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解放战争素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国民党军总部 南京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 辽沈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80 万头 粮食 0.7 亿斤
160 万 13800 副 6750 辆
淮海
平津 合计
150 万 30.5 万副 88 万辆
180 万 20000 副 40 万辆 490 万
6300 头
100 万头
4.3 亿斤
3 亿斤
180 多万头 8 亿斤
5、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A、对于中共来说? B、对于国民党来说?
6、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了有中共和国民党 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中心内容: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争论的实质: 要不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要不要 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军的合法地位。
结果: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时间: 北 平 谈 判
1949年4月初
双方代表: 共产党以周恩来首, 国民党以张治中为首 文件: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国民政府拒签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 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之间的矛盾。
2、三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A、国民党 消灭共产党等进步力量,建立国民党
一党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加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实际上是使 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1948年11月 先打两头、 ─ 49年1月 后取中间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
国民党: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思考:
三大战役结束后,敌我力量对比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共消灭国民党军 队150多万人,可以说全国胜利就在 眼前,那么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 中共为什么还愿意和国民党举行和 平谈判呢?

第17课解放战争 公开课PPT课件

第17课解放战争 公开课PPT课件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
最后胜利
三大战役情况表
战役 名称
参战部队
重要地点 战役特点
战果
辽沈
48.9-11
淮海
48.11 -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 解放军
锦州 长\沈
关门打狗
徐州,碾庄 双堆集 陈官庄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北平谈判 背景、目的、结果
最后胜利 渡江战役 4.23蒋家王朝灭亡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 判代表的南京国民 政府和平谈判代表 团飞抵北平。来到 下榻的北平六国饭 店时,一幅大标语 映入眼帘:“欢迎 真和平,反对假和 平”。
1945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P79学思之窗)
1.目的: 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内容: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 3.结果: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4.意义: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战争阶段: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8.围绕本专题的话题,通过组织讨论 ,要求 学生把 人生积 累和经 验带入 文本, 演绎自 己的认 识,与 文本化 为一体 ,在大 师的思 想沐浴 下真正 得到一 次精神 的洗礼 。最后 ,还可 要求学 生在鉴 赏文章 观点表 达充满 诗意的 基础上 ,也动 手用形 象隽永 的语言 来概括 对本板 块话题 的理性 认识, 并在交 流的过 程中升 华自己 的思想 。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结果
失败
失败 成功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PPT(29张)优质课件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武汉
南京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解放战争PPT精品课件

解放战争PPT精品课件

2.共产党方面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共同奋斗。 (5)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1926~1928 年,国民党能够迅速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
答案:B
教材 P79 思考题。
【参考答案】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 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 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 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1.1945 年 8 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 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 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民党的认识。国 民革命期间,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具有进步意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的独 裁政府,发动内战,是反动的。而中国共产党则始终代表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答案:B
2.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进攻C.晋冀鲁豫解放区
D.大别山区
答案:B
3.1947 年 7 月 23 日,毛泽东电令:“ 下决心不要后方,
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
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后,人民解放军开始( )
A.进行辽沈战役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北平谈判
解析:根据信息“双十协议应运生”及所学知识可知,它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素材文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素材文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内战的爆发1.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材料一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

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

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

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

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

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果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

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

深念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

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告(八月二十日)。

──《新华日报》(1945年8月20日)材料二奉委座酉佳今一元勇电开:(一)兹派第三战区及第六战区,分别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

(三)卅三集团军之一个军,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

以冯总司令治安率一个军替归孙长官指挥,担任剿匪。

(四)该战区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1945年9月)【解读】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内外形势发生急速变化。

全国人民热烈欢庆抗战胜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于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美、苏间在中国问题上达成某种妥协,希望国共两党举行和平谈判、停止内战。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但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先后密令各战区进行剿匪的军事部署。

通过两则资料的对比,显示:①蒋介石国民党集团没有来得及接收日军的投降,他们用和平谈判的幌子与盟军统一命令阻挠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的接收,限制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课件5: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5:第17课 解放战争

请思考:党中央为什么敢于做出战略决战的决定?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30万

365万
国民党军队
280万
130万
1946年6月
1948年秋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中共 优于国军 大为改善 巩固 高昂
国民党 不足 略占优势 危机四伏 低落



战 :
平津战役
年 秋
辽沈战役
1948 -1949.1

——摘自 1947年10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 》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 积极支援前线
P79 学思之窗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 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等 任务,这一切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是解放战 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亿多美元的剩余物资 和坦克,大炮很少, 没有外国的接济
从上面的表格中,你看出了什么?面对国民党的进攻,对共产 党而言,处于防御阶段,假如你是当时的中共领导,该采取什 么战术?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

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初 重庆) 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 《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 获敌指挥 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 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四十七万 9月-11月 多人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 多人
东北、华 北野战军 1948、11 五十二万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 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一个可靠保证。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要点

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要点

第17课解放战争过渡时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时期)(1945.8—1946.6)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9)一、解放战争前1、抗战胜利后国际形势:(内战爆发的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②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国内形势:①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②美蒋勾结准备内战A.战后美国的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反动方针中日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A、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签《双十协定》。

B、1946年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重庆谈判原因:国内外和平舆论的压力;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抗战胜利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国民党: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一面准备内战;一面邀毛商讨和平问题)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阴谋,毛泽东毅然前往谈判目的:通过谈判拖延时间,准备内战;把内战的责任推在中共方面.时间:1945.8.28—10.10成果:1945.10.10.签《双十协定》【“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问题未达成协议】意义:①对人民: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②对中共: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影响③对国民党:被迫承认,再发动内战陷于被动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比较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相同点:①背景:都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②内容: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定;③影响:都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和平民主的诚意,使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处于被动;④结果:成果都被国民党破坏,没有带来和平与民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7课_解放战争(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7课_解放战争(共47张PPT)
——毛泽东于1947年底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技术;刘不邓仅大能军打运过用大战别,山而且的能战打略阵反地战攻。有解成放效区土;地 改参军革支的解基前放更本区踊完土跃成地, 。改生各产主革的要基迅解本速放完发区展相成继,。连使成后一方片更加,巩可固作战,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3)追剿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第17课_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_解放战争的胜利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373 万人
280 万人
130 万人
365 万人
195 万人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6年6月
背 景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 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 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 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北、 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 决定采取收缩防线、重点防御的战略方 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 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 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 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 略决战。
2、战略反攻 3、战略决战 4、全面胜利
刘邓挺进大别山(标志)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黄百韬
黄维
杜聿明
肢 解 敌 人
各 个 击 破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11.29--1949.1.31)
傅作义接受 和平改编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辽沈 时间
1948.9—11
部队 东北解放军
战果
淮海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平津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中原、华东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东北、华北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2万
复习导入
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 解放区 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 战略防御 我军的作战方法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结果如何? 先后打破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年6 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材料四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 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 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1945年8月14日~23日,蒋介石
1945年的《双十协定》 和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 有利于和平民主建国的 协议,但不久后就被国 民党撕毁,和谈破裂。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1946年6月)
国民党 拥有军队 武器装备 拥有人口 拥有地区 430万人 世界先进(日军、美援) 3亿多 大城市和主要铁路交通线 共产党 130万人 小米加步枪 1亿多 偏远农村为主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中共损失惨重,革命转 入低潮。 1930—1933年,蒋介石先后对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共被迫长 征。 1941年,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中共新四军军部遭到重创。
歼敌55万,基本解放长江 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1948.11 中原逐鹿
平津战役
1948.11 瓮中捉鳖
歼敌52万,基本解放华 北全境
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 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 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 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A. 台儿庄战役 B. 淮海战役 C. 辽沈战役 D. 平津战役 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针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 是: 1.战术上: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打 歼灭战。(“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 2.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推荐文章山西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热度: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导航1.首先要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注意社会主要矛盾已由民族矛盾变为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中国出现了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激烈斗争,国共两党的关系也由抗日战争的合作转为对抗。

2.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可按解放战争发展的线索来建立知识体系:内战前,围绕着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和共产党及广大民主人士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等整理知识点;国民党发动内战,先后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这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敌人的进攻等内容较为突出;人民解放军反攻直至国民政府覆灭阶段,可围绕国共双方政治、军事、外交几方面整理知识点。

并适当联系相关的世界史内容,形成中外知识网络。

3.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重点讲解一、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1.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2.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 (共21张PPT)
材料一 逃到台湾之后,蒋介石在对高级官员的讲话中 说:“今天,我痛心地指出,从抗战后期到现在,我们革 命军队中表现出的贪污腐败,真是无奇不有,简直难以想 象。” “这样的军队就不能不走向失败”。
材料二 1948年平津战役关键时刻,蒋当时正在北平 前线主持军事会议,被夫人紧急电召,连夜飞往上海处 理家事。 傅作义说:“蒋介石宁要美人不要江山,我们 还替他打什么!”
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 内战全面爆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 (共21张PPT)
思考3:漫画中的字是“我军主动撤出空城”,反映了解 放军的什么战术?对此,蒋介石如何应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 (共21张PPT)
重庆谈判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计,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民主协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 (共21张PPT)
内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共21张PPT) 战发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共21张PPT) 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 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插上一刀”指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 (共21张PPT)

武汉
南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 (共21张PPT)

第17课解放战争ppt课件

第17课解放战争ppt课件
9、国民党失败后退去哪里了?他们又是如何统治那里的?
1、蒋介石“求和”与国共和谈 2、解放南京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课堂思考
“天意”还是“民意”?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 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 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 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 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 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第17课 解放战争
蒋介石《抗战胜利对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广播演说》:
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和我国的同胞,相信这个战 争是世界上文明国家所参加的最后一次战争。我 们所尝到的凌辱和耻辱,非笔墨和语言所能磬述。 但是,如果这个战争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战 争,那么对于凌辱和耻辱的代价的大小和收获和 迟早,是无须加以比较的。
百万雄师过大江

江苏 南京 江阴
上海

湖口


江西
百万雄师过大江
年 月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国民政府总统府。
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四、天翻地覆
课堂思考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 “天意”还是“民 意”?
课后小作业:任选其一
1、 蒋介石为何要打内战? 2、 请找出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的电文 3、 重庆谈判为何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 题未能达 成协议? 4、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讨论过的“军队国家化”问题是怎么一回 事?现在我们国家做到了军队国家化了吗? 5、有人认为, “内战是黄埔军校学生在中国战场上的决斗”,你 如何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一、解放战争的过程: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①防御阶段(1946、6——1947、6)②反攻阶段(1947、6——1948秋)③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④胜利阶段(1949、1——1950、6)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背景:①主要矛盾:抗战结束后,国内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变为了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发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③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来源:学.科.网]④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假和平、真内战”⑤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2)结果: 签署《双十协定》(3)《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4)斗争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5)意义: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

2.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运动战,歼敌70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1947年,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反攻阶段(1947、6——1948秋)[来源:Z&xx&](1)经济: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意义)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2)军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部队、意义):1947年6月; 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
争取和平民主
内战爆发前国际国内形势:
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美国: 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国民党: 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 争取和平民主 民主党派: 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制度。
1、重庆谈判
“ 和 平 民 主 团 结 ”
纪 要年 ,, 即国 《共 双双 十方 协签 定署 》会 谈
1945
签署 《双十协定》
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人民军队和解放 区政权合法地位
2.重庆政协会议
会议决议: ‫أ‬- 改组国民政府 ‫ب‬- 召开国民大会 ‫ج‬- 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د‬- 整编全国军队 ‫ه‬- 制定宪法
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部分代表
解放区农民为 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
解放区农民踊跃参加解放军
解放区的农民 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 积极支援前线
【学思之窗】P79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
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
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
一、内战的爆发
1.背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2.标志: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解放战争的进程
1.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全面进攻和 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 4.最后的胜利——渡江战役
内战初期
3
430
国 共 力量对比
大 城 市 及 主 要 交 通 线 现 代 化 武 器 装 备 到 小米 牙 加 齿 步枪
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材料二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 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 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 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 美国: 利益。
美国 援助 国民 党的 军事 装备 美军 教官 帮助 训练 国民 党军
美军 在塘 沽登 陆
辽沈战役示意图
从1948年9月到1948年11 月,辽沈战役历时52天,林彪、 罗荣桓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 共歼敌47万多人,国共双方的 力量发生了转折:人民解放军 由280万上升为310万,国民 党军队由365万下降为290万。 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超过 了国民党军队,而且第一次在 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经济上:当时东北是全国产粮最多的地区,其 中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0% 以上,工业 产值占全国的 80% 。铁路 1.4 万公里,占全国 的 50% 以上,公路占全国的 50% ,另外还有 广阔的航运网,许多优良的港湾。 战略上:如控制了东北就可以使东北和华北各 解放区连成一片,并有一个兵源充足,物资雄 厚的后方,摆脱长期以来被国民党分割包围的 局面。 军事上:中共在东北的力量强于国民党。
一、内战的爆发
1.背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2.标志: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反攻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 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 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的反攻拉开了序幕 刘 邓 大 军 挺 进 大 别 山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内战的爆发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严峻的社会形势,围绕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哪几种力量?他们各 自的态度或方案是什么? (一)背景:抗战胜利后,国内国际形势
材料一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一百多年没有 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 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 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 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 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1945年8月《新华日报》刊发读者来信
美 国 援 助
自力 更生

130 万
亿
1 亿 多

中小 城市 及 农村
军队
人口
控制地区
装备
外援
敌强我弱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
430 ︰ 127 =? 飞机坦克大炮十美元︰步枪手榴弹十小米 =?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 到1947年2月歼敌七十多万,粉碎全面进攻! 1947年春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实行重点进攻, 几个月后又被粉碎了!
大 别 山
(1947.6)
军队数量
装备及战斗力
群众基础 完成土 改农民支 持 人民反 对,处境 孤立
迅速增加, 建立了炮兵 共产党 280万人 和工兵,战斗 力提高 迅速下降, 士气低落, 国民党 365万人 战斗力不强
敌我力量发生改变:由战略反攻转向战略决战
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政策制定的依据:由社会主要矛盾和斗争的 任务决定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1)目的: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加 速解放战争的胜利 (2)内容(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 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3)意义: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
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农民 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 程。
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 到内战前线
材料三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 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 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 区司令长官密电
国民党: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策 略:假和平,真内战。
材料四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 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 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 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 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
放军。
一、内战的爆发
1.背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2.标志: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反攻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
中共进行战略决战,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