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作者:范存会

我国当前存在两大流派的经济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欠妥,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西方经济学界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但是俄国和中国等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为了把马克思主义这一作为执政党——共产党执政理论指导的政治经济理论,和其他西方经济学派区别开来,我国才有了以上的区别。西方经济学引入我国。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最早被引入的是计量经济学,因为计量经济学有更多的数学和统计学成分,意识形态方面引起的冲突少,并且看起来更科学。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区别已经有许多讨论,但是从根本上看,对于价值从而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不同理解是争论的根源。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于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创造商品价值的根源进行分析,发现了价值规律,揭示资本主义难以调和的根本矛盾,得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倾向于对于商品交换的供求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数学化的完善,通过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检验、修正和发展,得出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由于后者更多的集中在对于经济实践过程的研究,因此更具有可操作性。只要是发展市场经济,以前得出的许多理论能够作为我国经济决策的参考。两种经济理论如果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是不可调和的,但是二者作为经济理论,又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概念

高级汉语词典中对于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商品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件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这个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商品定义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经济社会包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认为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为商品有用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劳动量的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改变,并不直接改变商品的价值量,而仅仅是改变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还曾经提出,“劳动产品对别人是否有用,它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别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得到证明。”“没有一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东西,也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商品的剩余价值和价格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和它的表现形式利润、利息、地租等,根本来源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土地、机器设备、自然资源等非劳动要素,不管如何先进,如何丰富,都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也不是价值的源泉。

根据以上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概括,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是变化的而不是固定的。如果某

种物品含有抽象劳动,但是不能进行商品交换,或者不能在市场上交易,那么这种物品没有价值。既然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东西,也就是商品的价值,而交换价值在市场上体现为商品的价格,因此商品价格体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从而是商品价值的反应。

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取决于该商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效用。决定商品供给的生产要素成本,也是要素提供者在满足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对于

销售要素获取收入与利用要素满足自己需要之间的权衡。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最终取决于经济人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主观效用最大化标准,因此效用价值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新古典经济学的认为,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价格又是随市场供求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商品的价值取决与效用,而商品效用的高低需要通过市场供给价格反应。

使用价值与商品的效用

西方经济学是用效用价值理论作为基础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交易获得所需的商品,个人效用可以立刻得到满足。生产者通过交易,获得利润,增加了个人收入,最终还是要用于满足个人效用。个人的主管效用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是序数效用理论表明,边际效用具有可比性,可以通过商品价格间接得到反映。

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概念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应该就是使用价值了。但是二者又不是完全相同。效用和使用价值相比更具有主观性和唯心性。使用价值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从商品价格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有用性或效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从价格中分离出效用,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格)区分开,对以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深远,由于这个区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是获得利润而生产。

从亚当•斯密开始,使用价值范畴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使用价值范畴做了扩展,提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这样就把使用价值规定为有用性或效用,不仅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而且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等都具有使用价值了。这样使用价值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物具体的有用性或效用,而不是商品的交换比例(价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商品价格的抽象

前面已经提到,价值形成过程中,除了要投入劳动,还要投入其他非劳动要素。价格反映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从而间接反映了商品的价值。但是为了能够更准确的把握价值的本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价格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抽象。

马克思指出:“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这个抽象过程就是无差别人类劳动形成的逻辑。

按照这个结论,两种商品进行交换,表现为两种商品价格的比例,这个比例间接反映了商品的价值比例。同时也意味着是两个不同的劳动量在进行交换。这两个劳动量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体现为商品交换的价格。

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格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交换比例的数值。商品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用数值表示就是价值,商品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