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亮丽风景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亮丽的风景阅读文言文,才能穿越时空隧道与先贤对话,才能塑造思想、陶冶情操。所以,文言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只因为这样,语文教学大纲才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阅读教材中也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中学阶段也就要求进行普遍的文言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言文这个工具,进而为将来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理想。中学阶段的各个年级,对文言文教学都投入了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的文言文能力依然不见明显提高,学生也普遍感到文言文很难懂很难学,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和作文称为语文的两大拦路虎。

一方面是文言文自身的魅力继续大方异彩,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也在强调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惧怕,由惧怕而忽视、抛弃,文言文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文言文的内容毕竟离我们太遥远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使过去许多的知识在生活中消失。第二,古代的语法体系有许多地方与今天的语法体系不同。这些都给现在的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第三,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一般都是解释词语、串讲大意、概括文意。这也使学生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

种种原因使文言文教学离我们的理想目标越来越远。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任务就很迫切地摆在了我

们面前。在教改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很多语文工作者都在积极地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国古代私塾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来逐渐感知文本的意思和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下来,不管懂不懂,读多了自然明白,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种教学方法曾经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近代以来,人们单方面的强调理解运用,忽视了古已有之的诵读法。尤其是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已经逐渐丢弃了诵读,更多的是浏览,而且是浏览白话写成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同时升学率的压迫老师们更加注意讲解字词的含义、语法,注重句子的翻译等等,诵读只成为一种象征性的任务。

“书生琅琅”本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片美丽的天地,那么,诵读就是其中最亮丽的风景。诵读,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应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诵读是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语感能力的提高,非诵读不可。宋代理学家朱熹特别强调诵读,他说:“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了牵强附会,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①叶圣陶先生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即是对语言文

字敏锐感觉的训练。”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由于古今词义的差异,古今语法的异同,古今语言的时代阻隔,已经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理解的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知道学生反复诵读就显得尤其必要。试想,一篇文章尚且读得结结巴巴,那么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主旨的理解又从何谈起呢?此所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呀。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诵读法就是不可或缺的。诵读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培养了文言文的语感,对于文言文的谴词造句尤其是虚词运用熟悉了,对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也就得心应手了。

其次,诵读是记忆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动与人的认知活动一样,也是大脑的机能,是大脑皮层系统与大脑皮下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课堂上老师有感情的诵读的引导,加上学生自己的诵读,使学生听、看、读有机结合,融情绪的感染和语言符号的刺激为一体,是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得益彰,自然就能促进记忆品质的提高。同时,入情就能入理,在记忆的基础上,也培养了道德情感

中国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说法,古人从儿时起在私塾里就诵读了大量的文言文,他们在文言知识的天地里漫游,遇到问题时相关知识脱口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不单单是一个记忆的问题了,而是书读了若干年,一旦融会贯通,不懂的全懂了。它的关键在一个”读”字,把所读的书完全装进脑子里,不仅仅局限于理解字、词、句的某一种解释,而是了解字词

的意思在不同句子中的因果关系产生的变化。这是又记忆而来的懂,是立体的懂,这才是真正的懂。可见,诵读是记忆和理解的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