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学习目标:本部分要求掌握个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生物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生态因子组成),理解主要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方式。

1、环境与生态因子。了解环境、生态因子等概念,以及环境与生态因子的分类。

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限制因子的概念、利比希最低因子定律、耐受性法则、

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了解内稳态和非内稳态生物、生物保

持内稳态的行为机制、生物的适应性。

3、生物与气候、生物与光、生物与温度的关系。掌握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有效积温法则

及其应用,掌握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4、生物与水、生物与土壤的关系。了解生物与水的关系、水的性质和作用,掌握动植物与水

的关系;掌握生物与土壤的关系,了解土壤的形成、侵蚀、破坏和土壤的生态意义,掌握土壤

对生物的影响。

重点:环境、生态因子等概念以及生态因子的分类;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生物与气候、生物与光、生物与温度、生物与水、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难点:1、限制因子、利比希最低因子定律、耐受性法则、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

2、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知识框架:

1、物种、环境与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的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方式

生态因子作用特点:综合性、主导性、限制性、直接/间接性、阶段性、不可替代和相互补

偿作用。

.光、温、水、土、气候、火等对生物有什么用?生物如何获得取这些资源?

3、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

正常条件下生物如何适应(时间、空间变化)?太多、太少将产生什么影响?生物如何适应?

适应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等方面有何表现?

名词概念:(注意对应的英文术语)

物种(种)种群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主导因子最小因子法则耐受性法则限制因子生态幅适合度指示生物驯化休眠滞育内稳态阳性植物叶面积指数光饱和点昼行性动物光周期现象短日照植物Bergman规律Allen规律三基点活动积温物候少浆液植物恒渗植物团粒结构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提问: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导入:对于每一个生物而言,它周围的一切都属于它的环境。环境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十分密切。要了解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生态作用规律,必须对环境及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研究。

教学内容:

1.1 生态因子

1.1.1 环境(environments)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1、概念:

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该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内涵: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注意:环境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而言的,它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在环境科学中,一般以人类为主体,在生物科学中,一般以生物为主体。

所指主体不同,往往是造成对环境分类及环境因素分类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本教材中,环境主要是以生物为主体的。

2、环境的类型:

2.1按尺度效应分:大环境与小环境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指大范围、大尺度的环境。如:

地区环境:具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的地理区域环境。如:西双版纳的环境,昆明黑龙潭环境等。典型区域: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的全球环境。

宇宙环境:是大气层外的环境。宇宙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组成。人类本身和所创造的飞行器接触到的宇宙环境同人类生活所在的环境有极大的差异。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直接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近邻环境。如接近植物个体表面的大气环境、树荫下环境、土壤环境和动物洞穴内的小气候等。

例如,森林植物在其下面可提供一个荫凉场所;植物茎和叶的结构和角度可以改变气流并使其下面的地面产生绝热效应。植物的呼吸活动和对气流的阻碍作用都能使湿度和气体浓度发生局部变化。落叶及其所形成的枯枝落叶层在它们腐烂分解以前,会像地毯一样覆盖在土壤表面,起着绝热层的作用。在形成小环境特点方面,动物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例如,挖掘地道穴居的动物往往无意中为其他动物创造着可利用的新环境。草食动物的各种取食活动可改变和影响植被的结构,也可创造出小环境。甚至动物排出的粪堆也能影响局部土壤条件,粪堆本身也为食粪动物创造了一个新的小环境。

环境中的气候(climate):

大气候(macroclimate):大环境(地区以上范围)的气候条件。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特点:由大范围因素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大面积地形、距海洋距离等决定。

如: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图(见PPT 信风trade wind、西风带westerlies [ˈwestəliz]、东风带easterlies southern hemisphere 南半球Coriolis [kɔ:riəulis] 科里奥利(法国数学家)deflect:偏斜)小气候(microclimate):小环境的气候条件。指离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特点:变化大、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条件调节。

实例:isopod:等足类动物crevice:裂缝、缺口

研究意义:

1、大环境常常是在相当大的地理区域内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产生了一定生物种类的组合特征或生物群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如根据土壤类型、气候和地质形成过程等。从这种分类中可以得出生态学的一般结论,从而可以知道哪些生物可以在这里定居,哪些生物不能定居。

生物群落带(biome):是指具有相似群落的一个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它把具有相似非生物环境和相似生态结构的区域连成一个大区。(注意:这种区分只具有最一般的共性,因为生物只受其邻接环境的影响。)2、反之,根据生物种类的一定组合特征(即生物群落)可以区分各个不同的气候区域,如热带、温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