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五篇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468cf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1.png)
【导语】《⽇⽡⼽医⽣》是⼀本由[俄] 帕斯捷尔纳克著作,上海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医⽣》读后感 伟⼤有很多类型,伟⼤也有不同层次。
因为多本书同时在读,感受到不同的经典。
《傲慢与偏见》⼤概是依托时代的背景,轻巧的创新,就像第⼀个说脸蛋是苹果、光阴似流⽔、⼥⼈是朵花⼀样,第⼀个说出来的是天才,可它的价值仅在那第⼀次说出来,《傲慢与偏见》放在今天也许就是电视剧的⽔平,可是在那个充满等级观念、恋爱不能谈、⼥⼈没地位的年代⾥,这样充满真情和巧合、这样⾃由和个性的Lizzy、Darcy就成了经典。
《北回归线》不依靠情节、不依托时代,靠的是浓稠的思想、腾飞的想象,它是你在累极了或者闲极了的时刻,是⽣活预备向你展⽰它的魔法时,对熟悉的⼀切、对知晓的⼀切的⼀点⼉质疑、⼀点⼉疑问、⼀点⼉思考后的疯狂,这“⼀点⼉”是我,亨利⽶勒是“很多点⼉”“很⼤点⼉”。
《⽇⽡⼽医⽣》以⽇⽡⼽为主体,勾勒出俄罗斯那段重要的历史,可贵的是它不像历史书教科书,它以⼈为主体,关注到了那段岁⽉⾥不堪的⼀⾯,在随处的描写叙述中⼜体现俄罗斯⼈的坚韧精神。
⽇⽡⼽是个什么样的⼈?序⾥避开了这个问题,贝可夫说:“我们⽆法⼀下⼦就概括出他是怎样的⼈”,“我们只能说出他不是怎样的⼈:他不是⼀个蜕变了的知识分⼦,不是⿎吹平庸习⽓的鄙俗之⼈,不是⾰命的狂热分⼦,不是反政权的⽃⼠,不是持不同政见者,不是‘安排⽣活的能⼿’。
总之,不是⼀个庸俗⼩⼈。
”⽇⽡⼽是⼀个平常⼈,但重要的是,“即或平常⼈也有权利:不接受时代犯下的失误,不杀戮⾃⼰的同类,不随⼤流。
” 胡适在评价徐志摩时曾说:“他的⼈⽣观是⼀种单纯信仰,⾥⾯书写着三个⼤字:⼀是爱,⼀是⾃由,⼀是美。
”在我看来,⽇⽡⼽的⼈⽣观,也是⼀种单纯信仰。
他不被狂热的⾰命⼝号所迷惑,不冲动地投⼊到⾰命的洪流中,⽽是守住⼀个普通⼈最基本的权利也是最基本的⼈性,⾃由思想、独⽴判断,⼗⽉⾰命发⽣以后,他称赞:“真是⼀次了不起的外科⼿术”。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五篇)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aa3a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0.png)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人得骨子里总有一种向往未来的精神,即使在狂热的年代,在颠簸的岁月里,它依然花满枝桠,尽管不在春天。
我想,它应该叫“日瓦戈精神”,因为它所具有的坚强,执着正是日瓦戈---这位苏联医生最好的诠释。
公尤里·日瓦戈是出于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地医生,却将遵循医德,救死扶伤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战争面前,人的存在感很弱,生命就像草芥,在狂潮中沉浮。
但在日瓦戈眼里,在渺小的生命也必须要维护,曾经上过战场的他,面对白军的冲锋,却一直瞄准一棵枯树射击,博爱之心不言而喻。
诚然,命运不会因生命的渺小而放弃指引它前行,但挫折与失败仍会不安分的掐丝,直至聚合与离散。
日瓦戈的命运也亦如此。
日瓦戈丧失双亲,寄居在舅舅好友家中,同托尼娅生活在一起。
医学专业毕业有同托尼娅结婚,只惜此时祖国已处于巨变之时,沙皇俄国被推翻,苏维埃成立,谁能料想,随之而来的不是和平与希望,而是战乱与饥荒。
日瓦戈一家被迫迁往西伯利亚瓦雷金诺,在那里他又被错误得抓去做奴隶,囚禁在游击队中。
一年半以后他回到住处却发现家人已流亡国外,家也没有了。
生活在动乱时期的他并没有因生活的窘困而放弃所有的期盼。
书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日瓦戈在逃到孤僻的瓦雷金诺的日子里,他每天坚持愉快地写作。
即使他一无处可逃,但每望到远方茫茫的雪海,他就相信会有光明的未来。
就这样,他为自己赢得了两段可贵的爱情,他反对政党的斗争,反对狂热的革命,谋求安稳的生活与永恒的和平。
《双城记》开篇有句话“那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那是一个最糟糕的年代。
”糟糕在每个人有必须在夹缝中徘徊,挣扎,美好在善与爱总在那一瞬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日瓦戈的一生虽然坎坷,迷茫,但百年之后重新擦拭那一颗心,它依然热忱与鲜活。
日瓦戈精神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不御铅华自生音。
又想到另一位苏联作家笔下的保尔,在战争面前,保尔与日瓦戈一样,想战士一般秉持人性,肩负重任,为祖国的和平奋斗不息。
关于《日瓦戈医生》读后感精选
![关于《日瓦戈医生》读后感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43f450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2.png)
对于情节 可以说是非常扣人心弦的 情节非常流畅 但也很考验你的耐性 作品中总会出现大篇幅的宗教内容 和本人感到不足的则是作品的结尾感觉医生的死有些突然却再合适不过 终归生活又要重新好了起来 而日瓦戈却倒下了 但在日瓦戈死后 二战期间本人觉得应当对其子女再进行更多的描写终归他有五个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主子公日瓦戈医生与作者本人有诸多相像之处,不仅是从感情生活上说,也是从相对反动的政治立场上说。也因此不仅这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几经波折,第一版只能在意大利出版,苏联政府对此颇为不悦,而且苏联作协要求他放弃诺贝尔奖时,他坚决不接受这样的要求,此举给自己带来了诸多麻烦。据书中译后记中所述,其时要求将帕斯捷尔纳克驱除出境的运动大张旗鼓,最终印度总理尼赫鲁给赫鲁晓夫打电话,声称假如不停止迫害帕斯捷尔纳克,他将亲自担当保卫帕斯捷尔纳克委员会主席,事务才牵强平静。即使这样,他在获奖2年后的1960年便去世了,讣告上只写了苏联文学基金会会员这个头衔,官方最终也没有承认他的作家与诗人身份。不过私以为,有这等杰作传世,官方承不承认一个名号,又有什么要紧呢?背景介绍至此,下面就是感想了。
日瓦戈医生读完以后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里那种宏大的史诗感。起手分了数条线来讲解并描述日后命运纠缠的几个重要人物从日瓦戈,东妮娅,拉拉,帕沙等人的童年时代起先讲起(不过这种开篇几章分述尚未产生关联的人物的写法,的确会显得混乱,简单让人熬不过开头几章就把书丢到一边了),人物的命运随着时间发展在作者的支配下螺旋缠绕在了一起,不断分开又聚集,并且还不断的加入新的丝线,有着一面之缘的人们本以为是萍水相逢就此别过,但是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某个地方又会重逢,再续前缘;本以为已经摆脱掉的梦魇在将来又会重新将你握在手中,给你带来苦难。这种相忘于江湖的情节给读者颇有点与武侠小说相像的感觉,让人想起杨过那句: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把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这种雄伟的叙事风格对于我而言真是一种无法反抗的诱惑力,有所谓男人的浪漫这么个说法,那这也真当是我的浪漫了看着书中可爱的人物在那段革命层出不穷的混乱时代下聚散无常,心中产生的触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奇异感受。啃这种大部头的书实属不易,但是与能够收获到的这种内心的触动相比,这样的付出也算不上什么了。这种感受是那些中短篇或者网文之类的全部其他文学作品恒久力有不逮,无法完备呈现的一种感受。要写出这样的感觉,没有非一般的才华和某种特定的时代烙印,是绝不行能做到的。感谢帕斯捷尔纳克为全人类奉上了这样杰出的一部作品,他的确值得拿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2024年《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三篇)
![2024年《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1030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1.png)
2024年《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拥抱永无休止,一日长于百年。
帕斯捷尔纳克曾在自己的诗里面这样说道。
从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最后到新经济政策……《日瓦戈医生》里所涵盖的这一切经过,都穿梭在历史事件之间。
而帕斯捷尔纳克想要表达的东西也远远不止那么一两个,而是在向讲述一个故事,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讲,当我们听完,如同穿越一般,因为医生的遭遇而叹息,为了医生和拉拉的爱情唏嘘不已,为了冬妮娅而或同情,或感动,帕斯捷尔纳克为我们展开一张历史蓝图时候,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对于未来和爱情的期待,虽然表现的并不突出,但是我宁愿相信这些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希冀。
当医生在最后捂着前胸踉踉跄跄地在闷热的电车上离开人世,结束他这颠簸的一生,而拉拉在不远处——可怜的的女人最后被送往了劳动营,可能从此就消失在了劳动营里面。
还有远在天边无法触手的冬妮娅……全剧终,而回看医生的一生,总是有着闪着光辉的地方——“但躲到瓦雷金诺去就意味着冬天钻进荒山野岭,没有储备的食品,没有力量,没有希望,疯狂中的疯狂。
如果生活中除了疯狂外咱们一无所有,那就让咱们疯狂一下吧!”“灵魂因为人类的苦难而受伤”。
人类因为苦难而变坚强,却依然无法避免那些悲剧式的结尾。
天各一方,似乎在最开始就已经有了预兆,书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在俄罗斯的那个年代,因为战争革命而引发的个人命运的改变和个人在命运之中所遭遇的苦难,与我们所见到所听闻的在中国的悲惨命运一样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低下头沉默。
而当你把书读完,你会发现,虽然灾难发生,全国都跟着倒霉,但是,我们在悲痛中却依旧能看到那些闪着人性光辉的“日瓦戈医生们”,为了在那个年代生活下去,而为自己争取的自由和坦荡,那种坚定的心情,坦率的目光,那个年代,物质已没有用处,更多的是“靠着精神的力量”去努力支撑,而医生就展示了这样一种精神给我们,一个医生倒下了,但是“医生们”会重新站起来的!而日瓦戈医生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2e830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1.png)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日瓦戈医生》读后感(通用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日瓦戈医生》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1品读《日瓦戈医生》,可以发现,在其字里行间浸透着强烈的批判意识。
记得在十多年前的那场"《日瓦戈医生》热"中,许多人都在饶有兴趣地反复琢磨:这部小说究竟是否反对十月革命?帕斯捷尔纳克对苏联近30年的历史变迁到底持何种态度?一时间,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似乎也就决定了对该小说的不同的价值判断。
于是,一种颇滑稽的局面形成了:那些实在难以割舍对《日瓦戈医生》这部杰作的青睐的人,只好千方百计地竭力否认作家心中存有哪怕半点儿对历史与现实的否定性。
当年评论家沃兹德维任斯基说:"无论日瓦戈,还是帕斯捷尔纳克本人,都谈不上是反对革命的人,谈不上对抗革命"。
他的说法恐怕体现了大多数喜爱这部作品的人的心态。
但是,笔者以为,在这个问题上,似乎45年以前反对刊登这部小说的《新世界》杂志那五名编委的感受更实在些。
他们确确实实觉察出了蕴涵在小说中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
的确,《日瓦戈医生》充满了批判的锋芒,正如一切我们时常津津乐道的那些西欧19世纪的名著、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杰作乃至后现代主义之作都充满了对新兴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社会乃至后工业化社会的尖锐而深刻的批判与否定一样,《日瓦戈医生》也同样闪烁着批判的锋芒。
倘若现在还把批判与否定的精神只赋予伟大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倘若现在还以为新生的苏联文学只能为新生的苏维埃社会献上甜美的赞歌,那就未免太滑稽了。
但是,虽然当年那五个编委嗅出了小说的批判味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小说的否定精神有正确的理解。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2当我合上书,眼前晃动着的是日瓦戈捂着前胸摇摇晃晃地从闷热的电车上走下来,一头栽着地上死去了,拉拉在不远处。
日瓦戈医生读书心得范文5篇
![日瓦戈医生读书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98448ee06eff9aef807bb.png)
日瓦戈医生读书心得范文5篇《日瓦戈医生》是苏联当代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留给世人的一部经典。
下面是精选推荐的日瓦戈医生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日瓦戈医生读书心得篇一公尤里·日瓦戈是出于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地医生,却将遵循医德,救死扶伤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战争面前,人的存在感很弱,生命就像草芥,在狂潮中沉浮。
但在日瓦戈眼里,在渺小的生命也必须要维护,曾经上过战场的他,面对白军的冲锋,却一直瞄准一棵枯树射击,博爱之心不言而喻。
诚然,命运不会因生命的渺小而放弃指引它前行,但挫折与失败仍会不安分的掐丝,直至聚合与离散。
日瓦戈的命运也亦如此。
日瓦戈丧失双亲,寄居在舅舅好友家中,同托尼娅生活在一起。
医学专业毕业有同托尼娅结婚,只惜此时祖国已处于巨变之时,沙皇被,苏维埃成立,谁能料想,随之而来的不是和平与希望,而是战乱与饥荒,日瓦戈一家迁往西伯利亚瓦雷金诺,在那里他又被错误得抓去做奴隶,囚禁在游击队中。
一年半以后他回到住处却发现家人已国外,家也没有了。
生活在时期的他并没有因生活的窘困而放弃所有的期盼。
书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日瓦戈在逃到孤僻的瓦雷金诺的日子里,他每天坚持愉快地写作。
即使他一无处可逃,但每望到远方茫茫的雪海,他就相信会有光明的未来。
就这样,他为自己赢得了两段可贵的爱情,他反对政党的斗争,反对狂热的革命,谋求安稳的生活与永恒的和平。
《双城记》开篇有句话”那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那是一个最糟糕的年代。
”糟糕在每个人有必须在夹缝中徘徊,挣扎,美好在善与爱总在那一瞬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日瓦戈的一生虽然坎坷,迷茫,但百年之后重新擦拭那一颗心,它依然热忱与鲜活。
日瓦戈精神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不御铅华自生音。
又想到另一位苏联作家笔下的保尔,在战争面前,保尔与日瓦戈一样,想战士一般秉持人性,肩负重任,为祖国的和平奋斗不息。
人是渺小的,但也是伟大的。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b38c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5.png)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读完《日瓦戈医生》这本书,心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故事中的日瓦戈医生,他的命运就像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漂泊的小船,让人忍不住为他捏一把汗。
作者笔下的那个时代,充满了动荡和混乱,而日瓦戈就置身于这样的漩涡之中。
书里对日瓦戈生活的细节描写得特别细致,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站在他身边,亲眼目睹着他所经历的一切。
比如说,有一次日瓦戈去一个破旧的小诊所给病人看病。
那个诊所又小又暗,墙壁上的石灰都剥落了,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房间里只有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和几把缺胳膊少腿的椅子。
日瓦戈坐在那张桌子前,借着微弱的灯光,仔细地查看病人的病历。
他的眉头紧皱,眼神专注,额头上还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还有一次,日瓦戈在战乱中逃亡。
他背着一个破旧的背包,里面装着仅有的一点干粮和几件衣物。
他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鞋子早已湿透,每走一步都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
天上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他的脸上,让他感到又冷又饿。
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往前走,因为他知道,停下就意味着死亡。
日瓦戈的爱情经历也让人感慨万千。
他和拉拉之间的爱情,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显得如此珍贵却又如此脆弱。
他们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而美好,就像黑暗中的点点烛光,给彼此带来温暖和希望。
记得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废弃的小屋里相见。
拉拉穿着一件朴素的连衣裙,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中却充满了爱意。
日瓦戈则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握住拉拉的手,仿佛一松手她就会消失不见。
书中对于战争的描写更是让我触目惊心。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炮声震耳欲聋,士兵们在血泊中挣扎。
日瓦戈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他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互相残杀,为什么和平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
回想起自己的生活,虽然没有经历过像日瓦戈那样的动荡和苦难,但也能从他的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珍贵。
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的小烦恼,却没有意识到,比起日瓦戈所经历的,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a90b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6.png)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读罢《日瓦戈医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宝盒,每一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故事中的日瓦戈医生,他的经历让我仿佛跟着他一同走过了那段动荡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英雄形象,反而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纠结和坚持。
日瓦戈医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混乱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
战争、革命,这些宏大的词汇背后,是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生活的翻天覆地。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在战争中的那些日子。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炮声轰鸣,人们的生命随时可能消逝。
日瓦戈医生穿梭在伤者之间,他的眼神里既有对伤者的怜悯,也有对战争的无奈和愤怒。
他努力地去救治每一个伤员,哪怕自己已经疲惫不堪。
记得有一个场景,描述得特别细致。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里挤满了伤员。
日瓦戈医生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没有一刻停歇。
他的双手因为长时间的手术而颤抖,但他仍然紧紧地握着手术刀,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一个年轻的士兵被抬了进来,他的伤口血流不止,日瓦戈医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
灯光昏暗,周围的人都屏住呼吸,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日瓦戈医生急促的呼吸声和器械碰撞的声音。
他额头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地落下,打在士兵的衣服上。
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血终于止住了,士兵的生命保住了。
日瓦戈医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瘫坐在地上。
那一刻,他不是什么伟大的英雄,只是一个为了拯救生命而拼尽全力的普通人。
还有一次,日瓦戈医生在逃亡的路上。
他身无分文,又饿又累。
沿途的风景不再美丽,而是充满了绝望和困苦。
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农妇,农妇给了他一块黑面包和一碗热汤。
日瓦戈医生接过食物的那一刻,眼中闪烁着泪光。
他狼吞虎咽地吃着,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那块黑面包和那碗热汤,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的稻草。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在那个艰难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那份最朴素的温暖是多么珍贵。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1e0f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0.png)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日瓦戈医生》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它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呈现出了那个动荡年代里,人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故事的主人公日瓦戈医生,他的命运就像是一艘在暴风雨中漂泊的小船,被时代的浪潮打得左右摇摆。
他原本过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战争的爆发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日瓦戈医生在战争中的经历。
他被迫离开自己温暖的家,投身到残酷的战争中去。
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震耳欲聋。
日瓦戈医生看到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死亡。
受伤的士兵们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日瓦戈医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治每一个伤员,可他心里明白,很多时候,他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那种无奈和绝望,真的让人心酸。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就是日瓦戈医生和拉拉之间的爱情。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爱情显得如此珍贵而脆弱。
他们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对方的生命中。
拉拉是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她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善良和温柔。
日瓦戈医生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港湾。
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
可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社会的动荡,外界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分离。
记得有一次,他们好不容易有机会相聚,却只能匆匆见上一面。
那短暂的时光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和眷恋。
日瓦戈医生紧紧地握着拉拉的手,仿佛一松开,她就会消失不见。
而拉拉的眼中则闪烁着泪光,她知道,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书中描写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和不确定性。
粮食短缺,物资匮乏,人们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
日瓦戈医生一家也经常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有一次,家里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了,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
日瓦戈医生不得不四处去寻找食物,他走了很远的路,求了很多人,才好不容易弄到了一点面包和土豆。
关于《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
![关于《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5ff92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5b.png)
“灵魂因为人类的苦难而受伤”。人类因为苦难而变坚毅, 却依旧无法避开那些悲剧式的结尾。天各一方,好像在最起先 就已经的变更和个人在命运之中所遭 受的苦难,与我们所见到所听闻的在中国的凄惨命运一样值得 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低下头缄默。而当你把书读完,你会发 觉,虽然灾难发生,全国都跟着倒霉,但是,我们在哀思中却 照旧能看到那些闪着人性光辉的“日瓦戈医生们”,为了在那 个年头生活下去,而为自己争取的自由和坦荡,那种坚决的心 情,坦率的目光,那个年头,物质已没有用处,更多的是“靠 着精神的力气”去努力支撑,而医生就展示了这样一种精神给 我们,一个医生倒下了,但是“医生们”会重新站起来的!而
第5页 共6页
日瓦戈医生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 “这条路,我们世人,原都以为没有。在唯物的世界里,
也的确找不到。然而,藉着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因着他替代 了我们的罪和过犯,叫我们在与死亡、恐惊、无望、忧虑的争 战中得胜。”
或许这就是俄罗斯人民中不行战胜的灵魂,在斗争中显得 非常刺眼。
突然想到了鲁迅先生,想起了他的《伤逝》,想起了涓生和 子君,想起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已说过:“人 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但是,即使无路可走,我们 照旧会为自己找到一条生存之路,正如鲁迅先生之后也会自己 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2页 共6页
能恒久不会再相见,她也会恒久爱他。斗争中,他们聚少离多; 最终,还是因为政治缘由,恒久地分别。巴沙,那个狂热的革 命分子,深爱着妻子腊拉,可是他更爱自己,更爱革命,最终 不得不选择自杀。医生最终娶了邻家女,他最爱的人腊拉也被 送去集中营,下落不明;最爱他的人冬妮娅和他已经恒久的分开, 医生也在某天下了电车之后死亡。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72f15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1.png)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一部经典之作。
读完这部小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人生之旅。
小说以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俄国在动荡岁月中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的苦难。
日瓦戈医生,他本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才华的知识分子,却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身不由己地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挫折。
日瓦戈医生的形象让我深感敬佩。
他在乱世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尽管生活困苦,局势动荡,他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的信念,对真善美的追求。
他以医生的身份救助伤者,无论对方的政治立场如何,他都一视同仁。
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在那个充满仇恨和偏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小说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令人触目惊心。
战争、革命、饥荒,种种灾难接踵而至,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普通百姓在动荡中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生活陷入了绝境。
而日瓦戈医生也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失去了很多,他的家庭被拆散,事业被中断,然而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书中的爱情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瓦戈医生与拉拉之间的爱情,真挚而深沉。
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相互依靠,彼此温暖。
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无奈。
但正是这种历经磨难的爱情,更让人感受到其珍贵和不易。
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对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革命和战争或许在某些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它们所带来的破坏和伤痛也是无法忽视的。
在追求理想和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得失,如何保护那些无辜的生命和美好的价值?日瓦戈医生的经历也让我反思个人在时代中的角色和命运。
我们往往无法选择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
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我?日瓦戈医生选择了后者,尽管这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的精神却得以永存。
此外,小说的叙事风格也别具一格。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同时,书中对于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也十分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
读日瓦戈医生有感心得(通用4篇)
![读日瓦戈医生有感心得(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2facd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a.png)
读日瓦戈医生有感心得(通用4篇)读日瓦戈医生有感心得篇1看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巨作,帕斯捷尔纳克是真正的大师。
与其说它是一部作品,更不如说它是一幅画,一幅巨大的社会图景。
它的时间跨度非常大,讲述了那个社会的.变迁,人们疲倦的心。
以日瓦戈医生为线索,他的一生就是那个社会的一个缩影。
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是帕斯捷尔纳克笔下的灵魂。
看完电影后日瓦戈医生的身影一直挥之不去,这本书赋予了这个角色以生命,给了他灵魂。
帕斯捷尔纳克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在观察那个时代,观察社会。
《日瓦戈医生》刻画了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这段时期近45年的历史。
它描写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无奈和生不由己。
我觉得帕斯捷尔纳克就是那个医生,他没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立场。
他不支持革命,也不反对革命。
他像日瓦戈医生一样渴望拯救世人,医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
他不管他的病人是红军还是白军,也不管他的病人是布尔什维克还是孟什维克,他只是把他当做一个人,一个有权利获得生命的人。
只要是人,就有生命的权利,就有追求自我表达自我的权利,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不应该牺牲掉个人的尊严,牺牲人性来成全所谓的进步。
医生爱写诗,可是那个年代连写诗都能牵扯到政治,写诗都有罪。
一个人连表达情感的自由都没有,那真的是太压抑太残酷了。
《日瓦戈医生》揭露了社会的动荡带给人们的悲剧,在那个年代,个人的声音被遗忘。
它的视角不是放在社会的进步,也不是放在革命的进步意义,而是放在人身上,放在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情感上。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缺乏凄美的爱情,《日瓦戈医生》也不例外。
腊拉是一个命途多舛的女子,就像一朵绽放在沙漠中的曼珠沙华,经历风霜,依旧妙曼多姿;医生是乱世中救死扶伤的人。
他们两本来是两条平行线,是战争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可也是战争把他们分开。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黑色夜空中的一道流星,如此短暂的相守,可是绚烂,在心中永远盛开。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eb6d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e.png)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读完《日瓦戈医生》这本书,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深刻的人生之旅。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日瓦戈医生,他的命运真可谓是波澜起伏。
故事背景是俄国的动荡时期,日瓦戈就像一片叶子,被时代的狂风卷来卷去。
他原本有着平静的生活,梦想着治病救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可战争、革命,把一切都搅得乱七八糟。
书里对日瓦戈医生的经历描述得特别细致,让我仿佛能看到他所经历的每一个场景。
比如说,有一次他在前线救治伤员,那场面简直让人揪心。
到处都是鲜血和痛苦的呻吟声,日瓦戈医生忙得脚不沾地,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焦急和无奈。
他努力地去挽救每一个生命,可有时候,面对那些伤势过重的士兵,他也感到无能为力。
那种深深的挫败感,透过文字都能传递到我的心里。
还有他和拉拉之间的爱情,那也是曲折得让人感慨。
拉拉是个美丽而又坚强的女子,日瓦戈对她一见钟情。
他们相处的那些小细节,就像是生活中的我们。
比如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安静的小屋里相聚,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屋里的灯光昏黄而温暖。
日瓦戈看着拉拉的眼睛,心里满是爱意,而拉拉微微低下头,脸上泛起的红晕就像春天的桃花。
他们轻轻的对话,偶尔的眼神交汇,都充满了爱意和羞涩。
日瓦戈医生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一直在努力坚守自己的内心。
他不想卷入政治的纷争,只想好好行医,照顾家人,守护自己所爱的人。
但现实却总是不遂人愿,他不断地被迫做出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关乎生死,关乎未来。
我读着这本书,心里总是跟着日瓦戈医生的命运起起伏伏。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我能像他那样坚持吗?能在那么多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吗?答案还真不好说。
书里描绘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可能就会失去一切。
但即便如此,日瓦戈医生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放弃自己的善良和正直。
这让我特别佩服。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也会有烦恼和困难,但和日瓦戈医生所经历的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02c756482fb4daa58d4bc8.png)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读后感范文篇一】早就听说《日瓦戈医生》这本书了,但却总是阴差阳错擦肩而过。
虽然,今天我所拥有它,还更多的是冲着这是一本曾经的政治禁书而来,凡是有着特殊经历的作品,肯定由着他不平凡的东西,于是在日渐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回忆和品味还是有一些感悟的。
但是细细品来,尤其是当指尖划过那洁白的纸张时,却真的知道了这还是一本唯美的抒情文学,大篇幅的景色描写,其实已经带着你进入到了那个时代和场景,无论是春天里的桔色小花,夏天里的蛙鸣,都是那样的细腻,那样的富有表现力。
作者在用不同的季节,变幻出了不同的情节变化和节奏。
家庭、爱情、青春,绝大部分的是体现在冰雪融化的春天和快乐的夏天。
而对于逃亡、挣扎和屠杀,就把我们带到了严寒的冬天,甚至于是更加遥远的西伯利亚,不由得让你有一种肃杀的感受。
动乱,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巨大的伤害,无论这种动乱,来自于哪种主义和理论,用残酷对待残酷,似乎已经成为了暴力革命的经典理论,可是他所能带给平民的是什么呢!在这个世界上,到了这样的年龄里,到底是怎样的主义? 还是少谈一点吧,省的无事生非。
可是对于爱情,我却有了一些的迷惑和忧伤。
日瓦戈医生是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绅士,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自己的妻子冬妮亚两小无猜、一路顺风,顺理成章的美满婚姻,是那个旧时代的一种生活模式,这一切应该在温暖和温馨中延续下去。
如此生活,也许永远不会有那些和意外发生交叉的机会,所以生活也就变成一泊的净土,索然无味。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瓦戈医生的职业让他无奈的走上了战场。
拉拉小姐,从小没有了父亲,在母亲的抚养下成长起来,对于他人生第一个的影响就是他们的家庭的保护人,一个中年律师,而这个保护人,却让刚刚成人的拉拉小姐,开始尝到人生的第一杯苦酒,一切改变她的人生的轨迹,成年人那种控制力,打破了青春少女的纯情,在爱情和堕落之间,拉拉在痛苦的挣扎着。
终于,为了摆脱这一切,为了追寻原本属于年轻人的爱情,让原本应该娇柔的美丽小姐拿起手枪,指向了律师后差点变成的凶犯,于是他和新婚的丈夫一起离开了莫斯科,逃避的来到遥远西伯利亚,丈夫还是压抑不住年轻的澎湃,离开了拉拉和刚出生的孩子,走向了战场,很快便失去音讯。
《日瓦戈医生》小说的个人观后感作文5篇
![《日瓦戈医生》小说的个人观后感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14e73e76eeaeaad0f330d3.png)
《日瓦戈医生》小说的个人观后感作文5篇《日瓦戈医生》小说的个人观后感作文1本书描写了一位知识分子----日瓦戈医生在革命年代短短一生的遭遇。
与其他战争年代的书籍不同的是,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并不一个十分具有政治色彩的人物,革命袭来时他正值热血年华,但他并没有倾向于任何一个组织或党派,他并没有成天在街头巷口宣扬革命理论,也不像其他革命小说的主人公那样勇战沙场。
日瓦戈是一名仁爱的医生,将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挥得淋漓精致,同时他体恤弱势群体,真切地关心他们,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人。
作者将日瓦戈医生刻画得十分真实让人感动,这在于作者表现出了日瓦戈医生作为一个身处革命时期的人,他曾有过对革命胜利的喜悦,他知道革命胜利沙皇被打倒的消息时,曾经兴奋地欢呼;他曾经似乎理解革命的意义,牺牲的意义,而当他发现战争之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并没有多少改善时,他便开始怀疑革命的意义和战争、杀戮的罪恶。
于是他会萌生带着妻小逃离城市,过隐居生活的念头。
书中还有两位女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的青梅竹马,也是他的妻子冬妮娅,以及与他有着一段炙热但必须克制的感情的拉拉。
这两位女性的形象都是美好的。
冬妮娅作为日瓦戈医生的妻子,在他担任军医在前线的时候在家全力操持家务,一心一意等待着日瓦戈医生回来。
当她知道丈夫与拉拉之间的情愫,虽然心有苦楚之情,但至始至终没有刁难与两人。
她是一位聪颖慧智的女人,有一颗善良的,又能够明辨是非的心。
另一位女主人公拉拉则与冬妮娅有所不同。
还年少时拉拉就敢爱敢恨,她爱上了自己父亲的朋友,虽然这段感情把她折磨得够呛。
但一开始我以为拉拉真的是一个不太计较舆论,随性狂野的女孩,对她的好感不及对冬妮娅的。
没想到故事发展到后来,她与日瓦戈医生产生了炽烈的爱情,两人却都谨慎地在表面上克制着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拉拉其实有她的原则。
她与日瓦戈医生在一起的时候心里也有着对对方家庭的愧疚。
而说到作者对日瓦戈医生在这两位女性,在这两段感情之间的抉择的安排,就比较具有文学的巧合性了,我认为作者多多少少理想化了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人得骨子里总有一种向往未来的精神,即使在狂热的年代,在颠簸的岁月里,它依然花满枝桠,尽管不在春天。
我想,它应该叫“日瓦戈精神”,因为它所具有的坚强,执着正是日瓦戈---这位苏联医生最好的诠释。
公尤里·日瓦戈是出于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地医生,却将遵循医德,救死扶伤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战争面前,人的存在感很弱,生命就像草芥,在狂潮中沉浮。
但在日瓦戈眼里,在渺小的生命也必须要维护,曾经上过战场的他,面对白军的冲锋,却一直瞄准一棵枯树射击,博爱之心不言而喻。
诚然,命运不会因生命的渺小而放弃指引它前行,但挫折与失败仍会不安分的掐丝,直至聚合与离散。
日瓦戈的命运也亦如此。
日瓦戈丧失双亲,寄居在舅舅好友家中,同托尼娅生活在一起。
医学专业毕业有同托尼娅结婚,只惜此时祖国已处于巨变之时,沙皇俄国被推翻,苏维埃成立,谁能料想,随之而来的不是和平与希望,而是战乱与饥荒。
日瓦戈一家被迫迁往西伯利亚瓦雷金诺,在那里他又被错误得抓去做奴隶,囚禁在游击队中。
一年半以后他回到住处却发现家人已流亡国外,家也没有了。
生活在动乱时期的他并没有因生活的窘困而放弃所有的期盼。
书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
深刻:日瓦戈在逃到孤僻的瓦雷金诺的日子里,他每天坚持愉快地写作。
即使他一无处可逃,但每望到远方茫茫的雪海,他就相信会有光明的未来。
就这样,他为自己赢得了两段可贵的爱情,他反对政党的斗争,反对狂热的革命,谋求安稳的生活与永恒的和平。
《双城记》开篇有句话“那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那是一个最糟糕的年代。
”糟糕在每个人有必须在夹缝中徘徊,挣扎,美好在善与爱总在那一瞬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日瓦戈的一生虽然坎坷,迷茫,但百年之后重新擦拭那一颗心,它依然热忱与鲜活。
日瓦戈精神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不御铅华自生音。
又想到另一位苏联作家笔下的保尔,在战争面前,保尔与日瓦戈一样,想战士一般秉持人性,肩负重任,为祖国的和平奋斗不息。
人是渺小的,但也是伟大的。
有一种追寻未来的精神叫“日瓦戈精神”,有一种生命,即使脆弱,也会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