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中心小学王建萍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这里我谈谈自己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
比如我在教《两只小狮子》一课,其中一词“懒洋洋”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跷着腿,摇着尾巴,什么也不干”等等。
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再让学生去演一演,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跷着腿,哼着调,把小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
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晒晒太阳多舒服呀。
”就这样,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
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常常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学,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自己的教学中,多媒体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主要起到了以下作用:
1、用多媒体的画面和配音,可指导学生读出语感。
为了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在朗读时,自己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朗读。
再如我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狮子妈妈的神态、动作,然后结合生活中自己妈妈说话的语气,想
象地读一读,最后听听画面中的配音,将自己的语气和配音进行比较之后,教师再指导、鼓励学生个别读、跟读、小组赛读等,多读几遍之后,学生进入了情境,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来了。
2.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课文内容不同,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同。
在写景、写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一段适合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加上范读时慢时快、时轻时重的节奏,让学生从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之中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范读后,鼓励学生—谁读得好就给谁配音。
学生听了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我在教《乌鸦和狐狸》一课时,问学生:“狐狸馋得直流口水,这里的“直流”一词,你怎么理解。
”一学生答:“就是一直流的意思。
”老师点击鼠标,出现了狐狸流口水的画面,又问:“谁还有不同想法?”一学生又答:“就是不停地在流。
”另一学生边看画面边站起来说:“我觉得就像没有扭紧的水龙头在哗哗地流。
”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
可见,学生能有此丰富的想象,和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是分不开的。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地,作为一名教育者,就应把创新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探索其实施途径与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我们的祖国培育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试谈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矫正策略论著选摘
【摘要】本文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误区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探讨,并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的矫正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理论;误区;矫正策略
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已越来越多的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广泛应用。
但是,透过现象理智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还只能称得上是“多媒体教学初级阶段”,无论是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还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上,还有不少问题和误区。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许多还是浅层次的,许多课件只是着重对学生的直观刺激,使多媒体教学成了形象工程、门面工程,甚至使计算机又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工具。
本文笔者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试图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误区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探讨,并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的矫正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的涵义
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具有计算机、教育、商业等多学科含义,我们常说的“多媒体”系指“电子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或“多媒体计算机”。
电子多媒体是相对只能处理文字和数字的单媒体来说的,它是一种能同时处理数字、图形、影像、动画、视频信号等多种媒体,能够同时抓取、操作、编辑、贮存和呈现视觉媒介、听觉媒介等不同媒体形态的计算机系统。
从教育学的层面上看,“多媒体”是指多种教育媒体组合,使传递、呈现教育信息的方式和通道多样化。
但是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对多媒体教学的定义和理解至今仍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指动用了多种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视等)的教学。
二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视听教学的结合。
四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它设备进行的教学。
从上述对多媒体教学的意义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性和相通之处。
一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体;二是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教学。
因而,笔者认为,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按教学设计理论,整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教学媒体,各展其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承,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和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系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其主要特点与优势是:
1、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合理选用和整合。
不同教学媒体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局限性,相互之间有的又有互补性,因而多种教学媒体的合理选用和整合,可使课堂教学动静相兼,视听组合,显示出系统的整体效应。
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合理选用和整合,同时也显示了多媒体教学要处理好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继承和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应用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和多样性、超文本,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多维化,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3、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操作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重构,唤起课堂教学的活力,使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劳动中
解放出来,将创造力献给更具有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之中,教会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及课件认识上的误区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灵魂,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课件”一词来源于英文“Courseware”,《现代英汉辞典》上的解释是:“一种教学软件,专门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计算机程序,经常被称作课件,而不叫软件”。
由此可见,课件本质是一种软件,只不过它只被应用于特定的领域——教育。
因此,课件的开发必须以教育学为思想理论指导,认知心理学为内容设计指导,软件工程为操作开发指导。
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对课件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日常教学时的简单操作,而忽视课件本身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如,课件的开发制作和新产品介绍的教材、用书充斥市场,而关于适用各个学科、学段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的统一的、标准性的和指导性的用书独独缺少。
笔者认为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课件制作标准及相应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构建,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和不科学的,也与素质教育对多媒体教学的日益需要不相称的。
其次,对课件是用来干什么的认识存在着不足。
“课件是用来开公开课的?!”乍一看这句话谁都知道是错的,但当前的教学现实就是如此。
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工作者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群体中有别于第一集团——软件开发商的第二集团。
他们开发课件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素质;二是为了应付检查、开公开课,并增加职称评定的筹码。
据笔者调查,后者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占了相当重的比重。
“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不能不说是目前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要使多媒体教学“随堂化”和“大众化”,尽管有客观条件(资金、设备、制作时间等)的制约,但笔者认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其的认识和使用意识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
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是当前一项重要而必切的工作。
再次是课件定位的认积。
有些老师和学校领导把多媒体课件看成是“镇堂法宝”,甚至将课件列为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实,课件作为应用于教育的软件,只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研究的一个分支。
因此,对于课件的定位应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辅助手段,而非主要教学方式。
一味强调课件在课堂上的地位,无异于背本逐末、缘木求鱼。
另外,有人研究发现,在一般的课堂里,每个学生和教师单独交流的时间每天不足2分钟(克里斯特森。
1956;科南特,1973;德纳姆和利伯曼,1980)。
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精力无法充分注意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人与多媒体的结合过程过分依赖于电子平台,则必然减少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互活动。
因此,从人发展的角度、从多媒体自身的特性、从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来看,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教与学的手段,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无条件运用有可能妨碍人的发展。
三、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误区及矫正策略
误区一:过于强调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运用中,不少教师只看到课件的优点,而忽视课件所具有固化的、不可预见和移植的,排斥师生互动中的非预见性因素的局限性。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为“显示”自己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先进性”,一味强调课件的系统性、完整性,把整堂课的内容一概的不加处理的集成到一个课件,并围绕该课件来安排整堂课的教学。
这显然是很不科学的,违反教学规律的,与突破教学难点为课件使用的原则相矛盾的。
矫正策略:化繁为简,把握运用时机,课件制作零件化。
一是可以给课件“减肥”。
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
例如,数学概念、定义等。
二是采取“拿来主义”。
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或教师个人可适当购买一些,并对不适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组成一个“零件库”,当制作课件需要时就可进行组合,达到教学目的。
误区二:操作一键到底,流水式。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中,有些人怕操作失误,常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
由于这样的“流水课”,教学时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的既定流程上来,甚至由于教师不小心多按一次键的误操作,而呈演执教者尴尬的“蒙太奇”现象。
此类现象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计算机+加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矫正策略: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
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成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
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例如多采用“导航”思想,使程序能在运行时随时跳转,以提高自由度;设计多种线路,以便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误区三:盲目追风,忽视其它媒体的作用。
有的教师在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和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之后便视其为神明,认为其他的媒体可有可无。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了板书,舍弃其它常规媒
体。
多媒体教学要求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的相互融合和创新。
融合,表现为兼取两者之长,相互补充。
创新,表现为两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按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
矫正策略:择合适的媒体,有机组合。
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
总的来讲,多媒体计算机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传统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
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计算机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组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误区四:装饰性内容过多,内容与形式牵强附会。
有些老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课件的美工制作,课件中常常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界面繁琐、花花绿绿等等。
甚至有些非常简单,完全可以在课堂上由老师直接表述的一些话,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再想想……哗哗哗的掌声,等等,都安排在课件中。
显然这与教育心理学的原则相违背的,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冲淡教学主题,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在数学课中教师用CAI
课件讲解函数曲线的变化过程时,当函数随着自变量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伴随着不同的音响效果展现在画面上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声光效果上,而不是随着老师的讲解去思考产生变化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变化会对函数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矫正策略:以精、简为原则,突出教学主题,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
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因此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