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放在心灵深处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相关推荐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很多老师对一些学生十分头痛——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听话?然后争分夺秒地给学生们灌输所谓的知识,如果有学生稍一走神,就拍惊堂木提醒。
在长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课,确定很难做到,如果学生做到了,那他们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精神代价——任由老师对他们进行了精神绑架。
他们听课时紧张不已,听课效果会好吗?如果说用这种办法来达到所谓的聚精会神,这样会使孩子的神经极端疲劳,引起神经衰弱和神经不安,就算学生成绩有暂时的提高,从整个过程来看,这种榨干孩子全部精力的老师,也不能算是好老师。
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事物和现象,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应该让知识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使孩子应接不暇、不知所措。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慢慢地了解世界和各种现象,让知识慢慢地向他展现,最高明的老师会用自己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并不觉得自己在紧张地学习,并没有强迫学生去听老师讲课、去记忆和思考,而实际上却在注意地听老师讲解、记忆和思考,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疲劳。
如果老师坚持精神绑架不变,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老师和同学态度粗暴、无礼,会引发很多矛盾——这是学生在神经耐力达到极点时的正常反应,也是厌学的前兆。
现行体制,低年级语文教育往往是一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进行灌输,一天只学几个生字或生词,老师反复地教、学生反复地背,回到家还要再背,孩子对所学内容的讨厌程度可想而知。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该以平等的爱打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以真情的爱,抚平孩子受伤的心灵;以诚挚的爱,了解孩子心灵的需要。
一、平等的爱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孩子们的作品,然后挑选出一些布置到活动室的墙上,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都很高兴,我也觉得心里美滋滋的,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让我意象不到的事情。
放学后,别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只剩下阿凯一位小朋友在玩积木,过了一会儿阿凯的妈妈来领他了,今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出去,而是牵着妈妈的手叫妈妈进来,他们来到我今天刚刚布置好的一块墙面前,阿凯指着墙上的一把小伞骄傲地对妈妈说:“看,这是我做的小伞,今天老师也帮我放在墙上了。
”阿凯的妈妈很热烈地回应着:“哇,你做的真漂亮,你不是经常说你做得不好,老师不把你的作品放到墙上去吗?”“是啊,今天是第一次。
”阿凯母子的谈话我全听见了,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一下子有一种内疚的感觉,平时我总是挑我认为好的作品布置到活动室的墙面上,导致有的小朋友的作品经常放上去,而有一些小朋友的作品由于老师的疏忽而失去了展示的机会,为了追求美观,有许多作品在我的不经意中被打入了“冷宫”,现在我才明白,在我为墙上整洁漂亮的装饰而洋洋得意的时候,有多少小朋友的心情是那么失望,就像阿凯,由于他的作品总是不够整洁和干净,我经常不采用,现在我可以想像出阿凯那失望的眼神,我也知道了自己的爱在不经意间出现了倾斜。
美观固然很重要,但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应该是主题墙面的真正意义,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装饰在墙面上时,我想他们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作为老师就应该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平等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和快乐,让主题墙面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水平,因为只有最真的才是最美的,由此我也明白了了解孩子是最好的教育,爱孩子是和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连在一起的,而只有平等的爱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一年级班主任教育叙事 把爱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一年级班主任教育叙事把爱植根于孩子的心中一年级的小朋友大都天真可爱,虽然大局部是独生女,在家任性,娇气,但在学校还是很听话的,其中有一位叫庄颖豪的男生,真的让我头痛不已,他说话语气生硬,满嘴脏话,态度粗暴,整天把鼻子摸得脏兮兮的,爱打架。
开学初的第—天,他就给我玩失踪的游戏,趁着我带学生们熟悉校园环境时,他偷溜了,躲在了楼梯底下,让我吓出一身冷汗,这可是开学第—天啊,平安第—,出了问题如何向家长交代,当我找到他时,只见他衣服敞开着,正坐在地上玩纸牌呢,我拉他回来,他就是不肯走,说了很多好话,还是不肯参加到队伍中来,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毕竟是刚入学的孩子,学校的养成教育得渐渐渗透,急不得。
可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老是状况不断,要么在学校的草坪边解小便,要么就是往教室后面的水池里扔东西。
我放在讲台上的磁铁不翼而飞也有他有关,甚至站路队去餐厅的时候他老是歪七扭八地走。
有一次竟然强抢别的同学的牛奶,而他自己呢,脸上老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有一次值日时,他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说,要用拳头解决问题,我听了,心里一惊,这会是一年级孩子说的话?大人的言行无意间被孩子模仿了。
看到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我非常焦急,于是我联系了家长,想让家长配合一起教育孩子,谁知他的家长长期在海上捕鱼,无暇顾及孩子,长期把孩子放在爷爷家。
所以,家长的话,孩子更是当耳边风,这是一个问题比拟严峻的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些偏差,屡次教育,皆不见效。
但是,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还算活泼,能主动举手致辞,这让我看到了一点期望。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三的早上,我6点40到了教室,检查孩子们的古诗背诵情况,预备铃响时,只见他冲进教室,把罩衣往桌上一扔,我正要批判,却发觉他脸上有几道指痕,似乎有流过血,我改变了主意,我走近他,拉着他的手,问他:“疼吗?孩子〞,他却生硬地答复:“不疼〞我了解这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我说:“来,老师带你到诊治室,涂点药,很快就会好的。
〞他看了看我,听从我的劝告,涂了药水,当回来的路上,他蹦蹦跳跳的,我明显感到他的开心。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共含1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字马恒彪用了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读完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
书读得久不是因为少读,断读、忘读,而是因为这本书跟我平时阅读的书籍有不一样的感觉,初读时,感觉这本书着实难读,难懂,更谈不上理解了。
究其原因,我想,这可能是跟个人粗浅的知识水平有关,或者是自己原有的对“教育”的真正实质含义上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入,在平时的教育中还是原先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但,以上的观点在我读完《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后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那样的深刻,那样的有内涵。
下面就谈谈我对《教育的另一种可能》这本书的几点粗浅的见解一、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心灵深处的生命力引导出来不管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或者在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教育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人说我们大陆的学生高分低能,只会考试,没有创新能力。
教育一直是被人诟病的一个行业,因为大家对教育的理解实在是太多太多,有时很难分得请到底谁对谁错。
目前我们还是逃脱不掉“上大学找工作、上好大这找好工作”的框框。
因为我们的大学看的就是分数,所以我们的学生自从上学以后就只能围着分数转,围着如果提高分数转。
由此以来,使本来自信的孩子随着年级段起来越高,孩子的自信却越来越差,我们忘记了“自信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失去自信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教条化,把母语学习也单纯是为了考试,忘记了学习母语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忘记了“不要在孩子不感兴趣,还没有能力理解的时候,让他做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大家都是统一步伐、统一学习;我们忘记了“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道路,对大多数人可能都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还是不遗余力地、忘乎所以地干着这些事。
孩子治愈妈妈的文案
孩子治愈妈妈的文案
1. 孩子的微笑是最好的药物,能够治愈妈妈疲惫的心灵。
2. 每当我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内心的困扰都会逐渐消退。
3. 曾经,我的心灵深处充满了疲惫和沉重,但是孩子的嬉闹和笑声如同一股清泉般不断地涌入我的心里,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4. 孩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财富,也是我心灵最好的治愈师。
5. 在孩子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他们无私,纯真,善良,这一切都是我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也是我心灵的重要补给。
6. 我的孩子,是我的希望,是我前进的动力,是我不断努力的源泉。
7. 孩子的出现,让我重新焕发出了生命的光芒,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有力。
8.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潜力,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悉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开启存在的华丽篇章。
9. 孩子带给我无尽的欢乐和笑声,同时也教会了我许多珍贵的人生经验,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10. 每当我陷入低谷,孩子总是能够给我带来积极的力量和动力,让我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力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生如子”的真谛,这着实让人佩服。
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之后,被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深深打动。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爱。
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真正的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用真情的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忧伤。
让孩子打心底里喜欢你。
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但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在平时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把我当知心朋友,今天妈妈怎么批评他,周日去逛街买的什么物品,谁跳绳跳的最多……孩子们很乐意同我分享他们的欢乐与忧愁。
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理解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有一定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以学习成绩来判断孩子的水平,那样对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要肯定他们的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他们的长处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的高尚的结晶。
它既有人类关心幼小、爱护稚弱、促动新一代发展的自然朴素之情,更有对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憧憬和负责的精神。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
这种爱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
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了对学生中每一成员的关心、尊重、理解和期待。
班主任经验交流:走进孩子触及心灵
班主任经验交流:走进孩子触及心灵走进孩子触及心灵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说实话,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后,我脑子里一直在考虑要说些什么,同时我感觉压力非常大。
因为,我在我们长青小学,有很多优秀的、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他们相比,自己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因此,今天我的发言就是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
如有不当之处恳请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我在16年接手我们班级,在刚刚接手几星期的一天早自习前,我班的一个较固执、不肯吃亏的李兆阳同学见到在家被称为“小皇帝”的齐永浩同学未做完作业就把作业本交给组长便拿起作业本命令其取回,齐永浩可火了,“我交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给我滚开!”“我偏要管,作业不合要求,就要退回。
”因为这样他们竟打起架来,你一拳,我一掌,结果“小皇帝”摔倒磕到了课角上,鼻孔流血,头也磕破了,校服上满是斑斑点点的血迹,而不肯吃亏的李兆阳这次也吃亏了,脖子上被划出了深深的几道指甲痕印。
这时,由于学生的“禀告”,身为这班班主任的我也“闻讯”直奔教室,我不气不怒,不责怪,不追问,而是用左手轻轻地托起正淌鼻血的“小皇帝”的头,右手用纸巾塞住鼻孔,并亲切地问:“疼吗?”可能是得到老师温情的抚慰吧,他那被人欺负而不服的憋气消除了不少。
随后,我给两位家长打电话,幸好,李兆阳家长比较明理,知道自己的孩子平时的牛脾气,愿意赔偿医药费,还说自己正在商场卖热水器,叫我先把这学生带到医院就诊。
我马上送这位学生到医院,挂号、候诊、注射,足足周折了两个多小时,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皇帝”竟害怕打针,而他打的还是破伤风针,更疼。
试针后,我俩在注射室外等候,他竟哭了,向我真情告白:“老师,我错了。
我没有完成作业,是我的错,李兆阳指出我是应该的。
如果我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就不至于挨这一针了;如果我不冲动,就不会耽误老师的课了;如果我听从老师的教导,能团结友爱同学,李兆阳同学就不会有伤痕,集体荣誉就不会受损了。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1前几日,终于把苏老的这本着作完整地拜读了,下面是我的一些感触,与大家共勉: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的确,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将就和溺爱。
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
师爱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主动给予,是奉献,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本质上实在就是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的前言部分写到:“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尽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其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该书中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们的爱,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中断的交往,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达教育活动的至高境界。
爱孩子首先要接触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以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刚上班时的一些事:我们开始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教师,结果却不是那样,哪怕你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
我们当时在想是不是教学方法有题目,随后的教学中自己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魅力确实提升了,但仍有人对你熟视无睹。
我们当时挺困惑、挺委屈。
后来与老教师交谈后我们才知道题目的所在,原因是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主动参与到孩子中往,与他们的交流不够。
关于亲子心灵的优美句子
关于亲子心灵的优美句子1.亲子关系如同大海与天空相连,永远不会分开。
2.当孩子出生时,父母的心灵也破茧成蝶。
3.爱是亲子心灵的精神纽带,让彼此相互牵引。
4.亲子之间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泉源。
5.亲子之间的相互陪伴,是一生最珍贵的礼物。
6.孩子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父母是它的温暖的土壤。
7.每一次亲子的相处都是一个珍贵的回忆。
8.亲子之间的爱是无字天书,互相理解才能读懂。
9.亲子之间的相知相惜,是人生最美丽的画卷。
10.父母的爱是亲子心灵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11.孩子的笑容是父母心灵的最美风景。
12.亲子之间的温情细语,是心灵深处最动人的音符。
13.亲子之间的陪伴,是心灵共振的美妙旋律。
14.父母的爱是永恒的礼物,奉献无私的付出。
15.亲子之间的默契是一本美丽的诗集,不需要言语就能读懂。
16.亲子的相聚是岁月的礼物,尽情珍惜每一刻。
17.亲子之间的爱是一座桥梁,让家庭紧密相连。
18.孩子是父母心灵的镜子,照出彼此最真实的一面。
19.亲子之间的教育是种子的滋养,让它茁壮成长。
20.亲子相处的岁月是上天给予的美丽恩赐,永远怀念。
21.亲子关系是一段永恒的情感纽带。
22.父母的爱能给孩子以坚定的内心。
23.亲子之间的默契是一种心灵的奇迹。
24.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光芒。
25.亲子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心灵的桥梁。
26.在亲子的陪伴下,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加坚定。
27.亲子之间的爱意,是一种荡涤心灵的洗礼。
28.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心灵发展的滋养。
29.亲子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心与心的连接。
30.孩子是亲情的延续与传承。
31.亲子之间的相互关注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32.父母的爱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奋斗。
33.亲子之间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34.孩子是父母一生之中最珍贵的财富。
35.亲子之间的陪伴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
36.父母的呵护能给孩子带来无上的安慰。
37.亲子之间的相互支持是一种心灵的温暖。
38.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养。
把全身心的爱献给孩子的范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全身心的爱献给孩子的范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北汪小学郝完萍我阅读了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
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
"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洗礼。
一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切地反映出了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里所流露出的爱,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和对教育孩子的热情,他真正做到如他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崇高伟大,是整个心灵的付出,是无私的奉献与自我牺牲。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我们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
正如他书中所言:"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这样,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也才能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深深的爱,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到因人施教。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真教育是走进孩子心灵论文
真教育是走进孩子的心灵【摘要】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纯真童心。
学会用心灵去赢得孩子的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
【关键词】真教育孩子心灵课堂【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47-021 尊重孩子的不足班上来了一个新生,不仅不会听课,而且书写很差。
我必须和他深谈一次。
“非常高兴你来我们班上读书,对你的到来我表示欢迎!”见面我就对他说。
“不过,我发现,你不太喜欢我的语文课,上语文课时,你不是搞小动作就是摆弄其他东西,上课几天了,从未看见你举过一次手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你能告诉我吗?”他保持了沉默,一声不吭。
我把他写的作业翻给他看:“目前来看,全班就你的字写得最乱,你这么聪明,也这么帅气,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
”他始终保持沉默,不回答我的问题。
“不过,对你来说,这些都是小问题,现在我给你提几点要去,我相信你做得到,好吗?”他微笑着点点头。
2 任何时候,不能放弃孩子下课了,我拿着课本走出教室,走着走着,突然,后面传来“啪、啪、、、、、、”的脚步声,我回头一看,一个孩子一边喊着:“老师,老师、、、、、”一边向我跑来。
我停下了脚步。
他跑到我面前,身子还没有站稳,就气喘喘嘘嘘地说:“老师,你昨天要我们预习的课文,我能背诵了,我背给你听,好吗?”“哦,是吗?”我不由自主地回答。
“昨晚我背了三遍,没背着,今天早晨起床我又接着背,不知道怎么的就背着了!”我摸摸他的脸说:“我就知道你能行的,继续努力哟!”上课了,我问同学:“谁能背诵这篇课文?”班上有七八个同学举手了,其中一个是他。
批改作业时,我专门看了他写的作业,字迹工整,几乎没有错别字,整个书写,的确比上学期好了很多。
字词听写,错了一个。
爱的滋养让孩子心灵丰盈
爱的滋养让孩子心灵丰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力量悄然而至,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滋养着我们的内心世界,使之充盈、充满爱和温暖。
这种力量被称为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既来自于父母的关怀和教诲,也来自于朋友的友谊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爱。
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灵的第一道光芒。
无论是初生的婴儿还是刚刚踏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母爱和父爱的滋养。
母亲的爱是温暖的,如同一个温暖的怀抱,让孩子感受到无尽的关怀和呵护。
而父爱则更多地表现为坚定和引导,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坚实后盾。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父母的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它给予他们勇气与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成为更好的人。
与此同时,朋友之间的友谊也是孩子心灵丰盈的一部分。
孩子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友谊的神奇和力量。
友谊是一种特殊的羁绊,它让孩子懂得了合作、分享和关怀。
在朋友之间,孩子们学会了相互支持和鼓励,共同度过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种友谊的滋养,让孩子懂得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成员。
然而,最为重要的滋养,来自于孩子内心的爱。
只有当孩子学会爱自己,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爱的滋养。
这种自我爱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让孩子懂得了自尊、自信和自律。
当孩子开始欣赏自己的优点和接受自己的不足时,他们的心灵就会充满爱与力量。
这种内在的爱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爱,更是对他人的爱。
它让孩子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学会为他人付出和关爱。
正是因为这种爱的滋养,孩子的心灵变得丰盈和充实。
爱的滋养不仅让孩子心灵丰盈,还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智慧。
孩子通过对爱的感受和理解,学会了如何处理情绪和表达情感。
他们学会了分享快乐和减轻痛苦,学会了倾听和关怀他人的需求。
这种情感智慧赋予了孩子在社交交往中的优势,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不仅如此,爱的滋养还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孩子心灵充盈爱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从而激发出创造力的火花。
躬下身,走进孩子心灵
躬下身,走进孩子心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
”作为教师要想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孩子的6年小学生涯,说来也不短。
我们老师必须把握好这关键的6年,为孩子的人生起步保驾护航,做一个明亮的指路灯。
一、以语文学科为契机找支点为了给三年级的习作能力做好准备,二年级的时候我每天都会让孩子用几句话写下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内容。
一整个二年级过去了,大部分学生的写话能力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而他仍然不温不火,很难得有几天会写几句来,但也都是语句不通顺,看不懂想要表达的内容。
但是,就算这样我还是会走到他的边上说:“陈俊杰,你为什么不写话呀,你实在没什么可以写的话可以写一写一整天上课的内容或者和同学玩的游戏。
”差不多类似的话,我说了一整年,他还是无动于衷。
在你真的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老天一定会帮助你。
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我是要怎样才能走进他的内心呢?难啊!契机终于来了,在三年级的开学初,迎来了第一个曙光。
因为一次无意识的行为,让这孩子慢慢走出他自己的世界。
有一次的语文课,需要大家做一个手工,我觉得做得精致的同学很多,忍不住要给他们拍照。
其中一位就有他,他做的是一个青蛙,虽然做得并没有那么好看。
但是我忍不住夸起他来,更幸运的是,我竟然抓拍到了他充满笑脸的一个镜头。
教室走廊有一个显示屏,里面轮流播放班级趣事和学生照片。
全班同学好似第一次认识他似的,所有人都在讨论他,班级热点就是他。
我感觉时机来了,我在课堂上说他的制作过程是如何的用心。
全班人的注意力都在他的身上,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关注的焦点吧,非常害羞,全程红着脸。
二、以书信形式为突破口难道这孩子就这样了吗?我觉得非常的可惜……突破口到底在哪里?我苦思冥想……终不得解。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赋予生命的应该是健康,是幸福,是温暖,是向上的力量。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有个性,有思想,视野开阔,如果不用心去研究他们,不能走近他们的心灵,那么你的教育就是水上浮萍,很快随风飘去,你的辛劳也将付诸东流。
如何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是摆在当今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因此,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密切地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那么,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呢?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得有尊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得有尊严,就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孩子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对孩子的成长施加影响和教育指导,就必须深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他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而要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就必须学会跟孩子交朋友。
只有你维护了他的权利,呵护了他的自尊的时候,他才会尊敬你,信赖你,从而向你敞开他那不肯随便开启的心扉。
尊重孩子,是被信赖的前提,被信赖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应当体现为对孩子身体形态、内心态度、情绪状况、智力水平、兴趣喜好、个性和权益的认同、关注和爱护。
作为教师,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都不能偏三向四,厚此薄彼。
二、爱为基石,感化孩子的心灵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东西。
如果教育离开了爱,那么将是一个机械的教育过程,将会培养出一个个空虚的身躯,干燥的灵魂。
特别是班上那些遇上挫折,没有信心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呵护与帮助,哪怕是教师一句平淡的问候,一个不失时机的鼓励,一个信任的眼神,都能使他们更好地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信念,作为教师,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心理变化。
熊茜茜,本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学习认真的小女孩,但是,一场不幸的厄运降临在她的头上了。
她的爸爸在外打工,因为意外事故不幸身亡。
原本幸福的家庭,突遭如此大的变故,是多么的惨痛啊!这个小女孩一时走不出失去爸爸的阴影。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前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王义高: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的“教育思想泰斗”,在世界教育家行列中也享有一定声誉。
他享年仅有五十二岁(一九一八——一九七○),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他一生著有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部儿童文艺作品——童话、故事、短篇小说。
这些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个教育信念:只有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充分发掘才能,就必须建立一种最佳环境。
这个环境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对于家庭环境,苏霍姆林斯基作了改变它的尝试:他在自己的帕夫雷什中学里设有“家长学校”,并给家长们授以《父母教育学》;孩子在校念书十年,父母则要上“家长学校”十三年,也就是早在孩子入学的前三年,父母就要上“家长学校”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了。
他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有二:一是科学史上三十二起“狼孩子”的遭遇证明:尽管这些孩子具有人的天赋素质,但由于缺乏人的养育环境,致使没有一个能回到正常人的行列中来,可见幼年时期所处的德智体美环境的重要。
二是学前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为学龄期的学校教育打下了基础;学龄早、中、晚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为整个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提供了便利;各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有免除学校“再教育”、甚至社会“再教育”的可能,而“再教育”往往是使学校和社会最感头痛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证明,他改变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的作法是成功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体系”是苏霍姆林斯基给后人留下的一份宝贵教育遗产。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有感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
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
苏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术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从蒙眛状态中唤醒。
我也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借古圣先贤的智慧唤醒无数家长的智慧,引导家长找到唤醒孩子智慧的钥匙。
我们的孩子,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天赋潜能和内在力量,让孩子从蒙昧中醒来。
而不是一味地强行孩子学习,无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
孩子在被动状态下的学习只是应付差事,对孩子的智力启发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我们要做心灵的唤醒师,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学习的催促者与强行灌输者。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和灌输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
于心灵的契合处寻求教育——读简·尼尔森《正面管教》有感
教师发展二〇一八年六月偶然间听说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名字是源于她的一本著作《正面管教》。
书中通过对正面管教与传统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以及教育效果的对比、研究,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正面管教这种教育方法的优势,对不断促进教育工作者深入改革和研究,对不断改变孩子、促使其更加优秀具有深远的影响。
结合《正面管教》一书,紧扣自身教育工作经历,我想来简要谈谈自己对正面管教理念的理解和思考。
一、正面管教是不惩罚与不娇纵的另辟蹊径很多人都曾强烈地感觉到,惩罚和娇纵是很管用的两种管教方式。
当孩子犯错误或者不听话时,一顿打或是一顿狠批,总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孩子一味地索取,而家长对孩子娇纵溺爱,也总能让孩子破涕为笑,让家长省心不少。
这两种教育方法似乎在短期内能对孩子的言行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
可是,短期效果之后,孩子在言行上有没有发生改变呢?事实证明,以批判和惩罚这种极端甚至是相对暴力的手段管教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人格成长等方面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以娇纵和溺爱这种形式管教的孩子,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感觉,受不了一点委屈,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还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依赖心理,并且性格的发展和人格的成长等方面也会变得比较极端。
正面管教是一种异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新型教育方法,既不惩罚又不娇纵是它的独特之处。
它是一种追求孩子心灵深处的契合,不以任何责难、羞辱或痛苦作为督促手段,也不以任何娇纵、溺爱作为激励手段,而是通过唤起孩子内在的自律来达到自我约束,促进自身成长的目的。
就拿班级管理中的一件事情来说,制定班规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几乎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规。
我们班有个“调皮大王”,班干部就用班规来“处理”他,但是每次“处理”完以后,他又会“旧疾复发”,似乎班规对他起不了任何作用。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班上的许多学生也对班规无动于衷。
究其原因,由于这些班规的制定源于教师和部分学生,许多学生的意愿得不到充分的尊重,这样的班规对他们的约束力就大打折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了这 样 一 支深 爱 着 教 育 、 深 爱 穿 锻炼 的全 过 程 ; 滚轮胎 、 抖空竹 、 转
教, 不 收 学生 一 分 钱 。 即便 是 做 校 服 着学 生 的教 师 队伍 , 孩 子们 会 不 深 深 呼 啦 圈 , 富有浓浓 的中国气息 ; 滚 铁 这样 的事 情 , 学 校 也 充 分考 虑 到 学 生 地爱 着 学 校 吗 ? 不久 前 , 记 者 到 学 校 环 、 跳皮筋 、 跳房子 、 跳绳 、 扳手腕 、 踢 家庭 的 负 担 , 校服样式 多年不变 , 能 采访 时 , 问学 生 : “ 你 心 目中 的好 学 校 毽子 , 传 统 体 育 活动 大 显 身手 。
武 汉 市 光谷 第 九 小 学 ( 以 下简 称 穿 的继 续穿 , 无 法 穿 的 自愿购 买 。 “ 光谷九小 ” )是 武 汉 东 湖 新 技 术 开
是 什么样 的? ” 学 生毫 不犹豫 地说 :
我 们 常说 教 育 是 唤 醒 , 是激励 , “ 学得 开 心 , 玩得快乐 , 就 像 我 们学 校
。
学校 、 教师、 学生 , 以及 由此 延伸 出去 的每 一 个教 育场 景 , 都被 涂 抹 上 了一 层 暖暖 的 爱 意 。在 这 里 ,
刻 感 受到 了“ 九 小人 ” 的教 育价 值 追 求—— 让师 生在 爱的律 动 中远行 !
把 孩 子 放 在 心 灵 深 处
口 武 汉 市 光谷 第 九小 学 王彩 云
l 本刊视点I 关 注
冬天 , 学生们把“ 跑到北京” 作 为 个 方 面 , 让 学 生 意 识 到 做 好 个 人 卫 目标 , 每 天 在 地 图 上 绘 出 明 天 的 起 生 、 公 共卫生就 是善待 自己 、 善 待 同
… …
在 光 谷 九小 , 类似 的事 例 不 胜枚 会 , 开展 好 特 色 体 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长 跑 、 田
径、 篮球 、 羽 毛球 、 乒 乓球 、 广 播 操 贯
内容 , 全 部 由教 师 承 担 ; 教 师 不 能 承 举 。 担的 , 学 校 出钱 聘 请 社会 人 员 兼 职 任
者按 :
把“ 健 康 第 一” 作 为 办 学理 念 , 通 过 丰 富 多彩 的 活 动 , 增 强 学 生体 质 , 在 校 学 生的 近 视 率 、 肥 胖 率逐 ; “ 以善 育人 ” 既是 学校 德 育 工作 的 起 点 , 也 是 学校 坚持 不 懈 所追 求的 目标 , 通 过 点点 滴 滴 的 小 事 , 引 存善念 , 寻善源, 纳善 言 , 行善事 ; 把“ 求知 以真 ” 作 为教 研 导 向 , 通过 教 育 叙 事 的 方式 , 引导 教 师 关 注 学行 为 , 反 思教 育教 学得 失 , 探 索教 育 教 学规 律 。 武 汉 市光 谷 第九 小学“ 全 能教 育 ” 的核 心 , 是 培 养全 面发展 的人 ; 具 体 实施 途 径 , 归 纳起 来 就是 一 个
、
以情 为基 , 学 校 管 理彰 显 爱
期 安排到“ 十一” , 没 请 一 天假 ; 尹 作 重 点 有 所 不 同 。 教 育 应 遵 循 人 的 天
光 谷 九 小 的学 生 以 进 城 务 工 人 娟 老 师 不 慎 摔倒 致 粉 碎 性 骨折 , 也 要 性 , 根据 学 生 身 心 发展 的特 点 有 针 对 员子女为主 , 大 部 分学 生 家 庭 条件 并 单 膝 跪 椅 坚 持 上 课 … … 为 了 让 一 个 性 地 实施教 育 。小 学 阶段应 把学 生 的
发 区与湖北省第二 师范学院共建 的 管 理 何 尝 不 是 ?为 了 唤 醒 教 师 心 中 这样 ! ”
一
所 全 日制公 办 小 学 , 亦 称 湖 北省 第
的教 育 激情 , 学校 坚 持 组 织 教 师观 看
爱 是 可 以传 递 的 , 当学 校 把爱 传
二 师 范 学 院 附属 小 学 。学 校 以“ 全 能 《 最 美 乡村教 师》 。相 似 的 环 境 、 经 递 给 了教 师 , 教N ̄ " I I 必 然 会 把 爱 传 递
不好 , 综 合 素质 并 不 高 。
不 喜 爱 上 学 的一 年 级 学 生喜 欢 上 学 ,
身体健 康发 育放 在 首位 。全 能教 育倡
为了 让 孩子 们 享 受 到优 质 教 育 , 学校 每周三 、 四下午开展社 团活动 ,
老 师可 以坚 持两 个 月 , 用 爱 心 温 暖这 导 “ 以体 为 首 ” , 正 是基 于 这种 思考 。 个孩 子 的心 ; 因为 一个 家 长 没 有 按 时 为 了 让 学 生 养 成 自觉 锻 炼 身 体
内容 包 括 田径 、 羽毛球 、 足球 、 棋艺 、 接孩 子 , 老师 可 以 从 十几 公 里 外 的 家 的好 习惯 , 学 校 除 严格 执 行 阳光 一 小 书法 、 绘画, 等 等 。 为 了 减 轻 学 生 经 中打 的赶 到 学 校 , 再 打 的送 孩 子 回 家 时活 动 外 , 还 坚 持 办好 春 秋 两 季 运 动 济负担 , 凡 是 本 校 教师 能 承 担 的 活 动
要 求 教 师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关 注 学生 发 照顾 患 病 的 妻子 , 也不 愿 耽 误 一天 教 展 的 全 过程 , 促 进 学生 全 面发 展 。
一
二、 以体 为首 。 健 康 第一 强 体 质
人 在 不 同 的年 龄 阶段 , 发 展 的侧
学 时间 ; 年轻 教师马惠慧 、 宋 林 把 婚
教育 ” 为 办学思想 , 倡 导“ 健康第 一” 历, 激发 了教师们忘我工作 、 关 爱 孩 给孩 子 们 , 从而, 让 整 个 校 园 充 盈 着
的办 学 理 念 , 把 孩 子 放 在 心 灵 深处 , 子 的 情 怀 。程 光 开 老 师 宁 可 请 护 工 暖暖 的爱 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