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相一致,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一战前的欧洲,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英国教育家尼尔1926年创办的萨默希尔学校等,但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产生重大影响却是在二战之后。
存在主义哲学本身包涵着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存在主义从根本上反对教育,尤其仇视、否定现存的学校教育。他们坚持,如果学校不能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就应当将之废除。这种观点与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存在主义提出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观。只有把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完整地理解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生存教育,它是以人的生存、人的生存意识、自我实现为目的和内容的。
第一,以自我意识的培养为目的。
存在主义坚决拒绝以社会标准要求学生,也反对
把个人自由建筑在"思想的正确性"、智力训练或职业训练上。存在主义关心的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包括生存意识(生的意识与死的意识)、自我独特的意识、孤独的恐惧意识、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承诺的意识等等。个人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自我意志,对于自我本质的实现具有决定意义。因而,存在主义以发展个人的自我意识为教育的唯一根本目的。存在主义一切关于教育的主张都是从这一目的出发的。
第二,教育即道德教育。
以往的教育虽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甚至把它摆在首位统帅整个教育,但教育的内容和过程都是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却有完全不同的主张,它认为学校必须完全修正它对知识的看法,不再以教材为本身固有的目的,而要把知识视为培养自我的手段。以往的德育是贯彻在知识教育中,而存在主义则取消了系统知识的传授,知识变成了道德教育的材料,整个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第三,教育内容-——死亡、自由与责任。
存在主义的教育内容是围绕生存与自我选择展开的。存在主义是探究生的意义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是从死亡、恐惧、孤独开始的,存在主义教育同样如此。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通过各种事件帮助学
生去体会死。要使学生感到死神随时将至,我们每天的选择都像是最后的选择。学校还要教导学生不惧怕死,要用崇高的死的例子教育他们-——母亲为儿子牺牲,军人为国家献身,殉道者为信仰而死等。学校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每一天活得是否有意义,自己到底是什么。死亡教育也就是生命意义的教育,是最深刻的人生哲学、道德哲学的教育。
人的一生是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规定的一生。自由又与责任并存。选择、自由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难题。帮助学生面对这个困难,形成自由与责任意识,培养自我选择的勇气和能力,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死亡、选择、自由与责任的教育是存在主义教育的核心。其本质是关于人生哲学的道德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在其教育内容的特征上是人文主义性质的。它注意让学生在文学、历史的戏剧性事件中去体会人生。教育材料不在多少,关键看它能否对学生有所启发。存在主义教育形式上是活动性、个体性的。学生是在自己的行动中去思考、选择,个体行动的自由是第一位的。
存在主义教育的教育方法必须是个别的,自由的,民主的,启发式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而
教育方法必须是个别的;因为自由与存在同时,所以自由在教育中是第一位的;在这些规定性控制下的教育方法具体体现为马丁·布贝尔的"我和你"的对话。
存在主义教育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对话法——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即"我"和"你"的对话。"我"和"你"的对话是两个主体、两个自由人的对话。教师要能与学生真正对话,他就必须真诚地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前提:教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存在主义反对把教师看作传授知识的工具,这样的教师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人。存在主义把教师看作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的人,反对不停地变换教师,要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永恒的联系(爱与信任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中的一支。存在主义是以反社会化、组织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极端个人主义哲学。与此相一致,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以否定整个学校教育制度为特征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教育思想。虽然存在主义也提出了整套教育观点,但是,"显然,以存在主义为基础的学校和教育制度,实际上是不可能有的。实际上可能有的是存在主义派的教师或学生个人,这种人强烈地反对那些否认他(她)个人自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