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6.4 数列求和精品教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6.4 数列求和精品教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6.4 数列求和精品教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考纲解读】1.掌握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基本公式及注意事项.2.理解并能运用数列求和的其他常见方法.【考点预测】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1.数列是历年来高考重点内容之一, 在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中均有可能出现,一般考查一个大题一个小题,难度中低高都有,在解答题中,经常与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相结合,在考查数列知识的同时,又考查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等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xx年的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结合,或在选择题、填空题中继续搞创新,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要点梳理】【例题精析】考点一公式法与分组求数列的和例1.求11111,2,3,,(),2482nn 前n项和.【变式训练】1.(xx年高考重庆卷文科11)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前4项和考点二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例2.(xx 年高考山东卷文科18)已知等差数列满足:,.的前n 项和为.(Ⅰ)求 及;(Ⅱ)令(),求数列的前n 项和.【变式训练】2.计算11111447710(32)(31)n n ++++⨯⨯⨯-+= . 考点三 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例3.(xx 年高考浙江卷文科19)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n ∈N ﹡,数列{b n }满足a n =4log 2b n +3,n ∈N ﹡.(1)求a n ,b n ;(2)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T n .【变式训练】3. (山东省济南市xx 年2月高三定时练习)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若(1,2,3,),n n n n c a b n T =⋅=…为数列的前项和,求【易错专区】问题: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例. (xx 年高考江西卷理科16)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的最大值为8.(1)确定常数k ,求a n ;(2)求数列的前n 项和T n 。

2021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2021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2021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我们对于教学设计的结构安排最终还是要以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任务以及实际班级学情为准绳,这需要我们要灵活地理解和处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针对不同的课型做出多样化的安排。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1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1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数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了解虚数产生历史过程;2.理解并掌握虚数单位的定义及性质;3.掌握复数的定义及复数的分类.教学重点虚数单位的定义、性质及复数的分类.教学难点虚数单位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原始社会,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记数的符号,进而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

自然数的全体构成自然数集.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正负数以及表示没有的零,这样将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有些量与量之间的比值,如用正方形的边长去度量它的对角线所得的结果,无法用有理数表示,为解决这种矛盾,人们又引进了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合并在一起,构成实数集.数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推动着,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时刻离不开的科学语言和工具.二、新课教学(一)虚数的产生我们知道,在实数范围内,解方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才能解决.对于复数 (a、b都是实数)来说,当时,就是实数;当时叫虚数,当时,叫做纯虚数.可是,历引进虚数,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历是如何引进虚数的呢?16世纪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1501—1576)在1545年发表的《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被后人称之为“卡当公式”.他是第一个把负数的平方根写到公式中的数学家,并且在讨论是否可能把10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时,他把答案写成,尽管他认为和这两个表示式是没有意义的、想象的、虚无飘渺的,但他还是把10分成了两部分,并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给出“虚数”这一名称的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他在《几何学》(1637年发表)中使“虚的数’‘与“实的数”相对应,从此,虚数才流传开来.数系中发现一颗新星——虚数,于是引起了数学界的一片困惑,很多大数学家都不承认虚数.德国数学家菜不尼茨(1664—1716)在1702年说:“虚数是神灵遁迹的精微而奇异的隐避所,它大概是存在和虚妄两界中的两栖物”.瑞士数学大师欧拉(1707—1783)说:“一切形如,习的数学式子都是不可能有的,想象的数,因为它们所表示的是负数的平方根.对于这类数,我们只能断言,它们既不是什么都不是,也不比什么都不是多些什么,更不比什么都不是少些什么,它们纯属虚幻.”然而,真理性的东西一定可以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最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法国数学家达兰贝尔(.1717—1783)在 1747年指出,如果按照多项式的四则运算规则对虚数进行运算,那么它的结果总是的形式(a、b都是实数)(说明:现行教科书中没有使用记号而使用).法国数学家棣莫佛(1667—1754)在1730年发现公式了,这就是的探莫佛定理.欧拉在1748年发现了有名的关系式,并且是他在《微分公式》(1777年)一文中第一次用i来表示-1的平方根,首创了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虚数”实际上不是想象出来的,而它是确实存在的.挪威的测量学家未塞尔(1745—1818)在1779年试图给于这种虚数以直观的几何解释,并首先发表其作法,然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在1806年公布了虚数的图象表示法,即所有实数能用一条数轴表示,同样,虚数也能用一个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上取对应实数a的点A,纵轴上取对应实数b的点B,并过这两点引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它们的交点C 就表示复数 .象这样,由各点都对应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后来又称“高斯平面”.高斯在1831年,用实数组(a,b)代表复数,并建立了复数的某些运算,使得复数的某些运算也象实数一样地“代数化”.他又在1832年第一次提出了“复数”这个名词,还将表示平面上同一点的两种不同方法——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加以综合.统一于表示同一复数的代数式和三角式两种形式中,并把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对应,扩展为平面上的点与复数—一对应.高斯不仅把复数看作平面上的点,而且还看作是一种向量,并利用复数与向量之间—一对应的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至此,复数理论才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建立起来了.经过许多数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深刻探讨并发展了复数理论,才使得在数学领域游荡了200年的幽灵——虚数揭去了神秘的面纱,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原来虚数不虚呵.虚数成为了数系大家庭中一员,从而实数集才扩充到了复数集.( )的数叫复数,常用一个字母z表示,即 ( )( )叫复数的代数形式;都有 ;( )的实部记作 ;b叫复数 ( )的虚部,用表示;(2) (4) (5)(7) (8)10( )当时z是实数,当时,z是虚数.例2. ( )取什么值时,复数是( )(1) 实数 (2) 纯虚数 (3) 零解:∵ ,∴ ,(1)z为实数,则解得:或(2) z为实数,则解得:(3)z为零,则解得:2021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概念发展的过程和动力;(2)了解引进虚数单位i的必要性和作用;理解i的性质.(3)正确对复数进行分类,掌握数集之间的从属关系;(4)了解数系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到实数再到复数扩充的基本思想.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首先简明扼要地对已经学过的数集因生产与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扩充的过程作了概括;然后说明,数集的每一次扩充,对数学学科本身来说,也解决了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不是永远可以实施的矛盾,使得某些代数方程在新的数集中能够有解。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3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3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

第3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试要求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知 识 梳 理1.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 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平行关系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 a ∥ba ∥αα∥β相交关系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 a ∩b =Aa ∩α=Aα∩β=l独有关系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a ,b 是异面直线a ⊂α3.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2)范围:⎝⎛⎦⎥⎤0,π2.[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空间中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异面直线的判定:经过平面内一点和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互为异面直线.3.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归结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时,容易忽视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可能等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能等于其补角.诊 断 自 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 ,就说α,β相交于过A 点的任意一条直线.( ) (2)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4)若直线a 不平行于平面α,且a ⊄α,则α内的所有直线与a 异面.( )解析 (1)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故错误.(3)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相交或重合,故错误.(4)由于a 不平行于平面α,且a ⊄α,则a 与平面α相交,故平面α内有与a 相交的直线,故错误.答案 (1)× (2)√ (3)× (4)×2.(新教材必修第二册P147例1改编)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3,AD =4,AA 1=2,则异面直线AC 和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8525B.455C.855D.4525解析 如图,连接AD 1,CD 1,则∠D 1AC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AC 和BC 1所成的角,易知AC =5,AD 1=25,CD 1=13,由余弦定理得cos ∠D 1AC =AD 21+AC 2-CD 212AD 1·AC =8525.答案 A3.(老教材必修2P45例2改编)已知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顺次连接四边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 )A.梯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解析如图所示,易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因为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EF∥AC,又FG∥BD,所以∠EFG或其补角为AC与BD所成的角,而AC与BD所成的角为90°,所以∠EFG =90°,故四边形EFGH为矩形.答案 B4.(2019·贵阳调研)α是一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A是一个点,若m⊄α,n⊂α,且A∈m,A∈α,则m,n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 )A.垂直B.相交C.异面D.平行解析依题意,m∩α=A,n⊂α,∴m与n异面或相交(垂直是相交的特例),一定不平行. 答案 D5. (2020·重庆一中月考)如图,α∩β=l,A,B∈α,C∈β,且C∉l,直线AB∩l=M,过A,B,C三点的平面记作γ,则γ与β的交线必通过( )A.点AB.点BC.点C但不过点MD.点C和点M解析∵AB⊂γ,M∈AB,∴M∈γ.又α∩β=l,M∈l,∴M∈β.根据公理3可知,M在γ与β的交线上.同理可知,点C也在γ与β的交线上.答案 D6.(一题多解)(2017·全国Ⅰ卷)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解析 法一 对于选项B ,如图(1)所示,连接CD ,因为AB ∥CD ,M ,Q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所以MQ ∥CD ,所以AB ∥MQ ,又AB ⊄平面MNQ ,MQ ⊂平面MNQ ,所以AB ∥平面MNQ .同理可证选项C ,D 中均有AB ∥平面MNQ .因此A 项中直线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图(1) 图(2)法二 对于选项A ,其中O 为BC 的中点(如图(2)所示),连接OQ ,则OQ ∥AB ,因为OQ 与平面MNQ 有交点,所以AB 与平面MNQ 有交点,即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答案 A考点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例1】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 ,H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CG =13BC ,CH =13DC .求证:(1)E ,F ,G ,H 四点共面; (2)三直线FH ,EG ,AC 共点. 证明 (1)连接EF ,GH ,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EF ∥BD .又CG =13BC ,CH =13DC ,∴GH ∥BD ,∴EF ∥GH , ∴E ,F ,G ,H 四点共面.(2)易知FH 与直线AC 不平行,但共面, ∴设FH ∩AC =M ,∴M ∈平面EFHG ,M ∈平面ABC . 又平面EFHG ∩平面ABC =EG , ∴M ∈EG .∴FH ,EG ,AC 共点.规律方法 1.证明点或线共面问题的两种方法:(1)首先由所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其余的线(或点)在这个平面内;(2)将所有条件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平面,再证两平面重合.2.证明点共线问题的两种方法:(1)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他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2)直接证明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特定直线(如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3.证明线共点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证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其他直线经过该点. 【训练1】 如图,平面ABEF ⊥平面ABCD ,四边形ABEF 与四边形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 =∠FAB =90°,BC ∥AD 且BC =12AD ,BE ∥AF 且BE =12AF ,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 (2)判断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1)证明 由已知FG =GA ,FH =HD , 可得GH 綉12AD ,又BC 綉12AD ,所以GH 綉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解 C ,D ,E ,F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 因为BE 綉12AF ,G 为FA 的中点,所以BE 綉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 ∥BG . 由(1)知BG 綉CH ,所以EF ∥CH ,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 ∈FH ,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考点二 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例2】 (1)(一题多解)若直线l 1和l 2是异面直线,l 1在平面α内,l 2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l 与l 1,l 2都不相交 B.l 与l 1,l 2都相交C.l 至多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D.l 至少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2)在图中,G ,N ,M ,H 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 ,MN 是异面直线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解析 (1)法一 由于l 与直线l 1,l 2分别共面,故直线l 与l 1,l 2要么都不相交,要么至少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若l ∥l 1,l ∥l 2,则l 1∥l 2,这与l 1,l 2是异面直线矛盾.故l 至少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法二 如图(1),l 1与l 2是异面直线,l 1与l 平行,l 2与l 相交,故A ,B 不正确;如图(2),l 1与l 2是异面直线,l 1,l 2都与l 相交,故C 不正确.(2)图①中,直线GH ∥MN ;图②中,G ,H ,N 三点共面,但M ∉平面GHN ,N ∉GH ,因此直线GH 与MN 异面; 图③中,连接MG ,GM ∥HN ,因此GH 与MN 共面; 图④中,G ,M ,N 共面,但H ∉平面GMN ,G ∉MN , 因此GH 与MN 异面.所以在图②④中,GH 与MN 异面. 答案 (1)D (2)②④规律方法 1.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1)反证法:先假设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即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由假设出发,经过严格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肯定两条直线异面.(2)定理:平面外一点A 与平面内一点B 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要注意几何模型的选取,常借助正方体为模型,以正方体为主线直观感知并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训练2】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棱C 1D 1,C 1C 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 与CC 1是相交直线; ②直线AM 与BN 是平行直线; ③直线BN 与MB 1是异面直线; ④直线AM 与DD 1是异面直线. 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填序号).解析 直线AM 与CC 1是异面直线,直线AM 与BN 也是异面直线,故①②错误. 答案 ③④考点三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 (1)(2019·湘潭二模)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都为2,PA =PC =23,PB =PD ,且∠DAB =60°,M 是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B 与AP 所成的角为______.(2)(2020·安阳一模)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过O 点作一条直线l 与A 1D 平行,设直线l 与直线OC 1的夹角为θ,则cos θ=________. 解析 (1)如图,连接AC 与BD ,相交于点N ,连接MN ,则MN ∥PA ,所以∠NMB (或∠NMB 的补角)为异面直线MB 与AP 所成的角, 在△MNB 中,由题意得NB =1,MN =3,BN ⊥MN ,则tan ∠NMB =NBMN =33,∴∠NMB =30°,故答案为30°.(2)如图所示,设正方体的表面ABB 1A 1的中心为P ,容易证明OP ∥A 1D ,所以直线l 即为直线OP ,角θ即∠POC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OP =12A 1D =2, OC 1=6,PC 1=6,则cos ∠POC 1=2+6-62×2×6=123=36.答案 (1)30° (2)36规律方法 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 (1)作角——用平移法找(或作)出符合题意的角;(2)求角——转化为求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角的大小.【训练3】 (一题多解)(2018·全国Ⅱ卷)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3,则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5B.56C.55D.22解析 法一 如图,连接BD 1,交DB 1于O ,取AB 的中点M ,连接DM ,OM .易知O 为BD 1的中点,所以AD 1∥OM ,则∠MOD 为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或其补角.因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3,AD 1=AD 2+DD 21=2, DM =AD 2+⎝ ⎛⎭⎪⎫12AB 2=52,DB 1=AB 2+AD 2+DD 21=5.所以OM =12AD 1=1,OD =12DB 1=52,于是在△DMO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MOD=——12+⎝ ⎛⎭⎪⎫522-⎝ ⎛⎭⎪⎫5222×1×52=55,即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法二 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条件可知D (0,0,0),A (1,0,0),D 1(0,0,3),B 1(1,1,3),所以AD 1→=(-1,0,3),DB 1→=(1,1,3).则cos 〈AD 1→,DB 1→〉=AD 1→·DB 1→|AD 1→|·|DB 1→|=225=55,即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答案 C赢得高分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此平面与几何体的交集叫做这个几何体的截面.截面问题涉及线、面位置关系,点线共面、线共点等问题,综合性较强,常做为压轴题出现.【典例】 (2018·全国Ⅰ卷)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334B.233C.324D.32解析 如图,依题意,平面α与棱BA ,BC ,BB 1所在直线所成角都相等,容易得到平面AB 1C 符合题意,进而所有平行于平面AB 1C 的平面均符合题意.由对称性,知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心的截面面积应取最大值,此时截面为正六边形EFGHIJ .正六边形EFGHIJ 的边长为22,将该正六边形分成6个边长为22的正三角形.故其面积为6×34×⎝⎛⎭⎪⎫222=334.答案 A思维升华作出截面的关键是找到截线,作出截线的主要根据有:(1)确定平面的条件;(2)三线共点的条件;(3)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训练】已知球O是正三棱锥(底面为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中心)A-BCD的外接球,BC=3,AB=23,点E在线段BD上,且BD=3BE,过点E作球O的截面,则所得的截面中面积最小的截面圆的面积是______.解析如图,设△BDC的中心为O1,球O的半径为R,连接AO1,O1D,OD,O1E,OE,则O1D=3sin 60°×23=3,AO1=AD2-DO21=3,在Rt△OO1D中,R2=3+(3-R)2,解得R=2,∵BD=3BE,DE=2,在△DEO1中,O1E=3+4-2×3×2cos 30°=1,∴OE=O1E2+OO21=2,过点E作球O的截面,当截面与OE垂直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22-(2)2=2,面积为2π.答案2π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说法: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共面;②三条平行直线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确定1个或3个平面.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A.①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显然命题①正确.由于三棱柱的三条平行棱不共面,②错.命题③中,两个平面重合或相交,③错.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确定1个或3个平面,则命题④正确.答案 B2.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平行于直线a,那么c与b( )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解析由已知得直线c与b可能为异面直线也可能为相交直线,但不可能为平行直线,若b∥c,则a∥b,与已知a,b为异面直线相矛盾.答案 C3.(2020·福州月考)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1C与EF所成角的大小为( )A.30°B.45°C.60°D.90°解析连接B1D1,D1C,则B1D1∥EF,故∠D1B1C或其补角为所求的角.又B1D1=B1C=D1C,∴∠D1B1C =60°.答案 C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存在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②过空间一点,一定能作一个平面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③若△ABC在平面α外,它的三条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α于P,Q,R,则P,Q,R三点共线;④若三条直线a,b,c互相平行且分别交直线l于A,B,C三点,则这四条直线共面;⑤空间中不共面的五个点一定能确定10个平面.A.1B.2C.3D.4解析①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移到平面外,且平移后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异面且与该平面平行,故正确;②当点在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时,这个平面不存在,故不正确;在③中,因为P,Q,R三点既在平面ABC上,又在平面α上,所以这三点必在平面ABC 与α的交线上,即P,Q,R三点共线,故③正确;在④中,因为a∥b,所以a与b确定一个平面α,而l上有A,B两点在该平面内,所以l⊂α,即a,b,l三线共面于α;同理a,c,l三线也共面,不妨设为β,而α,β有两条公共的直线a,l,所以α与β重合,故这些直线共面,故④正确;在⑤中,不妨设其中四点共面,则它们最多只能确定7个平面,故⑤错.答案 C5.在如图所示的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1B,AD的中点,则直线BF与平面AD1E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但不垂直C.垂直D.异面解析如图,取AD1的中点O,连接OE,OF,则OF平行且等于BE,∴四边形BFOE是平行四边形,∴BF∥OE,∵BF⊄平面AD1E,OE⊂平面AD1E,∴BF∥平面AD1E.答案 A二、填空题6.正方体AC1中,与面ABCD的对角线AC异面的棱有________条.解析如图,在正方体AC1中,与面ABCD的对角线AC异面的棱有BB1,DD1,A1B1,A1D1,D1C1,B1C1,共6条.答案 67.如图,已知圆柱的轴截面ABB1A1是正方形,C是圆柱下底面弧AB的中点,C1是圆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解析取圆柱下底面弧AB的另一中点D,连接C1D,AD,因为C是圆柱下底面弧AB的中点,所以AD∥BC,所以直线AC1与AD所成角等于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角.因为C1是圆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点,所以C1D⊥圆柱下底面,所以C1D⊥AD,因为圆柱的轴截面ABB1A1是正方形,所以C1D=2AD,所以直线AC1与A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所以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答案 28.(2020·西安模拟)如图是正四面体的平面展开图,G,H,M,N分别为DE,BE,EF,EC的中点,在这个正四面体中,①GH与EF平行;②BD与MN为异面直线;③GH与MN成60°角;④DE 与MN垂直.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还原成正四面体A-DEF,其中H与N重合,A,B,C三点重合.易知GH与EF异面,BD与MN异面.又△GMH为等边三角形,∴GH与MN成60°角,易证DE⊥AF,MN∥AF,∴MN⊥DE.因此正确的序号是②③④.答案②③④三、解答题9.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H为直线B1D与平面ACD1的交点.求证:D1,H,O三点共线.证明如图,连接BD,B1D1,则BD∩AC=O,∵BB1綉DD1,∴四边形BB1D1D为平行四边形.又H∈B1D,B1D⊂平面BB1D1D,则H∈平面BB1D1D,∵平面ACD1∩平面BB1D1D=OD1,∴H∈OD1.故D1,H,O三点共线.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直线AC与A1D所成角的大小;(2)若E,F分别为AB,AD的中点,求直线A1C1与EF所成角的大小.解(1)如图,连接B1C,AB1,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易知A1D∥B1C,从而B1C与AC所成的角就是AC与A1D所成的角.因为AB1=AC=B1C,所以∠B 1CA =60°.即直线A 1D 与AC 所成的角为60°.(2)连接BD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C ⊥BD ,AC ∥A 1C 1, 因为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 所以EF ∥BD ,所以EF ⊥AC . 所以EF ⊥A 1C 1.即直线A 1C 1与EF 所成的角为90°.B 级 能力提升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α∩平面ABCD =m ,α∩平面AB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32B.22C.33D.13解析 如图所示,设平面CB 1D 1∩平面ABCD =m 1,∵α∥平面CB 1D 1,则m 1∥m , 又∵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 平面CB 1D 1∩平面A 1B 1C 1D 1 =B 1D 1,∴B 1D 1∥m 1, ∴B 1D 1∥m ,同理可得CD 1∥n .故m ,n 所成角的大小与B 1D 1,CD 1所成角的大小相等, 即∠CD 1B 1的大小.又∵B 1C =B 1D 1=CD 1(均为面对角线), ∴∠CD 1B 1=π3,得sin ∠CD 1B 1=32,故选A. 答案 A12.(2019·江西百所名校模拟)已知△ABC 的边长都为2,在边AB 上任取一点D ,沿CD 将△BCD 折起,使平面BCD ⊥平面ACD .在平面BCD 内过点B 作BP ⊥平面ACD ,垂足为P ,那么随着点D 的变化,点P 的轨迹长度为( ) A.π6B.π3C.2π3D.π解析 由题意知,平面BCD ⊥平面ACD ,且BP ⊥平面ACD ,那么随着点D 的变化,BP ⊥CD 始终成立,可得在平面ABC 中,BP ⊥CP 始终成立,即得点P 的轨迹是以BC 为直径的圆的一部分,由题知随着点D 的变化,∠BCD 的范围为⎣⎢⎡⎦⎥⎤0,π3,可得点P 的轨迹是以BC 为直径的圆的13,即得点P 的轨迹长度为13×2π×1=2π3.答案 C13.在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若BD ,AC 所成的角为60°,且BD =AC =1,则EF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如图,取BC 的中点O ,连接OE ,OF .因为OE ∥AC ,OF ∥BD ,所以OE 与OF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AC 与BD 所成的角,而AC ,BD 所成角为60°,所以∠EOF =60°或∠EOF =120°.当∠EOF =60°时,EF =OE =OF =12.当∠EOF =120°时,取EF 的中点M ,则OM ⊥EF ,EF =2EM =2×34=32. 答案 12或3214.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OA ⊥底面ABCD ,OA =2,M 为OA 的中点.(1)求四棱锥O -ABCD 的体积;(2)求异面直线OC 与MD 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 (1)由已知可求得正方形ABCD 的面积S =4, 所以四棱锥O -ABCD 的体积V =13×4×2=83.(2)如图,连接AC ,设线段AC 的中点为E ,连接ME ,DE ,又M 为OA 中点,∴ME ∥OC ,则∠EMD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OC 与MD 所成的角,由已知可得DE =2,EM =3,MD =5, ∵(2)2+(3)2=(5)2,即DE 2+EM 2=MD 2, ∴△DEM 为直角三角形,且∠DEM =90°, ∴tan∠EMD =DE EM=23=63. ∴异面直线OC 与M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63. C 级 创新猜想15.(多选题)如图,矩形ABCD 中,AB =2AD ,E 为边AB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A 1DE .若M 为线段A 1C 的中点,则在△ADE 翻折的过程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BM 是定值B.点M 在某个球面上运动C.存在某个位置,使DE ⊥A 1CD.存在某个位置,使MB ∥平面A 1DE解析 取DC 的中点F ,连接MF ,BF ,MF ∥A 1D 且MF =12A 1D ,FB ∥ED 且FB =ED ,所以∠MFB =∠A 1DE ,由余弦定理可得MB 2=MF 2+FB 2-2MF ·FB ·cos ∠MFB 是定值;因为B 是定点,所以M 是在以B 为圆心,MB 为半径的球面上,可得A ,B 正确;由MF ∥A 1D 与FB ∥ED 且MF ∩BF =F 可得平面MBF ∥平面A 1DE ,故D 正确;A 1C 在平面ABCD 中的投影与AC 重合,AC 与DE 不垂直,所以DE 与A 1C 也不垂直,故C 不正确.答案 ABD。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1节直线的方程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1节直线的方程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

第1节 直线的方程考试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知 识 梳 理1.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2)规定: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3)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π). 2.直线的斜率(1)定义: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π2时,其倾斜角α的正切值tan α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通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__α. (2)计算公式:①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k =y 2-y 1x 2-x 1. ②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 =(x ,y )(x ≠0),则直线的斜率k =y x.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 几何条件 方程适用条件 斜截式 纵截距、斜率 y =kx +b 与x 轴不垂直的直线点斜式 过一点、斜率 y -y 0=k (x -x 0) 两点式过两点y -y 1y 2-y 1=x -x 1x 2-x 1与两坐标轴均不垂直的直线截距式 纵、横截距x a +y b =1 不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均不垂直的直线 一般式Ax +By +C =0(A 2+B 2≠0)所有直线[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直线的倾斜角α和斜率k 之间的对应关系:α 0 0<α<π2π2 π2<α<π kk >0 不存在k <02.截距和距离的不同之处“截距”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值,它可正,可负,也可以是零,而“距离”是一个非负数.诊 断 自 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其斜率就越大.( ) (2)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其倾斜角为α.( ) (3)斜率相等的两直线的倾斜角不一定相等.( )(4)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 )解析 (1)当直线的倾斜角α1=135°,α2=45°时,α1>α2,但其对应斜率k 1=-1,k 2=1,k 1<k 2.(2)当直线斜率为tan(-45°)时,其倾斜角为135°. (3)两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其倾斜角一定相等. 答案 (1)× (2)× (3)× (4)√2.(老教材必修2P89B5改编)若过两点A (-m ,6),B (1,3m )的直线的斜率为12,则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3m -61+m =12,解得m =-2,∴A (2,6),∴直线AB 的方程为y -6=12(x -2), 整理得12x -y -18=0. 答案 12x -y -18=03.(老教材必修2P101B2改编)若方程Ax +By +C =0表示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的直线(不与坐标轴重合),则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斜率存在且斜率不为零,所以A ≠0且B ≠0. 答案 A ≠0且B ≠04.(2020·西安调研)直线x -y +1=0的倾斜角为( ) A.30°B.45°C.120°D.150°解析 由题意得,直线y =x +1的斜率为1,设其倾斜角为α,则tan α=1,又0°≤α<180°,故α=45°. 答案 B5.(2020·昆明诊断)已知直线l 经过A (2,1),B (1,m 2)两点(m ∈R ),那么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π)B.⎣⎢⎡⎦⎥⎤0,π4∪⎝ ⎛⎭⎪⎫π2,πC.⎣⎢⎡⎦⎥⎤0,π4D.⎣⎢⎡⎭⎪⎫π4,π2∪⎝ ⎛⎭⎪⎫π2,π解析 直线l 的斜率k =1-m 22-1=1-m 2,因为m ∈R ,所以k ∈(-∞,1],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4∪⎝ ⎛⎭⎪⎫π2,π.答案 B6.(2020·合肥调研)过点(-3,4),在x 轴上的截距为负数,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的直线方程为______.解析 由题设知,横、纵截距均不为0,设直线的方程为x a +y12-a =1,又直线过点(-3,4),从而-3a +412-a =1,解得a =-4或a =9(舍).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4x -y +16=0.答案 4x -y +16=0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典例迁移【例1】 (一题多解)(经典母题)直线l 过点P (1,0),且与以A (2,1),B (0,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法一 设PA 与PB 的倾斜角分别为α,β,直线PA 的斜率是k AP =1,直线PB 的斜率是k BP =-3,当直线l 由PA 变化到与y 轴平行的位置PC 时,它的倾斜角由α增至90°,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当直线l 由PC 变化到PB 的位置时,它的倾斜角由90°增至β,斜率的变化范围是(-∞,-3].故斜率的取值范围是(-∞,-3]∪[1,+∞). 法二 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即kx -y -k =0.∵A ,B 两点在直线l 的两侧或其中一点在直线l 上, ∴(2k -1-k )(-3-k )≤0,即(k -1)(k +3)≥0,解得k ≥1或k ≤- 3.即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3]∪[1,+∞). 答案 (-∞,-3]∪[1,+∞)【迁移1】 若将例1中P (1,0)改为P (-1,0),其他条件不变,求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 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即kx -y +k =0.∵A ,B 两点在直线l 的两侧或其中一点在直线l 上, ∴(2k -1+k )(-3+k )≤0,即(3k -1)(k -3)≤0,解得13≤k ≤ 3.即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3,3. 【迁移2】 若将例1中的B 点坐标改为B (2,-1),其他条件不变,求直线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解 由例1知直线l 的方程kx -y -k =0,∵A ,B 两点在直线l 的两侧或其中一点在直线l 上, ∴(2k -1-k )(2k +1-k )≤0, 即(k -1)(k +1)≤0,解得-1≤k ≤1.即直线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4∪⎣⎢⎡⎭⎪⎫3π4,π.规律方法 1.由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求斜率的取值范围或由斜率的取值范围求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时,常借助正切函数y =tan x 在⎣⎢⎡⎭⎪⎫0,π2∪⎝ ⎛⎭⎪⎫π2,π上的单调性求解,这里特别要注意,正切函数在⎣⎢⎡⎭⎪⎫0,π2∪⎝ ⎛⎭⎪⎫π2,π上并不是单调的.2.过一定点作直线与已知线段相交,求直线斜率范围时,应注意倾斜角为π2时,直线斜率不存在.【训练1】 如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A.k 1<k 2<k 3B.k 3<k 1<k 2C.k 3<k 2<k 1D.k 1<k 3<k 2解析 直线l 1的倾斜角α1是钝角,故k 1<0,直线l 2与l 3的倾斜角α2与α3均为锐角且α2>α3,所以0<k 3<k 2,因此k 1<k 3<k 2. 答案 D考点二 直线方程的求法【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 (1,2),倾斜角α的正弦值为45;(2)(一题多解)经过点P (2,3),并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3)经过两条直线l 1:x +y =2,l 2:2x -y =1的交点,且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v =(-3,2). 解 (1)由题可知sin α=45,则tan α=±43,∵直线l 经过点P (1,2),∴直线l 的方程为y -2=±43(x -1),即y =±43(x -1)+2,整理得4x -3y +2=0或4x +3y -10=0.(2)法一 ①当截距为0时,直线l 过点(0,0),(2,3), 则直线l 的斜率为k =3-02-0=32,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32x ,即3x -2y =0.②当截距不为0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a=1. 因为直线l 过点P (2,3),所以2a +3a=1,所以a =5.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y -5=0.综上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3x -2y =0或x +y -5=0. 法二 由题意可知所求直线斜率存在, 则可设y -3=k (x -2),且k ≠0.令x =0,得y =-2k +3.令y =0,得x =-3k+2.于是-2k +3=-3k +2,解得k =32或k =-1.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32(x -2)或y -3=-(x -2),即直线l 的方程为3x -2y =0或x +y -5=0.(3)联立⎩⎪⎨⎪⎧x +y =2,2x -y =1,得x =1,y =1,∴直线过点(1,1),∵直线的方向向量v =(-3,2), ∴直线的斜率k =-23.则直线的方程为y -1=-23(x -1),即2x +3y -5=0.规律方法 1.在求直线方程时,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2.对于点斜式、截距式方程使用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若采用点斜式,应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若采用截距式,应判断截距是否为零).【训练2】 (1)求经过点B (3,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线方程; (2)求经过点A (-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 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 解 (1)由题意可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 又过点(3,4),由点斜式得y -4=±(x -3).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7=0.(2)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 2a +y a =1,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a =-12,所以直线方程为x +2y +1=0;当直线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y =kx ,则-5k =2,解得k=-25,所以直线方程为y =-25x ,即2x +5y =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 +5y =0或x +2y +1=0.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多维探究角度1 直线过定点问题【例3-1】 已知k ∈R ,写出以下动直线所过的定点坐标: (1)若直线方程为y =kx +3,则直线过定点________; (2)若直线方程为y =kx +3k ,则直线过定点________; (3)若直线方程为x =ky +3,则直线过定点________. 解析 (1)当x =0时,y =3,所以直线过定点(0,3). (2)直线方程可化为y =k (x +3),故直线过定点(-3,0). (3)当y =0时,x =3,所以直线过定点(3,0). 答案 (1)(0,3) (2)(-3,0) (3)(3,0)规律方法 1.直线过定点问题,可以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得出直线过的定点坐标. 2.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可看作直线系方程,这时要能够整理成过定点的直线系,即能够看出“动中有定”.角度2 与直线方程有关的多边形面积的最值问题【例3-2】 已知直线l 1:ax -2y =2a -4,l 2:2x +a 2y =2a 2+4,当0<a <2时,直线l 1,l 2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四边形,当四边形的面积最小时,实数a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 1,l 2恒过定点P (2,2),直线l 1的纵截距为2-a ,直线l 2的横截距为a 2+2,所以四边形的面积S =12×2(2-a )+12×2(a 2+2)=a 2-a +4=⎝ ⎛⎭⎪⎫a -122+154,又0<a <2,所以当a =12时,面积最小.答案 12规律方法 1.求解与直线方程有关的面积问题,应根据直线方程求解相应坐标或者相关长度,进而求得多边形面积.2.求参数值或范围.注意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坐标适合直线的方程,再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或基本不等式求解.【训练3】 已知直线l :kx -y +1+2k =0(k ∈R ). (1)证明:直线l 过定点;(2)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于A ,交y 轴正半轴于B ,△AOB 的面积为S (O 为坐标原点),求S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1)证明 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k (x +2)+(1-y )=0,令⎩⎪⎨⎪⎧x +2=0,1-y =0,解得⎩⎪⎨⎪⎧x =-2,y =1. ∴无论k 取何值,直线总经过定点(-2,1).(2)解 由方程知,当k ≠0时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 k,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k ,要使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必须有⎩⎪⎨⎪⎧-1+2k k ≤-2,1+2k ≥1,解得k >0; 当k =0时,直线为y =1,符合题意,故k 的取值范围是[0,+∞). (3)解 由题意可知k ≠0,再由l 的方程,得A ⎝⎛⎭⎪⎫-1+2k k,0,B (0,1+2k ).依题意得⎩⎪⎨⎪⎧-1+2k k <0,1+2k >0,解得k >0. ∵S =12·|OA |·|OB |=12·⎪⎪⎪⎪⎪⎪1+2k k ·|1+2k |=12·(1+2k )2k =12⎝⎛⎭⎪⎫4k +1k +4≥12×(2×2+4)=4, “=”成立的条件是k >0且4k =1k ,即k =12,∴S min =4,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4=0.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20·安阳模拟)若平面内三点A (1,-a ),B (2,a 2),C (3,a 3)共线,则a =( ) A.1±2或0 B.2-52或0 C.2±52D.2+52或0解析 由题意知k AB =k AC ,即a 2+a 2-1=a 3+a3-1,即a (a 2-2a -1)=0,解得a =0或a =1± 2.答案 A2.(2020·广东七校联考)若过点P (1-a ,1+a )和Q (3,2a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2,1) B.(-1,2)C.(-∞,0)D.(-∞,-2)∪(1,+∞)解析 由题意知2a -1-a 3-1+a <0,即a -12+a <0,解得-2<a <1.答案 A3.(2020·福建六校联考)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ax +y +b =0和直线l 2:bx +y +a =0有可能是( )解析 当a >0,b >0时,-a <0,-b <0,结合选项知B 符合,其他均不符合. 答案 B4.(2020·成都诊断)过点(2,1),且倾斜角比直线y =-x -1的倾斜角小π4的直线方程是( ) A.x =2 B.y =1 C.x =1D.y =2解析 直线y =-x -1的倾斜角为3π4,则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π2,故所求直线斜率不存在,又直线过点(2,1),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x =2. 答案 A5.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3,在y 轴上的截距为另一条直线x -2y -4=0的斜率的倒数,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y =3x +2 B.y =3x -2 C.y =3x +12D.y =-3x +2解析 因为直线x -2y -4=0的斜率为12,所以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3x +2.答案 A6.(2020·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a sin x -b cos x (a ≠0,b ≠0),若f ⎝ ⎛⎭⎪⎫π4-x =f ⎝⎛⎭⎪⎫π4+x ,则直线ax -by +c =0的倾斜角为( )A.π4B.π3C.2π3D.3π4解析 由f ⎝⎛⎭⎪⎫π4-x =f ⎝ ⎛⎭⎪⎫π4+x 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4对称,所以f (0)=f ⎝ ⎛⎭⎪⎫π2,所以a =-b ,由直线ax -by +c =0知其斜率k =a b =-1,所以直线的倾斜角为3π4,故选D.答案 D7.直线x sin α+y +2=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π)B.⎣⎢⎡⎦⎥⎤0,π4∪⎣⎢⎡⎭⎪⎫3π4,πC.⎣⎢⎡⎦⎥⎤0,π4D.⎣⎢⎡⎦⎥⎤0,π4∪⎣⎢⎡⎭⎪⎫π2,π解析 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有tan θ=-sin α.又sin α∈[-1,1],θ∈[0,π),所以0≤θ≤π4或3π4≤θ<π.答案 B8.(2020·东北三省四校调研)设P 为曲线C :y =x 2+2x +3上的点,且曲线C 在点P 处的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0,π4,则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A.⎣⎢⎡⎦⎥⎤-1,-12B.[-1,0]C.[0,1]D.⎣⎢⎡⎦⎥⎤12,1解析 由题意知,y ′=2x +2,设P (x 0,y 0),则在点P 处的切线的斜率k =2x 0+2.因为曲线C 在点P 处的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0,π4,则0≤k ≤1,即0≤2x 0+2≤1,故-1≤x 0≤-12.答案 A 二、填空题9.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且在x 轴上的截距为-13,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为3,且该直线过⎝ ⎛⎭⎪⎫-13,0,∴直线l 的方程为y =3⎝ ⎛⎭⎪⎫x +13,即3x -3y +1=0. 答案 3x -3y +1=010.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 (-5,0),B (3,-3),C (0,2),则BC 边上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BC 的中点坐标为⎝ ⎛⎭⎪⎫32,-12,∴BC 边上中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 -0-12-0=x +532+5,即x +13y +5=0.答案 x +13y +5=011.设点A (-1,0),B (1,0),直线2x +y -b =0与线段AB 相交,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b 为直线y =-2x +b 在y 轴上的截距,如图,当直线y =-2x +b 过点A (-1,0)和点B (1,0)时,b 分别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所以b 的取值范围是[-2,2].答案 [-2,2]12.若经过两点A (4,2y +1),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是直线4x -3y +2 020=0的倾斜角的一半,则y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因为直线4x -3y +2 020=0的斜率为43,所以由倾斜角的定义可知直线4x -3y +2 020=0的倾斜角α满足tan α=43,因为α∈[0,π),所以α2∈⎣⎢⎡⎭⎪⎫0,π2,所以2tanα21-tan 2α2=43,解得tan α2=12,由已知及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得2y +1+34-2=12,所以y =-32.答案 -32B 级 能力提升13.(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已知点(-1,2)和⎝ ⎛⎭⎪⎫33,0在直线l :ax -y +1=0(a ≠0)的同侧,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π4,π3B.⎝ ⎛⎭⎪⎫0,π3∪⎝ ⎛⎭⎪⎫34π,πC.⎝ ⎛⎭⎪⎫34π,56πD.⎝ ⎛⎭⎪⎫23π,34π解析 因为点(-1,2)和⎝ ⎛⎭⎪⎫33,0在直线l :ax -y +1=0(a ≠0)的同侧,所以(-a -2+1)·⎝⎛⎭⎪⎫33a -0+1>0,即(a +1)(a +3)<0,所以-3<a <-1,又知直线l 的斜率k =a ,即-3<k <-1,又因为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π),所以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23π,34π,故选D. 答案 D14.(2020·兰州模拟)若直线ax +by +c =0同时要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a ,b ,c 应满足( ) A.ab >0,bc <0 B.ab >0,bc >0 C.ab <0,bc >0D.ab <0,bc <0解析 易知直线的斜率存在,则直线方程可化为y =-a b x -cb ,由题意知⎩⎪⎨⎪⎧-ab <0,-cb >0,所以ab >0,bc <0.答案 A15.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n +1)(n ∈N *),其前n 项和S n =910,则直线x n +1+y n=1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由a n =1n (n +1)可知a n =1n -1n +1,所以S n =⎝ ⎛⎭⎪⎫1-12+⎝ ⎛⎭⎪⎫12-13+⎝ ⎛⎭⎪⎫13-14+…+⎝ ⎛⎭⎪⎫1n -1n +1=1-1n +1, 又知S n =910,所以1-1n +1=910,所以n =9.所以直线方程为x 10+y9=1,且与坐标轴的交点为(10,0)和(0,9),所以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10×9=45.答案 4516.(2020·豫北名校调研)直线l 过点P (6,4),且分别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当△ABO 的面积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4=k (x -6)(k ≠0),则A ⎝⎛⎭⎪⎫6-4k,0,B (0,4-6k ),由题意知k <0,则S △ABO =12×|OA |·|OB |=12⎝ ⎛⎭⎪⎫6-4k ·(4-6k )=24-18k -8k ,∵k <0,∴-18k >0,-8k >0,∴-18k -8k≥2(-18k )·⎝ ⎛⎭⎪⎫-8k =24,当且仅当-18k =-8k ,即k 2=49,也即k =-23时取得等号,所以△ABO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48,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4=-23(x -6),即2x +3y -24=0.答案 2x +3y -24=0C 级 创新猜想17.(多填题)设点A (-2,3),B (3,2),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ax +y +2=0,则直线l 过定点________,若直线l 与线段AB 没有交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直线ax +y +2=0恒过点M (0,-2),且斜率为-a ,∵k MA =3-(-2)-2-0=-52,k MB =2-(-2)3-0=43,结合题意可知-a >-52,且-a <43,∴a ∈⎝ ⎛⎭⎪⎫-43,52.答案 (0,-2) ⎝⎛⎭⎪⎫-43,52。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数列第1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数列第1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

第1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考试要求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知识梳理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的分类3.数列的表示法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4.数列的通项公式(1)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a n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a 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数列的最大(小)项,可以用⎩⎪⎨⎪⎧a n ≥a n -1,a n ≥a n +1(n ≥2,n ∈N *)⎝ ⎛⎭⎪⎫⎩⎪⎨⎪⎧a n ≤a n -1,a n ≤a n +1(n ≥2,n ∈N *)求,也可以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或利用数形结合求解.2.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3.易混项与项数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数列中某一确定的数,而项数是指数列的项对应的位置序号.诊 断 自 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相同的一组数按不同顺序排列时都表示同一个数列.( ) (2)1,1,1,1,…,不能构成一个数列.( ) (3)任何一个数列不是递增数列,就是递减数列.( )(4)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对任意n ∈N *,都有a n +1=S n +1-S n .( ) 解析 (1)数列:1,2,3和数列:3,2,1是不同的数列. (2)数列中的数是可以重复的,可以构成数列.(3)数列可以是常数列或摆动数列. 答案 (1)× (2)× (3)× (4)√2.(老教材必修5P33T4改编)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1)na n -1(n ≥2),则a 5等于( )A.32B.53C.85D.23解析 a 2=1+(-1)2a 1=2,a 3=1+(-1)3a 2=12,a 4=1+(-1)4a 3=3,a 5=1+(-1)5a 4=23.答案 D3.(老教材必修5P33T5改编)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写出点数构成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 由a 1=1=5×1-4,a 2=6=5×2-4,a 3=11=5×3-4,…,归纳a n =5n -4. 答案 5n -44.(2020·北京朝阳区月考)数列0,1,0,-1,0,1,0,-1,…的一个通项公式a n 等于( ) A.(-1)n+12B.cos n π2 C.cosn +12πD.cosn +22π解析 令n =1,2,3,…,逐一验证四个选项,易得D 正确. 答案 D5.(2019·郑州一模)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a 1(4n -1)3,若a 4=32,则a 1=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a 4=S 4-S 3=32. 即255a 13-63a 13=32,解得a 1=12. 答案 126.(2020·成都诊断)数列{a n }中,a n =-n 2+11n (n ∈N *),则此数列最大项的值是________.解析 a n =-n 2+11n =-⎝⎛⎭⎪⎫n -1122+1214,∵n ∈N *,∴当n =5或n =6时,a n 取最大值30. 答案 30考点一 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例1】 (1)(2019·广州质检)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3n ,则a n =________. (2)(2020·西安模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S n =13a n +1-1,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解析 (1)a 1=S 1=2-3=-1,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3n )-[2(n -1)2-3(n -1)]=4n -5, 由于a 1也适合此等式,∴a n =4n -5.(2)由a 1=1,S n =13a n +1-1可得a 1=13a 2-1=1,解得a 2=6,当n ≥2时,S n -1=13a n -1,又S n=13a n +1-1,两式相减可得a n =S n -S n -1=13a n +1-13a n ,即a n +1=4a n (n ≥2),则a n =6·4n -2,又a 1=1不符合上式,所以a n =⎩⎪⎨⎪⎧1,n =1,6·4n -2,n ≥2. 答案 (1)4n -5 (2)a n =⎩⎪⎨⎪⎧1,n =1,6·4n -2,n ≥2 规律方法 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是a n =⎩⎪⎨⎪⎧S 1,n =1,S n -S n -1,n ≥2.①当n =1时,a 1若适合S n -S n -1,则n =1的情况可并入n ≥2时的通项a n ;②当n =1时,a 1若不适合S n -S n -1,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训练1】 (1)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2n -1)a n =2n ,则a n =________.(2)(2018·全国Ⅰ卷)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n =2a n +1,则S 6=________. 解析 (1)因为a 1+3a 2+…+(2n -1)a n =2n , 故当n ≥2时,a 1+3a 2+…+(2n -3)a n -1=2(n -1). 两式相减得(2n -1)a n =2, 所以a n =22n -1(n ≥2).又由题设可得a 1=2,满足上式, 从而{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2n -1(n ∈N *). (2)由S n =2a n +1,得a 1=2a 1+1,所以a 1=-1. 当n ≥2时,a n =S n -S n -1=2a n +1-(2a n -1+1), 得a n =2a n -1.∴数列{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S 6=a 1(1-q 6)1-q =-(1-26)1-2=-63.答案 (1)22n -1(n ∈N *) (2)-63考点二 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 多维探究角度1 累加法——形如a n +1-a n =f (n ),求a n【例2-1】 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a n +ln ⎝⎛⎭⎪⎫1+1n ,则a n 等于( )A.2+ln nB.2+(n -1)ln nC.2+n ln nD.1+n +ln n解析 因为a n +1-a n =lnn +1n=ln(n +1)-ln n , 所以a 2-a 1=ln 2-ln 1,a 3-a 2=ln 3-ln 2,a 4-a 3=ln 4-ln 3,……a n -a n -1=ln n -ln(n -1)(n ≥2).把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a n -a 1=ln n -ln 1, 则a n =2+ln n (n ≥2),且a 1=2也适合, 因此a n =2+ln n (n ∈N *). 答案 A角度2 累乘法——形如a n +1a n=f (n ),求a n 【例2-2】 若a 1=1,na n -1=(n +1)a n (n ≥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解析 由na n -1=(n +1)a n (n ≥2),得a n a n -1=n n +1(n ≥2). 所以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n -2a n -3·…·a 3a 2·a 2a 1·a 1 =nn +1·n -1n ·n -2n -1·…·34·23·1=2n +1(n ≥2), 又a 1也满足上式,所以a n =2n +1. 答案2n +1角度3 构造法——形如a n +1=Aa n +B (A ≠0且A ≠1,B ≠0),求a n【例2-3】 (2020·青岛模拟)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解析 由a n +1=3a n +2,得a n +1+1=3(a n +1), ∴数列{a n +1}是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a n +1=2·3n -1,∴a n =2·3n -1-1.答案 a n =2·3n -1-1角度4 取倒数法——形如a n +1=Aa nBa n +C(A ,B ,C 为常数),求a n 【例2-4】 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a n +2(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a n +1=2a n a n +2,a 1=1,所以a n ≠0,所以1a n +1=1a n +12,即1a n +1-1a n =12.又a 1=1,则1a 1=1,所以⎩⎨⎧⎭⎬⎫1a n 是以1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1a n =1a 1+(n -1)×12=n 2+12.所以a n =2n +1.答案 a n =2n +1规律方法 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已知a 1,且a n -a n -1=f (n ),可用“累加法”求a n . (2)已知a 1(a 1≠0),且a na n -1=f (n ),可用“累乘法”求a n . (3)已知a 1,且a n +1=qa n +b ,则a n +1+k =q (a n +k )(其中k 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可转化为{a n +k }为等比数列. (4)形如a n +1=Aa n Ba n +C (A ,B ,C 为常数)的数列,将其变形为1a n +1=C A ·1a n +BA ,①若A =C ,则⎩⎨⎧⎭⎬⎫1a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BA,②若A ≠C ,则采用待定系数法构造新数列求解. 【训练2】 (1)(角度1)在数列{a n }中,若a 1=3,a n +1=a n +1n (n +1),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2)(角度2)已知a 1=2,a n +1=2na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3)(角度3)已知数列{a n }中,a 1=3,且点P n (a n ,a n +1)(n ∈N *)在直线4x -y +1=0上,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4)(角度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a n a n +2(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 (1)原递推公式可化为a n +1=a n +1n -1n +1,则a 2=a 1+1-12,a 3=a 2+12-13,a 4=a 3+13-14,…,a n -1=a n -2+1n -2-1n -1,a n =a n -1+1n -1-1n ,累计相加得,a n =a 1+1-1n, 又n =1时也适合,故a n =4-1n.(2)∵a n +1=2na n ,∴a n +1a n =2n ,当n ≥2时,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2n -1·2n -2·…·2·2=2n 2-n +22.又a 1=2也符合上式,∴a n =2n 2-n +22.(3)因为点P n (a n ,a n +1)(n ∈N *)在直线4x -y +1=0上,所以4a n -a n +1+1=0. 所以a n +1+13=4⎝ ⎛⎭⎪⎫a n +13.因为a 1=3,所以a 1+13=103.故数列⎩⎨⎧⎭⎬⎫a n +13是首项为103,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13=103×4n -1,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03×4n -1-13.(4)由a n +1=a na n +2,得1a n +1=1+2a n ,所以1a n +1+1=2⎝ ⎛⎭⎪⎫1a n +1,故⎩⎨⎧⎭⎬⎫1a n +1是首项为1a 1+1=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1a n +1=2n,则a n =12n -1.答案 (1)4-1n (2)2n 2-n +22 (3)103×4n -1-13(4)12n -1考点三 数列的性质【例3】 (1)(2019·宜春期末)已知函数f (x )=⎩⎪⎨⎪⎧x +12,x ≤12,2x -1,12<x <1,x -1,x ≥1,若数列{a n}满足a 1=73,an+1=f (a n )(n ∈N *),则a 2 019=( )A.73B.43C.56D.13(2)(2020·衡水中学一调)已知数列{a n }的前n项和S n =⎩⎪⎨⎪⎧2n-1,n ≤4,-n 2+(m -1)n ,n ≥5.若a 5是{a n }中的最大值,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知a 2=f ⎝ ⎛⎭⎪⎫73=43,a 3=f ⎝ ⎛⎭⎪⎫43=13,a 4=f ⎝ ⎛⎭⎪⎫13=56,a 5=f ⎝ ⎛⎭⎪⎫56=23,a 6=f ⎝ ⎛⎭⎪⎫23=13,a 7=f ⎝ ⎛⎭⎪⎫13=56,……,故数列{a n }从第三项起构成周期数列,且周期为3,故a 2 019=a 3=13.故选D.(2)因为S n =⎩⎪⎨⎪⎧2n-1,n ≤4,-n 2+(m -1)n ,n ≥5,所以当2≤n ≤4时,a n =S n -S n -1=2n -1;当n =1时,a 1=S 1=1也满足上式; 当n ≥6时,a n =S n -S n -1=-2n +m , 当n =5时,a 5=S 5-S 4=5m -45, 综上,a n =⎩⎪⎨⎪⎧2n -1,n ≤4,5m -45,n =5,-2n +m ,n ≥6,因为a 5是{a n }中的最大值,所以有5m -45≥8且5m -45≥-12+m ,解得m ≥535.答案 (1)D (2)⎣⎢⎡⎭⎪⎫535,+∞ 规律方法 1.在数学命题中,以数列为载体,常考查周期性、单调性.2.(1)研究数列的周期性,常由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确定周期性,进而利用周期性求值.(2)数列的单调性只需判定a n 与a n +1的大小,常用比差或比商法进行判断. 【训练3】 (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11-a n ,若a 1=12,则a 2 021=( )A.-1B.12C.1D.2(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21=a 211,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项取得最大值时,项数n 的值为( )A.5B.6C.5或6D.6或7解析 (1)由a 1=12,a n +1=11-a n 得a 2=2,a 3=-1,a 4=12,a 5=2,…,可知数列{a n }是以3为周期的数列,因此a 2 021=a 3×673+2=a 2=2. (2)由a 21=a 211,可得(a 1+a 11)(a 1-a 11)=0, 因为d <0,所以a 1-a 11≠0,所以a 1+a 11=0, 又2a 6=a 1+a 11,所以a 6=0. 因为d <0,所以{a n }是递减数列,所以a 1>a 2>…>a 5>a 6=0>a 7>a 8>…,显然前5项和或前6项和最大,故选C. 答案 (1)D (2)C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已知数列的前4项为2,0,2,0,则依此归纳该数列的通项不可能是( ) A.a n =(-1)n -1+1B.a n =⎩⎪⎨⎪⎧2,n 为奇数,0,n 为偶数C.a n =2sinn π2D.a n =cos(n -1)π+1解析 对n =1,2,3,4进行验证,a n =2sin n π2不合题意.答案 C2.已知数列{a n }满足:任意m ,n ∈N *,都有a n ·a m =a n +m ,且a 1=12,那么a 5=( )A.132B.116C.14D.12解析 由题意,得a 2=a 1a 1=14,a 3=a 1·a 2=18,则a 5=a 3·a 2=132.答案 A3.(2020·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在数列{a n }中,a 1=-14,a n =1-1a n -1(n ≥2,n ∈N *),则a 2 019的值为( ) A.-14B.5C.45D.54解析 在数列{a n }中,a 1=-14,a n =1-1a n -1(n ≥2,n ∈N *),所以a 2=1-1-14=5,a 3=1-15=45,a 4=1-145=-14,所以{a n }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以a 2 019=a 673×3=a 3=45.答案 C4.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2,a n +1=S n +1(n ∈N *),则S 5=( ) A.31B.42C.37D.47解析 由题意,得S n +1-S n =S n +1(n ∈N *),∴S n +1+1=2(S n +1)(n ∈N *),故数列{S n +1}为等比数列,其首项为3,公比为2,则S 5+1=3×24,所以S 5=47. 答案 D5.(2020·兰州重点高中联考)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35,且满足a n -a n -1=2n -1(n ∈N *,n ≥2),则a nn的最小值为( )A.234B.595C.353D.12解析 数列{a n }的首项a 1=35,且满足a n -a n -1=2n -1(n ∈N *,n ≥2),可得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34+(1+3+5+…+2n -1)=34+12n (1+2n -1)=34+n 2(n ≥2),当n =1时,a 1=35符合上式,故a n =34+n 2(n ∈N *),则a n n =n +34n≥234,等号成立时n =34n ,解得n =34,n 不为正整数,由于n 为正整数,所以n =5时,5+345=595;n =6时,6+346=353<595.则a n n 的最小值为353,故选C.答案 C 二、填空题6.已知S n =3n+2n +1,则a n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当n =1时,a 1=S 1=6; 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2n +1)-[3n -1+2(n -1)+1]=2·3n -1+2,由于a 1不适合此式,所以a n =⎩⎪⎨⎪⎧6,n =1,2·3n -1+2,n ≥2. 答案 ⎩⎪⎨⎪⎧6,n =1,2·3n -1+2,n ≥2 7.(2019·汕头一模)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a 2=2,且a n +2=3S n -S n +1+3(n ∈N *),则S 10=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a n +2=3S n -S n +1+3, 所以S n +2-S n +1=3S n -S n +1+3,整理得S n +2=3S n +3,即S n +2+32=3⎝ ⎛⎭⎪⎫S n +32,又S 2=a 1+a 2=3,所以S 10+32=S 10+32S 8+32·S 8+32S 6+32·S 6+32S 4+32·S 4+32S 2+32·⎝⎛⎭⎪⎫S 2+32,即S 10=S 10+32S 8+32·S 8+32S 6+32·S 6+32S 4+32·S 4+32S 2+32·⎝⎛⎭⎪⎫S 2+32-32=363.答案 3638.(2020·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数列{a n }满足a 1=3,且对于任意的n ∈N *都有a n +1-a n =n +2,则a 39=________. 解析 因为a n +1-a n =n +2,所以a 2-a 1=3,a 3-a 2=4,a 4-a 3=5,……,a n -a n -1=n +1(n ≥2),上面(n -1)个式子左右两边分别相加 得a n -a 1=(n +4)(n -1)2(n ≥2),即a n =(n +1)(n +2)2(n ≥2),当n =1时,a 1=3适合上式,所以a n =(n +1)(n +2)2,n ∈N *,所以a 39=820.答案 820 三、解答题9.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a n }满足a 1=1,a 2n -(2a n +1-1)·a n -2a n +1=0. (1)求a 2,a 3; (2)求{a n }的通项公式.解 (1)由题意得a 2=12,a 3=14.(2)由a 2n -(2a n +1-1)a n -2a n +1=0得2a n +1(a n +1)=a n (a n +1). 因为{a n }的各项都为正数,所以a n +1a n =12. 故{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因此a n =12n -1.10.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a (a ≠3),a n +1=S n +3n ,n ∈N *,设b n =S n -3n.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若a n +1≥a n ,n ∈N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依题意,S n +1-S n =a n +1=S n +3n, 即S n +1=2S n +3n,由此得S n +1-3n +1=2(S n -3n),即b n +1=2b n ,又b 1=S 1-3=a -3, 所以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a -3)2n -1,n ∈N *.(2)由(1)知S n =3n+(a -3)2n -1,n ∈N *,于是,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a -3)2n -1-3n -1-(a -3)2n -2=2×3n -1+(a -3)2n -2,a n +1-a n =4×3n -1+(a -3)2n -2=2n -2⎣⎢⎡⎦⎥⎤12⎝ ⎛⎭⎪⎫32n -2+a -3, 当n ≥2时,a n +1≥a n ⇒12⎝ ⎛⎭⎪⎫32n -2+a -3≥0⇒a ≥-9.又a 2=a 1+3>a 1.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9,3)∪(3,+∞).B 级 能力提升11.(2019·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至2 020这2 020个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7除余1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a n },则此数列共有( ) A.98项B.97项C.96项D.95项解析 能被3除余1且被7除余1的数就只能是被21除余1的数,故a n =21n -20,由1≤a n ≤2020得1≤n ≤97321,又n ∈N *,故此数列共有97项.答案 B12.(2020·邵东月考)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2n +3(n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3n 2+7n 2(n ∈N *),若这两个数列的公共项顺次构成一个新数列{c n },则满足c n <2 020的n 的最大整数值为( ) A.338B.337C.336D.335解析 对于{b n },当n =1时,b 1=S 1=5,当n ≥2时,b n =S n -S n -1=3n 2+7n2-3(n -1)2+7(n -1)2=3n +2,它和数列{a n }的公共项构成的新数列{c n }是首项为5,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则c n =6n -1,令c n <2 020,可得n <33656,因为n ∈N *,所以n 的最大值为336. 答案 C13.(2020·合肥联考)已知数列{a n },a 1=2,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对任意n ≥2,都有2a na n S n -S 2n =1,则{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 n ≥2时,由2a n a n S n -S 2n =1⇒2(S n -S n -1)(S n -S n -1)S n -S 2n =2(S n -S n -1)-S n -1S n =1⇒1S n -1S n -1=12.又1S 1=1a 1=12, ∴⎩⎨⎧⎭⎬⎫1S n 是以12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1S n =n 2,∴S n =2n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n -1=-2n (n -1),当n =1时,a 1=2,所以a n =⎩⎪⎨⎪⎧2,n =1,-2n (n -1),n ≥2. 答案 a n =⎩⎪⎨⎪⎧2,n =1,-2n (n -1),n ≥2 14.已知数列{a n }中,a n =1+1a +2(n -1)(n ∈N *,a ∈R 且a ≠0).(1)若a =-7,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 (2)若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a 6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a n =1+1a +2(n -1)(n ∈N *,a ∈R ,且a ≠0),又a =-7,∴a n =1+12n -9(n ∈N *).结合函数f (x )=1+12x -9的单调性,可知1>a 1>a 2>a 3>a 4,a 5>a 6>a 7>…>a n >1(n ∈N *). ∴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为a 5=2,最小项为a 4=0. (2)a n =1+1a +2(n -1)=1+12n -2-a2,已知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a 6成立, 结合函数f (x )=1+12x -2-a 2的单调性,可知5<2-a2<6,即-10<a <-8.即a 的取值范围是(-10,-8).C 级 创新猜想15.(新背景题)(2019·福州二模)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问物几何?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求这个整数.设这个整数为a ,当a ∈[2,2 019]时,符合条件的a 共有________个. 解析 法一 由题设a =3m +2=5n +3,m ,n ∈N , 则3m =5n +1,m ,n ∈N ,当m =5k 时,n 不存在;当m =5k +1时,n 不存在; 当m =5k +2时,n =3k +1,满足题意; 当m =5k +3时,n 不存在;当m =5k +4时,n 不存在.其中k ∈N .故2≤a =15k +8≤2 019,解得-615≤k ≤2 01115,则k =0,1,2,…,134,共135个. 即符合条件的a 共有135个,故答案为135.法二 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这个整数可以为2,5,8,11,14,17,20,23,26,29,32,35,38,…,一个整数除以五余三,这个整数可以为3,8,13,18,23,28,33,38,…,则同时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的整数为8,23,38,…,构成首项为8,公差为15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 n=8+15(n-1)=15n-7,由15n-7≤2 019得15n≤2 026,n≤135 115,因为n∈N*,所以n=1,2,3,…,135,共有135个. 答案135。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数列第2节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数列第2节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

第2节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考试要求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利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知 识 梳 理1.等差数列的概念(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数学语言表达式: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2)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b 的等差中项,且A =a +b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1)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则其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 . (2)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n (n -1)d 2=n (a 1+a n )2.3.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则a k +a l =a m +a n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 (4)若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也是等差数列. (5)若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数列⎩⎨⎧⎭⎬⎫S n n 也为等差数列.[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pn +q (其中p ,q 为常数),则数列{a n }一定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p .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大值;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3.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当d >0时,{a n }是递增数列;当d <0时,{a n }是递减数列;当d =0时,{a n }是常数列.4.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5.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要注意定义中的三个关键词:“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诊 断 自 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n ∈N *,都有2a n +1=a n +a n +2.( ) (2)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是由公差d 决定的.( )(3)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公式为n 的一次函数.( )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 解析 (3)若公差d =0,则通项公式不是n 的一次函数. (4)若公差d =0,则前n 项和不是二次函数. 答案 (1)√ (2)√ (3)× (4)×2.(老教材必修5P46AT2改编)设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若a 6=2且S 5=30,则S 8等于( ) A.31B.32C.33D.34解析 由已知可得⎩⎪⎨⎪⎧a 1+5d =2,5a 1+10d =30,解得⎩⎪⎨⎪⎧a 1=263,d =-43,∴S 8=8a 1+8×72d =32.答案 B3.(老教材必修5P68T8改编)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4+a 5=6,则S 7=( ) A.8B.12C.14D.18解析 a 3+a 4+a 5=3a 4=6,∴a 4=2,S 7=12×7×(a 1+a 7)=7a 4=14.答案 C4.(2018·全国Ⅰ卷)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S 3=S 2+S 4,a 1=2,则a 5=( ) A.-12B.-10C.10D.12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3(3a 1+3d )=2a 1+d +4a 1+6d ,即d =-32a 1.又a 1=2,∴d =-3,∴a 5=a 1+4d =2+4×(-3)=-10. 答案 B5.(2020·上饶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a 10=10,其前10项和S 10=70,则公差d =( ) A.-29B.29C.-23D.23解析 因为S 10=12×10×(a 1+a 10)=12×10×(a 1+10)=70,所以a 1=4,因为a 10=a 1+9d =10,所以d =23.答案 D6.(2019·全国Ⅲ卷)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0,a 2=3a 1,则S 10S 5=________. 解析 由a 1≠0,a 2=3a 1,可得d =2a 1, 所以S 10=10a 1+10×92d =100a 1,S 5=5a 1+5×42d =25a 1,所以S 10S 5=4. 答案 4考点一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例1】 (1)(一题多解)(2019·江苏卷)已知数列{a n }(n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若a 2a 5+a 8=0,S 9=27,则S 8的值是________.(2)(2019·全国Ⅰ卷)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4=0,a 5=5,则( ) A.a n =2n -5 B.a n =3n -10 C.S n =2n 2-8nD.S n =12n 2-2n解析 (1)法一 由S 9=27⇒9(a 1+a 9)2=27⇒a 1+a 9=6⇒2a 5=6⇒a 5=3,即a 1+4d =3. 又a 2a 5+a 8=0⇒2a 1+5d =0, 解得a 1=-5,d =2.故S 8=8a 1+8×(8-1)2d =16.法二 同法一得a 5=3.又a 2a 5+a 8=0⇒3a 2+a 8=0⇒2a 2+2a 5=0⇒a 2=-3. ∴d =a 5-a 23=2,a 1=a 2-d =-5.故S 8=8a 1+8×(8-1)2d =16.(2)设首项为a 1,公差为d .由S 4=0,a 5=5可得⎩⎪⎨⎪⎧a 1+4d =5,4a 1+6d =0,解得⎩⎪⎨⎪⎧a 1=-3,d =2.所以a n =-3+2(n -1)=2n -5,S n =n ×(-3)+n (n -1)2×2=n 2-4n .答案 (1)16 (2)A规律方法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d ,n ,S n ,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而a 1和d 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训练1】 (2019·全国Ⅰ卷)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9=-a 5. (1)若 a 3=4,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若a 1>0,求使得S n ≥a n 的n 的取值范围. 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由S 9=-a 5得9a 1+9×82d =-(a 1+4d ),即a 1+4d =0.由a 3=4得a 1+2d =4. 于是a 1=8,d =-2.因此{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0-2n . (2)由(1)得a 1=-4d , 故a n =(n -5)d ,S n =n (n -9)d2.由a 1>0知d <0,故S n ≥a n 等价于n (n -9)2≤n -5,即n 2-11n +10≤0,解得1≤n ≤10, 所以n 的取值范围是{n |1≤n ≤10,n ∈N }. 考点二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典例迁移【例2】 (经典母题)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2S n S n -1=0(n ≥2),a 1=12.(1)求证:⎩⎨⎧⎭⎬⎫1S n 成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1)证明 当n ≥2时,由a n +2S n S n -1=0, 得S n -S n -1=-2S n S n -1,所以1S n -1S n -1=2,又1S 1=1a 1=2,故⎩⎨⎧⎭⎬⎫1S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解 由(1)可得1S n =2n ,∴S n =12n .当n ≥2时,a n =S n -S n -1=12n -12(n -1)=n -1-n 2n (n -1)=-12n (n -1).当n =1时,a 1=12不适合上式.故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2,n =1,-12n (n -1),n ≥2.【迁移1】 本例条件不变,判断数列{a n }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解 因为a n =S n -S n -1(n ≥2),a n +2S n S n -1=0, 所以S n -S n -1+2S n S n -1=0(n ≥2). 所以1S n -1S n -1=2(n ≥2).又1S 1=1a 1=2,所以⎩⎨⎧⎭⎬⎫1S n 是以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1S n =2+(n -1)×2=2n ,故S n =12n.所以当n ≥2时,a n =S n -S n -1=12n -12(n -1)=-12n (n -1),所以a n +1=-12n (n +1),又a n +1-a n =-12n (n +1)--12n (n -1)=-12n ⎝ ⎛⎭⎪⎫1n +1-1n -1=1n (n -1)(n +1).所以当n ≥2时,a n +1-a n 的值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故数列{a n }不是等差数列.【迁移2】 本例中,若将条件变为a 1=35,na n +1=(n +1)a n +n (n +1),试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 由已知可得a n +1n +1=a n n +1,即a n +1n +1-a nn=1, 又a 1=35,∴⎩⎨⎧⎭⎬⎫a n n 是以a 11=35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n n =35+(n -1)·1=n -25,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25n .规律方法 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 n -a n -1为同一常数. (2)等差中项法:验证2a n -1=a n +a n -2(n ≥3,n ∈N *)都成立. 2.判定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还常用到的结论:(1)通项公式:a n =pn +q (p ,q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2)前n 项和公式:S n =An 2+Bn (A ,B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问题的最终判定还是利用定义.【训练2】 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2=2,S 3=-6.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 解 (1)设{a n }的公比为q ,由题设可得⎩⎪⎨⎪⎧a 1(1+q )=2,a 1(1+q +q 2)=-6,解得⎩⎪⎨⎪⎧q =-2,a 1=-2.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2)由(1)可得S n =a 1(1-q n )1-q =-23+(-1)n 2n +13.由于S n +2+S n +1=-43+(-1)n 2n +3-2n +23=2⎣⎢⎡⎦⎥⎤-23+(-1)n ·2n +13=2S n , 故S n +1,S n ,S n +2成等差数列. 考点三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例3】 (1)(2019·安阳联考)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2+a 8=8,则(a 3+a 7)2-a 5=( )A.60B.56C.12D.4(2)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9,S 6=36,则a 7+a 8+a 9等于( ) A.63B.45C.36D.27解析 (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a 8=8, ∴a 2+a 8=a 3+a 7=2a 5=8,解得a 5=4, 所以(a 3+a 7)2-a 5=82-4=60.(2)由{a n }是等差数列,得S 3,S 6-S 3,S 9-S 6为等差数列, 即2(S 6-S 3)=S 3+(S 9-S 6), 得到S 9-S 6=2S 6-3S 3=45, 所以a 7+a 8+a 9=45. 答案 (1)A (2)B规律方法 1.项的性质: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a m +a n =a p +a q .2.和的性质:在等差数列{a n }中,S n 为其前n 项和,则 (1)S 2n =n (a 1+a 2n )=…=n (a n +a n +1); (2)S 2n -1=(2n -1)a n .【训练3】 (1)(2020·广东六校联考)等差数列{a n }中,若a 4+a 6+a 8+a 10+a 12=120,则a 9-13a 11的值是( ) A.14B.15C.16D.17(2)等差数列{a n }与{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T n ,若S n T n =3n -22n +1,则a 7b 7等于( )A.3727B.1914C.3929D.43解析 (1)依题意,由a 4+a 6+a 8+a 10+a 12=120,得5a 8=120,即a 8=24,所以a 9-13a 11=13(3a 9-a 11)=13(a 9+a 7+a 11-a 11)=13(a 9+a 7)=23a 8=23×24=16.(2)a 7b 7=2a 72b 7=a 1+a 13b 1+b 13=a 1+a 132×13b 1+b 132×13=S 13T 13=3×13-22×13+1=3727.答案 (1)C (2)A考点四 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 多维探究角度1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例4-1】 (2019·北京卷)设{a n }是等差数列,a 1=-10,且a 2+10,a 3+8,a 4+6成等比数列.(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记{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S n 的最小值. 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a 1=-10,所以a 2=-10+d ,a 3=-10+2d ,a 4=-10+3d . 因为a 2+10,a 3+8,a 4+6成等比数列, 所以(a 3+8)2=(a 2+10)(a 4+6). 所以(-2+2d )2=d (-4+3d ). 解得d =2.所以{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 =2n -12. (2)由(1)知,a n =2n -12.则当n ≥7时,a n >0;当n =6时,a n =0,当n <6时,a n <0; 所以S n 的最小值为S 5=S 6=-30.规律方法 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常用的方法:(1)利用等差数列的单调性,求出其正负转折项,或者利用性质求其正负转折项,便可求得和的最值;(2)利用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An 2+Bn (A ,B 为常数,A ≠0)为二次函数,通过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角度2 等差数列项的最值【例4-2】 (2020·淮北模拟)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2 020<S 2 018,S 2 019<S 2 020,则S n <0时n 的最大值是( ) A.2 019B.2 020C.4 037D.4 038解析 因为S 2 020<S 2 018,S 2 019<S 2 020,所以a 2 020+a 2 019<0,a 2 020>0.所以S 4 038=4 038(a 1+a 4 038)2=2 019(a 2 020+a 2 019)<0,S 4 039=4 039(a 1+a 4 039)2=4 039a 2 020>0,可知S n <0时n 的最大值是4 038. 答案 D规律方法 本题借助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出S n <0中n 的取值范围,从而求出n 的最大值,这种题型要与S n 的最值区别开来.【训练4】 (1)(角度1)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6|=|a 11|,且公差d >0,则其前n 项和取最小值时n 的值为( ) A.6B.7C.8D.9(2)(角度2)设等差数列{a n }满足a 3+a 7=36,a 4a 6=275,且a n a n +1有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1)由d >0可得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又|a 6|=|a 11|,所以-a 6=a 11,即-a 1-5d =a 1+10d ,所以a 1=-15d 2,则a 8=-d 2<0,a 9=d2>0,所以前8项和为前n 项和的最小值.故选C.(2)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a 3+a 7=36,所以a 4+a 6=36,又a 4a 6=275,联立,解得⎩⎪⎨⎪⎧a 4=11,a 6=25或⎩⎪⎨⎪⎧a 4=25,a 6=11,当⎩⎪⎨⎪⎧a 4=11,a 6=25时,可得⎩⎪⎨⎪⎧a 1=-10,d =7,此时a n =7n -17,a 2=-3,a 3=4,易知当n ≤2时,a n <0,当n ≥3时,a n >0,所以a 2a 3=-12为a n a n +1的最小值;当⎩⎪⎨⎪⎧a 4=25,a 6=11时,可得⎩⎪⎨⎪⎧a 1=46,d =-7,此时a n =-7n +53,a 7=4,a 8=-3,易知当n ≤7时,a n >0,当n ≥8时,a n <0,所以a 7a 8=-12为a n a n +1的最小值.综上,a n a n +1的最小值为-12. 答案 (1)C (2)-12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9·衡阳一模)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3a 8+a 15=120,则a 2+a 14的值为( ) A.6B.12C.24D.48解析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3a 8+a 15=120,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a 1+3a 8+a 15=5a 8=120, ∴a 8=24,∴a 2+a 14=2a 8=48. 答案 D2.(2020·河南名校联盟联合调研)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2+a 7+a 8+a 13=2π21,则tan S 14=( ) A.-33B.33C.- 3D. 3解析 ∵{a n }是等差数列,且a 2+a 7+a 8+a 13=2π21,∴a 7+a 8=π21,∴S 14=14(a 1+a 14)2=7(a 7+a 8)=π3,∴tan S 14=tan π3= 3.答案 D3.(2020·武汉调研)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a 2=2,且对任意n >1,n ∈N *,满足S n +1+S n -1=2(S n +1),则S 10的值为( ) A.90B.91C.96D.100解析 ∵对任意n >1,n ∈N *,满足S n +1+S n -1=2(S n +1), ∴S n +1-S n =S n -S n -1+2, ∴a n +1-a n =2.∴数列{a n }在n ≥2时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 又a 1=1,a 2=2,∴S 10=1+9×2+9×82×2=91.故选B. 答案 B4.(2019·合肥质检)中国古诗词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数学名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作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8个儿子作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多17斤绵,那么第8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 A.174斤B.184斤C.191斤D.201斤解析 用a 1,a 2,…,a 8表示8个儿子按照年龄从大到小得到的绵数, 由题意得数列a 1,a 2,…,a 8是公差为17的等差数列,且这8项的和为996, ∴8a 1+8×72×17=996,解之得a 1=65.∴a 8=65+7×17=184,即第8个儿子分到的绵是184斤. 答案 B。

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案文新人教A版

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案文新人教A版

第2讲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知识梳理1.多面体的表(侧)面积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则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 圆锥 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 S 圆锥侧=πrlS 圆台侧=π(r +r ′)l表面积 体积柱体 (棱柱和圆柱)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 底h锥体 (棱锥和圆锥)S 表面积=S 侧+S 底 V =13S 底h 台体 (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 球S =4πR 2 V =43πR 31.正方体与球的切、接常用结论 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1)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2)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3)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2a .2.长方体共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 二、习题改编1.(必修2P27练习1改编)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 2,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 cm.解析:由题意,得S 表=πr 2+πrl =πr 2+πr ·2r =3πr 2=12π,解得r 2=4,所以r =2(cm).答案:22.(必修2P27例4改编)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球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比V 球∶V 柱为 .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则V 球V 柱=43πR 3πR 2×2R =23.答案:23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 (2)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之积.( ) (3)球的体积之比等于半径比的平方.( )(4)简单组合体的体积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几何体体积的和或差.( ) (5)长方体既有外接球又有内切球.( ) 答案:(1)√ (2)× (3)× (4)√ (5)× 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1)锥体的高与底面不清楚致误; (2)不会分类讨论致误.1.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是120,E 为CC 1的中点,则三棱锥E ­BCD 的体积是 .解析:设长方体中BC =a ,CD =b ,CC 1=c ,则abc =120,所以V E ­BCD=13×12ab ×12c =112abc =10. 答案:102.将一个相邻边长分别为4π,8π的矩形卷成一个圆柱,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解析:当底面周长为4π时,底面圆的半径为2,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是8π;当底面周长为8π时,底面圆的半径为4,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为32π.无论哪种方式,侧面积都是矩形的面积32π2,故所求的表面积是32π2+8π或32π2+32π.答案:32π2+8π或32π2+32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师生共研)(1)(2018·高考全国卷Ⅰ)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 1,O 2,过直线O 1O 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122πB .12πC .82πD .10π(2)(2020·湖南省五市十校联考)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侧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的轮廓是直角梯形,则该四棱锥的各侧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A .8B .4 5C .8 2D .12 2【解析】 (1)因为过直线O 1O 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所以圆柱的高为22,底面圆的直径为22,所以该圆柱的表面积为2×π×(2)2+22π×22=12π.(2)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直角梯形,高为4的四棱锥,如图,其中侧棱PA ⊥平面ABCD ,PA =4,AB =4,BC =4,CD =6,所以AD =25,PD =6,PB =42,连接AC ,则AC =42,所以PC =43,显然在各侧面面积中△PCD 的面积最大,又PD =CD =6,所以PC 边上的高为62-⎝ ⎛⎭⎪⎫4322=26,所以S △PCD =12×43×26=122,故该四棱锥的各侧面面积的最大值为122,故选D.【答案】 (1)B (2)D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1)以三视图为载体的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关键是分析三视图确定几何体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2)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组合体的表面积问题应注意衔接部分的处理. (3)旋转体的表面积问题应注意其侧面展开图的应用.1.(2020·江西七校第一次联考)一个半径为1的球对称削去了三部分,其俯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A .3πB .4πC .5πD .6π解析:选C.由题中俯视图可知该球被平均分成6部分,削去了3部分,剩余的3部分为该几何体,所以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π×12+3×π×12=5π,故选C.2.(2020·辽宁丹东质量测试(一))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面积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 .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 ,因为圆锥的轴截面是面积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r ,斜边上的高为r ,所以12×2r ×r =1,解得r =1,圆锥的母线长l =12+12=2,圆锥的侧面积为πrl =2π. 答案:2π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多维探究) 角度一 求简单几何体的体积(1)(2020·石家庄质量检测)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8B .6C .4D .2(2)将一张边长为12 cm 的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所示将阴影部分的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裁去,余下部分沿虚线折叠并拼成一个有底的正四棱锥,如图(2)放置,如果正四棱锥的主视图是正三角形,如图(3)所示,则正四棱锥的体积是( )A.3236 cm 3B.6436 cm 3C.3232 cm 3D .6432 cm 3【解析】 (1)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为底面是直角梯形的直四棱柱(如图所示),其中底面直角梯形的上、下底分别为1,2,高为2,直四棱柱的高为2,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2)×22×2=6,故选B.(2)设折成的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cm ,高为h cm ,则h =32a cm ,由题设可得四棱锥侧面的高等于四棱锥的底面边长,所以12a +a =12×22⇒a =42,所以四棱锥的体积V =13×(42)2×32×42=6463cm 3,故选B. 【答案】 (1)B (2)B简单几何体体积的求法对于规则几何体,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即可.若已知三视图求体积,应注意三视图中的垂直关系在几何体中的位置,确定几何体中的线面垂直等关系,进而利用公式求解.角度二 求组合体的体积(2020·唐山市摸底考试)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曲线为四分之一圆弧),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π4B .3+π2C .2+π4D .4【解析】 由题设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被截去底面半径为1的14圆柱后得到的,如图所示,所以表面积S =2×(1×1-14×π×12)+2×(1×1)+14×2π×1×1=4.故选D.【答案】 D(1)处理体积问题的思路(2)求体积的常用方法 直接法 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利用相关公式直接计算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几何体分割成规则的几何体,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 等体积法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常用于求三棱锥的体积,即利用三棱锥的任一个面作为三棱锥的底面进行等体积变换1.(2019·高考北京卷)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解析:如图,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去掉四棱柱B 1C 1GF ­A 1D 1HE 所得,其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64,VB 1C 1GF ­A 1D 1HE =(4+2)×2×12×4=24,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64-24=40.答案:402.(2019·高考全国卷Ⅲ)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AB =BC =6 cm ,AA 1=4 cm.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0.9 g/cm 3.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 g.解析: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V 1=6×6×4=144(cm 3),而四棱锥O ­EFGH 的底面积为矩形BB 1C 1C 的面积的一半,高为AB 长的一半,所以四棱锥O ­EFGH 的体积V 2=13×12×4×6×3=12(cm 3),所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几何体的体积V =V 1-V 2=132(cm 3),所以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132×0.9=118.8(g).答案:118.8球与空间几何体的接、切问题(师生共研)(1)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且AB =3,AC =4,AB⊥AC ,AA 1=12,则球O 的表面积为 .(2)(一题多解)(2019·高考天津卷)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棱长均为 5.若圆柱的一个底面的圆周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的中点,另一个底面的圆心为四棱锥底面的中心,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解析】 (1)将直三棱柱补形为长方体ABEC ­A 1B 1E 1C 1,则球O 是长方体ABEC ­A 1B 1E 1C 1的外接球.所以体对角线BC 1的长为球O 的直径. 因此2R =32+42+122=13. 故S 球=4πR 2=169π.(2)法一:由题意得圆柱的高为四棱锥高的一半,底面圆的直径为以四棱锥侧棱的四个中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易求得圆柱的底面圆的直径为1,高为1,所以该圆柱的体积V =π×⎝ ⎛⎭⎪⎫122×1=π4.法二:由题可得,四棱锥底面对角线的长为2,则圆柱底面的半径为12,易知四棱锥的高为5-1=2,故圆柱的高为1,所以该圆柱的体积为π×⎝ ⎛⎭⎪⎫122×1=π4. 【答案】 (1)169π (2)π4处理球的“切”“接”问题的求解策略解决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其通法是作截面,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求解,其解题的思维流程是:1.正四棱锥P ­ABCD 的侧棱和底面边长都等于22,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 .16π B .12π C.8πD .4π解析:选A.设正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R ,顶点P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O ,因为OA =12AC=12 AB 2+BC 2=12(22)2+(22)2=2,所以PO =PA 2-OA 2=(22)2-22=2.又OA =OB =OC =OD =2,由此可知R =2,于是S 球=4πR 2=16π.2.设球O 内切于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则球O 的体积与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的比值为 .解析:设球O 半径为R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则R =33×a 2=36a ,即a =23R ,又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高为2R ,所以球O 的体积与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的比值为43πR 334a 2×2R =43πR 334×12R 2×2R =23π27.答案:23π27核心素养系列14 直观想象——数学文化与空间几何体(2020·甘肃、青海、宁夏3月联考)汉朝时,张衡得出圆周率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俯视图中的曲线为圆,利用张衡的结论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32B .40 C.32103D .40103【解析】 将三视图还原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半个圆柱和半个圆锥的组合体,底面半径为2,高为4,则体积V =12π×22×4+13×12π×22×4=323π,因为圆周率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即π216=58,所以π=10,所以V =32103.故选C.【答案】 C本题是数学文化与三视图结合,主要是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三视图中的数据,求几何体的体积或侧(表)面积.此类问题难点:一是根据三视图的形状特征确定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二是将三视图中的数据转化为几何体的几何度量.考查了直观想象这一核心素养.(2020·安徽六安一中模拟(四))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椭球体是椭圆绕其轴旋转所成的旋转体.如图,将底面直径都为2b ,高皆为a 的半椭球体和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放置于同一平面β上,用平行于平面β且与平面β任意距离d 处的平面截这两个几何体,可横截得到S 圆及S 环两截面.可以证明S 圆=S 环总成立.据此,短半轴长为1,长半轴长为3的椭球体的体积是 .解析:因为S 圆=S 环总成立,所以半椭球体的体积为πb 2a -13πb 2a =23πb 2a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V =43πb 2a .因为椭球体的短半轴长为1,长半轴长为3.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V =43πb 2a =43π×12×3=4π.答案:4π[基础题组练]1.(2020·安徽合肥质检)已知圆锥的高为3,底面半径为4,若一球的表面积与此圆锥侧面积相等,则该球的半径为( )A .5 B. 5 C .9D .3解析:选B.因为圆锥的底面半径r =4,高h =3,所以圆锥的母线l =5,所以圆锥的侧面积S =πrl =20π,设球的半径为R ,则4πR 2=20π,所以R =5,故选B.2.(2020·蓉城名校第一次联考)已知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1所示,其俯视图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 B. 2 C .2D .2 2解析:选B.根据直观图可得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一个直角边长分别是2和2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且三棱锥的高为3,所以体积V =13×⎝ ⎛⎭⎪⎫12×2×2×3= 2.故选B.3.(2020·武汉市武昌调研考试)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监制的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单位:立方寸),则图中的x 为( )A .1.2B .1.6C .1.8D .2.4解析:选B.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左边是一个底面半径为12的圆柱,右边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4-x ,3,1的长方体,所以组合体的体积V =V 圆柱+V 长方体=π·⎝ ⎛⎭⎪⎫122×x +(5.4-x )×3×1=12.6(其中π=3),解得x =1.6.故选B.4.(2020·辽宁大连第一次(3月)双基测试)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羡除,下广六尺,上广一丈,深三尺,末广八尺,无深,袤七尺.问积几何 ”.羡除是一个五面体,其中三个面是梯形,另两个面是三角形,已知一个羡除的三视图如图中粗线所示,其中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则该羡除的表面中,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40B .43C .46D .47解析:选C.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平面ABCD ⊥平面ABEF ,CD =2,AB =6,EF =4,等腰梯形ABEF 的高为3,等腰梯形ABCD 的高为4,等腰梯形FECD的高为9+16=5,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为2+62×4+4+62×3+2+42×5=46,故选C.5.(2020·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五模)将半径为3,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A .πB .2πC .3πD .4π解析:选B.将半径为3,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设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 ,则有2πR =3×2π3,所以R =1.设圆锥的内切球半径为r ,圆锥的高为h ,内切球球心必在圆锥的高线上,因为圆锥的母线长为3,所以h =9-1=22,所以有rh -r =R 3,解得r =22,因此内切球的表面积S =4πr 2=2π.故选B. 6.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 .解析:设新的底面半径为r ,由题意得13πr 2·4+πr 2·8=13π×52×4+π×22×8,解得r =7.答案:77.(2020·沈阳质量监测)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侧面积是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记为四棱锥P ­ABCD ,如图所示,其中PA ⊥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且PA =2,AB =2,PB =22,所以该四棱锥的侧面积S 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即S =2×⎝ ⎛⎭⎪⎫12×2×2+12×2×22=4+4 2.答案:4+4 28.(2020·长春市质量监测(一))已知一所有棱长都是2的三棱锥,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解析:记所有棱长都是2的三棱锥为P ­ABC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PD ,作PO ⊥AD 于点O ,则PO ⊥平面ABC ,且OP =63×2=233,故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OP =13×34×(2)2×233=13.答案:13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90°,∠ADC =135°,AB =5,CD =22,AD =2,求四边形ABCD 绕AD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解:由已知得CE =2,DE =2,CB =5,S 表面积=S圆台侧+S圆台下底+S圆锥侧=π(2+5)×5+π×25+π×2×22=(60+42)π,V =V 圆台-V圆锥=13(π·22+π·52+22·52π2)×4-13π×22×2=1483π. 10.(应用型)现需要设计一个仓库,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的形状是正四棱锥P ­A 1B 1C 1D 1,下部的形状是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如图所示),并要求正四棱柱的高O 1O 是正四棱锥的高PO 1的4倍,若AB =6 m ,PO 1=2 m ,则仓库的容积是多少?解:由PO 1=2 m ,知O 1O =4PO 1=8 m.因为A 1B 1=AB =6 m ,所以正四棱锥P ­A 1B 1C 1D 1的体积V 锥=13·A 1B 21·PO 1=13×62×2=24(m 3);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V 柱=AB 2·O 1O =62×8=288(m 3),所以仓库的容积V =V 锥+V 柱=24+288=312(m 3). 故仓库的容积是312 m 3.[综合题组练]1.(2019·高考全国卷Ⅰ)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PA=PB=PC,△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PA,AB的中点,∠CEF=90°,则球O的体积为( )A.86πB.46πC.26πD.6π解析:选D.因为点E,F分别为PA,AB的中点,所以EF∥PB,因为∠CEF=90°,所以EF⊥CE,所以PB⊥CE.取AC的中点D,连接BD,PD,易证AC⊥平面BDP,所以PB⊥AC,又AC∩CE=C,AC,CE⊂平面PAC,所以PB⊥平面PAC,所以PB⊥PA,PB⊥PC,因为PA=PB=PC,△ABC为正三角形,所以PA⊥PC,即PA,PB,PC两两垂直,将三棱锥P­ABC放在正方体中如图所示.因为AB=2,所以该正方体的棱长为2,所以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6,所以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的半径R=62,所以球O的体积V=43πR3=43π⎝⎛⎭⎪⎫623=6π,故选D.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1,则当E,F移动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E∥平面C1BDB.四面体ACEF的体积不为定值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四面体ACDF的体积为定值解析:选B.对于A,如图1,AB1∥DC1,易证AB1∥平面C1BD,同理AD1∥平面C1BD,且AB 1∩AD 1=A ,所以平面AB 1D 1∥平面C 1BD ,又AE ⊂平面AB 1D 1,所以AE ∥平面C 1BD ,A 正确;对于B ,如图2,S △AEF =12EF ·h 1=12×1×(32)2-⎝ ⎛⎭⎪⎫3222=364,点C 到平面AEF的距离为点C 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d 为定值,所以V A ­CEF=V C ­AEF=13×364×d =64d 为定值,所以B 错误;对于C ,如图3,S △BEF =12×1×3=32,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A 到平面BB 1D 1D 的距离d 为定值,所以V A ­BEF=13×32×d =12d 为定值,C 正确;对于D ,如图4,四面体ACDF 的体积为V A ­CDF=V F ­ACD=13×12×3×3×3=92为定值,D 正确.3.(2020·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等校联合模拟)若侧面积为4π的圆柱有一外接球O ,当球O 的体积取得最小值时,圆柱的表面积为 .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 ,高为h , 则球的半径R =r 2+⎝ ⎛⎭⎪⎫h 22.因为球的体积V =4π3R 3,故V 最小当且仅当R 最小.圆柱的侧面积为2πrh =4π,所以rh =2.所以h 2=1r,所以R =r 2+1r 2≥2,当且仅当r 2=1r2.即r =1时取等号,此时k 取最小值,所以r =1,h =2,圆柱的表面积为2π+4π=6π.答案:6π4.(2020·新疆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如图,A 1B 1C 1D 1是以ABCD 为底面的长方体的一个斜截面,其中AB =4,BC =3,AA 1=5,BB 1=8,CC 1=12,求该几何体的体积.解:过A 1作A 1E ⊥BB 1于点E , 作A 1G ⊥DD 1于点G , 过E 作EF ⊥CC 1于点F ,过D 1作D 1H ⊥CC 1于点H ,连接EH ,GF , 因为平面ABB 1A 1∥平面DCC 1D 1, 所以A 1B 1∥D 1C 1.因为AA 1=BE =5,所以EB 1=8-5=3,C 1H =EB 1=3,GD 1=HF =12-5-3=4,则几何体被分割成一个长方体ABCD ­A 1EFG ,一个斜三棱柱A 1B 1E ­D 1C 1H 和一个直三棱柱A 1D 1G ­EHF .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3×4×5+12×3×4×4+12×3×4×3=102.。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引言本教学案旨在帮助高三学生进行数学第一轮复,以应对新课标人教版高考数学考试。

以下是教学案的详细内容。

目标1. 复并巩固高三数学的核心知识点。

2. 提供高质量的练题和解析,以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考试中灵活应用知识。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数系与代数- 实数与复数- 集合与命题- 数列与数列极限-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2. 函数与方程- 函数与方程基本概念-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指数与对数- 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3. 解析几何与向量- 平面与空间几何- 二次曲线与常平面-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向量与向量运算4.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统计与抽样调查- 相关与回归分析教学方法为了最有效地进行数学复,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系统性研究: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研究,逐步巩固知识点。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提供大量的练题和解析,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数学思维。

4. 小组合作研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提倡彼此讨论和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阶段性测试:安排定期的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 课堂互动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4. 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体验真实考试环境,以便他们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应试能力。

结语通过本教学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在第一轮数学复习中将取得良好的成绩。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勤于练习,并与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合作,共同进步。

【优化方案】2021高考数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33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优化方案】2021高考数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33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学案33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导学目标: 1.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与范围有关的问题.自主梳理 1.不等关系不等关系与等量关系一样,也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它们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不等关系可分为常量与________间的不等关系(如3>0),变量与________间的不等关系(如x>5),函数与________之间的不等关系(如x 2+1≥2x)等.2.不等式用________(如“<”“>”“≤”“≥”等)连接两个代数式而成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其中用“<”或“>”连接的不等式叫做严格不等式;用“≤”“≥”连接的不等式叫做非严格不等式.不等式可分为确定不等式(不论用什么实数代替不等式中的字母,不等式都能成立)、条件不等式(只有用某些范围内的实数代替不等式中的字母,不等式才能够成立)、冲突不等式(不论用什么样的实数代替不等式中的字母,不等式都不能成立).3.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1)作差法:设a ,b ∈R ,则a >b ⇔a -b >0,a <b ⇔a -b <0,这是比较两个实数大小和运用比较法的依据. (2)作商法:依据:设a >0,b >0,则a >b ⇔__________,a <b ⇔a b<1.4.不等式的性质(1)对称性:a >b ⇔________;(2)传递性:a >b ,b >c ⇒________; (3)加法性质:a >b ⇔________; 推论:a >b ,c >d ⇒________;(4)乘法性质:a >b ,c >0⇒________; 推论:a >b >0,c >d >0⇒________;(5)乘方性质:a >b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开方性质:a >b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倒数性质:a >b ,ab >0⇒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1.(2011·大纲全国)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a >b +1 B .a >b -1C .a 2>b 2D .a 3>b 32.若a ,b 是任意实数,且a >b ,则( )A .a 2>b 2 B.ba<1C .lg(a -b )>0 D.⎝⎛⎭⎫12a <⎝⎛⎭⎫12b3.(2011·青岛模拟)设a >0,b >0,则以下不等式中不愿定成立的是( )A .a b +b a≥2B .ln(ab +1)>0C .a 2+b 2+2≥2a +2bD .a 3+b 3≥2ab 2 4.(2011·上海)若a ,b ∈R ,且ab >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a 2+b 2>2ab B .a +b ≥2abC.1a +1b >2abD.b a +a b ≥2 5.(2010·安徽)若a >0,b >0,a +b =2,则下列不等式对一切满足条件的a ,b 恒成立的是________(写出全部正确命题的序号).①ab ≤1;②a +b ≤2;③a 2+b 2≥2;④a 3+b 3≥3;⑤1a +1b≥2.探究点一 数与式的大小比较例1 (1)设x <y <0,试比较(x 2+y 2)(x -y )与(x 2-y 2)(x +y )的大小;(2)已知a ,b ,c ∈{正实数},且a 2+b 2=c 2,当n ∈N ,n >2时,比较c n 与a n +b n 的大小.变式迁移1 已知a >2,b >2,试比较a +b 与ab 的大小.探究点二 不等式性质的简洁应用例2 下面的推理过程⎭⎪⎬⎪⎫a >b ⇒ac >bc c >d ⇒bc >bd ⇒ac >bd ⇒a d >bc ,其中错误之处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变式迁移2 (2011·许昌月考)若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1a >1b B.1a -b >1a C .|a |>|b | D .a 2>b 2 探究点三 求字母或代数式范围问题例3 (1)已知12<a <60,15<b <36,求a -b 及ab的取值范围.(2)设f (x )=ax 2+bx,1≤f (-1)≤2,2≤f (1) ≤4,求f (-2)的取值范围.变式迁移3 (1)已知-π2≤α≤π2,0≤β≤π,则2α-β2的范围为________.(2)(2010·辽宁)已知-1<x +y <4且2<x -y <3,则z =2x -3y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用区间表示)1.数或式的大小比较常见的思路:一是接受作差(或作商)比较法;二是直接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或基本不等式;三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在不等关系的推断及数或式的大小比较过程中等价转化是关键. 2.由M 1<f 1(a ,b )<N 1和M 2<f 2(a ,b )<N 2,求g (a ,b )的取值范围,当然要将已知两个不等式相加,但不等式相加的次数应尽可能少,以免将取值范围扩大.这时可以用所谓的“线性相关值”,令g (a ,b )=pf 1(a ,b )+qf 2(a ,b ),用恒等关系求出待定系数p ,q ,于是一次相加,便可求到所需要的范围.(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1·开封调研)已知a 、b 、c 满足c <b <a ,且ac <0,那么下列选项中确定成立的是( ) A .ab >ac B .c (b -a )<0 C .cb 2<ab 2 D .ac (a -c )>02.若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 .b a >b +1a +1B .a +1a >b +1bC .a +1b >b +1a D.2a +b a +2b >a b3.(2011·金华模拟)已知a >b ,则下列不等式确定成立的是( ) A .lg a >lg b B .a 2>b 2 C.1a <1bD .2a >2b 4.(2011·舟山七校联考)若a <b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1a >1b 和1|a |>1|b |均不能成立 B.1a -b >1b 和1|a |>1|b |均不能成立 C .不等式1a -b >1a 和⎝⎛⎭⎫a +1b 2>⎝⎛⎭⎫b +1a 2均不能成立D .不等式1|a |>1|b |和⎝⎛⎭⎫a +1b 2<⎝⎛⎭⎫b +1a 2均不能成立 5.已知三个不等式:ab >0,bc -ad >0,c a -db>0(其中a ,b ,c ,d 均为实数),用其中两个不等式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可组成的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若x >y >1,且0<a <1,则①a x <a y ;②log a x >log a y ;③x -a >y -a ;④log x a <log y a . 其中不成立的个数是________. 7.(2011·东莞月考)当a >0>b ,c <d <0时,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d <bc ;②a +c 2>b +d 2;③b -c >d -c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8.已知-π2≤α<β≤π2,则α+β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α-β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2011·阳江月考)已知a +b >0,试比较a b 2+b a 2与1a +1b.10.(12分)比较a a b b 与a b b a (a ,b 为不相等的正数)的大小.11.(14分)已知a >0,a 2-2ab +c 2=0,bc >a 2.试比较a ,b ,c 的大小.学案33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自主梳理1.常量 常量 函数 2.不等号 3.(2)ab >1 4.(1)b<a (2)a>c (3)a +c>b +c a +c>b +d (4)ac>bcac>bd (5)a n >b n (n ∈N 且n ≥2) (6)n a >nb (n ∈N 且n ≥2)(7)1a <1b 自我检测1.A 2.D 3.D 4.D 5.①③⑤ 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比较大小有两种基本方法:(1)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推断差的符号.作商法的步骤:作商——变形——推断商与1的大小.(2)两种方法的关键是变形.常用的变形技巧有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也可以等价转化为易于比较大小的两个代数式来达到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aα A P O a α A P 2021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垂直问题。

【知识梳理】 1.斜线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2.重要公式如图,已知OB ⊥平面α于B ,OA 是平面α的斜线,A 为斜足,直线AC ⊂平面α,设∠OAB =θ1,又∠CAB =θ2,∠OAC =θ.那么cos θ=cos θ1cos θ2.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②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名称语言表述 图 示 字母表示 应 用三垂线定 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①证两直线垂直②作点线距③作二面角的平面角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同 上 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的主要应用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尤其是证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此外,还可以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抓住平面和平面的垂线,简称“一个平面四条线,线面垂直是关键”.【点击双基】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C )平面的一条斜线可以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D )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两条相交直线,则a 、b 也是相交直线2.直线a 、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a 1、b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1⊥b 1,则a ⊥b (B )若a ⊥b ,则a 1⊥b 1(C )若a 1//b 1,则a 与b 不垂直 (D )若a //b ,则a 1与b 1不垂直3.直线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点和不过此点的一条直线,则a 与b CD A B OCA PB D M N Q l 是 ( )(A )异面直线 (B )相交直线(C )异面直线或相交直线 (D )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4.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5.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边的距离都相等,且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ABC 的内部,则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6.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连结PA 、PB 、PC ,若PA ⊥BC ,PB ⊥AC ,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7.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引两条斜线段,它们所成的角为θ.这两条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成的角为α(90︒≤α<180︒),那么θ与α的关系是 ( ) (A )θ<α (B )θ>α (C )θ≥α (D )θ≤α8.已知直线l 1与平面成30角,直线l 2与l 1成60角,则l 2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60] (B )[60,90] (C )[30,90] (D )[0,90]【典例剖析】例1.如果四面体的两组对棱互相垂直,求证第三组对棱也互相垂直.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CD ,AD ⊥BC ;求证:AC ⊥BD ;证法一:作AO ⊥平面BCD 于O , 连OB 、OC 、OD ,∵AB ⊥CD ,∴OB ⊥CD ,同理,由AD ⊥BC 得OD ⊥BC , ∴O 是△BCD 的垂心,∴OC ⊥BD ,从而AC ⊥BD .证法二:设=a ,=b ,=c ,则=b a ,=c a ,=c b ,∵AB ⊥CD ,AD ⊥BC ,∴a (c b )=0,c (b a )=0,则a c =ab ,ac =c b .∴a b =c b ,即a b c b =0,从而有b (c a )=0,故⊥.例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CB =90,ABC =60,PC 平面ABC ,AB =8,PC =6,M 、N 分别是PA 、PB 的中点,设△MNC 所在平面与△ABC 所在平面交于直线l .(1)判断l 与MN 的位置关系,并进行证明; (2)求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解:(1)l //MN ,证明如下: ∵M 、N 分别是PA 、PB 的中点,∴MN AB ,MN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MN 平面ABC .又∵MN 平面MNC ,平面MNC 平面ABC =l ,∴MN l .(2)取AC 的中点Q ,连MQ ,则MQ PC , 而PC 平面ABC ,∴MQ 平面ABC .作QD 直线l 于D ,连MD ,则MD 直线l .线段MD 的长即为M 到直线l 的距离.在Rt △ABC 中,可求得AC =4,∴QC =2.又MQ =PC =3,∠QCD =30︒,∴QD =QC =.于是 MD ==2.D C O B A ab cN M P C B A 例3.如图,P 是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平面ABC 。

若O 和Q 分别是ΔABC 和 ΔPBC 的垂心,试证:OQ ⊥平面PBC 。

证明: ∵O 是ΔABC 的垂心,∴BC ⊥AE 。

∵PA ⊥平面ABC ,根据三垂线定理得BC ⊥PE 。

∴BC ⊥平面PAE 。

∵Q 是ΔPBC的垂心,故Q 在PE 上,则OQ 平面PAE ,∴OQ ⊥BC 。

∵PA ⊥平面ABC ,BF 平面ABC ,∴BF ⊥PA ,又∵O 是ΔABC 的垂心,∴BF ⊥AC ,故BF ⊥平面PAC 。

因而FM 是BM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

因为BM ⊥PC ,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FM ⊥PC ,从而PC ⊥平面BFM 。

又OQ 平面BFM ,所以OQ ⊥PC 。

综上知 OQ ⊥BC ,OQ ⊥PC ,所以OQ ⊥平面PBC 。

说明:此题涉及直线与平面垂直,需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例4.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底面Δ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2AB=BC=BB 1=a ,且A 1C ∩AC 1=D ,BC 1∩B 1C=E ,截面ABC 1与截面A 1B 1C 交于DE 。

(1)A 1B 1⊥平面BB 1C 1C ;(2)求证:A 1C ⊥BC 1;(3)求证:DE ⊥平面BB 1C 1C 。

证明:(1)∵三棱柱ABC-A 1B 1C 1是直三棱柱,∴侧面与底面垂直,即平面A 1B 1C 1⊥平面BB 1C 1C ,又∵AB ⊥BC ,∴A 1B 1⊥B 1C 1从而A 1B 1⊥平面BB 1C 1C 。

(2)由题设可知四边形BB 1C 1C 为正方形,∴BC 1⊥B 1C ,而A 1B 1⊥平面BB 1C 1C ,∴ A 1C 在平面BB 1C 1C 上的射影是B 1C ,由三垂线定理得A 1C ⊥BC 1(3)∵直三棱柱的侧面均为矩形,而D 、E 分别为所在侧面对角线的交点,∴D 为A 1C 的中点,E 为B 1C 的中点,∴DE ∥A 1B 1,而由(1)知A 1B 1⊥平面BB 1C 1C ,∴DE ⊥平面BB 1C 1C 。

例5.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PB ,CB 平面PAB ,M 是PC 的中点, N 是AB 上的点,AN =3NB(1)求证:MN AB ;(2)当APB =90,AB =2BC =4时,求MN 的长。

(1)证明:取的中点,连结,∵是的中点,∴,∵ 平面 ,∴ 平面∴是在平面内的射影 ,取 的中点,连结,∵∴,又,∴∴,∴,由三垂线定理得(2)∵,∴,∴,∵平面∴,且,∴【知识方法总结】运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关键在于先确定线、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而确定射影的关键又是“垂足”,如果“垂足”,定了,那么“垂足”和“斜足”的连线就是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作业】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E 在上底面A 1B 1C 1D 1内,A 1B 1E=60,A 1B 1=2B 1E ,求证:AE B 1E2.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是棱DD 1的中点,O 为是底面AC 的中心,P 为棱A 1B 1上任意的一点,则直线OP 与AM 所在的角等于。

A 90度B 60度C 45 度D 30度3. 如图:在平面β内有△ABC ,在平面β外有点S ,斜线SA⊥AC ,SB ⊥BC ,且斜线SA 、SB 分别与平面β所成的角相等,(1) 求证:AC =BC ;(2) 又设点S 与平面β的距离是4cm ,AC⊥BC ,且AB =6cm ,求点S 与直线AB 的距离。

4.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BC=3,沿对角线BD 将BCD 折起,使点C 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O 恰在AB 上。

(1)求证:BC 平面ACD ;(2)求点A 到平面BCD 的距离;(3)求直线AB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D A B C A B CD O5.直线a 平行于平面,l 为平面的斜线,a 直线l 在内的射影,求证:l a 。

6.G 为ABC 的垂心,GP 平面ABC ,且AP BP ,求证:AP C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