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和产业价值链
一、乳制品产业生命周期1.1 产业生命周期[1]产业从形成到衰退的过程,实质上是产业在产业体系中地位的变迁,生产要素发生转移的过程。
其兴衰体现为产业从幼小产业一先导产业一主导产业一支柱产业一夕阳产业的发展过程; 是资本在某一产业领域形成一集中一大规模聚集一分散的过程; 是新技术的产生一推广应用一转移一落后的过程。
从外在表现上,产业兴衰过程还表现在规模和市场容量有一个由小一大一小的过程。
产业兴衰过程经历萌芽期或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阶段。
1.2 我国乳业所处阶段我国乳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了当地主导型产业。
从乳业发展来看,奶牛存栏数由1949年的12万头增加到2008年的1233.5万头,干乳制品产量更是由60年前的0.1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285.34万吨,截至2008年,各类奶类产量已达 3781.5万吨。
2011 年我国乳制品产量达到 2387.49 万吨,截止2013年年底,国内乳制品已达到2460.6万吨。
2010年到2013年我国乳制品一直增产,增产率分别为10.6%,6.6%,6.0%。
(如图1-2)。
图1-2 2010-2014年中国乳制品产量增长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产业周期的阶段分析表明我国乳业仍然处于成长期,因此维护乳业的产业安全需要加大政府规制的力度。
国外产业安全维护的实践表明,当产业处于国际竞争力较强的阶段,政府的力量就会减弱,更多是靠市场机制来维持产业发展的秩序。
而在产业上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政府的角色在维护产业安全方面尤为重要。
对于处在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产业而言,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三聚氰胺事件,暴露了我国乳业监管的制度漏洞。
因此,从管理机构及其职能来看,我国乳业存在严重多头管理,势必影响产业的有序发展。
二、乳制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分析2.1产业链分析产业链是指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向下游产业转移,最终以各种产品形态供各种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路径。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966年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随后William J. Abernathy和James M. Utter back等以产品的主导设计为主线将产品的发展划分成流动、过度和确定三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此基础之上,1982年,Gort和Klepper通过对46个产品最多长达7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按产业中的厂商数目进行划分,建立了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
其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实证的角度来考察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态;二是考察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等;三是分析推动产业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四是研究如何根据产业生命周期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由于产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了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迈克·波特(1997)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论述了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中企业的竞争战略;John Londregan(1990) 则构建了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竞争的理论模型。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从战略的角度研究产业生命周期主要集中在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如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决策。
在一些战略管理理论中,通过把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竞争地位作为两个纬度来构成矩阵(如上图所示)。
如果企业的业务位于矩阵的左上方,则处境有利,有宽广的战略选择余地;位于矩阵中阴影部分的业务应审慎的、有选择的发展;位于矩阵右下方的,处境可危,应考虑战略转移或退出。
产业生命周期模型
第二章战略分析战略管理流程包括三个核心领域: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
知识点:1.宏观环境分析;2.产业生命周期模型;3.五力模型;4.成功关键因素分析;5.产业内的战略群组;6.企业核心能力;7.基准分析法8.价值链分析;9.波士顿矩阵和通用矩阵;10.SWOT分析。
知识点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1)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2)经济环境因素(Economical)(3)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知识点2:产品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的常用定义:“一个产业是由一群生产相似替代品的公司组成的。
”生命周期适用于个别产品也适用于整个产业。
4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这些阶段是以产业销售额增长率曲线的拐点划分。
【导入期特征】(1)用户很少。
产品新颖,质量有待提高,可靠性差,不稳定。
前途未卜。
(2)竞争对手很少。
营销成本高,广告费用大,销量小,产能过剩,生产成本高。
(3)价格弹性较小,高价格、高毛利,但是销量小使得净利润较低。
(4)规模可能会非常小,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争取成为“领头羊”。
(5)主要战略路径是投资于研究与开发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6)导入期的经营风险非常高。
【成长期特征】(1)标志是产品销量节节攀升,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不高。
(2)各厂家的产品在技术和性能方面有较大差异。
(3)生产能力不足,需要向大批量生产转换,并建立大宗分销渠道。
(4)由于市场扩大,竞争者涌入,企业之间开始争夺人才和资源,会出现兼并等意外事件,引起市场动荡。
产品价格最高,单位产品净利润也最高。
(5)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市场份额,并坚持到成熟期的到来。
如果以较小的市场份额进入成熟期,则在开拓市场方面的投资很难得到补偿。
(6)主要战略路径是市场营销,此时是改变价格形象和质量形象的好时机。
(7)成长期的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竞争激烈,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
论产业生命周期
2、强化研发: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同时, 行业前沿动态,及时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3、合规经营:密切行业法规和政策的变化,确保企业的经营策略与国家政 策保持一致。此外,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品牌形象。
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产业发展逐渐停滞,市场萎缩,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挑 战包括: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如何应对产业转型或升级的压力 等。
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产业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市场规模趋于饱和。虽然竞争格局相 对明朗,但企业仍需面对一系列挑战,如:如何在稳定的市场中保持增长、如何 应对行业法规和政策的变化等。
针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拓展市场:通过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这 可能涉及到拓展国际市场、深化细分市场等方面。
作或联盟关系,共同应对市场挑战。这 可以包括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
结论
产业生命周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了解和把握不同阶段的特点和 挑战对于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采 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持续发展。政府和 社会各界也应该和支持产业的生命周期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和资源 支持,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繁荣。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经济学家和管理 学家开始企业的成长和演化过程。他们发现,企业像生物一样,也有一个从出生 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环 境因素。在此基础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逐渐形成和完善。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
3、公司重组和转型:在企业生命周期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可能会经历重组 和转型。这些企业可能因为市场竞争、技术变革或内部管理问题而需要进行重大 调整。重组和转型的过程可能涉及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改 变。
新兴产业生命周期及其演变研究
新兴产业生命周期及其演变研究一、引言新兴产业,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技术、制度、市场、资本等多种因素催生出来的新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探讨新兴产业生命周期及其演变,为各界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新兴产业生命周期1. 产业生命周期概述产业生命周期指一个具体产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这一理论最初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后在其他国家广泛应用。
2. 引入期在该阶段中,新兴产业已经进入市场,但是市场对其了解不多,并且此类产业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
产品价格高昂、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会影响它们的发展。
良好的品牌认知和扩大市场份额是关键。
3. 增长期随着新兴产业产品的普及和接受度的增加,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此时,该产业的规模增长快速,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剧。
针对消费者需要的不断发掘和技术创新是关键。
4. 成熟期在成熟期,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到达顶峰。
此时市场已经饱和,消费者贴标签粘性高,并且市场定位已经清晰,大多数市场份额分配已完成。
突破自我壁垒,深挖市场,降低成本是翻身的关键。
5. 衰退期在衰退期,市场需求开始下降,消费者开始寻找其他替代品。
此时,企业应该寻求保持领先地位或尽早退出市场。
三、新兴产业演变1. 新兴产业快速兴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的开放、政府的支持、创新型企业和风险投资的增加,新兴产业逐渐快速兴起。
包括: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智能制造业等。
2. 发展遭遇瓶颈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瓶颈问题逐渐显现。
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问题逐渐突出。
政策适应和科技投入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行业整合为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行业整合是必要的。
通过合并、重组、分立、资产置出等措施,企业可以减少竞争,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
4. 世界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全球范围内各类经济体都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已经日益激烈。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含义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识别产业生命周期处于那个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市场增长性、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技术变革、用户购买行为等。
这些因素在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变现如下:天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较慢,技术变动很大,产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拓崭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存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存有非常大的余地,对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控不多,企业步入壁垒步入壁垒较低。
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低,市场需求增长率不低,技术上已经明朗,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确切和平衡,买方市场买方市场构成,产业盈利能力上升,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研发更为困难,产业步入壁垒很高。
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
从衰退的原因来看,可能有四种类型的衰退,它们分别是:(1)资源型复苏,即为由于生产所倚赖的资源的耗竭所引致的复苏。
(2)效率型衰退,即由于效率低下的比较劣势而引起的产业衰退。
(3)总收入高弹性复苏。
即因市场需求--总收入弹性较低而复苏的产业。
(4)聚集过度性衰退。
即因经济过度聚集的弊端所引起的产业衰退。
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只是一条抽象的典型曲线,实际情况必须远远繁杂的多,因此,精确推论某产业处在那一个阶段就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发生推论错误,往往发生战略上的犯规。
影响一个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关系繁杂,无法直观根据几个充分反映产业生命周期的因素推论,必须全面考量,例如:政策环境,整体经济环境等。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引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Arthur F. Burns和Wesley C. Mitchell于1946年提出的,它描述了一个产业从诞生到衰退的不同阶段。
该理论对于了解和预测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其定义、特点以及实际应用。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个产业都会经历相似的发展阶段,包括初创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在初创期,一种新的产品或技术刚刚问世,市场规模较小,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逐渐扩大,产业进入增长期,竞争加剧,创新和技术升级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市场达到饱和点时,产业进入成熟期,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率下降。
最终,产业会进入衰退期,市场规模缩小,企业生存面临挑战。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特点1. 阶段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了一个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应对。
了解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实施更加有效的战略和政策。
2. 不同速度不同产业的生命周期长度和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些产业可能会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增长期,而其他产业可能会迅速进入成熟期。
这取决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其他外部因素。
3. 影响因素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创新、竞争程度、政府政策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和制定相关策略至关重要。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实际应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做出决策和规划。
1. 企业战略对于企业来说,了解所处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可以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战略。
在初创期,企业需要关注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在增长期,企业应加强竞争力,维持增长势头;在成熟期,企业可以考虑寻求新的增长点或探索市场细分;在衰退期,企业可以考虑转型或退出市场。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厂商(产品)的生命周期斯蒂格勒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新古典的企业理论,厂商通过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可以实现最优的经济结果,为什么有些厂商不专业化生产生产几种投入品的一种,后把它卖给另一家厂商?斯蒂格勒以斯密的“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为基础,将厂商的生命周期与专业化和一体化结合了起来做了回答。
答案是当产业组织很小时,即使规模报酬递增,一家厂商专业化于一个行动也无利可图。
专业化厂商可能具有巨大的固定成本。
如果一种产品的需求很小,从而这一产业中所有厂商的加总产出也很小,那么每家厂商就必须自行承担与生产最终产品有关的活动。
如果专业化厂商生产大量产出,每单位的平均固定成本很小。
然而,在一个小行业里,每单位的固定成本很大,因而,如果专业化的厂商要赚得利润,专业化厂商的价格可能会高于自己生产一切的厂商的成本。
随着产业扩张,厂商专业化变得有利可图,因为每单位交易成本下降了。
就是说随着产业的成长,厂商垂直非一体化。
当产业较小时,每家厂商生产生产过程的所有连续阶段,所以所有厂商都是垂直一体化的。
在较大的产业中,每家厂商不再自行从事每一阶段的生产而从专业化厂商处购买服务或产品。
在企业的衰退阶段,企业将回复到与初生阶段类似的发展态势,由于市场规模的大大缩小,企业将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方式进行生产。
垂直一体化与反托拉斯。
通过内部扩张产生的垂直一体化问题通常不在反托拉斯法管辖范围之内,通过合并达成的垂直一体化如果减弱了竞争,将受到反托拉斯法的监督。
垂直约束(部分一体化):为什么使用垂直约束来替代垂直一体化?制造商为什么经常依赖独立厂商而不是自己来销售它们的产品?(蘑菇的例子)因为监督销售点雇员的成本超出了独立厂商的成本。
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雇佣代理人。
以一种委托人不能完全控制的的方式进行一项活动。
制造商和销售商通过合同来销售它们之间的产品。
但是制造商不能完全监督销售商的销售努力。
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特征与战略在导入阶段,项目或者产品被引入市场,企业要用时间和资金向消费者介绍新产品特点和用途,吸引顾客对新产品的注意力。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一、引言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1.初期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5.退出阶段三、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1.初期阶段:手工业2.成长阶段:轻工业3.成熟阶段:纺织服装等4.衰退阶段:劳动密集型制造业5.退出阶段:针纺织业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案例分析1.纺织服装产业2.电子制造业3.玩具制造业4.家具制造业5.食品行业五、结论一、引言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工人占总生产要素的比例高、资本相对少的行业。
其特点是在短期内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出厂产品的价值低,易在国际间实现区位优势。
随着世界各国的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
然而,不同的产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这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进行阐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案例探讨。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和退出阶段五个阶段。
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1. 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大,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市场容易形成垄断,同时资本压力较小。
2. 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创新能力减弱,但技术升级能力强,市场持续扩张,资本压力持续加强。
3. 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资本压力逐渐加强。
同时,产业的技术水平趋于完善,产品升级缓慢,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4. 衰退阶段:在这一阶段,市场饱和,利润率持续下降,产业的技术水平降低,同时产品质量下降。
5. 退出阶段:在这一阶段,市场增长停滞,利润率趋近于零,企业陷入严重亏损状态,迎面而来的是产业淘汰的命运,市场份额逐渐缩小,最终退出市场。
三、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命周期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
4.2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
第一,产业产出增长率较高。
第二,市场需求增长率较快。
第三,产业市场占有率低,产业资产总规模也较小。
第四,利润水平低或亏损。
第五,产业进退壁垒较低。
第六,技术成熟程度较低。
第七,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
第一,产业产出增长率较高。
第二,市场需求增长率较快。
第三,产业市场占有率和资产规模大幅增加。
第四,利润率迅速增长。
第五,产业进退壁垒提高。
第六,技术成熟程度逐渐提高。
第七,生产能力利用率较高。
产业成长期被称为投资机会时期,有时一个产业的成长期还会很长,因此是一个企业进入相关产业的较好时期。
第一,产业产出增长率情况。
第二,市场需求增长率不高。
第三,市场占有率和资产规模较大。
第四,利润水平下降。
第五,产业进退壁垒很高。
第六,技术成熟程度较高。
第七,生产能力利用率较高。
第一,产业产出增长率低。
第二,市场需求增长率下降。
第三,市场占有率和资产规模下降。
第四,利润水平低。
(4)衰退期特征第五,产业进退壁垒较低。
第六,技术老化。
第七,生产能力利用率低。
表4-1 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情况产业生命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产出增长率较高很高不高下降需求增长率较快高速增长不高下降进出壁垒较低提高很高较低竞争者数量较少增多趋于稳定减少技术成熟程度不成熟渐趋稳定已经成熟老化利润水平低或亏损迅速增长下降低或亏损市场占有率较小大幅增加较高下降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较高很高较低影响着产业的投资规模和方向。
揭示了产业演化升级的必然性。
有助于政府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从而有利于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影响着企业的研发行为。
促进企业大力开展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促进企业不断进行竞争战略的调整。
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竞争力
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竞争力1. 引言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一个特定产业在市场上发展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和适应产业生命周期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阶段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策略。
2. 产业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通常情况下,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1 引入期在引入期,一个产业刚刚开始进入市场,产品和技术都还比较新颖。
此时,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提高产品的认可度并获得市场份额。
常见的竞争策略包括不断创新和产品推广,例如提供更好的服务和降低价格。
2.2 成长期在成长期,市场逐渐扩大并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
此时,竞争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实力以保持竞争力。
常见的竞争策略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供应链等。
2.3 成熟期在成熟期,市场规模达到饱和,并且市场增长速度放缓。
此时,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持市场份额并维持盈利能力。
常见的竞争策略包括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2.4 衰退期在衰退期,市场需求逐渐减少,产业开始衰退。
此时,企业需要面对转型或退出业务的问题。
竞争策略取决于企业的资源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
3. 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产业生命周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
在不同的阶段,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市场需求和商业环境都会有所不同。
在引入期,企业面对的竞争主要来自于早期进入市场的企业以及其他正在进入市场的竞争对手。
由于市场尚未完全成熟,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建立竞争优势。
在成长期,市场开始扩大,并且竞争加剧。
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以及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来保持竞争力。
此外,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和良好的顾客关系也是关键。
在成熟期,市场逐渐饱和,企业需要进行战略调整以保持竞争力。
不断创新、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客户体验成为企业取胜的关键因素。
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以应对其策略变化。
行业生命周期
行业生命周期一般地,产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也叫稚嫩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下面分别介绍产业的不同进展阶段的状况。
A初创期在这一阶段,由于新产业刚刚诞生或初建不久,因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创业公司投资于这个新兴的产业,由于初创期产业的创立投资和产品的讨论、开发费用较高,而产品市场需求狭小(由于大众对其尚缺乏了解),销售收入较低,因此这些创业公司财务上可能不但没有盈利,反面普遍亏损。
同时,较高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与较小的市场需求还使这些创业公司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
此外,在初创期里,企业还可能因财务困难而引发破产的危急,因此,这类企业更适合投机者而非投资者。
在初创期后期,随着产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产业便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初创期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
A成长期在这一时期,拥有肯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气的企业渐渐主导市场,这些企业往往是较大的企业,其酱结构比较稳定,因而它们开头定期支付股利并扩大经营。
在成长期,新产业的产品经过广泛宣扬和消费者的试用,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欢迎或偏好,市场需求开头提升,新产业也随之富强起来。
与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供应方面相应地消失了一毓的变化。
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投资于新产业的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进展。
因而新产业消失了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
这种状况的连续将导致生产厂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进展和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日趋饱和。
生产厂商不能单纯地领先扩大生产量,提高市场的份额来增加收入,而必需领先追加生产投资,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和维持企业的生存。
但这种方法只有资本和技术力气雄厚,经营管理有方的企业才能做到。
那些财力与技术较弱,经营不善,或新加入的企业(因产品的成本较高或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则往往被淘汰或被兼并。
因而,这一时期企业的利润虽然增长很快,但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特别大,破产率与合并率相当高。
互联网产业的生命周期和竞争格局分析
互联网产业的生命周期和竞争格局分析互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行业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互联网产业的生命周期和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对互联网产业的生命周期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产业的生命周期1. 初创期互联网产业的初创期是指互联网技术刚刚出现并开始应用于商业领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公司通常是由一些技术专家或创业者创立,他们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来满足用户需求。
初创期的互联网公司通常面临着技术不成熟、市场认可度低、资金不足等问题。
2. 成长期在互联网产业的成长期,互联网公司开始逐渐壮大并获得更多的用户和市场份额。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公司通常会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和用户获取,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黏性。
同时,互联网公司也会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3. 成熟期互联网产业的成熟期是指互联网公司已经建立起稳定的用户基础和市场地位,并且开始实现盈利。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公司通常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用户黏性,并通过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互联网公司也会面临着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等问题。
4. 衰退期互联网产业的衰退期是指互联网公司开始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下滑等问题。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公司通常会面临着技术落后、用户流失、竞争压力等挑战。
一些互联网公司可能会选择退出市场或者进行重组,而一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则可能通过转型来延长生命周期。
二、互联网产业的竞争格局1. 垄断竞争在互联网产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由于市场规模较小,互联网公司通常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公司通常会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推广来争夺用户和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互联网公司的壮大,一些互联网公司可能会形成垄断地位,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2. 激烈竞争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成熟和市场的饱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公司通常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用户体验来争夺用户和市场份额。
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与发展策略
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与发展策略新兴产业涉及许多领域,包括新能源、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虽然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也必须面对生命周期的问题。
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产业从诞生、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
了解生命周期及其规律,对于制定发展策略非常重要。
一、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引入期是指产业刚刚出现,市场处于未完全开发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新兴产业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等工作。
并且,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利润相对较低。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对新兴产业的认可度提高,进入了成长期。
这个阶段的市场需求急剧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投入资金的回报率也随之增加。
此时,企业应该积极拓展市场,增加产品和服务品种。
当市场达到饱和状态,需求增长率降低,并进入了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市场容易出现价格竞争,企业应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维持市场地位。
同时,研究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最后,进入衰退期。
市场需求持续下降,企业利润越来越低。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有应对措施,如申请专利、进一步降低成本、改善管理等。
如果能在这个时期适时转型,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就能在竞争中继续生存。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策略对于新兴产业,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科技投入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除了企业自主研发,还可以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和投资基金等。
2.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潜在客户,从而更好地满足需求。
市场调研的结果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定位和改进提供决策。
3. 品牌传播品牌传播是新兴产业非常重要的一环。
企业需要开展专业的品牌推广,增加企业知名度。
同时,通过与行业会议、展览等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
4. 创新能力创新是新兴产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企业应该持续研发和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研究
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研究
创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创新如何影响产业生命周期的一些主要观点:
1. 引入期:在这个阶段,新的产品或服务刚刚被引入市场,消费者对它们的了解较少。
因此,在这个阶段,创新主要关注的是产品设计、市场定位和消费者教育。
创新可以帮助公司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注意。
2. 成长期:在这个阶段,市场开始接受新产品或服务,需求迅速增长。
创新在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公司还需要通过创新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3. 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市场已经饱和,竞争激烈。
创新在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开发新的市场细分、提供增值服务或推出升级产品。
这些创新可以帮助公司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并提高市场份额。
4. 衰退期:在这个阶段,市场需求开始下降,产品过时。
创新在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寻找新的增长点或转型到其他领域。
公司可以通过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或服务来重新激发市场需求,或者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总之,创新对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满足客户需求并推动市场发展。
同
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来促进产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研究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研究,通过对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分析,探讨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关键因素。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个产业都会经历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退的不同阶段,而企业在不同阶段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战略选择、战略调整以及战略转型等问题,以期为企业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战略指导。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以及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剖析,探讨企业战略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还将结合实证数据,对不同战略选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以下方面的帮助:一是深入理解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二是掌握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企业战略的选择、调整与转型策略;三是了解不同战略选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用于理解产业从兴起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
产业生命周期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对产业内的企业和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在导入期,新产业刚刚兴起,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
此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以确立自身的市场地位。
由于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接受度低,企业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在导入期,企业需要采取探索性战略,积极寻找市场机会,建立技术壁垒,形成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生命周期
厂商(产品)的生命周期
斯蒂格勒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新古典的企业理论,厂商通过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可以实现最优的经济结果,为什么有些厂商不专业化生产生产几种投入品的一种,后把它卖给另一家厂商?
斯蒂格勒以斯密的“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为基础,将厂商的生命周期与专业化和一体化结合了起来做了回答。
答案是当产业组织很小时,即使规模报酬递增,一家厂商专业化于一个行动也无利可图。
专业化厂商可能具有巨大的固定成本。
如果一种产品的需求很小,从而这一产业中所有厂商的加总产出也很小,那么每家厂商就必须自行承担与生产最终产品有关的活动。
如果专业化厂商生产大量产出,每单位的平均固定成本很小。
然而,在一个小行业里,每单位的固定成本很大,因而,如果专业化的厂商要赚得利润,专业化厂商的价格可能会高于自己生产一切的厂商的成本。
随着产业扩张,厂商专业化变得有利可图,因为每单位交易成本下降了。
就是说随着产业的成长,厂商垂直非一体化。
当产业较小时,每家厂商生产生产过程的所有连续阶段,所以所有厂商都是垂直一体化的。
在较大的产业中,每家厂商不再自行从事每一阶段的生产而从专业化厂商处购买服务或产品。
在企业的衰退阶段,企业将回复到与初生阶段类似的发展态势,由于市场规模的大大缩小,企业将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方式进行生产。
垂直一体化与反托拉斯。
通过内部扩张产生的垂直一体化问题通常不在反托拉斯法管辖范围之内,通过合并达成的垂直一体化如果减弱了竞争,将受到反托拉斯法的监督。
垂直约束(部分一体化):
为什么使用垂直约束来替代垂直一体化?制造商为什么经常依赖独立厂商而不是自己来销售它们的产品?(蘑菇的例子)因为监督销售点雇员的成本超出了独立厂商的成本。
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雇佣代理人。
以一种委托人不能完全控制的的方式进行一项活动。
制造商和销售商通过合同来销售它们之间的产品。
但是制造商不能完全监督销售商的销售努力。
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特征与战略
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客户战略早期的客户可能
会试用某些产品
并接受某些不可
靠性,需要解释
产品特征客户迅速增加;
质量和可靠性非
常重要,强化信
用管理职能
大众市场
少量新产品或服
务的试验,品牌
转移
客户非常了解产
品,主要根据价
格选择产品
研发战略新产品开发,建
立技术能力,强
调必要的、基本
的功能,核心技
术不够明确核心技术初步形
成,改进产品功
能与质量,设计
标准化
稳定现有产品,
增加附加功能,
着眼新产品、新
技术开发
改进现有产品的
外观,及时引入
新产品,着眼解
决新产品引入中
的技术问题
产业链和竞争重点垂直一体化;寻
求目标市场,研
垂直一体化;寻
求市场主导地
垂直分离;维持
市场份额很难;
垂直一体化;成
本控制尤其重要
发与生产尤其重要位;重视竞争对
手的反应;营销
支出增加
寻求降低成本
市场营销战略高价格,但可能
亏损销售量和利润增
加,价格可能下
降;抢占主导市
场
增加投资、增加
分销商;加强售
后服务和广告营
销
价格竞争和低增
长可能减少赢
利,需要大幅度
降低成本
市场特点先驱厂商进入
市场需求不明厂商数量增加,
进入活跃,市场
需求迅速增加,
需求大于供给
市场需求饱和,
生产能力大于市
场需求,兼并频
繁,厂商数量减
少、规模扩大
市场需求减少,
厂商转产或退出
竞争者战略对新产品非常关
注;尝试生产新
产品市场进入;试图
模仿、革新和追
加投资
竞争集中于广
告、品牌和质量
方面;产品变化
少、产品本身差
异小
竞争主要集中于
价格;某些企业
退出该产业
在导入阶段,项目或者产品被引入市场,企业要用时间和资金向消费者介绍新产品特点和用途,吸引顾客对新产品的注意力。
厂商使用不同的投入、不同的生产工艺和不同的设计进行试生产,产品往往是非标准化的。
因此,在此阶段,厂商不易决定最优的区位、生产规模和价格,而且,在这一阶段,各供应商产品差异相当大,相当多的企业在这一阶段会遭受损失甚至失败。
在成长阶段,新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后,销售量和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厂商数量迅速增多,由于新产品创造除了新需求或者已经替代了过去的老产品,所以新产品的市场空间相当大。
销售的爆炸性增长带来高额赢利。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必然会不断扩张。
在这个阶段后期,销售和生产能力之间的缺口逐渐消失,产品逐渐标准化,企业作出生产和区位决策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少,需求的价格弹性——无论对产业总量还是对单个厂商的产出来说都将增大。
在成熟阶段,经过成长阶段的末期,到成熟阶段的初期,大多数顾客已经熟悉产品,销售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产业规模达到顶峰,产业生产能力开始进一步滑落。
这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往往只有少数几家大企业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进行竞争,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往往只有少数大企业在产品和质量上进行竞争,产业中大量中小企业可能成为大企业供应销售或服务系统的一部分。
往往只有少数几家大企业在产品和质量上进行竞争,产业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可能成为大企业供应、销售或服务系统的一部分。
此时,虽然行业的成长率降低了,但行业的绝对销售额却相当之高。
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关键是对大量生产和营销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这就要求企业在研究、广告、生产和营销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协作,利用商标、广告和产品的小改小革,强化产品差异。
在此期间,产品的价格弹性仍然很高,价格竞争上升到主导地位,迫使厂商在减少生产成本方面下大力气。
当产品满足市场上绝大多数需求时,增长率开始降低,并且进入成熟阶段末期。
这时,尽管增长有所减缓,但新的竞争者可能还在进入该市场,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间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市场逐渐变成立更小的碎片——市场份额变得支离破碎,于是产业进入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替代产品的开发为新产品开创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新的产品至少会部分
替代现有产品,随着新产品的引入,老企业的增长前景每况愈下,技术突破或新市场开发可以使产业发生蜕变,在此不如导入期和成长期,避免衰退。
避免衰退的而进入蜕变期的例子是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是在真空管和晶体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即创新为集成电路,进而发展为微处理器。
经验表明,一个具有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的产业,导入阶段的增长率约为每年1—3%,成长阶段的增长率为8%—30%,成熟阶段为4%—6%,而衰退阶段则在2—10%的范围内波动。
运用产业生命周期要注意区分经济周期、产业周期与产品周期。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的波动过程,表现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或经济衰退。
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产业的规模会伴随国民经济的变动而发生增长、衰退、重新增长和再次衰退的过程。
而产业生命周期,则是某个特定产业的长期变动过程。
资料来源:引自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2001,p65。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综合上面的利弊,一体化的好处还体现在:
1、降低交易成本
可具体分为:1)降低由于“套牢”导致的风险和交易成本的上升。
2)减少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例如一家厂商需要一台机器,但是他不能监督机器的制造,而质量又极其重要,这时,企业自己来生产是有利可图的。
3)获得有关交易的信息。
4)广泛协调,比如铁路,对于支线交通非常依赖,如果每条支线都自己定价,那么将导致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技术条件不是必须的。
我们常常把一体化归结为生产环节上的不可分性,比如一家自己生产铸铁的钢厂,融化的铸铁直接进入炼钢炉,一家厂商不一定必须既生产铸铁又生产钢材,尽管将铸铁冷却后再运到炼钢炉重新加热是低效的,但两家厂商可以相互毗邻而设。
但是由于铸铁生产和钢材生产是如此相互关联,以至于如果
设立两家独立厂商,可能会存在机会主义。
因此,当不同阶段的生产工艺紧密关联时,经常会出现垂直一体化。
2、保障供应的一体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常见的就是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障供应而与农产品原料生产者定立和约,或者自己独立进行生产,也就是一体化方式或准一体化方式。
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生产总成本的比较。
鲜奶,由于有保鲜问题。
3、消除外部性的一体化
4、避免政府干预的一体化
主要是避免政府价格控制
例如,美国政府在二战以后对钢材价格进行了几次控制,这时,企业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不便,自己购买钢厂来生产原料也是一种方式。
5、增加垄断利润的一体化
垄断性生产
6、消除垄断力量的一体化
如果只有一家厂生产你所需要的一种原料或产品。
那家厂向你收取垄断高价,你必须衡量是否采取后向一体化的方式来自己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