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解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本解读策略

【摘要】文本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阿兰兹教授说:当教师不能理解所教的科目时,或者缺乏充分的例子解释时,讲解就会模糊不清。所以,文本解读是优化“教学文本”、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

【关键词】文本解读策略

一、在多维的角色视野中解读

第一是从作者角度去解读。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任何教师,端起书本都要想的问题。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精神世界的载体,有的文章表达一种情感;有的阐释一种理念;有的是一种内心的直白;有的是人生的感悟,一己之心得……文章的背后就是作者的灵魂。从文章作者角度去解读,有利于我们对文本的主旨充分把握。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之前,也要像学生那样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这就要求教师能独立地理解文本,不能光借助于参考书和课外资料,要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想法。

第二是从教者自身理解去解读。我们每位教师在解读文本后,都会由于个人的人生阅历、知识背景、阅读习惯,对文本会产生个性化的解读和感悟,这些都将影射到课堂的教学中。但是无论如何,教师的一己之见,必须在文本包含的意蕴中产生,教师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理解和文本的差距,不能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新课程理念虽然提出“教师即课程”,但这个课程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意志,体现“个性”和“共性”的结合。

第三是从儿童视野里去解读。教材的阅读对象是儿童。所以,就教育本质而言,我们必须从儿童的视野去观照教材,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寻找教材中的特质,发现教材的具有儿童文化的语言、思维、情感,为有效教学提高前提和基础。

二、在多维的理论视野中解读

第一是从教育学、学习论的角度解读。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同样也是接受人文熏陶的载体,我们当然必须用教育学和学习论的视野去解读。要解读学习的目标、过程和方法;要解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解读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发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发展的方向。

第二是从文学、语言学角度去解读。对于文本,我们还需要从文学、语言学的角度去解读。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作品的价值意义,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认识其独特思想意义、审美价值等;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认识文本,从而发现文本中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在母语的学习中锻铸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潜在的生命意义。

如何从教育学、文学、语言学的角度来解读呢?《望月》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祖孙俩望月的情景,一共有三部分,分别是描写“月下江景、比赛古诗、月下想象” 三个内容。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可以分别给予三部分不同教育价值取向,分别是自然美的欣赏,古诗的积累和背诵,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但我们用文学、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三段教学的价值取向时,我们可以将这三部分理解为“月下江景”“古诗月景”“想象月景”。“月下江景”是现实中的月景,自然而和谐,宁静美丽;“古诗月景”描写的是历代诗人眼中的月景,跨越了时空,意境高远;“想象月景”是作者意象中的月景,让人浮想连翩,心动而神往。如果围绕这一“望月、赏月、想月”这样主题教学,课堂的密度、广度、深度都不言而喻,将自然美的欣赏、古诗的吟诵、想象力的培养融和在一起,效果总比零打碎敲效果好。

三、从多维的课堂操作视野里解读

教材是一个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载体,我们还要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一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正确认识教材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上所起的作用。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第12课《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都揭示了不同的寓言意义。但是,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发现《狐狸和葡萄》讲的是狐狸想尽办法也没有吃到葡萄,于是自欺欺人,说葡萄是酸的;《牧童和狼》讲的是欺骗别人的下场;《蝉和狐狸》讲的是如何防备受骗上当。这三篇寓言故事是以“骗”为主题,揭示了骗自己的下场、骗别人的下场,和如何预防上当受骗。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将它们统整在一起,这将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第二是过程和方法。学习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定向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是认知策略的学习和掌握。在解读的过程中要考虑用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比较合适,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还是体验学习?或发现学习?在方法运用上是直观演示,还是曲径通幽等等。

第三是知识和能力。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也就是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我们要从教材中解读出有利于语言素养培养的点和面,结合分年段的课程目标进行有效落实。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这一步走好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诗意地栖居”,才能让人文之光照亮学生成长的心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