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回转窑用煤粉燃烧器操作参数选用和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回转窑用煤粉燃烧器操作参数的

合理选择和优化

1.研究意义

回转窑工作原理是利用回转着的窑筒体,不断旋转带动固体物料不断翻滚,以其暴露的新表面与掠过的气体进行传热和传质并产生化学反应。由于回转窑内的物料是处于堆积态,窑内气-固、固-固之间的换热效率就相对较低,研究高温热处理条件下回转窑内发生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研究空气过剩系数、二次风温度、内外风量比等操作参数对窑内传热过程的影响,并对操作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求得烟气、物料、窑内外壁沿窑长方向的温度变化规律,借此了解煅烧窑内温度分布及炉窑热工特性,可为优化窑的操作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并对煤粉燃烧器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这对提高回转窑内换热效率、降低回转窑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泥熟料烧成反应是指硅酸二钙与氧化钙生成的液固相反应。由于水泥熟料强度的主要组成来源是C3S,因此C2S+Ca O→C3S的烧成过程对整个煅烧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 C-S-A-F-MgO系统而言,该反应主要发生在熔融的液相中,液相出现的温度约为 1550K (1277℃)。烧结反应的机理可以这样描述:固相反应生成的 C2S和之前未被反应的 CaO在液相中溶解、扩散并在液相中发生反应、经液相的过饱和及反扩散,最后经过再结晶形成新相 C3S。

从传热学的角度来说,窑内物料因入窑生料表观分解率为90~

95%,分解吸热反应所需的热量很少,公斤熟料约200~100千焦,物料升温吸热量约为450~500千焦,而熟料矿物形成是以放热反应为主,设熟料中C2S占0.20%, C3S占0.60%,C3A占0.08%,C4AF 占0.10%,反应过程放热量约为655千焦。基于窑内熟料形成热基本是一个负值,所以可以认为窑内传热已不是主要矛盾,而熟料矿物生成的晶格形成和晶体生长所需维持的高温条件及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2. 回转窑用燃烧器对性能的要求

根据物料煅烧难易程度、窑的工况调节火焰形状。因此回转窑对煤粉燃烧器的性能要求是必须易于调节。煤粉燃烧形成的火焰形状应是肥瘦适宜的棒槌状,这样的火焰形状可使整个烧成带具有强而均匀的热辐射,从而在烧成带形成致密又稳定的窑皮,既可生成质量均匀且优质的水泥熟料,又延长了水泥回转窑耐火砖的使用寿命。

3. 煤粉燃烧和火焰形成过程

煤粒燃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与煤粉燃烧共同存在的过程,具体包括了预热、挥发份析出、挥发份燃烧及焦炭的燃烧。

3.1煤粒反应过程:

图1 煤粒反应模型

3.2火焰的燃烧过程:

图2 火焰燃烧各个阶段区域

A区:黑火头,长0.1-1.0m,在该区域燃料和助燃空气充分混合,但燃料尚未点燃,处于加热阶段。温度逐渐上升到600℃。

B区:火焰的诞生地,挥发物质和助燃轻质油析出和燃烧生成CO2和H2O。所达温度600-1100℃。A区和B区的边界称为火焰的起点。

C区:煤燃烧和燃油裂化释放出碳。温度上升到1100-1600℃。

D区:H2和CO2还原反应生成CO和H。温度上升到高于1600℃。

E区:H和CO燃烧重新得到CO2和H2O,伴随有白炽粒子。

F区:燃烧的最后阶段,生成CO2和H2O,并伴有过剩空气。

3.3火焰形状的调节

3.3.1火焰粗短的调节:增大旋流风出风面积和角度,火焰变粗,同时增大外轴流风的风速,保证外轴流风包裹火焰形状,即减小外轴风的出风面积,提高外轴风的风速和风压。

标尺直观判断:旋流风标尺数字变大,外轴风标尺数字变小。

3.3.2火焰细长的调节:减小旋流风出风面积和角度,火焰变细,同时减小外轴流风的风速,保证外轴流风包裹火焰形状,即增大外轴风的出风面积,减小外轴风的风速和风压。

标尺直观判断:旋流风标尺数字变小,外轴风标尺数字变大。

增加推力意味着供给煤管的轴向风更多的能量。

增加旋转力意味着增加放射性能量从而增加了气流量。

图3 火焰调整示意图

4回转窑内煤粉燃烧模型的建立

4.1假设条件

回转窑内煤粉燃烧数学模型包括烟气的紊流、气体燃烧和辐射现象。这里用到两个假设:一是烟气流动为稳态条件,且窑内压力恒定;二是烟气按不可压缩流对待。

4.2物理模型

回转窑的原型规格为ф4×60m。去除燃烧带内衬及窑皮的厚度之后,有效内径为ф3.4m。模拟区域取为20m,包括了从窑头开始至烧成带结束的连续区域。

网格化的回转窑模型:

图4 回转窑模型

基于四通道煤粉燃烧器已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也选取四通道煤粉燃烧器进行模拟。四风道煤粉燃烧器的结构见图,选取的计算区域见图

图5 燃烧器模型

1-外净风道;2-煤风道;3-内净风道;4-中心风道;5-点火油枪通道

4.3煤燃烧模型

煤粉由四通道煤粉燃烧器送入,煤粉与高温空气在进入窑内后进行混合,其燃烧特征符合非预混燃烧模型,因此煤粉的气相燃烧模型采用非预混燃烧模型。

煤粉的流动用离散相模型来模拟,此模型可以预测出单个煤粒的运动轨迹。离散项的轨迹与气相连续方程交替计算也包含了煤粒与气体间的热量、动量和质量的传递。

4.4辐射模型

由于回转窑内的辐射换热主要体现在气体与颗粒之间。在气体与煤粉湍流运动的基础上,引入非预混燃烧模型计算煤粉的燃烧,与此

同时耦合计算气体与煤粉颗粒之间的辐射换热。

4.5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二次风、煤风和内净风进口采用风速边界条件,根据实测工况参数范围直接设定入窑速度。燃烧器的中心风、外净风出口速度很大,为可压缩流,进口采用质量边界条件,直接设定入窑质量流率。出口采用压力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设定为-70Pa。对于近壁面,以及气固界面,沿烟气流动方向采用壁面函数。

计算选取的各种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见表:

煤粉低位发热量 (DAF)为25.27MJ/kg,热值为1000J/(kg〃K),密度为 1.01kg/m3。一次风和二次风为净空气,由 21%的氧气和79%的氮气组成。

5 模拟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同规格生产线的热工标定实测参数作为初始参数进行计算。着重研究了空气过剩系数、内外风量比及二次风温度对窑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测试工况下内外风量比为 0.47,二次风量为 24.38kg/s,窑头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