2)晶体微粒间的作用:碳原子间有共价键,层与层间有范德华力,金属键(3)金刚石与石墨比较晶体比较金刚石石墨键长 金刚石中C —C>石墨中C —C键能 金刚石<石墨键角 109°28′ 120°稳定性 金刚石<石墨 熔、沸点 金刚石<石墨杂化方式 sp 3 sp 2 配位数4 3 晶体内的相互作用共价键 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结构特征 正四面体形立体网状结构 正六边形平面层状结构晶体类型 原子晶体 混合晶体有无未成键电子无 有6堆积模型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钾型)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型) 六方最密堆积(镁型) 晶胞代表金属Po Na K Fe Cu Ag Au Mg Zn Ti配位数 6 8 12 12晶胞占有的原子数原子半径(r)与立方体边长为(a)的关系密度的表达式空间利用率表达式(1)空间利用率的计算方法:333arVV•⨯==π球数空间利用率晶胞球(2)配位数:在密堆积中,一个原子周围所邻接的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如果把金属原子视为一个球体,则一个圆球周围靠的最近的圆球为配位数(3)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算法7、常见离子晶体的晶胞【离子晶体中与某离子距离最近的异性离子的数目叫该离子的配位数】(1)NaCl晶体:一个NaCl晶胞中,有4个Na+,有4个Cl-①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同时强烈吸引6个Cl-,形成正八面体形;每个Cl-同时强烈吸引6个Na+②在NaCl晶体中,Na+和Cl-的配位数分别为6、6③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每个Cl-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Cl-共有12个(2)CsCl晶体:一个CsCl晶胞中,有1个Cs+,有1个Cl-①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同时强烈吸引8个Cl-,即Cs+的配位数为8,每个Cl-同时强烈吸引8个Cs+,即Cl-的配位数为8②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Cs+共有6个,形成正八面体形,在Cs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Cl-共有6个(3)CaF2晶体①1个CaF2的晶胞中,有4个Ca2+,有8个F-②CaF2的晶体中,Ca2+和F-的配位数不同,Ca2+配位数是8,F-的配位数是4(4)决定离子晶体结构(即配位数)的因素①几何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半径比(r+/r_)0.2~0.4 0.4~0.7 0.7~1.0 〉1.0配位数 4 6 8 10代表物ZnS NaCl CsCl CsF【结论】AB②电荷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电荷比(5)晶格能(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时释放的能量叫晶格能,符号位U,常用单位KJ/mol,取正值(2)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离子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3)晶格能的作用:①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②晶格能也影响了岩浆晶析的次序,晶格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更容易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先结晶。

因此,在岩浆中,晶格能越大的的矿物越容易结晶析出(6)碳酸盐的热稳定性规律:碳酸盐的热分解是由于晶体中的阳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中的氧离子,使碳酸根离子分解为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果①碳酸盐的分解温度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阳离子半径有关。

碳酸盐的热稳定性是:碱金属的碳酸盐>II B族金属碳酸盐>副族和过渡的碳酸盐,如:Na2CO3>MgCO3>FeCO3②在各族中,金属阳离子半径大的碳酸盐>金属离子小的碳酸盐,如:BaCO3>SrCO3>CaCO3>MgCO3二、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2、同种晶体类型熔、沸点的比较:则比较晶体内微粒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1)原子晶体:看共价键的强弱,取决于键长即成键原子半径大小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如:金刚石、金刚砂(碳化硅)、晶体硅的熔、沸点逐渐降低(2)离子晶体:看离子键的强弱,取决于阴、阳离子半径大小和带电荷数①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大,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②衡量离子晶体稳定性的物理量是晶格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