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

合集下载

读《空间建构》后感

读《空间建构》后感

《空间建构》是一本关于空间设计的书,作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用手工模型的方式思考”的教学主旨,并呈现了相关课堂的个人教学思考与原创课程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空间设计的魅力和价值。

首先,书中详细阐述了空间构成元素,让我对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空间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体等,这些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空间效果。

这让我明白了空间设计不仅仅是美观,更是一种对空间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其次,书中介绍的课题训练的序列设定,让我对空间设计的过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从设计作品中理解空间所蕴含的形式美感,到空间构成视觉元素及设计表现,再到课题训练的序列设定,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

这让我明白了空间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活,需要设计师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设计能力。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空间造型基础课程课题实践,让我对空间设计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一个好的空间设计应该既美观又实用,能够让人们在其中舒适地生活和工作。

总之,《空间建构》让我对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欣赏和佩服那些具有空间设计才华的设计师们。

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和灵感,让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注重空间的设计和利用。

谈关于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思考

谈关于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思考
推敲 的地方 , 特别是如何 更有效地达成教学 目标并为 整个专业 的 建立学习 的兴趣 , 提 高学 习的效 果 , 进而 主动探索 学 习。3 ) 根据
教学服务 ,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 学生 的具 体情况把握 学情特点 , 调整学 习 内容 , 适 当降低学 习难 度 达到 “ 以小 博 大” 。 课程教学 的难易度 , 如何调动 团队以及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学成果 。 a . 随着招 生规模 的不断扩大 和学 生生源数 的持续减 少 , 特别是 注 1 ) 美术造型 能力 不扎 实 , 学 习难 度 大进 而容 易丧 失 学 习兴 册入学制度 的推行 , 高职 院校学生 的基本素 质呈下 降趋势 。学 习 学习习惯较 差 , 思考、 分析 问题 的能力 较弱 , 主 动性 不 趣 。与艺术 高考生不 同 , 本专业的学生在入 校之前并 没有进行 系 能力不足 , 统 的美术 基础训 练 , 在课程的学 习上有 一定 的难 度。学生 的造型 够 , 对新兴事物缺乏求 知欲 ; 不仅 如此 , 随着智 能 手机 、 平 板 电脑
课程 , 难 以理解 、 难 以操 作甚 至难 以认 同, 进而 丧失 学 习的兴趣 。 尝试 通过体量不 大 的案 例 , 并 遵循 由简单 到复 杂 的过 程来 实施 , 因此 , 在课程 的教学过程 中 , 应该 以鼓励 为主 , 鼓励 学生 多利 用业 不断鼓励学生 、 引导学生 , 通过不 断的成功体验 以达成教 学 目标 ; 余时间进行练习 , 建立学 习的兴趣 、 体会学 习的乐趣 、 树立学 习 的 b . 确定合 理的课程设计 任务 , 将企业 的真实 案例与课 堂教学 相结 信心 、 体验成 功的快乐 。首先让 学生有 学 习的兴趣 , 需 要教 师进 合。真实的案例具 有真实的环境 , 学生 能够根据具 体情况 找寻设 行积极 的引导 , 个性 化的辅 导 , 指定切实 的教学 目标 , 在课 程 内容 计切人点 , 获得构思灵感和真实 的体验 , 对训 练学 生的空 间感知 、 的安排上注意教学 的节奏 , 由简单 到复杂 、 由单 个空 间过渡 到整 把握空问尺度等也大有好处 , 但 在实际 的实施过程 中存 在很多 的

空间构成期末总结与反思

空间构成期末总结与反思

空间构成期末总结与反思一、总结空间构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空间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课程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空间构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首先,通过学习空间构成的基本理论,我们了解到空间构成是建筑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空间构成就是通过布局、形式、色彩等手段来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和美感的空间。

在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的行为和感觉,合理地布局和组织空间,使之适应人的需求和情感。

其次,通过实践课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学习了如何运用空间构成的技巧来设计建筑。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使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来分析和表达建筑空间的能力,学会了使用模型和手绘图像来表达设计意图。

在实践中,我们也加深了对材料和结构的理解,提高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还改变了自己的设计思维方式。

以往,在设计过程中,我往往只关注到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而忽略了空间的组织和体验。

但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意识到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建筑的灵魂,更是建筑与人的互动的载体。

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我会更加注重空间的构成和体验,使建筑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二、反思在学习空间构成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我在分析和表达空间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常常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空间的想象和构思。

我有时会在细节上忽略一些重要的节点,导致整体效果不理想。

因此,我需要加强空间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构成的理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其次,我在与团队合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在实践课程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设计和实施,这对于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个挑战。

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

这给我们的设计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延误。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实用性的课题。

在设计中小学建筑空间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一些思考。

首先,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身体特点。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与成人存在差异。

因此,在设计中小学建筑空间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尺寸、身体活动的需求以及他们的感觉和感知特点。

例如,教室可以设置可调节高度的桌椅,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学生,同时,在教室内设置充足的自然光和通风设施,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学习环境。

其次,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和社交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情感体验和社交互动的需求较高。

因此,设计师可以在建筑空间中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性的环境。

例如,在校园中设置多功能的休闲场所,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社交交流;在教室内设置灵活的空间布局,以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和合作。

另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中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在设计中小学建筑空间时,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以及自然景观,为学生提供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例如,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大型落地窗和阳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风景和日光浴;在校园内布置绿色植物和花坛,以创造一个自然的氛围。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中小学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室和学习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因此,设计师可以采用灵活和可变的空间设计,以满足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科需求。

例如,可以设计可拆分和合并的教室,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校园中设置多功能的活动室,以便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等多种活动。

空间建构与设计读后感

空间建构与设计读后感

空间建构与设计读后感《〈空间建构与设计〉读后感》哎呀,读了这本《空间建构与设计》啊,可真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呢。

我得先说啊,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空间建构这事儿吧,就只停留在很表面的认识。

就觉得不就是把房子啥的盖起来嘛,能住人、放东西不就得了。

嘿嘿,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跟着一个超级有耐心的导游,走进了一个充满各种奇妙建筑和空间的大乐园。

书里讲空间建构可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那里面的学问可真是海了去了。

就拿我上次去参观那个古老的四合院来说吧。

以前我看四合院,就觉得就是几间屋子围起来一个院子,平平无奇。

可是读了书再看啊,就完全不一样喽。

从空间建构的角度来看,四合院那可真是充满了智慧呢。

你看那正房、厢房、倒座房的布局,可不是随随便便就那么盖的。

正房坐北朝南,处在整个院子的中轴线最北端,那可是地位最高的房子,阳光充足得很呢。

这就涉及到空间的主次关系建构了,就像书里说的,不同的功能需求决定了空间的主次排序。

再看四合院的院子,不大不小刚刚好。

这个院子啊,可不仅仅是一块空地用来晒太阳的。

它是整个四合院空间的中心,是一个过渡的空间,把各个房屋连接起来。

就像书里讲的空间的连贯性,这院子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我站在院子里的时候就在想,以前的人在这里活动,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大人们坐在院子里聊天做活计,这小小的院子就成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核心空间,这种空间建构真是把居住和社交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呢。

书里还提到了空间的尺度问题。

这让我想到在四合院里的那种感觉,各个房间的大小、院子的大小,都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不像有些现代建筑,太大了就显得空旷冷清,太小了又觉得压抑得慌。

四合院的尺度把握得就特别好,你在里面会觉得自在又温馨。

这就说明空间建构中的尺度设计是多么重要啊,要考虑到人的感受、人的活动范围。

然后书里又讲了很多关于空间的分割与组合。

这又让我想起四合院的那些隔断啦,门啊,窗啊什么的。

你看那些雕花的门窗,又漂亮又实用。

空间建构与设计读后感

空间建构与设计读后感

空间建构与设计读后感以前我看周围的建筑和空间,就只是单纯地觉得,“哦,这房子还挺好看的”或者“这个地方布局有点乱”,完全是一种很表面的感受。

但是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对空间理解的新大门。

书里讲空间建构的时候,那些文字就像一个个小魔法师,把原本我觉得特别抽象的概念变得超级生动。

比如说讲到结构对空间的支撑,它没有干巴巴地说什么力学原理,而是用好多实际的例子,像那些古老的教堂,穹顶高高在上,看起来又宏伟又神秘。

书里就把穹顶的结构给剖析得清清楚楚,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一个大空间是靠着这些巧妙的结构设计才稳稳当当存在了几百年呢。

这就好比看一个超级英雄,以前只看到他在天上飞来飞去特别酷,看了这本书就像是知道了他的超能力到底是怎么来的一样,特别过瘾。

说到空间设计这部分,那可真是让我脑洞大开。

我发现原来一个小小的空间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变得像一个多功能的魔法盒子。

书中有好多现代住宅的设计案例,有的房子面积不大,但是通过合理地划分区域,利用高低差、隔断这些小手段,一下子就有了客厅、卧室、书房,还互不干扰。

这就像把一个小盒子里的空间像变魔术一样,一块一块地给切割、组合,最后变成了一个充满惊喜的空间乐园。

我当时就想,要是我也能有这么厉害的本事,把我的小窝也改造得这么酷就好了。

还有关于光线在空间中的运用,也让我印象深刻。

以前我就觉得光线嘛,就是照亮的作用。

但是书里告诉我,光线就像是空间的化妆师,可以塑造出各种各样的氛围。

柔和的光线能让一个空间变得温馨得像妈妈的怀抱,而强烈的直射光打在某个特别的造型上,又能让那个地方变成整个空间的焦点,就像舞台上的明星一样耀眼。

这让我在之后看一些空间的时候,特别留意光线的设计,感觉像是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宝藏密码。

不过呢,这本书也有一些让我觉得有点小“头疼”的地方。

有些专业术语还是挺多的,就像一群小怪兽突然冒出来,虽然作者已经尽量解释得很通俗易懂了,但有时候还是得停下来好好琢磨琢磨。

浅谈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是三大基础设计课程,该课程体系一直被各类艺术院校使用,并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

设计师在进行空间构成设计时,需要学会创新,不可墨守成规。

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是当前教学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空间构成的具体含义空间构成虽然被称为立体构成和空间综合构成,但是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空间构成强调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及空间的实际用途,是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把造型要素依照一定原则组成相应的形体。

空间构成塑造的形体能够体现工艺、力学、美学等几个方面,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立体构成的重点在于呈现出来的物体。

空间构成设计有加法和减法两种常用方法。

加法转换指的是通过增加某些形态元素到单个物体上,或是几种简单的形体相加,得到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空间复合体。

减法转换就是通过切割或划分一个形体,从而得到另一种变形体。

二、目前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往的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其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学生在手工技法方面的学习,对学生设计思维的拓展缺乏重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实际提高。

同时,一些学生难以在其他专业课程和领域中灵活运用在空间构成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一般来说,空间构成课程的课时设置为64课时左右,课时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较短的课时内,学生很难完成课题练习,更无法拓展思维,难以在后期专业课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教师应设计有效的课题,把教学内容中的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要素转化成学生可动手操作的课题,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从而改进空间构成课程教学。

三、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策略1.将空间构成原理具体化空间构成的美学原理主要源于自然美和社会发展中的经验,审美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不同,唐代女子以胖为美,明清时女子以瘦为美。

这体现了审美标准的发展过程。

审美标准的变化与物质文明的发达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教育建筑设计中的学习空间创新研究

教育建筑设计中的学习空间创新研究

教育建筑设计中的学习空间创新研究近年来,教育领域对学习空间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学校建筑的设计不再仅仅关乎建筑本身的外观和功能,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效果。

教育建筑设计中的学习空间创新研究,追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积极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一、建筑环境与学习效果研究发现,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舒适、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

在教育建筑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自然光线的运用、通风系统的设置以及各种各样可以激发学习动力的装饰元素,以创造出一个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另外,学习空间的设计也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

例如,音乐教室需要有良好的音质效果;实验室需要提供安全、整洁的实验台和设备等。

因此,在教育建筑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科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灵活和多功能的学习空间传统的教室布局模式往往是固定的桌子和椅子排列,学生坐在自己划定的区域内接受教师的讲述。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设计灵活的学习空间。

灵活的学习空间可以多角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提供不同大小的讨论区域、沙龙区域、自修区域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这种设计能够鼓励学生去互动交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另外,多功能的学习空间也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例如,教室可以灵活转变为表演区域或者实验区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互动体验。

这种多功能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技术在学习空间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也进一步改变了学习空间的设计理念。

例如,智能黑板等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虚拟实境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在教育建筑设计中,合理地运用科技设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技术的应用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

建构室设计课程心得体会(2篇)

建构室设计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室内设计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室内设计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室内设计人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建构室设计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建构室设计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建构室设计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建构室设计课程概述建构室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构室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建构室设计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建构室设计的基本原则:阐述建构室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经济性等。

3. 建构室设计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建构室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包括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运用等。

4. 建构室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建构室设计的实际应用。

5. 建构室设计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AutoCAD、SketchUp等软件进行建构室设计。

二、建构室设计课程心得体会1. 培养了审美观在建构室设计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色彩、材质、空间布局等知识,使我对室内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能够更好地把握设计风格,提高设计水平。

2. 提升了空间规划能力建构室设计课程要求我们掌握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空间特点、客户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使空间更加实用、美观。

3. 拓宽了设计思路建构室设计课程让我接触到了许多经典案例,使我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设计中汲取灵感,拓宽了我的设计思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这些灵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使作品更具创意。

4. 增强了实践能力建构室设计课程注重实践,通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环节,我掌握了运用AutoCAD、SketchUp等软件进行建构室设计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5.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建构室设计课程通常需要分组进行,这让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

教育建筑空间设计探讨

教育建筑空间设计探讨

教育建筑空间设计探讨
教育建筑空间设计是建筑领域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方向,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的形式和功能,还包含了对于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作为一个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馆,其空间设计要体现出人性化、多元化、和谐化等特点,这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空间设计应当贴近学生,为其提供舒适、开放的环境。

如在课室设计中,应考虑尽量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考虑学生的年龄、身体特点等因素,设立适宜的室内空间。

同时,在教学楼的地面平面布局上,应当结合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人流走廊,避免过于拥挤的场面。

此外,针对学校不同的教学特点,教育建筑空间设计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

比如,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要求学校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实践性、创新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外籍学生等特殊人群,学校的空间设计应当具备多元化和包容性,满足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布局上,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教学方式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教学环境,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性和空间选择性。

在建筑风格和材料选择上,也应当考虑到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形象传播。

学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筑风格要体现出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要承担起校园文化建
设的职责,为其提供更多的文化表现和体验空间。

材料方面,应当注重环保和内部空气质量,选择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总的来说,教育建筑空间设计需要注重与教学教育的需求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同时充分考虑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特点和功能需求。

良好的教育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同时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校园形象的塑造。

教育建筑设计的现代化思考

教育建筑设计的现代化思考

教育建筑设计的现代化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建筑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化思考在教育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追求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体验。

本文将从空间设计、环境创设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教育建筑设计的现代化思考。

1. 空间设计现代教育建筑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谐性。

传统的教室设置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现代教育空间设计强调开放性和灵活性。

例如,教室可以设置成可移动的隔断,便于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行,还可以用柔软的隔断墙将大空间分为小尺度的学习区,满足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需求。

除了教室,学校还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

这些场所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提供舒适的空间和先进的设备。

例如,图书馆可以设置各种阅读角落,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并配备电子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2. 环境创设教育建筑的环境创设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

现代教育建筑设计强调创造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首先,建筑物的采光与通风非常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教室中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教室应设计大窗户,将自然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还要考虑到阳光直射和噪音的问题,提供合适的遮光和隔音措施。

其次,现代教育建筑设计还注重自然与人工环境的结合。

学校的园林设计应充分考虑绿化和景观,创造出宜人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设置休闲区、操场、花坛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放松身心。

此外,合理的室内设计也非常重要。

如利用颜色搭配、软装布置、画面展示等手段,营造出温馨、有趣的学习氛围。

3. 技术应用现代教育建筑设计深度融合了先进的科技应用。

技术的智能化与教育建筑的设计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工具。

教室可以配备智能投影仪、电子白板和音视频设备,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效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设虚拟实验室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机会。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加大投入、制定规划、加强研究、构建支持体系等方面促进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和应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问题;对策引言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变化,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试图分析当下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意义与问题,并提出促进空间模式设计和应用的对策,为推动中小学建筑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一、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意义(一)关系师生健康和教学质量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健康与教学质量。

合理舒适的空间设计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在欣赏空间之余主动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反,环境拥挤、采光不良的空间不仅影响师生情绪,也不利于展开互动式教学活动。

此外,空间模式设计中的通风采光、颜色应用、智能化设备配置等都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因此,要注重从教育功效学和环境心理学角度,营造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空间环境,使之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1]。

(二)体现时代教育理念和办学方针空间模式作为学校建筑的主要载体,其设计应当体现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如质量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等理念。

与填鸭式教学相适应的封闭教室已不再适应需求,相反,需要打造鼓励交流互动、支持分组讨论和个性化学习的开放空间。

空间模式的演变也反映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和方针,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

因此,空间模式的设计必须顺应教育理论发展的趋势,支撑学校实现自身的办学定位。

(三)适应信息技术环境的需要当前中小学教育已深入信息技术环境,教与学的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基于自主探究的学习、远程视频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等需要空间模式作出重大调整,打破传统的封闭教室空间格局。

同时,先进的显示、通信、控制技术与建筑空间的深度融合也在不断拓展教与学的可能性。

因此,充分考虑未来技术条件和应用是当前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必然要面临的新课题[2]。

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

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

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改进。

建筑设计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

首先,建筑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建筑设计是一门创作性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实地考察、素描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建筑环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意潜能。

其次,建筑设计教学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理论知识也是其基础。

因此,教学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通过模型制作、瓦片铺贴等实践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具体操作技能。

此外,建筑设计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建筑设计项目中,往往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协作完成。

因此,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通过团队项目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到建筑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紧密合作的情况。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为其未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此外,建筑设计教学还应关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师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他们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他们将社会和环境问题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建筑设计教学应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

因此,教学应及时更新和调整,紧跟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探索

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探索

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探索作者:陈晓平卢嘉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11期摘要:当前空间建构设计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从而致使部分院校在建筑教学实践过程中凸显出教学水平较为薄弱的问题,并最终影响到了学生空间建构能力的提升。

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建筑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空间建构理论方法融入到其中,继而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从对建筑设计的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空间构建理论;建筑教学;探索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建筑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从空间建构理论入手,带动各个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思路,满足当代学生发展需求。

以下就是对空间构建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探索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建筑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基于建构的角度上对建筑设计的分析著名学者弗兰姆普顿在对空间建构理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建构”解释为文化气息较为浓郁的建筑,即其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建构过程中应注重应用合理的方式实现木及石材等材料的合理搭配,同时应用适宜的建造方法将情感元素寄托于构造设计中,达到良好的设计状态。

此外,从建构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不仅承担着空间创造的职能,且其要求空间设计人员在实际工程开展过程中亦应提高对材料选择、创作方法及过程的重视程度,最终为人类带去良好的生活体验,满足其实际需求[1]。

二、空间构建理念方法对建筑教育的启示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空间建构理念方法对建筑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空间建筑理念其强调了建筑本质包含了材料、构造及结构方式等内容,因而基于此,传统的“学院派”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建筑教育过程中应逐渐深入到空间建构理念中去,并将原有的平面构图教学形式转化为二维形式教学方法,由此深化学生对建筑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其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内容应用于实践设计中;第二,注重后期辅助手段也是空间构建理念对建筑教育的启示,为此,要求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转化传统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建构知识。

空间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基础教学课程设计

空间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基础教学课程设计

134 2/2021 新建筑 | 建筑教育[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710055)空间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基础教学课程设计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Space Construction Teaching: Basic Teaching Cours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i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摘 要 实体空间搭建是目前国内外建筑学教育中的热门话题,但其长期以来多以竞赛形式出现,与课程教学尤其是建筑基础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针对这种情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基础教学团队借助新工科教学改革的机会,尝试在原有空间建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工坊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大比例模型的实体搭建,理解建筑空间生成的逻辑性及技术支撑对方案完成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空间建构 建筑工坊 建筑基础教学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space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in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that the attempts to build physical space have taken the form of competition, which i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curriculum teaching, especially basic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In view of this, the team of basic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i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kes the new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opportunities and tries to introduce the workshop teach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space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 allow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physical model and understanding the logic of building space generation as well a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echnical support behind it for programme completion.KEY WORDS space construction, building workshop, basic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DOI 10.12069/j.na.202102134中图分类号 TU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959(2021)02-0134-04基金项目 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BG013)陈敬 来嘉隆 张天琪CHEN Jing LAI Jialong ZHANG Tianqi一 空间建构的教学方式空间建构是顾大庆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期间提出的一种建筑学基础教学方法。

对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空间构成’教学的思考

对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空间构成’教学的思考

对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空间构成’教学的思考摘要: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空间构成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的重要部分,是建筑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

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空间的认知。

文章分析了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并结合香港中文大学相关课程的实践经验,试探性地提出了三个改进措施,以期完善本课程之教学内容。

关键词:空间构成;空间;建构;教学自1893年德国的施马索夫(August Schmarsow)首次提出以‘空间’作为现代建筑的核心来,空间便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的重要部分。

而‘空间构成’则作为建筑学的专业基础,是引导学生从认知建筑走向设计建筑的重要环节。

但以目前的教学来看,课程普遍处在单纯的形态操作层面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空间’如何与‘建筑’产生关系,进而难与后续的设计课程有效衔接。

为此我们从调查和学习两个方面着手,对本学院的空间构成教学进行一些有益地思考。

一、现状调查为了使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在进入建筑设计课程后能更好地处理建筑与空间的关系。

从2009级开始,我院针对‘空间构成’设置了‘空间建构训练’课程。

由于其先修课程是‘建筑构成’,学生基本能掌握在二维、三维形体和空间造型的基本方法。

所以该课程的重点在于空间形成的目的和手段。

课程当前的操作方式是将学生每5至6人分为一组,令其在所限定的“1m×1m×1m”空间范围内进行空间建构。

每组学生通过运用点、线、面、体等构成要素,在这个正方体范围内进行空间的围合和划分,并绘制设计图纸;而后使用胶合板、木方、KT板等进行等比例模型搭建,并最终完成这个练习。

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后,该训练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协作组织能力、强化了对建筑空间操作的认识,以及动手能力得以提高等,但却显现了一些欲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该课程属于实践课程,没有安排理论教学。

致使教师无法与学生及时沟通,教学过程控制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空间构成与立体构成的一些本质区别,最终使空间建构训练成为制作大型立体构成;此外,该课程只有16学时和1个学分,无论从时间和所占学分比重都无法突出该课程所具有的承上启下之重要作用。

建构探索课程心得体会(2篇)

建构探索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建构探索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建构探索课程的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建构探索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对建构探索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建构探索课程的理念建构探索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模式。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建构探索课程的核心思想是“做中学”,即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建构探索课程的特点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探索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构探索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这种课程模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强调个性化发展。

建构探索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建构探索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建构探索课程的应用1. 教学设计。

在建构探索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教学评价。

建构探索课程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设计创意教研空间的建筑现代化思考

设计创意教研空间的建筑现代化思考

设计创意教研空间的建筑现代化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而教育的未来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更舒适,更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创造性思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因此在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教学环境的现代化。

首先,设计创意教研空间的建筑,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需求和心理。

在建筑空间的规划中,应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例如采光,通风,温度等。

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可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专注思考与学习。

温度过高或过低,不单会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同时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一定的噪音抑制措施,保证建筑空间的静谧,更能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

其次,建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到空间的可变性。

在教学中,灵活使用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场景,空间灵活性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比如,可以采用可折叠、推拉的教学桌椅,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空间转换,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此外,在建筑的设计中,可以考虑开放和封闭的空间设计,以及巧妙地安排墙体和门窗,以便灵活调整空间使用状态。

最后,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社会对环保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们搭建教育空间也需要考虑到环保的要求,建筑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价值和环保功效。

例如,选择环保材料、节约用水、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考虑可持续性的问题,保证学校空间的健康,操作简易和环保节能的利于性。

总之,设计创意教研空间的建筑是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类的需求和空间可变性,而且必须也涉及到环保和可持续性多重利益考虑。

现代化的教育空间不仅可以比传统教学更好地实施教育模式的创新,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 。前者是形成准确空 间定位 的切人点 , 后者则为实 际模 型
的操作模式提供了支撑依据 。
3 . 1空 间设 计 的理 论 依 据
建构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构成设计 与建 造是 建筑 学
课 程的两个 不同阶段 ,前 者被安排在低年级的课程设计 中, 目的是达 到空间感 知的建立 ,但 由于其实体成果 比例过小 , 始终 停留在微 模阶段 , 对结构 和材料 的认知都是 薄弱的。而
2 分 析框 架
本文共分 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 为关于空 间设 计的操作模 式研究 , 梳 理“ 体量
与构图” 、 “ 结构与功能” 、 “ 模式与构件” 等空间操作方法。 第二部分为关于空间建构的教学练习 , 以笔者策划指导 的空 间建构课程 中的教学案例为基础 , 展现空间构建在建筑


座房屋必须从无 可度 量的先机为起点 , 通过可度量 完成 。
参 考 文 献
建造 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可度量 的手段 , 而最终 它将会散发 出
无 可度量 的品质 。” , 而后他 又在 1 9 6 9年 的文章 《 静谧 与光 明》 中阐述 了相 同的观点 : “ 所有的一切都滋生于无可 度量 , 所有 的一切都必将经历可度量 , 所有 的一切都将 回归于无可 度量 。” 在这里 , 最初 的“ 无 可度量 ” 的是一种对于空间概念 的 灵感 , “ 可度量 ” 则是其后 对于 比例尺度 、 构图方式 、 材料分析 等一 系列问题 的推敲与处理 , 最终达到一种相对 而言较为理 想 的状态 , 也 就是最 终的“ 无可度量 ” 形态 , 即便它 与最初 的 理想之 间必定存在着偏差 。 那么 当代建筑设计课程 中的空间建造课题 , 正是启发 学
间形式 , 在这一过程 中贯穿着对于“ 建筑 自主性 ” 研 究。
关键 词 空 间建造 ; 建构 实践 ; 材料与空间 ; 综合 空间
0 引言
“ 空间”观念在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的核心 内涵是 : “ 两 种对 立力量 和谐而 又动态地共存 的统 一体 ,它们 相互依存 、 相互作用 、 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_ 1 1 l , ’ 。
设 计 中的 作 用 。
建筑 的空 间是一种 实体 的容量感 , 这种虚实并存 的形式 的出现 , 造就 了建筑个体丰富多彩 的容纳形态 。建筑空 问体 现的是一种表皮 与内涵 的关 系 , 关 于它 的构成及其建造是一 永恒 的研究课题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科 技的进步 , 以及人们对
于空 间感知能力 的敏锐化与具化的提升 , 将会产生更多新 的
认 识 和理 解 。
第三部分为对于建构教学课程发展模式 的思考 , 通过在
这一课程 中的学习 , 启 发学生培养空间感知及设计能力 的新
方法与新思路。
1 论 文背 景
任何一 门教 学课程 的设 计都不 简简单单是 一种作 为理
知识 的研读对 于建构课程 的进行是 一个对 于合理性研究 必
经 的 阶段 。
( 1 ) 体量与构 图。 体量是空间的反映 , 必须通过 良好构图
“ 建筑 自主性” 的创作意识 。
因此 , 本论 文的研究 背景 正是 基于实际教学课程 中所涉 及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提 出的, 不仅仅在于如何形成成熟 的 空间模型 , 更强调了对于这一课程机制 的引导与反思 。
■ 工 作 研 究

2 0 1 4 . 皋
空 间建 构 在 当代 建筑 设 计 课 程 教 学 研 究 中 的 思 考 与探 索
李 琳 ( 淮海工学院土木学院建筑 系, 江 苏 连云港 2 2 2 0 0 空 间的 问题是 以一种相对稳定 的状 态而长期隐含着 的, 而现代 建筑空间概念
建角度对建筑空间进行研究的过程 。当抽象的空问概念转化 为现 实的建筑 实物时 , 对 于空 间的理解 才得 到了真正上 的实 现, 在这一 过程 中始终贯穿 着对于 “ 建筑 自主性” 研究 , 这 同 样是建构课程设立 的初衷。
6 结语
路 易斯康在 1 9 6 1 年 的文章《 形 式与设计 》 中曾经说过 :
的条理性获得整体体块的秩序感 。 构 图则是建立于将建筑 的 构件——墙 、 板、 柱等等拆 开来 , 进行组合 和拼接 , 形成 适宜 的 良好的体量关系 , 充分发挥体量 对于建筑空间 的支配及影
响作用。

1 0 6・
第3 期( 总第 1 5 5 期)
工作 研 究 ■
的独立性 , 而建构课程却 能使 提升发展 的过程尽 可能快 的得 到压缩 。这次课题 的经验 即可 町应用 到下一个课题 中去 , 形 成前后贯穿 的一个整体 。
彭一 刚先生在 《 建 筑空间组合 论》 中针对 建筑空 间以案
例形式提 出了多重角度 的理解方 式 , 功能及结构对 于空间的 影响, 形式美 的规律 , 以及 内外部空 间的处理手法 。 这些理 论
随着年级 的不断提升 , 他们需要一个平 台去利用 所学的内容
针对某一课题 进行 分析与大 比例建造 , 在这 一过程中加入结 构、 材料等多方面 因素 , 推敲一些成熟的表达手法 , 从而培养
的 引入 , 伴随 同时 出现的各种变革, 使 原本 隐含 的空间问题显现 了出来。当代建筑设计课程 中的 空间建造课题 , 是启发 学生在课题 实现过程 中将抽 象思维与具体创作相 结合 , 从构成建造 角度对建筑 空间进行研 究, 挖掘 构成设计对于 空间 设计的重要 意义。最终将抽 象的空间概 念体现为现 实的建筑实物, 或从 具体 建筑物 的建造和使 用方面发展 出抽 象的空
3 关于 空 间设 计 的操作 模式 研究
对于空间设计操作模式 的研究有两个前 提 , 一方面是对
论性知识的普及 , 对 于空间建构课 程而言 , 其在 当代建筑设
计课程 中所 占的比例在 近年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 这种提 升本 身就来 源于对 于设计课程的反思与探 索。
于空 间知识 的理论研究 , 另一方面是对于建构材料 的特性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