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空气教学目标了解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4、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一、引入
师:描述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时刻离不开的空气。
二、新课讲解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板书课题)
2、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
3、生:阅读课文,回答
(1)课本介绍了哪一位化学家?他有哪些贡献?
(2)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4、介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个)
5、生:阅读实验2 –1,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6、教师:演示实验2-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的填写。
7、学生:思考问题: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不足;
③、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④、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8、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找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板书)
9、练习
在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师生: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课堂小结
1、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
2、在做实验时,红磷的量有什么要求?
四、课外作业
1、整理笔记,识记
3、课本P33练习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并上升约至1/5的地方。
(2)结论:
(3)、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液面上升不到1/5的原因:
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不足;
③、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④、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5)空气的组成
2、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Array物——
纯净
物——
课后反
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好用途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3、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4、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纯净物、混合物概念;
2、研究空中氧气含量实验中,液面上升不到1/5的原因
3、默写上述1,2
二、新课讲解
1、直接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1)氧气的用途;
(2)氮气的用途;
(3)稀有气体的用途。
(4)空气污染的种类;
(5)空气污染的危害;
(6)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7)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什么?
三、小结
(见板书)
四、课堂练习
(见课本,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2、氮气的用途:
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作保护气,等
3、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用途:
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4、空气污染的种类:
有害气体和烟尘。
5、空气污染的危害
(1)损害人体健康;
(2)影响作物生长;
(3)破坏生态平衡;
(4)全球气温变暖;
(5)臭氧层被破坏;
(6)酸雨。
6、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2)改善环境状况;
(3)使用清洁能源;
(4)积极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等。
7、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什么?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指无毒、无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并非是物质的颜色。
绿色化学的核心: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课后反思
课题2 氧气(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知道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认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知道氧气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2、通过亲自动手,观察许多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观察能力;学习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事物的方法;通过从不同侧面描述化学反应即类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
3、将学到的只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一系列有目的地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与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化学反应的概念。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氧气的用途;
2、空气污染的种类;
3、空气污染的危害;
4、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5、默写上述第4
二、新课讲解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教师: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案: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学生:阅读课文,明确:课本介绍了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师生:为下一节课做准备,板书
(1)木炭(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