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合集下载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
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 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 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 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 “注射”、“亮相”、“花脸”、“阅卷” 等。
•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 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 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 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 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 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
• 不同点: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 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 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 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 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 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 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 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 13、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 确定以()为标准音,以()为基础方言, 以()为语法规范。
• 三、判断 • 1、语言的演变都具有渐变性。 •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
并进的。
• 3、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 4、任何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
言的条件主要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三、语言的统一(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 1、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 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 谓的“国语”,中国的汉语就是这样的一 种共同语。但汉语多方言,人们需要选择 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即共同语。
•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 上形成的。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的基础方 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原因。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思维导图)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思维导图)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演变的原因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1.社会的发展变迁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2.社会群体的接触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1.语言内部语音、词义、语法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2.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某一局部变化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 p.193-194不平衡性语言各个要素的演变速度是不一样的词汇变化速度最快语音变化速度较慢语法变化速度最慢语言演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有些地区不变有些地区这样变有些地区那样变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p.198黑话 p.199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地域方言一般简称“方言”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语法差别较小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语音差别最大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如: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独立的语言。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p.203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学概论课件08语言的演变

语言学概论课件08语言的演变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是语言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语言?语言在变化,你无法阻挡。

语言就从你那里开始变化,你无法拒绝。

*********************************************************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演变是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随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语言各部分之间相对平衡的不断被打破和不断被建立的过程。

一、语言演变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生,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语言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语言也就不断地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二)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演变。

内部的系统原因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引起语言演变的内部原因语言的形式(声音)和内容(意义)结合的任意性决定了语言符号变化的可能性。

这种任意性决定了语言成分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永远存在着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矛盾。

语言就是在这种“矛盾对立——矛盾统一——矛盾对立”的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中古时期的汉语“甘”[kam]、“鸽”[ kap]、“割”[ kat35],现代汉语普通话读成了[kan55] 、[ ke55] 、[ ke55] ,辅音韵尾的丢失,导致汉语音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节结构的双音化——双音词的出现。

二、语言演变的特点1、渐变性语言是人类须臾不可或离的工具,它的演变,自然不能采取爆发的方式。

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2、不平衡性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同,有快有慢。

这是由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的密切与否决定的。

语言文字的演变及影响

语言文字的演变及影响

语言文字的演变及影响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而文字是语言的书写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语言和文字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影响着人类的交流方式、文化传承以及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言文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语言文字的演变语言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中持续发展的过程。

从最早的原始语言到现代各个语种的分支,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发生了许多变化。

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变化使得语言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1.1 原始语言的演变人类最早的原始语言并无书面形式,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进行交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研究和记录语言,进而形成了文字。

这个过程中,原始语言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

1.2 语言的分支和演化随着人们的移民和文化交流,一种原始语言逐渐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和语言。

例如,拉丁语分化为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而汉语则分化为普通话、粤语、四川话等。

这些分支语言在不同地域和社会中继续演化着,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口音。

1.3 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文字作为语言的书写形式,使得语言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最早的象形文字通过图画和符号来表达语言,后来逐渐演变为表音文字,继而发展成为象形字和表意字的混合体。

如今,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文字系统,每一种都承载着不同语言的表达和传承。

二、语言文字的影响语言文字的演变不仅仅影响了交流方式,还对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2.1 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文字则是思维的载体。

通过语言和文字的运用,人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维,提高认知和智力能力。

语言的变化和丰富使得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促进了人类社会和科学的进步。

2.2 文化传承与演化语言和文字是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语言的口头传承和文字的书面记录,人们能够将文化知识和经验代代相传。

每一种语言和文字系统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它们的演化和变化也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地域方言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 会伴随着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 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也可能大规模的 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 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 的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于是,一个地区 内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 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 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而如果扩张后 的地域仍然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仍然使用共同的 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就仍然 会保持一定的联系,虽不完全统一却也不完全分化。在社 会不完全分化的条件下,语言的地域分支就会一方面保持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语言发展定义

语言发展定义

语言发展定义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语言发展是指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从语言形成的原始阶段开始,探讨语言的发展以及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语言形成的原始阶段人类最早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他们通过声音、手势和表情进行基本的交流。

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他们开始使用原始语言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原始语言是一种简单而基础的交流方式,通常由少量词汇和简单句子组成。

语言演化与分化随着人类社会的扩张和迁移,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社群。

这些社群之间由于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产生了差异,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方言。

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或社群中所产生的变体。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方言进一步演化为独立而完整的语言。

拉丁文作为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逐渐演化为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等。

这种演化过程通常是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语言变迁与外来影响语言的发展还受到外来影响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交流和互动增加,不同语言之间发生了相互借用和影响。

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接触,它可以导致词汇、发音和语法等方面的变化。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受到了许多其他语言的影响。

从法国征服英格兰开始,英语中就有了大量的法语词汇。

由于英国在殖民时代对世界各地进行了殖民统治,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的语言也对英语产生了影响。

语言发展的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会导致人们之间交流方式和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语言的发展。

2.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不同,也会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和媒体形式也会对语言使用和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4.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对于语言的规范和标准化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传承和推广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

语言发展的意义语言发展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交流:语言使人们能够有效地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 语言地理学还有助于进行方言分区。如:
3、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 (1)确定的范围不同。地域方言以地域的分布确 定范围,社会方言以社会分工、集团的不同确定 范围。 • (2)表现的特点不同。地域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 在语音系统上。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表现在一般 词汇上。 • (3)发展的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 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 (6)研究地域方言的意义
• 1)汉语方言中蕴藏着大量引人瞩目的语言现象, 对于普通语言学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素材。 • • 2)汉语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运 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科学地提示方言与共同语 的对应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 3)汉语方言的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依 据。 • 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中蕴涵着丰富 的文化历史内容。 • 5)考证古代文献的作者,如果别的线索缺 少或不足时,方言学知识往往可以帮忙。
• (二)台州片:乐清清江、天台、三门、 临海、仙居、黄岩、温岭、玉环 • (三)东瓯片:温州、乐清、瑞安、平阳、 文成、苍南部分、青田东、洞头北 • (四)婺州片:金华、兰溪、义乌、东阳 • (五)处衢片:丽水、云和、景宁、龙泉、 泰顺、遂昌、衢州、江西上饶
• 二、吴语特点 • (一)语音
• 全浊声母、单韵母、入声
(二)亲属语言
• 1、定义: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 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 2、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根据各种语 言的来源(即亲属关系)划分的,一般称 为谱系分类法。 • 按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 •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
• 被语言学界公认为独立语言的大致为2790 种。由于这2790种语言中有70%左右没有 相应的文字,而且大部分使用人数并不多, 而语言学家分析并研究过的语言更只有500 种左右。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只 有13个: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 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日语、印尼语、 德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 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不能发展为独立
语言。
亲属语言
▪ 3、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 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 同一语言(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亲属语言(子语)
▪ ①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 类,叫“谱系分类”。
▪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 →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 系的远近):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言 →土语
▪ 湘方言 长沙话
湖南省大部。
▪ 赣方言 南昌话
江西省,湖北省东南。
▪ 客家方言 四川等。
梅县话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 闽方言
闽南方言(厦门话)闽东方言(福州话)
闽北方言(建瓯话) 福建、海南、台湾等。
▪ 粤方言 广州话
广东 、广西,港、澳特区。
地域方言
▪ B、一个地域方言与共同语、其他地域方 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 面。
▪ a、词汇方面。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即用 不同名称去称说相同事物。“我、你、 他”,上海话“阿拉、侬、伊”,客家话 “捱ái 、女、渠”;“红薯”,沈阳话 “地瓜”,广东话“番薯”,淅江话“山 薯”,成都话“红苕”。
地域方言
▪ b、语音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是语音, 以语音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只考虑几个重 要特点,而暂时不管其他细微差别。
亲属语言
▪ ②关于汉藏语系。 ▪ a、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
最多的两个语系。 ▪ b、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 ▪ c、共同特点: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没有内部 形态变化;有量词。
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异同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答案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一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女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

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亲属方言一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一一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

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

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

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不断发展演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语言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起源是一个长期备受争议的话题。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语言起源于约60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

最初的语言可能是通过模仿动物声音、自然声音和手势来交流的。

随着人类大脑的演化和智力的提升,语言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为复杂的交流工具。

二、原始语言的阶段在早期社会中,人类使用的是原始语言,也称为原始部落语言。

这些语言通常具有简单的语法结构和有限的词汇量。

原始语言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并且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由于部落的隔离和迁徙,不同的原始语言逐渐形成,这也为之后语言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三、语言的演变和分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交流的不断扩大,语言开始发生演变和分化。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面临不同的环境和文化需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

例如,英语的分化源于古英语,经过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的演变,如今不同英语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类似地,汉语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古代汉语、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语法和词汇。

四、语言的接触和借鉴随着各种交流和迁徙形式的增多,不同语言之间开始发生接触和借鉴。

这种接触和借鉴会导致语言的混合和演变。

例如,英语中大量的法语借词就是法语和英语接触的结果。

同时,某些语言也会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和语法结构来丰富自身。

这种语言接触和借鉴的现象在全球化时代更加明显。

五、现代语言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现代语言的发展趋势也有所改变。

首先,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词和新表达不断涌现。

其次,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导致语言间的借鉴和融合更加频繁。

再者,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等技术也在促进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总结起来,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言的起源到现代语言的发展,语言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文化变革,形成了多样性丰富的语言体系。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章节题库7-9章)【圣才出品】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章节题库7-9章)【圣才出品】

第7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一、填空题1.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渐变性;不平衡性【解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2.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社会的发展【解析】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

3.语言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________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语音【解析】语言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需求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

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

4.我国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有很多民族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

例如藏语属________语系的________语族,壮语属于________语族,苗语、瑶语属于________语族;维吾尔语、蒙语属________语系;台湾原住民的阿美语,布农语属________语系。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汉藏、藏缅、侗台、苗瑶;阿尔泰;南岛【解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个语系,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我国境内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除汉语外,属藏缅语族的有藏语、彝语、景颇语、羌语、纳西语等;属侗台语族的有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等;属苗瑶语的有苗语、瑶语等;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塔尔语等;蒙古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保安语等;属于南岛语系的有阿美语、排湾语、布农语、邵语、邹语等十几种语言。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等语群。

系属不明的语言,如:日语、朝鲜语。
❖ 语系→
语族→ 语支→ 语群

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东部、西部、北部 语支

西部语支 →英语、德语、荷兰语

北部语支→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系。

印欧语系是分布地域最广的语系。

英语、西班牙语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语言。

日尔曼语→英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
岛语、荷兰语

斯拉夫语→俄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捷克语、波
兰语

可以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
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归在一起,没有历史同源关
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称之为语言的“谱系分类”。
❖ ②语言的“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专集》)
❖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符号系统,为了表
意的明确性,要求语言必须保持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有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干扰、破坏,就会引起
语言系统的变化。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发
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中各种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在这一
过程中,在地域上逐渐分化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②社会的社群分化 指的是在一个统一的社会内部,
因阶级、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社会
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

语言分化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PPT课件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PPT课件

北京儿化韵的新老派差异 老派 歌儿[k r55]≠根儿[k r55] 街儿[t ier55]≠鸡儿[t i r55] 样儿[i r51]≠燕儿[i r51] 果儿[kuor214]≠滚儿[ku r214] 新派 歌儿=根儿[k r55] 街儿=鸡儿[t i r55] 样儿=燕儿[i r51] 果儿=滚儿[ku r214]
现代汉语必须加量词,如:参加一次会、回两趟家。
词汇的变化(略)
语音的变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注:“鬓毛 衰”一作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鬓毛催”
二、语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外部原因
语言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服务于社会,所
以人类社会发展必然引起语言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是 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外部原因。
b、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 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 点,反映在语言发展变化上,就出现了不平衡性现象。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1)语言内部各要素在发展变化速度上表现不同
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一般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 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言语社团而产生的。

女国音问题
女国音的主要发音特征是发音位置前移,在发音过程中将j、q、 x等舌面音变异为类似z、c、s等舌尖前音的读音,在韵母为i、ie的 单字中发生率较高,而在韵母为-iong、ü、üe、üen等的单字中较 罕见。女国音发音时舌前部紧靠下齿龈,舌面前部紧贴上齿龈,嘴 形小而闭合,送气减弱,音质偏细。
语音的变化引起词汇的变化
语音简化
古全浊声母消失、古入声 韵消失、声调系统也发生

第八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八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外部原因)
陈第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 反映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 来求韵脚的谐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 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观点。
社Hale Waihona Puke 原因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 应的变化;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 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 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上古社会畜牧业的词语,上古时期人们对马的认识。同类的事物稍有 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例如马这种牲畜,只要肤色、年龄、公母的 不同就有不同的称呼。
1 语音的变化引起句法的变化
放在桌子上 放的[ də ]桌子上 放•桌子上
2 语音的变化引起词汇的变化
古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但是那时音位数 量多音位组合也多,词在语音形式上仍有区别 。
机:居依切,平声,微韵,见母; 基:居之切,平声,之韵,见母; 交:古肴切,平声,肴韵,见母; 娇:举乔切,平声,宵韵,见母; 尖:子廉切,平声,盐韵,见母; 娘:古闲切,平声,山韵,见母。
第二,类推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惯性。人们期 望语言系统匀称有致,时时都在利用多数语言现象所呈现的规则,去 同化一些不合规则的特殊语言现象,去填补一些不对称的缺位。
第三,不同语言社团的人,对语言往往有不同的心理。
三、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内部原因)
语言要素的各个成分处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 中,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要素的各个成 分发生了变化,系统内部有关的要素成分就会发 生相应的变化。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语言的接触精品PPT课件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语言的接触精品PPT课件
1、地理条件 2、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3、语言内部变化
(三)方言的分类: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 1、社会方言(教材P196、198-200) 指的是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不同
而形成的不同群体所使用的语言。社会方言 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
用词上的不同 2、地域方言(教材P196、200-203) 是传统的方言概念所指的内容,它是全 民语言的地域分支。 语音 划分方言的根据
期后者才完全取代前者,这一过程经历了 一千多年。
二、语言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
语言系统各个构成要素发展速度不平衡。 词汇 语法
不平衡性在语言的同一要素内部也有反 映。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
第三节、语言的分化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分化的两种结果:方言和亲属语言
一、方言: (一)什么是方言:
方言是社会分化的直接结果,是不同地 域、不同言语社团的人所使用的语言,是全 民语言的地域分支或社会变体。 (二)方言形成的原因:
• 借词则是借入词的外部形式的外来概念词。
• 一般把借词称为外来词,把意译词称为本族词, 如果是新翻译的,也把它归入新词之列。
意译词(含仿译词)所用的构词材料和构词 规则都是本族语中原有的。仅从语言的角度看, 意译词与通过对构词成分的选择和用构词法构成 的新词并无差别。
而借词则由于借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 从语言角度看,它常常与本族语的新词有明显差 别。
二、亲属语言: (一) 亲属语言(教材P197、203):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
此有同源关系,称作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原来依附的语言称作母语,亲属语言
则称作子语。例如: 汉语、藏语 原始汉藏语 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
尼亚语 拉丁语 英语、德语、荷兰语、瑞典语、丹麦语 日尔 曼语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

3、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分
判断的主要依据: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民族认同 感。例如: 粤方言、闽方言—北方方言—差异大—同一语言。
荷兰语—德语—差异不大—两种语言。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差异不大—两种语言。
社会是否完全分化是不是决定语言认同心理的唯一因 素?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4.谱系分类
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 言,也简称方言。
如现代汉语就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
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汉语七大方言分化时间图
划分汉语方言区的标准
不同的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表现出差异,如: 词汇上,“房子”闽语说“厝”,湘语说“屋”,乡话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1)语言内部各要素在发展变化速度上表现不同
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一般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 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同一子系统内部不同成分的发展变化速度也不平衡 如:北京话同是[k]组和[ts]组声母,在不同的韵母条件
下,有些发生了变化,有些没有发生变化,表现出不平 衡性。
(3)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 比如:[k]组、[ts]组声母与齐齿呼和撮口呼相拼时,在北
京话中变为[tɕ]组声母,而在广东话、湖南等方言中仍然 读[k]或者[ts]组声母;湖南方言“婆”、“过”、“簸” 等果摄字已经变为[u]韵母,而普通话仍读[o]韵母。
思考
用语言学的知识解释“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和
• 什么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 系分类”。 •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 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 、语支、语群等。 • 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 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原始母语或原始基础 语。 •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 布最广的语系是印欧语系,研究的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 语系也是印欧语系。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语言的演变》课件

《语言的演变》课件

教育改革:语言教育需要适应未来社 会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 才。
语言全球化:随着全 球化的加速,语言将 更加融合,形成全球 通用的语言
语言智能化:随着人工 智能的发展,语言将更 加智能化,能够更好地 理解和表达人类的思想
语言多元化:随着社会 的多元化,语言将更加 多元化,形成各种不同 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语音变化:语音的演变是语言演变中最明显的部分,包括音素的变化、音节的变化等。
词汇变化:词汇的变化包括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词义的变化等。 语法变化:语法的变化包括词序的变化、句型的变化、语法规则的变化等。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演变会影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代语言阶段:人类开始使用文字,如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
中古语言阶段:语言逐渐分化,形成不同的语言和方言
现代语言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语言交流更加频繁,出现了世界语、英语等国际通 用语言
语音变化:语音的演变是语言演变的基础,包括音素的变化、音节的变化等
词汇变化:词汇的变化包括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词义的变化等 语法变化:语法的变化包括词序的变化、句型的变化、语法规则的变化等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Biblioteka 010305
02
04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 工具
语言起源于人类社 会的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 载体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发展:从简单的声音信 号到复杂的语言系统
语言起源:人类社会交流的 需要
语言演变:受到社会、文化、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语言学纲要目录

语言学纲要目录

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版)目录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功用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离不开语言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三、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第三章语音与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一、语音学和音系学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和音位三、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一、语音四要素二、音质的声学分析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一、发音器官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三、元音四、辅音第四节音位与音系一、对立和互补二、音位和音位变体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区别特征二、音位聚合群第六节音位的组合一、音节二、语流音变三、韵律层级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三、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二、词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三、组合的层次性四、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型第三节聚合规则一、词类二、形态三、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一、变换和句型二、变换和句法同义三、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三、语言的普遍特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二、词的词汇意义三、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一、一词多义二、同义关系三、反义关系四、词的上下位关系五、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第三节句义一、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中的实现二、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三、句子的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四、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第四节语用一、语境与语境义二、话题和说明三、焦点和预设四、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五、言语行为第六章文字第一节文字和语言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二、文字的基本性质三、汉字和汉语第二节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一、实物记事二、图画记事三、刻划符号四、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播一、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二、自源文字的发展三、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四、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五、汉字与汉语拼音第五节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三、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三、语言演变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二、社会方言三、地域方言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一节社会接触和语言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一、借词二、借词与社会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一、语言联盟与社会二、系统感染第四节语言的替换与地层一、语言替换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三、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四、语言替换的过程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一、通用书面语与地方语二、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三、外族书面语的层次四、共同语第六节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一、“洋泾浜”二、混合语三、我国境内的土汉语和混合语四、世界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一、组合规则的演变二、聚合类的演变三、类推四、结构的重新分析(浙大方一新老师的研究领域)五、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一、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二、词汇演变和语言系统三、词义的演变。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分化一、填空题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

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用语)(阶级方言)等。

4.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

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6.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

7.(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印欧语系)。

8.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经济)原因;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原因。

9.一种方言是否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10.(黑话)是一种具有强烈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的特殊社会方言。

11.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在确定方言身份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12.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种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13.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14.语言的分化相对于社会的分化要(慢),而社会的统一却(快)于语言的统一。

15.社会方言包括(阶层方言)(行业方言)(科学技术用语)等,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

16.(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 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把山西汾阳话、北京话和隋唐时的中古音: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 允许突变。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 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 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 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 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 演变不平衡性的体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 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 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 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 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 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 固。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 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 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 的。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 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ɕ/组只有齐、摄二呼,那是由于tɕ 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 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ɕ/,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 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 部的具体表现。




语言变化的原因 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 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创新要求、省力要求。 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 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而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 化。发音省力则是引发语音变化的重要动因,比如总是挨 在一起出现的音会同化,频率特别高的虚词在会弱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语言的分化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陈第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反映 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 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的观点。 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日积月累,就反映出语言在 不同时代的明显差异。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新 的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观念,旧技术、旧事物、旧 生活方式和旧观念往往被替代而消失。与之相应,语言中 的词汇也会逐渐更替。


相对于音位和音位聚合格局来说,音值的变化要相对 快一些,特别是方言语音,由于缺乏普通话那样的语音规 范,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言语社团的人的音值往往有听 得出来的差别。 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上面谈到的创造新 词,使用的就是语法中的词法格式。旧词的消失不会对结 构规则带来影响,因为某些词虽然消失了,但是这种规则 还存在于许许多多的其他词语中。句法也一样,平常人们 所说的、所听到的句子是由少数的句法规则支配的,不会 轻易地变动。所以,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语法自身演变 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它的稳固性甚至比语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 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 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比如同 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tɕ/,在广州却保持/k//ts/ 不变,在苏州则是/k/变成/tɕ/,而/ts/不变(/ts/后的摄口变齐 齿) 。 一般说来,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异,语言系统中所谓的 不规则现象都是过去的语言保留在今天的语言系统中的历 史层积,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这些现象为探索语 言的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比如,远古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单音节的词互 有区别。之后复辅音声母消失、辅音韵尾合流等,音节简 化,声调产生。两汉之后,音节结构进一步简化,语言符 号的区别性减少,新概念新事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 生。被采用的新方式是加长词的长度,双音词代替古代的 单音词。现代汉语已经不再是单音节词占优势的语言了。 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的两个成分之间的 关系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双音词内部的两个位置上因语 素出现频率的不同而在语音、语义、语法上产生轻重主次 的区别,固定位置上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语素,语音上弱化 为轻音(如“-子”)甚至失去音节身份而与另一个语素合音 (如“-儿”),语义泛化,语法搭配能力增强;出现了新的 派生构词规则。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