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
臀部讲解课件ppt
臀部的重要性
01 臀部是人体运动的关键部位之一,对维持平衡和 协调身体动作至关重要。
02 臀部肌肉的强壮和灵活性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稳定 性和平衡能力。
02 良好的臀部健康对于预防和减轻腰痛等常见疾病 具有积极意义。
臀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臀部肌肉的紧张或无力可能影响脊柱 和下肢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整体健康 。
臀部皮肤疾病
01 湿疹
由于过敏、潮湿等原因引 起臀部皮肤炎症。
03 接触性皮炎
由于接触过敏物质引起臀
部皮肤炎症。
02 神经性皮炎
由于精神压力、不良习惯 等原因引起臀部皮肤炎症 。
04 治疗与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过敏物质,减轻精神压力
等。
04
臀部保健与锻炼
正确的坐姿与站姿
正确的坐姿
保持坐姿时,应保持腰部挺直,膝盖弯曲成90度,脚掌 平放在地面上。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小时至少 起身活动5-10分钟。
THANKS
感谢观看
超过20分钟。
05
臀部整形手术简介
臀部整形手术的适应症
臀部扁平或下垂
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臀部扁平、下垂,影 响美观和身材曲线。
臀部肌肉萎缩
由于疾病、创伤或衰老等原因导致的臀部肌肉萎 缩,影响身体功能和外观。
臀部形态不匀称
由于两侧臀部大小不一或形态不匀称,影响身体 整体美感。
臀部整形手术的方法与效果
正确的站姿
站立时应保持身体直立,重心平均分配在双脚上,膝盖 微屈,收腹收臀,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臀部锻炼方法
桥式
平躺,双脚弯曲并平放在地面上 ,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将臀 部抬起,保持5秒钟后慢慢放下。
皮瓣讲课幻灯PPT课件
第28页/共36页
• 尺动脉—在前臂上1/3位置较深,居旋前圆肌尺侧头的深面。向下行于尺侧沟内,近 腕处较接近表面,位置变浅。
第29页/共36页
前臂皮瓣的回流静脉
• 头静脉—起于手背挠侧,沿挠A挠侧上行,多数通过肘正中静脉注入 通过臂头静脉回流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要静脉(68.18%);少数(18.18%)
• 挠静脉—有两条,起自手背深、浅静脉网与挠A伴行,上至肘窝与尺静脉汇合成上臂静脉
第30页/共36页
• 在两条挠静脉间有数量不等的吻合支,一般取好不切取窦要静脉;保留窦静脉及其表面的皮肤,可利于手 部静脉回流
第31页/共36页
• 由于挠动脉外侧肌肉(肱挠肌)受挠神经支本,内侧肌肉(旋前圆肌挠侧腕屈肌),受正中神经支配,因 此无一运动神经越过挠动脉,故选择以挠动脉为前臂皮瓣的供血动脉时,不会损伤任何运动神经而影响前 臂肌力
第12页/共36页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
优点 胸锁乳突肌的血供为多源性,故可利用该肌的不同部位(上半段或下半段)和不同组织 (皮肤或肌肉),以肌皮瓣或肌瓣的形式来修复口腔颌面部、喉部的组织缺损 该肌与胸骨和锁骨相连,前者为腱性附着,后者为肌性附着,故又可采用肌骨瓣来修复 下颌骨缺损,气管前壁缺损 该肌皮瓣位置表浅,与口腔颌面较近,取材简便,操作密切,是修复口,咽及颌面部缺 损较为常用的复合瓣
适应征
斜方肌上部肌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咽及扁 桃体、颊、唇及颈分部的组织缺损 斜方肌下部肌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后颈部, 腮腺区及下面的组织缺损
第22页/共36页
臀肌注射的解剖基础PPT课件
SUCCESS
THANK YO全注射区。
●解剖应用要点
臀肌注射术
●注射部位
★连线法 髂前上棘至骶尾连结处作一连线,将此线分为 外、中、内三等分,外1/3为安全注射区。
●解剖应用要点
穿刺层次
皮肤→浅筋膜→臀筋膜 →臀大肌
注意进针深度
成年人刺入2.5~3.0 cm, 过浅易引起皮下硬结和疼 痛。2岁以下婴幼儿臀肌 不发达,不宜作臀大肌 注射。
●解剖应用要点
●注射部位
示、中指法:将左手示 指置于患者右髂前上棘, 沿髂嵴向后展开中指, 示、中指之间三角区为 安全注射区。 或髂前上棘后三横指处
臀肌注射术
●解剖应用要点
臀中、小肌注射术
◆穿刺层次:皮肤→浅筋膜
→臀筋膜→臀中、小肌
◆注意进针深度: 皮下组织较薄(厚0.8 cm), 臀中、小肌厚2~2.5 cm, 注射深度稍浅于臀大肌注射。
臀大肌注射术
Injection of gluteus muscle
●临床解剖
皮肤:较厚 浅筋膜:脂肪组织多 臀筋膜:致密 臀大肌 臀上血管、神经 臀下血管、神经 坐骨神经 股后皮神经 阴部内血管、神经
●解剖应用要点
臀肌注射术
●注射部位
★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外划一水平横线,再通过髂嵴最
高点向下作一垂线,两线十字交叉,将臀区分为外上、
避开臀外上1/4区内下角
以免伤及臀下血管神经及坐骨神经。
臀肌注射术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0
臀中、小肌注射术
Injection of gluteus medius and minimus
张树明主任授课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课件
用于修复创伤性皮肤缺损, 如烧伤、撕脱伤等。
肿瘤切除
用于切除头颈部和四肢等部 位的肿瘤,恢复患者的功能 和外形。
重建整容
用于重建面部、胸部和乳腺 等部位的缺损,提升患者的 生活质量。
肌皮瓣的定义
肌皮瓣是以肌肉为主的游离组织瓣。
常用的肌皮瓣种类
1 腓肠肌皮瓣
适用于下肢瘢痕、恶性肿瘤等。
张树明主任授课骨科常用 游离皮瓣及肌皮瓣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骨科常用的游离皮瓣及肌皮瓣,包括定义、种类、解剖特点、 应用领域以及应用技巧。欢迎学习!
游离皮瓣的定义
游离皮瓣是一种手术技术,通过移植自体组织的方法,将含有血供的皮肤和 其下的组织从供区移植到受区,用于修复创伤、切除肿瘤、重建缺损等。
2 臀中肌皮瓣
适用于骨盆恶性肿瘤、腰背部重建等。
肌皮瓣的应用技巧
1
手术设计
2
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确定瓣片的切
取位置和大小。
3
术前评估
评估供区和受区的血供情况,确定合 适的瓣片。
血管吻合
进行瓣片的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吻合, 确保血液循环通畅。
常用的游离皮瓣种类
背阔肌皮瓣
适用于胸廓骨坏死、肩胛骨缺损等。
下肢游离肌皮瓣
适用于四肢缺损、皮肤瘢痕等。
背阔肌皮内乙瓣
适用于颌骨骨坏死、乳突炎等。
股前皮瓣
适用于会阴部重建、手指缺损等。
游离皮瓣的解剖特点
游离皮瓣具有多个血管和神经的完整结构,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和神经可以进行血管吻合和神经吻合,提 高了移植组织的存活和功能恢复。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
“Y”行闭合全部创面。
三 臀股部肌皮瓣
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股部 肌皮瓣,切取范围大,皮瓣旋转轴位于 坐骨结节上方5cm臀下动脉出梨状肌下 缘处。皮瓣切取后对臀大肌功能影响小, 供区创面可一起闭合。
皮瓣设计
标明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 该点至国窝中点作一连线,在该线两侧 5cm范围内设计舌状皮瓣,皮瓣远侧可 达国窝上8cm,皮瓣近侧应与创面相连。 若为推进皮瓣,近侧皮瓣宽度应能覆盖 骶部创面;若为旋转皮瓣,则远侧皮瓣 应能覆盖创面。
臀大肌肌皮瓣
肌肉解剖
肌肉 臀大 肌 起点 骶尾骨 背面髂 骨翼外 面 止点 股骨臀 肌粗隆 髂径束 作用
神经节段
后伸外旋大腿, 臀下神经 L5S1 大腿固定时防 躯干前倾
臀中 肌
臀小 肌 梨状 肌
髂骨翼 外面中 部
髂骨翼 外面前 部 骶骨盆 面
股骨大 转子
外展大腿,大 腿固定时是骨 盆侧倾
臀上神经 L4,5
一臀大肌上部肌皮瓣
1旋转瓣皮瓣设计
以臀上动脉为轴设计皮瓣,先画出髂后上 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ab,为皮瓣 设计轴线;皮瓣旋轴o位于连线中上1/3 交点,即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缘处。从 点o到皮瓣最远点c的距离应大于点o至创 面最远点d的距离,皮瓣内侧缘与骶部创 面相连。皮瓣大小与形状在旋转后应能 较好的闭合创面。8cm以下可直接缝合, 臀 大于8cm需植皮覆盖。
皮瓣转移
肌支瓣切取后向内旋转180度,
修复骶部创面,供区创面可一期 缝合或用中厚皮片修复。
二臀大肌下部肌皮瓣
适应症:骶部,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部褥疮。
1 旋转瓣
皮瓣设计:以修复坐画出弧形皮瓣切口线。
每日一肌第二十一讲---臀大肌
每日一肌第二十一讲---臀大肌臀大肌1臀大肌解剖与功能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形成Y字形,臀大肌是强有力的攀登肌,是髂腰肌的拮抗肌。
起点:髂嵴后部、骶骨背面、骶结节韧带止点:股骨臀肌粗隆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2-S2神经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下部可使髋关节内收。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在姿势维持上,臀大肌和腹直肌一样使骨盆后倾,拮抗腰方肌、腰大肌、髂肌和其他屈髋肌的力量。
因此臀大肌无力会使骨盆前倾。
2臀大肌激痛点臀大肌上有激痛点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坐着的时候经常变换姿势,这是因为臀部的疼痛和灼烧感。
你的臀部感到僵硬,你甚至从椅子上站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你走路的时候有点跛。
如果你弯下腰无法触到你的脚趾,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肯定是由于激痛点所到的臀大肌挛缩。
臀大肌激痛点所引起的疼痛经常会被误认为是臀部的滑囊炎、腰椎间盘压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不当的运动或者摔倒会伤到臀大肌,整天坐办公室的人最终都会出现臀部的激痛点,最终引起慢性腰疼。
3臀大肌的小伙伴臀肌属髂肌后群,分为三层。
浅层有臀大肌与阔筋膜张肌,前者略呈四边形,是维持人体直立和后伸髋关节的重要肌。
在臀大肌与坐骨结节之间有臀大肌坐骨囊,在臀大肌外下部的腱膜与大转子之间有臀大肌转子囊。
臀大肌与深部肌之间为臀大肌下间隙,此间隙的范围与臀大肌的中、外侧部相当,其中充以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神经。
此间隙可沿神经血管经梨状肌上、下孔与盆内相通,下部内侧与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相连,向下沿坐骨神经至股后区,发生感染时可相互蔓延。
臀肌中层由上而下依次是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
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4臀大肌痉挛臀肌挛缩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尤以臀大肌为主)而致髋关节处于外展、外旋位,髋关节前屈、内收、内旋受限,临床表现出特有的步态及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
肌皮瓣掀起
皮瓣转移
皮瓣向内旋转150度修 复蒂部创面。供区创 面用中厚皮片覆盖。
成功关键几点
• 术前抗感染,创面新鲜。 • 术中正确测量褥疮面积,皮瓣设计一般较创面大2-3cm。 • 分离时行钝性分离,手指触及臀上动脉搏动时,注意 避免损伤血 管。 • 局部常规负压引流,清除血肿张力。
骶尾部褥疮大小为9cm×10cm
设计皮瓣
分离臀大肌及臀中肌间隙,注意营养血管
围绕蒂部旋转180°
覆盖清创后的骶尾部压疮并缝合
供瓣区修复
实例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岛状瓣
皮瓣设计:旋转点髂后上棘与股 手术步骤:行皮瓣蒂部及上部切 骨大转子连线中上1/3交点处。在 口,寻找臀大肌及臀中肌间隙。 连线上方,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 显露臀上动脉浅支,确认血管进 瓣,轴点至皮瓣远端大于至创面 入皮瓣区后切取皮瓣。在滋养血
3.岛状肌皮瓣转移较远,可无张力缝合,缺损较大时可行双侧臀大肌转移。
缺点:供区创面不能一期闭合,需游离皮片修复,增加了术后护理的困难。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设计
纵轴:髂后上棘(a)与股骨大转子尖端(b), 即为臀上动脉走形。 旋转点:中上1/3交界处(o),臀上动脉出梨 状肌上孔处。 切取范围:从点o到皮瓣最远点c的距离应大于
梨状肌上下孔
• 梨状肌起自盆腔后壁,
第2~4骶前孔外侧,向外
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
与坐骨大孔上下各有一
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
上孔及梨状肌下孔。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
适应症:骶尾部褥疮。
优点: 1.保留了臀大肌下半部,对伸髋功能影响小。
2.该皮瓣血运丰富,移植易成活,不受严格的长宽比例限制,可完全游 离成岛状肌皮瓣,面积大,旋转角度大,覆盖面积广,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 对感染创面尤其是深达骨质的褥疮治疗十分有利。
下肢后面显微解剖学PPT课件
13
股后皮神经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特点及应用 (1) 神经位置恒定,神经束排列也较恒定。 (2) 臀部及股部神经分支前总长可达50mm,
此段径较大,切取后疤痕隐蔽。 (3) 有较恒定的臀下动脉供血。
神经的血供 来源动脉:臀下动脉(98%),股深动脉穿动脉 (22%),也来自臀大肌动脉,股二头肌动脉, 阴部内动脉和膝上内、外侧动脉等。 营养动脉:1~2支,口径0.9mm。
20
缺点
➢ 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完整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固性 和支持体重有一定意义。 腓骨切除长度超过其1/2长度时,就会发生外踝移 位(纵向和侧向),影响踝关节的稳固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3、腓骨的动脉
主要来自腓动脉 腓骨滋养动脉 和肌支 上端有胫前、后动脉和 腘动脉的分支; 下端有踝关节的血管分 支分布, 腓骨瓣多以腓动脉为 蒂动脉。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三)臀大肌的神经
臀下神经 经梨状肌下孔 穿出至臀部, 分成1~3支行 于臀大肌深面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四)临床解剖学要点
臀大肌有两组粗而规则的血管神经束,可分别制成 臀大肌下部或上部的肌瓣或肌皮瓣。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四、腓肠肌(皮)瓣
(一)形态
位于小腿后面浅层,有
内、外两头,全长42cm
(二)血供
为二支型血供的肌,由
两支主要营养动脉分别
营养腓肠肌内、外侧头
(三)神经
腓肠肌内、外侧头神经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腓肠肌动脉造影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四)临床解剖学要点
1.位于小腿后部浅层, 切取后其功能由比目 鱼肌、大腿后群肌代 偿。 2.腓肠肌内外侧头肌 力都较强大,血管神 经束单一、且恒定, 是理想的供肌之一。
标准臀大肌注射岗位实操教程PPT课件
六、课程小结
1、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 不 同部位注射;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 3、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 4、注射时切勿将针梗从根部折断; 5、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 第37页/共37页 换注射部位。
第28页/共37页
五、工作任务—注射药液 实操步骤八:注药
要求: 固定针头,缓慢注药。
第29页/共37页
五、工作任务—注射药液
实操步骤九:拔针按压
要求: 1、迅速拔针; 2、按压3-5分钟,不要揉。
第30页/共37页
五、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五:再次核对
要求: 再次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
第31页/共37页
五、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六:整理记录
实操步骤一: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实操步骤二:整理用物; 实操步骤三:洗手; 实操步骤四:记录并签名。
第32页/共37页
五、工作任务—整理记录 实操步骤一: 整理床单元,
协助病人取舒 适卧位 。
第33页/共37页
五、工作任务—整理记录
实操步骤二:整理用物
第21页/共37页
五、工作任务—注射药液
实操步骤一:选择注射部位
要求: 1、皮肤完好,无红肿、无破损、
无硬结; 2、注射部位正确。
第22页/共37页
五、工作任务—注射药液
实操步骤二:皮肤消毒
要求: 1、用0.5%碘伏棉签消毒皮肤; 2、用螺旋式动作从中心向外旋转
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 3、消毒部位皮肤无遗漏。
要求: 1、弯盘用500mg/l的84消毒液
浸泡消毒; 2、治疗盘、治疗车用500mg/l
的84消毒液擦拭后归位。
臀肌筋膜炎课件
切割,与骨面粘连增厚处做刃剥。 • (6)辅助治疗 针刀施毕,治疗点因运针刺激出现局部抽搐反应,
可以应用龙层花揉面法放松局部抽搐反应,然后施下肢的抖 法。有较好治疗效果。 • (7)注意事项 向内,向下在臀大肌深面有臀部动脉,静脉和神 经走行,此处施术应注意上述结构;以免损伤。或施术后以 沙袋压住,防止出血。
深面。该肌起于髂骨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主要作用为 髋关节外展和外旋。受臀上神经支配。 • (二)功能单元functional unit • 支持臀中肌外展功能的肌有臀小肌,阔筋膜张肌;扩展一些, 也包括梨状肌和臀大肌的一部分。 • (三)臀中肌筋膜炎的病因 • 引起臀中肌筋膜炎发生的病因主要也是肌肉本身的老化退变, 中医理论认为是经络气血的运行不畅,容易感受风寒湿邪, 导致经脉阻塞,久生筋节,引起疼痛。 • 另外的病因就是跑步、打球等过度运动的损伤或劳损。也可 以由腰椎疾病或骶髂关节病变继发引起。
学习交流PPT
9
激痛点TrP1
• 激痛点TrP1在骶骨旁,引传痛区域呈新月形,压痛 也在此区,位于臀沟一侧。此型疼痛的上端包括骶 髂关节,疼痛的路径沿着臀沟的上方,可有疼痛满 溢到股后上部,臀沟略下方。
• Kelly 和Lange都描述了臀大肌筋膜病与腰痛相关。 Kelly 注意点在骶髂区的臀大肌疼痛性肌性损伤,可 以引起下背疼痛 lowbackache。 Lange描述沿髂骨内 侧缘臀大肌起点处的硬结可以引起腰痛Lumbago。
学习交流PPT
6
(三) 临床表现
1、激痛点Trigger points和引传痛Referred pain的临 床特点 2、臀大肌肌筋膜病的症状 3、臀大肌筋膜病的体征
背腰臀部肌肉ppt课件
臀中肌:
臀中肌起于髂翼外面和臀筋膜,止于股骨大转子
背腰臀部肌肉
臀小肌:臀小肌起于髂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前线
背腰臀部肌肉
腰大肌:腰大肌起于第12胸椎及全部腰椎侧面的横
突根部,止于股骨小粗隆
背腰臀部肌肉
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起于下8肋外面,止于白线,髂
嵴腹股沟韧带
背腰臀部肌肉
腹直肌:腹直肌起于耻骨嵴,止于胸骨剑突第5—7肋软骨
背腰臀部肌肉
梨状肌:梨状肌起自第2、3、4骶椎前孔侧方的骨盆面上,止于股
骨大粗隆尖
背腰臀部肌肉
臀大肌:臀大肌起于髂翼肌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状肌上下孔
• 梨状肌起自盆腔后壁, 第2~4骶前孔外侧,向外 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 与坐骨大孔上下各有一 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 上孔及梨状肌下孔。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
适应症:骶尾部褥疮。 优点: 1.保留了臀大肌下半部,对伸髋功能影响小。
臀大肌肌皮瓣
甘肃省人民医院 烧伤科 马捷
臀大肌肌皮瓣
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菱形肌,位置表浅。主要营养血管为臀上动 脉和臀下动脉,属于双血管蒂型。临床上可根据需要而形成多种形式 的肌皮瓣: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全臀大肌皮瓣、 臀股部肌皮瓣。臀大肌皮瓣邻近骶尾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带 蒂转移主要用于治疗这些部位压疮,游离移植可做乳房再造。由于肌 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可一期修复巨大压疮创面。术后肌肉 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组织结构的粘连,是治疗这些 部位常用的肌皮瓣。
管。 • 局部常规负压引流,清除血肿张力。
骶尾部褥疮大小为9cm×10cm
设计皮瓣
分离臀大肌及臀中肌间隙,注意营养血管
围绕蒂部旋转180°
覆盖清创后的骶尾部压疮并缝合
供瓣区修复
实例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岛状瓣
手皮术瓣步设骤计:行旋皮转瓣点蒂髂部后及上上棘部与切股 口骨,大寻转找子臀连大线肌中及上臀1/3中交肌点间处隙。。在 显连露线臀上上方动,脉根浅据支创,面确大认小血设管计进皮 入瓣皮,瓣轴区点后至切皮取瓣皮远瓣端。大在于滋至养创血面 管最周远围端保距留离臀。大肌纤维,保护血 管蒂。皮瓣旋转180°,修复骶部 创面。
2.该皮瓣血运丰富,移植易成活,不受严格的长宽比例限制,可完全游 离成岛状肌皮瓣,面积大,旋转角度大,覆盖面积广,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 对感染创面尤其是深达骨质的褥疮治疗十分有利。
3.岛状肌皮瓣转移较远,可无张力缝合,缺损较大时可行双侧臀大肌转移。 缺点:供区创面不能一期闭合,需游离皮片修复,增加了术后护理的困难。
• 3.最后作内侧切口,皮瓣完全游离,形成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蒂的 岛状肌皮瓣。
臀大肌上缘的显露
先做臀部外上方切口,在相 当于a与 b弧形连线上寻找臀大 肌和臀中肌间隙
臀大肌的分离
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 的疏松结缔组织。用手指在 臀大肌深面向皮瓣远侧分离, 掀起臀大肌即能清楚见到3-4 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肌 肉深面。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岛状瓣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推进瓣
皮推手瓣进术设瓣步计:骤:臀:骶上尾部动切创脉取面和方两臀法侧下同 设血臀计管大三出肌角梨上形状皮皮肌瓣瓣上,,下切底缘取边后后位,向 于向中内外线侧走推,形进与进。创入为面肌增相肉加连,肌,使皮大肌瓣 小皮推与瓣进创切距面取离纵后,轴采可等用在宽V外-Y,侧推尖切进端断 朝修臀外复大。骶肌尾。部压疮。包含的 血管为臀上动脉浅支,或 者臀上、下动脉。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推进瓣
臀大肌下部肌皮瓣
• 以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 下部肌皮瓣。 • 适应症:骶部、坐骨结节 与股骨大转子部褥疮。
臀大肌下部肌皮瓣-旋转瓣
手术步骤:按设计切开显露臀大肌下缘,用手指在臀大肌深面钝性
分皮离瓣,游设离计臀:大沿肌臀至大股骨肌附下着缘处画,出将弧其切形断皮后瓣向切上口掀。起肌治皮疗瓣骶,部术及 中坐一骨般不结需节显部露压臀疮下皮动脉瓣。位肌于皮外瓣侧切,取后而向股内骨旋大转转,子先用位下于部内臀侧大。
臀大肌
臀大肌,为四方形强大的扁厚肌, 内侧缘以较宽的短腱起自髂骨后 线及其骨面,骶骨下半部的后面 和尾骨的骨面。肌纤维向外下斜 行,分为上半部及下半部肌纤维 束。上半部越过大转子,连续于 髂胫束,下半部肌束止于股骨臀 肌粗隆。
臀大肌的滋养血管
臀臀分干大上为下终动深末肌脉浅支血(两之:臀供浅支一下:支。,动)浅出脉: 支梨即出在状为梨梨肌髂状状下内肌肌孔动上上向脉孔缘后前斜 1及向.臀臀外上中下动肌方后,脉缘发(浅出浅出分支,支)在至臀大肌深中面下部。 2入静髂稍.臀肌脉嵴内下,。与侧动外主坐为径要骨臀脉大供结下约养节动为臀连脉3大线出m肌的梨m中中状,有上下肌两半下1条/3部孔伴交。处行点。
肌填塞坐骨结节死腔。
臀大肌下部肌皮瓣-推进瓣
皮手瓣术设步计骤:表做明皮髂瓣后下上部棘切与口股,骨显大露转臀子 之大间肌的下连缘线,,用在手连指线钝下性方分设离计后倒翻三起角臀皮 瓣大,肌三,角辨形清底臀边大于肌骶深部面创的面臀相下连血,管大。小 与皮与瓣压上疮部纵切径口等,宽在,臀尖上端血位管于及外臀下方血。 管之间切开臀大肌。最后做邻近压疮 的皮瓣底部切口。将臀大肌下半部的 骶骨附着点切下。呈V-Y推进修复骶 尾外上方切口,在相当于a与 b弧形连线 上寻找臀大肌和臀中肌间隙,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的疏松 结缔组织。用手指在臀大肌深面向皮瓣远侧分离,掀起臀大肌即 能清楚见到3-4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肌肉深面。
• 2.在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之间沿肌纤维劈开臀大肌。沿肌肉深面 血管向内追踪,小心分离血管蒂部,
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
切 肌手 下 转皮上用取皮术完角瓣 部 于全瓣步全度的,修臀,骤掀,设沿复大向:起需计臀骶肌内先肌结:大部皮旋做皮扎沿肌压瓣转皮瓣,臀上疮,修瓣。切大缘。结复外将断肌向如扎大上臀臀外合切转方大上及,并断子切肌动外在有臀和口从脉侧转大上底,髂浅缘子转动部在后支设上子脉压臀上,计方压浅疮大棘形全弯疮支,、和成臀向,,全中骶以大内可形 部肌骨臀,将成创之附下肌至皮以面间着动皮大瓣臀可间处脉瓣转向下一隙切为,子下动期钝下血皮及延脉闭性。管瓣坐伸为合分为蒂起骨至蒂。离增的于结股的,加臀骶节后全由皮大部之部臀上瓣肌压间,大向旋肌疮,形 皮成瓣全,臀向股内部旋转修肌复皮骶瓣部。创面,或同时修复骶部及大转子处创面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设计
纵轴:髂后上棘(a)与股骨大转子尖端(b), 即为臀上动脉走形。
旋转点:中上1/3交界处(o),臀上动脉出梨 状肌上孔处。
切取范围:从点o到皮瓣最远点c的距离应大于 点o至创面最远点d的距离,皮瓣内侧缘与骶 部创面相连。皮瓣大小与形状在旋转后应能 较好的闭合创面。8cm以下可直接缝合,大 于8cm需植皮覆盖。
肌皮瓣的切取
掀起臀大肌即能清楚见到34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 肌肉深面。在臀上动脉与臀 下动脉之间沿肌纤维劈开臀 大肌。沿肌肉深面血管向内 追踪,小心分离血管蒂部
肌皮瓣掀起
皮瓣转移
皮瓣向内旋转150度修 复蒂部创面。供区创 面用中厚皮片覆盖。
成功关键几点
• 术前抗感染,创面新鲜。 • 术中正确测量褥疮面积,皮瓣设计一般较创面大2-3cm。 • 分离时行钝性分离,手指触及臀上动脉搏动时,注意 避免损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