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相关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相关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原子、分子理论(近代到现代)
1803年,道尔道在思考原子学说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验归纳,推导出了倍比定律(当甲、乙两种元素相互化合,能生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时,则在这些化合物中,与一定量甲元素相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必互成简单的整数比,这一结论称为倍比定律.
定比定律,即每一种化合物,不论它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合成的,也不论它是用什么方法制备的,它的组成元素的质量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规律称为定比定律於1799年由普劳斯特提出。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每一种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组成,所以定比定律又称定组成定律)。他把波义耳、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即化学元素是那种用已知的化学方法不能进一步分析的物质,同原子论的观点结合起来。他提出,有多少种不同的化学元素,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原子;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形态等方面完全相同。
·---------------------------------------------------------------------------------------------------------- 1903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汤姆逊发展了他前一年提出的原子构造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这是一个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1910年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在这个模型里,电子像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转一样围绕着原子核旋转。但是根据经典电磁理论,这样的电子会发射出电磁辐射,损失能量,以至瞬间坍缩到原子核里。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卢瑟福无法解释这个矛盾。
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的关于氢原子结构的模型。玻尔模型引入量子化的概念,使用经典力学研究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和元素周期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玻尔原子模型
1.定态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1] 。
2.能量假设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hv=Em-En(h为普朗克常数)。
3.轨道假设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由于原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运动的轨道也可能是不连续的,即电子不能在任意半径的轨道上运动。
分子论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发表了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时数目之比的测定》的论文。他以盖·吕萨克气体化合体积比实验为基础,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和推理,首先引入了“分子”概念,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指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分子是能独立存在的最小粒子。
分子假说:“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把这一假说称为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一假说是根据J.-L.盖-吕萨克在1809年发表的气体化合体积定律加以发展而形成的。
--------------------------------------------------------------------------------------------------------------------【这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这些物质中能够单独存在,并有着这一物质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分子有大有小,大小相差得很远。像塑料,蛋白质的分子就很大,被称为"分子",是分子世界的巨人;而铁、铜的分子却很小,是分子世界的小不点儿。
大大小小的分子,又都是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原子所组成的。原子的个儿大小差不多了。塑料,蛋白质的分子之所以大,因为它们是由很多原子组成的。而铁、钢的分子之所以小,是由于它们只是由一个原子组成的。
一个重要的常数叫阿佛加德罗常数。NA=6.02205xl023/摩尔。它表示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
1860年举行的德国卡尔斯鲁厄第一次国际化学会议上,意大利著名化学家康尼查罗又一次阐明了什么是原子,什么是分子,以及什么是原子量,什么是分子量,并统一了当时化学界有关原子量的不同意见,提出了分子式正确的书写方法,为“原子—分子”理论的发展和最终确立扫除了障碍。
以下观点正是《化学哲学教程提要》这一小册子所陈述的主要内容。
1.强调地指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是盖·吕萨克气体化合定律的自然结论,从而说明了分子假说是有根据的。
2.提出一些化学家不接受阿佛加德罗分子假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分地信赖了贝采里乌斯的电化二元论。有机化学中的卤素取代氢的实验事实恰好证明电化二元论是不全面的。
3.说明了怎样根据分子假说,运用蒸气密度法来求分子量。同时他运用气体密度法测定了氢、氧、硫、氯、砷、汞、溴等单质和水、氯化氢、醋酸等化合物的分子量。
4.在测定分子量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化学的资料,进而提出一个确定原子量的合理方法。还论证了阿佛加德罗假说与杜隆——珀替定律的关系。这一定律是法国物理学家杜隆和珀替在1818年由实验推导出来的关于固态单质的物质热容量与原子量的关系。
5.指出当量与原子量不同,它是原子参加化学反应的数量单位,当量和原子价的乘积就是原子量。6.根据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无论在无机化学还是在有机化学中,原子量只有一套。化学定律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同样适用。
7.确定了写化学式的原则。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常用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逐渐增高;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如果粒子的电子构型相同,则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且半径随着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